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分類
⑴ 什麼是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
監督分類又稱訓練場地法、訓練分類法,是以建立統計識別函數為理論基礎、依據典型樣本訓練方法進行分類的技術,即根據已知訓練區提供的樣本,通過選擇特徵參數,求出特徵參數作為決策規則,建立判別函數以對各待分類影像進行的圖像分類。
非監督分類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徵空間中類別特徵的差別為依據的一種無先驗類別標準的圖像分類,是以集群為理論基礎,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集聚統計分析的方法。根據待分類樣本特徵參數的統計特徵,建立決策規則來進行分類。
(1)監督分類擴展閱讀
監督分類的主要優點如下:
(1)可根據應用目的和區域,充分利用先驗知識,有選擇地決定分類類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類別;
(2)可控制訓練樣本的選擇;
(3)可通過反復檢驗訓練樣本,來提高分類精度,避免分類嚴重錯誤;
(4)避免了非監督分類中對光譜集群組的重新歸類。
缺點如下:
(1)其分類系統的確定、訓練樣本的選擇,均人為主觀因素較強,分析者定義的類別有可能並不是圖像中存在的自然類別,導致各類別間可能出現重疊;分析者所選擇的訓練樣本也可能並不代表圖像中的真實情形;
(2)由於圖像中同一類別的光譜差異,造成訓練樣本沒有很好的代表性;
(3)訓練樣本的選取和評估需花費較多的人力、時間;
(4)只能識別訓練樣本中所定義的類別,若某類別由於訓練者不知道或者其數量太少未被定義,則監督分類不能識別。
⑵ 監督分類中常用的具體分類方法
最大似然法、最小距離法、神經網路法、支持向量基法
⑶ 監督分類的各種方法的定義合演算法或者公式
監督分類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又稱訓練場地法,是以建立統計識別函數為理論基礎,依據典型樣本訓練方法進行分類的技術。即根據已知訓練區提供的樣本,通過選擇特徵參數,求出特徵參數作為決策規則,建立判別函數以對各待分類影像進行的圖像分類,是模式識別的一種方法。要求訓練區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判別准則若滿足分類精度要求,則此准則成立;反之,需重新建立分類的決策規則,直至滿足分類精度要求為止。常用演算法有:判別分析、最大似然分析、特徵分析、序貫分析和圖形識別等。
分類方法的定義:
平行六面體法 平行六面體將用一條簡單的判定規則對多光譜數據進行分類。判定邊界在影像數據空間中是否行成了一個N維德平行六面體。平行六面體的尺度是由標准差閾值所確定的,而該標准差閾值則是根據每種所選類的均值求出的
最大似然法 假定每個波段中的每類的統計都呈現正態分布,並將計算出給定象元都被歸到概率最大的哪一類里
最小距離法 使用了每個感興趣區的均值矢量來計算每個未知象元到每一類均值矢量的歐氏距離,除非用戶指定了標准差和距離的閾值,否則所有象元都將分類到感興趣區中最接近的那一類
馬氏距離法 是一個方向靈敏的距離分類器,分類時將使用到統計信息,與最大似然法有些類似,但是她假定了所有類的協方差都相等,所以它是一種較快的分類方法
二值編碼分類法 根據波段值落在均值的上或下方,把數據波普和端元波普編碼為0或1,異或邏輯函數用來將每種編碼後的參考波普同編碼後的數據波譜進行比較,生成一副分類影像
波譜角填圖分類法 是一個基於物理的波譜分類法,它是用N維角度將象元與參考波譜進行匹配,此方法將波譜看成是空間中的矢量,矢量的維數就等於波段的個數,通過計算波譜間的角度,來判斷連個波譜間的相似程度
⑷ 遙感: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的區別
非監督分類運用1SODA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 )演算法,完全按照像元的光譜特性進行統計分類,常常用於對分類區沒有什麼了解的情況。使用該方法時。原始圖像的所有波段都參於分類運算,分類結果往往是各類像元數大體等比例。由於人為干預較少,非監督分類過程的自動化程度較高。非監督分類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初始分類、專題判別、分類合並、色彩確定、分類後處理、色彩重定義、柵格矢量轉換、統計分析。
監督分類比非監督分類更多地要求用戶來控制,常用於對研究區域比較了解的情況。在監督分類過程中,首先選擇可以識別或者藉助其它信息可以斷定其類型的像元建立模板,然後基於該模板使計算機系統自動識別具有相同特性的像元。對分類結果進行評價後再對模板進行修改,多次反復後建立一個比較准確的模板,並在此基礎上最終進行分類。監督分類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建立模板(訓練樣本)、評價模板、確定初步分類圖、檢驗分類結果、分類後處理、分類特徵統計、柵格矢量轉換。
上面的這段話是我們遙感實驗手冊上的話, 我自我感覺在用ERDAS 8.6 時候 ,對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的區別才有了深刻點的理解,簡單的說監督分類是我們人為地選擇好樣本區 比如水體,植被 ,就像是告訴計算機「我圈起來的這種像素就代表水體噢」,這個對個人經驗要求很高,很容易把有的顏色混淆,以至於少分幾類,而非監督分類就是計算機自己將圖像上的像元按像素分幾類,一般如果你最後是要分成水體,植被,土地等幾類,但是你設置的起碼最初要分它的兩倍,因為計算機識別的時候有可能有的最終可以歸到一類,但是計算機不會知道它分類每一類代表什麼,這個就要人為地輸入每一類地物的名稱。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實驗指導書就找我吧
⑸ 什麼是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
監督分類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又稱訓練場地法,是以建立統計識別函數為理論基礎,依據典型樣本訓練方法進行分類的技術。即根據已知訓練區提供的樣本,通過選擇特徵參數,求出特徵參數作為決策規則,建立判別函數以對各待分類影像進行的圖像分類,是模式識別的一種方法。要求訓練區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判別准則若滿足分類精度要求,則此准則成立;反之,需重新建立分類的決策規則,直至滿足分類精度要求為止。常用演算法有:判別分析、最大似然分析、特徵分析、序貫分析和圖形識別等。
非監督分類是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徵空間中類別特徵的差別為依據的一種無先驗(已知)類別標準的圖像分類,是以集群為理論基礎,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集聚統計分析的方法。根據待分類樣本特徵參數的統計特徵,建立決策規則來進行分類。而不需事先知道類別特徵。把各樣本的空間分布按其相似性分割或合並成一群集,每一群集代表的地物類別,需經實地調查或與已知類型的地物加以比較才能確定。是模式識別的一種方法。一般演算法有:回歸分析、趨勢分析、等混合距離法、集群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圖形識別等。
⑹ 國家監督的種類有哪些
1.財政監督。 2.審計監督。3.稅務監督。 4.其他方面的監督。 其一,工商監督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注冊登記和年檢的過程中,對工商企業會計報表及其注冊資本情況的檢查; 其二,證券監督即國家證券管理委員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的監督; 其三,人民銀行及保險部門的有關監督。
⑺ 法律監督的分類
法律監督的分類,是指按照不同的標准,從不同角度對法律監督所作的基本分類,通常也稱為法律監督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
(1)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
(2)縱向監督和橫向監督。
(3)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4)事前監督和事後監督。
(5)國家性的監督和非國家性的監督。
——沈宗靈主編:《法學基礎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450頁。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律監督作不同的分類:
(1)根據法律監督的來源不同,可以把法律監督分為系統內的監督和系統外的監督。(也可稱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2)根據法律監督的階段不同,可以將法律監督分為事前監督、日常監督和事後監督。
(3)根據法律監督的主體不同,可以將法律監督分為國家法律監督和社會法律監督。
--孫國華主編:《法理學》,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436-437頁。 對於法律監督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各種分類,基本的分類有以下幾種:
(1)根據監督主體不同可以分為國家監督(又稱國家機關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兩大類。
(2)根據監督主體和被監督的國家機關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的不同,可以分為縱向監督和橫向監督。
(3)根據監督主體和被監督的國家機關是否屬於同一系統,可以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4)根據監督實行時間的先後,可以分為事前監督和事後監督。
(5)根據監督的性質和效力,可以分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和不具法律效力的監督。
(6)根據監督的內容可分為立法監督和法律實施的監督。
--李龍主編:《法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96-397頁。
⑻ 會計監督分類有哪些
會計監督可以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1)按監督實行的時間,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事前監督是對將要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事中監督是對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事後監督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防患於未然;事後監督便於全面、真實、准確地檢查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會計監督的准確性。因此,應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監督的方法。
(2)按監督的要求不同,可以分為政策性監督和技術性監督。政策性監督是檢查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著眼於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技術性監督是檢查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財務會計的核算技術要求,著眼於經濟活動的准確性、完整性和全面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會計法規的規定,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具體內容包括:
(1)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的進行監督,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准確、完整、合法;
(2)對各種財產和資金進行監督,以保證財產、資金的安全完整與合理使用;
(3)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以保證財務收支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
(4)對經濟合同、經濟計劃及其他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以保證經濟管理活動的科學、合理;
(5)對成本費用進行監督,以保證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
(6)對利潤的實現與分配進行監督,以保證按時上交稅金和進行利潤分配,等等。
在會計工作中,通過記錄、計算、分析和檢查,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等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察和督促的一項管理活動。會計是情況進行監察和督促的一項管理活動。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同時又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行會計監督的主要作用有:
(1)有利於維護國家財經法規。財經法規是一切經濟單位從事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准繩和依據。會計監督正是依據國家財經法規,對各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可行性等進行檢查,從而促進各單位嚴格遵守國家財經法規。會計工作是財政經濟工作的基礎,一切財務收支都要通過會計這個「關口」。因此,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對於防範和制止違犯財經法規的行為,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有利於強化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會計監督是經濟管理的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各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對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監督,保證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在遵守國家財經法紀的同時,符合本單位的計劃、定期、預算和經營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經濟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主體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指由誰來實行會計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六條規定:「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實行會計監督。」這一規定明確了會計人員是會計監督的主體。在我國,會計人員作為會計監督的認本,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會計人員是國家財經法規的維護者;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又是本單位的經濟管理人員,要維護本單位的經濟利益。會計人員的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會計監督的復雜性和艱巨性。這主要表現在,當國家利益與單位利益不一致時,會計人員堅持原則、維護國家利益,往往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原則性。
來源:中國會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