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服務業轉型升級

服務業轉型升級

發布時間: 2021-02-27 07:51:33

『壹』 產業轉型升級包括什麼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誤區,如一些地方認為轉型升級就是淘汰傳統產業尤其是一些夕陽產業轉而發展新興產業,因而一哄而上去追逐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當然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再如,為了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些地方搞「一刀切」,要求區域內所有城市都必須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這其實也不盡合理。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表現,但並不是對所有區域、所有城市的統一要求。相對而言,特大城市更適合於發展第三產業。
事實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貳』 服務業如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現轉型升級

近年來,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和就業第一主體,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穩步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帶動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2016年,服務業增速比第二產業高出1.7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上升至51.6%,比第二產業高出11.8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服務業新動能將快速成長,服務業將繼續領跑三次產業。可以說,我國經濟將逐步由工業經濟轉型為服務經濟。在此背景下,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服務業供給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服務業發展面臨一些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在下述方面:
第一,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我國將進入追求個性、高品質、安全、健康、便利的消費階段,信息網路服務、文化娛樂、旅遊、教育培訓、健康養老、家政等服務產品將成新的消費熱點,絕大多數服務業在「十三五」期間並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是面臨有效供給不足、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第二,我國研發設計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物流快遞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佔比重偏低,發展水平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是我國產業發展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迫切需要提質增效升級。
第三,雖然我國服務出口特別是高附加值服務出口規模逐步擴大,服務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不斷提高,但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服務行業和服務業企業仍偏少,服務貿易逆差的規模不斷擴大,與貨物貿易呈非均衡的發展態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仍不合理,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在服務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偏低,運輸、旅遊、建築服務所佔比重偏高。
第四,我國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困擾尚未破除,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比如,服務業企業大多實行輕資產運營,核心的資產是專利、商標、技術訣竅、商業模式、品牌、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房產少,知識產權質押政策目前尚處於試點階段,與服務業相關的價值評估體系、產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仍然滯後,服務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申請貸款手續繁瑣,成功率低,貸款成本高。同時,我國電力、民航、鐵路、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需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培育有效競爭。
根據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特徵,為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建議「十三五」期間加快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
☞ 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釋放服務業發展活力
採用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建議「十三五」期間對大部分服務業採用負面清單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放寬市場准入,減少行政審批項目。
深化壟斷性行業改革。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發展演進,壟斷性行業的自然壟斷范圍不斷縮小。「十三五」期間,建議以培育有效競爭為目標導向深化我國壟斷性行業改革,面向社會資本擴大市場准入,增強競爭活力進而降低服務價格。
加強市場監管。建議政府完善對事中、事後進行監管的規則,加強監管人才隊伍建設,對服務市場進行有效、及時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同時,對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服務等行業,要開展常態化的市場監管。
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繼續推進全國統一市場建設,消除各地方對外地企業的歧視性規定和行為,取消各地方對本地企業在稅收、土地等方面違反規定的優惠政策。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推服務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降低服務業的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落實政府已經出台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服務業企業和製造業企業實行相同的水價、電價、煤氣價。加大對服務業的稅收支持力度。
推動我國服務貿易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優化我國外貿結構、促進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今後要積極推進服務貿易便利化,完善和服務貿易特點相適應的口岸通關管理模式,優化服務貿易出口退(免)稅有關政策,加大對服務貿易發展的支持和促進力度,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形成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體系。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集聚作用,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立不同類型的服務貿易功能區。
加大對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商業銀行研究制定對「輕資產」運營的服務業企業的信貸政策,緩解服務業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狀況。引導商業銀行開展知識產權、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為服務業企業提供新型融資服務。鼓勵風險投資、股權投資進入服務業領域。支持服務業企業在證券市場上市融資,支持服務業企業開展並購重組。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一是加強信用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應用工作,提高信用信息的質量;二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跨部門合作和協調機制,實現各行業信用信息、各省市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和綜合應用;三是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四是進一步加強對失信行為、失信主體的聯合懲戒,進一步加強對守信行為、守信主體的聯合褒獎;五是大力培育誠信文化,樹立誠信風尚。
☞ 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有效滿足社會需求
加強標准制訂工作。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行業內領軍企業的作用,推進標准制訂,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標准體系,提高服務產品的品質。
制定針對性強、精準的產業政策,重點發展研發設計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物流快遞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電子商務、商貿流通、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服務、旅遊、家政服務等發展潛力大的生活性服務業。
加強服務業和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通信、寬頻網路建設,在舊城改造、新城建設中注重商業配套,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支撐。
☞ 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增強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積極參與多邊、區域服務貿易談判和全球服務貿易規則制定,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鄰國家和重點市場談判建立自由貿易區,積極推進與美國、歐盟的投資協定談判,逐步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擴大自由貿易區的規模和范圍,助推我國服務業發展。
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深化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等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逐步實現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提高我國服務業的開放度。
加強部門協調,推出更有力的支持政策,支持我國服務業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發展空間。
☞ 支持新興業態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充分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和手段,培育新興業態。大力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提高新興(6.910,0.00, 0.00%)服務貿易比重。適應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支持發展研發設計、物流服務、采購與營銷服務、會展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貿易。拓展我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領域,重點發展軟體和信息技術、研發、設計、互聯網、醫療等領域服務外包,鼓勵開展人才培訓、資質認證、公共服務等,提高跨境交付能力。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叄』 產業轉型升級包括哪些內容

  1.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版消耗、高污權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不是單純的轉行業。

  2. 轉行業與轉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轉了行業未必就能轉型,要轉型未必就要轉行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只有正確理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這些內涵,才能在實踐中避免出現偏差。

『肆』 中國製造業如何向高端服務業轉型升級

進入服務業發展新時代,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成為中國增長轉型的突出優勢;13億人服務需求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進程。釋放13億人的服務消費需求,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新常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與人均GDP水平有著內在聯系。中國從人均GDP 6500美元到1萬美元的過渡階段中,服務業的比重至少會提高10個百分點。總的判斷是,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鎮化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發展型消費需求越來越依賴於教育、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為53.7%,而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左右。從新型城鎮化的進展看,2020年名義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0%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幾年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未來6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變。傳統農業和工業的轉型升級直接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大數據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就是說,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以德國為例,高端製造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創造」的優勢遠未凸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5%。未來6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個百分點,達到30%-40%。這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牽動影響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是形成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而且也將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仍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第二,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長估計,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服務需求變化就很難產生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質量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為此,服務業主導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的重要條件。
第四,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伴隨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的形成,白領階層的規模同時也擴大了5倍。未來6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3. 把實質性提高服務業佔比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5年,能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對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建議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把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30%作為主要的約束性目標,以此作為衡量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標准。
第二,加快推進投資轉型。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趨勢相適應,重點加大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投資;從工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出發,重點加大信息、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第三,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無論企業、社會、還是政府,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是需要改變某些傳統的發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務業大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不是不要製造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是通過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伍』 為什麼說中國大力發展服務業,是產業轉型升級,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推動產來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資源要素源配置效率,關鍵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融合發展。要堅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以集聚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為導向,推動傳統服務業轉型發展,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在產業融合發展中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陸』 如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並加版以研究、改進和創權新,建立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賴於政府行政法規的指導以及資金、政策支持,需要把產業轉型升級與職工培訓、再就業結合起來。具體步驟如下:
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二、加快企業技術改造
三、鼓勵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並重組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業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

『柒』 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在於從價值鏈低端轉向中高端,在於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在於創新要素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結構優化。
首先,要全面推動勞動力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與過去的勞動力結構相比較,我國現在每年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人才基礎。未來一段時期,要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把精英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體系,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工人。
其次,要推動資本要素的升級和結構優化。對於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來說,資本也有好壞之分,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投資不能形成對社會投資的「替代效應」,金融發展不能形成對實體經濟的「攫取效應」。從財政資金看,要改革科技投入和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提高全社會研發資金使用效率。從金融體系看,要發展「創新友好型」的金融體系,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資本要素引導創新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
最後,要堅持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要破除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壟斷,強化競爭和統一市場,使土地、礦產等稀缺的公共資源能夠成為產業升級的杠桿,而不是利益輸送的手段。

『捌』 如何理解公司轉型升級的意義

為了適應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折,原有的國有企業向股份制企業轉化,這就是企業轉型升級。

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

  •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部分企業還出現生產經營困難,這些都是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我們要搶抓機遇,充分利用宏觀政策、微觀發展形成的"倒逼"機制,在調整中提升,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 加強調整,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調整產業結構是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一是要發展和培育一批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繼續做大做強五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探索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虛擬經營。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商貿、金融、物流、會展等四個中心建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用現代服務業提升製造業,形成工貿互動的良好局面。以"萬元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農藝科技、服務體系、經營體制、產業體系、投入機制五大創新。三是扶持和壯大一批重點企業。鼓勵企業通過走產品經營、資本經營、品牌經營相結合的道路,重點扶持吉利、吉奧、巨科等排頭兵企業,加快培育"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創新型企業。

  • 自主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一是科技創新。高度重視傳統產業的科技創新與改造,加快構建"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聯、政府扶持"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適時考慮在區內建立生產力促進中心。二是供應鏈創新。在當前高成本形勢下,繼續發揮路橋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協作配套體系這一優勢,要特別重視和加強配套協作過程中的產業供應鏈管理,積極尋求供應鏈變革與再造,減少經營成本。三是營銷創新。積極運用網路等新型的銷售渠道,通過網上下單、就近配送、就近安裝等方式,努力縮短銷售渠道,降低營銷費用,增強競爭能力。

  • 提升服務,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牢固樹立"善待企業"意識,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實實在在為企業辦事。對轉型試點企業在辦證辦事、政策適用及資源投放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職能管理部門要對試點單位涉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項目給予優先優辦,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時,將上級扶助專項資金優先考慮試點行業和試點單位。繼續開展"兩年"活動,建立以各類中小企業為對象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網路。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技術開發風險基金,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和新產品開發風險大等問題。

  • 破解難題,努力強化企業要素保障

    在土地方面。除積極爭取指標、合理安排用地指標外,還要加大挖潛力度,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廣土地租賃制,鼓勵企業通過租賃方式取得國有或集體土地使用權,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一定的年限出租,探索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流轉機制。倡導"零地技改",加強荒灘、荒地等閑置土地的清理,盤活存量用地。加快沿海灘塗圍墾進度,使企業盡快向沿海產業帶轉移。在資金方面。各銀行仍然要加大對企業的投入,通過組織存款、拆借資金等方式,使得貸款的資金空間較大,富有調劑餘地,保證足量的信貸資金來源。建立多元籌資機制,積極牽線加強銀企合作,規范發展擔保公司,創新金融服務,加大企業貸款力度。積極探索民間資本投資方式,鼓勵拓寬投資領域,加大對社會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擔保的獎勵額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潛力較大的產業。在電力方面。加快電力項目建設,推進城鄉電網改造,增強電力輸配能力。加強用電管理和科學調度,大力倡導節約用電,提高全民節約用電意識。

  • 齊抓共管,切實做好企業減負工作

    給企業減負解困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重要舉措,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和當務之急。要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國家有關減免稅收政策,制定優惠政策,放水(轉下頁)(接上頁)養魚,並根據財力承受能力,該減的減,能免的免,重點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支持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支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堅決執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緩、停"項目,抓緊清理行政性收費,進一步規范涉企收費和行政執法監察行為,停止各類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堅決查處"吃、拿、卡、要"等行為。繼續開展"送溫暖、送政策、送服務"活動,盡快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 聯合互補,著力提升企業應對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業自願,建立完善各種行業協會,加強行業協會的協調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協會、企業三位一體的良性互動局面。通過企業間的聯合,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引導發展重點突破的產業和領域。對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實行兼並聯合,組建集團,實現其產業優勢的快速擴張。由優勢企業兼並劣勢企業,或者以名優產品為龍頭,以骨幹企業為核心,以產權聯合為紐帶組建跨行業、跨地域的企業集團,依靠集團帶動調整企業組織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 轉型商業模式再造

    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在局限於產品和服務之間的競爭,而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全球金融危機孕育著一個徹底重新洗牌的時代,中國企業的「低成本時代」已經徹底終結,中國企業競爭將不可逆轉地進入到「商業模式」與「資本」層面的競爭,得「商業模式與資本者」得天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