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監管權
Ⅰ 監督權的兩者比較
盡管第一形態和第二形態的政治監督都是政治權力的監視、控制和制衡現象,但不同形態的政治監督發生的緣由和發揮的功能卻有所不同。第一種政治形態的政治監督與民主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形態的政治監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實現機制,而民主政治是這種形態政治監督的基本保證;第二種形態的政治監督是政治統治和組織領導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政治上的集權領導的工具。在現代民主社會,第二形態的政治監督是政治管理科學化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政治高效廉潔的重要保障。
這兩種政治監督的形態雖然不同,卻有著相同的政治監督的追求。
第一形態政治監督和第二形態政治監督的現象都古就有之,在古希臘的雅典,其國家政權就由貴族院、公民會議和執政官三個部分組成。監督為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驅。在中國傳統社會里,政治監督也受到高度的重視。早在秦朝以前,就設有專門的監察職位,到秦朝以後都設立御史府或類似的機構,兼領典正法度,糾察百官、巡視各地。但我國古代的政治監督與古希臘有很大的不同,是自上而下,高度集權式、單向度的縱向監督,屬於第二形態的政治監督。兩種不同形態的政治監督存在著差異,主要表現如下: 將權力監督模式劃分為縱向和橫向,當然是模型化的處理,實際存在的權力監督體系大多是橫向和縱向兩種模式不同程度的結合。但是,不同國家的權力監督體系通常以一種模式為基本理念或主要特徵。因此,上述監督模式的歸納和闡述仍然是有意義的。如果一種政治權力的分配和監督方式具有鮮明的特點,與其他的權力配置方式明顯不同,我們就可以說它們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因此,下文著重分析兩種模式的不同特徵:
縱向權力監督模式有三個特點,第一、對權力的監督是一種單向度(垂直)的上下級隸屬關系,即只能是上位權力(上階位權力)對下位權力(下階位權力)實行監督,同級別的權力主體之間的監督關系一般不很明顯,更不存在普通民眾對政府官員的監督。在中國古代專制政體里,皇帝是一個巨大的權力之源,處在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可以監督任何部門和官員。除了皇帝之外,所有朝廷命官都由其「上級機關」加以監督,所以古代中國發展出了世所罕見的御史監察制度。秦漢時,御史的地位仍具有附屬性,御史大夫雖與丞相及太尉並稱「三公」,但實際職權是「掌監察,輔助丞相來監察一切政治設施。它是副丞相,依照漢代習慣,須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為丞相。」 後來御史機構漸漸獨立,監察權慢慢脫離相權。中央發展了御史台、都察院、以及廠衛等特務機構,地方有巡按御史、督撫、按察司等,龐大的御史監察體系得以建立。至此,除了皇帝以外,從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員都有其對應的「上級」監察官。
第二、這種監督方式是一種整全(全方位)的監督,即上位權力對下位權力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甚至在特定情況下,完全取代下位權力的運作。監督者和被監督者之間不存在明確的職能分工,只有權力行使范圍的大小。兩者的職權是同一性質的,都是一種沒有分化的整全權能,只不過有上下高低之分。因此在進行監督的時候,上位權力能夠代行下位權力。中國幾千年的古代歷史,國家政權始終不存在明確的職能劃分,立法權和司法權從來就沒有獨立,國家政權表現出明顯的整體性和行政性。實現權力監督的手段不是通過職能劃分,而是通過權力的縱向分配,採取「以上制下」的方式,上位權力起初只是局部的監督矯正,漸漸地就全面取代了原來的權力,形成新的權力級別和機構。這一特點在地方行政區域的形成和中央政權機構的演變中,都有鮮明的體現。「以上制下,全面監督」可謂縱向權力監督模式的本質。
第三、在這種權力監督模式下,垂直縱向的權力層級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因為權力沒有橫向分化,不能實現相互制衡的功能,但權力又不能過度集中,因此只有在縱向上設立眾多不同級別的權力機構,使每一個級別的權力逐級縮小,達到以上御下的目的。下級權力需要上級權力來監督,後者又需要更高級別的監督,如此上推級別不斷增加。中國古代的行政級別繁多復雜,與這種權力監督模式有直接的關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行政區劃只有秦朝的郡縣,此後所謂的行政區域都是由御史巡察區演變而來。這一演變過程已在本文第一部分有詳細的闡述,更可以用如下簡圖直觀地加以描述:
從上圖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每一級新的行政區的形成,都由相應的中央巡察官作為媒介,新的行政區直接或間接來自原有的監察區。中央權力由監察權向行政權轉化,又產生新的監察權,再轉化為新的行政權,如此循環不已。可以想像,假如沒有辛亥之變打斷這一循環,巡撫總督之後一定會有新的地方官形成。實際上,清代在巡撫總督之上已經有了新的監察官,就是清廷經常派出的欽差大臣、經略大臣、參贊大臣之類。即使辛亥革命之後,仍殘留這種循環的痕跡,各省的督軍,不也是中央政府派駐地方進行統治的代表嗎?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建國初期曾先後設立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六大行政區,並設大區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當時,大區是我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其下轄省、市和行署區等。」[27] 由此可見,這種傳統的影響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
就中國古代的權力監督制度言,還有一項鮮明的特徵,此即迴避制。迴避原則可以說是我國傳統官制的一大特色,歷唐宋明清愈益完善,尤其以明清兩代為盛。「明清兩代厲行迴避制、流官制,全國除土司地區和規定必須由孔姓掌權的曲阜縣外,其餘所有縣官都必須由外省人擔任,(本省外縣的也不行,甚至即便是跨省為官,任職地距離本人原籍在500里內也在禁列,有的朝代不僅迴避原籍,還要迴避寄居地、居止處、自家和妻家田產所在地)而且任期很短。」 迴避制切斷了地方官員與地方勢力相互結合的途徑,便於中央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在這種體制下,朝廷政令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地方上盤根錯節的關系網可以削弱到最小限度。
橫向的監督模式與縱向模式基本相反,也具有三個特點:一、這種監督模式是雙向的、互相的監督,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制衡的監督關系,權力監督關系的各個主體之間的地位是平行並列的。形象地說,這種權力監督機制是橫向左右式的,其基本要領是「職能分工,互相制衡」。在西方歷史中,沒有中國古代那種「高高在上」的御史監察系統,但其司法系統發達,政權也早已有所分化,近代以來更有立法、行政、司法三大職能的劃分。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中,不同職能的權力主體相互監督制約,普通民眾也能對官員以及政府甚至國王提起司法訴訟。二、在監督的范圍方面,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職權有明確的劃分,監督者不能代行、更不能取消被監督者的職權,也即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的職能是不同質的,彼此不能互相代替。由此決定了這種監督模式是一種程序性監督,在具體的監督手段上,主要是運用特定的程序對被監督者的行為進行糾察,並不從實體上代替監督對象的職能。因而,在這種監督模式下,人們特別重視監督程序的設計。三、由於是相互的監督和制衡,因此不需要更多高層級的監督者來行使層層遞進的監督權,也不會產生一個不受任何監督的「終極權力」。這種監督模式側重於權力的橫向分工,而不是縱向的級別劃分,政權的縱向組織相對簡單。同時,任何一級權力都是分立的,所以不會有一個不受監督的終極權力。 縱向權力監督模式的優點是具有較高的權威和效率,在集權模式下,權力的行使暢通無阻,單向的「行政效率」是很高的。但這種權力監督模式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要不斷地設立更高級別的監督者,以對「監督者」進行監督,又從另一方面降低了整個權力系統的運行效率。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是單向的監督,下位權力不能監督上位權力,所以為了防止上位權力的異化,就必須設立更高位的權力對其進行監督。如此向上延伸,導致監督層級不斷增加。最終必須確立一個具有最高權威、無需任何監督的「終極權力」,否則權力監督將會無窮循環,形成一個「無底洞」。但是,如何保證「終極權力」的正當性,防止終極權力的異化,是縱向權力監督模式無法解決的難題。
在縱向監督模式下,各級官員唯上是從、欺上瞞下、行賄受賄等吏治腐敗現象都是體制性弊端,「監督監督者」的問題始終很難解決。一些具體制度也大多是利弊摻半。比如迴避制,我們知道,西方國家的迴避制主要適用於司法審判領域,其他政府部門則要求具有本地區居民資格者,才能成為該地區的政府官員,其選舉法一般規定候選人必須具有相應的「籍貫」和居住年限,以便於選民更好地了解候選人,監督當選官員。中國古代的迴避制,其「技術上」的優點是明顯的,但它並不具有目的正當性。迴避制的根源在於地方官員不由地方產生,而是中央派駐地方的「代表」,為了防止和減少「中央代表」與地方勢力結合對抗中央,所以必須實行迴避制。在迴避制、流官制下,地方官員往往只對上級負責而罔顧民情,更容易滋生「短期行為」、搜刮行為。
橫向監督模式雖然在權威性和效率方面有所欠缺,但它的權力運行系統是正義的,不太容易出現專制,對普通民眾來說它是安全的。所以,這種模式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目的正當性,它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強權政府的侵犯。這是近代憲政制度的「終極價值」。「憲政體制可以理解為一種寧可多支出一些時間與資源成本(等於犧牲一些效率),也要盡可能維護法律的客觀性與公平性,並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制度。」這種模式之下,公民的權利受到某一政府部門的侵犯,更容易獲得其他部門的救濟。
普遍地看,橫向模式下的各級官員,比縱向模式下的同僚具有更強的獨立性,唯上是從、阿諛奉承、拉幫結派等官場惡習可以減少到最低程度。這都是制度使然,而非其人道德特別高尚。因為政務官員的進退升降取決於多種因素、多個機構,而不只是其直接上司,因此下屬官員可以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經過多種因素的長期博奕,人們逐漸傾向於遵循一種公正的理性,而不是某種長官意志或強勢重壓。長期的熏陶與感染,使人們養成「以理服人」的理性政治思維,而不是「以勢壓人」的威權政治規則。
Ⅱ 各級監會有沒有對垂直領導機關單位的人員進行監督權和處理權
銀監會保監會都是垂直領導的有對下屬單位人員的監督權處分權
Ⅲ 地方行政機關對央企有沒有監管權,為什麼
在我國的體制里,監管權屬於如下幾個部門:
1、全國及各級人大
2、最高人民檢察院及各級檢察院
3、地方政府機關無權管理央企,央企是屬於國務院下屬的國資委管理的
4、行政級別不夠的
Ⅳ 如何管理下屬
朋友企業有這么一位分公司總經理,銷售出身,個人非常勤奮,工作常常日以繼夜,但是分公司整體業績卻不理想,同時他的團隊是所有分公司裡面人員流失最大的,而他也是被其下屬向總部投訴最多的分公司老總。 這位分公司總經理想不通也覺得很委屈,朋友也很奇怪,我建議朋友和這位分公司總經理好好溝通,了解他每天的工作內容和各類工作的時間比重,同時問問他如何看待底下員工以及和員工交流方式怎麼樣,過了幾天,朋友告訴我他終於發現問題的原因所在:第一,這位分公司總經理每天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跑業務做銷售,基本不管員工的工作,也很少與員工有溝通交流;其次,他認為員工都是「壞人」,都需要好好管教,在工作中喜歡找員工的缺點,責怪他們這里或者那裡做的不好,在他的眼裡員工個個毛病一堆;第三,因為他覺得員工做的不行,所以幾乎所有的活都他一個人單干,員工沒有機會和權力做事情。於是他自己沒日沒夜的干,而員工卻和他離心離德,最終一拍兩散。 分析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管理者管理不力的例子。我們常說管理者是通過他人去實現自己想要的工作結果。作為一個管理者,首先要愛下屬。下屬是在幫我們做事,大家在一個團隊中並要保持目標一致。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管理者要做的是積極發現並且使用下屬的優點,盡量規避下屬的缺點,而不是只關注甚至放大下屬的缺點。只會找錯誤的管理者一定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換句話說,發現下屬的缺點並不能表示管理者有多高明,而能把一個有缺點的下屬用好才能顯示管理者的本事。 管理者同時是一個團隊的核心和精神支柱,我們常說的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可以戰勝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就是說明了管理者、領導者的關鍵作用。強有力的管理者能夠影響乃至決定整個團隊和下屬,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團隊就深深的打上了他個人的烙印,敢於亮劍,永不言敗。方法 那麼如何建立在下屬中的積極影響力呢?企業里有三種影響力:權力影響力、專業影響力和人格魅力影響力,管理者比一般員工更需要修煉影響力。權力影響力是最初級的影響力,依靠管理者職位所擁有的權力去影響別人,這個一定要少用,因為用多了就成了仗勢欺人,員工雖然嘴上服了心裡卻還是不服。專業影響力較權力影響力進了一步,管理者依靠個人的專業能力而不僅僅是職位權力去影響下屬,往往能讓下屬服氣,因為「我的專業能力就是比你厲害,你不服不行」。而最厲害的是人格魅力影響力,這需要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一貫的公平、公正、心胸寬廣、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從而真正得到員工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敬。因此,管理者務必盡量少用權力影響力,充分發揮專業影響力,並逐漸修煉、培養人格魅力影響力。 管理下屬,就是要管理好下屬的工作,管理者必須明晰下屬的工作職責,並充分授權。同時須記住以下幾點: 1、授權不授責。也就是說授予下屬做事的權力,但是出了問題責任還是由管理者來承擔,這樣下屬才能充分放開手腳去做事,並深感「士為知己者死」。 2、授權不是放任不管、只要結果,管理者仍需做好過程的監管和指導,保證事情的進展實時可控,不出意外。 3、對下屬的工作結果公正評判並獎罰分明。對好的工作結果要贊賞和獎勵,對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要指出、批評,批評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並給予適當的處罰,處罰的目的是為了讓下屬吸取教訓,從而下次做得更好。表揚與批評的技巧 現實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很少贊賞員工,卻常常喜歡批評,本來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員工改正錯誤,但因為不知道方法技巧,結果適得其反,員工在遭受管理者不恰當的批評後,可能更加沮喪甚至一走了之。 (1)、贊賞要具體,而不是泛泛而談。對於員工來說,就某個具體的事件對其進行贊賞,會讓他更印象深刻而受鼓舞和感激,也會認為你是真的贊賞他,因為有事實為證。 (2)、贊賞要善始善終,最忌虎頭蛇尾,如開頭表揚結尾批評。贊賞而不是批評,寧可先貶後褒,切忌先褒後貶,那樣意義會完全不同。 (3)、當眾贊賞,員工的感覺會更好。人都希望發生好事的時候別人都能知道,那樣很有面子,因此最好當眾贊賞員工,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4)、贊賞要記錄備案,以示重視和正式。如果能把每次的贊賞記錄在案,一方面能通過此了解員工的歷史工作表現情況,另一方面員工也會覺得真正受到重視,贊賞的分量因此更重。 (5)、主動尋找機會贊賞員工。將贊賞作為常態化進行,在日常的工作中隨時隨地的贊賞員工,而不是一定要等到重要的事件發生後。做一個真正會贊賞員工的管理者,你會更加贏得員工的喜愛。2、批評員工的技巧: (1)、迅速的批評。管理學上有一個火爐法則叫即時效應。批評也應如此,員工發生錯誤要立即指出,而不能拖得太久,那樣印象已不再深刻。 (2)、私下、面對面的批評和出錯指導。正如前面所說,人性是希望在眾人前被贊賞,同時更希望挨罵時周圍都沒有人知道。管理者需要顧及員工的面子。 (3)、就所犯錯誤的事實達成一致,注意詢問和傾聽。共識管理很重要,管理者對員工犯錯的判定同時也要得到員工認同,要給員工機會說話,而不是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過程中要注意詢問和傾聽。 (4)、對事不對人。批評是針對員工具體的行為,應就事論事而不是對其本人,最忌對人本身的批評乃至攻擊。 (5)、說明某項工作的重要性。要讓員工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嚴重性,以使下次不再犯。 (6)、就補救方案達成一致。批評不僅是讓員工認識到錯誤,更是要找到解決錯誤的辦法和方案,如果能和員工就錯誤補救的方案達成一致,那就真正達到了批評的目的。 評價下屬需要客觀、長期、綜合的去評估,既要看到下屬的優點又要了解他的不足,要實事求是,同時不要過早輕易下結論,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不妨再給一點時間看看。管理者既然已在其位,就必須學會管理好下屬,這是對成功管理者最重要的判定標准。
Ⅳ 綜合監管部門是否有行政執法權
一、住建委和房產局是市政府的辦事機構,就是政府機關。質量監督站全名應該是建築內質量容監督站,是住建委或者建工局的下屬事業單位,監督局沒聽說過這個名稱。
二、住建委和房產局都具有行政執法權,建築質量監督站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授權下也能具有執法權利。
Ⅵ 作為主管領導,因缺乏日常監管,是否會因下屬違紀問題被追責
因下屬違紀問題主管領導被追責,是合情合理的。
作為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其本職工作之一就是嚴格監管下屬,防止下屬違紀,維護組織紀律、維護黨的聲譽。領導的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管理好自己的下屬是每個領導應盡的職責,領導沒能管住自己的下屬,就是不盡職盡責,就是有福人民所託,所以下屬違法違紀,領導被追究主體責任,是領導不作為付出的代價。
這個問題在新修訂的《條例》中得到了許多肯定的答案。《條例》中有29處條款出現了「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的表述。其中政治紀律中有 3處,主要集中在為公開發表並造成後果的不當言論提供方便等方面;組織紀律中有6處,主要集中在違規選人用人、發展黨員等方面;廉潔紀律中有8處,主要集中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相關行為;群眾紀律中有5處,主要集中在加重群眾負擔、干涉群眾生產經營自主權、搞政績工程、侵犯群眾知情權等方面;工作紀律中有7處,主要集中在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如實匯報工作情況、管理不力致使幹部叛逃出走、擅自變更出國路線等。
凡是出現上述表述的條款,均可能存在涉及集體違紀的情形。涉及相關問題時,不論領導幹部是主觀故意觸犯紀律,還是因履職不力導致下屬觸犯紀律,都要根據情況劃分違紀責任,並給予紀律處分。
Ⅶ 下屬之職權是什麼意思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在我國CMA管理會計中下屬之職權指的是在專業領域內授予專家型員工的職權形式。
通常在企業中,下屬之職權一般指手下在公司中的職權。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