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發文鼓勵券商基金並購重組
⑴ 關於進一步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的意見
一、建設現代投資銀行
(一)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支持證券經營機構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經紀、自營、資產管理、承銷與保薦等傳統業務,積極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創新產品、業務和交易方式,探索新型互聯網金融業務。鼓勵證券經營機構開展管理創新,實施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促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系統重要性的現代投資銀行。
(二)完善基礎功能。支持證券經營機構拓展投資融資、銷售交易、資產託管等基礎功能,進行銷售交易類產品創新,滿足客戶對非標准化產品的需求。鼓勵證券經營機構為大宗交易、私募產品、場外衍生品等各種金融產品開展做市等交易服務。支持證券經營機構開展資產託管業務。推進統一證券賬戶平台建設,建立與私募市場、互聯網證券等業務相適應的賬戶體系。規范證券行業支付系統,研究建設支付平台。
(三)拓寬融資渠道。支持證券經營機構進行股權和債權融資,在境內外發行上市、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發行優先股、公司債,開展並購重組。鼓勵證券經營機構探索新的融資渠道和新型融資工具。支持證券經營機構開展收益憑證業務試點。
(四)發展跨境業務。支持證券經營機構為境內企業跨境上市、發行債券、並購重組提供財務顧問、承銷、託管、結算等中介服務。支持證券經營機構「走出去」,在港、澳、台和其他境外市場通過新設、並購重組等方式設置子公司。支持證券經營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相關服務,積極參與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並依託上海自貿區等經濟金融改革試驗區機制和政策,為境內外個人和機構提供投融資服務。
(五)提升合規風控水平。優化以凈資本及流動性風險防範為核心的證券經營機構風險控制指標體系。落實證券經營機構自身風險管理責任,完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全員合規管理,強化合規隊伍建設及履職保障。督促證券經營機構堅持以客戶利益為中心,嚴守道德底線與職業底線,履行行業責任、市場責任與社會責任。
二、支持業務產品創新
(六)推動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證券經營機構要創新和改進資產管理業務流程,提升產品銷售、產品設計、投資運作、售後服務等環節的專業水平。符合條件的證券經營機構可以開發跨境跨市場、覆蓋不同資產類別、採取多元化投資策略和差異化收費結構與收費水平的產品。研究建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制度體系及相應的產品運作模式和方案。拓寬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范圍,允許投資於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
(七)支持開展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加快債券產品創新,完善做市商交易機制。發展應收賬款、融資租賃債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資產證券化業務,積極探索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依法開展大宗商品和外匯的期現貨交易。
(八)支持融資類業務創新。完善融資融券業務相關規則,擴大融資融券與轉融通業務的資金和證券來源。開展約定購回、股票(權)質押回購等融資擔保型業務創新,擴展約定購回、股票質押回購出資方范圍。
(九)穩妥開展衍生品業務。支持證券經營機構參與境內期貨市場交易和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利率互換、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進一步完善衍生品交易主協議及相關配套文件。研究衍生品交易的集中結算、交易信息報告等制度。適應資本市場風險管理需要,平穩有序發展相關金融衍生產品。允許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以對沖風險為目的使用期貨衍生品工具。
(十)發展櫃台業務。擴大證券經營機構櫃台交易業務試點。加快建設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為機構投資者提供私募業務項目對接、在線轉讓等各項服務。穩步發展機構間市場,推動互聯互通。鼓勵證券經營機構多方位參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研究建立行業增信機構,規范管理融資性擔保機構。
(十一)支持自主創設私募產品。按照分類監管的原則,逐步實現對證券經營機構自主創設的私募產品實行事後備案。對在證券經營機構櫃台市場或在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創設的私募產品,直接實行事後備案。支持證券經營機構設立並購基金、夾層基金、產業基金等直投基金。
三、推進監管轉型
(十二)轉變監管方式。完善監管機制,統一監管尺度,從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支持證券經營機構依法自主開展業務和產品創新,自主識別、判斷並承擔創新風險。加強事中監管與動態監測監控和以風險、問題為導向的現場檢查。強化事後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完善日常監管機構、稽查執法部門和自律組織之間的監管執法聯動機制。
(十三)深化審批改革。甄別清理證券經營機構類審批備案事項。進一步取消調整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一步調整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並逐步予以廢止;除法定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外,禁止以任何名義或任何方式實施或變相實施行政審批。取消證監會系統各單位沒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事前備案、報告事項,確有必要保留的,改為事後備案。所有審批備案事項,都必須公布標准、流程、期限和方式,不公布的不得實施。
(十四)放寬行業准入。支持民營資本、專業人員等各類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出資設立證券經營機構,進一步放寬證券經營機構外資准入條件。支持國有證券經營機構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社會保險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委託專業機構投資運營或設立專業證券經營機構。支持證券經營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完善「一參一控」政策。
(十五)實施業務牌照管理。建立公開透明、進退有序的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在推進相關法律法規修改完善的前提下,支持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的基礎上申請證券業務牌照。鼓勵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管理牌照和託管業務牌照。適時擴大合資證券公司業務范圍。
⑵ 券商股為什麼這樣紅
一、總理表態加快推進注冊制改革
審核制改注冊制是中國股市一項革命性的突破,此項規定直接利好券商。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大大增加,投行業務有望再次成為最賺錢的一塊
二、資產證券化實行備案制
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可以盤活存量,利於實體經濟,也有助於券商有助於業務優化和轉型,該業務是監管層所鼓勵和證券公司所歡迎的,其發展空間很大。
三、監管層發文要求補充資本 券商加杠桿空間打開
杠桿提升是券商最大的比較優勢所在,預計未來1-2年券商凈杠桿率有望從目前2.7倍的水平提升至5-6倍水平,2014年券商凈利潤增長60%以上,2015年凈利潤增長20-25%,2015年利潤增速與各行業相比仍然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券商板塊可能不僅僅是補漲,更是反轉。
四、上交所:T+0恢復條件已經具備
如果實現,傭金將倍增。
五、新股持續發行。
IPO順利進行也讓券商投行業務得以順利推進,對券商業績構成利好。
六、新三板擴容及做市商制度利好券商。
以新三板做市商為券商帶來新的盈利模式為例。8月25日,新三板做市轉讓交易方式正式上線,66家券商獲做市資格。新三板目前已突破千家,根據目前的進度,到2016年將突破3000家,後期有望突破萬家。
七、兩融業務的快速發展。
截至2014年10月底,兩融業務余額為7024億元,較上月底增加912.46億元,增量較9月份874億元持續放大,環比增長14.93%;券商三季報顯示,融資融券等資本中介業務的快速增長,是助推上市券商三季度業績爆發的主要動力。
八 滬港通正式開通;
券商行業業績持續向好等等。
九、經濟轉型中直接融資比例將持續提升
經濟轉型需要資本市場創新,券商的投行/新三板/直投等業務將增收,投資者對券商股的風險偏好增強,券商股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十、全能型投行之路:
驅動力:經濟轉型中直接融資比例將持續提升。2009年以來中國直接融資比重呈現下降態勢。2013年直接融資比重不足45%(證監會數據),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比重在65-75%區間內,而美國的超過80%。經濟轉型需要資本市場創新。
分子:券商的投行/新三板/直投等業務將增收。假設2015年直接融資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預計股票和債券融資比例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
分母:投資者對券商股的風險偏好增強。改革促進經濟結極轉型,投資者對改革信心增強。作為最受益的投資標的,產業資本青睞券商股。
美國「新經濟」 轉型,促進了全能型投行的興起
美國20世紀80年代後資本市場創新,為「新經濟」供血。間接融資比重下降,直接融資比例上升,債券發行規模增速大大高於貸款;同時金融創新促進並購重組規模擴張,並購基金風起雲涌。
利率和費率市場化,倒逼金融機構創新,全能型投行和PE等非銀金融機構脫穎而出。代表機極有以發行垃圾債聞名的德崇證券、聚焦財富管理業務的美枃證券、與業PE機極KKR等。
韓國經濟轉型牛市期間,券商股漲幅居首
韓國1997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危機倒逼改革。雖然GDP增速下降一半,同時無風險收益率大降至4%,但是韓國股市從1999年步入牛市。
產業結極轉型中,券商股是韓國牛市期間表現最好的,最高漲幅約4倍。這一時期三星證券(全能型投行)、Kiwoom(互聯網券商)等券商最高漲幅均在10倍以上。
以三星證券為例,大力發展衍生品交易和財富管理等,業務結極不斷優化。2005年後三星證券資本中介和投資業務佔比提升。公司2007年傭金業務佔比下降至約30%,而利息收入佔比約20%,交易類業務佔比升至50%。
十一、互聯網金融/國企改革/監管放鬆
互聯網金融:牽手互聯網巨頭合作,打造交易平台,實現從流量發現到架極再造。
國企改革:鼓勵實斲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將是工作重心,券商管理效率提升空間大。
創新政策:2015年值得期待的政策包括券商基礎功能恢復、證券法修改,新型融資/交易工具推出等。
十二、四大創新:經紀及信用交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財富管理/兼並收購
經紀:交易量無憂,傭金率下滑趨勢放緩。
信用交易:規模有望翻番,利差不降反升。
投行:新三板迎來黃金發展,並購重組有望爆發。
資管:居民財富正在從銀行搬家/房產挪窩。
十三、天量成交額導致傭金的顯著增長
目前能維持在8000億的水平能導致傭金的大幅增長
十四、期貨交易
大部分券商公司都有期貨公司
能不紅嗎?
⑶ 大連華訊:周末證監會突然放出的消息會影響到哪些個股
周末利好消息不少:
1、監管層對待股市的態度反轉了。
七月的前兩周市場火熱,官媒周末都統一忙著吹風給市場降溫,以及出台各種打壓政策,不過吹了三天,股市就嗝屁了,牛市也變成牛屎了。大連華訊注意到,這周反過來,官媒又都集體看多了。
上證報:千億資金正等著建倉!
證券時報:基本面不支持A股持續大跌。
中證報:當下調整或是黃金坑,市場上漲趨勢仍會延續。
證券日報:短期大跌不改中長期趨勢,新入市時機浮現。
這四大報是證券界的四大官媒,這一次口風如此一致也是比較少見的,這背後啥意思,你們懂的。不過人心已經散了,隊伍不太好帶了。就大連華訊所知的就有好些投資者這個周末就去銷戶了。唉,希望他們不會後悔。
2、鼓勵券商基金並購重組。
周末相關部門向各派出機構發布通知,鼓勵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做好組織管理創新工作,由相關派出機構將通知轉轄區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前段時間券商板塊大漲的邏輯,就是上面鼓勵並購做大和並購重組,行情的起點就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引發的。這一次應該是實錘了!
這個消息,利好下周券商板塊的反彈。下周券商板塊王者歸來,A股有好戲了。
我們金融領域目前不斷放開,但尷尬的是國內並沒有航母級投行可以與國際大投行一決高下,如果全面放開金融領域,可能國內券商會被摁在地上摩擦。如果中信跟建投合並了,就有機會和大摩等投行爭雄了!其實前幾次大牛市,龍頭的合並都是牛市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這一次大連華訊相信也不例外。
3、銀保監會提高了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
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由原來的30%提高到35%,最高可到占上季末總資產的45%。現在險資規模是20萬億,這增加的可不是幾千億資金,而是幾萬億資金,理論上有9萬億可以買股票,這就真牛叉了。險資買股票一般買低估值,低風險的銀行,地產等權重板塊,也就是,這個消息同時利好保險,銀行,地產,下周金融爆發是妥妥的了........
本來上周就是急跌,介入大金融的資金根本出不去,現在幾大實質性利好出台,大資金會抓住機會自救的。幾大利好下來,外資上周五也迴流了,下周該反彈了,大連華訊希望大家多回回血!
4、證監會核發6家企業IPO批文。
比上周少了一家,這是一個重磅的信號,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很明確前兩周證監會是在降溫,然後本周指數暴跌,市場溫度明顯下降,證監會又出來穩定市場預期,說明了什麼?大連華訊認為證監會還是希望市場走好,但是不能急漲,慢慢漲比較符合管理層的意願。
整體來看,周末的消息以利好為主,這也為下周市場的反彈打出了良好的基礎,關注的板塊題材方向上,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繼續看好券商股,但側重點依舊是具有重組預期的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以及一些回調充分的補漲中小券商股上。第二,就是險資投資比例相對集中的,業績藍籌股上。畢竟,險資主要是財務投資股息率是主要的投資看點。
簡單說說,大連華訊認為下周市場反彈的點,又回到了券商重組和保險龍頭利好上了,指數維持多頭重拾起失地,迎來一個反彈點。特別是明天周一,我發現最近3周周一都是反彈為主,在周末利好情況下,看好明天的反彈中陽機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