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國際金融監管

國際金融監管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25:58

❶ 金融國際化給一國金融監管帶來哪些挑戰

鴻篇大論太麻煩了,我講幾個重要點就可以了吧。
金融國際化,必然會造成資金專的全球流動,資本的屬性質和生物一樣,是趨利避害的。當有利可圖時,必然會有大量資本涌來,這樣會使一國金融監管部門很難監控其流向。處理不慎,就會引發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使一國經濟受到極大沖擊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個教訓。並且在金融國際化中,為了規避監管,很容易催生離岸金融市場的繁榮,這使得一國無法對其進行監管。不靠國際間合作,只能是望其興嘆~

❷ 當前金融監管的國際形勢如何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既面臨著需要緊緊抓住的發展機遇,也面對著需要認真對待的嚴峻挑戰。這一判斷應成為我們正確看待和把握當前國際形勢的基本指導思想。 一、我們面臨的國際機遇 1、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目前,盡管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軍事干涉主義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誘發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的各種動因仍未消除並有所增強,但各國人民要和平、求穩定、謀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和平力量繼續壯大,國際局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這必將繼續為我國的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2、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發展。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世界多極化趨勢正在曲折中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擋之勢,世界各類經濟組織、經濟區域一體化和世界統一市場正在迅速發展,其結果必將進一步推動商品。技術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的自由流動和配置,從而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國家間的經濟依存性不斷增強;由於發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一些傳統產業正在向其他國家轉移。這就為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參與世界分工、吸引外資、引進技術並獲取比較利益,提供了一定的機遇。 3、科技革命迅猛發展。20世紀後期興起的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革命的影響,毫無疑問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作為「構成 21世紀的最強大力量之一」的信息技術,已跨越其產業邊界,向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軍事等各個領域滲透,並通過商業化不斷開拓新的世界市場,引發巨大的新的市場需求。全球范圍內的科技進步浪潮,為我國在技術跨越的基礎上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4、美國稱霸全球的「雄心」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美國的胃口太大,結果正應驗了《紅樓夢》中「大有大的難處」一說。一個小小的伊拉克便讓其難題叢生。美國到處插手但卻是按住了葫蘆起了瓢,手忙腳亂,難見成效。美國現在的處境,極像毛主席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所說的那樣:它每侵佔一個地方,就為自己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根繩索。 5、美國經濟潛伏著嚴重的危機。前幾年,學界絕大多數人認為美國經濟現狀與前景總體上很好;但現在認為美國經濟潛伏嚴重危機的人在增多。2001年前後美國股市泡沫的破滅,以及近3年裡美元對歐元貶值 35%,都是美國經濟潛伏嚴重危機的反映和釋放。當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同時集中體現經濟的政治互動性極強,所以美國經濟在短期內變數很大。任何事物都逃不脫他的規律性。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政治上、軍事上的霸權主義,是以其金融霸權主義為基礎的。目前,美國實際上利用著全世界凈儲蓄總額的72%。但美國共有7萬多億美元的內外債;其債權、債務相抵後,國際凈債務達2萬多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一國貨幣下跌需要三個最基本條件,這就是大量的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投資者的信心下降。1980年前,美國對外貿易通常呈現順差,而2004年對外貿易赤字己攀升到6000多億美元。2004年的經常項目赤字為6600億美元,財政赤字也已超過4200多億美元。這三大赤字都創下歷史新高,在近期內決不可能大幅下降。可以說,現在美元較大幅度跌落的基本條件都已具備,是否大幅度跌落,只欠持有美元者信心進一步大幅下降了。

望採納,謝謝!

❸ 國際上金融監管體制模式主要有哪些及優缺點

主要有三種類型:統一監管模式、分業監管模式以及雙峰監管模式。採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國家主要就有我國和法國;而同樣是在分業經營的同時採取統一監管的有韓國;美國採用的則是綜合經營分業監管;著名的金融帝國—英國採用的是統一監管的體制,採用同等模式的還有諸如日本、新加坡等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各種監管體制的融合趨勢日益增強。
統一監管模式指由一個機構統一負責至少對銀行、證券、保險三大主要金融領域的審慎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統一監管主要是為了適應金融業務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而產生,也是全球金融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其利在於利於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系數進行把握和控制,有利於規模效益,同時能夠降低監管時不統一所產生的摩擦成本,減少了監管真空和重疊,對於在混業經營日益明顯的當今,能夠對整個金融集團進行風險評估,並作出有效的監管。不足之處則在於如果沒有對監管目標進行清晰的界定,其監管效果反而會比分業監管更加低下,不能達到與其的一致性和監管效率;與此同時,集權統一的監管機制容易造成官僚主義,並進而產生道德風險。
分業監管模式指在機構監管的基礎上,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金融領域分別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對領域內金融活動進行全面監管。其利在於有明確的監管分工,能夠避免單一金融領域的風險而產生連鎖的金融危機;各監管機構能夠集中部門經歷對領域內的市場活動進行監控,專業性強。但是,隨著金融業的迅猛發展,其不足之處也日益凸顯,監管交叉重疊;金融法律不統一,沖突嚴重,影響權威;監管效率由於協調機制的不完善而日益低下;監管的分散容易產生「真空」地帶,金融高危性增加;主要是在混業經營趨勢的當今,難以對金融集團的集體風險進行把握。我國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代表國家。有些國家在回歸綜合經營後,依然實行分業監管。
雙峰監管模式,指在功能監管的基礎上,根據金融監管的兩大主要職能,即審慎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進行監管,由此而產生兩類監管機構,分別進行負責,這種監管模式的典型國家為澳大利亞。此種監管模式的利處在於能夠較好的分別對金融機構的兩個階段的行為進行有效監控,能夠保證在各自的監管領域內的監管目標一致,同時也避免了不同機構的存在同領域監管但是因為部門因素、體系因素而產生的監管交叉、真空。降低了監管機構之間的摩擦成本與協調難度;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制衡機制,避免道德風險的產生。但是同樣也存在其天生不足的弊端,就是容易在兩塊監管領域之間產生「灰色區域」,沒有能夠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特色而進行監控。

❹ 簡述中國金融監管的一般措施。

一、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給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的歷史機遇。(一)經濟全球化為我國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的空間更加廣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參與國際分工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和發揮本國優勢的基礎上,有效利用國外資源和技術,彌補本國的不足,促進經濟的發展。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協作越深刻、越密切、越廣泛,創造的新生產力也就越多,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創造了一個基本前提和條件,使我們有了一個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我國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與協調,主張實現東南亞聯盟與我國的經濟合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使我國吸收和借鑒國外文明成果、發展我國經濟的步伐加快。此外,日趨統一的國際大市場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也將給予我國經濟以更大的激發力,經濟全球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建立了一個打破國家疆界的更加廣闊的經濟競爭舞台,各國、各企業在經濟全球化所搭建的舞台上一顯身手,參與國際競爭,將更加有利於推動我國的產品不斷優化與進步,激發中國企業努力進取,接受國際競爭的考驗。(二)全球資本市場為彌補我國資本不足提供了便利。資金不足一直是阻礙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現代化實現的瓶頸。引進國外的資金,是解決我國資金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全球化促使全球資本市場形成,加快資金在全球范圍流動速度,為各國引進資本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可能性。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新的金融工具或金融產品層出不窮,使國際金融市場空前活躍,許多等待投資機會的資金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尋求最佳回報率。這些情況的出現為我國解決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提供了良機,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引進外資規模都在400億美元左右,連續多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引進國,通過引進國外資金促進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三)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為加速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流動,在世界范圍引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浪潮。發達國家集中力量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產業,以搶佔全球產業結構制高點,同時把勞動密集型產業或傳統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我國人力資源充足,勞動力成本低廉,是跨國公司進行國際產業轉移的理想場所。為中國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來加速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創造了條件。中國不可能像西方國家那樣花200多年的時間,按部就班地實行工業化、服務化和知識化社會的演進,但是應該看到今日中國有條件也有機遇在完成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同時,推進工業社會向後工業時代發展的歷史進程。(四)科學技術在全球的交流與傳播為我國吸引國外先進科學技術來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提供了機會。科學技術在全球無國界的發展使任何國家、任何集團、任何個人都已經無力完全壟斷和控制新技術的傳播,即使能在一定時期控制和壟斷科技成果,也不可能永遠控制和壟斷它。本身已成為商品、可以進入市場買賣的科技成果最終會與一定的產業結合在一起,通過其自身的傳遞機制,擴散到全球,後進國家有可能利用引進的先進技術,越過或縮短傳統產業的發展階段,趕上和超過先進國家。二、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給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作為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的後來者,從國際經濟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國現階段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國際經濟競爭力尚弱,但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程度相對較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國民經濟對國際資本、技術、資源和市場的依存度逐年上升。對外依存度較高而競爭力較低的不平衡狀態使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這就使得我們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可能遇到一系列問題甚至威脅。(一)產業結構和市場面對的沖擊。在當今世界經濟體系裡,我國仍然屬於國際分工體系外圍的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總體上仍然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低層次產業為主導,與發達國家形成的主要還是垂直分工。同時,由於我國外貿依存度和資本依存度相對較高,,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出口市場分布和外資來源國結構等方面又存在高度集中現象,使我國經濟發展容易受到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周期的不良影響和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中的控股與技術壟斷往往容易讓國內科學技術含量高的產業和產品市場被跨國公司控制,外商投資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也會擠壓國內同行業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民族工業和產業安全構成威脅。(二)金融安全存在隱患。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基本上還是安全的。我國政府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已高度重視金融方面的經濟安全問題,並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監管的政策和措施。但從長遠看,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仍是經濟安全諸問題中需予以重點關注的領域。東亞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金融安全是經濟安全最復雜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必然要進一步開放,國際金融風險將很容易傳入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必然使我國金融企業面臨外國金融企業的激烈競爭,發達國家在服務業、金融業方面的競爭優勢十分明顯,我國的金融企業從經營方式到金融技術和金融人才與國際金融市場上發達國家的金融企業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外國金融企業進入我國,還將使金融監管更加困難,一旦國內經濟出現問題,或者外資進入驟然減少,或者投機資本乘機湧入,都會釀成嚴重的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國家經濟,對經濟安全構成潛在威脅。(三)被迫接受一些對自己不利而且還不熟悉的國際制度和規則的約束。長期以來,發達國家為實現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制定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國際經濟秩序。發展中國家要參與國際經濟體系,就必須遵守已有的國際條約和慣例,在經濟主權上作出某些讓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遭到削弱。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融入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國也將被迫接受一些由西方制定的、對自己不僅相當苛刻而且還不熟悉的國際制度和規則的約束,在某些方面,要依照國際規則對經濟管理方式、對外經濟政策、法律規則進行一定的調整,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國制定經濟政策和執行經濟發展戰略的自主性。(四)外部不良因素對經濟和社會穩定構成的沖擊。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納入一個統一的經濟運行體之中,經濟的傳導性和擴散性日益擴大。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和融入世界經濟步伐的加快,中國經濟既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也會接納世界經濟傳遞出的各種變數,外部的資源和市場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度不斷加大;參與經濟全球化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也隱含著巨大的風險,世界經濟的波動會迅速影響到我國國內經濟的發展,各類不良因素也會迅速傳入國內,構成猛烈的沖擊。2001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影響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對外出口也因此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的漲落也直接影響到國內石油的價格。此外,我國還將直面意識形態的挑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藉助經濟全球化,推行西方政治模式的全球化,通過經濟全球化的各種渠道向我國推廣西方的思想理念,快捷開放的互聯網為西方的思想文化滲透提供了平台,如何應對敵對勢力企圖藉助經濟全球化對我發起的思想政治攻勢是不容迴避的重大挑戰。總之,21世紀的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的進步。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使我們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只要在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過程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新經濟所帶來的機遇,清醒地認識和防範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與風險,不斷增強自己的國際競爭力,那麼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就會早日實現。

❺ 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呈現五大趨勢是什麼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監管改革主要任務是修復引發危機的「斷層線」,增強全球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健性,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金融需求。金融穩定體系包括: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健經營的金融機構、有深度廣度的金融市場、有效的金融安全網及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加強金融監管有三個層面:一是微觀審慎層面,主要是增強單個銀行機構的穩健性,具體包括資本充足性、流動性、杠桿率、大額風險集中度、公司治理、風險文化等方面。二是宏觀審慎層面,主要是防止系統性風險傳導、緩解順周期問題,包括解決「大而不倒」、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和加強逆周期資本補充。三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主要是完善會計、審計、外部評級、危機處置、OTC、中央交易對手、基準利率等。
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呈現五個趨勢。第一,以巴塞爾協議Ⅲ資本監管為核心,覆蓋各類風險,對模型計量的態度更加謹慎,引入簡單的杠桿率作為兜底。第二,識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提高監管強度,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第三,從關注銀行到關注非銀行,包括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G-SII)、全球系統重要性非銀行非保險金融公司(G-NBNI)和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包括5種經濟功能:基金、信託等集合類投資,財務公司、租賃、保理等批發融資發放貸款,券商、貨幣經紀等融資融券,融資性擔保、信用保證等信用擔保,SIV、ABCP等資產證券化實體功能。第四,強調標准實施的國際一致性,標准要有統一的適用范圍、統一的時間表,評估要同步實施、規則一致、實施一致。第五,尋求多元目標,平衡簡單性,提高可比性和風險敏感性。
建議我國金融監管要時刻把握風險的動態變化,指導機構建立良好的風險文化、合理的公司治理架構工具和適當的激勵。要提高宏觀視野,注重監管措施的先後順序和內在邏輯一致性。關注政策的疊加效應,境外加強監管協調,境內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其他宏觀政策的配合,整體提高宏觀經濟穩定性。在加強監管規則建設的同時,提高有效監管能力,避免因規則過於復雜而誘發監管套利行為、加重監管負擔。重視傳統監管手段的作用,通過有效監管施壓於銀行董事會和高管層。應進一步發揮信息披露和市場約束作用。

❻ 金融監管國際協調與合作的機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金融監管國際協調與合作的機制主要包括信息交換、政策的相互融合、危機管理、確定合作的中介目標及聯合。

❼ OM國際金融有監管嗎

OM金融集團受紐西蘭FMA監管,但是否正規,建議通過外匯資質網站http://u19c。m1。xinclo。xyz/進行查詢。

❽ 國際金融監管體制模式主要有哪些

我國的金融監管模式是:人民銀行即中國的央行為中國的政策性銀行,主要負責宏觀金融政策法規、貨幣流通和貨幣的流通量;銀監會主要負責對商業銀行的監管;證監會主要負責對證券市場及相關參與者的監管;保監會主要負責對保險市場及其參與者的監管;國家外匯管理局主要負債對中國的外匯儲備及外匯市場管理和監管。

❾ 全球知名金融監管機構有哪些

美國 :商品與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英國 :金融行為管理局(FCA,原金融服務管理局)

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CySEC)

馬爾他 :馬爾他金融服務局(MFSA)

日本 :日本金融期貨協會(FFAJ) 、日本金融廳(FSA)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
瑞士:瑞士金融市場管理局(FINMA)
德國: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
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
香港: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