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產品質量監管

產品質量監管

發布時間: 2020-11-24 02:37:00

❶ 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負責全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機構是

以生產為主的,是國家質量檢驗和檢疫局

❷ 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負責全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機構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八條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主專管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國屬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工作。
法律對產品質量的監督部門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❸ 政府如何管理產品質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們每天消費的食物,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直接來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因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著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近年來,為了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力度,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也已出台。現將一些發達國家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及制度模式作一介紹。

多樣性立法,互相配合且各有側重,形成了比較嚴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法規體系

國外發達國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立法具有層級性和多樣性,除了由議會通過法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作出原則性的規定外,大量法律條文的細化和技術性規定都授權行政機關以法令和條例的形式作出。同一層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分別調整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不同方面,互相配合且各有側重,形成了比較嚴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法規體系。

目前這些立法大致分為以下兩種情形:一種是在一些綜合性法律中通過對食品、農業投入品、包裝和標簽的調整,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調整,這些法律如英國的《1990年食品安全法》(主要調整食品的質量和標准,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美國的《聯邦食品、葯品和化妝品法》、加拿大的《食品和葯品法》等;另一種是在單一性法律中專門就農產品(或農業投入品)的某一種類或某一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作出規定,如英國的《動物防疫法》,加拿大的《有害物控制產品法》、《飼料法》、《肥料法》、《種子法》、《植物育種者權利法》、《肉類監督法》、《漁業監督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上述不同層級、不同方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立法,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據和有效的執法手段。

管理模式雖然不同,都均強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性管理

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食品從農產品的生產到最終用於消費是一個有機、連續的過程,對其管理也不能人為地割裂,故均強調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全程性管理。這種全程性管理不僅強調要從農業投入品開始,對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並且體現在盡可能地減少管理機關的數量,由盡可能少的機關對食品安全進行全程性管理。總的來看,各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大致有以下三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主要由農業部門來負責。採取這一模式的典型國家是加拿大。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原來分屬農業和農業食品部、漁業和海洋部、衛生部和工業部等部門,這種分散的管理體制帶來了職能沖突和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1997年3月,加拿大議會通過了《加拿大食品監督署法》,決定在農業部之下設立一個專門的食品安全監督機構———加拿大食品監督署(類似於中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或者部屬事業單位),統一負責加拿大食品安全、動物健康和植物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加拿大食品監督署負責農業投入品監管、產地檢查、動植物和食品及其包裝檢疫、葯殘監控、加工設施檢查和標簽檢查,真正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性管理。

德國於2001年初將原由衛生部負責的食品安全管理職能交由新成立的消費者保護、食品和農業部負責,其他有關部門(主要是衛生部門)依法應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配合農業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如聯邦消費者保護部下設七個部門,其中第三個部門即食品安全獸醫科學部,其主要職能是負責食品和動物性食品的安全檢測及監督管理。重點是動物疫病監測,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和監督管理,動物保護;突發重大疫病的緊急控制和撲滅;研究制定與其相適應的政策、法律法規、標准、規劃、計劃及規定和辦法,並依法組織實施。16個州政府都設有消費者保護部,受歐盟及聯邦消費者保護部管理,既要貫徹執行歐盟及聯邦部的有關法律法規,完成統一下達的檢測任務,又要根據歐盟及聯邦有關法律制定本州食品安全、動物保護及傳染病防治規劃、制度和辦法,依法組織做好轄區內的各項工作。目前,在德國自上而下已形成食品安全檢測和信息網路,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第二種模式是成立獨立的食品安全監督機構。這一模式以歐盟國家為代表。在英國,依據《1990年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在中央原來屬於農業漁業及食品部(MAFF),1999年11月,英國議會通過《1999年食品標准法》,決定成立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監督機構———食品標准局(FoodStandardsA鄄gency)。該局代表英王履行職能,並向英國議會報告工作。食品標准局的職能一是政策制定,即制定或協助公共政策機關制定食品(飼料)政策;二是服務,即向公共當局及公眾提供與食品(飼料)有關的建議、信息和協助;三是檢查,即獲取並審查與食品(飼料)有關的信息,可對食品和食品原料的生產、流通及飼料的生產、流通和使用的任何方面進行監測;四是監督,即對其他食品安全監管機關的執法活動進行監督、評估和檢查。

在英國,食品安全的具體執法工作主要由499個地方政府承擔。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原農業漁業及食品部,1999年12月英國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後改為現名)在新的體制下仍然負責獸葯和農葯的歐盟監控項目,並在上述領域中作為執法機關;交易標准、園藝標准和酒類標准除零售環節之外的執法工作也由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負責。

第三種模式是多個部門共同負責。這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美國負責食品安全的機構主要包括農業部(USDA)、衛生和公共事業部(HHS)及環境保護署(EPA)等3個部門。農業部主要負責肉類、家禽及相關產品和蛋類加工產品的監管;衛生和公共事業部負責其他食品、瓶裝水、酒精含量低於7%的葡萄酒飲料的監管;環境保護署則主要監管飲用水和殺蟲劑。此外,美國商業部、財政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也不同程度地承擔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能。在美國這種多部門管理的模式下,農業部的管理環節涵蓋了其管理的農產品(肉、禽、蛋)的生產、加工、銷售乃至進口環節,如為生產、加工廠商制定生產標准並進行檢查、采樣分析,要求生產廠商召回不安全的產品,對向美國出口肉類和家禽產品的出口廠商進行檢查等。由於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由多個部門負責,因而其特別強調團隊管理的方法,強調各機構間的協調和配合。1998年,美國先後成立了「食品傳染疾病發生反應協調組」和「總統食品安全委員會」,以加強各食品安全機構之間的協調與聯絡。

實施標准化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行為給予嚴厲處罰

英美等國認為,食品安全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首先是食品生產者、加工者和居於食物鏈中的其他人(包括消費者)的責任。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主要職責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風險。這種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對監管手段的規定。就目前掌握的立法情況看,西方主要國家在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主要有以下手段:

1.制定完善的標准,並強制執行。制定食品安全標准並予以強制執行被認為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中首要的和最廣泛的職能。這些標准既包括對摻雜、摻假食品的一般禁令,也包括對食品中不同化學殘留容許量的具體限制;既包括對產品本身的標准規定,也包括對加工操作規程標準的規定。

2.建立健全檢驗檢測體系。英美等國的有關法律都規定主管部長可任命分析員負責檢驗檢測工作。如《加拿大農產品法》第14條更是明確規定農業部長可以認可有關實驗室承擔檢驗、分級、試驗等工作。

3.加強監督檢查,並規定了嚴厲的法律責任。這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主要和最經常的手段,目的在於確保有關法令、標准得到嚴格遵守。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有關法律均授權監管機關可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場所進行檢查,並規定檢查人員有權檢查、復制和扣押有關記錄,還可取樣分析。對於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農產品,監管機關可以採取查封、扣押和禁止移動、禁止銷售等強制措施。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違法者不僅要承擔對於受害者的民事賠償責任,而且還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這些制裁措施除罰款外,主要還有沒收和銷毀違法產品、責令停產停業和吊銷營業執照等,違法情節嚴重的,還可能被判處監禁。英國《1990年食品安全法》還規定,因銷毀不合格食品而產生的費用由食品的所有者承擔。

4.及時向公眾公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西方國家十分重視公眾的知情權,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如英國《1999年食品標准法》就規定,食品標准局對其監測所獲得的任何信息,除依法不得公開的外,可向公眾公布;同時,還可就有關食品安全和食品方面的消費者利益問題向公眾提供建議。這種制度不僅有效保護了公眾的生命健康,而且在客觀上也導致了違法者商譽下降,其產品難以銷售,不啻是另一種形式的懲罰。

美國將每年9月確定為全國食品安全教育月,以加強對食品服務人員的食品安全訓練和公眾正確處理食品的教育,並建立了全國食品安全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從而提高了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減少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現。

5.組織、支持和鼓勵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合作。當前的很多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通過強大的科研力量、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食物鏈中種植者、飼養者、加工者、銷售者直至消費者間的充分合作來解決。政府在這些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加拿大食品監督署就擁有22個實驗和研究機構,負責提供科學咨詢、發展新技術、提供檢測服務和進行研究。

此外,西方主要國家還十分注意發揮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和銷售者及其聯合組織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的作用。如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和檢查局(FSIS)就與生產者和其他人合作,制定並執行在動物飼養和運輸中可採取的自願性食品安全措施,以降低肉類和禽類產品遭受有害污染的風險。如荷蘭的范德利集團以生產牛肉著稱,該集團以「公司加農戶」的方式來進行牛肉加工。農戶所飼養的肉牛全由該公司統一提供、統一回收,每頭牛都建有專門的檔案,記錄其飼養情況。在飼養期內,公司還要派專門的技術人員對飼養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在加工屠宰以至銷售環節,每塊牛肉也都有檔案。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和銷售者的自律機制減輕了政府的監管壓力,便利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❹ 如何做好產品質量控制

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全員參與,每位員工都有義務和責任做好產品質量,並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嚴格控制和執行好產品的操作流程。要求領導和每位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產品質量管理當中,把質量目標灌輸到每個員工的心中。主要的是生產過程、5S現場管理、出貨檢驗(OQC)等方面去控制,從而確保產品的整體質量。

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號召全體員工、車間主任一起參與到質量管理活動當中。每一道工序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要求操作員工做好一個產品首先進行自檢,再由車間主任檢驗,然後由質檢專員或巡檢進行抽檢,杜絕不合格品出現,不讓一個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每個車間必須對待檢品、合格品、不良品進行嚴格區分,防止相互混淆。車間的產品必須擺放整齊,保持干凈、乾燥。每個車間必須規范作業,嚴格做到不生產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傳送不合格品。

「5S」管理(現場):
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U)、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
整理:
就是把要與不要的東西徹底分開,要的擺在指定位置掛牌明示,不要的則堅決處理掉;
整頓:
是指一經檢查發現未作標志又未被處理的物品,現場管理幹部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清掃:
就是將工作場所、環境、儀器設備、材料、工具夾等上的灰塵、污垢、碎屑、泥沙等臟物清洗抹拭乾凈;
清潔:
是指在以上三個環節之後的日常性維持活動,在每天下班前3分鍾(或5分鍾)實行全員參加的清潔作業,使整個環境隨時都維持良好狀態;
素養:
就是培養全體員工的良好禮貌禮節、工作習慣、組織紀律、敬業精神。其目的是創造一個清潔、舒適、文明的生產環境,規范員工行為,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出貨檢驗(OQC):
出貨檢驗是對生產的產品的總結。通過整個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的復檢,是否達到客戶的需求和期望的滿意度。必須嚴格按照公司規定的標准和客戶的要求進行檢驗。做到不漏檢、不移交不良品、不接受不合格品。出廠合格率達到100%。

❺ 在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說明質量監管部門,生產銷售部門後如何承擔保證產品質量的責任

第三章 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一節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二十六條 生產者應當對其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

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准;

(二)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但是,對產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作出說明的除外;

(三)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第二十七條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四)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

裸裝的食品和其他根據產品的特點難以附加標識的裸裝產品,可以不附加產品標識。

第二十八條 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有放射性等危險物品以及儲運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產品,其包裝質量必須符合相應要求,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作出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標明儲運注意事項。

第二十九條 生產者不得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

第三十條 生產者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第三十一條 生產者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

第三十二條 生產者生產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第二節 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三十三條 銷售者應當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

第三十四條 銷售者應當採取措施,保持銷售產品的質量。

第三十五條 銷售者不得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產品和失效、變質的產品。

第三十六條 銷售者銷售的產品的標識應當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

第三十七條 銷售者不得偽造產地,不得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第三十八條 銷售者不得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

第三十九條 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第四 章損害賠償

第四十條 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二條 由於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

❻ 如何加大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

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

一、樹立科學的現代質量觀念。提高產品質量,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現代質量觀念。只有把質量放在首位,樹立科學的現代產品質量觀念,才能贏得發展的機會,否則只會被淘汰。其次要營造重視產品質量的氛圍,要大力宣傳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打好提高產品質量的思想基礎。
二、抓源頭,把握好原材料的供應和檢測,切實做好與產品設計有關的評審,滿足ISO9001-2000中相應條款的要求。同時還需關注兩方面的工作:
1)了解用戶如何使用產品,即實際使用時要求產品達到的指標,含產品工作性能以及產品設計指標與用戶實際使用情況出現偏差;
2)要讓用戶了解自己產品的特性,與用戶充分溝通,優化產品指標。
三、注重過程式控制制
讓能源、削片、熱磨、熱壓等工段既各負其責又做到相互合作。操作人員要認真負責,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工藝規程生產;維護人員要經常巡視,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要等設備壞了再維護,要做到防患於未然。車間主任和檢驗人員要做好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監督檢查工作。

❼ 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有哪些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是我國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全國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產品質量法》的組織、實施部門。
地方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是指縣級以上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是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具體工作部門。
此外,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在本行業內進行產品質量方面的行業監督和生產經營性管理工作
參考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8條。

❽ 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什麼樣的監督管理體制

產品質量法對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體製作了明確規定,即:
1、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及縣級以上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分別主管全國或地方本行政區域內的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按照現行的國務院機構設置,是指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縣級以上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是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以及按照國務院1999年2月批轉的關於質量技術監督機構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規定,在實行省以下質量技術監督系統垂直管理後,作為省級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直屬機構的設在市、縣一級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依照產品質量法規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主管」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主要職責包括:統一規劃和組織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發布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的公告;責令監督抽查質量不合格的企業限期改正;負責對企業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和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的認可;對違反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行為進行調查並可在法定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對違反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行為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等。
2、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及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包括國家經貿委、農業部、信息產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按照國務院「三定」方案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有對產品質量監督職責的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是指按照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有關產品質量工作負有監督職責的政府主管部門。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其他有關部門在產品質量監督方面的職責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執行。
3、法律對產品質量的監督部門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例如,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規定,主管食品衛生監督的是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葯品管理法也對主管葯品質量監督的部門作了規定。因此,對食品衛生和葯品的質量監督,應分別按食品衛生法和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4、依照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各級政府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對產品質量依法履行監督職責,而不是負責產品質量的具體管理工作。這是對政府部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品質量職能的准確定位。

❾ 質量監管部門,產品銷售部門如何承擔保護產品質量的責任

記者向民政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分別進行了查詢和核實,發現「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在兩個監管部門均無注冊。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前身為輕工業部)會員部的工作人員證實:「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在輕工業部取消後已是獨立的法人單位,相當於企業性質,目前是該聯合會會員單位,一切業務與我們無關,也不歸我們管。」 「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沒有評價名牌及授牌的資格。」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對此表示,「《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規定,合法有效的名牌產品皆由國家質檢總局授權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名牌戰略推進機構進行。其他各種形式的名牌評比、評價行為,評價結果都是非法的、無效的。企業如果買名牌也是不合法的,有關部門可以查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