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近代慈善監管

近代慈善監管

發布時間: 2021-02-23 21:22:29

⑴ 關於中國慈善事業的論文2000字

慈善事業是一種復有益於社會與人制群的社會公益事業,是政府主導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一種必要的補充。是在政府的倡導或幫助、扶持下,由民間的團體和個人自願組織與開展活動的、對社會中遇到災難或不幸的人,不求回報地實施救助的一種無私的支持與奉獻的事業。慈善事業實質上也是一種社會再分配的實現形式。
與世界各國相比較,中國慈善事業具有如下特色:1、慈善思想源遠流長;2、慈善活動與上層建築的關系密切;3、近代慈善事業受西方影響而發展;4、當代的慈善事業起步晚。

源遠流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倡行與發展慈善事業的國家。與之相應的是,其慈善思想也源遠流長。先秦諸子百家與隨後的佛家、道家都對慈善有過精闢的闡述。譬如,儒家講「仁愛」,佛教講「慈悲」,道教講「積德」,墨家講「兼愛」,各流各派雖在表述上不盡相同,然義理相近,都蘊含著救人濟世、福利為民以及人類共通的人道理念和道德准則。

⑵ 中國近代慈善家都有哪些

成龍,韓紅

⑶ 中國對慈善組織監管行政法規和制度有哪些

首先,刑事領域,關於慈善組織相關人員的職務犯罪,刑法有明確規定(如挪用公款罪專)。

其次,在國家屬審計層面,《審計法》對慈善組織的審計制度有明確的規定。這兩項是最有利的監管舉措,當然在我國對慈善組織監管的行政法規具體有以下幾個: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對於民間組織(包括慈善組織)的成立條件、組織機構、政府監管等作出了一般性的規定。
就慈善組織所具有的財產來源的捐贈性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是最直接的法規。
慈善組織的監督制度主要規范慈善組織的行為,保障慈善組織健康、透明運作。現已形成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為主題的慈善事業監督管理法律體系,對慈善組織的管理體制、設立條件組織構成、運行規則和財產管理等方面走了明確規定,以規范慈善組織的行為。

⑷ 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近代慈善事業與古代相比有何不同

時至來19世紀90年代,西方新思潮不源斷傳至中國,一些西方慈善思想也流傳到中國學術界,中國傳統的慈善事業受到沖擊。晚清思想家鄭觀應在一篇題為《善舉》的文章中,列舉了西方各國的慈善機構,主張中國也應通過官紳合力,遍設西方式的善堂。中國傳統的慈善事業也逐漸轉變為近代公益事業。

中國傳統的慈善事業與西方世界的慈善思想有共同的地方,即中國古代慈善事業源於儒家的民本思想,這和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所倡導的人文主義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外,即近代慈善公益活動不僅限於對鰥宴孤獨、貧病殘疾之人的救濟,更側重於面向社會大眾,使慈善事業不光是消極被動而且是積極主動的。

⑸ 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的特徵和發展,有誰能詳細的給出解答謝謝了……詳細點的!!

http://www.8.com/books/fre0906441.html

⑹ 近代中國慈善事業的改革體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

中國慈善事業起步晚,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趨向於管理上的完善,發布審查機制也透明化。

⑺ 近代中國出現了哪些社會救助團體主要進行哪些工作

近代中國的社會救濟制度

到了近代,中國的福利思想一方面承繼了儒家思想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受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西方福利思想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式的「補救型」社會福利思想。「補救型」社會福利思想將社會福利看成是一種在常規的社會機制不能正常運轉或者不能滿足一部分社會成員某些較為特殊的社會需求時而採取的應急措施,因此,社會福利的目標被鎖定為「為社會弱者服務」,即濟貧。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近代史上的國家濟貧制度形成於上個世紀初,中華民國建立後的第四年(1915年),政府便仿照英國的「伊麗莎白濟貧法」頒布了《遊民習藝所章程》。1928年,政府又頒布《管理各地方私立慈善機構規則》,翌年,頒布了《監督慈善團體法》。1930年政府在全國推行救災准備金制度。這些立法顯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嘗試用法律手段來規范濟貧行為。

1941年政府組織了一些專家學者,准備制定《社會救濟法》。1943年《社會救濟法》公布實施。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國家濟貧大法。同時,政府認為以前制訂的相關法規已經不合實際,接著又公布了一系列法規,如《社會救濟法施行細則》(1944年)、《各省市縣市地方救濟事業基金管理辦法》(1942年)、《社會部獎助社會福利事業暫行辦法》(1944年)、《救濟院規程》(1944年)、《管理私立救濟設施規則》(1945年)、《賑災查放辦法》(1947年)等等,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與濟貧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1943年的《社會救濟法》規定,社會救濟的對象為:「一、年在流失歲以上精力衰耗者。二、未滿十二歲者。三、妊婦。四、因疾病傷害殘廢或其他精神上身體上之障礙不能從事勞作者。五、因水旱或其他天災事變致受重大損害或因而事業者。六、其他依法令應予救濟者。」

《社會救濟法》規定的「救濟方法」有十二種:「一、救濟設施處所內之留養。二、現款或食物衣服等必需品之給予。三、免費醫療。四、免費助產。五、住宅之廉價或免費供給。六、資金之無息貸予。七、糧食之無息或低息貸予。八、減免土地賦稅。九、實施感化教育及公民訓練。十、實施技能訓練及公民訓練。十一、職業介紹。十二、其他依法所定之救濟方法。」[5]

但是,遺憾的是,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上述法律法規並沒有得到認真貫徹。在實踐中,政府只是敷衍了事,措施不力。尤其是救濟機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沿襲封建時代的舊制和作派,難有作為。針對當時的現狀,在民間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

本世紀20年代,西方現代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傳入中國。1911年步濟時先生在北京組成的「北京社會服務俱樂部」,這個組織數年後發展到有600名學生參加。1921年,燕京大學成立了社會學系,1929年擴大為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他們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和社會救助的實踐。在他們的推動下,有一批知識分子在中國發起了「鄉村建設運動」。其中,以梁漱溟先生為代表的「鄉村建設派」和以晏陽初先生的「平民教育促進派」最為著名,並且在山東鄒平和河北定縣進行了實驗。但是,由於當時社會環境惡劣,中國知識分子進行社會改良的嘗試都沒有取得實際效果。

當時,國外教會和慈善機構也曾在中國開辦了一些慈善活動。教會組織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基督教青年會(YMCA)。在30—40年代,美國的一些慈善組織,如紅十字會、救世軍等,也來華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賑災活動。他們一度雄心勃勃,試圖以善舉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但是不久以後他們就發現,中國的問題非常復雜,不是外國慈善家們能夠管得了的。

綜上所述,在舊中國始終是「剩餘型」思想占據主導地位。因為處在政府腐敗、戰爭頻乃、災荒連年的歷史環境下,即使是「剩餘型」的濟貧也無法實現。

只有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將勞動人民的社會福利問題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上。在1922—1948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召開的歷次全國勞動大會上,都將救災救濟作為黨的重要政策提出,並在當時的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或解放區,為貫徹落實這些政策作出了努力,由蘇區、邊區或解放區政府頒布了有關法令。

1945年7月,在延安召開的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籌備會上通過決議,成立了以周恩來、董必武為首的中國解放區臨時救濟委員會(簡稱「解救」,1946年改稱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簡稱「救總」),並制定了《解放區臨時救濟委員會組織和工作條例》。救總的任務主要是調查和統計抗日戰爭時解放區所受的損失,接收和分配聯合國的救濟物資,並且與宋慶齡領導的中國福利基金會相配合,為解放區的災民和戰爭難民提供了大量的救濟款項和物資。救總的工作實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救災救濟工作打下了基礎。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