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構建服務型政府

構建服務型政府

發布時間: 2021-03-15 05:48:07

A. 服務型政府如何構建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那麼,怎樣建設服務型政府呢?在我國現階段,建設服務型政府應把握以下幾個基本方面。

根本出發點:從公共利益出發。這是服務型政府的根本標志,也是政府公務人員的行為准則。從公共利益出發,強調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眾的」。當前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少數政府部門不同程度存在著部門利益化的現象,行使職權並不完全是從公共利益出發,而是從部門利益出發。這是與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相背離的。老子在《道德經》里講:「我無欲,而民自朴。」這里的「我」,指的就是執政者。其意思是說,執政者如果沒有私慾,老百姓自然就會淳樸;否則,就會敗壞社會風氣。另一個問題是,在社會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怎樣把握公共利益?或者說,公共利益在哪裡?就在多元利益關系的那個「均衡點」。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應在多元利益關系表達和博弈的基礎上,尋求社會多元利益關系的均衡點。

職能定位: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確政府應當承擔什麼職能。黨的十六大對政府職能作了四項界定: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黨的十七大要求「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強調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我國在過去相當長時期,政府基本上是「經濟建設型」政府,主要精力用在了參與或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而不是公共服務上。時至今日,這種慣性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部門的政府職能還沒有轉到公共服務上來。針對這個問題,中央強調,各級政府抓經濟發展,主要是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不能包辦企業投資決策,不能代替企業招商引資,不能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這「三不」,是力求擺脫過去干預經濟的慣性羈絆、真正轉變政府職能的具體要求。

服務內容:建立健全符合國情、切實有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從世界范圍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前,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特徵是「有限的公共服務體系」。二戰以來,一些國家建立了比較成型的公共服務體系。我國的國情比較特殊,這種特殊性表現為「三合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轉型國家,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借鑒國際經驗,從國情出發,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四項基本內容:第一,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第二,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對於發展公共事業性服務,政府責無旁貸。第三,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政府應擔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切實推動節能減排。同時,還應加快電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其中屬於商業性的部分交由市場去做,屬於公益性的部分直接承擔起來。第四,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務。對生產安全,企事業單位負有責任,政府也應強化安全服務體系建設和監管職責。而消費、食品和葯品安全等都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性環節,政府責無旁貸。

服務方式:在不斷創新中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也在不斷創新。特別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提供了廣闊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應當大力推廣運用電子政務等服務手段,使公共服務更加透明、更加高效。

B. 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

1. 完善公共服務職能。一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能體系。加強公用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等方面的建設,積極發展義務教育和公共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做到公共服務不「缺位」。二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水平。要根據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提高公共產品的總量與質量,使公平服務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力爭使公共教育支出、公共醫療衛生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三是建立適合省情的公共服務模式。從公共服務支出來講,應以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為主;從公共服務消費來講,應當做到覆蓋面廣、水平適度、兼顧公平與效率;從發展過程來講,應當優先完善教育與科技公共服務;從公共服務供給來講,應當構建多元化、社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四是創新公共服務的方式。借鑒西方的做法,將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領域,開放一些公共服務的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允許社會組織和企業進入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按照養事不養人的原則,探索麵向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堅持政府購買勞務、購買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應標承辦勞務和服務,進行合同管理,按合同兌現報酬。五是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制度。這些制度主要包括義務教育制度、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制度、公共醫療衛生制度、科技補貼制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制度、公共收入與公共支出制度、公共服務參與制度、社會合作制度等。六是實現人人享有公共服務的目標。滿足全體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需要,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幼有所教。

2. 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把取消和調整的審批項目落實到位。對省政府決定取消的審批項目,任何部門和市(州)、縣(市、區)政府不準再行審批或變相審批;對省政府決定改變管理方式的審批事項,要按規定交由社團、行業組織或中介組織實行自律管理,並指導其制定操作規程,健全運行機制;對省政府決定下放管理層級的審批項目,要放得下、接得住,不攬權、不推諉。二是加強後續監管工作。認真分析研究取消審批後還需通過其他方式監管的事項,制定並落實後續監管措施和辦法。不斷探索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方法和手段,強化間接管理和事後監督,充分發揮行政規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的作用。建立行政審批項目動態評估機制,對現有行政審批項目作進一步的調整。三是加快《行政許可法》的配套制度建設。建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的操作規則,積極探索聯合辦理、集中辦理、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制度。完善有關聽取第三人意見的程序,便於申請人、利害關系人陳述和申辯。要認真執行聽證制度,依法確定聽證的具體范圍,制定聽證規則。四是清理規范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逐步建立政府部門依法監管、社團和行業組織自律管理、中介組織依法執業的制度,按照「正確引導、依法規范、加強監管、嚴格自律、推動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這項工作。

3. 明確政府職能轉變的方向與途徑③。一是強化宏觀管理職能。主要是強化戰略引導職能;強化平衡協調職能,制定相關法律法觀,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強化保護職能,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規避風險。二是弱化微觀管理職能。以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改變政府管理經濟的基本方式。凡能由市場調節、企業自己決定、中介機構能提供服務的事項,政府堅決退出不再審批。能取消的堅決取消,能下放的堅決下放,不能「錯位」、「越位」。三是合理劃分行政職能。凡由省政府管理的許可權由省級政府負責,凡由市州政府管理的事項由市州負責,凡由縣級政府管理的事項由縣(市)負責。四是轉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政府應促進中介組織、行業組織等社會組織的法制建設,明確政府與中介組織、行業組織的關系,擺脫其與政府部門的從屬關系,割斷其與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臍帶」,實現真正的脫鉤,把社會管理的有關職能真正讓位於中介組織和行業組織。

C. 如何打造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不僅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經濟、社會等事務服務,認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還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世貿規則的需要,堅持公開、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則,用市場經濟的觀點和方法解決機構設置重疊、職能交叉、政出多門、重復管制等問題,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市場調節、社會監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務等職能上來。服務型政府應該是「陽光政府、創新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綜合滲透的結果。它的建立與發展應遵循以下途徑: (一)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公開透明,建設陽光政府。政務必須向公眾公開,包括政府組織的使命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常用法規公開以及辦事結果公開等。 (二)在政府行政功能上,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理念要成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於服務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 (三)在政府行政機制上,建設創新型政府。政府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首先是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政府是一種自然壟斷性組織,只有引入創新、激勵和競爭精神,才能提高效率。其次為了適應政治、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必須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最後是為了解決國內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要求政府制度不斷創新。如安寧市的領導班子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建立了「四個制度」,一是集中辦公制,所有有審批權的政府服務部門都集中在一個地方辦公,實行一條龍服務,方便市民和投資者;二是實行委託代理制,外來投資者在審批項目過程中可以委託有關職能部門全權辦理相關手續;三是全程服務制,凡進入安寧的企業,從項目申請開始享受政府全程服務,企業無論什麼時間段、什麼環節需要什麼服務,政府都及時提供;四是重大項目領導責任聯系制,凡是進入安寧的重大項目,市級領導責任到人,負責聯系,並由政府發文向社會公布,聯系人要負責協商、督促有關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四)在政府行政技術手段上,建設電子型政府。電子政府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也是建設公共政府體制的重要基礎。電子政府的建立,不僅可以使老百姓能夠得到更廣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務,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務效率,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方式,改變政府與企業、公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做到透明化、公共化,從而減少滋生腐敗現象產生的溫床。 (五)在政府行政規則上,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WTO的規則正是建立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它們要求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經濟與社會事務,摒棄行政過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的所有權力要源於法律,源於人民的授權,使行政過程發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監督之下。

D. 淺談如何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於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體性、人的價值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化,以人為本、以服務為要,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已成為當代世界各國政府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中理論界和政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一、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1、服務型政府的定義。

從功能上講,服務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來的控制者變成服務者,政府以控制管理為要務轉變為以服務為目標,管理目標由經濟領域轉變為公共服務領域;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

2、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意義和必要性。

在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政府的職能必須向服務型轉變。

二、構建服務型政府存在的問題。

1、觀念上因循守舊。

政府在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上總是抱著「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對改革後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不相適應,服務意識不強。例如,某人在辦理戶口從學校轉回原籍手續時,當地派出所居然不同意轉回,理由是在原籍沒有房產證,農村的房屋都是集體土地,哪有房產證!如果某人原來不是此地人,想把戶口轉入,那可以要求有房產證,政府部門為什麼不考慮群眾的具體情況而一概而論,到政府辦事難啊!當然,要樹立牢固的服務意識,也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要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進步。

2、服務於人民的制度不完善。

評價機制的不建全,在評價政府以及幹部的工作成績時,評價主體都是上一級部門或者上一級領導,造成工作重心都是向上邊看齊,造成了對群眾意見、群眾利益的忽略。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群眾到鎮政府來辦事,但是相關的人員經常性不在,要麼是去開會,要麼是休假。由這樣一些小事逐漸積累,造成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印象並不好,間接地加大了政府的維穩難度。

3、行政效率較低。

由於政府處於壟斷地位,導致公務員缺乏競爭意識。在這種壟斷的政府組織里,也如缺乏競爭的企業和其它社會組織,它必然產生低效率,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構建服務型政府中存在的問題的應對措施。

1、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治理理念。

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前提。必須要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使政府的各級工作人員從傳統政治中的官民觀念轉變為現代政治中的政府與公民的平等交換和平等制約的觀念。

2、完善公務員制度。

公務員隊伍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主體,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加強培訓,不僅向廣大公務員隊伍灌輸執政理念、法治意識和國家觀念,而且培養他們服務精神與服務技能。

3、變革政府管理模式。

加強依法行政,進行制度管理。從依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權轉變,政府權力要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推行政務公開,實現陽光行政,使公眾與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改變政府職能機構各自為政、不易協調的狀況,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組織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要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服務型政府是一場深刻的「政府革命」,它不是簡單地對現有政府管理體制的修修補補,增增減減,也不是一般性政府職能調整,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終要使政府在角色定位上,由「父母官」轉向「公僕」;在服務價值取向上,由「官本位」轉向「民本位」;在服務評價標准上,由「高成本低效率」轉向「低成本高效率」,以不斷適應新時期對政府的要求。

E. 如何建設服務型政府

要做到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最主要的是政府管理創新,政府要達到為民服務的要求,就可以一切從民眾意願出發,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社會管理創新,建設服務型政府,在當前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事情:
首先,要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提升為民服務的本領。人民政府為人民,這是由政府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有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所以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打造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樹立服務理念。只要有了為民服務的信心,不管困難有多大,都可以克服,不管問題有多大,都可以解決。政府也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得到群眾的支持,政府的措施才能落實,才能有效。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政府提升服務主要是提陞官員服務的本領,政府官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要升級,這些本領包括敏銳開放的思維能力、調查研究的分析能力、科學的決策判斷力、迅速有效的執行力等等,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及時有效的化解社會矛盾、解決民生問題。政府官員要樹立服務理念、適應時代需求,積極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其次,政府服務要與時俱進利用網路,提高辦事效率。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公眾需求,一個更便捷、更高效、更透明、更強調互動的政府辦事流程成了政府職能轉變的必然要求。首先,網路服務方便、快捷、高效、規范,不僅能節省人力物力,還可以提高辦事效率。利用網路為公眾提供服務,成為政府服務職能實現的首選。其次,政府還可以利用網路問政於民,在一個開放的社會,政務公開是政府的一種法定義務,也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網上公開是一種成本最低、受眾最廣、效率最高的方式,政務公開的低門檻有利於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提升公眾的參與度、推動權力公開運行。使政府能夠積極改進為民服務的政策等。
第三,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把立足點放在服務上。建設服務型政府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的宏觀管理職能,弱化微觀管理職能。在政府職能劃分中,盡量做到職責分明,該下方的權利要下放。釋放民間組織的能量,讓民間社會化組織能夠按照民意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而政府所要做的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這是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責。也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主要內容。

F. 怎麼構建服務型政府

論服務型政府的創建

摘 要 新形勢下,中國各級政府都應當建設服務型政府。未來中國地方政府的活動將會越來越突出這一性質,使政府從「管」老百姓轉變為通過「管」好社會事務來為老百姓服好務。
關鍵詞 政府職能轉換 服務型政府

1 服務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徵
所謂服務型政府,是相對於管理型、權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內,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並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
服務型政府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場、企業和個人不能或不願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眾所周知,現代經濟學普遍把產品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除政策、法規外)往往是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對於企業而言,投資於公共物品無利可圖;對個人而言,則往往無力承擔。而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特徵,又使得人們容易產生搭便車的心理,即某人參與了公共物品的消費,卻不願意支付或充分支付生產成本而依賴他人支付。這種搭便車的心理(以及避免被搭便車的心理)導致了集體的不理性:大家都不願提供公共物品。這就決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場提供。經濟學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劃分方法很好地界定了服務行政的范圍:政府只應該向公眾提供公共物品,而不需要也不應該涉足私人物品的生產。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場機制實現有效率的供給,政府沒有必要介入私人物品的生產。二是政府應當鼓勵公共服務市場化。雖然政府應當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決不可以壟斷公共物品的生產。即使事實上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的服務,也沒有理由因此而禁止私人企業去嘗試和尋求其他方法,也就是在不使用強制性權力的情況下提供這些商品和勞務的方法。人們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使一種在過去不可能由那些願意為之支付費用的人排他性獨享的服務成為一種可供交易的服務,進而使市場方法能夠在它此前無法適用的領域中得到適用。政府不得壟斷公共物品的供給意味著私人和私人企業可以進入這些領域,這些公共服務行業是面向市場開放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給應該向私人開放,與私人不願意提供公共物品並不存在矛盾。作為服務型政府,不僅不可以壟斷公共物品的供給,而且應當鼓勵公共服務市場化,因為在存在競爭的情況下,服務行政的弊端會降至最低程度,並能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相兼容。
2 創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2.1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
服務型政府的根本任務就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治社會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市場經濟發展環境。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是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仍然較為嚴重,舊體制下最困難的問題被積淀下來,轉型時期的特殊問題也已凸現。政府直接管理經濟、地方保護主義、部門與行業壟斷、假冒偽劣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既不符合WTO規則,也嚴重影響了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規范發展。服務型政府,正是改變過去政府管理中不規范、不完善的地方,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強與改善宏觀經濟調控,規范市場、創造良好市場環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使政府管理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2.2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由我們黨的宗旨和政府性質決定的
我們黨的宗旨是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黨的一切工作,都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我們黨致力於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正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堅持「三個代表」的最終落腳點。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這就決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須是也只能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
2.3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各國政府改革的重要趨向
在席捲西方世界的政府再造之風中,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的政府均以重塑服務型政府為其主要目標。1994年,英國政府進行了「政府信息服務」的實驗,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 Direct」計劃,提出新形態的公共服務以符合未來社會的需求。美國政府於1994年9月20日頒布了「顧客至上:服務美國公眾的標准」,主張建立顧客至上的政府。同年12月,美國政府信息技術服務小組提出的政府信息技術服務的遠景報告認為,改革政府不只是人事精簡、減少政府赤字的問題,更需要善於運用信息技術的力量徹底重塑政府對民眾的服務工作。還有紐西蘭的「公共服務部門之改造」以及日本的「實現對國民提供高品質服務的行政」,都體現了政府改革的目標———構建服務型政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在創建服務型政府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先後多次進行以轉變職能為重點的機構改革。
3 創建服務型政府的路徑選擇
3.1 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關鍵
建設服務型政府,首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所謂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不僅是指公務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更是指公務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強烈的服務意識。培養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必須強化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敬業精神,提高公務員的業務能力、服務本領。具體而言,要著重強調以下三點:一是主動性。國家公務員要有主動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熱情,善於發現問題、了解問題,會做調查研究,能夠以敏捷的反應能力去體察、了解社會客觀事物,並積極預防和解決問題。同時也意味著國家公務員能夠積極回應民眾的需求,為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二是高效性。行政效率是達到行政目標的最重要手段。人民需要高效率的政府,希望政府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尋找完成行政工作最迅捷、最經濟的途徑和方法。三是公正性。行政機關的活動以及相關的制度對任何人都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因而國家公務員在理念上,要承認社會公民具有平等的權利。政府所提供的機會和福利盡可能地在社會成員之間公平分配。在具體的施政行為中,要有一種「非人格化」的依法精神。即不因親而優特,也不因疏而冷漠,既不因位高而特殊,也不因位低而歧視。消除個人的、非理性和感情的因素,維護社會公正與正義。
3.2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
根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要遵循五個原則。①合法原則。即設立和實施行政審批必須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依據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必須公開。沒有規范性文件依據,而依部門內文件設立的審批事項一律取消。②合理原則。指設立和實施行政審批必須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於政府實施有效管理。③效能原則。要求簡化程序,減少環節,方便群眾,強化服務,縮短時限,避免多頭、重復審批,提高效率,以較小的行政資源的投入,實現最佳的政府工作目標。④責任原則。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有行政審批權,就要對審批的事項負相應責任。行政審批機關不履行、不正確履行對許可對象的管理職責或者違法審批要追究責任,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有關責任人相應的紀律處分。⑤監督原則。即對行政審批機關行使審批權進行監督制約,保證合法、合理、公正地行使行政審批權,維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相對人對審批提出異議,要做出書面答復,並告知有申請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審批機關要及時處理舉報投訴,將處理結果通過適當方式回復舉報人、投訴人。「合法、合理、效能、責任、監督」五項原則是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割裂,片面強調其中一項或幾項。特別是要把握合法原則和合理原則的有機統一,即使是符合合法原則的審批事項,如果不符合合理原則,該項審批也應通過立法程序予以取消;雖然符合合理原則,但不符合合法原則,則應通過相應的立法程序,制定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予以確定。
3.3 建立行政服務中心是實現服務型政府目標的重要方式
行政服務中心就是將原政府職能部門的各項職能集中到一個大廳,面向服務對象統一提供對口服務。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可以使公民不再需要分別找各部門科室,就在大廳內一次性解決問題,由跑多門變為進一門。與行政服務中心相配套的制度還有首問責任制和公開承諾制。首問責任制要求第一個受到咨詢的公務人員負首要責任。如所詢問事務屬於本窗口職責范圍則必須負責接待並為之辦理所有事務,若不屬於本窗口服務內容,則負責指點或幫助聯系相關部門人員接待,不得推諉搪塞。公開承諾制度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實行政務公開。行政服務中心的一切服務項目、辦事程序、服務時限及管理規章一律公布於眾,對服務質量和提供速度進行公開承諾並接受群眾監督。「一站式服務」、首問責任制與公開承諾制構成了行政服務中心的核心運轉機制,是行政服務中心這一新生事物的新意所在。建立行政服務中心是對傳統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和揚棄,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改革和創新。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將審批、審核事項集中辦理,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通過「陽光下作業、規范化管理」的形式,公開所有辦事過程,使行政活動過程和行政權力的運用公開化、透明化,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為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服務型政府打下良好基礎。
3.4 發展電子政務是實現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電子政務的主要目標就是建立起以為公眾服務為導向的政府。發展電子政務屬於政治體制改革范疇,電子政務的實施過程,就是政府打破公共服務領域的壟斷,提高服務效率,更快捷、更直接和更廣泛地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的過程。公眾由此可以獲得更多的公共信息資源,可以享受政府更具體、更個性化的服務。電子政務的公開性決定了上網的政府必須實行政務公開。首先是要求政府行為公開,無論是政府決策還是政府審批都不能實行暗箱操作,必須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接受人民的監督。再就是要求政務信息公開,凡是法律規定需要向公眾公布的政務信息都必須上網,向公眾公開。
3.5 推進公共服務社會化是實現服務型政府目標的有效途徑。
公共服務社會化主要是指將原來由政府承擔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大量地轉移給非政府組織和私人部門,即從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完全由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提供轉變為政府利用社會的力量由社會自治或半自治組織以及私營企業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和產品,一些私營部門、獨立機構,社會自治、半自治組織等社會組織都將成為公共物品及服務的提供者,為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和服務展開競爭。政府通過對社會力量的組織、利用和管理,實現公共管理和服務的社會化,以便在不增加政府規模和開支的情況下改善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率。公共服務社會化可以使許多非政府機構加入到公共服務和產品的提供隊伍中來,這樣原先由政府承擔的很大一部分公共管理職能轉移出去,政府可以部分地甚至完全地從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專心於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基礎設施的建設,真正做到「掌舵,而不是劃槳」,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這也是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前提。
要實現公共服務社會化,政府必須廣泛採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將社會服務與管理的許可權通過參與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給社會中的一些組織,授權並運用政策鼓勵社會中介組織、社區或私營機構承擔一些公共服務事業和產品。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市民社會的成長,大力培育、發展和規范社會中介組織,推進公共服務社會化,建立社會自我管理機制,將成為政府社會管理模式改革的實踐取向之一,亦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蔡放波.政府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J].山東人事,2003(12)
2 鄒純平,溫小玲.電子政務對公共行政的影響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1(12)

G. 服務型政府要怎樣建立

服務型政府應該是「陽光政府、創新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綜合滲透的結果。它的建立與發展應遵循以下的方法途徑。

(一)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公開透明,建設陽光政府。政務必須向公眾公開,包括政府組織的使命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常用法規公開以及辦事結果公開等。

(二)在政府行政功能上: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理念要成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於服務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

(三)在政府行政機制上:建設創新型政府。政府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首先是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政府是一種自然壟斷性組織,只有引入創新、激勵和競爭精神,才能提高效率。其次為了適應政治、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必須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最後是為了解決國內經濟發展的具體問題,要求政府制度不斷創新。

(四)在政府行政技術手段上:建設電子型政府。電子政府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也是建設公共政府體制的重要基礎。電子政府的建立,不僅可以使老百姓能夠得到更廣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務,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務效率,進一步規范政府行為方式,改變政府與企業、公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做到透明化、公共化,從而減少滋生腐敗現象產生的溫床。

(五)在政府行政規則上: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WTO的規則正是建立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它們要求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經濟與社會事務,摒棄行政過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的所有權力要源於法律,源於人民的授權,使行政過程發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監督之下。

(六)在職能定位上:建設服務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確政府應當承擔什麼職能。黨的十六大對政府職能作了四項界定: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黨的十七大要求「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強調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

(七)在服務內容上:建立健全符合國情、切實有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從世界范圍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前,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特徵是「有限的公共服務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些國家建立了比較成型的公共服務體系。我國的國情比較特殊,這種特殊性表現為「三合一」: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轉型國家,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借鑒國際經驗,從國情出發,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四項基本內容。

第一,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第二,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情況比較復雜,需要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對於發展公共事業性服務,政府責無旁貸。

第三,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政府應擔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切實推動節能減排。同時,還應加快電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其中屬於商業性的部分交由市場去做,屬於公益性的部分直接承擔起來。

第四,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務。對生產安全,企事業單位負有責任,政府也應強化安全服務體系建設和監管職責。而消費、食品和葯品安全等都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性環節,政府責無旁貸。

(八)在服務方式上:在不斷創新中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當今世界,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也在不斷創新。特別是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提供了廣闊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應當大力推廣運用電子政務等服務手段,使公共服務更加透明、更加高效。

H. 怎樣建設服務型政府

重建生產資料公有制.

I. 如何構建一個服務型政府

(1)擴大政府決策的公眾參與度,並建立有關了解民意,公共參與決策的渠道,規則和程序;同時政府公共服務如何應當以社會的評價為主,以服務對象的評價為主,加大公眾意見在評估中的作用,使公共服務提供 從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民本位轉變。(2)通過引入市場競爭來提高政府服務的效能,除了義務教育,基礎科研、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須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務外,在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當營造競爭環境,利用競爭機制產生 的壓力促使有關的機關部門不斷改進服務質量。(3)應逐步加大公共支出結構中社會性支出的比重,不斷提高社會性公共服務的地位與作用.一方面應建立 公共收入制度,逐步增加全社會的公共財政收入總額;另一方面應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調整和優化政府 公共服務結構,增加政府公共服務支出,重點增加社會性公共服務支出,逐步實現由生產投資型公共財政向 公共服務型公共財政體制的轉變。(4)建立並優化公共保障機制,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為政府協助型的經濟發展模式。(5)更新行政文化,在各級政府和公務員隊伍中深入開展執行文化的學習,大力推進政府執行文化建設,強 化執行意識,改進執行方式,加大執行力度.。(6)提高公務員素質.在公務員隊伍建設上要注重綜合性與專業性的結合,改變過去單一的人才知識結構和 能力結構;深化公務員培訓的教學改革,使政府工作人員既掌握最新的政府治理理念和發展動態,又熟悉現 代行政技術與方法,全面增強公務員的服務意識,創新觀念和執行能力,建立一支學習型的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