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創新監管方式

創新監管方式

發布時間: 2020-11-25 00:56:46

『壹』 綠色創新協調開放共享是什麼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貳』 怎樣申請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

申請創新基金支持的項目需符合以下條件:

(一)符合國家產業、技術政策;

(二)技術含量較高,技術創新性較強;

(三)項目產品有較大的市場容量、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四)無知識產權糾紛。

承擔項目的企業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在中國境內注冊,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

(二)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和服務業務;

(三)企業管理層有較高經營管理水平,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

(四)職工人數不超過500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直接從事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五)有良好的經營業績,資產負債率合理;每年用於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不低於銷售額的5%;

(六)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財務人員。

創新基金以貸款貼息、無償資助和資本金投入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保證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以下簡稱「創新基金」)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學技術部、財政部關於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暫行規定的通知》等,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科學技術部是創新基金的主管部門,財政部是創新基金的監管部門。科學技術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負責具體管理工作。

第三條 創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遵循誠實申請、公正受理、科學管理、擇優支持、公開透明、專款專用的原則。

『叄』 如何創新"三重一大"事項監督方式 2017

細致劃定「三重一大」事項范圍

「三重一大」事項主要范圍

1

重大決策

涉及全局性的體制、機制,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事項

土地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等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中長期規劃編制的重大事項

涉及重要資源配置、社會穩定以及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事項

2

重要人事任免

上級管理幹部的推薦、提名等事項;本級管理幹部的任免、獎懲等事項

其他需要領導班子集體決策的重要人事任免事項

3

重大項目安排

重大建設和投資項目安排,計劃外追加投資項目及重大工程變更等事項

重大國有資產監管、處置、收益方案及重要物資設施設備的采購、處置等項目

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安排

4

大額資金使用

職責范圍內財政(財務)年度收支預算草案的編制以及重大的預算調整事項

數額較大的資金分配和使用,包括大額經營性、公共性資金及非生產性資金分配和使用等

政府較大額的投資計劃

程序規范嚴密

會議集體決策

不允許不表態當「好好先生」

集體決策時反對錯誤決策 追責時免責或減輕責任

「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落實不到位怎麼辦
在進行集體決策時,對錯誤決策提出明確反對意見或者保留意見的領導班子成員,追究責任時應予以免責或者減輕責任。「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失誤的,對參與決策的領導班子成員實行終身責任追究。「我們鼓勵班子成員對可能存在錯誤的決策提出反對意見。」市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舉一方面為想提意見的人「松包袱」,另一方面鼓勵班子成員正確行使權力、履職到位,敢於反對可能是錯誤的決策。

追責方式

1

通報批評

2

責令檢查

3

誡勉談話

4

停職檢查

5

免職

6

責令辭職

7

黨紀政紀處分

8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短評

把制度的籠子編密編實

加強權力制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關鍵是要根據不同的對象把籠子編密編實,不留漏洞,否則就如同虎籠關鼠,形同虛設。成都近年來查處的大要案中,暴露出重大事項「一把手」說了算、涉及大額資金使用不上會等問題。此次出台的針對問題,規范了「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的范圍、內容、程序、執行、責任追究等,突出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防控廉政風險這個重點。有一個很好的籠子,把權力運行置於陽光之下,將對減少腐敗滋生的土壤、壓縮腐敗的藏身空間起到重要的作用。

『肆』 如何切實理清思路,創新方法,努力實現"四個領域"審計監督全覆蓋

一是有效整合各審計業務領域、各級審計機關的項目資源,促進形成合力。一方面,要以財政審計大格局為平台,繼續加大對審計署統一組織開展的各業務領域審計項目的整合力度,特別是要切實避免業務成果的條塊分割,從宏觀和整體上進行分析,提煉綜合成果,確保審計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按照審計法關於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的規定,整合全國審計機關的審計項目資源,如在地方審計機關同級預算執行審計中,部署其配合審計署完成一些專項資金審計工作,使全國各級審計機關的審計作用方向一致,形成合力。

二是整合審計人力資源,並適當增加人員編制。與審計領域的廣泛性相比,審計機關的人力資源十分有限。以現有人力,在同一年度甚至五年內難以做到對審計對象輪審一遍。因此,要實現審計 工作全覆蓋,一方面,要在完善內部考核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淡化部門、專業限制,統一調配審計力量,採取大兵團作戰、上下左右聯動的審計方式,降低審計人力成本,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另一方面,要根據各單位工作量和人力資源實際,考慮適當增加人員規模較小單位的編制,有效緩解人力資源緊張與工作任務繁多之間的矛盾。

三是嘗試審計業務外包,創新國家審計業務開展方式。在最大限度整合國家審計內部項目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基礎上,考慮嘗試創新審計業務開展方式,即在建立有效核查機制的前提下,將審計業務外包給社會審計單位,尋求外部力量支持,擴大一定時間內審計監督的作用面。此外,對一些常規內容和特殊業務領域的審計,可充分利用社會審計、內部審計工作成果,提升工作效率,節約審計資源,以使現有人力能最大限度發揮作用,擴大審計監督工作的覆蓋面。其中,對專業性強的知識領域,可藉助專家團隊予以解決;對關乎民生的業務領域,可嘗試藉助媒體等渠道,通過公告等形式獲取線索,提高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和效率。

四是全面普查審計對象和梳理審計計劃,實現審計對象和計劃動態管理。對管理、分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單位進行全面普查並實行動態管理,並結合審計計劃的梳理結果,摸清哪些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的管理領域還存在審計監督的監管盲區,並分析審計監督已覆蓋領域審計間隔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中心工作,合理安排年度審計計劃,並嘗試建立中期和長期計劃。其中,中期計劃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上一年度審計工作情況基礎上作滾動調整,以實現審計計劃的動態發展,力爭實現審計對象幾年輪審一遍。

五是創新經濟責任審計思路方法,合理解決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問題。對於經濟責任審計而言,審計監督的全覆蓋應該包括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全覆蓋兩個層面,其中,審計對象全覆蓋不存在操作上的困難。但因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被審計單位特別是地方政府財政財務收支規模龐大、涉及事項繁雜,要實現審計內容的全覆蓋卻存在非常大的難度。對此,可以圍繞權力運行軌跡進一步准確界定審計內容,設定並運用科學的評價指標,在做出總體評價的前提下,採用抽查方法開展審計,力爭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監督的全覆蓋。
此外,還要進一步強化幹部隊伍建設,提升業務能力和水平,健全規范審計程序和機制,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為實現審計監督的全覆蓋提供有力基礎保障

『伍』 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有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監管水平不斷提高,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在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保險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覆蓋面不寬,功能和作用發揮不充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與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與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和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不相適應。面向未來,保險業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今後一個時期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
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應對災害事故風險,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穩定運行。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和交通、生產等各類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巨大。由於受體制機制等因素制約,企業和家庭參加保險的比例過低,僅有少部分災害事故損失能夠通過保險獲得補償,既不利於及時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又增加了政府財政和事務負擔。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建立市場化的災害、事故補償機制,對完善災害防範和救助體系,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保障需求。我國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需求不斷增強。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鼓勵和引導人民群眾參加商業養老、健康等保險,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全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實現社會穩定與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影響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利於金融風險的分散和化解。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更為突出。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發揮保險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協調發展,對健全金融體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有利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創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必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不斷改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參與社會管理,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推進公共服務創新,對完善社會化經濟補償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對保險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保險需求日益增強,保險的作用更加突出,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日趨成熟,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成為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立足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著力解決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發展中國特色的保險業,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總體目標是:建設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償付能力充足、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現代保險業。圍繞這一目標,主要任務是: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積極發展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再保險和保險中介市場,健全保險市場體系;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自主創新,調整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提高資金運用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加強和改善監管,防範化解風險,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合法權益;完善法規政策,宣傳普及保險知識,加快建立保險信用體系,推動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積極穩妥推進試點,發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農業保險
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將農業保險作為支農方式的創新,納入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發揮中央、地方、保險公司、龍頭企業、農戶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農業部門在推動農業保險立法、引導農民投保、協調各方關系、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有步驟地建立多形式經營、多渠道支持的農業保險體系。
明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業務范圍,並給予政策支持,促進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改變單一、事後財政補助的農業災害救助模式,逐步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與財政補助相結合的農業風險防範與救助機制。探索中央和地方財政對農戶投保給予補貼的方式、品種和比例,對保險公司經營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適當給予經營管理費補貼,逐步建立農業保險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多層次的農業巨災風險轉移分擔機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再保險體系。
探索發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支持保險公司開發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農業保險產品,建立適合農業保險的服務網路和銷售渠道。支持農業保險公司開辦特色農業和其他涉農保險業務,提高農業保險服務水平。
四、統籌發展城鄉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人身保險業務,滿足城鄉人民群眾的保險保障需求。
積極發展個人、團體養老等保險業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計劃,提高員工保障水平。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在精算、投資、賬戶管理、養老金支付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參與企業年金業務,拓展補充養老保險服務領域。大力推動健康保險發展,支持相關保險機構投資醫療機構。努力發展適合農民的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建立節育手術保險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探索保險機構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
五、大力發展責任保險,健全安全生產保障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充分發揮保險在防損減災和災害事故處置中的重要作用,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不斷提高保險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利用保險事前防範與事後補償相統一的機制,充分發揮保險費率杠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強化事前風險防範,減少災害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採取市場運作、政策引導、政府推動、立法強制等方式,發展安全生產責任、建築工程責任、產品責任、公眾責任、執業責任、董事責任、環境污染責任等保險業務。在煤炭開采等行業推行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在高危行業、公眾聚集場所、境內外旅遊等方面推廣。完善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探索通過專業保險公司進行規范管理和運作。進一步完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通過試點,建立統一的醫療責任保險。推動保險業參與「平安建設」。
六、推進自主創新,提升服務水平
健全以保險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保險創新機制。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葯等高科技保險,為自主創新提供風險保障。穩步發展住房、汽車等消費信貸保證保險,促進消費增長。積極推進建築工程、項目融資等領域的保險業務。支持發展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對外貿易和投資。努力開發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職業、不同地區人民群眾需求的各類財產、人身保險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拓寬服務領域。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保險產品科技含量,發展網上保險等新的服務方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提高保險精算水平,科學釐定保險費率。大力推進條款通俗化和服務標准化。加強保險營銷員教育培訓,提升營銷服務水平。發揮保險中介機構在承保理賠、風險管理和產品開發方面的積極作用,提供更加專業和便捷的保險服務。加快發展再保險,促進再保險市場和直接保險市場協調發展。統籌保險業區域發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保險服務水平。
鼓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健康保險、責任保險等專業保險公司。支持具備條件的保險公司通過重組、並購等方式,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控股(集團)公司。穩步推進保險公司綜合經營試點,探索保險業與銀行業、證券業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綜合性的金融保險服務。
七、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支持國民經濟建設
深化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推進保險資金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運作,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水平。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和預警機制,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確保資產安全。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按照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相統一的要求,切實管好保險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逐步擴大資產管理范圍。探索保險資金獨立託管機制。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保險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資本市場,逐步提高投資比例,穩步擴大保險資金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規模和品種,開展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和創業投資企業試點。支持保險資金參股商業銀行。支持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的渠道和范圍,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優勢,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八、深化體制改革、提高開放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進一步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強化法人機構管控責任,完善和落實保險經營責任追究制。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探索規范的股權、期權等激勵機制。實施人才興業戰略,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優化人才結構,建立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
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保險業在全面對外開放條件下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認真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促進中外資保險公司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境內保險公司在境外設立營業機構,為「走出去」戰略提供保險服務。廣泛開展國際保險交流,積極參與制定國際保險規則。強化與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機構的合作,加強跨境保險業務監管。
九、加強和改善監管,防範化解風險
堅持把防範風險作為保險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不斷完善以償付能力、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行為監管為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建立動態償付能力監管指標體系,健全精算制度,統一財務統計口徑和績效評估標准。參照國際慣例,研究制定符合保險業特點的財務會計制度,保證財務數據真實、及時、透明,提高償付能力監管的科學性和約束力。深入推進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監管,規范關聯交易,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強化市場行為監管,改進現場、非現場檢查,嚴厲查處保險經營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市場行為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按照高標准、規范化的要求,嚴格保險市場准入,建立市場化退出機制。實施分類監管,扶優限劣。健全保險業資本補充機制。完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逐步實現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建立和完善保險監管信息系統,提高監管效率。
規范行業自保、互助合作保險等保險組織形式,整頓規范行業或企業自辦保險行為,並統一納入保險監管。研究並逐步實施對保險控股(集團)公司並表監管。健全保險業與其他金融行業之間的監管協調機制,防範金融風險跨行業傳遞,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加快保險信用體系建設,培育保險誠信文化。加強從業人員誠信教育,強化失信懲戒機制,切實解決誤導和理賠難等問題。加強保險行業自律組織建設。建立保險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切實保護被保險人合法權益。
十、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既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據不同險種的性質,按照區別對待的原則,探索對涉及國計民生的政策性保險業務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鼓勵人民群眾和企業積極參加保險。立足我國國情,結合稅制改革,完善促進保險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不斷完善保險營銷員從業和權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國家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保險體系。修改完善保險法,加快推進農業保險法律法規建設,研究推動商業養老、健康保險和責任保險以及保險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險法規規章體系。將保險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溝通協調和配合,努力做到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提高運用保險機制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要將保險業納入地方或行業的發展規劃統籌考慮,認真落實各項法規政策,為保險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堅持依法行政,切實維護保險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及其他合法權益。保監會要不斷提高引領保險業發展和防範風險的能力和水平,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分類指導,推動政策落實。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實現保險業又快又好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國務院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

『陸』 如何加強農村食品安全改革創新監管方式

西疇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楊金富 一、目前食品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意識淡薄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村消費者對法律的認識程度普遍較低,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防範意識很弱。在購買食品時,缺乏查看所購食品的生產日期、合格證、認證標志的意識。一些食品經營業主法律意識淡薄,素質偏低。不少食品生產從業人員既使簽定了承諾書,在利潤的驅動下,無視肩頭所擔負的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依然說一套做一套,違規現象時有發生。 (二)自律意識偏低 按現有幾乎都是股份制和個人,員工大都是自家人及親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戶,個別小作坊業主甚至連台帳都記不了,更談不上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了。 (三)責任意識不強 尤其小作坊生產的產品,有一定市場。因為小作坊規模小、設備簡陋,造成成本較低,價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區、城郊、農村、偏遠地區,有就近優勢,能方便一部分群眾生活需要,始終佔有一定市場。如果改善環境衛生、提高規模和設備,必將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將喪失低價優勢難以運作、經營。因此不管質監部門如何三令五申,少數小作坊業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擊戰。大多數在日常監管和巡查時,趕緊搞衛生,記台帳,偶爾抽查時就會發現,衛生條件不好、台帳記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現象發生,要求的索證索票、添加劑備案等都不完善。 一是要轉變監管理念,建立建全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 從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經驗教訓,都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原有監管模式。要從過去側重於事前審批、許可,事中進行抽檢、檢驗,發現問題進行處罰、處置轉變到以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為主,並建立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一個全過程監管體繫上來。各級監管部門應按照科學監管,關口前移,打防結合的工作方針,針對地方特色產業、塊狀產業和高風險產業,加強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大力提高食品檢驗檢測、有毒有害物質鑒定排查、風險評估和預警等技術能力。通過對產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實施風險安全預測預報,做到對質量隱患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及時預防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問題的發生,切實提高質量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實現由以往的「事後監督」向「事前預防」,「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轉變,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的內在隱患。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中國絡體系,不斷拓展監管能力。 當前質量監管的主要矛盾是監管職能的不斷深化與監管工作人員缺乏的矛盾。由於人員少,監管地域廣,造成對產品質量無法進行及時有效全面的動態監管。為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早發現、早整改,預防和杜絕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充分利用鄉鎮質監員、農村公共安全員這批「地方軍」熟悉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監管就近、反映及時的優勢,建立由鄉鎮質監員、食品安全專管人員、農村公共安全員組成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中國絡體系。使他們在食品質量安全、區域性產品質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檔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三級食品安全監管中國絡體系的建設,使食品安全監管的觸角延伸至各個行政村,實現縱橫交錯、條塊結合,使質量監管經常化,日常化,以解決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務重的難題。」 三是要建立快速靈敏的應中國反應機制,增強對突出事件的處置能力。 三鹿奶粉事件帶給我們慘痛的經驗教訓,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建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響應機制。應建立由衛生、質監、工商等部門組成的綜合協調(如食品安全委員會),以加強部門協調、信息互通、事故善後處理等工作。切實做到「四個統一」 即1、統一檢測品種。2、統一檢測計劃。3、統一檢測經費。4、統一信息發布。四個統一可以防止以往各部門各自檢驗、標准不一、結果不一,各自發布造成相對人無所適從、公信力受損的不良後果。在處理突發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協調各部門抽樣檢驗,做到快速檢測,快速處置,避免貽誤處理時機,保證執法公平、公正、高效。 四是要加強檢驗體系建設,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檢驗檢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行政監管的執行與落實。各地要在原有檢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檢驗能力建設。省、市一級檢驗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人才優勢,切實將檢驗做大、做全,對食品檢驗中出現的新問題、新難點要組織精幹力量及時克堅攻難。例如:三鹿奶三聚氰胺危機爆發時,省、市檢驗應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對三聚氰胺的檢驗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將成熟的檢驗方法及時向縣級推廣。縣一級檢驗則要根據當地特色產業、塊狀產業情況,將檢驗能力做專、做精,切實為當地食品安全的監管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柒』 應如何創新環境監察執法的方式方法

轉變執法監管職能、提高執法監管效能,關鍵在於創新環境執法監管模式,以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為動力,以構建企業環境自覺守法體系為手段,以建設全面綜合型環境執法監管隊伍為保障,全面推進環境執法監管工作再上新台階。

緊跟時代步伐,向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執法監管要效能

近年來,社會輿論對環保工作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各類環境事件屢屢成為新聞焦點和熱點,對於環保部門來說,猶如天天在「風口浪尖」沖浪。但從輿論及其引起的反應看,公眾大多還是以感性的圍觀者身份參與環境保護,真正能夠身體力行參與環境保護的並不多。民意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環保部門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利用好民意這股「水」,讓民意沿著正確的渠道流淌,發聲、發力、發威,才能使環境保護這艘「舟」長風破浪,掛帆遠行。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工作和環境普法,引導公眾理性看待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它的解決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有一個過程。環保部門盡管在工作目標上與公眾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宣傳和溝通工作做得不夠,就容易走到群眾的對立面,引起群眾的怨氣。近幾年來,浙江省環境信訪量持續在高位徘徊,並且出現了大量的重復訪、越級訪、過激訪甚至引發涉穩事件,因素很多,其中也與群眾不了解、不理解環保工作有關。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普法工作,使社會公眾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地當環境保護的踐行者,大力支持環保部門開展工作。

二是要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和方式創新,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環境監管。當前,雖然環境監察隊伍一直在不斷壯大,但面對量大面廣的排污企業,依然是杯水車薪,尤其是浙江省推行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工作後,人員不足問題成為最大發展瓶頸。因此,要積極發揮民間力量,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環境監管。目前,浙江省各地在環境協管員、企業環境監督員、農村環保聯絡員、環保義務巡防隊「四支隊伍」建設上摸索出了一些做法,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下一步,各級環境監察機構將繼續努力搭建公眾參與環境執法監管的平台,豐富參與的渠道和形式,積極推進執法公開,如媒體開放日、執法公開日等活動,邀請新聞媒體和志願者參與現場執法,親身體驗環境執法監管工作的苦與樂。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引導媒體客觀報道環境問題。今年以來,浙江省連續發生「環保局長下河游泳」等幾起環境輿情事件,造成的影響很大。如何做好新形勢下輿情應對工作,成為各級環保部門尤其是一線執法人員的必修課。面對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格局和社會輿論生態環境的深刻變化,唯有與時俱進地提升理念,提高溝通、應對和甄別能力,才能有效引導媒體客觀公正地報道環境問題。同時,要密切與宣傳部門的溝通合作,避免出現失實報道、虛假報道,切實維護環保部門的公信力。

深化治本之策,向構建企業環境自覺守法體系要效能

近幾年來,盡管浙江省堅持對環境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堅持出重拳、下猛葯,但環境違法行為依然高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長期以來在強調剛性執法的同時,沒有將柔性管理的理念引入環境監管,導致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守法意識薄弱、守法能力欠缺、守法動力不足等問題。所謂「柔」,就是理性陽光執法、人性化執法,運用引導、提醒、警示、勸告、教育等行政指導手段,引導行政相對人守法經營、服從管理。如果說「剛」性管理是一種水平,那麼柔性執法就是一種境界。

一是要樹立執法服務意識,轉變重處罰、輕糾正的觀念,激勵企業自覺守法。在執法過程中,要強化寓服務於執法的意識,轉變觀念,改變以往重查處、輕糾正、弱指導的執法模式,多做企業思想工作,加強雙方之間雙向互動溝通,盡最大努力解決企業自身環境管理中遇到的困難,讓企業感受到環保部門執法為民的真誠服務。要大力開展企業環保自律行動,倡導企業簽署和公布環境保護自律承諾書,鼓勵企業參加環保公益活動,對優秀自律企業頒發證書,在項目審批、環保榮譽評選、環保信用評色、上市環保核查、環保專項資金補助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二是要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強化執法威懾力,切實提升企業環境守法意識。要大力加強宣傳,通過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教育和警示,讓企業深刻體會到環境執法的嚴肅性,看到環境違法的嚴重後果和付出的重大代價。要切實解決企業「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對於環境違法企業不能罰款了之,要綜合運用掛牌督辦、停產治理、刑事拘留、責令公開道歉等措施,強化執法威懾力。要使企業明白環境違法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罰款)、生產上的停滯(停產),還有名譽上的污點和企業長期發展所需融資方面的限制等,要讓企業切實認識到環境守法利己利人利國家,環境違法則禍國殃民害自身。

三是要加強幫扶指導,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建設,提高企業守法能力。要站在企業的角度換位思考問題,作為一家企業,面對的不僅有環保部門,還有工商、質監、安監、消防等十幾個甚至更多的政府部門,要讓企業完全精通或者熟知每個部門的法律法規很難,很多企業的違法行為可能是因為無知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對企業環境守法服務的指導力度,積極幫助企業分析存在的問題,查堵違法漏洞,推進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建設,讓企業環境監督員真正成為企業環境管理的中堅力量,提高企業環境守法能力。

四是要借力管理,充分發揮各相關單位和組織在促進企業環境守法方面的作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進行的,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這些因素可以成為我們推進企業自覺守法體系建設的資源。如加強與組織部、國資委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對國有企業班子業績考核的發言權和決定權,促進國有企業環境守法;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參與環保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指導協調作用和對業內企業的監督作用;充分運用企業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身份的約束作用,通過人大、政協機關對其成員的教育與約束,積極推進相關企業守法。此外,可以借力於金融部門在綠色融資方面、工商部門在著名商標評比方面、以及工會組織在企業負責人勞模評選方面等的優勢,有效形成環境監管合力。

著力固本強基,向全面綜合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要效能

轉變執法監管職能、提高執法監管效能,關鍵在人,在於有一支什麼樣的環境執法隊伍,在於這支隊伍的理念、意識、機制、能力、水平和裝備等。

一是要狠抓隊伍素質建設和能力提升。環境執法監管工作要增速、提效,人員素質是基礎,能力水平是關鍵。浙江省著重從培訓入手,深入推進環境執法「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在全省環境監察系統努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當前,尤其要重點補上如何與新聞媒體打交道這一課,在閃光燈前做到不慌不亂、有理有據,做好與媒體的溝通工作。

二是要完善執法機制建設和渠道開拓。對內而言,要著力加強環境監察系統上下級良性互動機制建設,使「下級要對上級負責、上級要為下級減壓」成為全系統的共識,要有「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做到上下齊心,共同解決各類問題;對外而言,要繼續深化與公檢法等部門的聯動合作,大力推動與公安部門的聯合辦案。目前,浙江省公安廳對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問題非常重視,將環境犯罪案件的辦理情況列入對各市公安局的考核,力爭2013年全省辦理100起環保領域的刑事案件。環保部門將繼續主動有為,會同公安部門將這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要改進環境執法方式和創新形式。繼續深入推進環境執法網格化精細化管理試點工作,努力做到關口前移、服務前移和重心下移,通過網格化監管、精細化服務,提高環境執法、應急和信訪調處的水平和效率。進一步推進環境監察信息化建設,通過移動執法系統、排污申報收費系統、環境應急指揮決策系統、環境信訪信息預警和處理系統等的建設,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要善於向公安等部門學習,在調處重大環境違法案件,特別是一些隱秘的環境違法行為和來因不明的環境污染問題時,通過錯時檢查、秘密偵查、有獎舉報等多種方式,努力做到有案必破,實現對環境違法行為的精準打擊。

『捌』 產業轉型升級包括哪些內容

1、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

2、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

3、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8)創新監管方式擴展閱讀: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防範相關風險的思路和對策:

一、優化完善市場秩序,增強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構建信息公開、監管有力、強力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市場環境,既是優化市場秩序本身的要求,也對產業升級有直接影響。

1、完善質量監管體制,推進政監分離。將政府部門的監管政策制定、標准制定和具體的質量檢查工作分開,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商品質量的監督檢驗,提高質量檢驗的能力和公信力。

2、進一步加大市場質量監管力度。調整政府支出結構,大幅度增加對商品質量抽查的投入,增加對市場商品的抽檢頻次。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公開抽查結果,方便消費者查詢。創新監管制度,實行隨機抽查企業、隨機抽檢產品、隨機選擇檢測機構的方式,加大對產品質量的抽查力度。

3、加大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創造消費者能夠「放心買」的制度環境。嚴格執行《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加大對商家價格欺詐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工商系統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的力量,著力降低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成本。

4、保護消費者信息交流和信息獲取權。禁止電商對消費者評價進行遴選、篡改,禁止虛假交易和評論。

二、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應對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發達國家再製造業化的挑戰。

1、堅決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和創新能力。降低企業成本,需要多策並舉,既包括稅制改革,優化稅制結構,合理明晰地界定企業和個人的納稅負擔;

還要削減政府支出規模,降低社會總體負擔。同時,需要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降低能源價格,並加強金融領域改革,降低過高的融資成本。

2、加強在教育和研發方面的改革與投資,提高人力資本質量,提高國民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力素質,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

3、加強對智能製造、工業4.0等最新潮流和發展方向的跟蹤研究,通過示範和補助等多種措施支持示範企業發展。中國製造業企業量多面廣,不少領先企業具備了和國際一流企業競爭的能力,抓住新一代工業革命的機遇,促進一部分企業率先趕超,可以發揮標桿作用,帶動產業升級。

三、多措並舉,著力提升工匠精神。

1、進一步擴大對內開放,解決行業利潤失衡問題。市場秩序不規范和行業利潤失衡,容易引誘一些企業家不能安心做實業,或者花費很大精力進行制度尋租,不利於企業堅守主業,腳踏實地升級發展。

2、著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就業穩定性。要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打破跨省轉移勞動力的城鎮化難題,促使轉移勞動力能夠安心工作。

在城鎮建設中、特別是在產業園區的建設中,要高度重視生產與生活環境的和諧統一,產業園區應配套建設生活娛樂設施,讓從業人員能夠安居樂業。

考資料來源:網路—產業轉型升級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