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使是幾品
『壹』 明朝總督,巡撫,臬司,具體什麼官職
總督,通常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回高行政長官。許多答國家都有或曾經有總督這個職位。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台。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員的品級為: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從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正二品;巡撫,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正二品。總督官銜略高於巡撫,前期督權遠過於撫,如兩江總督按例兼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兩撫即不再聽命於總督。北周與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撫之事,系臨時差遣,「巡撫」亦未成為官名。
臬司是對宋各路提點刑獄司、元代肅政廉訪使司與明、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簡稱。 臬司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稱廉訪使或按察使。 臬司即提刑按察使司,設按察使,正三品,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主要負責一省的刑獄訴訟事務,同時對地方官有監察之責。
『貳』 我想知道在明朝一般都是幾品的官才有上朝的資格,且上朝的人數一般有多少
上朝官員沒法分品的,因為各部門的官員等級都不同。
以明朝為例,一般內上朝的話,三大學士和六部尚書容都是一品和二品大員,六部侍郎是三品,但六部給事中只是七品。都察院的御史也能上朝,都察院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而已。地方官的話,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撫了,也就是接近省長一級了。
全國三品以上大員其實很少的,除了三個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還有南京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十三省的布政使、監察使。因此,整個明朝,武將不算,三品以上文官全國不超過120個,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有京官,撐死就是那15個人。六部給事中總計七八十個,但不是天天上朝,有事才能上朝。都察院的御史倒可以天天上朝,但也就是二三十人號人,還不一定到的全。因此,每天早朝的官員大約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各朝都有不同,例如唐王朝狄仁傑,內閣大學士,內閣閣老,但實際品級是正三品,雖然權力極大,但品級並不高,再例如督察御史,品級不高,但是作為言官,可以上朝!
『叄』 明朝時期的宦官機構,除了東西廠還有什麼
明朝時候宦官的權利應該是幾個朝代裡面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了,那時候的宦官機構首當其沖就是東廠和西廠了,但是還有一個部門被忽略了,那就是錦衣衛。也就因此構成了「兩廠一衛」這一廣泛流傳的說法。
東廠、西廠、錦衣衛,在明朝時期可是出盡了風頭,他們是直接替皇上辦事的,不用通過大理寺等重重機構的審核批准,直接就可以抓人,不管抓王官大臣還是平頭百姓,都是風風火火、無所顧忌的,畢竟人家後面有皇帝撐腰呢。
所以,這種本來是服侍皇上的機構,權利一旦沒有掌握好,很容易導致變了性質。這種機構的逐漸強大,也很容易加速朝代滅亡,宦官手裡權利過大很容易使國家和百姓陷於水火之中。
『肆』 清朝幾品官員可以上朝
四品以上的在京官員,一品官員在殿內,二品官員在門口三品以下的在殿外。
『伍』 古代能上朝的大臣是一些什麼人需要幾品以上
明朝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並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謚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達材能,錄罪過。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正五品典出納文移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並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太子賓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贊相禮儀,規誨過失。皆東宮大臣,無定員,無專授。
左、右丞相,正一品 平章政事,從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參知政事,從二品
郎中, 正五品 員外郎 正六品 都事、檢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從七品
參議府參議,正三品 參軍斷事,從三品 斷事、經歷,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都鎮撫司都鎮撫,正五品 功所功郎,正七品。
吏部:
尚書一人, 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司務廳司務 從九品 文選、驗封、稽勛、考功 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員外郎一人,從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
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
從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
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順大夫,升授中憲大夫,加授中議大夫。
從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議大夫,加授朝請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從五品,初授奉訓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從六品,初授承務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幹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幹授宣議郎。
從七品,初授從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職郎。
從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職佐郎。
正九品,初授將仕郎,升授登仕郎。
從九品,初授將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外命婦之號九。
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上述為很小一部分,另有2部,48司,與外派官職,不計其數,難以累述。
另外您說的知縣七品只是一部分知縣,縣分三等。
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知縣從六品;
六萬石以下為中縣, 知縣正七品;
三萬石以下為下縣, 知縣從七品。
明朝官吏職務
知縣--縣長,縣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
知州--地級市市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
知府--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市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
承宣布政使司--省長
稅課司--稅務局局長
織染雜造--紡織局局長
巡檢司---公安局局長
遞運所使--郵政局局長
禮部尚書--文化部,教育部長
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
吏部尚書--人事部部長
太僕寺卿--交通部部長(管馬的)
鴻臚寺卿--外交禮儀
尚寶司卿--蓋章的,保管御璽
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1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陸』 古代歷史中,究竟幾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上朝堂
每個朝代是不同的。
清朝規定:所有的親王、貝勒都是可以去早朝的。因為場地限制,後來規定了各官階都占的位置,一品可以站在店內,二品站在殿門口,三品站在稍外的地方,三品以下不用參與。皇帝特別規定的地方督撫可以參加
『柒』 古代那些上朝的官員,需要達到幾品才可以
在古代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見在皇宮內文武百官們和皇帝一起上朝,向皇帝稟告自己的工作情況或者某地發生了什麼事需要皇帝定奪等等類似的場面。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有哪些品級的官員有資格參與朝會呢?而他們又是按照怎樣的規矩在朝堂中站立的呢?
到了清朝,滿清入關以後迅速漢化,學習漢族傳統,基本沿用原來的官僚體系。康熙時期開始有了上早朝的先例,當時立的規矩是十日一朝,包括特殊時期的五日一朝。但實際上什麼時候開完全看皇帝的心意,如果皇帝怠惰的話,從此君王不早朝也是有可能的,但清朝的皇帝幾乎都非常勤勉努力,朝會的頻率經常大於規定的次數。最為勤奮的雍正皇帝,幾乎每一天都要上朝,官員們也只好跟著受累。而清朝是規定四品以上官員必須參加朝會的,如果是四品以下或者地方官員則要看皇帝有沒有傳召,如果沒有的話就不需要了。
在不同的朝代參加朝會的人數不盡相同,但大部分時候都在三十到五十人左右,很少會見到影視劇中那種上百號人同時上朝的情形,除非是在祭祀先祖或者大朝會之類的重大日子裡才會有這種恢弘的場面。
『捌』 1942年兩廣監察使秘書是什麼軍銜
市長
『玖』 每天早上上朝的官員都是幾品官
上朝官員沒法分品的,因為各部門的官員等級都不同。
以明朝為例,一般內上朝的話,三容大學士和六部尚書都是一品和二品大員,六部侍郎是三品,但六部給事中只是七品。都察院的御史也能上朝,都察院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而已。地方官的話,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撫了,也就是接近省長一級了。
全國三品以上大員其實很少的,除了三個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還有南京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十三省的布政使、監察使。因此,整個明朝,武將不算,三品以上文官全國不超過120個,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有京官,撐死就是那15個人。六部給事中總計七八十個,但不是天天上朝,有事才能上朝。都察院的御史倒可以天天上朝,但也就是二三十人號人,還不一定到的全。因此,每天早朝的官員大約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
『拾』 唐代幾品以上的官員可以參議朝政
上朝官員沒法分品的,因為各部門的官員等級都不同。大殿裡面的一品,大回殿外最少五品以上。答
以明朝為例,一般上朝的話,三大學士和六部尚書都是一品和二品大員,六部侍郎是三品,但六部給事中只是七品。都察院的御史也能上朝,都察院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而已。地方官的話,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就是巡撫了,也就是接近省長一級了。
全國三品以上大員其實很少的,除了三個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還有南京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十三省的布政使、監察使。因此,整個明朝,武將不算,三品以上文官全國不超過120個,而且能天天上朝的只有京官,撐死就是那15個人。六部給事中總計七八十個,但不是天天上朝,有事才能上朝。都察院的御史倒可以天天上朝,但也就是二三十人號人,還不一定到的全。因此,每天早朝的官員大約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