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金融監管轉型

金融監管轉型

發布時間: 2021-03-06 14:07:37

⑴ 為什麼金融危機後投資銀行要以轉型為商業銀行為出路

因為國際金復融危機之後,國內制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監管日趨嚴格、金融「脫媒」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都使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日漸加劇。所以各家銀行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加快探索經營轉型,為銀行找出路。

⑵ 中國金融系統的現狀如何分析如何進一步完善中國金融系統

證監會專家:中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已經開始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已經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從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均衡的方向演進。

祁斌在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上海證券同業工會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投資中國——2007上海證券期貨國際論壇」上表示,促進金融體系的平穩轉型,推動我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一要繼續推進基礎性建設,加快資本市場的建設,推動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效化解金融風險。應加快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債券等在內的市場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結構。推動上市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強化各種金融風險和外部沖擊的快速決策和反應機制,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第二是要推動相關制度的變革和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建設創造有利的基礎。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和誠信文化的建設,為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要加強監管的有效性,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的邊界,進一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市場化導向的創新機制。同時要充分發揮交易所和自律監管功能,逐步完善市場的自我約束機制,形成高效的多層次監管體系。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提高執法效率,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推動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建設,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提高違規成本,建立有效的體系。第四,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穩步對外開放,增強我國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祁斌說,近年來,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直接融資比例穩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的金融結構,分散了金融系統風險,中國金融體系開始了結構性的轉型。2006年資本市場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比例為22%,截至2007年9月底,這個比例超過30%。

他認為,目前資本市場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第一,資本市場結構失衡,資本市場的約束化機制不足,市場主體需要進一步培育。第二、宏觀經濟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日益增加。第三,銀行存款分流現象是我國金融體系結構性轉型的開始,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並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但也對監管體制和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第四個挑戰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金融活動的全球化特徵更加凸現,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全球競爭的趨勢不可避免。

中國金融體系如何走出困局

據《中國投資》報道,2004年在宏觀調控情況下,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趨勢,但是證券市場走勢卻出現了嚴重的背離。以銀行和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體系運行效率低,金融資源浪費嚴重,直接融資內部機制失調,多層次市場發展滯後等多種問題,尤其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長期嚴重失調,導致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加劇了金融體系風險的積聚。

在重築金融體系中,銀行和資本市場各應扮演什麼角色?中國金融體系戰略究竟應該選擇銀行主導,還是資本市場主導?銀行業為建立與資本市場相匹配的經營體系,在經營方式上應選擇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2005年1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多位國內知名專家提出了破解金融體系謎題的思路。

銀行主導還是市場主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戰略選擇

從世界各國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金融體制的選擇和金融業的發達程度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與現代科學技術共同構成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力,並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趨勢。各國金融體系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德國、日本;另一類是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其典型國家如美國、英國。

從理論研究上看,很難得出哪一個金融體系更優的結論,因此,關鍵的問題是建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金融體系。對中國而言,如何構建一個既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效配置資源,又能平滑經濟波動,合理分散風險,同時還能夠使居民分享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的金融體系,不僅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保持持續的經濟增長,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且也關繫到中國能否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競爭的優勢。

剛剛調任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的謝平認為,銀行與資本市場誰是金融體系的核心並不重要,銀行主導型和市場主導型絕對是互補的。一個國家只有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的階段後,才可能慢慢發展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英、美發達國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也是銀行主導型,只是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才建立了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從投資者個人來說,只有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想到把自己財富的多大比例投資在股票市場,另一部分進入銀行;如果個人財富很少,他只需要到銀行儲蓄就夠了。而目前的數據還不足以證明,銀行主導和市場主導,哪一種金融制度更有利於經濟增長。

北京銀行副行長趙瑞安堅信:「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仍然占據重要的地位」。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所暴露的問題也比較多,其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體系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發揮作用是客觀的和必然的。銀行聚集了大量社會資金,具有能力和實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從社會資金需求來看,金融機構具有便利、有效的融資方式,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注入資金。從消費者的金融習慣來看,中華民族具有節儉的傳統,因此大量資金聚集在銀行也是一個客觀的必然。

但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充足率低和不良資產規模過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三大問題最好的場所就是資本市場。對於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推動其在資本市場上公開發行上市,已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此外,資本市場還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補充資本金最有效的渠道——通過發行長期次級債務和股票可以使商業銀行在短期內補充巨大的資本。資本市場是商業銀行改革和未來業務創新的重要平台,而銀行對資本市場的介入,對於保證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著政府隱性擔保的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首先就會為廣大的投資者帶來巨大的信心支持。

更具體的:http://www.ce.cn/economy/bank/yanjiu/jrts/200502/16/t20050216_3088757.shtml

非原創。

⑶ 傳統商業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有何優劣勢

優勢:

  1. 具有龐大的用戶群,這些用戶群就是將來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目標專受眾。

  2. 信譽,品屬牌

  3. 具有線下實體網點,可以線下支撐線上的營銷,推廣等活動。並且線下實體網點可以讓用戶有一個咨詢,交流復雜業務的場所,特別實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更讓人安心。這一點比沒有實體網點的互聯網金融網站更具優勢。

劣勢:

1.互聯網思維稍弱

2. 行動較慢,執行力稍弱

3. 傳統銀行做互聯網金融,會考慮風險,資金監管,審核資質等等,產生了較多的成本,雖然銀行提供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更安全,但收益不具備絕對競爭力。


這是本人的一點分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我也是銀行的,互相交流哈。

⑷ 如何發揮金融投資在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怎樣轉?首先要抓住問題症結。有了思路,接下來就是落實。
人們注意到,在結構調整與轉專型升級的「指揮棒」屬下,一支金融力量風聲水起,那就是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從財務人員利用現代金融知識探索企業理財渠道、盤活企業存量資本、比拼各類「財技」開始,非金融企業的這塊「金字招牌」在主業風雨飄搖之時顯得愈發亮眼。
更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化、差異化優勢,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疲軟、煤炭需求下滑、國內產量過剩之時,財務公司為集團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資金歸集以後,如何利用財務公司的金融優勢和專業化管理,管好、用好資金?

⑸ 中國銀行業面臨哪些變革與轉型

中國銀行業變革與轉型的四大趨勢與三個方向
趨勢之一: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實施綜合化經營。
趨勢之二:跨界經營將成為常態,產融結合更加廣泛和具體。
趨勢之三: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將變革銀行業傳統經營模式。
趨勢之四:對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方向之一:多元化和綜合化經營。隨著金融改革的逐漸深入,分業經營難以適應利率市場化的要求,事實上,金融產品的創新已突破了分業監管,使得金融各業態之間的界限變得逐漸模糊。從國外發達國家金融業的發展經驗來看,經歷了從分業到混業的發展過程,多元化和綜合化經營是大勢所趨。從具體的操作層面來看,我國的商業銀行也需要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從而提供綜合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方向之二:國際化經營。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體現在對外資、外企的「引進來」,也體現在中資企業「走出去」。金融資本是依附於產業資本的,沒有產業的發展,金融業就沒有發展的基礎。因此,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是支持走出去戰略的關鍵所在,要支持中資銀行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本地化、多元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方向之三:創新型和智能化。創新是銀行經營發展的活力及動力所在,是應對各種挑戰的必然選擇。要樹立創新的理念,將創新貫穿整個經營發展過程、各業務條線,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產品和服務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等。智能化是銀行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不僅體現在讓客戶快捷、低成本的享受金融服務,也體現在銀行員工操作的便捷化,更體現在銀行對未來發展的敏銳洞察力。

⑹ 劍指規避監管強監管助信託業「陽光化」轉型嗎

12月22日發布《關於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簡稱「《通知》」),劍指規避監管、資金空轉的銀信合作。此外,上海信託、平安信託、陸家嘴信託、金谷信託、國民信託,分別被罰款200萬元、20萬元、40萬元、50萬元、20萬元。金谷信託及國民信託的違規相關責任人還將受到紀律處分。中泰信託被暫停新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存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不得再募集。由於中泰信託本身集合類業務佔比就重,且集合類主要是依靠市場三方募集為主,所以上述處罰措施實際上是掐住了中泰信託的命脈。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約15家信託公司被罰沒805萬元。而今年四成的罰款發生於12月,共計約330萬元。今年密集的大額罰單,被業內人士視為監管層堅定懲治的態度,「警示信號明顯」。信託業正迎來強監管時代。

中泰信託被按「暫停鍵」

中泰信託第二大股東——新黃浦近日發布公告稱,中泰信託由於實際控制人不能承擔股東責任和關聯交易認定,中泰信託向客戶承諾保本保收益等,其主要業務被叫停。新黃浦持有中泰信託29.97%的股權,是中泰信託的第二大股東。

半個月前,中泰信託剛剛受到上海銀監局責令改正,罰款合計人民幣90萬元的處罰。因為2015年中泰信託通過自主支付的方式向借款人發放較大金額貸款;且沒有採取有效措施,放任借款人將貸款資金用於股票交易。

實際上,中泰信託公司治理之混亂,信託業務之萎靡,在上海信託圈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中泰信託2016年年報顯示,該年度公司新發行信託產品108個、信託本金235.15億元,包括分期發行和開放式產品在內累計新增信託本金362.51億元;清算信託產品196個、信託本金479.61億元,包括分期發行和開放式產品在內累計兌付信託本金660.04億元。全年向受益人分配信託收益87.15億元。

某信託公司投資總監表示,從數量上看,中泰信託的上述信託業務在全國68家信託公司中應該居於中游水平。但信託公司業務分化比較大,排名靠前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業務規模數倍於此。但從數量上可能看不出問題,關鍵是信託計劃的質量如何,是否給公司、股東和客戶帶來了收益。

實際上,因中泰信託盡調不充分,風控不嚴格等問題,該公司「天地緣信託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產品被爆出逾期。

此外,新黃浦半年報顯示,中泰信託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1.07億元,對比中泰信託40.84億元的凈資產,其凈資產收益率難言可觀。

「管理層多次動盪,使得中泰信託大批業務骨幹流失,信託業務停滯。」上海某大型信託公司的信託經理稱:「這次銀監局的整治很及時。否則中泰信託真要不行了。」

中泰信託大股東歷經多次變更。2008年6月,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港股01339)公司(簡稱「人保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購買了華聞投資55%的股權,完成對中泰信託大股東華聞投資的股權重組。

2011年,人保集團籌備上市,掛牌出售所持的華聞投資55%股權。2012年4月,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從人保集團手中買下華聞投資55%的股權,成為中泰信託的實際控制人。中泰信託目前的股權結構無法穿透其實際控制人。

在實際控制人易主的背後,中泰信託的人事也經歷了幾次大變動。2012年4月,北京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吳慶斌出任中泰信託公司董事長,原董事長劉虹、原財務總監何德見、原總裁助理葉曉軍等人先後離職。

「隱秘的」信託

正如中泰信託的實際控制人至今面目不清一樣,在資本玩家手中,信託產品是資本大鱷的工具。

2012年,北京信託就是假手「德瑞股權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完成其對華聞投資55%股權的收購。這也為中泰信託的實際控制人至今不明埋下了伏筆。

業內人士指出,銀監會此次對中泰信託從重處罰顯示出監管層對於金融機構股東、實控人「陽光化」的監管意圖,穿透監管是大勢所趨。作為一個金融產品,「北京信託-德瑞信託計劃」成為中泰信託的實際控制人顯然不符合監管要求。德瑞信託計劃的4名劣後受益人(易建科技、盛寶通達、智尚勱合與橋潤資產)據悉也並非實際經營的實體,背後的實際控制人或另有其人。德瑞信託計劃的實際控制人發生過多次變動,在引入新的機構力量之後,仍未達到監管部門提出的實際控制人「陽光化」的要求。

早前出台的《信託公司條例(徵求意見稿)》第十條明確提出股東陽光化的要求: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委託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託持有或者管理信託公司的股權,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此外,銀監會頒布實施的《中國銀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七條中明確要求境內非金融機構作為信託公司出資人不得以委託資金、債務資金等非自有資金入股;第十條中明確要求關聯企業眾多、股權關系復雜且不透明、關聯交易頻繁且異常的機構或個人不得作為信託公司的出資人。

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7月中旬,《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下發。這一被業界稱為升級版資管「八條底線」的《規定》,最顯著的變化是大幅降低杠桿倍數:嚴控結構化產品杠桿風險,並限定,股票類和混合類杠桿不得超過1倍。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信託公司作為通道的信託計劃開始增加。道理非常簡單:之前計劃發行券商資管計劃的項目,由於資管「八條底線」,只能1:1配銀行的錢,達不到規模要求。於是不得不找沒有收緊政策的信託公司來做產品,1:2甚至1:3配資。通過信託計劃大量資金通過信託通道進入二級市場。不過,目前這類業務也被信託公司主動喊停了。因觸及平倉線的股票不在少數,劣後級資金因此虧損巨大,引發了信託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糾紛。

銀信證信皆收緊

2017年12月下旬,銀監會開出了對信託公司的一大波罰單。國民信託因「管理信託財產不審慎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北京銀監局罰款20萬元;金谷國際信託因「管理信託財產不審慎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50萬元;上海國際信託因「在開展信託貸款業務過程中,內部控制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上海銀監局罰款200萬元;平安信託因「違反程序簽訂信託文件,作為受託人履職不審慎,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深圳銀監局罰款20萬元;陸家嘴信託因「內部管理不到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辦理信託業務」,被青島銀監局罰款4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處罰決定顯示出在資管新規破剛兌的背景下,監管方面開始對違規剛兌加大處罰力度。破剛兌對整個結構化產品的明股實債、並購基金很多業務沖擊較大。從目前的剛兌實際情況看,以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最為常見,預計未來監管層對剛性兌付的處罰力度會持續加大。從技術手段上講,資管新規要求所有資管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以打破剛兌,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並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未來除非標以外的所有公募和私募產品可能都要用市值法進行估值計算凈值。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公布後打破剛兌呼聲高漲,但若沒有對信託公司(受託人)的盡職量化界定,對信託資產管理過程中過失界定沒有一個衡量規則,打破剛兌就難以操作。

據悉,由信託業協會擬定並將於近日提請會員審議的《信託公司受託責任盡職指引》對信託公司開展盡職調查、出具盡調報告、可行性報告、項目審批、營銷原則、產品推介、合同管理制度、信託披露等諸多行為規范進行了量化明確。

方正證券認為,《中國銀監會關於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簡稱「《通知》」)的出台預示著信託行業監管的持續收緊。具體來看,《通知》首次定義了銀信通道業務,優先規范收縮。在此前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的基礎上,此次《通知》優先從銀信類業務領域著手規范通道業務。通道業務作為監管套利的手段,銀行「影子化」的媒介,將進一步收縮。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還要求對通道業務實行穿透監管,避免虛假出表。方正證券指出,此前72號文要求融資類信託在銀信理財業務佔比不超過30%,且將表外資產轉入表內並計提資本,自此銀信合作規模從64%下降到22%(2017年9月)。但銀證信合作、銀基信合作等創新模式的出現,加重了通道業務中的嵌套,加大了交叉性金融風險。防範風險是當前金融監管的出發點,今年以來多重文件出台要求穿透管理、禁止三套利、四不當等。《通知》打通了前期銀行、信託領域監管規定,減少資金空轉,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此外,《通知》還明確了信託公司履行受託責任,不得投向限制領域,這將再度推動信託行業主動管理轉型,回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源,對主動管理能力強、優先布局轉型、資本金充足的信託公司是發展契機。

⑺ 面對轉型發展如何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一、結合銀行實際,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商業銀行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緊緊圍繞經營效益謀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重視利潤規模數量的增長,又要注重利潤結構質量的提升;既要處理好效益、質量、規模和速度之間的關系,又要正確處理好股東、員工和客戶三者之間的關系;既要堅持銀行經營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統一,又要實現銀行穩定、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以風險控制、資本約束、成本約束為前提,追求發展的質量、規模與速度。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商業銀行深層次矛盾的根本辦法。但發展是有條件的,不顧客觀條件制約硬發展,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是對發展有害的。要明確發展的約束條件,在約束條件下實現質量、規模和速度的協調發展。從經濟角度看,銀行發展的約束主要包括成本約束(含利息費用、稅收、撥備、資本金佔用、風險損失等等)、管理約束、人才約束、法律約束和監管約束。
以結構優化和流程整合為重點,追求發展的效率與效益。在現實約束和競爭壓力下,既要重視利潤規模,更應注重利潤結構和質量。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推動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利潤總量增加和利潤結構優化。同時,要以業務流程為依據,按照有利於價值創造和風險控制的原則,建立相互促進和相互制衡的業務流程,實現集約化經營,提高發展效率。
以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的整體推進為目標,追求發展的協調與均衡。在存貸利差不斷縮小、風險控制不斷加強、資本約束不斷提高的市場環境下,銀行在發展資產、負債業務的同時,必須推進業務轉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把中間業務提到戰略高度進行開拓推進,實現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的協調發展,變簡單的借貸信用中介為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務的機構。
以企業文化和員工隊伍的培育建設為根本,追求發展的和諧與統一。銀行屬智力密集型行業,人力資源是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發展要以人為本。商業銀行的創新源泉和持續發展,關鍵是要抓好隊伍建設,既要加強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術素質,更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從經營哲學的角度錘煉隊伍,增強凝聚力、創造力和整體合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二、貫徹科學發展觀,要著力增強駕馭全局的能力,遵循商業銀行發展的規律
去年以來,我行黨委結合全行的經營管理實際,先後提出了"實事求是、規范經營"的指導思想、"低風險、快增長、高效益"的發展思路、"轉變經營模式,實施戰略轉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部署,並在全行開展了"管理年"活動和"平安建行"創建活動。全行的業務發展結構、收入結構和資產負債結構得到優化,資產質量得到好轉,發展潛力得到增強,服務水平得到提高,企業形象得到社會認可。更為重要的是,全行經營理念進一步得到轉變,經營管理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業務發展和轉型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駛入了一條"低風險、快增長、高效益"的"新干線"。
面對當前銀行業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必須遵循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規律性,進一步增強大局駕馭能力,把握發展主動權。
以效益為目標。效益是識別和判斷銀行發展狀況、發展趨勢的標志,追求效益和價值的最大化,是銀行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我們的一切經營活動首先都要以效益高低為准繩,以有沒有效益為評價標准。
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也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本質和核心。銀行的發展,客戶的服務,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不僅要不斷提高全行的服務態度、服務效率、服務技能、服務手段、服務質量,而且要為客戶創造價值。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客戶,為了一切客戶,為了客戶一切"。
以管理為基礎。企業的經營關鍵在管理,銀行的業務發展、風險防範、效益的提高,管理是前提、是基礎。強化管理是實現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堅持科學發展觀,就必須以管理為基礎,強化全行的基礎管理、增強全員的合規意識、責任意識和管理意識,不斷提高全行管理水平。

三、著力轉變經營模式,加快業務戰略轉型步伐
轉變經營模式,實施戰略轉型,是適應新的經濟、金融形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是戰略轉型的關鍵,是商業銀行改善收入結構、增強盈利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結合我行實際,今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高度重視投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投資銀行業務在新的經濟金融形勢下,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利潤空間。可以說,作為商業銀行,誰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誰就抓住了競爭的主動權,搶佔了戰略的制高點。投資銀行業務是關繫到中間業務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的關鍵。
加快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由於多種原因,客戶對電子銀行產品的認知度和熟知度還不高,主動使用電子銀行產品的還不多;客戶和員工的服務收費意識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部分行對電子銀行業務還不太重視,主動營銷和宣傳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加快電子銀行發展,必須做到積極創新思路,創新服務,積極營造使用電子銀行產品的氛圍,才能夠快速推進電子銀行發展。
鞏固擴大代理證券業務。代理證券業務、尤其是代理基金業務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更得益於我們觀念的及時轉變,得益於順應資本市場發展採取的積極措施。面對資本市場的快速變化,必須高度重視服務不到位、風險提示不到位的風險,向客戶充分揭示風險,讓客戶明白投資有風險,把投資的風險告示責任做在前頭,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後果。同時要結合資本市場的發展特點,積極研究市場,及時尋找和發現替代產品,避免業務發展的大起大落。
持續提高弱勢產品的競爭能力。對銀行卡業務,要不斷擴大發卡觸角,提高持卡比例和消費比例。對公人民幣結算業務,要進一步提高收費服務意識,擴大結算帳戶群體和結算收費面。

⑻ 如何理解民生銀行加速資管業務"五個轉型

1、開辟差異化轉型新路
近幾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互聯網金融興起,商業銀行邁入了全資產經營的「大資管」時代。為了應對經濟金融環境的深刻變化,商業銀行資管業務須著眼長遠,積極謀求轉型,回歸資產管理本質。
中國民生銀行副行長李彬在發布會上表示,該行緊跟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高度重視資管業務轉型發展,將資管業務作為未來轉型的重點戰略業務之一,該行在「鳳凰計劃」改革中將資管定位為全行「大資管」產品平台,致力於打造全能型「非凡資產管理」品牌。未來民生銀行著力從五個方面加速資管業務轉型,開辟專業化、差異化的資管發展之路,在持續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打造民生銀行理財金字招牌。
一是管理轉型,推動治理模式、組織架構向市場化轉變,開展獨立專業化風險管理改革。
二是盈利模式轉型,推動盈利模式向非利差化轉變,資管業務收入模式由利差收入向收取管理費模式轉變。
三是投資轉型,站在全球視角推動投資品種大類化、多元化轉變,加強組合管理,提升主動資產管理能力,做真正的資產管理業務。
四是產品與渠道轉型,產品逐步回歸「資產管理」本源,產品形態由預期收益型向凈值型轉變,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並構建向線上線下立體化營銷轉變,產品標准化、批量化與個性化、專業化相結合,增強線上移動渠道及線下代理渠道的銷售能力。
五是技術轉型升級,將「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的新技術引入資管業務,提升客戶需求挖掘能力和風險管理效率。
2、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10多年來,國內銀行資管業務實現了飛速發展,不僅幫助廣大投資者實現了財富保值增值,而且為銀行服務實體企業構建了投融資平台,促進了傳統銀行盈利模式轉型提升。
據介紹,民生銀行資管業務起步於2002年,是國內率先開展理財業務的商業銀行之一。經過15年的開拓創新、專業發展,到2016年末民生銀行理財余額突破1.4萬億元。近三年來,民生銀行理財規模增長超過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0%,客戶收益水平連續多年位居同業前列。
15年來,民生銀行秉持「為民理財,與民共生」的資產管理理念,不僅為廣大理財客戶創造穩定的投資回報,而且大力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助推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積極承擔了大型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
據李彬介紹,民生銀行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通過債權投資、股權投資、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等多種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16年該行理財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余額超過1萬億元,重點服務於國家戰略工程和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覆蓋了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業、公用事業、石油化工、葯品及醫療行業、傳統製造業等行業。
其中,民生銀行理財投資產業基金、政府引導基金規模超過400億元,成功支持了重慶大渡口釣魚嘴半島PPP項目、天津武清區項目、昆明軌道交通項目、西安西咸區海綿城市項目、南京江北基礎設施股權投資基金、亳州中醫葯產業基金等多個重點項目。
民生銀行還積極響應「去通道化」有關政策,大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自2013年作為首批試點機構以來,民生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的發行規模、發行筆數始終位居同業第一,累計為100餘家實體企業發行了超過500億元的產品。緊密服務供給側改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通過去通道化,實實在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3、專業化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據李彬介紹,民生銀行構建了適合理財業務的大類資產配置體系,通過風險預算的模式進行資產配置。民生銀行還建立了重視擇時、注重過程式控制制的投研體系,提前鎖定收益、規避風險,從而降低整體投資風險。
比如,2015年6-7月股票市場劇烈震盪,在上證指數跌幅超過47%的情況下,民生銀行權益類委託投資仍取得超過4%的年化投資回報,量化委託投資取得16%的年化收益,分級A委託投資實現了年化33%的回報。
民生銀行因時而變、因勢而動,不斷滿足投資者保值增值等各類需求。近年來,民生銀行通過新開立分行和附屬村鎮銀行,採用直銷和代銷等方式,將非凡資產管理產品推廣到西部地區及三四線城市;通過創新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滿足高凈值客戶和私銀客戶的需求;通過T+0型產品,滿足企業客戶的現金管理需要;附帶訂制投資清單的增利標准產品,滿足了金融機構同業投資的需求,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民生銀行著力打造「非凡資產管理」品牌,先後推出八大系列拳頭產品,多渠道、全方位覆蓋各類客戶,努力滿足普通個人客戶、高凈值客戶、私人銀行客戶,以及企業客戶、同業客戶的多樣化投資需求。近三年,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年均發行規模超過4萬億元,年均發行超過4000款,服務個人客戶逾170萬戶,機構客戶超過5000戶,三年累計為投資者實現收益超過1000億元。
4、資產配置多元化發展
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和企業產業轉型為跨境資管業務提供了新機遇。民生銀行主動出擊,積極配置海外資產,通過配置離岸人民幣大額存單、中資美元債、港股定增等,開展多元化投資,持續提高資產收益。
尤其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民生銀行抓住戰略機遇,加快海外資產配置步伐,積極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主動服務全球客戶。同時,引入權益、量化、分級A等創新工具投資,准確把握主要市場機會,實現了資產多元化發展。
今年,國內資產管理業務在市場需求、資產質量、互聯網化趨勢和營銷渠道等方面呈現多樣性變化,民生銀行的營銷策略也進行了適時調整。
一方面,民生銀行繼續深入拓展零售基礎客群,包括國內高凈值客戶和私人銀行客戶,通過手機和互聯網等移動通訊方式,提升客戶業務辦理的便利性和滿意度;通過互聯網化的系統改造和大數據運用,提高產品的線上推廣能力,開拓新客戶尤其是年輕客戶群體。
另一方面,民生銀行細分對公客戶群,尤其是企業和同業客戶群,針對客戶多方面需求進行產品創新,展開精準化營銷活動,強化對公客戶的互聯網渠道建設。
5、構築風險管理「三道防線」
與傳統的信貸業務不同,資管業務具有獨特的風險特徵及管理模式。民生銀行始終把風險防控放在第一位,著力構建險管理「三道防線」,建立了涵蓋資管業務條線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內生機制。民生銀行建立委員會決策機制,形成內部制衡、外部制約的風險管理格局;建立兩頭收緊的閉環式風險管理,前有項目發行風險審查,後有資產投後監控,及時控制、揭示、處置風險。
第二道防線——專業風險管理能力。民生銀行將風險管理部門劃分為公司、零售、金融市場三大風險管理領域,建立專業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部門和團隊,逐步形成反映迅速、管理專業、風控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
第三道防線——建立定期監督機制。民生銀行發揮內部獨立審計的稽核功能,定期對資管重點業務及管理流程進行檢查、督導和優化,確保了全行資產管理業務長期穩健發展。

⑼ 比較轉型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差異

在轉型經濟中,間接融資部分地解決了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但間接融資並不一定能夠保證金融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銀行組織對資金配置效率的影響取決於銀行機構活動的效率和成本。相對而言,資本市場不受中介環節的影響,其發育程度往往被作為金融效率提高的一種標志。但是,由於現實經濟中的市場總是存在一定缺陷,資本市場的發展也並不一定意味著金融效率的提高。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直接融資在很多方面表現出了與間接融資相似的特徵,資本市場的效率優勢明顯下降,值得深思

特別提示:提高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的途徑

我國資本市場效率低下,是與資本市場信息質量差、約束機制失衡、競爭水平低等特徵密切相關的。在現行的制度框架下,提高資本市場與直接融資效率,需要按照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基礎,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提高市場信息的可預期水平

近年來,資本市場中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監管機構加大了對虛假信息提供者的處罰力度,但信息真實性本身並不能解決資本市場運行中的矛盾。只有當真實的信息進入人們的預期函數中時,"真實性"才有意義。

"真實性"問題主要與市場的微觀主體相聯系。從理論上講,如果處罰足夠嚴厲,信息虛假的問題可以在一段時間得到迅速糾正。但僅依靠微觀主體信息質量的改善,並不能解決股市投機性的問題。

在我國,政策信息、政府對上市公司的保護程度、企業可能發生的"資產重組"對價格的影響,遠大於企業的帳務信息。由於這類信息的可預期水平很低,經常會被投機者所利用,操縱股價。從這一點來講,信息是否是可預期的比信息是否真實重要得多。

提高市場信息的可預期水平,首先需要規范的是政府信息的生成與傳

播方式,避免突擊性的政策調整與監管策略的變動;其次需要建立常規性的信息發布機制和約束機制,避免以"個案處理"的辦法代替制度性建設。

第二,加快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調整

從轉型經濟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一般經驗來看,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如果不打破國有或准國有企業對直接融資方式的壟斷,資本市場效率的提高很難實現。主要原因是,國有企業和壟斷相結合,在獲得大量低效率壟斷利潤的同時,也必然會主動或被動地承擔部分社會職能,企業經營者演變成"企業家"和"政治家"的復合體,大范圍的投機與尋租行為就無法根本消除,現代企業制度和有效的治理結構也就無法形成。在保持國有機構性質不變的前提下,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引入普遍的市場競爭,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股權結構的市場化程度。

第三,建立內生性約束機制

按照約束形成的機制,約束機制可以分為外生性和內生性兩種。外生性約束機制是在經濟、金融運行外部形成的,體現的是"人的意志";內生性約束機制是經濟金融運行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體現的是"市場的邏輯"。

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外生性約束機制生長旺盛,黨的組織原則、社會道德、思想作風建設都可能演化成一種約束機制安排;而內生性約束機制的發育遲緩,在我國投資人對借款人必然承擔的監督義務演化成普遍的"搭便車"行為,債權約束與股權約束的均衡機制始終沒有建立起來,社會輿論約束和相應的市場法律保障體系也十分薄弱。

內生性約束機制薄弱的成因很多,其中對社會不安定的疑慮和對民間自發組織勢力的擔心,是影響投資人"自願"承擔監督責任和市場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已成為投資人與政府博弈的一個既定假設。改革開放20年來的經驗證明,缺乏源於市場內部、符合市場規律、遵守市場規則的約束機制,提高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也就成為無本之木。

第四,弱化政府的作用

由於金融特有的外部性,世界各國對金融業的管制都較為嚴格,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需要對金融體系運行的各個環節都加以控制或影響。在金融活動中,政府的影響力越大,積累的潛在風險也就越大,最終支付的代價也就越大,日本近年來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就是一個例證。

弱化政府的作用,並不是否定政府的管理,而是在政府促進市場規則形成與政府替代市場規則之間進行選擇,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此消彼長。當政府減少對金融活動的直接影響時,必然會促進市場機制的建立,否則就會出現混亂。相反,當政府出於"自利"或"利他"的目的,認為不能放鬆對金融活動的干預時,就會形成市場對政府作用的慣性依賴。這種趨勢延續下去,政府的影響力就會演化成權力機構的自我增強機制,市場機制的完善是對方方面面既得"權利"的挑戰,面臨的阻礙會逐步增強。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經歷了多次"機構精簡",金融管理部門在部門種類、人員數量、權力范圍等方面都呈現出單調增長的趨勢,這種現象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一、失衡的資本市場的構成與規模

在資本市場中,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是企業融資的兩種不同方式,與之相適應,我國的資本市場主要包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兩個部分。

債券市場的發展始於80年代初期,起因是為國債的發行和交易服務。目前債券市場中的交易品種包括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券。由於我國企業債券項目的確定一直是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進行的,企業債券的發行方式沿用傳統的審批模式,發行規模實行額度管理。總體上,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十分緩慢,規模有限,據統計,2000年企業債券發行額為83億元,占債券發行總額的1.3%,佔GDP的0.09%,企業債券余額為861.63億元,占債券總額的3.93%,佔GDP的0.96%。

與債券市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自1991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價總值、交易規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0年底,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接近5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54%。股票市場融資相對於間接融資的比重也逐年上升,2000年這一比重達到了11.23%。

綜合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來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規模保持了較快的擴張速度,資本市場對於金融資源配置的作用不斷擴大。

二、低效的資本市場運行的特徵

我國資本市場在量方面保持了快速擴張,但在質方面改善緩慢。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資本市場的運行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市場交易信息質量差,價格波動明顯

信息質量、透明度及其與價格形成機制的聯系,是資本市場效率的核心。盡管幾年前就有人提出,我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具有弱有效市場的特徵,但實際上我國資本市場中的信息質量以及價格對所有信息而不是特定信息的反應敏感性差的缺陷,至今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信息質量差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信息源的信息"生產"質量差、數量小。這里不僅指上市公司"做假帳"、隱瞞"內幕信息",也包括與資本市場運行密切相關的宏觀經濟信息、管理決策信息"生產"的不規范。長期以來,我國股票市場一直被冠以"政策市"的稱號,從根本上說明管理層的決策信息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遠遠大於其它信息,由於大量與股市相關的政策、監管變動缺乏規范的程序,難以進入人們的預期函數之中。這些信息一旦突然釋放,就對股票價格產生劇烈影響。對於決策信息的擾動,投資者根本沒有辦法在事前消除,這一點應引起管理層的足夠重視。

二是信息傳播質量差、校驗失靈。我國的信息傳播媒體市場是嚴格管制的市場,大多數新聞媒體屬國家所有,因而缺乏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和質量的競爭約束。與此相類似的是證券中介機構,他們"共謀"造假所獲得的收益也遠大於損失風險,對信息進行虛假校驗或不校驗,自然構成了它們的占優策略。在約束機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現在常用的處罰手段不可能戰勝市場博弈的力量。

三是信息分布不均勻,利用效率低。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的結構以散戶為主,對於眾多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他們收集信息的邊際費用遠高於機構投資者、大戶或"莊家",同時缺乏知識技術優勢。當信息收集與整理的費用高於可能的收益時,收集與整理信息成為非理性行為。因此,打探莊家信息、跟庄買進,被散戶投資者認為是最明智的選擇,也最實惠。

資本市場中的這種信息機制,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不可預期因素對價格影響的權重大於預期信息,投資人隨時都保持一種警惕的姿態,形成了股票市場的高換手率;二是廣泛的從眾行為增加了操縱股價的成功概率。這些因素與政策信息的不確定共同作用,造成股票價格大起大落,交易量變動劇烈。

第二,市場結構不協調,融資成本高

企業在不同的生產環境和生產階段,所需資金的期限不同,願意支付的融資成本和承擔的義務與風險也不同。從總體上看,利用股權融資還是債券融資是一個隨機分布的過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協調發展是企業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的市場基礎,也是平衡債權約束和股權約束、形成有效企業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極不平衡。

與股權融資相比,債權融資規模很低,並在90年代中期後,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2000年企業債發行額只相當於A股籌資額的8.48%,如果將企業債券的特定發行方式考慮在內,大部分企業無法通過債權進行直接融資。

債權市場的流動性也比股票市場低很多,截至2001年8月,我國境內上市公司家數已達1151家,流通股份為1273.36億股,而在交易所債券市場上掛牌交易的公司企業債券僅有12個,發債主體6家,日成交金額平均不足5000萬元。

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結構失衡,直接加大了企業融資的成本和難度。因無法進行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就成為大多數企業直接融資的"獨木橋"。由於我國對股票發行的規模管制較嚴,企業從需要融資到實際完成籌資過程所需耗用的時間很長,在這期間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融資的實際效果受到較大的影響。

企業融資結構的失衡,也加大了企業的外部監督成本和資本市場的總體管理費用。債權人和股權人對企業實施的監督是一個相互促進、密切相關的過程,在股權分散、"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的情況下,代理人可以通過討好部分大股東(比如關聯交易)而損害大多數股東的利益(比如不分紅),並可以利用虛假信息進行掩蓋。此時,債權約束對於提高對代理人的整體約束水平十分重要。由於債券是固定承諾契約,它可以校正企業私有信息積累所產生的潛在風險的不斷集聚。一旦企業債務出現問題,它就不可能再在資本市場中"逍遙"下去。

債權監督在法律上屬民法范疇,債權人信息要求的強制性和對權益損害的追償,受到法律的保護。這種機制增強了違規處罰信息的可置信度,有利於降低資本市場的綜合管理成本。反之,市場債權約束機制的缺乏,勢必使金融管理當局獨自承擔大量監督職責,效率低,成本高。

第三,市場競爭水平低,約束力弱

有效的市場競爭是保證資本市場效率的前提,也是激勵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水平的動力。資本市場上的競爭從根本上講依據的是企業的經營業績、管理水平和信譽,但當證券價格的變動脫離這些指標時,市場競爭就會演變成非效率操縱,可以炒作的信息在定價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越不穩定的企業,可炒作的信息越多,股價就會越高。在我國股票市場中經常可以看到ST、PT股票價格高於多數正常交易股票價格的現象。

非效益信息在股票定價中的作用越大,資本市場的約束機制就越弱。通常,股東可以通過用手投票(參加股東大會)或"用腳"投票(賣出股票)的形式,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實施約束。但是,當投資人預期的價差收益遠大於紅利收益時,用手投票的約束機制失靈,投資人只關注企業消息面的變化,不關注企業發展本身,放棄行使監督管理的權力,助長了上市公司對股東權益的侵蝕。

在有效競爭的市場中,大量股東賣出所持公司股票,導致股價下降,直接影響到大股東的利益,主要股東會加大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約束。同時,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競爭力的下降,增加企業被收購的風險,企業管理者可能面臨失業的威脅,這種威脅信息在市場經濟國家中是可置信信息,因而是有效的。但我國資本市場的融資主體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多數是通過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考評後委任的。他們的職業安全性與企業業績好壞沒有直接的關系,業績的好壞只是影響管理者可支配權力和資源量的一個因素。投資人"用腳"投票並不會對企業經營管理者構成強制性的約束。

第四,產出彈性小,與間接融資變動相背離

作為經濟活動的"晴雨表",資本市場運行與經濟運行高度相關,國民產出快速增長時,融資回報率高,融資量增加,股價上升;反之,則呈相反趨勢。資本市場的效率越高,對經濟變動的反應速度也就越快,資本市場對產出的彈性也就越大。回顧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變化,可以明顯看出,股市變化與經濟周期變動的相關性較差(見圖1)。

從另一個角度看,利用銀行貸款調控貨幣總量,調節經濟運行一直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貸款總量的變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期望。從理論上講,股價和融資量對這類信息變化十分敏感,但在我國卻幾乎沒有什麼影響(見圖2)。

第五,出現了資本流動的"體內循環"

在經濟高漲時期,資本市場變化脫離經濟變動趨勢,可以用上市公司對盈利反應遲鈍、沒有同比例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來解釋。但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整個社會的預期投資回報率下降,國內需求萎縮,社會資本形成需求也相應下降。此時,資本市場融資規模的快速擴張,在邏輯上難以解釋。資本市場融資量減去實業融資需求後,多出了一塊資金,這部分資金唯一的出路是流回到資本市場。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募集到資金後,迅速改變其募集資金投向,從事證券交易,形成"體內循環"。據2001年中報顯示,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635家公司中,有95家進行了委託理財,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5%。考慮到有不少公司的相關信息並沒有在中報和年報中披露,估計至少有20%的募集資金重新流回了證券市場。

三、資本市場的作用與直接融資效率

我國發展資本市場的目的主要有三個:一是動員社會資金;二是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增加居民的投資工具。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特徵,決定了直接融資作用在不同方面的效果差異很大。

我國資本市場的產出彈性小、資本"體內循環",以及外部信息擾動對價格變動的影響,使得股票市場的致富效應很高。在股票價格上漲時期,大量居民湧入股市,直接融資在動員社會資金方面具有很強的可控性,變動效率很高。這種高效率的作用是雙重的,在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加大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的風險。

資本市場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居民投資工具的多元化,股票市場的開戶數增長很快。但僅就資本市場而言,交易工具仍舊比較單一,現貨交易是唯一的交易方式。

促進企業改革,改善企業治理結構,是我國發展資本市場的核心目的。在傳統體制下,無論是"承包制"還是"廠長經理負責制",都沒有解決企業"內部人"控制問題。要麼激勵不足,企業缺乏經營活力;要麼約束不足,企業行為表現出明顯的短期化特徵。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股份制寄予厚望,試圖通過產權結構的變化,改善經濟微觀基礎。因而政府一直鼓勵股權融資的發展。但是,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競爭水平低,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發展失衡,資本市場的市場化監督機制孱弱,直接融資在強化企業治理結構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

許多研究成果表明,第一大股東控制、代表國有股或法人股的"關鍵人"控制、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者"內部人"控制,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仍然比較普遍。而我國的上市公司不僅兼有"關鍵人"控制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內部人"控制,還同時並存著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嚴重扭曲。

經理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又與股權分散、缺乏有效的市場約束和債權約束、沒有相應的民事賠償制度和中小投資者保護機制等狀況並存,目前對他們的控制主要採用外部行政約束手段。企業主管部門或控股公司、證券監管部門、國家工商稅務部門,是決定這些"企業家"升遷獎罰的主要力量。由於上市公司利潤最大化並不是這些部門的行為原則,企業經營活動脫離經濟原則的趨勢明顯,這突出表現為肆意忽略中小股東的利益,編制各種迎合"上級"需要的虛假信息。

市場發展不協調、競爭水平低和"內部人"控制問題,直接影響了直接融資資金的使用效率。由於各個國家資本市場融資結構和成本不同,上市公司的平均業績不一定會高出全社會的平均水平,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機制,會保證資金不斷流向生產效率高的企業,總體上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會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但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近些年來一直持續下降,出現了所謂"一年盈、兩年平、三年虧"的現象。

以上僅供參考,還請樓主雅正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