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發布時間: 2020-11-24 09:33:05

1. 如果內蒙古也像上海一樣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壓縮第二第一產業這是不是產業優化

產業優化是本地優勢產業。象上海一樣,對標有問題。

2. 雙創是什麼意思

「雙創」活動,泛指我國各地的城市與企事業等單位的兩項創建工作。

創建目的,文明城市、加強領導、實施規劃、提升品位。打通死路、窄路。取消斜路、彎路,坑塘建設與治理。工作的具體內涵各地有很大差異,口號與目標都不盡相同。

例如一個城市可以把雙創定位為「創衛生城市、創精神文明先進城市」,一個企業可以定位為創建名牌企業、創建名牌產品,不同的組織,定位都不盡相同。總之,要與創造新業績、創造新水平這個雙創總方針相對應。是現代化文明城市整體水平以及人民素質的體現。

(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展閱讀

雙創 開放分類: 文化、建設、口號、文明建設 雙創活動主要是指黨的十六大號召各行各業爭取「創造新業績、再上新水平」的主題展開的活動。

每個行業提出的「雙創」口號與目標都不盡相同,例如一個城市可以把雙創定位為「創衛生城市、創精神文明先進城市」,一個企業可以定位為創建名牌企業、創建名牌產品,不同的組織,定位都不盡相同。總之,要與創造新業績、創造新水平這個雙創總方針相對應。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雙創

3. 迪拜為什麼那麼有錢都是出口石油賺來的么

其實石油每年只能為迪拜創造大概占生產總值6%的經濟效益。最重要的經濟來源靠回的是港口貨運答,進出口貿易,旅遊以及房地產行業。這些才是迪拜的經濟支柱,才有了大家看到的什麼世界最高樓,世界最大商場,世界最好酒店,世界最大滑雪場等。

在迪拜,貿易是第一大經濟支柱,其後依次是物流、金融、旅遊。傑貝阿里自由貿易區(JAFZA)是彰顯迪拜貿易特色的代表。在阿聯酋全國遍布的10多個自貿區中,它是最重要的,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自貿區。

(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展閱讀:

在海運方面,超過125條世界主要航線都將迪拜的拉希德港(Rashid Port)和傑貝阿里港列入其中。傑貝阿里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個泊位,跨度達15公里。港口的周圍是免稅區,區內的外資企業可以擁有100%的所有權,並可免交公司稅和個人稅。

默罕默德曾在他的書中提到,20世紀70年代,曾有商人請他阻止他的父親拉希德修建傑貝阿里港,因為建設成本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但老酋長告訴他,這是在未雨綢繆,因為未來的資源可能無法完成該項目。

傑貝阿里港建成後,成為全球十大最繁忙的貨運港之一,憑借傑貝阿里港的運營經驗,迪拜得以在全球經營60多個港口。



4. 「三流一致」是什麼意思

「三流一致」指的是貨物,資金和發票的流動指向同一法律主體。 在增值稅應稅服務和應稅服務的情況下,貨物流可以被解釋為勞務流和服務流。

增值稅實務中所說的「三流」,是指貨物流、資金流、發票流。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增值稅徵收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第三款規定: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支付貨款、勞務費用的對象。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支付運輸費用,所支付款項的單位,必須與開具抵扣憑證的銷貨單位、提供勞務的單位一致,才能夠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否則不予抵扣。

(4)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展閱讀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稅收收入中50%為中央財政收入,50%為地方收入。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稅收收入全部為中央財政收入。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簡並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通知》,2017年7月1日起,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並明確了適用11%稅率的貨物范圍和抵扣進項稅額規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5.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對外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英文稿哪裡可以找到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

國發〔2008〕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帶動作用。改革開放特別是推進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以來,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對服務全國大局,帶動周邊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積累了豐富經驗。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國內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的新形勢下,為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主要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重要意義。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整體經濟素質;有利於增強對中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利於推進體制創新,促進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二)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水平,著力促進社會和諧與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把長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三)主要原則。堅持科學發展,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堅持和諧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率先發展,加強與周邊地區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聯合與協作,強化服務和輻射功能,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堅持一體化發展,統籌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堅持改革開放,繼續在體制創新上先行先試,率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為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四)發展目標。到2012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趨於合理,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重點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遏制;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到2020年,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在重要領域科技創新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對經濟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區域內部發展更加協調,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間格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再用更長一段時間,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五)優先發展面向生產的服務業。加快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整合港口資源,加強港口基礎設施、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盡快建成以上海為中心、以江蘇和浙江港口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依託區域綜合交通網路,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積極探索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等多種金融創新,健全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引進和培育高層次金融人才,大力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提高金融服務業發展水平。扶持和培育技術創新型第三方服務企業,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加快現代商貿業發展步伐。整合建立區域內綜合性的軟體服務公共技術平台和公共信息應用平台,培育創新型特色化的軟體服務和信息服務企業,積極發展增值電信業務、軟體服務、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和互聯網產業。

(六)積極發展面向民生的服務業。大力發展旅遊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整合資源,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旅遊目的地體系。加快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郵政、電信、文化、體育和休閑娛樂等服務業。積極扶持電子書刊、網路出版、數字圖書館、網路游戲、電影特技製作、數字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虛擬展示等新興數字創意產業發展。

(七)大力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加快建設區域服務業聯動機制,開展多方面的交流與協作。研究建立區域現代服務業標准規范體系,加強面向現代服務業技術、產品與服務的認證機制建設。加快建立市場化運作的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制定行業標准,完善監管制度。大力開展現代服務業人才培訓與職業教育,多層次培養現代服務業復合型人才。

三、全面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建設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

(八)做大做強高技術產業和優勢支柱產業。繼續鞏固和提高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集中力量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培育更多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做大做強石化、鋼鐵、汽車、船舶及先進裝備製造等優勢支柱產業,加快形成核心關鍵技術和提升規模水平。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研發、設計、營銷中心,促進產業鏈條向高端延伸。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和梯度轉移。大力培育建設與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相適應的優秀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隊伍。

(九)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以滬寧、滬杭甬沿線為重點發展具有先導效應、發展潛力大的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先進裝備製造等產業;在沿江、沿海、杭州灣沿線優化發展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石化、鋼鐵、汽車、船舶等產業。促進企業向產業帶集中、向園區集聚,引導關聯企業集聚發展。加快連雲港、溫州等發展潛力較大地區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江蘇沿海、東隴海沿線、浙江溫台沿海、金衢麗高速公路沿線發展。

(十)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鼓勵和支持優質資本、優勢企業跨行政區並購和重組。在電子信息、石化、鋼鐵、汽車、船舶、裝備製造、輕紡、商貿、旅遊等重點領域和優勢行業,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級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專業化配套的協作體系,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增強競爭能力。

四、統籌城鄉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十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和現代養殖業。支持創建名優品牌。充分發揮江蘇沿海等地區灘塗資源豐富的優勢,建立現代農業示範區,積極發展規模化高效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推進大型優質商品糧基地建設。依託沿江靠海的優勢,發展現代漁業。積極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加強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規模化養殖基地建設。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標准化生產,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鼓勵擴大農產品出口,進一步做大做強外向型農業。

(十二)加快完善農業生產、經營、流通等服務體系。加快培育生產性的專業服務組織,構建新型農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現代物流,在農村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業。積極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行業協會、學會等各類組織,加快農業信息服務網路建設。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發展農村信用擔保和農村小額貸款,加快建立農業保險體系。

(十三)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度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加快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職責,加大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引導各類資本進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合理開發未利用農業資源。建立健全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對「三農」的金融服務。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強化鄉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逐步建立起精幹高效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積極推進獎補措施,推廣民主懇談會、村民議事會等有效的民主形式。

(十四)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現代文明向農村延伸。進一步做好村莊規劃,節約農村建設用地。加強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中小河流及湖泊河網水環境整治,推進農村節能減排,加強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建設。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確保做到即征即保,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積極做好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統籌銜接。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低保制度。統籌城鄉勞動就業,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

五、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速建成創新型區域

(十五)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抓緊編制自主創新規劃,加快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和創辦海外研發機構,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自主研發力量,建設一批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建設開放共享的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試驗平台。構建區域創新網路,建立和完善技術轉移轉化的公共服務平台和中介服務機構,重點辦好若干區域性重點科技園區。實行科技資質互認制度。

(十六)實現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重點推進電子信息、生物、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領域的自主創新,加強區域聯合協作,共同攻克產業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組織開展新技術開發和推廣示範。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產業集聚和創新載體方面的作用,協同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支持區域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十七)營造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大財政對競爭前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初創型科技中小企業的引導性投入。抓好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抵扣和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改善創新創業投融資環境,鼓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區域內國家級開發區中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股權代辦轉讓系統,鼓勵發展金融租賃業,積極發展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推動形成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新服務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的集成、運營和管理。

(十八)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調整完善高等教育的學科布局和專業設置。鼓勵企業依託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區域高新技術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發展和完善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人才國際化培養模式。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高科技人才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人才。

六、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十九)構建完備的城鎮體系。加快建設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主體,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發展的網路化城鎮體系。發展基礎較好、已初步形成城市帶的各個城市,要進一步密切相互間的經濟、技術、文化聯系,促進要素流動和功能整合,發揮同城效應。蘇北、浙西南等開發強度相對不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要大力引導產業、人口有序集聚,形成新的城鎮發展帶。

(二十)完善和提升各類城市功能。繼續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加快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端服務功能,率先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城市。進一步提升南京、杭州等特大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擴大輻射半徑。其他大城市要按照自身優勢,形成特色,提升功能。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進一步增強實力,完善服務功能。

(二十一)提高城鄉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合理規劃城市規模,優化城鎮建設布局。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統籌規劃建設城鎮供排水、供電、通信、垃圾處理和覆蓋城鄉的區域性防洪排澇、供水、治污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加強城鎮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統籌新區開發與舊城保護,切實維護城鎮歷史文化風貌。

七、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增強區域發展的支撐能力

(二十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要以客運專線和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為重點,加快區域對外通道、區域內省際通道、城際快速通道以及跨長江通道、重要樞紐客運設施等建設,優化路網結構,提高路網質量。公路要以加強關鍵工程和斷頭路段建設為重點,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強區域對外通道、區域內省際通道、重要的城際快速通道、跨海灣和跨長江通道及重要疏港高速公路建設。抓緊編制實施沿海港口發展總體規劃,加強港口群協調發展。提高長江「黃金水道」、京杭運河等高等級航道通航標准,完善集裝箱運輸系統、外貿大宗散貨海進江中轉運輸系統、江海物資轉運系統和客運系統。積極推進空域管理和使用方式改革,科學利用空域資源,加強航空樞紐與配套支線機場建設。

(二十三)構建區域能源安全體系。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進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碼頭建設,完善油氣輸送管道網路,加強油氣戰略儲備,加快建設區域石油流通樞紐和交易中心,研究建立區域天然氣交易中心。改善煤炭運輸條件,研究規劃建設大型儲煤基地。優化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重點在沿海、沿江地帶布置電源點,加快西電東送、北電南送和皖電東送輸變電線路等的規劃和建設,建設過江電纜通道。加快核電的規劃和建設,進一步做好江蘇沿海等地區的風電項目規劃建設。

(二十四)改善水利基礎設施。按照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統籌協調區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築防洪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以及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實施太湖流域第二輪治理、長江口綜合整治、淮河治理和沿海防浪堤及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繼續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蓄滯洪區建設和管理,加強低窪易澇地區和山洪災害易發區綜合治理。加快水源工程等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繼續加強重點地區、重點城市河湖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加快水文、水資源和水環境實時監控系統建設。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完善流域綜合管理體制。

(二十五)改進和健全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加快推進區域信息一體化,統一數據標准,完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完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不斷提高網路性能和技術水平,務實推進「三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網)融合,組織推進光纖接入等高速接入技術的試點,促進傳統電信網向寬頻綜合信息服務網路發展,強化網路信息安全與應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區域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地理空間信息社會化應用與共享程度。推進綜合性網路應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務工程、企業信息化等重點應用項目建設。促進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交通信息聯網、危急搶險信息聯網建設。

八、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全面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十六)提高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水平。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切實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加強土地資源需求調控,實行更嚴格的區域土地供應政策和市場准入標准,制定並實行合理的新建項目土地使用率標准,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強對存量建設用地的調整和改造,加大對閑置土地行為的處罰力度,積極盤活閑置和空閑土地。積極開展土地復墾,大力加強農村土地整理,適度開發宜耕後備資源。加強圍海造地的管理和調控,合理有序開發利用灘塗資源。

(二十七)全面推進節能降耗。加強區域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銜接,完善節能減排地方性法規。對新建、改建、擴建等涉及新增能力的項目,率先實行國際先進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標准。突出抓好高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全面實施節能降耗重點工程,著力推進節能降耗科技進步。到2010年全部淘汰國家產業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後生產能力。著力抓好高耗水行業的節水改造和水的循環利用,加強工業、農業和城市節水,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推動發展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築,推進政府辦公建築及大型公共建築節能運行與改造,新建築嚴格實施節能強制性標准。大力發展資源再生和環保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清潔發展。落實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

(三十三)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構建責任政府和服務政府。創新政府管理模式,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積極利用市場機制和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必不可少的行政審批盡可能採取核准和備案方式。深化機構改革,優化政府管理層次,加強社會管理機構,完善經濟調節機構,合並職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部門,規范各種類型的辦事機構,減少行政層級,提高運行效率。

(三十四)繼續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優化政策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開展相關試點工作,探索、引導和推動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科學發展。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切實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加快國有大型企業和國有壟斷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戰略並購重組,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運用多種有效方式,推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經濟的融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各類產權,推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三十五)加快市場化進程。建立統一開放的產品、技術、產權、資本、人力資源等各類市場,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以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等信用記錄為重點,建立區域社會信用平台與體系,構建經濟、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實施統一的准入標准和技術標准,建立區域市場准入和質量互認制度。抓緊清理和修訂阻礙要素合理流動的法規和政策,逐步統一企業創業和經營的地方性法規。完善財稅管理體制。建立科技、人力資源共享和聯動機制以及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機制,建立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機制,建立知識產權的協調保護機制。

(三十六)著力構建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進一步清理、修訂、完善現有政策和各類法規,建立穩定、規范和可預見的政策環境以及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適應的法制環境,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規則。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建立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和問責機制,實行投訴制、評估制、公示制和監察制,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加強區域立法工作的合作與協調,形成區域相對統一的法制環境。

(三十八)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進一步優化進出口結構,鼓勵高附加值產品、服務產品出口,大力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鼓勵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率先實現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嚴格執行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產品目錄,推動加工貿易由代加工逐步向代設計、自主品牌轉變,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率先推行符合國際慣例的質量、安全、環保、技術、勞工等標准,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推進大通關建設。

(三十九)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統籌協調對外開放政策,完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更加註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創新外商投資管理方式,試行對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的格式化審批。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領域和高端製造環節。大力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積極拓展利用外資方式,規范和引導外國投資者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以及向上市公司戰略投資。在有條件的地方,擴大離岸金融試點。規范招商引資行為,實行相對統一的土地、稅收政策,營造公平、開放的投資環境。

(四十)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鼓勵各類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與合作,在海外建立生產加工基地、營銷網路和研發中心,在境外投資、海關通關、人員出入境、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大對企業境外重點開發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對外工程承包,簡化境外工程承包相關物資出口的退稅審批手續,簡化對境外工程承包相關設備出境的外匯管理。鼓勵國內商業銀行進一步擴展海外網點和業務,為企業境外並購融資。選擇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十二、加強組織協調,全面落實各項任務

(四十一)加強統籌協調。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有關方面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兩省一市要根據本指導意見的要求,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扎實推進,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抓緊編制《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並做好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協調、組織實施和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的督促檢查工作。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增強服務意識,根據本指導意見研究提出本部門支持和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措施。

(四十二)完善合作機制。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管理區域經濟的新模式,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以市場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分工與布局、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聯合與協作。積極推進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要進一步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經濟協作和技術、人才合作,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積極推進與港澳台的經濟聯系與合作。

國務院

二○○八年九月七日

用機器翻譯就行了

6.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對於深化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和振興社會主義事業有何重大意義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麼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擺脫這種觀念,形成新的認識,對推動改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十三屆四中全會後,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特別是鄧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談話進一步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個精闢論斷,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於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使我們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開放十多年來,市場范圍逐步擴大,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已經放開,計劃直接管理的領域顯著縮小,市場對經濟活動調節的作用大大增強。實踐表明,市場作用發揮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活力就比較強,發展態勢也比較好。我國經濟要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加快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繼續強化市場機制的作用。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有其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我們要大力發展全國的統一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的作用,並依據客觀規律的要求,運用好經濟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導市場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不同經濟成分還可以自願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都進入市場,通過平等競爭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兼顧效率與公平。運用包括市場在內的各種調節手段,既鼓勵先進,促進效率,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又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宏觀調控上,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國家計劃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更新計劃觀念,改進計劃方法,重點是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搞好經濟發展預測、總量調控、重大結構與生產力布局規劃,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點建設,綜合運用經濟杠桿,促進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緊迫感;既要堅定方向,又要從實際出發,區別不同情況,積極推進。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相結合的范圍、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區可以有所不同。要大膽探索,敢於試驗,及時總結經驗,促進體制轉換的健康進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涉及到我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許多領域,需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必須抓緊制定總體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我們相信,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應當也完全可能比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運轉得更好。

為了加速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必須努力實現十個方面關系全局的主要任務。

第一,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加快經濟改革步伐。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認真抓好幾個相互聯系的重要環節。

一是轉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把企業推向市場,增強它們的活力,提高它們的素質。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關鍵所在。通過理順產權關系,實行政企分開,落實企業自主權,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的主體,並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當前實行的經營承包制應當進一步完善。股份制有利於促進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積聚社會資金,要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抓緊制定和落實有關法規,使之有秩序地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聯合、兼並,合理組建企業集團。國有小型企業,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二是加快市場體系的培育。繼續大力發展商品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積極培育包括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的金融市場,發展技術、勞務、信息和房地產等市場,盡快形成全國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體系。加強市場制度和法規建設,堅決打破條條塊塊的分割、封鎖和壟斷,促進和保護公平競爭。價格改革是市場發育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應當根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積極理順價格關系,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三是深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統籌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理順國家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逐步實行利稅分流和分稅制。加快工資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各自特點的工資制度與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積極建立待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推進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四是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這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不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改革難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建立。轉變的根本途徑是政企分開。凡是國家法令規定屬於企業行使的職權,各級政府都不要干預。下放給企業的權利,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進一步改革計劃、投資、財政、金融和一些專業部門的管理體制,同時強化審計和經濟監督,健全科學的宏觀管理體制與方法。合理劃分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第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

對外開放的地域要擴大,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格局。繼續辦好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擴大開放沿邊地區,加快內陸省、自治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加速廣東、福建、海南、環渤海灣地區的開放和開發。力爭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使廣東及其他有條件的地方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地區。

利用外資的領域要拓寬。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繼續完善投資環境,為外商投資經營提供更方便的條件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按照產業政策,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引導外資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投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適當投向金融、商業、旅遊、房地產等領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要合理布局,認真辦好。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多元化,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出口貿易,改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同時適當增加進口,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盡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符合國際貿易規范的新型外貿體制。賦予有條件的企業、科技單位以外貿自營權。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

第三,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高度重視農業,加快發展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

根據我國經濟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向,應當著力提高第一產業即農業的質量,穩步增加產量;繼續發展第二產業,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堅持把加強農業放在首位,全面振興農村經濟。樹立大農業觀念,保持糧食、棉花穩定增產,繼續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積極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努力開發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堅持依靠科技、教育興農,多形式、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堅持不懈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的集約經營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特別要扶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必須全面貫徹十三屆八中全會的決定,深化農村經濟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要把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作為一項基本制度長期穩定下來,並不斷充實完善。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各地實際出發,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抓緊進行農產品價格和農村流通體制的改革,繼續強化市場在農村經濟中的調節作用。

加快交通、通訊、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開發與建設。這是當前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條件。集中必要的力量,高質量、高效率地建設一批重點骨幹工程,抓緊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西煤東運新鐵路通道、千萬噸級鋼鐵基地等跨世紀特大工程的興建。加強地質勘探。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失時機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輕工、紡織等一般加工工業主要通過聯合、改組和技術改造,提高素質和水平。高度重視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應當放在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以及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改建擴建上,尤其要重視老工業基地和大型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

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化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發展我國商業、金融、保險、旅遊、信息、法律和會計審計咨詢、居民服務等第三產業,不僅有利於促進市場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方便和豐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廣開就業門路,為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政府機構改革創造重要條件。要發揮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之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

第四,加速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教育,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只有堅定地推進科技進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主動。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著加速發展、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務,尤其需要全社會提高科技意識,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在開發研究、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基礎性研究這三個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確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標。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中,中華民族要佔有應有的位置。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的機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斷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認真抓好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提高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含量,促進整個經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人才。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要優化教育結構,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勵自學成才。各級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和民間辦學,改變國家包辦教育的做法。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到本世紀末,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進一步改革教育體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教育同經濟、科技的密切結合。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民族的盛衰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要努力創造更加有利於知識分子施展聰明才智的良好環境,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下決心採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積極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對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給予重獎,並形成規范化的獎勵制度。我們熱情歡迎出國學習人員通過多種方式關心、支持和參加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不論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如何,都歡迎回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給予妥善安排,並實行出入自由、來去方便的政策。廣大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已經做出巨大貢獻,今後一定會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厚望與重託,更加振奮精神,做出新的貢獻。

第五,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全國經濟布局合理化。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條件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不平衡。應當在國家統一規劃指導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健康發展。東部沿海地區要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重點發展附加值高、創匯高、技術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產業和產品,多利用一些國外資金、資源,求得經濟發展的更高速度和更好效益。中部和西部地區資源豐富,沿邊地區還有對外開放的地緣優勢,發展潛力很大,國家要在統籌規劃下給予支持。這些地方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快對內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努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產品,有條件的也要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帶動整個經濟發展。各地都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樹立全局觀念,不應追求自成體系,竭力避免不合理的重復建設和重復引進。積極促進合理交換和聯合協作,形成地區之間互惠互利的經濟循環新格局。要根據自然地理特點和經濟的內在聯系,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努力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對於加強民族團結,鞏固邊防,促進全國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貧困地區盡快脫貧致富,是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革命老根據地、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國家要採取有效政策加以扶持,經濟比較發達地區要採取多種形式幫助他們加快發展。

第六,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使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同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必須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緊密結合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絕不是搞西方的多黨制和議會制。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是我們的一項根本制度。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沒有民主和法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我們應當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以鞏固和發展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保證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和監督等職能,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的作用。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中的作用。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協商議事,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國家機關擔任領導職務,進一步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盟。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大團結是維護祖國統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平等、互助、團結、合作,以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認真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僑務政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環節,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充分發揮各類專家和研究咨詢機構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度。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切實發揮職工代表大會、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強化法律監督機關和行政監察機關的職能,重視傳播媒介的輿論監督,逐步完善監督機制,使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下。

高度重視法制建設。加強立法工作,特別是抓緊制訂與完善保障改革開放、加強宏觀經濟管理、規范微觀經濟行為的法律和法規,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要嚴格執行憲法和法律,加強執法監督,堅決糾正以言代法、以罰代刑等現象,保障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進行審判和檢察。加強政法部門自身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和執法水平。要把民主法制實踐和民主法制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

搞好社會治安,是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事。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認真改變有些地方治安不好的狀況。要強化人民民主專政職能,依靠專門機關和廣大群眾的緊密結合,堅持綜合治理,堅決打擊敵對勢力和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伸張正義,保護人民。

第七,下決心進行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切實做到轉變職能、理順關系、精兵簡政、提高效率。

機構改革,精兵簡政,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緊迫任務,也是深化經濟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目前,黨政機構臃腫,層次重疊,許多單位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脫離群眾,障礙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統一認識,按照政企分開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下決心對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黨政機構進行改革。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重點要轉到加強宏觀調控上來。撤並某些專業經濟部門和職能交叉重復或業務相近的機構,大幅度裁減非常設機構。稍減機關人員,嚴格定編定員。機構改革、精兵簡政是一項艱巨任務,必須統籌規劃,精心組織,上下結合,分步實施,三年內基本完成。要把人員精減同提高工作效率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結合起來,既改善機關人員結構,提高人員素質,又使大批人才轉移到第三產業和其他需要加強的工作崗位上去,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

加快人事勞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不同特點的科學的分類管理體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這方面的改革要同機構改革、工資制度改革相結合。盡快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

第八,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力地推動著我國人民解放思想、開闊眼界、面向世界、走向未來,煥發出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的精神,同時也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應當高度重視理論建設,保障學術自由,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創造性地開展研究,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和發展馬克忍主義。加強理論隊伍建設,重視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的培養和提高。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事業的有關經濟政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要重視社會效益,鼓勵創作內容健康向上特別是謳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具有藝術魅力的精神產品。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工作。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激發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一步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各行各業都要重視職業道德建設,逐步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道德規范,堅決糾正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行業不正之風。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大力表彰具有時代精神的模範人物。搞好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進一步開展軍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單位等群眾性活動,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城鄉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要有相應的物質保障,要通過各種渠道增加投入,並把這方面的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

社會丑惡現象的滋長蔓延,毒害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妨礙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損害社會主義形象,人民對此深惡痛絕。掃除各種丑惡現象,切不可手軟,必須長期堅持,抓出成效。

各級黨委要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經驗,加強和改進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思想文化傳統,吸收入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在生動豐富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創造出人類先進的精神文明。我們要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環境,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

第九,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加強環境保護。

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目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隨著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要有明顯提高。衣食住行尤其是居住條件,應有較多改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體育、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人民健康水平繼續提高。在我們這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裡,人民過上小康生活,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同時應當指出,我國底子薄,目前處在實現現代化的創業階段,需要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建設,一定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提倡崇尚節約的社會風氣。

認真執行控制人口增長和加強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工作決不能放鬆,必須確保實現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標,堅持優生優育,提高人口質量。重視研究人口老齡化問題,認真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要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藏、森林、水等自然資源,努力改善生態環境。

第十,加強軍隊建設,增強國防實力,保障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是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將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進行。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須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不斷增強我國國防實力,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證。我國已經裁軍百萬,今後軍隊要努力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注重質量建設,全面增強戰鬥力,更好地擔負起保衛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祖國統一和安全的神聖使命;同時,要自覺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國家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軍隊要努力搞好各項建設和改革,切實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地位,全面提高官兵素質,使全軍部隊做到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重視國防科技研究和國防工業,逐步改善武器裝備。各級黨組織、政府和全國人民要一如既往地關心國防建設,支持軍隊完成各項任務。抓好全民國防教育,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擁政愛民、擁軍優屬活動,發展軍政軍民相互團結、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做好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繼續加強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公安、安全等部門的建設,更加有力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http://cache..com/c?word=%B8%C4%B8%EF%3B%BF%AA%B7%C5%2C%C9%E7%BB%E1%D6%F7%D2%E5%3B%CA%C2%D2%B5&url=http%3A//cy%2Ejxstnu%2Ecn/newxt/Article%5FShow%2Easp%3FArticleID%3D4097%26ArticlePage%3D2&b=0&a=15&user=

7. 護理學就是護士嗎

健康管理師越來越火,護士報讀更有利!
大家都知道國務院取消15項醫護相關資格認證,其中就包括護士比較青睞的公共營養師。不過,在我國健康產業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健康管理師成為了又一個適合護理人員的熱門職業,那麼護士要不要參與其中呢?
健康管理師是什麼樣的職業?
健康管理師是指從事健康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健康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根據《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標准》,健康管理師共設3個等級。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家衛計委只進行三級健康管理師的職業資格鑒定。
健康管理師主要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①採集和管理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信息;②評估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和疾病危險性;③進行個體或群體的健康咨詢與指導;④制定個體或群體的健康促進計劃;⑤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維護;⑥對個人或群體進行健康教育和推廣;⑦進行健康管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⑧進行健康管理技術應用的成效評估。
護士取證的好處
1.護理工作的需要
目前,護理服務領域逐步從醫療機構向社區和家庭拓展,服務內容從疾病臨床治療向慢病管理、老年護理、長期照護、康復促進等方面延伸,需要大量的健康管理人力填補空缺。
另外,醫改中大力發展的大醫院專科醫師、基層全科醫師(家庭醫師)和健康管理師「三師共一「的服務模式,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其中健康管理師就是由護士來承擔的角色。
2.護士多點執業的需要
近年來,群眾健康護理服務需求日益多層次、多樣化,護理服務內涵及外延逐步發生變化,初級衛生保健、健康管理、老年護理、慢病護理、安寧護理、急症期患者出院後延續護理等需求增多。醫養結合、社會資本辦醫、「互聯網+護理」等健康服務業迅速發展進一步拓展了護理服務領域,護理服務逐步從機構延伸到社區、家庭。同時,分級診療醫療服務體系的構建對基層護理服務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3.職場發展的需要
健康產業的大力發展必將使醫院涉足其中,健康管理、健康指導、健康評估等等也必將成為醫院發展方向之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及醫改的逐步深入,即使在醫療機構工作,無論是國家政策要求,還是經濟效益使然,健康管理必將成為重點的發展方向之一,也必然成為護士展示職業技能的舞台。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