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國家監察鳳凰

國家監察鳳凰

發布時間: 2021-03-01 13:34:17

① 紀檢監察部門的一法三規指的是什麼

「一法三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

② 中央紀委監察部舉報網址

中央紀委監察局舉報網專址:屬http//www.12388.gov.cn

③ 中國古代官職有什麼找個霸氣點的

目錄

制度簡介職官定義
官職升降詞彙
發展時期夏、商兩代
西周到春秋
戰國至清末
職官類別國君
宰相
中央各部門長官
監官與諫官
君主的秘書與文學侍從
學官
宮廷事務官
地方長官
佐官、屬官與胥吏
試官、加官與贈官
武官詳細劃分先秦時期
秦漢
魏晉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12、職官的等級(1)爵
(2)勛
(3)品
(4)階
制度簡介 職官定義
官職升降詞彙
發展時期 夏、商兩代
西周到春秋
戰國至清末
職官類別 國君
宰相
中央各部門長官
監官與諫官
君主的秘書與文學侍從
學官
宮廷事務官
地方長官
佐官、屬官與胥吏
試官、加官與贈官
武官詳細劃分 先秦時期
秦漢
魏晉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12、職官的等級 (1)爵
(2)勛
(3)品
(4)階
展開 編輯本段制度簡介
職官定義

所謂職官,是指在國家機構中擔任一定職務的官吏,這裡面有職官的名稱、職權范圍和品級地位等方面的內容。科舉是以考試為主要方式的一種選官制度,與職官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是我國古代國家制度中的一項重大發明。 有些官稱並無實際職務,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舊臣或有一定勛勞的人,只作為領取俸祿和享受某種禮遇的依據,而不負實際責任,這樣的官叫做散官。
官職升降詞彙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調職位、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謫:降職並遠調。 (3)拜:授給官職。 (4)授:授予官職。 (5)擢(zhuo):選拔,提拔。 (6)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 (8)免:免除官職。 (9)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編輯本段發展時期
我國古代職官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夏、商兩代
第一個時期,前後大約一千年。(商)國君稱「後」稱「王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手下主要官員稱「史」、「巫」。商後期王族長老稱「父師」、「少師」,對王負有輔佐之責,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務的臣僕稱「臣」、「宰」、「尹」等。(殷紂王在位,昏庸無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辭職隱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諫,被罰作奴隸;紂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則因進諫被剖心致死。孔子說,「殷有三仁焉」。)
西周到春秋
第二個時期,大約六、七百年。國君稱「天子」、「天王」。王位繼承人稱「太子」、「東宮」。王妻稱「後」。(《詩·小雅·北山》曰: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諸侯的封地叫國,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國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師、太傅、太保)職務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為首的政務部門管理軍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職,以太史為首的教育文化部門管理神事、教育、秘書、歷法等職,金文並稱之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馬掌管軍賦和車馬,司空掌管築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內史、御史、太卜、宗伯、樂師等職,內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檔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禮儀,樂師掌管音樂與教育。臨時設置的輔導君主禮儀的稱「相」,總管王家事務的稱「宰」或「太宰」、「冢宰」,負責王宮警衛並教習武藝的稱「師氏」或「師」,王宮的衛士稱「虎賁(bēn)」,王的近臣稱「小臣」。地方政府設置大約與中央政府相同,不過,執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並世代相襲,只能稱「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稱「卿士」。
戰國至清末
第三個時期,時間長達兩千三百多年。此時期的特點是:①君主的地位極大地提高了,權力高度集中;②在國家機構中,巫史和宗室貴族不佔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僕和侍從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統治的地區越來越遼闊,機構也越來越龐大,職務上的分工也越來越細,變化復雜。
編輯本段職官類別
國君
夏、商、周稱「後」、「王」、「天子」、「天王」。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戰國開始稱「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稱號,皇原本是形容帝的。) 秦開始稱「皇帝」,直至辛亥革命才結束。 匈奴稱「單(chán)於」、單於妻稱「閼氏(yān zhī)」,烏孫稱「昆莫」,高車稱「候婁訇(fú)勒」,鮮卑、柔然、突厥、回紇(hé)、契丹、蒙古等稱「可汗(kè hán)」,簡稱「汗」;土蕃(bō)稱「贊普」。
宰相
宰相是國君之下輔助國君處理政務的最高官職。 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戰國以後是宰相。 宰相是從國君的家臣發展起來的,宰本是君主的總管家的稱呼,相是輔助的意思,用家臣的頭目管理國事,這就是宰相的實質。宰相的稱呼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宰相的官職起源要更早,楚國設置「令尹」,齊國、秦國設置「相」,宋國設置「大尹」,吳國設置「太宰」即是。輔助齊桓公建立霸業的管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傑出的宰相。秦統一後,宰相之職稱作「丞相」。 漢武帝後,宰相的職權轉到尚書台(尚書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發文書的小機關),其長官叫尚書令(宦官擔任稱中書令)。 東漢末年,權臣董卓、曹操等恢復丞相或相國之職,但是他們自任此職,實權在皇帝之上。 魏晉以後,尚書台從內廷獨立出來,成為中央執行政務的總機關。尚書台的長官、副長官都是宰相之職。尚書台由內廷文書機關變為外廷的行政機構以後,為收發文書、起草和傳達詔令的需要,另設中書省為文書處理機關,其長官為中書監和中書令,中書監和中書令也是宰相之職。中書省因掌管機要,接近皇帝,其地位比尚書省更為重要,古時有「鳳凰池」和「鳳池」之稱。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宰相之職,分屬於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所以三省的長官並稱宰相。 隋唐兩代,宰相名稱有所改變。中書令隋代稱內史令、內書令,唐代稱右相、鳳閣令、紫微令等。尚書令因李世民為秦王時曾任此職,後來不置,所以唐代尚書省的長官只有左右僕射(pú yè)。 北宋另設中書內省於禁中,為宰相的辦事機構,稱「政事堂」、「中書門下」、「中書」等。後另設「參知政事」,實為副丞相。宋代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關,其長官樞密使、副使與輔相稱執政官,與宰相一起合稱「宰執」。 明代廢除中書省及宰相等職,設立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後來這些入閣大學士成為實際上的宰相,號稱「輔臣」,首席大學士稱「元輔」、「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 清初仿明制。實際任宰相職務的,是康熙時的「南書房行走」,雍正以後的「軍機大臣」。 在各種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為頻繁,無定職、無定稱、無定員,這是由君主專制的根本性質決定的。君主既離不開宰相,又最擔心宰相權力過重,大權旁落,這是宰相官職不斷變化的主要原因。
中央各部門長官
政府機構的劃分,大約是從西周開始的。 西周分管部門共有六個: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這六個官職代表了六個部門。擔任這些官職的人一般都是大夫。 秦漢時期有「九卿」之說,「九卿」是對中央各部門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長官的一種尊敬的稱號。君主家事與國事不分,政治事務與宮廷事務混雜在一起,是秦漢九卿的重要特點。 ①太常(奉常):掌宗廟禮儀,其屬下有太史令掌天象歷法,太醫令掌醫療,博士掌經學傳授; ②郎中令:掌宮殿門戶的守衛,其屬下有大夫掌議論,有謁者掌引見傳達; ③衛尉:掌宮門警衛; ④太僕:掌皇帝車馬,兼管全國的馬政; ⑤廷尉:為全國最高司法官; ⑥典客:掌接待少數民族事; ⑦宗正:掌皇族事務; ⑧治粟內史:掌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 ⑨少府:掌皇家錢財、皇室用品供應及各項宮廷服務事宜。 九卿之外,有執金吾掌京師治安,將作大匠掌宮室、宗廟、陵寢及其他土木營建,大長秋掌宣達皇後旨意與管理宮中事務。九卿加上此三卿即為十二卿。 魏晉以後,尚書機構得到迅速發展。尚書台的總人數由秦時的七人猛增到六十多人,成為中央執行政務的總機關。以後尚書各曹逐漸變為部,到隋代時確定為六部,首創三省六部。唐代更名為吏、戶、禮、兵、刑、工,此後一直沿用到清代。六部是隋唐以後主要的政務部門。 ①吏部: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勛封等事; ②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土地、賦稅、錢糧、財政收支等事; ③禮部:掌管禮儀、祭祀、科舉、學校等事; ④兵部:掌管武官選用及軍事行政; ⑤刑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 ⑥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六部取代的秦漢九卿的大部分職權,九卿名稱雖還存在,但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內容有很大變化,有的甚至完全不同了,如: ①太常稱太常寺卿; ②光祿勛稱光祿寺卿; ③衛尉稱衛尉寺卿; ④太僕稱太僕寺卿; ⑤廷尉稱大理寺卿; ⑥宗正稱宗正寺卿; ⑦大鴻臚稱鴻臚寺卿; ⑧大司農稱司農寺卿; ⑨太府稱太府寺卿。 九寺到清代只剩下五個: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 北魏、北齊設置的昭玄寺,以大統、統為長官,是我國第一個掌管佛教的專門機構。 隋代開始設五監。唐代的五監是: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 ①國子監是主管學校教育的機構; ②少府監是掌皇家錢財、皇室用品供應及各項宮廷服務事宜的機構; ③將作監是掌宮室、宗廟、陵寢及其他土木營建的機構; ④軍器監是掌管軍器製造、保管、發放的機構; ⑤都水監是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的機構。 五監到清代只剩下國子監,而另四監都先後歸並工部。在明清時新設欽天監,掌天文歷法。除此外,隋唐至清代還先後設立太醫院,宗人府等。清代的中央行政部門可以歸結為六部、五寺、二監、二院、一府,共十六個機構。
監官與諫官
監官是代表君主監察各級官吏的官吏(耳目)。諫官是對君主的過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失直言規勸並使其改正的官吏。監官和諫官,古代並稱台諫,也通稱言官。 監官最早設於戰國,當時由君主的秘書——御史兼任。 秦與西漢設立御史府,首長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為輔佐。在內廷保管檔案並督促百官的,稱侍御史;出外監察郡縣的稱監御史。遇有特別緊急情況的,皇帝臨時派遣有誅殺之權的御史,稱為綉衣御史,或稱綉衣直指。西漢末年,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御史府改為御史台,御史中丞為長官,轉屬少府,成為專門的監察機關,別稱憲台。從此之後,御史為監察官的專稱。 魏晉以後,御史台從少府獨立出來,成為全國性的監察機構。 隋代御史台由御史大夫一人,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內侍御史、監察御史各十二人,錄事二人等組成。 唐代御史台分為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 明代改御史台為都察院。各省設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為長官,掌司法與監察,有監司之稱。 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長官。 諫官的設置比監官早。春秋初年齊桓公設大諫,為諫官設置之始。晉國的中大夫、趙國的左右司過、楚國的左徒,都屬於諫官性質。 秦漢時有諫官之設,但是沒有專門的諫官機構。漢代置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中散大夫、議郎等官職,都屬光祿勛,掌議論,侍從皇帝,顧問應付。東漢侍中、中常侍成為正式官稱,屬少府。 隋朝改侍中為納言,武則天時增置左右拾遺與左右補闕。 宋改補闕為司諫,改拾遺為正言,並置諫院,作左右諫議大夫為長官,司諫、正言為其所屬。 遼以後,諫官名存實亡,或名實俱亡。
君主的秘書與文學侍從
秘書是指在君主左右從事文字圖書等工作的官員。君主的秘書是從史官的職務分化、發展出來的。戰國時期君主的秘書有御史、主書、掌書、御書、尚書等不同的稱呼;為備君主隨時咨詢的文學之士稱為學士、博士、博聞師等。 秦漢時的御史大夫為秘書之長,屬蘭台。蘭台是宮內收藏圖書和檔案的地方。 西漢的麒麟閣、東漢的東觀(guàn)都是禁中藏書之所,皇帝命別的官員入掌其事。東漢置秘書監,太史令僅掌天文歷法,無修史之職。史書的修撰,由皇帝臨時指定文學之士在東觀進行,稱為著作東觀。漢宣帝召集名儒講經於石渠閣,漢章帝召集名儒講經於白虎觀,此時為侍講之始,有講郎之稱。記載皇帝的言行,(修起居注)多由宮內女史擔任,也有皇後親自撰寫。 隋代時以中書省之中書舍人掌制誥(撰擬詔旨)之職。中書舍人的職稱,有多次的改變,隋至唐初稱內史舍人、內書舍人,武則天時稱鳳閣舍人,簡稱舍人。 翰林院之設,始於唐代,本為各種文藝技術內廷供奉之處,文學之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詔,又改為翰林供奉,後改為學士,置學士院,入院的稱翰林學士。 唐代的秘書省曾改稱蘭台、麟台。北齊始設史館,唐太宗以史館為宰相兼領職所,稱為監修國史。唐又在門下省設起居郎,掌修起居注之事。唐初置弘文館,掌四部書及其他圖籍。開元年間,又設集賢殿書院,以宰相一人為學士,掌刊輯經籍、撰集文章,繕寫御本等。弘文館、集賢殿書院的學士也受命參與機密,草擬詔旨。中唐以後,皇帝對學士的禮遇,常超過宰相。 宋代對學士尤為重視,學士院改稱翰林學士院,或稱翰苑、禁林,因地在宮禁,待遇優異,號稱玉署、玉堂。北宋沿唐制。 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並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 清初置文館,處文學侍從之臣,稱為文館大學士。後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內國史院掌記注皇帝起居、詔令,收藏御制文字;內秘書院掌撰擬對外文書及敕諭、祭文等;內弘文院掌注釋古今政事得失,為皇帝進講,為皇子侍講。
學官
學官又稱教官,是指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 傳說夏代就有學校。最早的學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藝為主。 西周的學校有大學、小學之分。天子的大學叫辟(bì)雍,諸侯的大學叫頖(泮pān)宮,以師氏掌教武藝,以樂正掌教詩書禮樂,以司成為掌學之官。 秦及漢初有博士官。漢武帝採納公孫弘的建議,設五經博士,從此後博士專掌經學傳授,成為一種教職。西漢有博士僕射為其首領,東漢改稱博士祭酒。博士講學的地方稱太學,博士弟子稱太學生,博士就是當時的大學教師之稱。郡縣也普遍設立學校,郡國曰學,縣邑曰校,鄉曰庠,聚曰序。 北齊始立中央專門的教育機構,稱為國子寺,主官為祭酒。 隋煬帝改國子寺為國子監。所屬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等,各置博士。為歷代沿用。 藏書與講學相結合的書院,出現在五代,興盛於宋代,創辦者或為私人,或為官府,受業者稱創辦者為山長。 明國子監與國子學合一,清代國子監沿襲明制。光緒年間改設學部,各省設提督學政,簡稱學政,也稱督學使者,別稱學台。學政為一省教育事業的最高長官。
宮廷事務官
宮廷事務館是指為君主及其家室服務的職官。這類職官起源於君主的家臣,夏商已有臣、尹、宰等家臣之稱。 明代無總管宮廷事務的機構,宮廷事務由宦官和女官分掌。宦官有十二監、四司、八局等共二十四衙門,各有提督太監、掌印太監等官。 清代設內務府為總管宮廷事務的機關。內務府管轄的機構有七司三院。除七司三院外,還有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處、織染局、御茶膳房、御葯房、養心殿造辦等處。
地方長官
西周實行分封制,地方長官為諸侯與大夫兩級,諸侯的封地叫國,大夫的封地叫邑。戰國時期,郡的長官稱守(或太守),縣的長官稱令。秦統一後,萬戶以上的縣稱令,萬戶以下的縣稱長。 漢代列侯所食縣叫國,皇太後、皇後、公主所食叫邑。侯國的行政長官稱相。漢武帝初置十三州,為監察區,每州設刺史(有時稱牧)。 北齊縣分九等,長官都稱令。郡長官仍稱太守。州長官稱刺史。 隋初去郡留州縣二級,煬帝時改州為郡,增設司隸台,長官為司隸大夫,正四品,其職掌為巡察京畿內外。掌諸巡察。 唐初置十道,玄宗時增至十五道,為監察區,每道設觀察使(按察使、采訪使)。唐代的軍區置都督府,都督加使持節稱節度使。節度使初設於邊鎮,後遍設於內地。節度使一身兼軍事、行政、督察三種職務,成為權力很大的地方軍政長官。 宋代的地方行政,又有新的變化。朝廷派朝官知(主持)某縣事,簡稱知縣;州的行政長官稱權知某州軍州事,簡稱知州。 遼代州的長官為節度使,或觀察使、或團練使、或防禦史、或刺史等。縣的長官為令。 明代省的下一級政區為府,府的地位相當於漢代的郡、唐代的州。府的長官稱知府,京府則稱府尹。州有兩種:一種是直隸州,與府同級;一種是散州,與縣同級。州的長官稱知州,縣的長官稱知縣。 清代的地方行政大體沿襲明制而略有不同。在省一級,正式以總督或巡撫為最高長官。總督、巡撫並稱封疆大吏,或稱疆臣、疆吏、岳伯。乾隆時,管轄府、州的高級行政長官通稱道員,別稱道台、觀察。清代在新開發地區又創設廳的建置,其長官為同知或通判。
佐官、屬官與胥吏
協助長官處理各種具體事務的官員為佐吏、屬吏或胥吏。 秦漢從中央到地方的官署大都設置丞,為最重要的佐官。 魏晉南北朝時,尚書省、門下省、秘書省等部門的佐官或屬官多稱郎、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秘書省有秘書郎、著作郎、校書郎等。 宋代在州、府衙門里設置通判,即共同處置政務之意。宋宮廷中有一種供奔走使令的吏役,稱為快行,也叫快行家。在內外衙署,又有叫做孔目、押司的吏職。(如宋江) 明清地方官府衙門的吏役有所謂「三班六房」。三班指快、壯、皂,為雜役,快專管緝捕;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辦理具體事務的書吏。從督、撫到州、縣,還要聘請若干有學識的人才,幫助自己處理各種事務,稱為幕僚,也稱為幕客、幕友、幕賓、師爺等。
試官、加官與贈官
漢代職官制度有規定:職官初任都要試用一年,稱守。以職位低的人暫代較高的職務稱行。一個人同時擔任兩種職務叫兼。以較高職務的人兼管較低職務的事叫領或平。在本官之外加特定官號和增加新的職務的叫加官。 魏晉南北朝時期,奉命征討的軍政長官,加「假黃鉞」、「使持節」、「持節」、「假節」等稱號的,權任更重。駙馬都尉原是侍從官的一種,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駙馬。 唐代加官、加職、加銜等制度運用得更加普遍。唐代無固定的加官稱號,凡在正式官職之前加「檢校」二字的,一般都是加官。唐見習、試用之職稱里行使(或稱里行)。以官階低的人任較高職務的稱「守某官」,以官階高的人任較低職務的稱「行某官」。 宋代的職是指殿、閣大學士、學士、直學士、待制等榮銜,通稱為侍從官。官員以加學士等銜號為榮。如包拯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龍圖閣的學士等銜當時各有俗稱:學士稱老龍,直學士稱大龍,待制稱小龍,直龍圖閣為假龍。宋代的官場風氣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正相反:重文抑武。
編輯本段武官詳細劃分
先秦時期
西周軍政不分,統治者既管行政,也管軍事,作戰時軍隊分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左中右三軍。春秋時分上中下三軍,三軍將領稱將上軍、將中軍(又稱元帥)、將下軍,此是武職設置之始。
秦漢
秦漢以後,武官的設置可分為三個方面: ①警衛皇宮和京師的將領; ②掌管軍事行政的武職; ③領兵作戰的將帥。 太尉(漢武帝時稱大司馬)掌全國軍事行政。高級武官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
魏晉南北朝
魏晉以後,權位最高的大臣出征時往往加以「假黃鉞」的稱號,有代表皇帝親征之意;地方軍政長官加以「使持節」的稱號,給以誅殺中級以下官吏的權力。武職的幕僚稱參軍或參軍事。
隋唐
隋 兵權集中在朝廷,軍隊基本由皇帝親自統御,尚書省兵部負責處理軍事行政事務。實行府兵制,以十二衛分統禁衛軍與分布在各地的軍府。府兵分別隸屬於各地軍府。十二衛各衛府設大將軍,直接由皇帝指揮。戰時由皇帝派行軍元帥為最高指揮官。 十二衛各衛府設大將軍、將軍、郎將等職。 各地軍府稱「驃騎府」,長官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業中,改驃騎府為「鷹揚府」,以「鷹揚郎將、鷹揚副郎(旋改為鷹擊郎將)」為正副長官。 唐 中央軍:唐朝實行府兵制。在中央設十六衛,其中的十二衛為府兵的領導機構: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和左右金吾衛;又在全國范圍設置「折沖府」;「十二衛」遙領天下657個折沖府,居中御外,衛戍京師,是府兵和禁軍的合一。十六衛史稱「南衙府兵」,各有大將軍、將軍、中郎將等。「折沖府」正副長官名稱多變,曾名「軍頭、府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統軍、別將」,貞觀十年正式改為「折沖都尉、果毅都尉」。 中唐以後,府兵制土崩瓦解,「南衙府兵」已無戰鬥力,僅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作為儀飾之用,唐朝廷依恃的是「北衙禁軍」。 北衙禁軍區別於府兵,是「募兵」。其名目是逐漸增加的,先是「北衙六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後又發展出:左右神威軍、左右英武軍、左右射生軍和著名的左右神策軍。北衙禁軍各置大將軍、將軍。 邊關軍: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節度使。 五代 由於五代諸中央政權都由藩鎮演變而來,他們的禁衛軍由舊日藩鎮的衙兵演變而成,成為侍衛親軍,設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指揮,下分侍衛馬軍與侍衛步軍。六軍諸衛(唐朝十六衛和北衙禁軍)的名號仍然保留,直到後晉才予以廢除。所有中央軍隊統一於侍衛親軍系統。後周時,中央軍又分為殿前司軍和侍衛司軍兩支。至北宋初即發展為「禁軍三衙」。
宋元
宋 宋代正規軍都稱為禁兵,仁宗時達八十多萬人。禁兵由三衙統領,三衙長官分別稱為殿帥、馬帥、步帥,合稱三帥。教練武藝的軍官稱都教頭、教頭,單稱教頭的地位很低。(如林沖)禁兵的調動權在樞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樞密院是軍事行政機關,長官為樞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設兵馬總管或兵馬都監(簡稱都監),或提轄兵甲(簡稱提轄)。(如張都監、魯提轄) 元 元朝成吉思汗時的衛隊叫「怯薛」,首長稱怯薛長。忽必烈時,成立左、右、中、前、後五衛親軍,作為拱衛京師的常備軍,每衛設都指揮使統領。
明清
明 明代軍隊實行衛所制。衛是基本的軍事編制,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其長官,衛稱指揮使,所稱千戶、百戶,旗下還有總旗、小旗。皇帝的親軍從十二衛增至二十六衛,錦衣衛就是其中之一。 清 清代的軍隊分為八旗與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綠營兵也稱綠旗兵,是清入關後招募漢人組成的。管轄綠營兵的稱九門提督。駐防各地將軍的職銜都冠以所駐地名,如盛京將軍、伊犁將軍等。清代為鎮壓農民起義而在地方臨時招募的兵卒稱為「勇」,其軍隊稱為「勇營」。曾國藩和李鴻章建立的湘軍和淮軍就是清政府鎮壓起義軍的主要武裝。
編輯本段12、職官的等級
爵、勛、品、階表示職官的等級。
(1)爵
爵一般稱爵位,是表示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的一種尊號,多根據血緣親疏或功勞大小來授給,長期不變,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世襲。 西周的爵位有諸侯、大夫、士三級。 戰國時期各國的爵位有君、侯、卿、大夫等。執圭是楚國特殊的爵稱。戰國時的爵稱大都與官職分開,有的只有爵稱而無官職。 漢代宗室封爵有王、侯二等,功臣封爵有二十等。 魏晉以後,歷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為號。王有親王、嗣王、郡王之分。親王只分給皇子和皇帝的兄弟,嗣王指親王嫡子繼承者,郡王次親王一等。 漢時,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唐代諸王之女稱郡主。清代皇後生女稱固倫公主,妃嬪生女稱和碩公主,皇族女兒稱格格,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即郡主。公主的丈夫,魏晉以後皆加駙馬稱號,清代則稱額駙。
(2)勛
勛通稱勛官,是為獎賞有功人員而定的稱號。其制始於北周,本以獎勵作戰有功的戰士,後漸及朝官。到唐時定製,共有十二轉,轉多為貴,受勛者即稱勛官。 明代有文勛十級,武勛十二級。 清代勛官合並於爵位。
(3)品
品是指官的等級。 西周時官有九命之別,九命最高,一命最低。 漢代以祿秩的多少來表示官的等級,如萬石、二千石、千石、八百石等級別。每一種官職都有固定的俸祿級別,所以有時以俸祿級別指官職,如郡守俸祿為二千石,二千石遂為郡守的通稱。 魏晉開始,官分九品,以一品為高。 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稱為流內,不入九品的稱為流外。流外也有品級,用以安排胥吏,明清則總稱為不入流。
(4)階
階即階官,又稱散官,宋朝稱寄祿官,是表示官員實際等級的階位和稱號。 有些官稱並無實際職務,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舊臣或有一定勛勞的人,只作為領取俸祿和享受某種禮遇的依據,而不負實際責任,這樣的官叫做散官。

④ 求日本知名動畫監督(導演)的名單、作品等

小倉宏昌 Hiromasa Ogura (GAINAX) 通常是作為美術監督,我比較喜歡他的《狼雨》《攻殼》《FLCL》
安彥良和 Yoshikazu Yasuhiko 一般作為人設,監督。
我比較喜歡的是《維納斯戰記》
安倍吉俊 ABeYoshitoshi 通常作為插畫和監督,我比較喜歡他的《LAIN》《灰羽聯盟》《我家也有外星人》
庵野秀明 Hideaki Anno 《新世紀福音戰士》《彼氏彼女の事情》是我比較喜歡的
押井守 Mamoru Oshii 《攻克機動隊》超佳作,還有《機動警察》《福星小子2》
藤島康介 Fujihima Kousuke 《女神》《逮捕令》還擔任過《櫻花大站》人設
手冢治蟲 Osamu Tezuka 《阿童木》《火鳥》不過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算監督
大友克洋 未知 《MEMORIES》《AKIRA》《Spriggan遺跡守護者》《回憶三部曲》《大都會》《蒸汽少年》
赤松健 Ken Akamatsu 記不清了,不知道有沒有做過自己漫畫的監督,比較有名作品是《純情房東俏房客》《人型電腦天使心》《魔法老師》
京都的石原立!AIR KANON CLANNAD 涼宮都是他的作品
富野由悠季……幾十年的高達
福田己津央……大熱高達SEED系列
真下耕一……舞-HIME系列、吟遊默士錄
水島努……愛EG的傢伙,XXXHOLIC、撲殺天使
水島精二……紅紅火火的鋼煉
渡邊信一郎……人稱「鬼才」,雜燴武士、COWBOP
新海誠--星之聲,雲之彼端,秒速五厘米
新房昭之--再見絕望先生,超惡搞,惡搞各大知名動畫
高田醺-宮崎駿老搭檔,螢火蟲之墓和貓的報恩不是宮崎駿的而是他的,還有小時後看的一部印象很深的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
還有宮崎駿的兒子--地海傳奇
大地丙太郎還有很多
然後還有一些很老的監督
松本零士 宇宙戰艦大和號和銀河鐵道999
吉川物司 魯邦三世(我是沒看過了,不過經常聽說,現在動漫還經常惡搞一下)
石黑升 超時空要塞MACROSS(經典不用說了)
杉井ギサブロ?、ときたひろこ TOUCH(我最喜歡的純愛動畫)
合田浩章 我的女神(93版ova不是最近那個白痴tv)
千明孝一 東京巴比倫
太多了 說不過來了 我這有個資料介紹一些劇場版監督的 100個很多老牌監督都有

⑤ 既然上央視,鳳凰衛視廣告那麼響,還出問題,國家怎麼監督促導的

親,首先你要弄清楚一點不管是央視還是鳳凰衛視他們都只是一個廣告平台,只要你有資金你是一個合格有資質的企業,你手續齊全,你沒有違法犯罪行為就都可以上,但是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廣告在播出的時候廣告畫面上也標出了「投資需謹慎」的話語,而且每個公司的經營方式不同,操作也不同,所以經營時間的長久也不是央視和鳳凰衛視能決定的。

⑥ 中國古代制度及職稱 好的再追加分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中國古代的科技官職
戴吾三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歷朝歷代都建立有龐大完備的職官系統。在眾多的職官中,有一些直接或間接與科技有關的職務。從當政者的主觀願望說,職官系統的建立,更多是為了王權集中和穩固,國家長治久安,並非明確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然而從實際效果看,與科技相關的官職設立,對古代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的確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 古代科技官職的一般情況

要說清古代科技官職,先需對古代職官制度有一大概了解。所謂「職官」,就是古代文武百官的通稱。職官制度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代。

據文獻記載,夏代曾設置六卿,以掌中央政務。這「六卿」是:司空(為六卿之首)、後稷(掌管農業)、司徒(掌管文化)、士或大理(掌管刑獄)、共工(掌管百工營建)、虞人(掌管山澤畜牧)。可以看出,後稷、共工和虞人的職掌都與技術有關。事實上,農業生產技術、營建技術(包括建築房屋、修建溝渠)和自然資源管理都是先民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據傳,早在夏以前的顓頊時代,就有「火正」一職,專門負責觀測「大火」(心宿二),根據其出沒來指導農業生產。後來由於氏族混戰,觀測中止,結果造成了很大的混亂。到帝堯時設立羲和之官,恢復了火正的職責,因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周代時,職官制度進一步發展,建立起六官隸屬制度框架,分別為:天官、地官、春官、秋官、夏官、冬官,各有職掌。除周先前已有的管天文觀測、農業、畜牧的官員外,周代還建立了一整套和醫學有關的醫政組織和制度。《周禮·天官》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葯以供醫事。」這里所說的醫師,乃眾醫之長,掌管國家醫葯之政令。醫師之下,設有士、府、史、徒等專業人員,各有職責。

秦統一中國後,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三公」之下分設「九卿」,使中央機構基本系統化,其中,「奉常」主管禮儀祭祀以及今屬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的事務,「治粟內史」掌管農業、財政以及鹽鐵專賣,「少府」掌管皇室財產、物資供應以及宗廟陵園營建等,都與科技活動有一定關系。漢代仍設九卿,且其職能大體不變,只是部分機構改名。

東漢時建立尚書台,西漢在尚書台下設立六曹,六曹成為以後近兩千年間國家六部的雛形。隋代在尚書省下設六部:吏部、禮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工部。每部之下轄四司,每部均以第一司為本司或頭司,余為子司。這類設置沿歷千餘年,直到今天,我國中央各部其下設司,猶是古之餘緒。當然,歷代在各部之下設司的名稱時有不同,數目到明清後也有變化。

唐初定六部名稱「吏、戶、禮、兵、刑、工」,一直沿用到清末,其間只有短期改動。

除了六部之外,隋唐以後各朝往往還有一些新設的與部同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例如,隋唐有「五監」:「國子監」主管學校教育;「少府監」主管手工業製作;「將作監」管宮廟工程修建;「軍器監」管武器與軍用品的生產;「都水監」管河渠水利,這些都與科技有一定關系。

大體說來,到明清時,科技管理與工程技術有關的歸「工部」;與農學有關的歸「戶部」;與天文學有關的歸「欽天監」;與醫學有關的歸「太醫院」;與算學有關的歸「國子監」。進入民國,情況發生變化,科技管理機構開始向西方靠攏了。

二. 古代科技官職的幾個特點

古代科技官職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天文學家和天文機構佔有特殊地位

古代天文學和現代天文學的研究內容大不相同,這是需要注意的。古代天文機構多設有天文、歷法、漏刻等分職機構,主要負責觀象、制歷、報時等方面的事務。歷代天文機構的名稱,部門的設置,職官的品級與職掌范圍都有過一些變化,但基本職能未曾有實質性改變。其中負責觀察天文天象的部門與制歷、報時等部門相比地位尤為特殊,它不僅與參驗歷法的推算結果有關,具有重要的科學功能;而且與占驗人事的吉凶禍福有關,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

早在《周禮·春官·宗伯》所載各種職官中,就有六種與天文學有關,它們是:「大宗伯」、「占夢」、「眂祲=぀「大史」、「馮相氏」、「保章氏」。各官之級別、僚屬等,均有明確規定。其中「大宗伯」級別高,職掌范圍較大,天文事務是其管轄的一部分。

從魏晉時起,太史(大史)成為國家天文機構的專職負責人,而相當於《周禮》中「眂祲」、「馮相氏」、「保章氏」的職官,則成為太史的下屬官員。太史所領導的天文機構,其名稱屢有變動,如太史監、太史局、司天台等,至明清時,乃定名欽天監。

太史令的品級一般在三、五級之間,然而因為他是天意的解釋者和傳達者,故在某些重要關頭,太史令之言,可能比一品大員的話更有份量。也有這種情況,一些著名天文學家深得帝王寵信,他們另任高官,並不擔任天文機構中的官職,但是他們在天文事務中的發言權,有時遠勝過太史令。

中國歷代的天文機構都有一定規模,以唐肅宗乾元元年司天台的情況為例,其設品級:

大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正四品),上丞三人(正六品),主薄三人(正七品上),主事二人(正八品下),五官正(註:指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以下「五官」所指同)五人(正五品上),五官副正五人(正六品上),五官靈台郎(正七品下)五官保章正五人(從七品上),五官挈壺正五人(正八品上),五官監候五人(正八品下),五官司歷五人(從八品上)五官司辰十五人(正九品下)。

可見天文機構官員眾多,分工細密。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西方傳教士利用科學新法在預報日月食上較中國古法准確,漸為朝廷重視。順治元年,傳教士湯若望因預報日食時分不差,被皇帝任命為欽天監監正。順治八年,順治帝在一天之內加付湯若望通議大夫、太僕寺卿、太常寺卿三個頭銜,使他從原來的正四品晉升為三品。順治十五年正月,湯若望又被晉封為光祿大夫,列正一品,為朝廷的極品官員。

與西方文化背景相比,天文學官員和天文機構在古代中國社會中的特殊地位,曾令西方學者感到不可思議。19世紀末某些西方學者驚訝:中國人竟把天文學家放在部長和國務卿一級的職位!若問何以如此,就需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皇帝喜好等因素做全面分析才能回答。

2. 官手工業規模大、分職多

在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商品經濟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統治者為了滿足行政統治、豪華生活以及軍事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必須組織由國家控制的手工業,強制人民為其進行生產。這一情況決定了古代官手工業具有龐大的規模和復雜的內容。

早在周代時已有官手工業,據《周禮·冬官》記載,當時的技術已分六大類30個專業,各專業均有工官管理生產,工官稱謂有「人」、「氏」、「師」,如有「輪人」、「匠人」、「冶氏」、「梓師」等。「人」、「氏」系下級工官(類同職能工長),他們懂技術,直接管理製作器物的工匠。而「師」為高級工官,地位在「人」、「氏」之上,許可權更大一些,不僅有監督權,也有處罰權。再上還有「司空」,為最高技術管理職務。

隨著社會的演進,技術門類增加,官手工業的規模也在擴大。以明代官手工業組織為例,按不同的領導機構可分六個部分:1、工部領導下的官手工業組織;2、內府領導下的官手工業組織;3、戶部領導下的官手工業組織;4、都司衛所領導下的官手工業組織;5、地方官府(有司)領導下的官手工業組織;6、為保證官手工業的生產,以都察院監察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為骨乾的監察組織以及以刑部為中心的刑事組織也予以配合。

工部為中央六部之一,是掌握官手工業的主要部門。工部下面設四個屬部,明洪武初稱為總部、屯部、虞部和水部。洪武二十六年,改稱為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和屯田清吏司。各司直接領導或監督官手工業的行政事務。對於一些任務特別繁重的工作則另設分支機構,特派專官蒞事,藉以加強領導和監督。這種分支機構大約有兩種:一是「分司」,即工部各司的分司,通常以員外郎、主事等高級官員出任,地位較高,可與各司相比,故稱為分司;另一是「所屬衙門」,地位較低,一切要服從司的領導。一般主管官員是大使。

司下屬分司,以虞衡清吏司為例,分司有:(1)寶源局——虞衡司注差員外郎監督,有關防、有鼓鑄公署,所屬有寶源局大使。(2)皮作局——皮作局大使、副使各一員,各處解進的生皮均交皮作局熟造或煎水膠。(3)軍器局——這里所指的系虞衡司領導下的中央軍器局,由虞衡司注選主事監督,大使、副使也屬該司。軍器局轄有盔甲廠和王恭廠,兩廠盛時近萬人。(4) 驗試廳——專司驗收物料和某些成品的工作。

官手工業分層細致,是為了有效管理,也因此形成了若乾的官職。

3. 科技官職造就科學技術專家

中國古代著名的科技人物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工匠或普通百姓,因長期的生產實踐而積累起豐富的經驗,有重要的技術創新。如北宋建築專家喻皓本是一個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由於他長期從事建築實踐,又勤於思索,因而在木結構建築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上取得傑出成就。再如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原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她憑著多年的紡織經驗以及在海南學到的技術對家鄉的棉紡工具做出改革,傳播開來形成巨大影響。還有一種情況是,此人是官員,居科技管理崗位,他勤於學習和鑽研,又善用文字總結,結果取得重要的科技成果。這種例子不在少數。

宋代李誡,從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開始在將作監供職,前後共達13年,歷任將作監主薄、監丞、少監和將作監,主持營建了不少的有名的城門、宮殿、府邸、寺廟等大型土木建築工程。紹聖四年(1097年),李誡受命編修《營造法式》,他一方面廣泛參閱前代有關建築方面的史書和專著,認真吸取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非常重視工匠的實際經驗,在工地與工匠一起探討,分析比較各種營造方法的優缺點,找出構件尺寸間的相互比例關系,以求制定合理、科學的規范。經過辛勤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營造法式》的編修工作。

《營造法式》體系嚴謹,內容豐富,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它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對後世的建築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營造法式》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珍貴資料,正因為這樣,它受到了國內外建築學界的高度重視,李誡作為著名的古代科技人物也受到贊賞。

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事例也非常典型。郭守敬先是任過副河渠使、都水少監、都水監、工部郎中等官職,在他任職期間,主持興修了華北一帶的水利工程,修整了西夏沿黃河一帶的古灌溉渠道。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下令成立太史局,把郭守敬從工部調來,和王恂等人負責制定新歷的工作。郭守敬認真調查研究,首先集中精力研製新的天文儀器。在他帶領下,先後研製出近20種天文儀器。此後組織大規模的天文觀測活動,郭守敬親自參加部分站、台的天文觀測,獲得了許多重要的觀測資料。郭守敬和王恂等人根據大量觀測資料,編制出新歷法——授時歷。授時歷使用時間長達363年,是我國歷史上使用

時間最長、也是最精密的一部歷法。授時歷完成後10年,郭守敬又以太史令兼領都水監事的身份,主持修建了大都運糧河,不僅可使南方的運糧船沿大運河直達北京,而且還解決了北京城裡的水源問題,對以後北京建設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當然,中國古代也有一些身居行政要職,業余熱心科學研究而有重要貢獻的人物。

以上簡要談了中國古代科技官職的一些情況。中國古代取得的若乾重要的科學技術成就,與當時的政治體制、經濟條件、社會背景都有一定關系。我們要正確對待歷史,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做出新的更偉大的業績。
1、遠古堯時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築的官員

後稷 掌管農業的官員

工師 掌管製做器物的官員

虞 掌管山澤的官員

典樂 掌管教育、音樂的官員

2、秦

郎中令 掌管宮殿門戶(秦)

督道倉吏 管理官倉內糧食的官員(秦)

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員(秦)

3、漢、三國時期

太史令 職掌文史、星歷的官員

大農丞 管領鹽鐵事務的官員

中郎將 統領皇帝侍從的官員

典屬國 掌管少數民族各部的事務的官員

大長秋 皇後的近侍,用來宣達皇後的旨意以及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

武騎常侍 皇帝的侍從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秩比二千石

騎郎將 統帥騎兵的將官,秩比千石

驍騎都尉 禁衛軍將官

未央衛尉 未央宮禁衛軍長官

長樂衛尉 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前、後、左、右將軍 職位僅次於上卿

輕車將軍 漢時雜號將軍之一

驃騎將軍 官位僅低於大將軍

長史 大將軍的秘書

建章監 監督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

騎都尉 羽林軍長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員,漢制,侍中是在原官職上特加的榮銜

國相 相當於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從近臣,東漢光武帝後都用宦官充任

典軍校尉 武官,統領皇帝宿衛兵的長官,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漢代掌管宮廷藏書之處的官員

蘭台令史 在藏書之處典校圖籍,管理劾奏等文書檔案

太守 專門治理一個郡,掌握生殺大權

4、宋

通直郎 隨奉太子的侍從官

承信郎 武職官最後一階,宋武職共有52階。

成忠郎 武職官第48階,充左班殿前侍衛官。

秉義郎 武職官第45階

武翼郎 武職官第41階

宣撫使 負責督察軍事的重任,職位高於安撫使。

節級 弓手班頭,統制弓手,聽命於縣尉。

巡檢 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權和知州(知府)共同處理事務,並監督行動。

士曹參軍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毆等訴訟案。

司錄參軍 書寫六曹公文的專職官員。

局務官 掌監造鹽、鐵等業的官員。

主簿 掌出納官物、銷注簿籍等事的縣級官員,官階次於縣丞。

縣尉 掌管訓練兵丁、防奸禁暴、查緝走私等治安事務的縣級官員。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參軍一人掌兵事、緝捕等事。

兵馬都監 馬步軍統制官。

都監 有兩種,一種是路分都監,掌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另一種是州府都監,掌本城軍隊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等事。

監當官 州府所設掌管徵收茶、鹽、酒稅事務的官員。

典級 掌禮儀制度的官員。

胥吏 辦理文書的小吏。

都統制 屬於御營使,為監護諸軍將領協同作戰的軍事長官。

同都統制 官職相當於副都統制。

御營使 統管全國軍事。

保義郎 右班殿前侍衛官。

團練使 州府一級的常設武官,從五品。

鈐轄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統制官。有路分鈐轄、州鈐轄。

武經郎 又稱西京左藏庫副使,即西京(洛陽)供備庫副職武官

朝奉郎 又稱左、右司諫,即諫議官,位次於諫議大夫下。

宣諭使、撫諭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處理冤獄,措置營田的監時性官員,即所謂「欽差大臣」。

忠訓郎 又叫「左侍禁」即內宮侍衛官。

鎮撫使 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

宜文字 簡稱「機宜」如同秘書或機要秘書。

龍圖閣學士 皇帝侍從的榮銜,掌管御書、御制文集、典籍、屬籍、世譜等事。

提舉 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

樞密使 掌全國軍機、邊備、征戰等事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理評事簽書判官 掌管刑獄的京官。

參政知事 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

起居舍人 又稱右使,皇帝的近臣,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

中書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詔書。

翰林學士 皇帝最親近的顧門兼秘書,權力極大,有「內相」之稱,往往是「將相之儲」。

5、唐

觀察使 管理一道或幾個州的地方行政、監察長官

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 中央禁衛軍之神策軍的最高將領

禮部侍郎 掌貢舉、禮儀的行政長官

京兆尹 長安地區最高行政長官

防禦使 負責一州或數州軍事的地方長官

招討草賊使 專為鎮壓農民起義或討伐逆叛而設置的軍事長官

監軍判官 監軍使下的副職

行營都統 為鎮壓和討伐而設置的出徵兵統帥

侍御史 負責糾察的官員

右衛將軍 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左神武大將軍 中央禁衛軍之軍事長官

校書郎 太子東宮所屬學館中校勘典籍的官員

尚書右僕射 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長官

率府率 太子東宮侍衛長官

金吾大將軍 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尚書左右僕射 全面負責行政事務的長官

刺史 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折沖都尉 一府之軍事長官。統兵兩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 一團之軍事長官。有兵三百

隊正 一隊之軍事長官。有兵五十

車駕檢校官 負責皇帝車駕並開路後保駕安全的安員

轉運租庸鹽鐵使 設置造船廠,保證漕運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祿卿 主管膳食事務的長官

將作大匠 負責營造建築事務的長官

兵部尚書 主管全國軍事政務長官

司農卿 主管農業事務的最高長官

鴻臚卿 負責接待來賓事務的長官

虞部郎中 負責山林綠化的官員

民部尚書 主管財政的最高政務長官

吏部尚書 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務長官

尚輦奉御 專管御用車輛的長官

中郎將 正四品

郎將 從五品,地方府兵將領

子將 從五品下

中書令 即內史,最高輔政官

右拾遺 咨詢建議官員

宗正卿 主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右補闕 咨詢建議官員

前鋒游弈使 前哨巡邏官

左散騎常侍 議政官之一

6、宋

通直郎 隨奉太子的侍從官

承信郎 武職官最後一階,宋武職共有52階。

成忠郎 武職官第48階,充左班殿前侍衛官。

秉義郎 武職官第45階

武翼郎 武職官第41階

宣撫使 負責督察軍事的重任,職位高於安撫使。

節級 弓手班頭,統制弓手,聽命於縣尉。

巡檢 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權和知州(知府)共同處理事務,並監督行動。

士曹參軍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毆等訴訟案。

司錄參軍 書寫六曹公文的專職官員。

局務官 掌監造鹽、鐵等業的官員。

主簿 掌出納官物、銷注簿籍等事的縣級官員,官階次於縣丞。

縣尉 掌管訓練兵丁、防奸禁暴、查緝走私等治安事務的縣級官員。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參軍一人掌兵事、緝捕等事。

兵馬都監 馬步軍統制官。

都監 有兩種,一種是路分都監,掌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另一種是州府都監,掌本城軍隊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等事。

監當官 州府所設掌管徵收茶、鹽、酒稅事務的官員。

典級 掌禮儀制度的官員。

胥吏 辦理文書的小吏。

都統制 屬於御營使,為監護諸軍將領協同作戰的軍事長官。

同都統制 官職相當於副都統制。

御營使 統管全國軍事。

保義郎 右班殿前侍衛官。

團練使 州府一級的常設武官,從五品。

鈐轄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統制官。有路分鈐轄、州鈐轄。

武經郎 又稱西京左藏庫副使,即西京(洛陽)供備庫副職武官

朝奉郎 又稱左、右司諫,即諫議官,位次於諫議大夫下。

宣諭使、撫諭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處理冤獄,措置營田的監時性官員,即所謂「欽差大臣」。

忠訓郎 又叫「左侍禁」即內宮侍衛官。

鎮撫使 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

宜文字 簡稱「機宜」如同秘書或機要秘書。

龍圖閣學士 皇帝侍從的榮銜,掌管御書、御制文集、典籍、屬籍、世譜等事。

提舉 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

樞密使 掌全國軍機、邊備、征戰等事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理評事簽書判官 掌管刑獄的京官。

參政知事 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

起居舍人 又稱右使,皇帝的近臣,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

中書舍人 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詔書。

翰林學士 皇帝最親近的顧門兼秘書,權力極大,有「內相」之稱,往往是「將相之儲」。

7、明

尚書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 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財務總管。

按察使 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揮使 一省之兵權掌握者。

殿閣大學士 皇帝的顧問人員。以後逐漸權重,成為實際的宰相。

總督 始於明代,凡用兵時派部院大臣總督軍務,無定員,也無一定轄區,視軍情所至,隨時設置。

⑦ 誰來監管笑氣笑氣是否應該列管為毒品

笑氣並沒有強制的流向監管要求。笑氣不作為毒品列管。

雖然一氧化二氮(笑氣)在年被列入《危險化學品目錄》,但它不屬於劇毒品和易燃易爆品,因此在生產、流通和終端使用上,並沒有強制的流向監管要求。

2013年精麻葯品目錄和2015年增補的非葯用類精麻葯品目錄決定了,在中國哪些物質作為毒品來監管。笑氣目前都不在其列,並不作為毒品列管。對於警方而言,市面上的笑氣是作為食品添加劑來銷售的,要執法就十分困難。

按照刑法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笑氣」既不屬於條文中列舉的毒品,也不在《麻醉葯品品種目錄》和《精神葯品品種目錄》之中。

(7)國家監察鳳凰擴展閱讀:

笑氣的毒性:

一氧化二氮作為吸入麻醉劑在醫葯上應用已久,現在已經很少用它了。吸入一氧化二氮和空氣的混合物,當其中氧濃度很低時可致窒息;吸入80%一氧化二氮和氧氣的混合物引致深麻醉,蘇醒後一般無後遺作用。

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是一種麻醉性氣體,曾經廣泛被應用於醫學手術中。但「笑氣」進入血液後會導致人體缺氧,長期吸食可能引起高血壓、暈厥,甚至心臟病發作。此外,長期接觸此類氣體還可引起貧血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等。

笑氣的保存:

操作的管理:密閉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還原劑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的管理: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 ℃。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⑧ 紀委立案調查的官員可以繼續工作嗎

可以的,只要沒有動用抄「兩規」(即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

一般來說,嚴重違紀是要停職,但有些案件比較小,預估問題很輕微,或無法判定被調查對象是輕處分還是撤職以上處分,不停職也是可以的。

拓展資料:

紀委立案的依據是《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對檢舉、控告以及發現的黨員或黨組織的違紀問題,經初步核實,確有違紀事實,並需要追究黨紀責任的,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辦理立案手續」

黨員和黨組織存在違紀事實,是紀委立案的前提條件;需要對違紀者追究黨紀責任是紀委立案的法規條件。以上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決定立案與否的關鍵是看違紀事實是否存在,證據是否充分可靠,需不需要追究黨紀責任。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實施細則_網路

⑨ 2011年1月初,鳳凰網和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聯合主辦的一項關於國人生活信條的大調查——「徵集中國人

深刻的思考了三十歲就開始

⑩ 武周時期武則天的「監察思想」,是怎樣的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的一生稱的上是傳奇中的傳奇,出身於庶族,卻能兩朝為妃,直至坐上九五至尊之位,行那改朝換代之事。身為女子的她,雖沒有男子的體魄,但卻有著比大多數男子都要強大的膽魄,以及不遜於任何帝王的治國謀略。

但因她是女子,所以歷朝歷代的史書對其往往是貶大於褒,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言武則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想想連王夫之這位被譽為“博文約禮,命世獨立之君子已”的思想家都是如此評價於武則天,更何況他人乎。

但是瑕不掩瑜,武則天主政期間對於“監察制度”的改革與重視“納諫”,也的確是讓武周朝變得吏治清明,政局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更是穩步提升,並最終也促成了唐朝全盛時期“開元盛世”的到來,所以從這點來看武則天的功勞卻也是巨大的,且也是功大於過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