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監管
Ⅰ 如何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一、我國保險監管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監管體制機制也幾度變更。1950年1月,保險業明確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管理。1 952年,保險業劃歸財政部管理。1959年,保險業再度被劃歸中國人民銀行領導。1965年,人民銀行、財政部明確國內保險業務由財政部管理,國際保險業務由人民銀行管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負責保險監管。1998年11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方針,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依法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標志著我國保險監管走向了專業化、規范化的新階段,我國保險監管制度體系不斷發展完善。
(一)監管法規不斷健全。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相關法律為核心、行政法規為支撐、部門規章為主幹、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等四個層次構成的保險監管法規體系。一是法律層面。1 995年《保險法》正式頒布,並分別於2002年、2009年兩次進行修訂,完善了保險經營行為基本規范和保險監管主體框架。《海商法》和《刑法》中也分別對海
上保險和保險犯罪進行了規定。二是行政法規層面。國務院曾於1 983年頒布《財產保險合同條例》,1985年頒布《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加入WTO後,國務院分別於2001年出台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06年出台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 2年出台了《農業保險條例》,對保險經營管理的一些重點領域進行了專門規范。三是部門規章層面.保監會現行有效的部門規章共50部,大體分為經營主體、產品費率、資金運用、專業人員、償付能力、依法行政等六個方面,夯實了保險監管的制度基礎。四是規范性文件層面。保監會及各派出機構針對監管實際,制定了大量的規范性文件,為加強和改進監管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監管體系初步形成。認真落實國家金融監管部署,保險監管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監管框架逐步完善。改革開放初期,保險監管以市場行為監管為主。1995年頒布的《保險法》首次提出償付能力概念,1998年保監會成立後,提出市場行為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並重。隨著國有保險公司實施股份制改革,2003年保監會發布指標規定,償付能力監管實質性起步。隨著保險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上市,2006年保監會發布指導意見,正式引入公司治理監管,探索建立償付能力、公司治理、市場行為為支柱的監管框架,並於2009年設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公司治理監管委員會。新形勢下,保監會於2012年啟動了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建設。根據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監管改革趨勢,強化公司治理監管。二是監管組織逐步健全。保監會目前設置16個職能部門和2個事業單位。從2000年開始,保監會陸續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平行設立了36個保監局。為加強基層市場監管,保監會於201 0年在蘇州、煙台、汕頭、溫州、唐山五個地級市試點設立區域保監分局。三是監管格局逐步建立。加強與黨政部門、司法機關、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等的溝通合作,推動社團組織發揮自律、維權、協調等作用,支持新聞媒體、會計審計、評級機構、消費者等發揮監督作用,初步形成了專業監管、部門辦作、行業規范、社會監督的大監管格局。
(三)監管手段日益豐富。不斷創新和豐富監管方式方法監管的執行力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一,是分類監管。從償付能力、公司治理、內控合規、財務、資金運用,業務經營等方面對保險公司實分類監管,提高了監管效率。二是非現場監管。建立保險監管統計制度體系,積累保險數據資產,加強市場運行和保險風險的監測、分析、預警,提高非現場監管效力。推動保險業和保險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三網一庫」,基礎架構,開發保險統計信息系統等25個應用系統,設立保險信息平台公司,推進監管電子政務建設。三是現場檢查。制定現場檢查規程和手冊,規范檢查流程和標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現場檢查效率。組織開展綜合性、系統性和專項檢查,提高現場檢查的針對性。加大違法違規處罰力度,對保險機構和高管人員實施「雙罰」,提高監管威懾力。四是信息公開。建立保險信息披露制度,發揮保監會官網、新聞發布會、微博微信、行業網站等平台作用,及時發布保險新聞、統計數據、行政許可和處罰等信息。五是其他手段。逐步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等制度,率先在我國金融業創建了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提供了堅實屏障。
一、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基本
思路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深化改革理念,加強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順應保險業發展趨勢,遵循監管規律,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經驗,落實「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要求,深化保險監管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保險監管制度,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市場在保險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監管作用,推動保險業發揮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功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現代保險業,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總體要求。一是遵循基本規律。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最基本的要求是借鑒國內外保險監管的歷史經驗和有效做法,深刻把握保險發展和監管規律。要堅持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保險監管與保險業發展相適應,監管制度與保險監管需要相適應。要發揮市場配置保險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激勵和約束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市場運行效率。要健全法律法規,依法嚴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防範保險風險,彌補市場不足和解決市場失靈。要從保險市場實際出發,把握階段性特徵,科學確定監管目標、原則和支柱。
二是體現中國特色。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最核心的要求是立足國情,符合我國保險業發展和監管實際。要圍繞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及總目標,推進保險監管制度現代化。要把握我國保險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深度和密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保險服務能力不強的特徵,堅持在加強監管中促進行業發展,推動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要把握我國保險消費者還不理性、經營主體還不成熟、市場機制還不健全的特徵,完善市場規則,強化公司治理和市場行為監管,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要把握我國保險業基礎薄弱、發展迅速、正在轉型升級和成為全球主要保險市場的特徵,兼顧審慎性與經濟性,合理確定監管約束特別是償付能力和資本約束的標准。
三是順應時代趨勢。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最鮮明的要求是把握國際金融改革的最新動向,順應當今國際保險監管的變革趨勢。要把握國際保險監管趨於統一的趨勢,在形成監管框架、制定監管制度、完善監管規則中,更加註重保護消費者權益,注重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注重公司治理、保險集團、償付能力和資本約束監管。要把握國際保險監管強調自主的趨勢,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情和自身利益訴求,匯集各家之長,積極推進我國保險監管改革,在國際保險市場和保險監管改革中爭取更大話語權。
(三)主體框架。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和保險發展實際,總結保險監管實踐,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3 -4-3」保險監管主體框,即三個監管目標、四項監管原則、三大監管支柱。
1.監管目標。一是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險產品服務相對復雜,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要通過保險監管,加強對保險供給者行為的約束,防止保險消費者權益受到惡意侵害。消費者權利保護是理性消費行為的重要保障,要通過保險監管,加強對消費者安全、知情、選擇、求償、公平交易、監督等權利的保護,促進合理消費,優化保險資源配置,提升保險市場運行效率。我國保險業服務廣度、深度還十分有限,要通過保險監管,推動保險業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二是防範市場風險。保險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運行與消費者權益息息相關,與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直接相關。要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涵蓋承保、信用、市場、操作、流動性、信譽等各類風險的全方位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囊括風險識別、評估、計量、監測、控制、處置等各環節的全流程風險防範機制。要強化保險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和風險管控,加強保險監管的外部約束和風險防範,築牢防範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促進市場繁榮。只有繁榮發展的保險業,才能為消費者和經濟社會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風險保障。要完善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要完善市場體系,優化市場結構,推動市場主體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要爭取政策法規支持,推動保險業發揮功能作用,在現代金融、社會保障、災害救助、社會管理和農業保障等五大體系建設中發揮支柱作用。
2.監管原則。一是維護公平與促進效率相統一。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堅持使市場在保險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動保險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堅持更好發揮監管作用兼顧效率和公平,營造競爭環境,規范市場行為,維護保險市場穩定運行。
二是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相統一。建立有效的保險監管治理機制,統籌協調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順應保險創新趨勢,強化功能監管和全流程監管,加強跨產品、跨機構、跨市場監管協調,推進監管的統一性和連續性,避免監管「真空」和監管重疊。注重整體風險防範,改進機構監管,加強保險集團和法人機構監管。
三是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統一。在注重防範單一保險機構風險的同時,分析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對保險業的整體影響。關注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的風險狀況,重視金融風險的跨境與跨行業傳遞,重視逆周期監管,防範順周期對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放大效應。
四是原則監管與規則監管相統一。完善保險監管法規,制定標准明確、程序規范的具體規則,提高監管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運用原則監管,提高監管的指導性、靈活性、適應性,為鼓勵創新、增強市場活力創造空間。
3.監管支柱。一是公司治理監管。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現代保險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強化市場主體自我約束的內生機制,也是加強保險監管的微觀基礎。要強化公司治理監管理念,完善制度機制,深化股權監管,突出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要強化公司章程約束,提高董事、監事和管理層專業水平,完善制衡機制,強化公司治理的剛性約束。要推動公司治理從「形式規范」向「治理實效」轉變,防範治理僵局、管控薄弱、資產安全、高管瀆職等風險,從保險市場源頭保護消費者權益。
二是償付能力監管。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重要內容,是風險監管的主要手段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最終防線。要借鑒吸收國際上償付能力監管的最新成果,結合我國保險市場實際,按照風險導向、中國特色、國際可比的原則,加快建設我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要強化定量資本、定性監管、市場約束等三方面要求,完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的整體架構和具體規則。要嚴格落實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強化償付能力監管的剛性約束。
三是市場行為監管。市場行為監管是確保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直接方式。要明確市場行為監管的邊界和內容,發揮好市場機制和政府監管的作用。要加強市場行為監管的統籌規劃和系統管理,建立市場行為監管與公司治理監管、償付能力監管等制度的聯動與觸發機制,形成有效銜接、相互協調的市場風險防範體系。
三、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著力點
現在我國保險監管改革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重大的歷史考驗,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任務很重,必須在一些重點領域和環節不斷取得突破。
(一)加強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是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石,也是防範化解保險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要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監管水平,強化市場主體自我激勵約束的這一內生機制,夯實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制度保障。一是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落實董事會的全面與首要責任及履職要求,加強董事資格審查,完善董事培訓機制,建立健全董事會及成員的履職評價與問責機制,增強董事的盡責履職能力,提高董事會專業、高效、勤勉水平。二是強化內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礎地位。制定保險公司內部控制評價辦法,引導保險公司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提高內控執行力。強化保險總公司對分支機構的管控責任。三是強化集團監管在公司治理中的突出地位。完善保險集團防火牆制度,規范保險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和關聯交易。制定保險集團並表監管辦法。建立保險集團風險控制標准。強化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監管。四是強化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在公司治理中的關鍵地位。健全保險機構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管理和關鍵崗位專業人員資質管理制度。加強董事會秘書管理,強化總精算師、合規責任人、審計責任人等關鍵崗位職責,增強經營管理層的執行力。加強對司高管層高管層的穩健薪酬和執業行為監管。
(二)改進市場行為監管。市場行為監管是對保險業務全流程監管的重要內容,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直接手段。要注重標本兼治,制定科學規則,明確監管重點,抓好制度落實,提高市場行為監管的有效性。一是加強市場監測檢查。堅持非現場監管與現場檢查相結合,不斷豐富保險監管工具箱。構建涵蓋各類風險的風險模型和監管指標體系,加強對風險的識別、評估、預警、控制和處置。改進現場檢查方法,規范檢查流程和標准,提高現場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改進保險產品監管c積極推進費率市場化改革和條款標准化、通俗化,探索建立產品創新保護機制,鼓勵行業產品創新和結構調整。完善監管規則,改進保險產品審批和備案標准,建立科學的費率形成、條款執行、事後評估、產品糾正等全過程監管機制。三是強化保險中介監管。完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准人退出制度,強化公司法人治理和內控建設。穩妥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保險兼業代理監管制度,探索兼業代理法人機構集中管理模式。加強保險中介從業人員資質管理。四是建立健全互聯網保險監管制度。制定互聯網保險監管辦法。建立互聯網保險的經營行為、數據信息、信息安全等技術標准,健全數據獲取、電子簽名、隱私保護等法規制度,促進互聯網保險規范運行。五是加強反保險欺詐工作。構建政府主導、執法聯動、公司為主、行業協作四位一體的反保險欺詐工作體系。
(三)完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建設以風險為導向、符合我國實際、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提升保險業風險管理能力,是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的重要任務。一是完善資本約束機制。科學把握我國保險公司實際風險狀況,按照共同而有差別的原則,建立與風險緊密掛鉤的資本要求。建立定量風險和定性風險相結合的綜合評級機制,科學評價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生風險,全面反映公司風險狀況。完善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二是強化全過程風險監管。充分運用定量監管、定性監管和市場約束等手段,形成對風險的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監管。建立和完善保險公司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完善償付能力壓力測試體系,健全償付能力J預測分析和風險預警系統。三是完善資本補充機制。建立健全多層次和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機制,支持保險公司創新和豐富資本補充工具,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利用國內外金融市場和各種社會資本,增強保險業資本實力。
(四)完善保險法規體系。法規制度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的特徵。完善保險監管法規制度,必須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做好「一法兩條例」的相關工作。積極推動《保險法》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修訂,加快研究制定《巨災保險條例》。二是加快制度的「廢改立」工作。本著急用先建的原則,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准人退出、治理理賠難和銷售誤導、網路保險、資金運用等關鍵監管環節的規章制定工作。探索負面清單模式下的監管方式,擬定保險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方案。三是推動相關領域保險立法工作。加強保險宣傳和溝通協調,推動相關立法工作,進一步明確商業保險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商業保險參與現代金融、社會保障、農業保障、防災減災、社會管理等五大體系建設的制度安排。
(五)積極推進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快構建「兩地三中心」的數據管理架構。完善信息化建設標准體系,搭建一體化的保險信息監管應用平台。推進保險信息共享平台的公司化、專業化運營,深化保險數據開發利用,建設全國統一規范的行業運行和風險數據採集研究中心,構建「一站式、智能化」的保險監管信息
公共服務系統。研究探索保單登記、通賠通付、第三方支付、數據託管等服務領域,不斷開發數據衍生應用領域。探索保險業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強監管政策引導和制度約束,從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的戰略高度,提升全行業信息安全意識,抓住信息設備購置、軟體應用、維護維修、日常保障等重點領域,全面加強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
(六)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作用。行業自律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力量,要加強各級保險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自律、維權、協調、交流、宣傳等功能作用,防範化解保險風險,提升服務、協調和專業能力。建立覆蓋全行業的自律體系,增強自律公約束力,依法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促進行業科學發展。
(七)充分利用保險監管派出機構資源,加強基層保險監管工作、、加強監管自身建設,是提高監管科學性有效性的內在要求,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組織、機制和隊伍等建設,提高監管能力,提升監管質量與效率。修訂《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定》,進一步明確派出機構監管職責,完善派出機構內設部門設置。堅持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統一,完善保監會機關內部協作機制,促進監管的統籌協調、溝通會商相信息共享。完善保監會機關部門與派出機構之間的縱向聯動機制,促進監管的統一規范、協作有力。逐步擴大法人機構屬地監管試點,有序推進屬地監管常態化。建立健全監管績效評價機制。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的差異化監管。
Ⅱ 中國核安全白皮書發布,這次白皮書有什麼特點
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介紹了中國核安全事業的發展歷程,以及基本原則和一些相關的政策、實戰經驗等等。闡明了我國對於加強核安全、推進核安全命運的共同體驗以及決心。白皮書的特點是:
白皮書中我國始終把核安全作為國家的重要責任,再不斷利用以及發展很能源的同時,走出一條我國特色的核安全之路,積極促進很能源的和平利用,造福人類,給人類生產處更多的有利資源,這樣就不會再破壞地球其他的能源比如:樹木等等。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
Ⅲ 礦山安全綜合監管平台有什麼優勢
礦山之星安全綜合監管平台具有以下優勢:
1.實時數據,智能監測
礦山安監平台將監測中心與終端信道獨立,數據即時通訊,實現觀測數據動態更新,確保監測數據及時准確的在終端顯示,不會產生信息滯後情況。安監平台可自動運行、自動記錄、智能分析、自動報警。
2.集成一體,多級聯網
礦山安監平台集安全監控系統、多級聯網、集成控制與綜合智能調度、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等多種功能模塊於一體。可實現省、市、縣、企四級聯網。
3.三維實景,真實直觀
通過攝影測量、專業制圖、3D等先進技術,構建礦區三維模型,可以360°全景、真實、直觀地展現礦區當前狀態。
4.安全可靠,異地無憂
礦山安監平台使用的數據標准均符合並高於國家標准,實現了數據標准化、規范化。伺服器擁有獨立資料庫系統,並具有RAID雙硬碟自動備份功能,同時支持網路備份。採用B/S結構,管理人員可在任何與之聯網的電腦上訪問系統,極大提高礦山管理效率與質量。
5.模塊自組,量身定做
礦山安監平台包含視頻監控系統,地壓監測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通信聯絡系統,尾礦庫監測系統,自動化辦公系統,應急救援系統,生產管控系統等模塊。可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做。
6.分級管控,規避風險
礦山安監平台採用多級聯網,分級管控的管理模式,明確了企業與各級監管部門的職責,能有效規避責任風險。同時系統自動化處理,也避免了由於人工操作失誤導致的嚴重後果。
Ⅳ 什麼是全景敞視
定 義
全景敞視都是福柯創造的新術語,它們是現代社會最為有效的權力功能運行機制。
出處
(法)福柯《規訓與懲罰》第三章全景敞視
原意
全景敞視以兩魚眼圖像為例,介紹一種基於魚眼圖像的方法,實現360°全景圖像技術在旅遊網路推廣領域的應用。基於曲面拼接的球面全景生成演算法。
Ⅳ 中建八局搞的施工現場手持動態監管設備的具體特點是什麼
中建八局一直是比較重視現場高效管理這一塊。基於無線專網的高效手持監控動態監管系統,為行業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手段。現在施工項目法大家比較重視,每天工地管理很多事情,項目經理在面對海量的工程管理信息時,如何化簡為繁,抓重點,搞好工程質量和安全,並能針對現場情況及時處理和指揮協調,成為新的應用需求。手持式動態監控設備緊密結合這一人性化需求,以全景採集、無縫監控、聚焦細節、高效掌控的特點,真正成為一種高效的管理手段。
手持監控動態管理設備可以實現:
甲方、上級管理層可以隨時坐在辦公室就能看到現場的任何一個細節;
現場進行安全和質量巡視時,可以隨時記錄下巡視的視頻,後台實時存儲。
項目經理能通過桌面方式,對工地現場進行監看的同時,還能多方同時觀看;
系統能夠對項目部工地現場進行實時監看、控制,畫面無死角;
施工環境比較復雜,很多時候電話溝通說不清楚。小問題不及時協商處理,就會變成大問題。手持監控動態管理設備,側重在管理方面,全信息化記錄,可以隨時看到現場的細節,不象傳統監控那樣只是看過大概。手持監控動態管理系統一鍵實時傳輸,遠程多方同時觀看,比較簡單、實用。你網路下維景科技看看
Ⅵ 福柯的全景敞視主義內容是什麼
福柯的全景敞視主義:一種通過使權力運作變得更輕便、迅速、有效來改善權力運作的功能機制,一種為了實現某種社會而進行巧妙強制的設計。
從一種異常規訓的方案轉變為另一種普遍化監視的方案,是以一種歷史變遷為基礎的:在17和18世紀,規訓機制逐漸擴展,遍布了整個社會機體。
福柯全景敞視主義規訓權力福柯認為全景敞視主義的苗頭最初發生於一些極端的社會情況,例如戰爭、瘟疫等等。他援引了17世紀歐洲對付瘟疫的應急方案,以彰顯每個人在受到某種絕對的監管的社會現象。
在瘟疫爆發時,由於情況特殊,政府對市民的管理實行類似軍事化的嚴厲監督。監督變得直接、細化,它把監督權下放到基層,權力監督范圍不斷縮小,小范圍的監督者對大范圍的監督者負責。
這樣,幾乎每一個市民每時每刻都在受到監督,直到瘟疫結束。「這種監視建立在一種不斷的登記體制的基礎上」。
換而言之,監督建立在不斷獲取、更新被監督者的信息的基礎上。監督權力的細化、具體化都是為了更加容易地獲取被監督者的信息,或者說所有的臨時應急措施都是出於這種目的。
毋庸置疑,這種類似軍事化的監管有助於政府對病情進行控制。但是,我們發現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這些特殊時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斷受到監視。一旦情況對應於普遍的情況時,我們發現監視的目的就不是為了應對瘟疫這么簡單了。
(6)全景監管擴展閱讀:
米歇爾·福柯1926年出生於法國普瓦捷的一個鄉村家庭,其父保羅是一個內科醫生。他的原名是保羅-米歇爾·福柯,後來他將名字中的保羅放棄了,這可能和他同他父親之間相當緊張的關系有關。
他一開始的成績中上,但當他進入耶穌會辦的一個中學後,他的成績十分優秀。在這段時間里,普瓦捷屬於維希法國,後來被德國佔領。戰後,福柯進入了法國最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這是法國傳統的通向學術生涯的門戶。
福柯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的時間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法國對德國哲學家如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和尼採的興趣越來越強,福柯的教授之一,讓·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譯家和德國哲學的專家。
梅洛·龐蒂當時也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教學,他對於存在主義和現象學的課程在包括福柯在內的一部分學生中非常受歡迎。在他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的後期,他與法國最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史學家之一,喬治·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譯為喬治·康吉萊姆、喬治·康奎荷姆),建立了關系。
福柯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的私人生活並不快樂,他患有嚴重的憂鬱症,甚至企圖自殺。他受到一個心理學家的看護。
雖然如此,或者正因為如此,他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學的教育,而且還得到了心理學的教育,他甚至參加了這門學科的臨床實踐,在那裡,他與路德維希·賓斯萬格爾(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觸。
最後福柯還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如其他許多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的學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間是法國共產黨員。他是被他的教師阿爾都塞介紹進去的。與其他許多人相同,他因為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的情況退出了共產黨。與其他許多人不同的是他從未參加過共產黨的活動。
Ⅶ 從事口腔x光片和全景機片拍攝是否算放射人員
按政策,算。
咱們的法規對這些很在乎,盡一切可能規避監管風險。同時會給醫療機構帶來負擔。
Ⅷ 全國一張網有什麼作用
作用很多,重點如下:
實現四種監管:分類監管、重點監管、聯動監管、精準監管。
分類監管。在內網監管協同子系統根據歸集的數據,以企業近3年的信息為依據,採用國際通用的顏色分類預警的做法,根據企業的狀態不同,將企業分為正常和警示兩大類。綠色表示正常企業,警示類按照企業的違法次數和情節輕重,分別用黃、橙、紅3種顏色進行標注。同時,系統設置了預警提醒,對不繳、欠繳社保金的,不繳、欠繳稅金的等9種情形的企業,列入預警警示名單。
重點監管。為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江西)把環境安全、食品安全、生產安全、投資安全列為重點,設置了風險警示功能,通過開發行業全景圖,將重點監管領域的企業分門別類進行歸集,方便監管部門開展網上「雙隨機」抽查,並加大重點領域的「雙隨機」抽查力度。
聯動監管。系統開發了企業全景圖,將母公司、分公司、股東企業形成一張全景圖展示出來,既便於監管部門防控企業違法行為的發生,還便於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防止多頭申請貸款、多頭申報項目、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的發生。
精準監管。江西省工商局開發運用數據紅盾分析系統,對系統中的登記注冊、行政執法(處罰)、企業信息公示、消費維權等數據進行關聯對比、分析、研判,並且定期形成分析報告,為政府決策、部門監管提供依據。
多位專家表示,未來規范涉企收費還需要重點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政府定價管理,促進市場競爭,持續減少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二是不留死角,全面清理取消違規中介服務收費;三是實施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深入清理重點領域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
Ⅸ 如何實現智慧政務
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了新一輪行政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明顯加快,激發了社會創新潛能,提高了政府服務效率。當前,隨著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世界各國正在積極依託互聯網深化新技術創新應用,以應對新一輪經濟變革帶來的挑戰。2016年,中國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智慧政務」,以互聯網思維促進信息技術與政府管理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新時期,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託「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破解政府管理領域難點痛點堵點,這是各級政府需要大力推進的工作,更是智慧政務管理者需要重點研究的命題。
依託「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有利於深化簡政放權改革,規范行政權力透明運行簡政放權改革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突破口,是順應市場經濟發展、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手段。本屆政府成立以來,用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啃「硬骨頭」的決心,推動權力「瘦身」,促進政府效能「健身」,以取消下放審批事項推動簡政放權,以推行權責清單制度規范權力陽光透明運行,以規范審批行為強化全流程監管。減少行政審批事項1/3以上的承諾目標超額提前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行政審批「周期長」「蓋章多」「中介多」「收費多」「材料多」等「沉痾」現象仍然存在。全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提出衡量簡政放權改革成效的「三個量化指標」,即企業申請開辦的時間、投資項目審批的時限、群眾辦事方便程度。眾多實踐證明,簡政放權改革成效落地,必須依託制度改革和信息化的雙輪驅動,運用互聯網技術對政務服務進行流程優化,通過權力公開、業務運行、監督防控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強化決策、運行、監督、反饋等運行流程的剛性約束和網上公開,用數據編織權力鐵籠,讓權力行使處處留痕,褪去「神秘面紗」,盡處「陽光之下」。
依託「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有利於實施有效監管,促進形成社會共治格局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要義,是要切實做好放管結合。市場監管能否到位,關繫到改革的成敗。隨著簡政放權的深入實施,一方面,市場准入門檻大幅降低,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升了經濟社會創造力和運行效率。另一方面,隨著跨區域、跨行業經營的多元化市場格局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不斷出現,傳統經驗判斷和普遍撒網的監管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的監管需求。
實施有效監管,需要用改革的辦法、發展的思路、創新的舉措、信息化的手段,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充分發揮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在市場監管、聯動執法、信用約束、聯合懲戒等方面的作用,強化信用約束,強化部門協同,強化社會共治,推動跨地區、跨部門的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實時性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市場監管體系,變人為監管為數據監管、事後監管為過程監管、單一監管為協同監管,真正做到公正監管、綜合監管、審慎監管,確保「管得好、管到位」,實現行業自律和社會共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依託「互聯網+」開展政府管理創新,有利於優化服務模式,構建高效便捷服務體系優化政務服務方式、提高服務供給能力、簡化政務服務流程、提升政務服務效率,是當前重大而現實的緊迫任務,更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互聯網時代,服務不上網的政府很難稱之為服務型政府,網上服務水平低的政府也很難成為公眾和社會滿意的政府。
目前,政府的有效供給與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互聯網環境日益開放,公眾需求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日益呈現多樣化特徵,必須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構建統一規范的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智慧政務」體系,整合對接跨地區跨部門的權力運行平台,從制度和技術上整合相關政務服務,構建行政許可、公共服務、聯動監管、決策支撐、流程監控五位一體的政務服務格局,以流程優化精簡「長征途」,讓老百姓多跑「網路」,少跑「馬路」,減少各種「奇葩」證明。從「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的服務模式,實現各類服務事項預約、申報、辦理、查詢一體化全流程網上運行,促進精準放權、監管創新、服務優化的協同互動。
北、上、廣、深依然是國內智慧政務發展建設領航者
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依然是國內智慧政務發展建設的領航者。其中,北京以其雄厚的信息產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優勢以及友好的在線服務,領先上海和廣州,占據榜首位置。青島、南京、鄭州等城市充分發揮政府主觀能動性,揚長避短,在智慧政務發展上進步迅速,成為相近城市學習和參考的優秀榜樣。
另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城市的行政功能定位、所處地域都會對智慧政務發展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一般體現在經濟發展水平與智慧政務發展水平的正相關關繫上。但不可忽視的是,一些城市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智慧政務發展水平較低;一些城市則相反,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智慧政務發展水平較高。
對這些城市的分析表明,在城市基礎准備等因素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通過在電子參與服務、在線服務以及移動政務方面的不懈努力,輔以高效的管理體制、卓越的政府領導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不懈發揮,同樣可以在城市智慧政務發展上有所建樹。這對於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是良好的借鑒和啟發。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