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論語監管

論語監管

發布時間: 2021-03-12 09:04:22

Ⅰ 歷史上有沒有既孝順有很強勢的人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還有關於:

孔子主張孝順和仁義,但更強調言行一致。這一段主要介紹一種考察一個人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的辦法,也就是通過一個人在有父親監管的情況下,和沒有父親監管的情況下是否一致,來確認一個人是否真正孝順。
只是我覺得以是否改變父親活著時候的志向來確認一個人是否孝順的觀點值得推敲。這是將父親的意志凌駕與兒子的意志之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觀點,是應該否定的。是否需要改變父親活著時候的志向或父親生前指定的道路,應該根據這個志向本身是否正確,以及是否依然符合變化了的環境,而不能只因為是父親決定的就不能改變。
父母往往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一些父母自己想當鋼琴家,這個理想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就將這樣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歡鋼琴,也不管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份和條件,殘酷地強制孩子練琴。孩子一旦反抗,就說孩子不孝順,這是極端錯誤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更是對真正的仁愛和孝順的背叛。孝順的基礎我覺得應該是仁愛,是指孩子對父母的仁愛,而仁愛的基礎應該是彼此平等和尊重,更應該是相互的。
參考資料:http://www.listenworld.com/zt/cy/

Ⅱ 急求:中國傳統思想中,比如孔子、孟子等,對建立健全監督體系、監督為政者、或者是對為證者的評價標准等

你這問題我等了半個多小時也沒人答,呵呵,總算來2個貌似也答非所問。我來說2句吧,個人觀點供參考。
孔子、孟子對監督體系方面好象沒啥建樹哦,孔子主要以禮、仁治國;孟子思想主要是愛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即其代表。
以上兩位在涉及監督體系這方面搭的上邊的好象是沒有。就是孟子有要限君權,不太搭界啊。
--------------------------------
跟監督相關的我比較認可道家的「無為而治」,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有偏差。這句話的准確意思是有兩層:
1、我們做事要順從事物的客觀規律,不要違反規律去妄為。
2、我們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讓事情一旦發生就能按制度自動的執行下去,不需要領導者去干預。(其思想也就是有事發生要保證事情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讓違反規律的事發生。)

Ⅲ 名詞解釋: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3)論語監管擴展閱讀

賞析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

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捨,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訒」。

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Ⅳ 求電大行政管理專畢業論文 選題:1.《政治學原理》 2《公共行政學》 3.《監督學》 4.《管理學基礎》

.論服務型政府
2.我國公務員制度的特點分析
3.論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的動力
4.論公共管理創新的阻力
5.論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的條件
6.論我國非政府公共組織的特點
7.論公共管理的價值取向
8.論我國公共管理面臨的挑戰
9.論政府管理創新
10. 論誠信政府建設
11.論行政賠償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12.試論行政訴訟在行政監督中的地位及作用
13.試論我國行政法制建設的完善及其途徑
14.論我國行政許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5.試論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與作用
16.試論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則及其理論意義
17.建設學習型政府的動力分析
18.建設學習型政府的障礙分析
19.論政府危機管理
20.論政府績效管理
21.論責任政府建設
22.論行政決策的民主化
23.論行政文化建設
24.政府采購的問題與對策
25.論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趨向
26.完善我國行政監督機制的思考
27.論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28.建立健全公務員培訓機制的思考
29.論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難點與對策
30.論我國鄉鎮政府改革的趨向
31.論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的難點
32.論政府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33.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事權的劃分
34.完善行政權力制約機制的思考
35.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
36.論公車改革的難點與途徑
37.論公共危機中的政府協調機制
38.論領導幹部責任追究制度
39.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思考
40.論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監督
41.試論現代領導者的影響力
42.論行政領導藝術
43.我國村民自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4.試析我國人力資源的現狀及問題
45.小城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6.論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47.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廉政建設問題
48.公共權力尋租行為分析
49.健全完善公務員考評機制
50.論我國公務員激勵機制建設
51.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52.論構建誠信政府的途徑
53. 論公共管理中的聽證制度
54.論績效考核的方法與應用
55.論雙因素理論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56.試析利益團體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
57.中外利益集團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較
58.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想
59.論我國非政府組織發展中的問題
60.公民社會影響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
61.政策執行中的博弈現象分析
62.論公共政策評估的困難與創新
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
64.政策變形的成因與對策
65.論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
66.論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
67.論公民社會的興起對政策制定的影響
68.當前我國政策執行的問題與對策
69. 試析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策
70、試析我國養老保險政策
71.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思考
72.信息不對稱下大學生就業制度安排
73.中國封建監察體制的特點及啟示
74.試論中國古代封建官僚制度
75.試論《論語》中的管理原則
76.中國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啟示
77.試析中國古代的迴避制度
78.「無為而治」與現代行政管理
79.中國古代權力監督制度述論
80.試論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
81.傑佛遜人民民主思想分析
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

本文來源於 幫助論文網

Ⅳ 人是需要監督的動物高中生800字作文

誠信 「搗蛋鬼」變成了乖娃娃,愛撒謊的學生變誠實了,「作弊大王」改過來了,開學收費中常常遭遇的「假幣」悄然沒了……
這一切變化,源自贛州市章貢區在中小學校推行的「快樂誠信6+1」活動。初冬,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記者走進章貢區,和孩子們一起,體驗著誠信帶來的快樂。
「陽光支票」,讓誠信教育快樂起來
11月19日,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學生鍾雪給媽媽開了一張「陽光支票」,她要支付的不是金錢,而是承諾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不愛勞動的毛病改掉。
記者翻開鍾雪的「陽光支票」本,支票有開給老師的,也有開給同學的,甚至還有開給學校守門大爺的,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衣服自己洗」、「每周六為同學輔導一次作業」、「再也不亂扔廢紙」等承諾,每頁支票分為票據和存根,上面分別列有接收人、有效期、支付內容、出票人簽名等條目。
據了解,在這所小學,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一本精美的「陽光存摺」和「陽光支票」。當孩子們有事想和父母、老師或者同學約定時,開張「支票」寫下承諾內容,並蓋章交給對方保管,督促自己或別人兌現。在雙方商定的有效期限內,如果開票人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接收支票的人在支票上簽字並寫上評語,開票人便可以在自己的「陽光存摺」里得到10分。
校長劉曉梅告訴記者,為了使「陽光支票」不流於形式,學校設立了「陽光銀行」,建立了相關制度,每周對學生踐諾的情況進行登記,以此為依據評定學生的誠信度,根據誠信度等級評選「誠信精靈」、「誠信之星」和「誠信小天使」。學校還將與相關服務單位聯系,讓獲評的學生享受圖書借閱、購書、購買文具、遊玩等打折優惠服務,使「誠信」變得「有價」,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評熱情。
每一個角落,都是「誠信教育」的場所
11月20日上午8時30分,贛州市濱江一小五年級班主任周淑叢走進標有「誠信考場」的教室內分發完試卷後,退出教室回辦公室備課。在沒有老師監督的考場里,一片寂靜,只能聽到學生埋頭奮筆疾書的聲音。
時間到了,周淑叢返回考場,收起學生試卷。一場沒有老師監督的考試圓滿結束。
剛剛走出「誠信考場」的五年級學生曹鍇興奮不已,這是他第一次進入「誠信考場」考試,他高興地說:「這可是我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努力爭取到的資格。我能進這個考場考試,說明老師對我很信任,我感到很驕傲。」
校長朱芳告訴記者,學校開設的「誠信考場」,並非每個學生都能進入,必須由學生申請、班級根據誠信表現提出意見、學校進行審批同意後,才能夠在這個特殊的考場參加考試。
何止「誠信考場」,學校幾乎把每一個角落都建成了「誠信教育」的場所。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別具一格的「誠信交流站」,裡面設有書友小天地,玩具交流站和失物驛站。書籍和玩具由老師、學生捐贈及學校提供,學生捐贈的玩具和書籍一至兩周後捐贈者可以把捐贈物帶回家,也可長久捐贈。由學生自己推選講誠信的學生擔任管理員,掛牌上崗,負責「誠信交流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一周輪換一次。「我把自己的書和玩具捐獻出來後,就可以在這里看到更多好看的書,玩更多我很喜歡的玩具了。」二(4)班學生李娟高興地告訴記者。
剛開始,一些學生會偷偷地把玩具和書籍帶回家或損壞,學校對此沒有採取正面批評這種簡單的辦法,而是通過誠信交流站中的誠信迴音壁對這些現象進行提醒。例如在「誠信迴音壁」上提示:「讓書籍、玩具回家吧!」,「這里沒有老師的監督,只有誠信的鏡子」,「請你愛護、珍惜這里的一切,看過的書籍、玩過的玩具及時歸還!」
失物驛站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誠信的平台,撿到他人物品的同學把東西交給驛站管理員,管理員會詳細登記是誰撿到的物品,並把它存放在一個開放式的小櫃子里,丟了東西的同學找到管理員就可以簽字領回自己的物品。
盡享誠信快樂
在該區的不少學校,記者從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里,彷彿讀出這句響亮的口號:「我誠信,所以我快樂!」
的確,「快樂誠信6+1」活動的開展,如春風,拂過孩子們的心田。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活動中逐漸培養「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
家住贛州市紅旗大道的胡麗芸女士告訴記者,一張張「支票」,培養了兒子的守信意識,起到了單純說教起不到的作用,現在,孩子樂於拿「支票」當承諾書:按時睡覺起床、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看電視、上課不講話等。這張支票還時時提醒家長以身作則,對答應孩子的事如周末郊遊等,也要一一兌現。
濱江一小的老師發現學生有了明顯的變化:誠信交流站里,書和玩具由開始的常少、常壞、常亂,到現在的物品擺放整齊、秩序井然,損壞和丟失的現象幾乎沒有了;誠信考場開辟後,考場舞弊的沒有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增強了;學生中按時交作業的多了,抄襲的沒有了;校園內隨手亂扔廢紙的學生少了,主動揀廢紙的學生多了;作文中講真話的多了,寫自己感受和體會的多了,照搬作文書內容或句子的少了。
孩子的誠信,帶來了家長的變化。「開學報名最怕收到假幣」,贛州市濱江第一小學二年級(3)班班主任陳瓊告訴記者,「以前開學收費時,要對每張大面額鈔票登記號碼,既影響辦事效率又很累人,家長意見也很大,認為我們不信任他們,但還是有人拿假鈔來報名。『誠信教育』活動開展後,我們收學費再也沒有收到一張假鈔。這說明,家長的誠信意識也得到提高了。」 誠信古今說
記得孔子曾說:「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弟子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決計不會拋下那個裝著「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中國本來有「已然諾」的傳統,說不定比德國人還守信些。《戰國策》里已不乏其例,何況還有「尾生抱柱」這樣極端的例子。該足以讓後輩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後來的演變很出人意料。先是韓非子把「誠信」好好消解了一番;後來,好多權術家將開頭孔子那句值得懷疑的話奉為圭臬。無怪康有為寫了一本《新學偽經考》,說《論語》是後世無賴偽造的。這種轉變在文學作品裡也不乏其例。《三國演義》里魯肅的誠信有目共睹,到頭來落得毛宗崗一句批語:忠厚乃無用的別名。有點可悲。悲誰呢?魯肅還是毛宗崗?
話或許說的有點過分,但真真是因為有些失望之故。新文化運動把這些不好的「文化」都掃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們接下來面臨的任務,就是盡力提倡「誠信為本」、「一諾千金」的優良傳統,並親自蹈行。這兒說一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一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確實很多,拿飯票,領學生證,鋪床,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著沉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一位老人,新生以為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嗎?老頭說行。後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口讓老頭看著呢。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發在風里飄啊飄的。新生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第二天入學典禮,新生這才知道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幾年後新生也畢業了,老校長說不定又在替哪個剛報到的看行李。新生是我哥,他說這件事的時候眼裡仍閃著淚光。
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好的榜樣!舊的糟粕多半剔除,新的風尚正在形成。我們青年該怎麼做,是不言自明的。寫作此文時

Ⅵ 沒人監督時也能像有人監督的樣子論語

《論語》沒有直接表達「沒人監督時也能像有人監督的樣子」這樣的內容,但您的問題讓我想回起孔子答所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這段話。這段話,在今天實在是太有現實意義啦,一個個被打下的「老虎」就是最有力的說明。這些「老虎」哪個不是曾經威風一時。但他們是「罔之生也」,當年威風一時,只不過是「幸而免」罷了,最終無法逃過應有的下場。如果能夠真正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就應當能夠自覺遵紀守法,而無需監督了。

Ⅶ 形容一個人不受人監督也能固守道德標准

似乎是「莫見(xiàn)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幾句話。
這幾句話,不是出在《論語》,而是出在《中庸》的第一段,如下: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xiàn)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Ⅷ 小偷與守衛講的是什麼

一個小偷想要偷竊一間有守衛看守的倉庫,如果小偷偷竊時守衛在睡覺,小偷就能得手,偷得價值為V的贓物;如果小偷偷竊時守衛沒有睡覺,則小偷就會被抓住,並且因為盜竊罪而坐牢(用經濟學的術語,我們說這時他獲得的效用為負,記為-P)。守衛如果睡覺但倉庫未遭偷竊,這時守衛從睡覺中獲得了一定的正效用,記為S。如果在守衛睡覺時倉庫被竊,守衛就要被解僱,其負效用為-D。如果小偷不偷,他既無得也無失;如果守衛不睡,意味著出一份力掙一份錢,他也沒有得失。

根據上述假設,小偷在該博弈中有「偷」和「不偷」兩種可選策略,守衛有「睡」和「不睡」兩種可選策略,雙方的收益矩陣如下圖所示。

守衛小偷 睡覺 不睡覺偷 V,-D -P,0不偷 0,S 0,0這個「小偷與守衛」之間博弈的例子,是因在博弈論方面的偉大貢獻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澤爾騰教授1996年3月在上海的一次演講中講的。

在這個博弈中,最合理的策略是什麼呢?假設小偷選擇「偷」的策略,那麼對守衛來說最好的策略是選擇「不睡」,這樣可以抓住小偷完成自己的職責,並保住自己的工作;但當守衛選擇「不睡」時,小偷的正確策略就應該是「不偷」而不是「偷」;反過來,既然小偷「不偷」,當然守衛選擇「睡」比較合算;而守衛偷懶睡覺時,小偷又會是不偷白不偷,還是應該要去「偷」……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因果循環,無論從哪裡開始都一樣,永遠不可能停止。因此,如果是一次性博弈,那麼這個博弈就沒有一個可被雙方接受的納什均衡,也無法預測博弈的結果。

我們一開始講的「小偷與守衛」的博弈,其最終結果也是一種混合策略:小偷以一定的概率選擇「偷」還是「不偷」,而守衛也以一定的概率選擇「睡」與「不睡」,這樣,雙方就可以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現在,如果政府決定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打擊盜竊活動,那麼,這時候,是該嚴懲小偷呢,還是加重對失職守衛的處罰呢?有的人也許會說,那還用問,肯定是嚴懲小偷,畢竟盜竊行為是他做的嘛!可是,問題真的這么簡單嗎?我們來認真分析一下,假如加重對小偷的懲罰,最後會出現什麼結果。

對小偷加重懲罰,會使得小偷因偷竊被抓的負效用-P增大,如果守衛混合策略中的「睡」與「不睡」的概率分布不變,此時小偷選擇「偷」所得到的期望收益將變負,也就是他會得不償失,因此小偷會停止偷竊。但是,小偷不再偷竊,會使守衛因為減少了後顧之憂,反而更多地選擇「睡覺」,也就是說守衛會提高「睡覺」的概率。這時候,小偷再去行竊,得手的概率自然更大。於是,小偷又會重新選擇混合策略。在多次博弈後,最終小偷選擇「偷竊」策略的概率又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但與此同時守衛選擇「睡覺」的概率卻增大了。

因此,政府加重對小偷的懲罰從長期效果看並不能減少盜竊的發生,最多隻能抑制短期的盜竊率。事實上,它的主要作用是,守衛可以有更多機會偷懶。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澤爾騰把這個「小偷與守衛」博弈稱為一種「激勵的悖論」。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減少盜竊呢?博弈論專家給我們開出的葯方是:加重對失職守衛的處罰。

加重對守衛的處罰,意味著守衛因睡覺被竊而被解僱的負效用-D增大了。此時,如果小偷「偷竊」的概率不變,那麼守衛「睡覺」的期望收益就會降為負值,因此,守衛肯定會選擇不睡覺。與此同時,守衛「不睡覺」,則小偷只能減少盜竊的概率。結果,經過多次博弈後,守衛睡覺的概率又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也就是說,加重對守衛的處罰只是在短期內可以使守衛真正盡職,從長期看並不能使守衛更盡職。但它卻會取得另一個效果,那就是降低盜竊發生的概率。

因此,從這個模型出發,我們得到了一個與我們平常的觀念不同的結論:政府加重對小偷的處罰在長期中並不能抑制盜竊,最多隻能在短期內抑制盜竊的發生率,而且它會使更多的守衛偷懶;而加重對失職守衛的處罰,則會更有效地降低盜竊發生的概率。因此,在監督和違法行為之間的博弈中,要減少違法行為,關鍵並不在於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而在於加強對監督失職的責任追究。

這里有一個與「小偷與守衛」博弈類似的故事:乾隆皇帝某次出行,在轎中閱奏摺,看到有奏犯人脫逃者。乾隆很生氣,即用《論語》中的話問隨巡大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意思是,老虎獅子從籠子里跑出來,龜甲玉器在匣子里毀壞了,是誰的責任呢?周圍大臣無一作聲,時任侍衛的和珅卻用朱熹批註的一句話大聲回答:「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寥寥幾字,切中要害。和珅一句話博得了乾隆的歡心,從此飛黃騰達,成為乾隆第一寵臣。在這里,和珅的話再好不過地體現了我們前面得出的結論。

「小偷與守衛」博弈所導出的「激勵的悖論」,提示了政策目標與政策結果之間的一種意外關系,這對防止腐敗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啟示:當事人腐敗了,如果只是就事論事,誰犯錯誤懲罰誰,從長期來講,並不能有效遏制腐敗,而加重處罰其責任領導,則可以更有效地遏制腐敗。因此,誰主管誰負責,建立可操作的責任追究制,才是遏制腐敗的根本出路。

我們再來看看企業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博弈。企業員工欲違規,如果違規時管理者偷懶,則員工就能得手;如果管理者很盡職,則違規者就會被抓住而受到處罰;管理者不盡職而且沒有人違規,則管理者有正效用的收益,如果偷懶且有人違規,則管理者要被解僱。為了抑制違規現象,對於很多企業,加重對違規者的懲罰往往成為首選。然而,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加重對違規者的懲罰,使違規員工的負效用增加,如果管理者混合策略中的概率分布不變,則員工違規的期望收益變為負值,即違規得不到任何好處,因此員工會停止違規。但是在長期中,違規的減少會使管理者更多地選擇偷懶或瀆職,最終管理者偷懶的概率提高了,達到新的均衡,而此時員工違規的期望收益又恢復到大於零,他會重新選擇混合策略。因此,加重對違規者的懲罰在長期中並不能抑制違規,最多隻能抑制短期的違規發生率,它的主要作用是使管理者有更多機會偷懶。

另一方面,如果加重對失職管理者的處罰,則意味著管理者因不盡職而受處罰的負效用增大,如果員工的違規概率不變,那麼管理者偷懶的期望收益變為負值,管理者會選擇不偷懶。管理者不偷懶,則被管理者只能減少違規的概率。這就是說,加重對管理者偷懶的處罰在短期中的效果是使管理者真正盡職。加重處罰失職管理者在長期中的真正作用,恰恰是降低違規發生的概率。

企業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博弈,只是從加大對違規者的懲罰和加大對管理者失職的處罰來起到抑制違規的作用。其實,還可以從降低員工的違規收益和提高管理者盡職的獎勵入手。由於在現實情況中,違規收益通常難以進行有效控制,所以我們可以考慮加大對盡職管理者的獎勵。如果管理部門在轄區實行承包責任制,責任到人,一旦轄區內出現違規現象,則對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罰。如果轄區內在一定時間內未出現違規現象,則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獎勵,而且保證此獎勵大於責任人偷懶的收益,同時加大對於違規的懲罰。那麼,這場博弈就會以管理部門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收場:員工不敢違規,監管者不敢偷懶。

?

Ⅸ 關於清正廉潔的名言警句和含義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廉樹威貪失信 廉興國貪失家
2、誠信做人清白為官 踏實做事勤政為民
3、不怕法律無情 就怕自身不清
4、立志言為本 修身行為先
5、驥走崖邊須勒韁 人至官位要縛心
6、欲雖不可去 求應有所節
7、廉潔自律綳緊弦 拒腐防變勿思貪
8、清正廉潔官本份 執政為民黨根基
9、一心為公是政理 貪權謀私有禍根
10、修身養性心如玉 縱欲貪色形成魔
11、心中常念人民苦 身邊牢築防腐牆
12、憎貪官、戒貪心,思貪害、拒腐不貪
分民憂、解民愁、保民安、執政為民
13、慎始 勿被蠅頭小利所惑
慎終 勿讓正氣名節不保
14、手莫長,心莫貪,盡職盡責做好官。
15、清廉是進步的階梯,腐敗是滅亡的快車。
16、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腰纏萬貫,也不是擁有國姿天香,而是擁有一個身心健康的體魄。
17、索賄受賄,貪贓枉法,只是一時的風光,但他的代價卻是一生牢獄生涯。
18、教育、制度、監督並重 懲治、預防、查處齊抓。

19、放私慾、財欲 、損國害己
抓黨紀、政紀 嚴懲腐敗。
20、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廉潔從政;
教育和懲戒腐敗違紀行為 利國為民。
21、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
慎獨、慎微、慎權、慎欲勤為幹事創業。

22、執法如山方顯凜然正氣
清正廉潔自會寵辱不驚
23、秉公執法 維護法律尊嚴
浩然正氣 展示紅盾風采
24、廉潔自守能提升生命價值
放縱私慾是自毀錦綉人生
25、執法公正心坦然 清廉不貪自從容
26、慎言慎行一身正氣 清正廉潔兩袖清風
27、頭頂國徽 對國家負責盡職盡責
肩扛紅盾 為人民服務 自警自勵
28、依法行政要牢記職責不辱使命
置身商海應清正廉潔 自警自省
29、依法行政 提升監管服務質量
廉潔自律 體現經濟衛士風采
30、工商事業重如山 個人名利淡如水
31、職權對廉潔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對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劍。
32、固本清源 反腐倡廉
33、預防職務犯罪 需要您的參與
34、預防職務犯罪 人人有責
35、依法懲治腐敗 構建和諧社會
36、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開創反腐倡廉新局面
37、在其位,謀其事,盡其責,廉其政
38、嚴格自律出廉政,服務創新謀發展。

39、如果你失去了金錢,則失之甚少;如果你失去了自由,就失去了一切。
40、一失足成千古恨 貪小便宜吃大虧。1、公生明,廉生威

2、多植荷花塘自清 勤反腐敗政自明

3、明道德以固本,重修養以安魂,知廉恥以凈心,去貪欲以守節

4、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齊廉

5、廉潔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帶人,無私方能感人

6、反腐倡廉重在標本兼治,廉潔自律務求身體力行

Ⅹ 論語第十一章原文

11-1、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譯文:孔子說:「先學習禮樂,鄉下人啊;後來學習禮樂,君子啊。如用的,那麼我們從前輩。」

11-2、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譯文:孔子說:"跟從我周遊陳蔡之間受苦的學生現在都不在我身邊了。「

11-3、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李路;文學。子游、子夏。

譯文:道德修養好的人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善於辭令、口才好的有宰我、子貢。長於政事的學生有冉有和季路(子路)。文學才華突出的有子游和子夏。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譯文: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啊!對於我說的話沒有不高興。」

11-5、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譯文: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大孝子啊!人們從來不挑剔和懷疑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孝順的話。"

11-6、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譯文:南容經常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11-7、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季康子問:「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孔子回答說:「有顏回的好學,但他不幸早死!顏回死了。」

11-8、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譯文:顏淵死了,顏路請求你的車來為他買槨。孔子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啊。鯉死,有棺無槨。我不步行來為他買槨。因為我從大夫的後代,不可能步行的。「

11-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譯文:顏淵死的時候,孔子說:"啊!蒼天滅我啊!蒼天滅我啊!"

11-10、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譯文:顏淵死了,兒子哭得悲痛。隨從的人說:「你哭了!」他說:「有痛嗎!不是他自己的是悲痛,誰是!」

11-11、顏淵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譯文:顏淵死了,學生想厚葬的,孔子說:「不可。「守門人厚葬的。孔子說:「顏回把我像父親一樣,我不能看還你的。這不是我的過錯呀,那你們呢。」

11-12、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季路問侍奉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怎麼能侍奉鬼神?」他說:「請問死?」他說:「我不知道生,焉知死?」

11-13、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譯文:閔子騫侍奉在孔子一側,恭敬和悅的樣子;子路表現出剛強的樣子;冉有和子貢體現出從容不迫,侃侃而談的樣子。孔子很高興。又說道:"像子路這個樣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11-14、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譯文:魯國人翻修長府。閔子騫說:"老樣子,怎麼樣?何必改建呢?"孔子說:"這個人不輕易發表意見,一開口說話就很中肯。"

11-15、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彈的這手瑟,怎麼是我的門徒呢?"因為這個,學生們便不尊敬子路。孔子說:"子路的水平已經進入廳堂了,但還沒有進入室內罷了。"

11-16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譯文:子貢問:"子張和子夏這兩個人誰更賢能?"孔子說:"子張有些過頭,子夏有些不足。"子貢接著說:"那麼說就是子張要好一些了?"孔子說:"過頭和不足是一樣的。"

11-17、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譯文:季孫氏比周公還富有,而作為季孫氏的家臣的冉求還幫助季孫氏聚斂搜刮更進一步增加財富。孔子說:"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聲討他。"

11-18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口彥。

譯文: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張偏激,子路魯莽。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差不多,多次空。賜沒有稟受天命,而做買賣;行情多次中。」

11-20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譯文:子張問孔子怎麼做好人。孔子說:"不跟著前人的腳步走,就很難進入很高的境界。"

11-21、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譯文:孔子說:"言論篤實的人可以稱許他為善人,但還要進一步判斷,是真君子呢?還是偽裝出來的呢?"

11-22、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子路問:"聽說一個道理就去做嗎?"孔子回答說:"有父兄在,怎麼能夠聽到就去做呢?"冉有也問:"聽說一個道理就去做嗎?"孔子回答說:"聽到了就要去做。"公西華問老師:"子路問'聽到了就去做嗎?您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冉有問聽到了就去做嗎?您的回答是聽到了就去做。我很疑惑,敢問這是為什麼?'"孔子說:"冉有做事退縮不前,所以我就鼓勵他大膽地做;子路膽子太大,好勇爭勝,所以我要約束他。"

(10)論語監管擴展閱讀:

論語第十一章是整部《論語》中較長的一章,集中談論的是師徒五人的願望。有述有評,人物個性鮮明,畫中有畫。曾點的回答很有道家的意味,儒道兩家文化,很值得細細品味。

孔子認為,前三個人的治國方法,都沒有談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贊賞曾點的主張,就似因為曾點用形象的方法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這就談到了根本點上。這一章,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負,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人做人做事一直都講究一個「度」,常說的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說萬事須講「度」,率性而為不可取,急於求成事不成,心慌難擇路,欲速則不達,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是為「度」。

這個「度」就是分寸,萬事萬物皆有分寸,時間有分寸,它公平地給予了每個人相同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自然有分寸的,四季有規律地輪回。人,做事更應該懂得分寸,把握分寸。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實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