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務系統
❶ 服務系統的類型
1、操作層系統
操作層系統(Operational level system)主要由服務作業、交易活動等相關要素共同構成,如放貸、現金存取、員工薪資、信用狀況、零部件庫存、完成交易次數、事故原因等。管理者藉助操作層系統對具體服務作業、交易活動等所記錄相關數據資料,可及時了解和掌握服務組織運行實況及其發展進程,以便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2、知識層系統知識層系統(Knowledge level system)主要由服務組織所需相關知識、資料庫建設等要素共同構成,如品牌創建、資源整合、資產保值升值、客戶開發、危機處理等。管理者藉助知識層服務系統進行知識結構更新、知識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優勢。
3、管理層系統管理層系統(Management level system)主要由定期提交的服務運營決策方案、研究報告等要素共同構成,如服務質量開發方案、服務質量補救方案、投資理財方案、財務預決算報告、資源整合研究報告等。中層管理者藉助管理層系統,不斷提高監督、控制、決策、管理等水平和能力。
4、戰略層系統戰略層系統(Strategic level system)主要由戰略性議題、長遠發展目標等要素共同構成,如三年內應達到或實現的目標、五年內的財務運營。高層管理者藉助戰略層系統,深入分析內外部環境,以便對影響服務組織未來發展走向的戰略性問題進行正確判斷。 1、主管支持系統
主管支持系統(Executive support system,ESS)主要由先進的繪圖軟體、分析工具、評估模型等共同構成,將各處所收集數據、圖表等,能夠及時傳送到高層管理者辦公室或會議室,以便於決策者決策、評估和深度探討。
2、決策支持系統
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具有多種分析工具和評估模型,管理者可藉助該系統經過大量匯總的數據,對具有獨特性、改變快速、事先不易確定等問題進行准確決策。如某金屬公司藉助所屬航運服務子公司的航次評估決策支持系統,能夠對每天競標船運合約進行准確判斷。
3、信息管理系統
信息管理系統(Inform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IMS)定期提供有關報表、運營績效數據、相關歷史資料等,作為管理者進行規劃、決策、控制等依據。通常,該系統根據事先定義好的或結構化的報表內容和要求,提供周報表、月報表、季報表、年報表,而非每天的日常作業活動。如某快餐服務店管理者,可根據物料消耗量、單位生產成本數據、產品變更數據、歷史性費用數據等輸入信息,採用匯總、比較、類推等簡單例行方法,而非復雜的數學模型或數理統計方法加以處理,以便向管理者提供不同日期的報表。
4、知識工作系統
知識工作系統(Knowledge work system,KWS)是指幫助知識工作者不斷學習並創新理念及相關技能,同時將其成果持續融入服務組織的有機整體。其中,知識工作者大多擁有大學學歷,具有某專業領域的特長.如工程師、醫生、教師、科學家、律師等。通常,知識工作者是服務組織的核心、靈魂和關鍵性戰略資源,直接影響服務組織競爭優勢和實力。
5、辦公室系統
辦公室系統(Office system,OS)是指藉助信息技術,輔助協調、溝通等典型的辦公室活動,幫助數據處理人員(也包括知識工作者)提高信息的使用、整理和傳遞效率的有機整體。其中,數據處理人員(Data worker)通常沒有正式的高等學位,主要傾向於處理信息而非創造信息,如辦公室秘書、文書、財務、會計等。為提高辦事效率,管理者可藉助辦公室系統,對不同數據處理人員、不同工作地點、不同功能領域等作業活動進行協調,包括與不同客戶、供貨商、其他機構、來源相關者溝通與交流,並將辦公室充當信息和知識交換的場所。辦公室系統主要由文字處理、桌面排版、文檔影像、數字化建檔、電子郵件、語音電話、電視熒屏等要素共同構成,其中,文字處理主要是指文檔製作,包括輸入、編輯、格式化、儲存、預覽、列印等作業活動;桌面排版需要結合其他文字處理系統輸出資料,進行必要的文字和圖片設計和描繪,產生具有專業水準的文檔,包括利用網際網路網頁形式製作文檔;文檔影像主要是指將紙質文檔及圖像進行數字化處理,以便於從計算機中進行存取。
6、日常交易系統
日常交易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是最基礎的操作性系統,主要用於日常交易數據處理。基於服務內容和要求的不同,有訂單輸入系統、旅館訂房系統、薪資系統、人事數據系統、倉庫出貨系統等。日常交易系統都是根據工作、資源、目標等事先規定的准則和要求,遵循一定的結構要求實施操作。如某服務組織的薪資交易系統,主文件由稱為數據單元的單個信息所組成(如姓名、地址、員工編號等),記錄支付給員工的工資金額,每次數據被輸入系統,數據單元便更新一次。交易系統工作人員可採用不同方式,將主文件內的數據單元組合成相關報表,便於管理者或政府機構及時查閱。 我國學者王方華、高松等基於組織管理層面,認為一個完整的服務系統基本涉及人力資源管理、服務設計、服務制度、服務基礎設施四大子系統。
1、人力資源管理子系統
人力資源管理子系統是服務系統的關鍵構成部分,其內容涉及員工的選拔、培訓、提升、激勵等。只有滿意的服務員工,才能傳遞優質的服務產品,服務企業才能達到客戶滿意的最終目標。由於客戶參與服務全過程,服務企業員工的行為舉止,直接反映服務質量高低,因此,選拔員工時需要強調其服務態度、服務技能、服務理念等綜合素養,一旦錄用後,應盡力創造各種條件對員工加強業務指導和知識培訓,通過對其服務工作過程的定期審核、考察及其實際成果的評估,及時給予獎勵和晉升的機遇。
2、服務設計子系統
服務設計子系統是影響服務系統運營績效的關鍵。服務設計方法涉及生產線法、客戶參與法、客戶接觸法、授權法等。
(1)生產線法。是指將服務視為個體行為,將服務產品加工流程細節作為設計重點的一種方法。麥當勞公司是應用生產線法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的典範,其將服務作業進行分解,設計內容滲透到單個任務操作細節。如原料(如漢堡包調料)檢驗、預包裝處理的地點設計;酒水飲料、熟食品等儲存空間規劃設計;薯條加工過程中預制、半加工、冷凍、切條、包裝等細節規劃和要求設計;門店服務人員任務設計涉及薯條半成品放置位置、使用器皿等,防止裝得過多而掉落在地,造成浪費甚至弄臟環境,使用特製漏勺以確保售貨數量和質量,既不弄臟薯條,也保證服務人員手面清潔。採用生產線法設計,便於實行按勞取酬機制、員工發展專門化勞動技能、根據個性化服務需求對員工適度授權;便於應用技術替代人力,如保險服務代理人可藉助微機,及時向客戶提供累積現金價值及其個性化建議;便於推行服務標准化以穩定服務質量,如特許服務企業可有效克服由於服務半徑有限而產生的需求不足問題。
(2)客戶參與法。是指為吸引客戶並將其轉變為服務產品生產合作者作為設計重點的一種方法。如以房地產代理服務為例,業主有出售房屋的選擇權或委託他人代理權,此時,房地產代理服務設計重點涉及參加房屋展示會的客戶引導,包括對需要出售房子的展示要求,告訴業主如何向購房者展示有關內容,包括房屋結構、使用特徵、內部設施等。如果業主與購買者雙方合拍,便會安排面談日程,此時購買者負擔自身交通費用,業主展示房屋,而房屋代理服務商只需負責完成最後交易及付款安排,從而大大降低了服務成本。客戶參與實質是借用客戶勞動替代員工勞動,如今賓館的門童服務越來越少,而餐廳吧台越來越多,從而吸引更多偏好自選食品的客戶重復光顧。為使這種替代有序運行,服務企業可採用預訂或預約方式,及時理順服務需求,減少客戶排隊等待時間,或者在需求低谷時採用價格刺激方式,吸引並留住更多客戶消費。
(3)客戶接觸法。是指根據客戶出現在服務系統中頻率,或客戶出現在服務活動中的時間與服務總時間的百分比,由此編制服務產品生產計劃的一種方法。根據客戶接觸程度差異,將服務系統分為高接觸度服務系統和低接觸度服務系統,其中,對頻繁出現在服務過程中的客戶提供服務的系統,稱為高接觸度服務系統,該系統服務質量取決於客戶對服務質量的感知度;對極少或不出現在服務過程中的客戶提供服務的系統,稱為低接觸度服務系統,客戶對服務質量感知度高低並不直接影響服務過程質量。客戶接觸法應用時,應對高、低接觸度服務系統分別設計,其中,高接觸度服務系統的作業活動,要求員工具有較高的人際技能。
(4)授權法。是指服務企業藉助IT技術提供服務過程中,對員工和客戶進行適度授權以提高服務質量的一種方法。IT技術最早應用於有關信息資料保存,如客戶信息資料、合作夥伴信息資料等,目前已被服務企業廣泛用作彼此溝通和交互的重要工具,即通過計算機介面,處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服務企業、客戶、合作夥伴等都能夠相互問實時聯系和交流,從而使原資料庫功能發生根本性變革。因此,信息時代的服務企業為提高服務質量,投資於資料庫建設和完善時,需要對員工和客戶進行適度授權。
3、服務制度
服務制度子系統是服務系統有效運營的基本保證。服務制度子系統主要涉及服務管理制度、服務運營機制、服務質量保證等要素,其中,服務管理制度涉及服務企業資源管理制度、人員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服務運營機制涉及服務崗位績效評估及其激勵機制、服務人員培訓機制、服務質量審核及其獎懲機制、服務運營危機處理機制等;服務質量保證涉及服務質量衡量標准、服務質量補救措施、服務流程質量控制等。
4、服務基礎設施
服務基礎設施子系統是服務系統正常運營的根基。斯特夫·羅赫(Steve Lohr)等學者認為,服務基礎設施子系統對客戶和員工的行為和感知都會產生影響。可將服務環境參與者細分為只有員工(遠程服務)、員工和客戶(交互服務)和只有客戶(自我服務)三種類型,這些不同類型的環境對服務基礎設施的要求存在差異。當只有員工提供遠程服務時,服務基礎設施必須能夠清晰展示員工滿意度、運行效率。當員工和客戶產生交互服務時,服務基礎設施應力求滿足客戶的需求,並兼顧員工服務能力。迪斯尼樂園服務場景最大的成功,就在於既為客戶營造了一種幻想經歷,又為員工提供了角色舞台,使其能夠向客戶展現服務才能。只有客戶提供自我服務時,服務基礎設施應提供容易辨別的標識和服務界面。
❷ 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和什麼建設
(1)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
從業務發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出發,電子政務網路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政務內網與政務外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與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政務內網主要是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辦公網,與省以下的辦公網物理隔離。要根據決策和業務需求,統一標准,加快信息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按照密級與授權對內網進行科學管理。政務外網是政府的業務專網,主要進行政務部門面向社會的專業性服務業務和不宜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要統一標准、利用統一平台,促進各個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約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形成統一的電子政務內外網路平台,在運行中逐步完善。
(2)建設和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為了提高服務、決策和監管水平,逐步規范政府業務流程,維護社會穩定,要加快十二個重要業務系統建設:繼續完善以取得初步成效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和金融監管四個工程,促進業務協同、資源整合;啟動和加快建設宏觀經濟管理、金財、金盾、金審、社會保障、金農、金質、金水等八個業務系統工程建設。業務系統建設要統一規劃,分工負責,分階段推進。
(3)規劃和開發重要政務信息資源為了滿足對政務信息資源的迫切需求,國家要組織編制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設計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啟動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資料庫的建設。
(4)積極推進部門與地方的公共服務建設要加快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公開政務和政府信息的步伐,在內部業務網路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推動各級政府開展對企業和公眾的服務,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近兩年重點建設中央和地方的綜合門戶網站,促進並整合政務公開、行政審批、社會保障、教育文化、環境保護、防偽打假、掃黃打非等服務。
(5)基本建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
要組織制定我國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框架,逐步完善管理體制,建立電子政務信任體系,加強關鍵性安全技術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建立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基礎設施。
(6)完善電子政務標准化體系逐步制定電子政務建設所需的標准和規范。今年要優先制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標准,加快建立和健全電子政務標准實施機制。
(7)加強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
要發揮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有效的開展公務員的電子政務知識與技能培訓,制定考核標准和制度。今年要制定公務員信息技術知識預計能的培訓標准和培訓計劃,編制培訓教材,落實培訓機構。
(8)建立並完善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和制度
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規范。加快研究和制定電子簽章、政府信息公開及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基本形成電子政務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等方面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金鵬信息智慧政務解決方案
❸ 信息系統服務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稅內收政容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附件1《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附《應稅服務范圍注釋》規定:
(二)信息技術服務。
信息技術服務,是指利用計算機、通信網路等技術對信息進行生產、收集、處理、加工、存儲、運輸、檢索和利用,並提供信息服務的業務活動。包括軟體服務、電路設計及測試服務、信息系統服務和業務流程管理服務。
軟體服務,是指提供軟體開發服務、軟體咨詢服務、軟體維護服務、軟體測試服務的業務行為。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受託開發軟體,如果所開發軟體著作權屬於貴公司的,貴公司應按銷售軟體產品繳納增值稅,稅率為17%;
如果所開發軟體著作權、所有權歸委託方的,貴公司應按提供軟體服務繳納增值稅,稅率6%.
❹ 如何評價一個信息系統的服務質量
第一是使用這個系統時候卡不卡。第二是我所想需要的消息,這個系統里有沒有顯示。
❺ 信息系統的理解
信息系統(Information System)是以提供信息服務為主要目的的數據密集型、人機交互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它在技術上有4個特點:
(1)涉及的數據量大。數據一般需存放在輔助存儲器中,內存中只暫存當前要處理的一小部分數據;
(2)絕大部分數據是持久的,即不隨程序運行的結束而消失,而需長期保留在計算機系統中;
(3)這些持久數據為多個應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個單位或更大范圍內共享;
(4)除具有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還可向用戶提供信息檢索、統計報表、事務處理、規劃、設計、指揮、控制、決策、報警、提示、咨詢等信息服務。
信息系統是一種面廣量大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指揮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辦公信息系統、科學信息系統、情報檢索系統、醫學信息系統、銀行信息系統、民航訂票系統……都屬於這個范疇。
就用途來說,信息系統其基本結構又是共同的。它一般可分為4個層次:
(1)硬體、操作系統和網路層,是開發信息系統的支撐環境;
(2)數據管理層,是信息系統的基礎,包括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取和管理,一般以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作為其核心軟體;
(3)應用層,是與應用直接有關的一層,它包括各種應用程序,例如分析、統計、報表、規劃、決策等;
(4)用戶介面層,這是信息系統提供給用戶的界面。信息系統是一個向單位或部門提供全面信息服務的人機交互系統。它的用戶包括各級人員,其影響也遍及整個單位或部門。由於信息系統的用戶多數是非計算機專業人員,用戶介面的友善性十分重要。用戶介面在信息系統中所佔比重越來越高。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行,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許多非技術因素,如領導的重視、用戶的合作和參與等,對其成敗往往有決定性影響。由於應用環境和需求的變化,對信息系統常常要做適應性維護。在開發和維護過程中,盡可能採用各種軟體開發工具是十分必要的。
❻ www軟體是一個基於什麼的信息服務系統
傳發服務系統,在控制面板裡面打開和關閉windows功能開啟和關閉
❼ 什麼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具備良好的數理基礎、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知識、信息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實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與技術,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實踐和研究能力,能夠在國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組織從事信息系統建設與信息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由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科技信息學專業、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學和林業信息管理5個專業整合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簡稱信管專業)。還有一些專業如圖書館學專業、檔案學專業、情報學專業等是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將其改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一起隸屬於管理類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下的二級學科。而且管理信息學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這門專業的教育是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產生的管理信息系統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時國際上這門專業學科在美國的明尼蘇達大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在專業教育產生初期,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是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的著名教授Gordon. B Davis,他認為這門學科是一個利用計算機系統軟體和硬體,手工作業、分析、計劃、控制和決策模型以及資料庫,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業或組織的運行、管理和決策功能。這門專業教育在我國的產生和發展是隨著70年代中後期電子計算機在管理領域的廣泛運用開始的。從解放前一直到90年代,這門專業的名稱並不叫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有的院校稱之為經濟信息管理專業。21世紀初期上海財經學院、南開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湖北財經學院等都曾開設這一專業。還有的稱之為信息學或者是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專業,80年代初期的代表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等等。從改革開放,這門專業的教育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國家政策的調整突出表現在1998年7月國家教育部的專業設置調整規定,將各校的經濟信息管理專業與信息學專業合並到最新增設的管理類一級科目——管理科學與工程之中,專業學科名稱正式定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北京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武漢科技大、南京工業大學等院校都開設了該專業。其中復旦大學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隸屬於管理科學院系,是我國該專業學科設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其專業主要是培養既懂管理,又會計算機技術的系統分析高級專門人才。在該專業的教學領域中另外一所著名學府是南開大學。它於1999年1月成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該系設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該門專業的前身是國際企業管理系中的經濟信息管理專業以及信息資源管理系的信息學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領域很廣,它具體涉及管理、信息處理、計算機及辦公網路應用、電子商務、通信交流等不同的行業門類,包括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以及從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工作的單位。人才市場上對這一專業領域的畢業生人才需求量很大。無論政府部門,還是公司企業都處在信息化時代,都需要一大批信息管理類專業人才從事相關的信息數據收集、傳送、儲存、加工以及綜合運用,來完善內部組織的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涉及的行業領域工作性質是:利用電子計算機、網路等現代化辦公手段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送、儲存、加工以及使用,具備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實測企業的各種運行狀況,利用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並且從企業全局出發輔助企業進行決策,利用信息控制企業的行為,幫助企業實現其制定規劃的目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就業領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與維護使用,信息系統的分析、評價與具體應用操作等。這些工作的發展趨勢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融會大、中型企業、機構和組織的政府管理信息平台、公眾信息服務平台、企業經營信息平台、行業管理與交易平台等綜合服務分支,逐步實現商業、貿易、政府信息方面的系統化與綜合化。
❽ 信息服務系統、服務信息系統、信息系統三者什麼區別
字面理解:信息服務系統是服務系統
服務信息系統,是管理服務信息的系統
信息系統,包含面更大一些,他包含服務信息系統、人事信息系統、、、、等等
❾ 信息服務
計算機、通訊和網路等技術的進步導致了信息環境的劇變,給信息服務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信息的搜集、組織、存儲、傳播和交流的方式以及用戶的信息需求、信息獲知、信息獲取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務也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
10.2.1互聯網的個性化信息服務
個性化信息服務是網路信息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已經引起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興趣,因而近幾年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在一些文獻里,又將個性化信息服務稱之為個性化服務、個性化定製服務、個性化信息搜索服務、個性化信息推薦服務、個性化信息提醒服務和個性化信息代理服務等。
互聯網是海量信源,而且其信息的組織是異構的、多元的和離散分布的,由於信息不斷地更新和增加,信息量以指數規律迅猛地增長和擴展,因而形成了「信息爆炸」。但是這種爆炸式的信息增長,並沒有給用戶帶來真正的「信息」增加,大量的無用信息掩埋了用戶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
縱觀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發展過程,其信息服務的理念演化經歷了「信息資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信息用戶中心」的變化過程。「信息資源中心」是指以信息資源建設為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是指以信息資源的傳遞和交流過程為中心,而「信息用戶中心」則是以主動、適時地為用戶提供滿意的信息服務為中心,強調要針對每一個用戶或者獨特用戶群的信息需求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信息資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都是以信息為本位,關注的焦點都是信息,忽略了用戶的需求特點。現有的信息服務系統存在著明顯的缺陷,比如資源分散,檢索集中,對所有用戶是一副面孔,有求則應,無求不動;用戶按格式請求,系統按字面匹配,因而查詢方式局限、死板。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將互聯網從被動接受瀏覽者的請求轉化為主動感知瀏覽者的信息需求,實現互聯網系統對瀏覽者的主動信息服務。「信息用戶中心」的服務理念體現了「用戶本位」的思想,信息服務組織的原則是「用戶需要什麼服務就提供什麼服務」。個性化主動信息服務將是未來信息服務的主流模式,它實現的是「信息找人,按需服務」。其實現途徑就是通過對用戶信息需要、興趣愛好和訪問歷史的搜集分析,建立用戶模型,並將用戶模型應用於網上信息的過濾和排序,從而指導用戶的瀏覽過程和信息檢索,或向用戶主動推送信息。
具體而言,個性化信息服務具有以下特點:①以用戶為中心。所有的服務必須以方便用戶、滿足用戶的需求為前提。②允許用戶充分表達個性化需求,能夠對用戶需求行為進行挖掘。信息服務的系統不僅要提供友好界面,而且要方便用戶交互,方便用戶描述自己的需求,方便用戶反饋對服務結果的評價。要能夠了解用戶的個人需求、習慣、愛好和興趣,為其提供「量身訂制」的個性化信息服務。③服務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不僅要為用戶提供更加准確的信息,而且還要能夠按照用戶指定的方式進行服務,如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顯示方式、提供結果的方式(紙質、電子版、網路版、電子郵件等)的要求,對服務時間的要求,對服務地點的要求等。如著名的搜索引擎 Yahoo的個性化訂制,允許用戶用簡單的詞或主題詞列表來指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流行的瀏覽器如 IE和Firefox都允許以一個個性化的方式組織書簽等。④能夠主動將用戶所需信息推送給用戶。信息推送服務,是利用推送技術(Push)自動搜索網路上用戶感興趣的信息,並主動推送到用戶面前的服務,也可以稱為基於「推」模式的網路信息服務。
個性化是一個非常活躍和廣闊的研究領域,其目標是就領域知識表示用戶的信息需要和興趣,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和主動的信息服務。個性化主動服務既可以為人們帶來實惠,又可以給信息服務商和軟體開發商帶來效益,因此是大有可為的一項工作。而且它在技術上可以開拓一個新的天地,在基礎理論上也可以刺激一些新的增長點。Web信息服務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個性化的研究將促進新一代的信息服務日趨完善。
10.2.2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
由於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信息獲取、儲存、傳遞的能力和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作為社會信息中心的圖書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類社會在經歷了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後,開始進入信息社會。與此相適應,圖書館在走過傳統圖書館階段、自動化圖書館階段後,也開始步入數字圖書館階段。
自1998年10月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正式立項啟動以來,中國數字圖書館事業歷經10多年發展歷程,迎來了數字圖書館服務時代。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數字圖書館已經能夠為用戶提供資源檢索、資源導航、虛擬參考咨詢、基於網路的文獻傳遞、網路教育培訓等各種常規服務,以及其他特色服務,如個性化訂制、科技查新、代查代檢、新書通告、多媒體信息服務等。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除文字信息外,還有許多圖像、圖形信息及聲音、視頻、動畫等數字化信息,圖書館利用計算機把各種信息轉換成信息代碼,通過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進行統一存儲和管理。
10.2.2.1關於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
1999年,美國圖書館與信息技術聯合會(LITA)10位著名的數字圖書館專家在研討會上,把個性化定製服務列為數字圖書館發展的七大趨勢之首。2000年底,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研究開始得到國內的關注,2002~2006年國內出現了個性化服務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熱潮。歸納起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化信息服務概念。個性化信息服務,是針對不同用戶採用不同服務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信息內容的服務。它具有以用戶為中心、對用戶需求進行挖掘、靈活多樣和主動將信息推送給用戶的特點。其類型有:個性化內容定製服務;個性化信息檢索定製服務;個性化界面定製服務。用戶個性化需求可通過用戶訪問記錄挖掘、Bookmark和Agent獲取。在數字網路時代,圖書館的工作應以滿足每位信息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工作目標,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體現在為用戶構建信息資源框架、信息交流通道、信息過濾工具、個人知識管理場所。個性化服務將從根本上提升數字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對用戶的貢獻力度。
(2)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主要包括網路個性化定製服務、搜索引擎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信息推送服務模式、個性化最新資料快報服務模式、個性化Web推薦與搜索服務模式、呼叫中心服務模式、網路智能知識服務模式、MyLibrary個性化服務系統等服務模式。
(3)個性化信息服務支撐技術。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信息推送技術、智能代理技術、智能搜索引擎技術、網頁動態生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信息過濾技術、過程跟蹤技術、安全身份認證技術、數據加密技術等,其中信息推送(Push)技術、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是關鍵技術。信息推送技術是由 PointCast Network公司於1996年提出的,它較好地解決了網上盲目點擊和無目的閱讀問題。智能代理技術主要應用於 Web用戶當前訪問信息的在線採集及歷史訪問信息的獲取與採集。利用Agent收集信息時也必須要受信息安全技術的訪問控制機制的約束,以保障用戶的隱私權。數據挖掘技術是對用戶訪問 Web時在伺服器上留下的訪問記錄進行挖掘,並從中學慣用戶的訪問模式,根據特定的用戶,自動改進 Web站點上的信息組織與顯示,可應用於 Web個性化信息服務中。
(4)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 MyLibrary。個性化信息服務在國外的研究始於 20世紀90年代末,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圖書館的實踐中,最早建立 MyLibrary的有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加利福尼亞州立工藝大學、康奈爾大學、猶他大學、紐約大學等 10多所高校。MyLibrary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包括 Mylinks和Myupdates,Mylinks主要用於用戶個人搜集和組織數字化資源,而 Myupdates將圖書館新到資源及時通知用戶。目前,國內數字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成功案例有:浙江大學圖書館的「My Library」、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建立的「我的數字圖書館——基於個性化集成訂制的門戶網站」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系統」。
10.2.2.2數字圖書館服務的發展趨勢——以用戶為中心的圖書館2.0時代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 Live國際公司之間的頭腦風暴產生了 Web 2.0的概念。Web 2.0經歷了數年的發展,已經從一個高度熱門的概念,逐漸轉化為一個個清晰的應用,比如博客、Wiki、RSS、社會性網路(SNS)、標簽和民俗分類法。2006年2月,中國互聯網協會對 Web 2.0的定義是:「Web 2.0是互聯網理念和思想體系的一次升級換代,由原來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數資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導的互聯網體系轉變為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和力量主導的互聯網體系。Web 2.0內在的動力來源是將互聯網的主導權交還個人從而充分發掘了個人的積極性並參與到體系中來,廣大個人所貢獻的影響和智慧、個人聯系形成的社群的影響就替代了原來少數人所控制和製造的影響,從而極大解放了個人的創作和貢獻的潛能,使得互聯網的創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級。」
2005年9月以來,西方圖書館學網路媒體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圖書館 2.0(Library 2.0)。這個概念當時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一般的理解是:圖書館 2.0是 Web 2.0的技術或服務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圖書館2.0的概念給我們描繪了一種新的理念,使我們對圖書館服務的思考模式有一個重大的轉移。
圖書館2.0的概念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眾多的Web 2.0服務,特別是維基(wiki)、博客(Blog)和RSS,向圖書館提示了在網路環境下拓展圖書館信息資源,延伸圖書館信息服務,實現與提升圖書館服務理念的無限可能。
Web 2.0的各種技術和應用的確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圖書館接受採納。當然從未聽說過Web 2.0或者使用過 Web 2.0相關應用的圖書館人也不在少數。因為畢竟 Web 2.0發跡於網路。Web 2.0具有交互性(參與性)、個性化、相關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從模式上是單純的「讀」向「寫」,向「用戶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圖書館應用 Web 2.0技術來改善圖書館的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工作,主要目標在於:利用用戶協作模式幫助圖書館發現和採集資源;為用戶提供創造和傳播知識的渠道;為用戶與圖書館之間,以及用戶與用戶之間的思想交流提供空間。例如,我們大家所熟悉的Wiki網路全書。Wiki是 Web 2.0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充分體現了 Web 2.0所蘊涵的精神。維基應用最被人所熟知的是維基網路全書,這是一個由網路用戶共同協作開發維護、編輯修改的網路網路全書。注冊用戶既可以是某個詞條的讀者,又能夠對詞條進行添加編輯。維基網路全書建立在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對用戶充分的信任,在內容創建方面已經引起一場深遠的變革繼而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圖書館業已運用維基創建各館的網路全書,有的是讓讀者一起參與,有的是讓館員維護編輯,讀者作出評論。
隨著 Web 2.0技術在國內外數字圖書館的進一步應用實踐,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服務內容都因此產生重大變革,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用戶為中心服務主導型數字圖書館。我們滿懷信心期待,一個圖書館2.0的時代即將到來。
10.2.3信息可視化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商業數據的大量計算,電子商務的全面展開,以及數據倉庫的大規模應用,產生了一個廣泛的需求:可視化技術不僅要用於科學數據,而且要作為一個基本工具,應用於抽象信息,揭示信息之間的關系和信息中隱藏的特徵。信息可視化是比較年輕的信息服務技術,其本意是為了解決人們如何從浩如煙海且日益膨脹的知識和信息中快速有效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以可視化的結構和關聯方式聯系在一起。該技術起源於1983年美國耶魯大學統計學教授 E.R.Tufte發表的數據圖理論。1987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科學計算中的可視化》。這份報告被認為是科學可視化這一領域誕生的標志。
從1995年以來,國際兩大學術會議專注於信息可視化:一是北美地區每年10月召開的信息可視化學術會議;二是歐洲每年7月在英國倫敦召開的信息可視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討論的專題已發展到20多個:如,信息可視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數字圖書館(Digital Library)、可視化教育與藝術(Visualization Ecation and Art)、Web圖形與可視化(Web Graphic and Visualization)、虛擬現實建造(Virtual Reality in Construction)等。信息可視化研究包括信息對象特徵描述與組織的可視化、信息檢索操作的可視化和檢索結果的可視化。其研究領域一般細化為七類:
(1)一維信息可視化。一維信息是簡單的線性信息,如文本或者一列數字。研究較多的是時間流信息。
(2)二維信息可視化。二維信息是指包括兩個主要屬性的信息,如城市地圖和建築平面圖都屬於二維信息可視化,研究較成熟的是地理信息系統(GIS)。
(3)三維信息可視化。許多科學計算可視化都是三維信息可視化,因為科學計算可視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表示現實的三維物體。
(4)多維信息可視化。多維信息是指在信息可視化環境中的那些具有超過3個屬性的信息。
(5)層次信息可視化。抽象信息之間的關系最普遍的一種就是層次關系,如磁碟目錄結構、文檔管理、圖書分類等,其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全局顯示文檔信息。
(6)文檔(文本)信息可視化。我們面臨的信息中,絕大多數是文本信息,如電子郵件、互聯網文檔、科學論文、報紙文章等。文檔信息是我們記憶的延伸,我們需要經常和文檔信息進行交流。文檔信息可視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單個文檔本身的可視化,另一類是對大型文檔集合的可視化。其研究重點是如何從各種堆積如山的文檔信息中快捷地獲取我們需要的內容和知識。
(7)網路信息可視化。目前,Web上的信息以 TB計,這些信息分布在遍及世界各地的上百萬個不同的網站上,網站通過文檔之間的超鏈接彼此交織在一起。並且,不論Web的規模有多大,有一點是肯定的,它還將繼續膨脹。如何方便地利用 Web上的信息,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目前的信息訪問方式卻遠遠不能讓人滿意。信息可視化在幫助人們理解信息空間的結構,快速發現所需信息等方面將會扮演令人信服的重要角色。其研究重點在於幫助人們理解信息空間的結構,快速發現所需信息,有效防止信息迷途等方面。
國內對可視化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集中在科學計算可視化方面,對信息可視化的研究與應用,特別是在商業軟體方面,同國外先進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信息可視化與智能化檢索的研究與應用正趨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推進的發展方向。信息可視化技術將是知識管理的一種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