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便於官府監督

便於官府監督

發布時間: 2021-02-28 17:43:18

A. 古代官府抓人,靠的是通緝令還是其他方式呢

在現代攝影技術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更多的是利用文字或者是繪畫的形式記錄生活以及人物形象等。雖然古代出現了很多書法、繪畫的大家,但是他們的文字或畫即使再描述、描繪得栩栩如生,還是與真實存在的事物或人物存在差異的。

特別是當人們遇到需要精確識別的對象的時候,那些畫作就顯得作用不大了。比如在古代,官吏抓捕罪犯時需要用畫像來對照、比較罪犯。不過這樣的方法顯然存在很大的弊端,由於畫作與真人的差異,官吏很可能會找錯人。

以此看來,雖然古代的科技以及刑偵技術比不上現在的水平,但是古代人民也是充滿智慧的。在相對完善的懲罰和獎勵機制的制約下,人們是能夠比較自覺、主動地監督整個社會的。

也許技術的缺失可能會讓檢舉、追蹤罪犯變得很困難,但是在“全民參與監督、檢舉”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即使罪犯非常懂得隱匿行蹤,他們也不可能長時間生活在“無人”的狀態下,最終總會無處可逃。從這種機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團結”的重要性,打擊罪犯是需要全民參與的,只有每個人都有這種心理,壞人才會變少。

B. 2010年海南省高考歷史試題麻煩請發來看看。

絕密★啟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海南卷)
歷 史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這一觀點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C 本題主要考查材料的閱讀,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繁為攻伐」「實天下之巨害」主張「非攻」為墨家學說,因此選C.
2.中國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盡相同。其中,在農民戰爭基礎上創建的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2.D 考查基本的史實,秦朝是諸侯秦國發展而來,隋朝是北周貴族楊堅所建立,宋朝是後周大將軍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只有明朝是在元末農民起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3.北魏至唐前期實行均田制,宋代以後歷朝都未實行統一的土地分配製度。上述變化主要是由於
A.小農經濟的發展 B.租佃關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農業生產水平提高
3.C 北魏到唐朝前期,國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製得以推行,唐朝中後期以後土地兼並嚴重,大地主兼並自耕農的土地以及國家分配給農民的土地,造成國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縮,不僅均田制遭破壞,國家也無法推行統一的土地分配製度。
4.唐代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均號稱宰相,共同承擔政務,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強化君主集權
C.分割宰相權力 D.利於集思廣益
4.B考查學生對封建專制制度核心與本質的理解,相權分散,相互牽制,強化了君主集權,分割宰相權力目的是君權的強化,君主專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5.辛棄疾說:「北方之人,養生之具不求於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農,而兼並之患興,貧富斯不侔矣,」這種現象表明當時
A.北方農業比南方發達 B.商業是貧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業比北方發達 D.北方社會比南方更穩定
5.C 考查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北方「養生之具不求於人」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貧富差距不大,無法得出北方比南方農業發達,排除A,南方「多末作以病農」,「 兼並之患興」是貧富差距的原因,排除B,從材料中無法看到北方比南風更穩定,「未」指工商業,南方「多末」因此答案C.
6.「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上述詩句反映了一位將領抵禦外侮、維護國家安定的抱負。與此相符的歷史事件是
A.靖難之役 B.雅克薩之戰
C.鄭成功收復台灣 D.戚繼光抗倭
1.D 讀懂
7.「君子之為學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一言論體現的觀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統
C.心外無理 D.經世致用
7.D 考查閱讀理解材料,題目材料為顧炎武文章「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學習的原因,是為了明白事理,為了濟世救民。如果只是為了吟詩作賦,玩文字游戲,那就成了所謂的雕蟲小技,又有什麼用處呢?所以選D
8.明清時期,以「風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為特徵的文人畫興盛。
圖1是明清文人畫的代表作之一。這類作品所表現的是
A.個人的情感
B.真實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會
8.A 文人畫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抒發個人情感。
9.梭倫在一首詩中寫道:「我拿著一隻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佔據優勢。」該詩反映的梭倫改革的基本原則是
A.維護多數公民利益 B.兼顧不同公民群體利益
C.關照少數公民利益 D.重視男性公民群體利益
9.B梭倫是在平民和貴族矛盾尖銳的情況下出任最高執政官。其改革的具有很強的折中色彩,因此選B.
10.1792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條修正案規定:「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該憲法修正案確立的新體制是
A.代議制 B.分權制 C.共和制 D.聯邦制
10.D 代議制,分權制,共和制的出現都早於美國憲法的頒布,美國憲法修正案確立的新體制為聯邦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11.馬克思曾經評論道:「由於俾斯麥的特別法令,倍倍爾和李卜克內西先生已經以叛國罪被逮捕,其實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敢於履行他們作為德國議員所承擔的責任,即在聯邦國會里抗議兼並亞爾薩斯和洛林,投票反對新的軍事撥款,表示同情法蘭西共和國,抨擊想要把德國變成普魯士兵營的企圖。」上述評論的歷史背景是
A.普法戰爭 B.拿破崙戰爭
C.德意志帝國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變
11.A 考查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抗議兼並亞爾薩斯和洛林」。「 反對新的軍事撥款,表示同情法蘭西共和國」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亞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因此材料的背景是普法戰爭。
12.1909年出版的《一個女工的青春》記錄了當時一位英國女工的陳述:「當我星期天去教堂時,我不願人們看出我是女工,因為我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恥。我還當學徒時,就總聽說女工們輕浮、墮落。人們總是以蔑視的口吻談論她們。我暫時不再貧窮了。我們星期天的美餐彷彿是皇家的宴會……當我漲了工資以後,每頓飯我還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這段材料表明
A.婦女已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 B.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較大提高
C.陳述者積極改變自身社會形象 D.陳述者仍未擺脫社會偏見束縛
12.D 注意材料的內容的分析,不願意讓人看出自己是女工,是學徒的時候,別人總是以蔑視的口吻談論他們,可見陳述者扔未擺脫社會偏見。
13.1700—1830年間,廣州白銀流入的凈數約1億英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國。這一時期英國對華貿易主要是
A.以鴉片換取白銀 B.以鴉片換取絲茶
C.以白銀換取絲茶 D.以白銀換取棉布
13.C 時間是鴉片戰爭前,白銀大量流入,課本知識,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絲茶是出口的大宗,因此選C.
14.恩格斯在評論某次戰爭時指出:「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各項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一目瞭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恩格斯所評論的戰爭是指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4.B 英法聯合侵華,俄國獲利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占據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5.1864年,有人稱:「當今光氣大開,遠方畢至」,歐洲諸邦「胥聚於我一中國之中,此古今之創事,天地之變局,所謂不世出之機也」。這一「變局論」
A.奠定了戊戌變法的理論基礎 B.基本沿襲了傳統的夷夏觀念•
C.反映了對西方文明的抵制態度 D.反映了變法自強思想的出現
15.D戊戌變法的理論基礎是康有為的文章,排除A,材料中撐西方列強為歐洲諸邦,不是沿襲傳統的夷夏觀念,排除B,從材料中無法看出對西方文明的抵制,排除C. 「變局論」是王韜在1864年《代上蘇撫李宮保書》中提出。主張同外國進行商戰,進行變法。
16.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選址漢陽建鐵廠。
如圖2所示,他對選址的主要考慮是
A.節約生產成本
B.便於官府監管
C.帶動民用企業
D.與洋商爭利
16.B 題目的指向性,問選址的主要考慮因素,鐵廠的選址,從成本,利潤的角度都應該選在鐵礦附近,看圖漢陽鐵廠距離鐵礦很遠,可見其選址主要考慮的是官府如何有效監管。
17.孫中山曾提及,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時,「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義失敗,「則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惜」。人們對革命黨人態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維新變法運動失敗 B.對清政府失去信心
C.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D.革命黨人勢力壯大
17.B 注意態度變化的時間,1895年與1900年,從甲午戰敗到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妥協退讓、無能,人們對清政府喪失了信心,對革命黨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18.據1927年出版的《中華影業年鑒》統計,1925年前後華商共投資開設175家電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這一現象說明
A.國內政局的相對穩定 B.文化產業投資推動了上海電影業的出現
C.觀看電影成為市民的主要娛樂方式 D.上海已成為中外經濟文化交匯中心
18. D 從材料提取有效歷史信息,1925年前後,華商投資175家電影公司,上海占絕大多數,電影是文化經濟發展的體現,因此選D。1925年國內軍閥混戰,排除A,材料所涉內容是電影的發展,不是電影業的產生,排除B,沒有 談到市民對電影的態度,排除C.
19.從1870年到194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一共更換了108屆內閣,每屆內閣平均存在時間約為8個月。造成內閣頻繁變動的原因在於
A.內閣對議會沒有形成權力制衡 B.總統職權不完全受憲法制約
C.兩大政黨輪流組閣 D.立法與行政權力合一
19.A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總統職權由憲法賦予受憲法制約,排除B,美國共和政體在運行的過程中形成兩黨制,法國不是兩大政黨輪流組閣,排除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立法權屬於議會,行政權屬於總統,排除D,答案A,內閣沒有形成對議會的權利制衡,參議院與眾議院的聯席會議產生總統,總統經眾議院同意任命內閣。
20.各種區域性國際組織的主要職能雖有差別,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美洲國家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上海合作組織職能的共同之處是
A.促進社會與文化交流 B.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
C.對抗特定的國家集團 D.加強成員國軍事合作
20.A 考查各個國際組織的職能,上合組織沒有推動區域一體化的職能,排除B,都沒有對抗特定國家集團的職能,排除C,歐洲經濟共同體,沒有要求加強成員國軍事合作,排除D。
21.美國歷史學家沃爾夫•拉弗貝在20世紀70年代說:「一部美國外交史,冷戰絕非是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光輝篇章。」可以為這一論點提供依據的首選歷史事件是
A.柏林危機 B.古巴導彈危機 C.越南戰爭 D.中東戰爭
21.C 從材料中都懂題目的要求,「冷戰絕非是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光輝篇章」,那麼哪一事件可以作為美國外交史上除冷戰以外大書特書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蘇冷戰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戰爭美國直接參與的「熱戰」。
22.與1952年相比,1957年我國生產資料的生產增長210%,消費資料的生產增長83%,重工業生產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這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
A.工業結構得到了改善 B.國家基本實現工業化
C.工農業生產比例協調 D.工業總產值超過農業
22.A 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進行解題,生產資料增長210%,消費資料生產增長83%,生產資料增速高於消費資料增速,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加大,改變了建國初期,重工業發展緩慢的形勢,工業結構得到改善。
23.1987年,台灣民眾發起返鄉運動,印發《我們已沉默了四十年》的傳單30萬份。傳單寫道:「難道我們沒有父母?而我們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們只要求:『生』則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則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這一潮流促成了
A.兩岸隔絕狀態的打破 B.「九二共識」的達成
C.「和平統一」口號的提出 D.海峽兩岸「三通」的開展
23.A 時間是1987年,兩岸隔絕的狀態被打破,「九二共識」是在1992年達成,「和平統一」的口號在1979年提出,2009年海峽兩岸才真正實現三通。材料中的「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獻上一炷香」體現了台灣民眾回大陸,打破兩岸隔絕的迫切願望。
24.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築是新建的民族飯店,高47.4米,為當時的北京十大建築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築是高330米的國貿大廈。然而,人們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飯店在新中國建築史上的地位。這提示我們,對歷史現象的評價應
A.以今人的標准來衡量 B.置於特定的時空考察
C.主要看對後世的影響 D.注重使用比較的方法
24.B 本題考查如何評價歷史現象,所給材料對照不同時期的北京最高建築,強調民族飯店在新中國建築史上的地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注重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來評價歷史現象。
25.歷史學家吳於廑說,世界歷史的內容是「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傑弗里•巴勒克拉夫認為:「現在世界上某個地區發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過去那樣對其他地區不發生影響,20世紀的歷史名副其實是全世界的歷史。」上述兩位歷史學家對於世界歷史的解釋突出反映了
A.進化史觀 B.文明史觀 C.整體史觀 D.現代化史觀
25.C 吳於廑強調人類歷史成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 巴勒克拉夫說20世紀的歷史歷史是「全世界的歷史」突出反映了整體史觀。現代化史觀強調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化,是歷史的縱向發展,而整體歷史觀關注的是歷史的橫向發展。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26題~第28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29題~第34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做答。
26.(10分)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
南雄商人以貨入京,至長淮關,吏留而稅之,既閱月而貨不售。商人訟於官,刑部議吏罪當紀過。上曰:「商人遠涉江湖,將以求利,各有所向,執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納課於官,彼此一耳。遲留月日而使其貨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償商人。
(太祖)赦中書省曰:「朕初以邊戍饋餉勢民,命商人納粟,以浙淮鹽僂之,蓋欲足軍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數年所輸甚薄,軍餉不供,豈鹽價太重.商人無所利而然歟?爾中書其議減鹽價,俾輸粟於西河、梅川,庶糧餉可給而內地之民省挽運之勞。」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對商人的態度。(4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如何認識明初的重農抑商政策。(6分)

27.(10分)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澤東提出建設西部後方的主張:要搞三線工業基地的建設。要准備帝國主義可能發動侵略戰爭。現在工廠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8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報告,建議一切新的建設項目,不在第一線建設;要把能搬的一線重要企業、科研機構、學校一部分遷移到三線、二線;今後一切新建項目都應貫徹執行分散、靠山、隱蔽的方針。
——摘編自《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決策文獻選載》,《黨的文獻》1995年第3期
(註:一線指東部沿海和邊疆地區;三線指雲、貴、川、陝、甘、寧、青省區及晉、豫、湘、鄂等靠近內地的地區;二線指一、三線之間的中間地帶。)
材料二
到20世紀70年代末,三線地區的工業總產值由258億元增加到1270億元。建成了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陝西航空等一批現代化生產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鐵路,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德陽重型機器廠等工業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興工業城市。
——摘編自魏後凱《中西部工業發展戰略》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三線建設的背景。(7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三線建設的意義。(3分)

28.(14分)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和藝術家發現有可能用多種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學同基督教信念、對人的信任和對上帝的信任結合起來,或者至少互相容納起來。彼得•蓋伊在《啟蒙運動》一書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聖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建築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
——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材料二
啟蒙運動時期體現出一個顯著的特徵:人們熱切地從各個層面來審視宗教信仰。雖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擊,抨擊者本身卻潛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學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人們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礎,運用啟蒙運動的基本方法和觀念來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學者充分運用理性、比較分析和歷史研究的方法……確實,18世紀下半葉,法國啟蒙運動開啟了使法國社會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運動,但他們對待宗教的態度只是啟蒙人士所持的多種宗教現中的一種。啟蒙運動的一個特點是強烈地要求實行宗教寬容。
——摘編自彼得•賴爾等編《啟蒙運動網路全書》
(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18世紀的啟蒙學者怎樣對待宗教問題。(6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在打破教會和宗教神學思想禁錮上所起的作用。(8分)

請考生在第29、30、31,32、33、34六道題中任選二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二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塗黑。
29.(8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主導的盟國軍事佔領當局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內容如下:
人權指令 釋放政治犯;廢除治安維持會;修改憲法
社會改革指令 解放婦女;支持工人運動;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廢
除壓制性制度;經濟機構民主化
經濟改革指令 將財閥企業分割;限制地主對土地的佔有
神道指令 國家與神道分離
開出公職指令 禁止舊議員參與選舉
——摘編自《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戰後日本改革的背景。(5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推動日本改革的目的。(3分)

30.(8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一
各項參政員候選人推出後……報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資格審議會置委員九人。其人選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定。
國民參政會有聽取政府施政拒告暨向政府提出詢問案之權。
——《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澤東等人發表對國民參政會的意見稱:「雖然在其產生的方法上。在其職權的規定上,國民參政會還不是盡如人意的全權的人民代表機關;但是,並不因此而失掉國民參政會在今天的作用與意義……共產黨人除繼續努力於促進普選的、全權的人民代表機關在將來能以建立外,將以最積極、最熱忱、最誠摯的態度去參加國民參政會的工作。」
——摘編自《新華日報》1938年7月5日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國共兩黨在國民參政會閻題上的不同主張。(4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國民參政會的歷史作用。(4分)

31.(8分)20世紀戰爭與和平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視「冷戰」,他們要求結束「冷戰」。現在這種願望已經如此強烈,以致一切國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慮了……自然財富、人們的勞動、科學的進步,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來准備戰爭。軍事開支不斷地降低了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且阻礙經濟發展。在擴大貿易聯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礙損害著普遍繁榮。國家主權和各民族自決權由於國家的內政經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壞。由於存在新舊軍事條約以及在外國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和駐扎軍隊,使得國家主權和民族自決權遭受著威脅。有人正企圖利用「冷戰」來為殖民統治辯護。他們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區甚至用戰爭來蹂躪各國人民獨立的權利。
——《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委員會莫斯科會議關於永遠結束冷戰的聲明》(1959年)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視「冷戰」的原因。(4分)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冷戰長期延續的主要原因。(4分)

32.(8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
一次與太平軍交戰後。左宗棠在家書中道:「斃賊三千有餘。陣斬賊多名,極為痛快。」
籌辦福州船政局之始,左宗棠在給清廷的奏摺中指出:「自海上用兵以來,泰西各國火輪兵船直達天津,藩籬竟成虛設。」因此「非師遠人之長還以治之不可」。
1874年,正當新疆局勢危急時,清廷出現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認為「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左宗棠主張「若此時而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里雅蘇台等處恐亦未能晏然」,「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摘編自《左宗棠全集》等
(1)根據材料,指出左宗棠在國防問題上的主要觀點。(4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左宗棠的主要歷史功過。(4分)

33.(8分)探索歷史的奧秘
材料
統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記•秦始皇本紀》對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語。秦始皇陵等處出土的秦權銘文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法度量則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記載:「縣及工室聽官為正(校準)衡石……毋過歲壹。」「衡石不正,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
——摘編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等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具體措施。(5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歷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對已有文獻資料的作用。(3分)

34.(8分)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材料
孔廟、孔林、孔府位於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合稱「三孔」。孔廟是奉祀孔子的廟宇,現擁有各種建築460餘間;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共計有孔氏子孫墓十餘萬座,林內保存有自漢代以來的墓碑和謁陵題記石劉等共5000餘通;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有各類樓房廳堂共400餘間。府內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
兩千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廟、孔林、孔府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它不僅是名聞天下、內涵豐富的文化類遺產,同時還擁有大量有價值的自然遺產。「三孔」的建築布局、規劃和裝飾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內生長的17000餘株古樹名木是研究古代物侯、氣侯和生態問題的寶貴素材。
——摘編自《世界遺產名錄》等
(1)根據材料,說明「三孔」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性。(4分)
(2)根據材料,概括指出「三孔」對歷史研究的價值。(4分)

C. 清代官府向百姓徵收賦稅的時候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樣,清代也是小農經濟,國家的稅收有四分之三來自土地稅。嘉慶十七年,被納入的征稅土地面積達到清代最高值,為7.915億畝,這些土地每年要徵收3000萬兩左右的稅銀,而這些稅銀幾乎都是通過州縣一兩一分收上來的,可見州縣官職責之重,壓力之大。

另外一個弊端是,戶書、糧書欺軟怕硬,對紳士、豪強、地主等大戶往往不能全征,相反,將其拖欠千方百計轉嫁到小戶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戶被敲骨吸髓,無力承擔沉重的賦稅,而胥吏又從中貪腐。到了嘉慶五年時,全國賦稅錢糧積欠已經達到數千萬兩之多,虧空甚巨,嚴重導致了國庫收支平衡。

D. 古代時候的鹽為什麼讓當時的官府控制的那麼嚴

一.每個人都必須吃鹽,不吃會生病。
二.如果允許私鹽,則奸商就會抬高鹽價,截取利潤。很多人就買不起鹽了。
三.如果百姓都沒錢吃鹽,那樣就會民不聊生,國勢日下。回造成政局動盪,威脅國家政權。

四.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
鹽與鐵始終是古代中國政府實施專賣的。
中國封建社會政府為打擊富商大賈,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政策。起始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秦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漢初開放民營,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漢武帝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在產鹽和產鐵的地方,分設鹽官和鐵官進行管理。鹽專賣採取在官府的監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並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採取官府統管鐵礦採掘、鋼鐵冶煉、鐵器鑄造和銷售等一切環節。東漢時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征稅制。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征稅制復起。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此後歷朝歷代,都加強了鹽專賣,對鐵則實行征稅制,不再與鹽同例看待。鹽鐵專賣使封建國家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特別是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3303313.html?si=1

E. 古代時候的鹽為什麼讓當時的官府控制的那麼嚴求解答

很多人就買不起鹽了。
三.如果百姓都沒錢吃鹽,那樣就會民不聊生,國勢日下。回造成政局動盪,威脅國家政權。
四.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
鹽與鐵始終是古代中國政府實施專賣的。
中國封建社會政府為打擊富商大賈,增加財政收入而實行的對鹽和鐵的壟斷經營政策。起始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秦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漢初開放民營,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漢武帝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在產鹽和產鐵的地方,分設鹽官和鐵官進行管理。鹽專賣採取在官府的監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並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採取官府統管鐵礦採掘、鋼鐵冶煉、鐵器鑄造和銷售等一切環節。東漢時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征稅制。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征稅制復起。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此後歷朝歷代,都加強了鹽專賣,對鐵則實行征稅制,不再與鹽同例看待。

F. 在古代的時候,百姓要想告官府,要通過什麼途徑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即“民告官”不論有理無理先打一頓再說,原因是古代“民告官”本就有罪。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古代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其實為“民告官”設有相當完備的制度,所謂的“民告官、先挨揍”其實只有百姓“越訴”時才會發生。

以上便是古代百姓“民告官”的主要途徑,從這些制度不難看出,古代統治者在建立制度的時候,其實是考慮到了百姓切身利益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朝廷腐敗和官官相護的因素的影響,大多“民告官”的途徑都被堵塞,以至於百姓求告無門。

G. 企業與官府打交道的法律風險要點與防犯

辦企業不與政府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但是這裡面的尺度要掌握得當。

一、自主經營與政回府幹預的關系答。

經營出現糾紛或其他原因,尋求政府支持是有利的。如果盲目為政府行為提供擔保也是風險巨大的。企業的經濟糾紛、民事糾紛、勞資糾紛等法律問題時有發生。既需要政府的幫助,也要堅決排除不合法的干預。

二、經濟犯罪案件高發風險。

行賄罪是頭等風險,單位行賄罪也是常事,經濟犯罪緣於法律意識淡薄,追求暴利冒險經營,內部管理監督有薄弱環節。

如何防範,方法很多,歸根結底,企業要加強法制學習,提高依法經營的能力,通過學習避免無知無畏的情況出現,特別是「企業家、企業高管一定要學習政策,弄明白法律的底線在哪裡,守住了底線就是安全的,沖破了底線必死無疑。」

目前行賄犯罪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一旦公司法人行賄,名字被錄入系統檔案,跑到哪都沒用,黑名單一輩子都消不掉,會給企業帶來很大麻煩,項目接不到,生意做不成。

H. 概括漢武帝時代實行鹽鐵官營制度的背景

1、和匈奴的戰爭導致漢帝國財政的困難,急需解決。
2、漢朝初期,允許私人經營鹽鐵,導致商人、貴族富可敵國,影響中央集權。
3、桑弘羊等人經濟政策的影響。
資料延伸:
鹽鐵專賣起始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秦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稅,又感覺不到征稅。
漢初開放民營,使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漢武帝迫於財政壓力和對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實行專賣。在產鹽和產鐵的地方,分設鹽官和鐵官進行管理。鹽專賣採取在官府的監督下由鹽民生產,官府定價收購,並由官府運輸和銷售。鐵專賣採取官府統管鐵礦採掘、鋼鐵冶煉、鐵器鑄造和銷售等一切環節。東漢時取消鹽鐵專賣,實行征稅制。
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征稅制復起。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
此後歷朝歷代,都加強了鹽專賣,對鐵則實行征稅制,不再與鹽同例看待。鹽鐵專賣使封建國家獲得了可觀的收益,特別是鹽,一直是歷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專賣商品,其收入是歷代政府的重要財源。

I. 合同在古代怎麼說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1、合同在國內外法律上的表述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注1、上述是關於合同的傳統界定,所關注的是合同的行為側面,現代的學說則傾向於從過程的側面把握合同,認為合同是一種從合同締結前的階段到履行完畢後的一個連續的過程。 注2、《合同法》中第43條關於合同締結過程中的保密義務規定和第42條的締結過失責任規定以及第92條關於合同終了後的義務規定等等如果藉助合同過程論則可以獲得較好的說明。 1.3《法國民法典》第1101條規定: 合同為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數人負擔給付某物、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 這是大陸法系關於合同的經典定義。 1.4《德國民法典》第305條規定: 以法律行為發生債的關系或改變債的關系的內容者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必須有當事人雙方之間的合同。 1.5美國《法律重述:合同》(第2版): 合同是一個允諾或一系列允諾,違反該允諾將由法律給予救濟;履行該允諾是法律所確認的義務。
2、合同的分類
學理上合同有廣義、狹義、最狹義之分。 2.1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如民法上的民事合同、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勞動法上的勞動合同、國際法上的國際合同等。 2.2狹義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 作為狹義概念的民事合同包括財產合同和身份合同。 上述財產合同又包括債權合同(即下述的「最狹義合同」)、物權合同、准物權合同。 上述身份合同又包括「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2款)。 2.3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分則所規定的15種有名合同全部是債權合同。

制定《合同法》之時,中國的《物權法》尚未制定,故物權合同、准物權合同當時僅停留在學術探討階段。 抵押合同、質押合同、留置合同、探礦權合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承包合同等物權性質的合同在沒有特別法規范的情況下仍然適用合同法總則或類推適用合同法相關分則。
3:調整財產關系的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3.1合同是兩個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 3.2合同以產生、變更或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 3.3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4、「合同」和「協議」的概念區別
合同和協議在實踐中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達成的一種契約.簡單地說,就是你情我願,然後我們把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固定下來,說明白,說清楚,那麼我們達成一致的這個事項就是協議,在法律上就叫合同。 一般來說,生效的合同和協議法律效力就是相同的.除非沒有生效或因為一些條件而失效。比如:合同或協議的一方是個7歲的小孩,這樣的合同就沒有效力。 需要公證的合同或協議只是把合同或協議的效力固定並強化,如果法律沒有要求,合同,協議的當事人也沒有約定,是不需要特別的公證的。 合同或協議一般兩份就夠了。合同當事人各持一份,至於您說的第三份,很可能是給見證人或第三人,這個作用也是為了強化合同或協議的效力,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 合同或協議一般只是名稱,叫法的不同.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風俗,當事人可以任意約定合同或協議的名稱,內容,形式,都是有效的。
5、「合同」與「合意」的關系
5.1不是所有的合同或其內容都經由合意。 如,附隨義務作為合同的內容即未經當事人約定。 再如,事實勞動關系的內容也未經當事人合意。 再如,合同只要就其最低限度的內容達成合意即可,其他內容可以根據合同法第61、62、63條等等規定確定。 5.2不是所有合意都能作為合同。 如,情人間約定的約定,朋友之間一起吃飯的約定等等。 因此,「合同」=「合意」只是一個粗略的界定,並沒有全面准確揭示合同概念的內涵。
6、「合同」與「契約」的關系
合同曾有契約與合同之分。契約是雙方當事人基於相互對立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如買賣契約。合同是雙方或者三方以上當事人基於方向並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如合夥合同。我國現行法律不再作這樣的區分,把二者統稱為合同。
編輯本段由來
合同是適應私有制的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而出現的,是商品交換在法律上的表現形式。商品生產產生後,為了交換的安全和信譽,人們在長期的交換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許多關於交換的習慣和儀式。這些商品交換的習慣和儀式便逐漸成為調整商品交換的一般規則。隨著私有制的確立和國家的產生,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私有制和正常的經濟秩序,把有利於他們的商品交換的習慣和規則用法律形式加以規定,並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行。於是商品交換的 合同法律形成便應運而生了。古羅馬時期合同就受到人們的重視。簽訂合同必須經過規定的方式,才能發生法律效力。如果合同儀式的術語和動作被遺漏任何一個細節,就會導致整個合同無效。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種繁瑣的形式直接影響到商品交換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羅馬法逐漸克服了締約中的形式主義。要物合同和合意合同的出現,標志著羅馬法從重視形式轉為重視締約人的意志,從而使商品交換從繁瑣的形式中解脫出來,並且成為現代合同自由觀念的歷史淵源。 合同制在中國古代也有悠久的歷史。《周禮》對早期合同的形式有較為詳細的規定。判書、質劑、傅別、書契等都是古代合同的書面形式。經過唐、宋、元、明、清各代,法律對合同的規定也越來越系統。 還有一種說法,現代的合同都寫有一式兩份,因為以前民間訂制合同時就是一張紙,寫好後從中間撕開,一人拿一半,有爭執的時候在合起來,所以就有了合同和一式兩份的說法。 最早的時候,合同被稱作「書契」。《周易》記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對人易之以書契。」「書」是文字,「契」是將文字刻在木板上。這種木板一分為二,稱為左契和右契,以此作為憑證。「書契」就是契約。周代的合同還有種種稱謂:「質劑」,長的書契稱「質」,購買牛馬時所用,短的書契稱「劑」,購買兵器以及珍異之物時所用;「傅別」,「傅」指用文字來形成約束力,「別」是分為兩半,每人各持一半;「分支」,將書契分為二支。「判」就是將分為兩半的書契合二為一,只有這樣才能夠看清楚契約的本來面目。現在代詞彙中的判案、審判、判斷、批判等等都是由此而來。「合同」即合為同一件書契,這是「合同」一詞的本義。今天簽訂的各種合同都是在紙張上,在古代卻是實物。由此看來,古今意義上的合同已不可同日而語。
編輯本段甲方乙方
在合同中,甲方、乙方代表的是合同中簽約雙方。 一般訂立合同的一方為甲方,簽約對象為乙方。 買賣合同中,通常付錢方為甲方。 註明: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甲乙雙方的身份。就是說甲方可以是買方也可以是賣方,乙方同理。
編輯本段類型
第一,單務合同和雙務合同 單務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僅有一方承擔義務。雙務合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關系。 第二,有償合同和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是指一方通過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而給付對方某種利益,對方要得到該利益必須為此支付相應代價的合同。 無償合同,是指一方給付某種利益,對方取得該利益時並不支付任何報酬的合同。 第三,有名合同和無名合同 有名合同,又稱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經確定了一定的名稱及規則的合同。 無名合同,又稱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並未確定一定的名稱及規則的合同。 第四,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必須採取特殊形式訂立的合同。 不要式合同,是指依法無需採取特定形式訂立的合同。 第五,主合同和從合同 主合同,是指不依賴其他合同而能獨立存在的合同。 從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為存在前提的合同,又稱為附屬合同
編輯本段法律特徵
第一,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協議。 第二,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第三,合同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 第四,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為。
編輯本段一般特徵
1.合同是法律行為,是設立、變更或消滅某種具體的法律的法律關系的行為,其目的在於表達設定、消滅或變更法律關系的願望和意圖。這種願望和意圖是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通過這種意思表示,當事人雙方或多方產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但這種意思表示必須是合法的,否則,合同沒有約束力,也不受國家法律的保護。 2.合同以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權利義務為目的。合同當事人的協商,總是為了建立某種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而一旦合同依法成立,這種對當事人有約束力的權利義務關系就建立起來了。任何一方當事人都必須履行自己所應履行的義務,如果不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就是違反合同,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合同是當事人雙方或多方相互的意思表示一致,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主要表現為:合同的成立,必須有兩方或兩方以上的當事人;當事人雙方或多方必須互相意思表示;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須一致。
編輯本段成立與生效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其中,合同的成立,是指雙方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對合同的內容和條款進行協商並達成一致。合同成立的判斷依據是承諾是否生效。 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產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通常合同依法成立之際,就是合同生效之時。兩者在時間上是同步的。 但是,《合同法》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合同經批准、登記後即生效。 合同有效成立的5個條件: 1.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實施法律行為的資格和能力 2.當事人應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的標準的和內容必須合法 4.合同雙方當事人必須互為有償。 5.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
編輯本段法律約束力
合同的法律約束力,應是法律賦予合同對當事人的強制力,即當事人如違反合同約定的內容,即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包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約束力是當事人必須為之或不得為之的強制狀態,約束力或來源於法律,或來源於道德規范,或來源於人們的自覺意識,當然,源於法律的法律約束力,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最強迫約束力。 合同的約束力主要表現為:①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②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其合同義務;③當事人應按誠實信用原則履行一定的合同外義務,如完成合同的報批、登記手續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惡意影響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條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不得損害附期限法律行為的期限利益等。 1.自成立起,合同當事人都要接受合同的約束; 2.如果情況發生變化,需要變更或解除合同時,應協商解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 3.除不可抗力等法律規定的情況以外,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承擔違約責任; 4.合同書是一種法律文書,當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時,合同書就是解決糾紛的根據。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護。
編輯本段形式
合同形式,是指當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合同內容的載體。我國《合同法》第10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該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經濟合同的形式是指經濟合同當事人之間明確權利義務的表達方式,也是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的表現方法。根據經濟合同法規定,經濟合同的形式主要有口頭形式和書面形式兩種。
(1)口頭形式
口頭形式是指當事人雙方用對話方式表達相互之間達成的協議。當事人在使用口頭形式時,應注意只能是及時履行的經濟合同,才能使用口頭形式,否則不宜採用這種形式。
(2)書面形式
書面形式是指當事人雙方用書面方式表達相互之間通過協商一致而達成的協議。根據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凡是不能及時清潔的經濟合同,均應採用書面形式。在簽訂書面合同時,當事人應注意,除主合同之外,與主合同有關的電報、書信、圖表等,也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應同主合同一起妥善保管。書面形式便於當事人履行,便於管理和監督,便於舉證,是經濟合同當事人使用的主要形式。
編輯本段合同自由
所謂合同自由,又稱契約自由,是指當事人有依合同負擔義務並受強制之履行的自由。合同之精髓是當事人自由意志之匯合,只要不違反法律、道德和公共秩序,每個人都享有完全的合同自由,這種自由被概括為著名的合同自由原則。按照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自由地決定是否訂立合同,自由地決定對方當事人,自由地決定合同的內容,自由地決定合同的形式。也就是說,合同自由的范圍包括訂立合同的自由、選擇對方當事人的自由、合同內容決定的自由及選擇合同形式的自由四個方面,其核心和實質是由當事人的意思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
編輯本段合同無效
一、無效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概念:無效合同是相對於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由於存在無效事由,故自始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 無效合同具有以下特徵: 1合同已經成立 2合同具有違法性 3合同沒有約束力 4合同自始無效。 二、合同無效的情形 合同無效的情形有: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 3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 損害社會公眾利益 5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6 格式條款及免責條款無效 7 虛偽表示與隱匿行為。
編輯本段合同解除
一、合同解除的類型 第一,約定解除。即當事人以合同的形式,約定一方或雙方在某種條件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 第二,法定解除。即當事人依法律的規定通過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的行為。 第三,協議解除。即當事人通過協商一致而解除合同的行為,實際上是以一個新合同解除舊合同。 相關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二、合同解除的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 第九十三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 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五條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第九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第九十七條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九十八條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編輯本段合同管理
現代企業的經濟往來,主要是通過合同形式進行的,合同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能否實施有效管理,把好合同關,是現化企業經營管理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合同管理機構和管理模式 首先,合同應由企業法律顧問部門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簽訂的合同是民事合同,企業通過合同所確立的民事關系,是—種受法律保護的民事法律關系,所以通過簽訂合同建立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由此可見,由於合同本身的特徵,決定了合同不同於企業內部的生產人事、財務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業自身的界限,使之成為一種受法律規范和調整的社會關系,涉及大量的法律專業問題,所以合同應由企業法律顧問部門管理。 其次,合同管理應採取企業法律顧問部門統一歸口管理和各業務部門、各單位分口管理的模式。法律顧問部門作為企業合同的統一管理部門,對企業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負有監督、檢查和指導的職責。具體操作上,對合同實行分級、劃塊管理,各業務部門和所屬各單位作為合同二級管理單位,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合同簽訂和履行,並向法律顧問部門定期匯報有關合同的執行情況。這樣.企業和所屬各部門、各單位對合同的管理做到機構、人員、制度三落實,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 二、合同管理的具體內容 合同關系自始至終是一種法律關系,所以現代企業的合同管理也應當是自始至終的全過程的、全方位的管理。根據多年來我國企業的合同管理實踐,合同管理應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法律化,首先要從完善制度人手,制定切實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合同的歸口管理,合同資信調查、簽訂、審批、會簽、審查、登記、備案,法人授權委託辦法,合同示範文本管理,合同專用章管理,合同履行與糾紛處理,合同定期統計與考核檢查,合同管理人員培訓,合同管理獎懲與掛鉤考核等。企業通過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層次清楚、職責明確、程序規范,從而使合同的簽訂、履行、考核、糾紛處理都處於有效的控制狀態。 2.加強合同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合同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合同管理的質量。通過學習培訓,使合同管理人員掌握合同法律知識和簽約技巧,這不但增強了合同管理人員的責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識。 3.重大合同審查管理。企業重大合同主要有:中外合資合作合同、企業購並合同、聯營合同,獨家代理協議、重大技術改進或技術引進合同、涉及擔保的合同、房地產開發與交易合同等。把這些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經濟效益影響大的合同挑出來,做為合同的重點管理對象,從合同的項目論證、對方當事資信調查、合同談判、文本起草、修改、簽約、履行或變更解除、糾紛處理的全過程,都由法律顧問部門參與,嚴格管理和控制,預防合同糾紛的發生,有效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4.履行監督和結算管理。簽約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時有效履行,防止違約行為的發生,所以;企業法律顧問對合同的履行進行監督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監督可以知道企業各類合同的履行情況,及時發現影響履行的原因,以便隨時向各部門反饋,排除阻礙,防止違約的發生。另外,合同結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環節和內容,法律顧問部門同財務部門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結算關至關重要,這既是對合同簽訂的審查,也是對合同履行的監督,具體可採取或制定貸款支付復核程序,實施有效的管理。 5.違約糾紛的及時處理。合同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違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要承擔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或強制履行等法律後果。法律顧問部門審查合同時選擇合適的違約條款和糾紛處理條款顯得很重要,一旦發生違約情形,法律顧問要區別情況,及時採用協商,仲裁或訴訟等方式,積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 合同管理是企業法律顧問事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簡單的要約、承諾、簽約等內容,而是一種全過程、全方位、科學的管理,現代企業若能對合同實施有效管理,將為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1)合同的基本條款要具備,尤其是交易的內容、履行方式和期限、違約責任要約定清楚。 (2)查閱國家對該交易有無特別規定,目的在於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合法有效。 (3)向律師事務所、公司法律顧問咨詢相關業務的實際開展情況,了解業務發生糾紛的概率和糾紛的起因、種類,以便在訂立合同時盡可能避免同樣缺憾的發生。 (4)可能的話,通過行政機關的公證、律師見證和公證,通過相關機構的中介作用,使合同的內容盡可能完備。
編輯本段合同詐騙
1.偽造證件。行騙者偽造單位、偽造營業執照及各種許可證等,利用偽造證明簽訂合同騙取錢財; 2.設餌釣魚,以緊俏物品為誘餌抓住對方急於發財的心理,許以高利,簽訂合同侵吞對方預付貨款; 3.利用聯營騙取投資。以聯營為名,打著優勢互補、共同盈利的幌子,取得對方信任,簽訂聯營合同,騙取對方投資款; 4.欲擒故縱先予後取。以預付貨款或給付定金為誘餌,給對方一定甜頭,打消對方顧慮,達到騙取對方大量錢財的目的; 5.惡意串通合演雙簧。兩個以上的單位和個人,事先串通,一買一賣,製造商品緊俏氣氛,以此推銷劣質或滯銷商品,騙取貨款 6.假痴不癲順手牽羊。以滯銷和積壓商品為目標,抓住對方急於推銷滯銷和積壓商品的心理,簽訂購銷合同,順手取之 7.偷梁換柱從中牟利。通過簽訂合同,騙取對方貨物,然後將所騙貨物處理,以自己的劣質產品頂款,從中牟取暴利 8.金蟬脫殼人去樓空。詐騙者先以種種優惠條件打動對方,簽訂巨額合同,一旦貨物到手,隨即藏匿或外逃 9.移花接木指山賣磨。自己沒貨,而把需方領到碼頭、貨場或倉庫,把他人之貨說成自己的貨,騙取對方信任,簽訂合同,詐騙對方的貨款 10.以小充大狐假虎威。牌子大,資金少;假集體,真個體。以大牌欺騙對方,簽訂合同,謀取不義之財 11.以假亂真假戲真唱。雙方當事人為規避法律,簽訂假標的合同。一方假戲真唱,借機推銷劣質或滯銷商品,騙取對方貨款;而被騙方只得自認倒霉; 12.招搖過市以勢欺人。詐騙者用董事長、總經理等顯赫身份,以豪華辦公場所等表面形式,博得對方信任,簽訂合同,謀取財物; 13.混水摸魚亂中取之。這類詐騙手法往往是借訂貨會、展覽會、博覽會等之機,利用會議期間人員復雜、時間倉促、不易審查的特點,簽訂合同,騙取財物; 14.拋磚引玉沆瀣一氣。詐騙者以賄賂或女色打通關節,買通有關人員和領導,里應外合,狼狽為奸,損公肥私 15.掩人耳目盜名欺世。盜用他人公章、合同紙、有關證明憑證,以他人名義,簽訂合同,進行詐騙 16.明火執仗強取豪奪。詐騙者通過簽訂合同,誘使對方送貨,一旦貨到需方,則以暴力相威脅,搶劫財物,手段極其惡劣; 17.非法轉讓坐收漁利。這類詐騙往往發生在建築工程承包合同中,其特點是一方利用種種手段,將工程承攬到手,然後,轉手倒賣,從中牟取暴利; 18.設置陷阱守株待兔。往往是以高利潤為誘餌,簽訂加工承攬合同,合同中設置陷阱,造成對方違約,騙取保證金、抵押金、中介費等; 19.上樓抽梯環環相連。以轉讓專利、高新技術為名,打著包技術、包設備、包培訓、包回收、包利潤的幌子,引誘對方簽訂「五包」合同,連續騙取對方轉讓費、中介費、培訓費、設備費等; 20.引狼入室禍及自己。這類詐騙往往發生在涉外合同中,中方企業考察不慎,盲目簽訂合同,外方詐騙者則採用種種手段,設置騙局,誘惑中方企業上鉤,詐騙錢財。
希望採納

J. 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意義

【商鞅變法的目的及作用】

商鞅變法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開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隸主世襲貴族的特權,確定了封建等級制度,發展和壯大了地主階級政治勢力;中央集權的實行,鞏固了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統治;發展了封建經濟,壯大了地主階級經濟力量;方便了稅收和交換。
【商鞅變法的時代背景】

秦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關東各大國。反映並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的賦稅改革,也遲於關東各國很多。如魯國 「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國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後186年。可是這時,秦國已使用鐵制農具,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而且還引起社會秩序的變動。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即位,下令廢除人殉的惡習。次年又遷都棟立,決心徹底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秦孝公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在這一時期,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經濟和政治勢力越來越大。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商鞅變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這種社會變革、變法運動體現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規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