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微服務的理解

微服務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1-03-05 11:46:25

A. 什麼是微服務架構啊

微服務架構其實沒有一個非常准確的定義,大概描述的是一個大型復專雜軟體應用系統由若屬干個微服務組成。系統中的各個微服務能被獨立部署和擴展,每個微服務還能提供一個穩固的模塊邊界。各個微服務之間是松耦合的,微服務很小,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微服務框架帶了良好的技術異構性、彈性、擴展性,它的簡化部署為持續交付提供了巨大推動力。但是它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比如分布式事務一致性,網路性能消耗等問題。所以選用的時候要結合實際業務考慮,若想深入學習的話建議使用些現成的一些大廠商開源的微服務框架開發試試手,用一用spring cloud、servicecomb,網上資料都很多,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B. 網站微服務是什麼意思呢

微服務得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什麼是"微"、什麼是"服務", 微 狹義來講就是體積小、著名的"2 pizza 團隊"很好內的詮釋了這一解釋容(2 pizza 團隊最早是亞馬遜 CEO Bezos提出來的,意思是說單個服務的設計,所有參與人從設計、開發、測試、運維所有人加起來 只需要2個披薩就夠了 )。 而所謂服務,一定要區別於系統,服務一個或者一組相對較小且獨立的功能單元,是用戶可以感知最小功能集。

C. 什麼是微服務架構

指開發一個單個 小型的但有業務功能的服務。
微服務架構系統靈活性,健壯性,擴專展性好,特別適合屬需求變化迅速的場景。但系統復雜度高,部署,管理難度大。微服務除了開發期框架之外,還有需要一系列的運行期中間件支撐,如API網關,服務注冊中心,統一配置中心等。 目前國內東軟做的比較成熟,可以查查官網。

D. 怎麼用一句話或者簡單得話理解微服務架構Spring cloud

微服務架構。隨著系統業務量的不斷增多,單一的一套系統可能無法對應高並發,版且系統變得權越來越臃腫,後期難以維護。這種情況下會採用微服務架構設計,為了讓單一模塊變得更加清晰容易維護,且使某個模塊兒的負載能力變得更加強大,添加集群也更為方便。
微服務架構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
spring cloud是其中一種的實現方式,spring cloud對微服務所需要的幾點特性封裝的比較好,如:零耦合,服務之間方便調用。
另外還有bbo可以作為微服務的載體,同樣也具有零耦合,高可用,支持業務分解的功能,但沒有spring cloud涵蓋的那麼全面。
還有當下比較新穎,但市場前景非常好的kubernetes+docker+serviceMesh技術,非常好,目前我們公司就在做這方面的探索。
上述全部手打,不允許轉載,有幫助請採納,有問題請回復。

E. 什麼是微服務

微服務架構是一項在雲中部署應用和服務的新技術。大部分圍繞微服務的爭論都集中在容器或其他技術是否能很好的實施微服務,而紅帽說API應該是重點。
微服務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運行,並通過「輕量級設備與HTTP型API進行溝通」。關鍵在於該服務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運行。通過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將服務公開與微服務架構(在現有系統中分布一個API)區分開來。在服務公開中,許多服務都可以被內部獨立進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個服務需要增加某種功能,那麼就必須縮小進程范圍。在微服務架構中,只需要在特定的某種服務中增加所需功能,而不影響整體進程的架構。

F. 什麼是微服務

什麼是微服務

微服務架構的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的系統,按業務進行劃分為獨立的服務單元,解決單體系統的不足,同時也滿足越來越復雜的業務需求。

一.單體架構

1.1什麼是單體架構

在軟體設計的時候經常提到和使用經典的3層模型,即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雖然在軟體設計中劃分了3層模型,但是對業務場景沒有劃分,一個典型的單體架構就是將所有的業務場景的表現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放在一個工程中最終經過編譯,打包,部署在一台伺服器上。此時服務架構如圖:



1.2單體架構存在的不足

在小型應用的初期,訪問量小的時候這種架構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開發速度快,成本低,但是隨著業務的發展,邏輯越來越復雜,代碼量越來越大,代碼得可讀性和可維護性越來越低。用戶的增加,訪問量越來越多單體架構的應用並發能力十分有限。可能會有人想到將單體應用進行集群部署,並增加負載均衡伺服器,再來個緩存伺服器和文件伺服器,資料庫再搞個讀寫分離。這種架構如圖:



這種架構雖然有一定的並發能力,及應對一定復雜業務,但是依然沒有改變系統為單體架構的事實。大量的業務必然會有大量的代碼,代碼得可讀性和可維護性依然很差。如果面對海量的用戶,它的並發能力依然不夠。基於以上單體架構系統的不足,提出了微服務架構。


二.微服務

2.1什麼是微服務

說了這么多現在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微服務。微服務最初是由Martin Fowler提出來的他的理解如下:


微服務架構就是將單一程序開發成一個微服務,每個微服務運行在自己的進程中,並使用輕量級的機制通信,通常是HTTP RESTFUL API。這些服務圍繞業務能力來劃分,並通過自動化部署機制來獨立部署。這些服務可以使用不同的編程語言,不同資料庫,以保證最低限度的集中式管理。

1

總結起來微服務就是將一個單體架構的應用按業務劃分為一個個的獨立運行的程序即服務,它們之間通過HTTP協議進行通信(也可以採用消息隊列來通信,如RoocketMQ,Kafaka等),可以採用不同的編程語言,使用不同的存儲技術,自動化部署(如Jenkins)減少人為控制,降低出錯概率。服務數量越多,管理起來越復雜,因此採用集中化管理。例如Eureka,Zookeeper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服務集中化管理框架。


2.2微服務的優勢

1)將復雜的業務拆分成多個小的業務,每個業務拆分成一個服務,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利於分工,降低新人的學習成本。

2)微服務系統是分布式系統,業務與業務之間完全解耦,隨著業務的增加可以根據業務再拆分,具有極強的橫向擴展能力。面對搞並發的場景可以將服務集群化部署,加強系統負載能力。

3)服務間採用HTTP協議通信,服務與服務之間完全獨立。每個服務可以根據業務場景選取合適的編程語言和資料庫。

4)微服務每個服務都是獨立部署的,每個服務的修改和部署對其他服務沒有影響。


2.3微服務和SOA的關系

SOA即面向服務的架構,SOA是根據企業服務匯流排(ESB)模式來整合集成大量單一龐大的系統,微服務可以說是SOA的一種實現,將復雜的業務組件化。但它比ESB實現的SOA更加的輕便敏捷和簡單。

G. 微服務是如何演變的,又為什麼重要

微服務的概念產生是順應這樣的需求:為了開發出速度更快、更有彈性且用戶體驗更佳的應用。這個概念等同於具有可擴展性的自動化系統,在簡單的商業化架構上運行軟體。由於容器所提供的經濟效率,在2016年微服務將是一大主題。

應用快速開發的需求影響到了全部公司,以及如何看待歷來業務安排的方式。來自微服務的新實踐代表著需要小型團隊以對於公司來說陌生的方式——自上而下進行迭代。這意味著企業運作的方式將獲得徹底的改變。

現在在針對應用架構與微服務的新思考方面,容器生態系統逐漸成為核心主題。根據Battery Ventures技術人員Adrian Cockcroft的說法:關於微服務有一些基本的原則需要思考。首先,如今構建軟體的價格更為低廉,容器的出現降低了成本。Docker被所有人納入藍圖——從軟體供應商到終端用戶,所有人都在嘗試找出容器的用法,因為用它就能加快軟體的交付節奏。不過這也代表著要安裝的系統是應用級別的,也就是說在應用的開發、部署與管理方面出現了不同的需求。

Adrian Cockcroft在面向對象軟體架構大會上關於微服務的演講,以卡通形式呈現,作者是Remarker

舉個例子,對於要處理服務與堆棧范圍增長的公司來說,監控比以往更加重要。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對數據日誌進行分析,而這些日誌很可能橫跨臨時節點與多項服務。由於需要細化監控與加強工具,從業人員能更好地掌握這些構建模塊對於應用所依賴的許多潛在微服務的影響。

那麼起作用的是什麼呢?從公司與API開始:基於微服務的產品團隊與另一個基於終端的平台團隊之間靠API連接,通過API調用以及企業基礎架構持續作出相應的回應來生效。

微服務被定義為特定背景下松耦合、面向服務的架構,允許在無需理解其他部件運作原理的情況下進行更新。整個服務是跨公司構建的,但所有權卻在同一個地方。微服務架構提供了更多系統間的點對點調用。消息形式必須靈活,所有部件在無論哪個版本中都能運作。這意味著在構建微服務架構時,我們需要一些工具來配置、探索、輸送流量、觀察與構建系統。

IBM傑出的工程師兼IBM雲計算中心的CTO Andrew Hately作出了類比:15年前人們可能需要每周查看一下自己的銀行余額,而互聯網允許人們實時查看余額甚至做出進一步操作,也許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很多事情都發生的改變。如今,人們可以即時訪問自己的賬戶收支信息。這種速度與即時性代表著:在過去的5-10年內,企業提供服務的發展速度必須跟得上社交網路與搜索公司發展的速度。

公司必須處理員工、消費者、系統與所有可能組合之間的持續互動——就像Hately所說的完全互聯與持續可用。這意味著企業流程需要重建,需要將所有東西連接起來。如果公司不進行這方面的嘗試,也無法提供相應功能的話,很快就會面臨收入減少甚至出局的局面。

Hately表示:「工具非常關鍵。」 有數百家網站不支持代碼,收到反饋後,在下一組測試用例中消費者就能使用它了。這種嚴格的開發過程提供了一種企業工作方式,也為微服務發展提供了思考方式。DevOps中的ops也會執行這樣的工作。如果你有一小段代碼並為其定義指標的話,就能細分出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

IBM通過為消費者及內部團隊構建反饋通道與成功標准,在敏捷、DevOps、精益生產與其他迭代進程中結合最佳實踐,創建了名為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方法的企業方法論。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方法將企業解決方案的可靠性及可測試性與最新開放社區在規模質量上的最佳實踐結合起來,持續創新、創建持續交付渠道並在雲平台上進行部署。這種方法很有價值,向所有人開放資源能夠提高個人、團隊與全公司的DevOps技能,以及管理與監控能力。

軟體相關的契約

第一代的容器管理平台支持這些速度更快的開發進程。Docker的產品高級VP Scott Johnston表示,在Docker Compose中,微服務促進了工具發展,YAML文件扮演了描述不同組件的清單(manifest)。Compose讓開發人員得以用抽象的方式描述多容器應用,它可以描述web容器、資料庫容器、負載均衡及其間的邏輯關系,無需連網或部署存儲。

Engine Yard的Matt Butcher表示:微服務是軟體相關的契約。有些人會辯稱微服務是正確執行的面向服務架構(SOA)。開發者想要的是有用、功能豐富且結構優雅的架構。微服務使得軟體開發回歸Unix的根源——將一件事完成得很好。用Unix可以任意輸出命令。微服務不止在如何優秀地完成工作方面,同時在如何與環境互動方面也表現出契約性。如果運行良好,它所做的工作就像是優秀的Unix shell腳本。

舉個例子,Kubernetes清單文件格式扮演著契約的角色,這個清單提供了所需的來源細節、存儲卷定義、存儲需求等,扮演了強大的DevOps類契約。它讓開發者和運營者了解想要的內容。開發者與運營者之間的關系不再如同之前那樣——開發者被迫只管自己的一攤工作。

一張清單可能會包括應用元數據,加上具體版本的描述性參數,其中可能還有多個清單。也許是一個實例、一個pod清單、一個復制控制器(replication controller)或者一個服務定義,還有組成文件的已知來源位置。任意標簽可能由圖表中所包括的組件來定義。

Butcher表示:「應用開發者在這方面的體驗夠深刻了。一旦出現典型問題,就會說丟過牆去,各管各的,反正有DevOps來負責生產環境中的運行事宜,開發者只負責開發,總有一個切換過程,往往會成為各掃門前雪的後果。」

如果開發者構建容器,會存在一定的水平保證(由抽象層決定):這些容器的運行方式在生產階段與開發階段是一樣的。這已經緩解了讓懂得容器這個基本工具的DevOps專業人員感到頭疼的大多問題。容器化已經提供了這種保障,不過像Helm(Engine Yard所提供的新服務)之類的產品有助於進一步規范化這種關系,具體表現為團隊間的契約形式——團隊成員不能再推卸責任,各掃門前雪了,而要全程參與。

從虛擬機與Monolith,到容器,再到微服務

根據Joyent的CTO Bryan Cantrill的說法:容器為原生雲架構提供了基礎,與傳統的虛擬化形式相比,象徵著一種新的應用架構形式。在使用較大的機器來進行計算時,基於硬體的虛擬化或者傳統虛擬機流行過一段時間。虛擬機為運營團隊提供了管理大型整體應用的方式,就像Cantrill說的「過於臃腫」,而硬體定義了企業架構。虛擬機建議在底層之上,承擔了運營系統的負載。但是容器創建了一個全新而更敏捷的抽象。就是Cantrill的那句話:「應用繼續減肥速成修煉。」

如今,唯一的麻煩在於如何將虛擬機和monolith換成容器和微服務。各家公司還在想方設法執行這種轉變,因為兩種方式對應用架構、基礎設施還有公司自身整體的思路都是迥異的。

Cantrill表示:Joyent的開源Triton服務,其目的就是為了簡化與加速公司向容器與微服務的轉變。它允許開發者簡化架構,只提供容器,不提供虛擬機。由於無需配置網路等操作,用戶可以通過閱讀微服務手冊,在短時間內完成部署。

Cantrill表示,Joyent公司是Docker Compose的粉絲,因為Compose可以用來與單獨的Docker Engine通訊。Docker的遠程端點由Triton部署,從而虛擬化了整個數據中心。使用這些工具,很容易快速讓一個完整有彈性的運營服務運轉起來。正如Cantrill所言:「這是大勢所趨。」

VMware的CTO Kit Colbert從如何沿著容器之旅前進的角度來觀察市場。VMware著重運營領域。現在它開發了一種方式,來滿足新的開發人員及其需求,不過是作為基礎架構提供商存在。

對於VMware來說,這家公司將自己視為基礎設施提供商,而不是以應用為中心、面向架構的公司。Colbert只看到了對Cloud Foundry感興趣的消費者,不過也有人想要DIY的方法。VMware正在設法通過vSphere集成容器(VIC)與Photon平台對應用技術提供支持。

為了讓消費者適應使用容器,vSphere集成容器(VIC)讓容器化工作負載稱為vSphere的重中之重。VIC適合在開發進程中運行,將容器化最有價值的一個方面應用在容器中:靈活並具有動態的資源界限。通過虛擬化,VMware將普通硬體轉化為簡單、可取代的財產。同樣,通過在虛擬機中應用Docker端點,vSphere集成容器創建了完全動態邊界的虛擬容器主機。結果就是對傳統與基於微服務應用同樣支持的基礎架構,允許IT與開發者的訪問。

相比之下,VMware的Photon平台是專為原生雲應用設計的。Photon平台由最小的管理程序與控制面板組成,專為微服務提供速度與規模的服務。Photon平台在設計時還考慮到了開發者通過API使用時的易用性,讓這個平台成為一個提供應用程序與快速部署的自助服務平台。

從VMware的角度來說,運營團隊也在推進部署速度。現在更著重於數字化體驗或者軟體如何提供更多功能方面。很類似我們如何看待在智能手機上使用的應用。供應商可能以聲音很大的揚聲器而聞名,不過服務的應用是否能提供功能?

Colbert詢問:「我能依賴它嗎?」 公司必須找出構建應用,為尋找高質量應用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想要繼續進步,就必須找到這一點。很多擁有外置式、虛擬化基礎架構的消費者希望:隨著應用開發進程的加快,解決公司面臨的挑戰。

在微服務時代的開發

軟體開發是迭代式的,需要持續的反饋循環才能奏效。這也是類似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所提供的工具所提供的功能。不過大多公司是根據模型來執行的,這與開發者工作的方式不同。開發者不會按照銷售、市場推廣、財務等部門人員的方式來工作,開發者不是按照計劃或方案來執行工作的。軟體開發的過程有更多的迭代,並非瀑布式自上而下的。

Pivotal的首席技術Michael Coté表示:「我不知道怎麼說,不過真實世界與軟體世界是完全不同的。」Coté辯稱:找出軟體開發的方式似乎非常矛盾,不過事實上確實阻止了人們想要根據一份文檔來了解一個巨大機器的所有部件的工作方式。通過遵守軟體開發的原則,各家公司找到了自己的辦法,而不是嚴格遵守固定的計劃。

Coté認為,沒有執行微服務的固定道路。用微服務可以在運行中和架構上獲得靈活性。微服務根據簡單的原則構建出真正復雜的東西。原則越簡單,所能創造的東西就越復雜。

不過,如果把復雜性轉移到其他地方會發生什麼?Pivotal這個平台管理著復雜程度。去掉選擇,讓消費者無需考慮網路、運營系統等問題。它允許消費者將復雜性放在應用堆棧的頂層,在為終端用戶提供服務時能夠更好的區分服務。Hately表示:「在科技行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文藝復興時期。」

同樣地,IBM Bluemix Garage Method也希望簡化復雜性,以便讓開發者的工作更有效率,能夠更好地享受自己的工作。所有這些努力都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無論在技術還是文化層面。

H. Java裡面的微服務是做什麼的呢

籠統一點,你可以理解成多系統的結合體,系統之間互不影響,一個系統掛了,不會影響到其它系統。

I. 如何理解spring boot中的微服務架構的體現

1. Spring Boot是什麼,解決哪些問題
1) Spring Boot使編碼變簡單
2) Spring Boot使配置變簡單
3) Spring Boot使部署變簡單
4) Spring Boot使監控變簡單
5) Spring Boot的不足
2. Spring Boot在平台中的定位,相關技術如何融合
1) SpringBoot與SEDA +MicroService + RESTful
2) SpringBoot與Mock
3. 採用了SpringBoot之後,技術管理應該如何進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spring boot是什麼,它幫助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SpringBoot是伴隨著Spring4.0誕生的;
從字面理解,Boot是引導的意思,因此SpringBoot幫助開發者快速搭建Spring框架;
SpringBoot幫助開發者快速啟動一個Web容器;
SpringBoot繼承了原有Spring框架的優秀基因;
SpringBoot簡化了使用Spring的過程。

Spring由於其繁瑣的配置,一度被人認為「配置地獄」,各種XML、Annotation配置,讓人眼花繚亂,而且如果出錯了也很難找出原因。
Spring Boot更多的是採用Java Config的方式,對Spring進行配置。

可以看到,採用了spring-boot-start-actuator之後,直接以REST的方式,獲取進程的運行期性能參數。
當然這些metrics有些是有敏感數據的,spring-boot-start-actuator為此提供了一些Basic Authentication認證的方案,這些方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是不足的。

Spring Boot作為一個微框架,離微服務的實現還是有距離的。
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發現和注冊的配套功能,自身的acturator所提供的監控功能,也需要與現有的監控對接。沒有配套的安全管控方案,對於REST的落地,還需要自行結合實際進行URI的規范化工作。
下面,我們研究一下Spring Boot在平台中的定位,相關技術如何融合。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