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王莽監管制度

王莽監管制度

發布時間: 2021-03-11 14:12:30

1. 「王莽改制」中關於對俸祿制度的改革,是怎樣的

“王莽改制”是建興帝王莽在全國所推行的一項全面的社會改革,其覆蓋經濟、土地、幣制、官制、商業、農業等領域,可以說是自秦漢以來,覆蓋范圍最廣,改革最為徹底的一項新政。在此次改革中,王莽先後推出王田制(解決土地兼並問題)、私屬制(解決奴婢問題)、寶貨制(解決貨幣問題)、五均制(解決物價問題)、六筦制(解決經濟問題)等一系列的改革。王莽欲圖用這些改革來緩和新朝日益加劇的階級矛盾,及穩固新朝對於天下的統治。

再是王莽所推行的俸祿改制太過繁瑣,一會要與農業生產的好壞掛鉤,一會又要與政績掛鉤,可謂是繁瑣至極。所以也就是在這些種種因素的促使下,最終王莽所提出的俸祿改革並未得到實現,且非但沒有得到實現,官員貪污現象還變得更加的嚴重,“吏終不得祿,各因官職為奸,受取賕賂以自共給”的事情在新朝更是接連不斷的發生。

2. 王莽新政涉及要點有什麼

王莽新政涉及雖多,其要點不難縷列。其一是稱天下之田為王田,亦即土地國有,各家室佔領的面積及使用奴隸人數都有限制,也不得自行買賣。其二則為作"五均""六管",也就是政府經商,也用金銀布匹大錢五銖錢下至龜貝造成一個彼此能互相更換的貨幣制度。一為農業政策,一為商業政策,也符合傳統所謂"食貨"的范疇。其理想則是農民都有田種,貨物既流通,價格也公平,高利貸則絕跡。

3. 王莽改制內容是什麼王莽為什麼要進行改革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飢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4. 王莽改革出了哪些措施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到了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飢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望採納

5. 王莽推出的制度為什麼和現代的制度那麼相似

縱觀古代歷史中,但凡有大的改革,面對的就必然是非常嚴峻的形式,像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管仲變法之前的齊國,吳起變法之前的魏國等,無一不是朝政混亂,國內矛盾激化,必須要靠改革來緩和調節不同階層的矛盾,穩定社會以達到發展生產,鞏固統治的目的。王莽做出一系列改革時,面對的也是一個較為嚴峻復雜的環境,不得已做出一些較為矚目的措施來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說到底,還是為當時的士族即統治階級而服務的。

6. 王莽提出的「五均六管」是什麼意思

五均六管:指鹽、鐵、酒專賣,鑄錢,徵收山澤物產稅,以及五均賒貸。
那就介紹一下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

西漢自宣帝以後,元、成、哀、平四個皇帝都極端荒淫腐朽。朝廷大權落到外戚手裡。漢元帝皇後王政君的幾個兄弟,王鳳、王商,王音、王根4人以及侄王莽,先後擔任大司馬的職務。大司馬在當時是掌握政務軍事重權的高官。其他一些重要官職和刺史郡守,也都出於王氏門下。王氏集團從上到下形成了一股勢力。

漢哀帝死後,漢平帝繼位。他是一個9歲的小孩,完全受大司馬王莽的擺布。王莽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拉攏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結交官僚貴族。當他認為准備妥當之後,就毒死平帝,立孺子嬰為皇帝,由他輔政,稱「攝皇帝」。這樣,他還不滿足,公元8年,乾脆踢開孺子嬰,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把國號改為「新」,篡奪了漢朝的政權。次年改元為「始建國」。

王莽當政後,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他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維持「新」朝的統治,打出《周禮》的旗號,宣布實行改制。公元9年,王莽宣布全國土地改稱「王田」,不許買賣。仿照古代井田制,規定一家男口不滿8口而田過一半(900畝),多餘的土地分給九族、鄰里、鄉黨。無田的人,一夫一婦可以受田百畝。同時,他還把私家奴婢改稱「私屬」,也不許買賣。王莽要推行的所謂「井田聖法」,不僅沒有解決社會土地問題,相反又把農民禁錮在「王田」里當牛做馬;不僅沒有解放奴婢,而且把佔有奴婢作為制度固定下來。實質上是復古倒退的改革。

王莽實行了多次幣制改革,使用了金、銀、龜、貝、錢、布五物六類,28種貨幣,稱為「寶貨」。不僅名目繁多,而且將早已失去貨幣性能的原始貨幣,如龜殼、貝殼等拿來使用,造成了嚴重的金融混亂,貨幣貶值,而每改革一次,就是王莽集團對人民的一次大搜刮。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到他們的腰包。

王莽還實行了「五均六管」,即在全國幾大城市裡設「五均司市」負責管理市場,平衡物價,收稅和貸款;實行鹽、酒、鐵器官賣;錢由政府統一鑄造;收山林、池沼和農商、手工業稅,表面好似有益於民,實際是王莽集團的又一次變相搜刮。王莽所用「五均六管」官,都是些大富商。如薛子仲、張長叔等人,都有家資數千數萬。這些人有了特權,便乘機收賤賣貴,投機倒把,大發橫財,幣制改革已給商業帶來嚴重的創傷,百姓更是一貧如洗。貧苦農民無處謀生,就連上山打獵、放牧,以及捕鳥、捕魚、養家

畜、養蠶、紡織,甚至縫補、算卦都要上稅。

除此之外,王莽還多次改動官名和縣名。如改大司農為羲和,後改為納言,改少府為共工,改郡太守為大尹,縣令長為宰。先據《堯典》正十二州名分界,後又據《禹貢》改為九州。有的郡甚至五易其名,最後又恢復舊稱,他頒行五等爵,濫加封賞,卻把受封的人留在長安食祿,有的人因為俸祿無著不得不佣作為生,更多的官吏則競為奸利,受賄賂以自給。這些改革不僅不能解決社會矛盾,反而使社會矛盾加劇。貧苦農民一旦觸犯了「新法」,就要被罰為官奴婢。因犯禁被捕,押解長安去服勞役的人一次竟達10萬之多。在王莽當政期間,還挑起了對東北和西南少數民族的戰爭,大量征發徭役和物資,使人民更陷入悲慘境地。王莽卻用搜刮來的民財肆意揮霍,大興土木,修建廟宇。

他還託言古時皇帝納120女致神仙,將民間女子大批選入宮中,供其淫樂。

王莽的改制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導致了赤眉綠林為主的農民大起義,新朝遂告滅亡。

7. 王莽時期制度等的問題 急求歷史高手。。。

1錯 王莽時期的制度其實還是可以的,足以跟王安石的變法媲美,不過當時的社會狀況來說,地主階級太強大,還有就是自己本身太弱小。所以前半句是錯的。
2對 大將軍原本是純粹的武職,不幹涉行政,東漢末年,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大將軍多為執政大臣的加銜,以彰顯權威性,超越丞相掌管一切朝政。所以,東漢末年的大將軍既是掌管天下兵馬,又是超越宰相的行政大臣。

8. 王莽自立為帝後,實行的改革措施有效嗎

公元8年,王莽自立為帝後,為了解決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王莽進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公元9年,王莽下令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稱王田,天下奴婢。一律改稱私屬,都不能進行買賣,各家土地超出規定的,要把地分給九族或鄰里;無田的人家按照一夫百畝的標准受田:違抗不遵者流放。第二年,王莽又下詔實行五均六筅。在全國的大都市設立五均官管理市場,鹽、鐵、酒、鑄錢,五均賒貸等五業由國家經營,私人不許經營。政治制度方面,王莽也進行了大幅度的變更。王莽的改制,並沒有解決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引發了更大的社會動盪。

9. 政治制度方面,王莽有哪些作為

在政治制度方面,王莽也大事更張。他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縣名和行政區劃,都大大加以改變。他還恢復五等爵,濫加封賞。官吏俸祿無著,就想方設法擾民。

10. 王莽改變了哪些國家制度

王莽廢漢立新,實現了改朝換代,固然是統治階級內部各派政治勢力長期權力爭奪的結果,而根本原因則是由於西漢末年社會階級矛盾的尖銳化以及由這種矛盾所引起的深刻的社會政治危機。西漢中期以後,土地兼並日益嚴重,造成大批農民破產變成流民、佃客和奴婢。土地集中和蓄奴、買賣奴婢問題,成了普遍的社會問題,一直是西漢末年階級矛盾尖銳化、農民起義此伏彼起的根源。王莽踩著父輩們為他鋪設的路,依靠自己的智謀和手腕,取得地主階級中大部分人的支持,同時通過多次分賜土地給貧民和制裁殺死奴婢的兒子,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模樣,受到了相當多的社會下層群眾的擁戴,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皇帝易姓,矛盾如故。西漢末年深重的社會危機,並沒有因為廢漢立新而自行解除。王莽十分明白,西漢末年幾代皇帝沒有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正是他今天面臨的社會問題。不管他採取多麼巧妙詭秘的手段,也是迴避不了的。若不能解決,等待他的,同樣是覆滅的命運。王莽盡可以用一個接一個符命祥瑞瞞天過海,蒙蔽人民、迷惑輿論,也藉以欺騙自己。但現實無情,不改制就沒有出路。就這點來說,改制是嚴峻的現實,迫使新上台的統治者必須考慮的問題。當然,王莽改制,使改制具有王莽這個特定歷史條件鑄就的人物思想和性格特徵,也必然有它自己特定的結局。王莽從小受儒學熏陶,信奉儒家經典,又是利用符命當上皇帝的第一人,所以,漢武帝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和被宗教化、神學化的儒家經學,不僅完全被王莽所接受,並且與日益泛濫的讖緯迷信、災異祥瑞相結合,成為王莽立國改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王莽的全部改制活動,都是通過引經據典,比附祥瑞災異進行的,這決定他的改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一、王田奴婢制度王莽作為開國君主,與當時一些明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一樣,對西漢末年以來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危機深重的根源,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過限田限奴的建議;元帝時,貢禹曾建議大量遣散宮女,將官奴婢十萬多人免為庶人;哀帝時,先後有師丹和孔光、何武提出限田限奴方案。王莽在即帝位前,多次將自己的封田分送農民,責令殺了奴婢的兒子自裁。應該說,他們都看到了土地和奴婢問題的嚴重性。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即帝位不久,即著手試圖解決這兩個棘手的問題。他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他說:「古代實行井田制,一對夫妻一百畝田,收十分之一的稅,國家昌盛,百姓富足,一派歌舞昇平的氣象。秦商鞅變法以後,毀了井田,土地兼並出現。豪強地主占田幾千畝,貧弱農民無立錐之地。漢朝減輕田租,對有田的人實行三十稅一,而豪強地主兼並了成千上萬的田畝,租給農民去種,卻要收十分之五的租。所以租地主田的父子夫婦整年辛勞耕耘,還是連糟糠也吃不飽,而富豪人家的犬馬,卻連米豆都吃厭了,這是社會動亂不安的原因。同時還設置了買賣奴婢的市場,將人與牛馬圈在一道,主人對奴婢有任意殺害的權力;還有搶掠販賣人家的妻子兒女的,更是違背了『天地之性人為貴』的經義和古訓。」為此,王莽發布兩項法令:一是王田令。規定從現在開始,普天下的田都稱作王田,屬國家所有,私人不得買賣。一家之中,男子不滿八口,而田地超過九百畝的,應將多餘的田分給本族或鄰里鄉親。沒有田地的男子要受田,也照此辦理。敢有誹謗神聖的井田制的,要受到流放邊遠地方的懲罰。二是私屬令,即將奴婢一律改稱私屬,不允許買賣。

王莽為了證明自己代漢立新的正義性,竭力把漢朝統治說得一無是處,比較真實地說出了漢末土地高度集中、賦役剝削嚴重、奴婢與牛馬同欄的悲慘社會現實。但是他頒布的這個披著復古外衣的王田奴婢政策,卻是從根本上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經濟規律,因而是不可能行得通的。盡管王莽吹噓他當年做大司馬宰衡時,如何下令試行過,呈現五穀豐登的祥兆,他所拍賣的依然是一紙不能兌現的空文。第一,王田制的核心是變地主階級的土地私有制為封建國家的土地國有制,顯然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封建國家地主階級專政的性質,決定了它非但不能改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而且連限制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也辦不到。第二,王田制必將遭到幾乎整個社會的不滿和反對。①它觸犯了佔有萬頃良田的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他們當然可以通過或隱瞞或分家折產等辦法,盡力保持自己的土地,但總有一部分要被收歸國有,他們自然要憑借權勢和關系,反對王莽侵害他們的既得利益。②對於中、小地主來說,王田制本身對他們雖無大損害,但長期斷絕他們的兼並之路,也是不能忍受的。③至於對廣大無地農民來說,可能在王田制頒布之初,有相當的誘惑力。但當事實證明這原是無法兌現的一紙空文時,他們必將更加怒火滿腔。第三,王莽規定土地不準買賣,企圖以此抑制土地兼並,但他不懂得土地買賣是伴隨著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的確立而產生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禁止土地買賣的法令,既使土地兼並者和上升中的農民感到不便,也使被壓榨得無法在土地上生活下去的農民,更加無路可走。王田令頒布後,上自各級官員,下至庶民百姓,因為犯了買賣田宅的禁令,而被判罪的人不可勝數,可以推想它是怎樣地被社會各個階級憎惡和反對了。

奴婢問題,王莽只是簡單地把私家奴婢改了稱呼叫私屬,並規定不準買賣,就企望這個棘手的問題在他手上得到解決,真是異想天開。王莽本意是阻止自由農民的奴婢化,保證農村有足夠的勞動力,從而保證封建國家的賦稅剝削。可是它既沒有絲毫改善現有奴婢的境況,給他們安排較好的出路,又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農民破產淪為奴婢的可能性。所以,這和不準買賣土地一樣,是王莽的空想。

已經淪為奴婢的人,因為不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而對它無動於衷;廣大瀕臨奴婢邊緣的貧民,則感到它斷了他們去做奴婢這條生路而對它生怨;法令直接損害了那些奴婢所有者的利益,更不能指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另外,王莽在禁止私人奴婢買賣的同時,不僅沒有對國有奴婢作任何限制規定,而且不斷地通過十分嚴酷的法律,製造著大量的官奴。王莽一方面把奴婢販子掠賣人家的妻子兒女,看作是不合天良人倫的不人道行為,一面卻引經據典地認為,如果不遵他的法令,犯了法,淪為奴婢,則是罪有應得。王莽改制後,由於反對的人越來越多,官奴婢人數急遽增加。這些官奴的命運,並不比在市場上與牛馬同欄的私奴婢好。地皇二年(21年),百姓因私鑄錢淪為奴婢的達到十萬多人,他們男的關在囚車上,兒女們用鐵鎖枷著頸脖,跟在後面步行,被押解著成群結隊地去服苦役。到了目的地,夫妻被拆散,任意另行匹配。十分之六七的人在苦役中死去。

王莽的王田奴婢法令,沒有能使西漢末年以來的尖銳的土地和奴婢問題有所緩解,反而引起了社會更大的混亂。王莽在土地和奴婢這兩個主要問題上改制的迅速失敗,使他的其他改革措施失去了必要的社會條件和基礎,預示著他全部改制的悲劇性結局。二、五均六管政策五均六管是王莽改制中一項重大的經濟政策。頒布王田私屬令的第二年,始建國二年(10年),王莽根據國師公劉歆提供的經典條文,下了「五均」「賒貸」的詔令。五均,即在都城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和成都六大城市中設五均官。長安原分東、西市,王莽改東市為京市,西市為畿市,又改洛陽為中市,邯鄲為北市,臨淄為東市,宛為南市,成都為西市。將原來長安東、西市令和其他各市市長,改稱五均司市師。市師下面設交易官五人,錢府官一人。交易官又稱均官,職掌評定物價,抑制商人囤積居奇;錢府官職掌收稅和賒貸。

六管,是由王莽對工商業經濟活動所採取的一系列管制措施發展而成的,即政府辦理五均賒貸,鹽、鐵、酒三項由政府專賣;貨幣由國家鑄造;山林川澤由國家管理,合稱六管。這套經濟政策,有的是繼承前代舊制,有的則有所損益和創新。如鹽、鐵專賣因襲了漢武帝時桑弘羊制定的政策,酒的專賣是由羲和(職掌五均六管的官)魯匡建議而恢復舊制的。五均六管,表面上看,是國家對工商業等經濟活動的管制措施。王莽一方面宣稱,目的是抑制富商大賈的過分盤剝;另一方面卻又偏偏任用巨商富賈來負責六管。長安的京五均司市師這樣重要的職位,就是由天下有名的富商王孫大卿擔任,洛陽的張長叔、薛子仲和臨淄的偉姓等家資萬數的巨賈,都被任為專管六管的官員。他們本來就是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賤買貴賣或放高利貸的老手,如今打著政府官員的招牌,便更加肆無忌憚地貪贓枉法,巧取豪奪。他們到全國各地活動,與郡縣的富豪互相勾結、貪污中飽。一般的地方官吏,也因王莽長期借口制度未定,保證不了俸祿,就私自增加賦稅,搜刮人民,甚至在京師,王莽指派中黃門王業統管長安市的采購。王業也是依仗權勢,賤取於民,成為長安商民的一大禍害。六管中規定的稅收,名目之繁多,制度之煩瑣,是歷史上少見的。一類是大工商業稅:凡開採金銀銅錫和採取龜貝的工商,都必須向錢府官報數納稅。一類是不生產稅:凡田荒不耕沒有產品,一人出三人的稅;城市裡住宅周圍不種果木蔬菜的,一家出三個人的布匹;游盪閑居的人,出布一匹。交不出布,罰作苦工。一類是小工商、小手工業及閑散職業稅:凡到山林川澤捕取鳥獸魚鱉等物和飼養家畜的,婦女養蠶紡織縫補的,工匠、醫、巫、卜、祝、方技及從事商販和開設旅店的,都得向錢府申報實數,抽取其贏利的十分之一作為「貢」,交納捐稅。若不向錢府申報,或申報不實,貨物全部沒收,並罰做一年苦工。王莽如此煩苛地對社會下層各種謀生手段,通過稅收進行干預,對當時大批失去了土地、依靠山林川澤維持生活的貧苦農民和無業平民來說,是徒增了不堪的負擔,甚至是斷了他們最後的生計。天鳳四年(17年),王莽再次重申六管法令後,納言官馮常曾上書諫勸他停止執行六管令,王莽勃然大怒,罷了馮常的官。天鳳五年(18年),大司馬司允費興曾向王莽指出:國家實行六管,收山澤的稅,是和小民爭利,加上連年旱災,百姓飢餓窮困,無路可走,只有鋌而走險,聚眾起義。費興希望王莽對百姓能放寬一些限制,王莽還是聽不進去,又將費興罷了官。直到地皇三年(22年),王莽垮台的前一年,才承認六管只是使富商大賈和貪官污吏中飽私囊,腰纏萬貫,廣大人民是深受其害的。在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的情況下,王莽被迫廢除了六管之法。

三、幣制改革在王莽的經濟改革措施中,搞得最混亂最荒唐的是貨幣改革。其次數之頻繁、內容之錯亂和乖謬,在中國貨幣史上是僅見的。

居攝二年(7年),王莽第一次下令改革貨幣,在保留當時已流通了一百多年的五銖錢的同時,新增加三種貨幣:大錢重十二銖,每枚值五十;契刀每枚值五百;錯刀每枚值五千。新舊貨幣一起流通,新幣的重量輕而面值大勢必引起民間的「盜鑄」。因為錯刀的長紋鑲有黃金,面值更大,王莽又宣布黃金國有,禁止列侯以下持有黃金,有黃金的人要到官府去作價受值。這引起了中小地主和商人的普遍不滿和抵制。

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當皇帝後,為了抹去劉漢王朝在人們頭腦中的影響,又十分荒謬地在貨幣上打主意,發布了第二次幣制改革的詔令。他借口老百姓說上天要革漢立新,廢劉興王,而「劉」字是由「卯、金、刀」組成的,所以「剛卯」這種佩玉不許再用;契刀、錯刀和五銖錢也一律廢止。另鑄小錢(重一銖)頂五銖錢, 與前次的大錢一起通行。為防止私鑄,下令禁止民間采銅燒炭。王莽再次以小易大,以輕換重,借改變貨幣,掠奪社會財富,又遭到社會各階層的反對。百姓用慣了五銖錢,大小錢並用不僅不方便,輕重隨意改變也覺很不可靠,私下裡還是用五銖錢做買賣,並放出風來,說大錢就要廢止不用了。王莽對此十分惱怒,緊接著下了一道命令:「誰再敢用五銖錢交易,說大錢將要廢止,就要像誹謗井田制那樣,發配到邊遠地區服苦役去!」

王莽利令智昏,一意孤行,以後又先後兩次改變幣制,特別是第三次,更是荒唐透頂。始建國二年,他下令將貨幣改稱為「寶貨」,分成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就是五種貨幣材料:金、銀、銅、龜、貝。六名即六種貨幣名稱:黃金、銀貨、龜幣、貝幣、布和泉(布和泉都以銅為主要材料)。二十八品即二十八種貨幣的品級。王莽完全不顧貨幣的頻繁改作、名目眾多,兌換復雜,會給人民帶來多大困難,還以為貨幣輕重大小的品級差等分明,百姓一定感到方便、樂意使用。真是熱昏了頭!民間照樣有私鑄貨幣的,他下令:一家盜鑄,鄰里五家受株連,全部變為官奴婢!人民不願意用新幣,他就制定了嚴酷的刑罰和檢查制度。王莽規定,官吏和百姓從一地到另一地,要持有符傳(官方頒發的通行證)及與此相符的布錢。否則,旅店不準留宿,關隘渡口予以扣留。甚至高級官員出入宮門,也必須持有布錢。王莽為強行使用新幣,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第三次改變幣制後不久,因為阻力實在太大,王莽又宣布只使用值一的小錢和值五十的大錢兩種,其他龜、貝、布貨幣暫停流通。天鳳元年(14年),王莽又進行第四次貨幣改革,宣布廢除大小錢,改為貨布(重二十五銖,值二十五)和貨泉(重五銖,值一)兩種。後來,他怕大錢通用已久,老百姓不願意,就又下令,大錢可以暫時流通。但重十二銖的大錢與重五銖的貨泉一樣,面值都作一。王莽以為政治權力萬能,朝令夕改,任意胡來,結果造成了社會的極大混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每一次改變幣制,都導致一大批人破產。因私鑄或觸犯了其他禁令而罰作奴婢和流放服苦役的人,也比比皆是。農商正常活動無法進行,商品流通渠道堵塞,市場蕭條,人民怨聲載道。

四、開邊釁,挑起對少數民族戰爭王莽改製造成了在新朝直接統治下的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寧,也禍及了匈奴、西域、東北和西南等邊境少數民族地區。

王莽無視於長期以來漢族和邊境各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和睦友好關系,對於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邊疆地區的開發,對於中央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所具有的重大意義。他狂妄自大,唯我獨尊,強令各少數族服從他的專制無理的要求。就在廢漢立新的當年,王莽就迫不及待地派出他的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帶著宣揚新朝建立的四十二篇符命和印綬,分赴全國各地,將新朝的印綬分別授於更改名稱的王侯、各級官吏以及匈奴、西域和周邊各少數民族首領,收回漢朝頒發的印綬。王莽命令五威將們,普天之下,四方八極,都要走到,以炫耀他皇帝的神聖和至高的權威。這幫爪牙得了聖旨更是狐假虎威,所到之處,恣意胡為。在騷擾了內地各處之後,又在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張牙舞爪,故意尋釁,挑起事端。東到玄菟、樂浪、高句麗、夫余,南出邊外,過益州,把句町王貶為侯。

西至西域,將那裡的三十多個國家的王,一律降為侯。北赴匈奴,授單於新朝的印信,收了單於漢朝的舊印。將原來的「璽」改成「章」。匈奴單於看後不願意,要索取舊的印章。五威將的右率陳饒事先把舊章砸得粉碎,又嘲弄地將一堆舊印碎片交給匈奴單於的使臣,傲慢地說:「請你們單於還是承應天意,服從新朝的授命吧!」單於聽說大怒,即發兵進犯內地。被貶的句町王等西南和西域各國的少數民族領袖,也乘此宣布脫離新朝的藩屬地位,開始騷擾邊境。王莽對此非但不做反省,採取補救措施,反而對開邊釁的陳饒等大加獎賞,封陳為「威德子」。第二年,又對索取舊印的匈奴單於施加新的污辱,將他更名為「降奴服於」,粗暴地宣布將匈奴分裂為十五國,立匈奴先祖的子孫為十五國單於。為此,王莽派了十二個將軍,調集全國三十萬軍隊,分六路出兵,發動規模空前的討伐匈奴的戰爭。為進行這場戰爭,王莽匆忙下令從全國征調軍需,准備三百天的糧草。自江淮一直到北部邊防線,道路之上,運送衣服、武器和糧食等軍需物資的牛馬車輛和役夫絡繹不絕。監督行軍和催餉的使者往來馳騁。一時間,人心惶惶,天下騷動。王莽規定,三十萬軍隊和三百天糧餉要全部到達邊境前線後,同時出征。

這樣,先期到達的部隊,在屯留邊境郡縣等待其他部隊到來之前,將領和士兵無所事事,便在那裡放縱搶掠,隨意勒索,給邊境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內地郡縣,則被無窮無盡的攤派催征軍資,搞得傾家盪產,被逼流亡,最後投入武裝反抗王莽斗爭的行列。所以說,對匈奴戰爭還沒有開始,內地和邊境已經騷亂。為對付這種混亂局面,王莽給七公六卿加上將軍稱號,讓他們去鎮撫內地城鎮,又派中郎將、綉衣執法各五十五人,分別去邊境各郡坐鎮,監督屯邊將領,執行紀律。

誰知他們一到那裡,立即與帶兵將領相勾結,公開索取賄賂,魚肉百姓,為害更大。盡管王莽又下達了整肅軍紀的命令,但已沒有絲毫約束力,監軍的、帶兵的照樣放縱士兵,胡作非為。

王莽發動對匈奴的戰爭,遭到個別有識之臣的反對。被派去討伐匈奴的討穢將軍嚴尤,就當面規勸王莽。嚴尤從國力民情,特別從軍事角度陳述了對匈奴作戰的五大困難,希望王莽打消出征的念頭。但王莽已被想像中的顯赫武功迷了心竅,根本聽不進去。對匈奴戰爭持續了將近十年,勞民傷財,怨聲載道,潛伏的社會危機愈益嚴重。王莽仍不死心,天鳳六年(19年),又下詔募集天下丁男及死罪犯和奴隸,起名叫「豬突豨勇」,送到邊境戰場做前鋒;借對匈奴作戰為名,按財產的三十分之一徵收新稅,搜刮全國吏民。還勒令公卿以下至郡縣官吏,按俸祿多少分別保養軍馬。當官的自然又輕易地把這種負擔全部轉嫁到百姓頭上!為了求得對匈奴戰爭的最後勝利,王莽甚至異想天開地把希望寄託在出現某種奇跡之上。他下詔廣泛招募有奇巧法術可以取勝匈奴的異人,並許以相當高的官職。重賞之下,果然有一萬多「高手」自報家門而來。有的說,他渡河不用舟船,將車馬連接起來,就可以把百萬大軍送過河去;有的說,不必准備什麼糧草給養,只要吃了他製造的靈丹妙葯,就可以使三軍不飢;有的說,自己插翅能飛,一日千里,可以偵察匈奴敵情。離奇古怪,不一而足。對於那個自吹能飛的人,王莽尤感興趣,當場試驗,結果那人以大鳥翎作雙翅,從高坡上向下滑翔,掙扎著「飛」了幾百步就墜落下來。王莽心裡明白,這些取巧逐利之徒,並沒有神奇的本領。但為了借用他們的名氣,鼓舞士氣,全部讓他們做了官,賜給車馬,整裝待發。

當時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是王昭君女兒的丈夫,曾歸附過新朝。王莽派王昭君兄長的兒子,將他誘騙到邊塞後,用武力脅迫至長安,強行立他為須卜善於後安公,取代匈奴的首領。嚴尤(任大司馬,主持對匈奴作戰)諫勸王莽不能這樣干,說:「須卜當在匈奴的右部,他的部隊對邊塞沒有什麼侵擾。匈奴單於一有動靜,他就暗地向我們通風報信,對我方幫助極大。現在把他弄到長安當傀儡,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匈奴人了,不如把他送回去有利。」

忠言逆耳,王莽哪裡聽得進去。

倒是好說大話,故作驚人之舉的狂徒,備受賞識。王莽多次失去了和匈奴的關系緩和的機會。長期的動盪,北部邊境生產遭到破壞,百姓離亂,屍骨暴野,出現凄涼蕭條的景象。

對匈奴是這樣,對東北、西南和西域各少數民族,無不如此。如對高句麗,先是征發高句麗兵去打遼西少數民族穢貉族,遭到拒絕後,王莽即下令讓嚴尤將高句麗侯騶誘騙殺害,並把首級傳到長安,更改高句麗為下句麗。

王莽以為這樣就可以震懾住東北各少數民族,誰知更激起了他們的仇恨和反抗。

持續了十幾年的對周邊各少數民族的戰爭,基本上與新朝的存在相始終,不僅使王莽失去了改制所必須的和平環境,而且加速了社會階級矛盾的激化,成為大規模農民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五、農民戰爭風暴將新朝席捲而去王莽在西漢末年社會各種矛盾都相當激化的險惡形勢下,用偽善的面孔和縱橫捭闔的手段,騙取了社會各階層的擁護,擊敗了一個個對手,實現了改朝換代。從根本上說,他完全不懂得這是廣大勞動人民奮起反對劉漢王朝腐朽統治這種客觀的強大的階級斗爭力量的推動。王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利用符命神化自己,大肆宣揚代漢立新乃是非他莫屬的天命所歸,進一步神化個人意志,以為憑他一道命令、一個主意,就可以解除西漢末年以來的一切社會危機。終於,全面改制導致了社會矛盾的全面激化,王莽當皇帝後暫時得到緩解的政治形勢,很快又變得嚴峻起來。公元10年,王莽挑起對匈奴的邊釁,內地開始出現零星的農民起義,到新王莽天鳳四年、五年(17年、18年),一場醞釀已久的以綠林、赤眉軍為代表的全國性農民大起義終於爆發了。

新王莽天鳳四年(17年),臨淮(今江蘇盱眙縣西北)瓜田儀、琅琊(今山東諸城市)女子呂母舉兵反抗。呂母的起義軍在山東濱海一帶打擊官軍,隊伍發展到萬人以上。呂母是我國史書上記載的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這一年,南方發生大飢荒,人民以野草根為食。荊州一帶尤其嚴重。於是,有飢民數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縣)人王匡、王鳳為領袖發動起義。不久,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人馬武、潁川(今河南禹州市)人王常、成丹等率領人馬前來歸附。數月之間,隊伍發展到七八千人。起義軍以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為根據地,被稱為綠林軍。地皇二年(21年),王莽強令荊州牧(州的軍政長官)發兵兩萬前去鎮壓。綠林軍王匡等率軍在雲杜(今湖北仙桃)、安陸(今湖北安陸)迎擊,大破王莽軍,繳獲全部輜重,起義軍聲威大振。第二年,因發生瘟疫,綠林軍決定兩路撤出綠林山:一路向西到南郡,稱下江兵;一路北行入南陽,稱新市兵。

新市兵攻隨(今湖北隨縣),陳牧等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人組織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響應,稱平林兵。

天鳳五年(18年),琅琊人樊崇率領貧苦農民一百多人在莒縣(今山東莒縣)起義。當時青徐(今山東東部和江蘇北部)發生大災荒,飢民紛紛投奔樊崇,隊伍很快發展到幾萬人。在與王莽軍隊作戰中,起義軍為與敵人相區別,把眉毛染成紅色,被稱作赤眉軍。對於這支驟然而起的農民軍,王莽恨得咬牙切齒。地皇二年(21年),他派太師景尚率軍鎮壓。但在第二年的一次交戰中,王莽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景尚被起義軍擊殺。王莽聞訊,更加恐懼,立即又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率軍進攻赤眉軍。王莽在送他們出發時,假惺惺地表示要開倉賑濟百姓,想以此瓦解起義軍。實際上,王莽連他的軍隊也不願發夠糧餉。

所以,十多萬官軍在王匡、廉丹的驕縱下,沿路像餓狼一樣,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整個山東地區遭到一場浩劫,到處流傳這樣的民謠:「寧逢赤眉,勿逢太師(王匡);太師尚可,更始(廉丹)殺我。」可見官軍作惡危害之大。王匡、廉丹鎮壓了一些地方的起義軍之後,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最後在成昌(今山東東平縣)與赤眉軍相遇,十萬大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王匡狼狽逃竄,廉丹妄圖頑抗,被起義軍殺死。成昌一戰,王莽在東方的軍事力量從此一蹶不振。赤眉軍迅速壯大,隊伍增加到數十萬,勢力擴展到黃河南北。

在農民起義遍及全國、王莽政權四面楚歌的形勢下,地主階級中一部分人(多數是西漢劉氏的宗室)乘機打出反對王莽的旗號。22年,南陽著名豪強地主劉、劉秀兄弟,在舂陵(今湖北棗陽市東)組織七八千人起事,號稱舂陵兵。劉自稱柱天都部,部屬各封將軍名號,攻城略地,所到之處,發布檄文,宣布王莽罪狀。不久,劉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先後將新市、平林兵、下江兵聯合起來,大軍北進,所向披靡。王莽感到走投無路,窮於應付,決定派遣風俗大夫分頭到全國各地,宣布他上台以來的改革一律作廢。但已經無濟於事。且不說起義軍已緊逼新朝統治中心,風俗大夫們根本無法到全國巡行,農民起義軍和各種反莽力量,也絕不會在王莽一紙許諾面前停止進擊。地皇四年(23年),在新市、平林兵的支持下,西漢宗室貴族劉玄被推出來當了皇帝,建元「更始」。

王莽聞訊,大為驚恐。為了掩飾內心的驚恐不安,他故作鎮定,根據「黃帝娶有一百二十個嬪妃而變為神仙」的符命,在妻子死了兩年之後,以六十八歲老齡,王莽把須發染成黑色,用巨金聘娶了杜陵史家的女兒為皇後。在舉行婚禮大典這天,他親自到前殿迎候皇後,以顯示自己富於春秋、精力充沛;他的爪牙又實實足足為他選取了一百二十個美人充嬪御,供他垂死前的淫樂。同時,孤注一擲、窮凶極惡地派遣他的得力干將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尋,糾集郡兵四十萬,號稱「虎牙王威兵」,撲向綠林軍。結果在昆陽(今河南葉縣)擺開了王莽軍和綠林起義軍的生死大決戰的戰場。王莽軍主力最後被擊潰,敲響了王莽新朝的喪鍾。

農民起義如燎原烈火,越燒越旺。王莽統治集團內部迅速分崩離析。地皇四年(23年)十月一日,起義軍攻入長安宣平門。十月三日,王莽被起義軍殺死。王莽上台及其全面改制,用謊言欺騙愚弄了人民,愚弄了歷史。他終於受到了歷史的懲罰。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