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公益訴訟接受監督

公益訴訟接受監督

發布時間: 2021-03-01 10:31:31

⑴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社會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社會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內依法容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1)公益訴訟接受監督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七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接受舉報的機關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⑵ 檢察機關為什麼最適合提起公益訴訟

2015年1月,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檢察院將環保局告上法院,要求其履行職責處罰某企業。這是我國首起由檢察機關直接作為原告向環保部門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行政訴訟是國家基本訴訟制度,俗稱「民告官」,是行政相對人為尋求司法救濟,以行政機關為被告提起訴訟,由法院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司法審查,以此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實現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合法權益的目的。訴訟主體適格是提起訴訟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提起行政訴訟的原告應該是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行政相對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者存在潛在的侵害危險,但與具體的公民、法人或社會組織沒有直接利害關系,沒有適格的訴訟主體。這種情況下,違法行政行為不能進入訴訟程序,無法接受司法審查,缺乏有效的司法監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這是根據檢察機關的性質、地位、職責以及我國法治進程的現實情況作出的一種制度安排。一是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監督審判權和行政權。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主要是因為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造成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侵害或存在潛在的侵害危險,是在法律實施中發生的問題,理應納入法律監督范疇。二是檢察機關具有專門性、獨立性、外部性特徵,地位超脫,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能有效解決訴訟費用負擔、舉證不能、敗訴負擔等現實問題。行政公益訴訟不單純以追求勝訴為目的,而是客觀公正地行使法律監督權。三是檢察機關具有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優勢條件。行政公益訴訟,是代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公訴權,檢察機關處於行政公訴人的地位,享有行政訴訟原告應該享有的訴訟權利。檢察機關在獲取證據、舉證能力、技術手段以及對法律法規的理解等方面,基本上與行政機關保持平衡,符合權力對等和抗衡的法治精神。四是符合訴訟的基本法理。檢察機關是代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形式當事人」,以行政公訴人的名義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是一種主動、積極的程序性公權力,只是啟動相應的訴訟程序,提請法院對行政行為依法裁判,不具有終局或者實體處分的效力。違法行政行為能否得到糾正,最終要通過法院的裁判來完成。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應該有嚴格條件限制。行政公益訴訟不同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行政自訴權,必須有嚴格限制。一是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者有侵害危險。二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與之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無法提起公益訴訟。三是被訴行政行為與檢察機關(檢察官)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只有同時滿足了上述三個條件,檢察機關才能考慮啟動訴訟程序。當前,行政公益訴訟應該嚴格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范圍限定在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必須堅持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遵循一系列權力運行和行政訴訟活動規則。一是堅持審慎穩妥原則。鑒於行政公益訴訟尚處於探索階段,范圍不宜放得過寬,應當重點考慮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影響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行政公益訴訟要求較為迫切的典型案件提起訴訟。二是恪守司法謙抑原則。監督不是干涉,要尊重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的職能,對行政機關違法行政或者不作為的,可以考慮先提出檢察建議,對不採納檢察建議或者採納建議仍不能達到要求的,再提起行政公益公訴。三是嚴格執行《行政訴訟法》。行政公益訴訟是行政訴訟的一種特殊形式,要嚴格依據《行政訴訟法》進行相關訴訟活動。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行政公訴案件,法院要在法定期限內立案審理,及時作出裁判。

⑶ 公益訴訟中原告需要具備什麼資格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及環境保護法均對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進行了規定。


一、國家機關原告資格的認定

民事訴訟法將具有原告資格的國家機關限定為「法律規定的機關」,而環境保護法對此則未予規定。

1.關於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是否具備原告資格問題。

民事訴訟法已明確規定只有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國家機關才有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而環境保護法也未賦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原告資格,因此,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缺少法律依據。

2.關於檢察機關是否具備原告資格問題。

檢察機關既具有國家公訴的職權,又是法律監督機關。目前,國家已經授權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公益訴訟,並已經開始實踐。

3.關於支持起訴的問題。

雖然環境保護法未賦予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原告資格,但其可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支持社會組織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法院在訴訟中可將其列為支持起訴人。從已有的實踐情況看,國家機關支持起訴的具體方式包括提交書面意見、提供法律咨詢、代交訴訟費用、協助社會組織進行調查取證及在庭審中發表支持起訴意見等。當然,支持起訴還涉及原被告平等訴訟地位的維持,被告合法權益的保障以及支持起訴人的地位、權利、義務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二、社會組織原告資格的認定

環保社會組織本身具有的公益性、中立性、專業性、參與性等特徵決定了其是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主力軍。

1.社會組織的類型。

民事訴訟法賦予「有關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環境保護法中則採用了「社會組織」的概念,且要求該社會組織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根據我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包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基金會三種類型,三類組織均有資格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國務院民政部登記的還包括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但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該代表機構僅依據境外基金會的授權開展活動,不具有法人資格,且不得在中國境內組織募捐、接受捐贈,不應作為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提起訴訟。

2.「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范圍。

環境保護法將社會組織的登記級別框定為「設區的市級以上」,因此,只要在行政區劃的等級上與設區的市相當,即符合法定要求。具體而言,「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除國務院民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民政廳或民政局,以及設區的市、自治州、盟、地區(如西藏的阿里地區)和不設區的地級市(如廣東的東莞等)的民政部門之外,還包括四個直轄市的區、縣民政部門。

3.「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的界定。

社會組織在起訴前成立已滿五年,排除那些專門為提起某項公益訴訟而臨時成立的社會組織。該社會組織的宗旨和主要業務范圍應包括維護環境公共利益的事項,而且應實際從事了環境保護公益活動,排除那些雖然宗旨包含維護環境公共利益,但實際並未從事過該類活動的社會組織。人民法院可依據該社會組織的章程、登記證書以及起訴前連續五年的年度工作報告書或年檢報告書判斷其是否符合該項條件。

4.「無違法記錄」的認定。

從實質上講,違法記錄應限定為社會組織從事業務活動過程中因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受到刑事或行政處罰的情形,不應包括情節輕微的違規行為和社會組織成員的違法行為。從形式上講,可以考慮由社會組織自身出具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簽字並加蓋公章的無違法記錄聲明自證其清白,而被告可舉證證明該社會組織存在違法記錄,由法院予以審查並認定。這樣既降低了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難度,也符合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


5.相關性的要求。

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所涉及的環境公共利益,應與其宗旨與業務范圍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相關法規均明確規定社會組織不得超出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而且進行合理限制也有利於社會組織更好地利用其經驗和專業技能推動環境公益訴訟有效開展。另外,鑒於相關法規對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並未作出活動地域的限制,環境污染或破壞生態行為也往往具有跨區域的特點,故不宜對社會組織提起訴訟的地域范圍作出限制。

⑷ 江蘇消保委對百度提起公益訴訟違法獲取個人信息的內容有啥

針對網路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等相關問題,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簡稱「省消保委」)已「出手」,提起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該公益訴訟是2017年12月11日提起的,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法院已正式立案。

2017年7月,江蘇省消保委結合手機應用市場上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對涉及視聽應用、圖文閱讀、金融支付、旅遊出行等用戶較多且具有一定行業代表性的27家手機APP所屬企業進行了調查和約談。

江蘇省消保委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手機應用程序侵害個人信息安全,運用公益訴訟這一利器,旨在保護包括但不限於江蘇的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次公益訴訟的提起,不僅是要網路停止相關違法侵權行為,更是要促進整個手機app行業高度重視和自覺保護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只有安全的便捷,才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切實需要」,也才能促進手機app行業的健康發展。

⑸ 黨的哪一次會議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回度

檢察機關是作為答國家的司法機關,擁有法定的調查權,他能依照法定程序來搜集證據,發現有關的違法事實,這樣使檢察機關能夠更好地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此外,檢察機關是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接受人大的監督,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由於他這種獨立的法律地位,保障了檢察機關能夠更好地履行行政公益訴訟的職責。

⑹ 最高檢談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如何落地

2015年7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7月2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最高檢民事行政廳廳長鄭新儉接受記者采訪,就為何要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改革試點方案如何落地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檢察機關為什麼要探索建立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答: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務。近年來,生態環境污染、危害食品葯品安全等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各界呼籲檢察機關通過提起公益訴訟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日益強烈。在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一些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使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由於我國目前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還不十分完備,對此類違法行政行為的監督還不夠。為加強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強化對行政違法行為的監督,四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通過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問: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有哪些?個人或企業可以申請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嗎?

答:根據《改革試點方案》的規定,試點階段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的污染環境、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行政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為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重點是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在檢察機關履行職責中,個人或企業可以向檢察機關控告或舉報相關的案件線索,這有助於強化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

問:在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以什麼身份提起公益訴訟?可以提出哪些訴訟請求?

答: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人」的身份提起訴訟,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公益」的保護。這一稱謂,既與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傳統稱謂相區分,又保持了內在的一致性。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和民事公益訴訟的特點,《方案》規定在民事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和行政公益訴訟的特點,《方案》規定在行政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銷違法行政行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無效的訴訟請求。

問:《試點方案》中,提起公益訴訟設置了訴前程序。為什麼要設置?訴前程序包括哪些內容?與提起訴訟如何銜接?

答:為了提高檢察監督的效力,發揮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能動性,有效節約司法資源,《方案》設置了訴前程序。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依法督促或者支持法律規定的機關或有關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法律規定的機關或有關組織應當在收到督促或者支持起訴意見書後一個月內依法辦理,並將辦理情況及時書面回復檢察機關。在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之前,檢察機關應當先行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違法行政行為或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檢察建議書後一個月內依法辦理,並將辦理情況及時書面回復檢察機關。

經過訴前程序,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沒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者行政機關拒不糾正違法或不履行法定職責,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的,檢察機關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行政公益訴訟。

問:最高檢為什麼選擇北京、內蒙古、福建、甘肅等13個單位作為試點?

答:《方案》選擇的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考慮在地域分布上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也考慮是否可能具有公益訴訟案件。選擇這些地區檢察機關開展試點,既有地域分布上的代表性,又有利於試點工作的推進,這不僅有利於收集、提煉實踐經驗,也有利於檢驗試點效果。

問:我國公益訴訟的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困難?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有何意義?

答:公益訴訟是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國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首次在法律上確立了民事公益訴訟制度。201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修改,我們看到其中對公益訴訟制度的問題未作規定。主要的原因我個人理解是實踐經驗還不足。從目前公益訴訟的實踐情況看,還處在剛起步的階段,如果說有什麼困難的話,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缺乏實踐經驗;二是公益訴訟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檢察機關這次進行試點,其目的也就是要探索實踐經驗,推動法律制度的完善。

檢察機關參與公益訴訟有許多有利的因素:如不牽涉自身利益,適合代表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提起訴訟;擁有法定的調查權,有利於調查取證和解決舉證困難問題;能夠從大局出發,審慎地行使公益訴權,避免影響到正常的行政秩序;具有專業法律監督隊伍,能夠高效、准確地配合人民法院進行訴訟,可以大幅度降低司法成本。因此,檢察機關參與公益訴訟對完善公益訴訟制度、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等,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問: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會不會讓公益訴訟案件數量暴增?

答:為保證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前期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各地對適宜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進行了初步的摸排。根據調研情況看,預計不會出現案件量過多的情況。而且,對於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通過訴前程序,可以使一些違法行為得到糾正,真正進入訴訟程序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可能不會太多。此外,試點期間相關工作尚處於探索階段,試點地區檢察機關須嚴格按照《改革試點方案》確定的案件領域,以重點領域的重點案件為抓手,避免自行其是、全面開花。

問:檢察機關如何落實改革試點方案?具體實施細則何時出台?

答:為確保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穩步發展,檢察機關將重點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溝通協調。為確保改革試點取得實效,最高人民檢察院將加強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的溝通聯系。我們也將積極與最高人民法院協商,共同加強對改革試點工作的監督檢查,推進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堅持穩妥推進。既強調立足法律監督職能,嚴格規范行使檢察權,確保改革試點在法律框架和授權范圍內依法推進;又強調緊緊圍繞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實現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三是建立審批制度。地方人民檢察院擬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須先行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批。四是加強指導和規范。試點進行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將與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監督檢查,在方案的基礎上,制定出台實施細則,進一步增強各環節的可操作性。

我們正在與最高人民法院溝通,擬就公益訴訟案件管轄、起訴、審理中涉及的具體問題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爭取盡快下發,推進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開展。

⑺ 委員建議檢方加強監督杜絕什麼現象發生

委員建議檢方加強監督 ,杜絕環境領域內"以罰代刑"現象。

連續五年開展專項立案監督活動、檢察公益訴訟全面鋪開、環保領域法網日益嚴密……劉東生、楊忠岐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助力實現天藍地綠水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楊忠岐。

「近幾年來,為更嚴格保護生態環境,針對環境污染等行為的法規網越織越密。」楊忠岐說。

楊忠岐還表示,近年來,最高檢加強與最高法、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完善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司法解釋,明確定罪量刑標准,指導司法實踐,為生態環境立法提供支持,「最高檢在保護環境方面司法解釋調研工作,做到了及時、有力、吐故納新。」

正如楊忠岐所言,近年來,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出台《關於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多個和環境相關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相關犯罪的法律適用。

「面對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領域立法將面臨新的問題。」劉東升、楊忠岐都建議檢察機關加強調研,聯合相關部門統一辦案標准,完善細化相關規定,積極實現與公安、法院等就涉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在證據收集、證明標准、定罪量刑方面達成共識,不斷強化法律及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為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提供有力支撐。

「在促進完善法律的同時,檢察機關要通過及時發布典型案例,指導地方統一辦案尺度,向公眾以案釋法,減少犯罪的發生。」楊忠岐補充說。

⑻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為什麼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你好

檢察機關是作為國家的司法機關,擁有法定的調查權,他能依回照法定程序來搜集證據答,發現有關的違法事實,這樣使檢察機關能夠更好地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此外,檢察機關是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接受人大的監督,不受行政機關的干預,由於他這種獨立的法律地位,保障了檢察機關能夠更好地履行行政公益訴訟的職責。

⑼ 行政機關能不能向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

《環復境保護法》沒有授權制行政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但是環保法第五十七條賦予舉報權利。 《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 接受舉報的機關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十八條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⑽ 行政機關可否再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環境保護法》沒有授權行政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但是環保法第五十七條賦予舉報權利。
《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七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的,有權向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舉報。

接受舉報的機關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十八條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