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信用建設信用監管

信用建設信用監管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46:24

㈠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舉措包括哪些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

2、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

3、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范、有序和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

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為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准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

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1)信用建設信用監管擴展閱讀:

企業信用體系作用:

1、信用在市場經濟中之所以獲得廣泛發展,在於它具有融通資金、促使貨暢其流的功能,發揮著調劑資金餘缺和節約費用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資金的使用效率,能夠擴大投資總量和增加消費總效用,並且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

2、同時,政府還能夠藉助它調控宏觀經濟的運行。但是,伴隨信用的發展,客觀上又產生了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信用活動中客觀存在著的風險,指信用活動中因一方不守約而造成對方受損的風險。信用風險客觀上又同信用關系是否規范、信用秩序是否正常密切相關。

3、信用活動規范有序,信用風險就小;反之則大。由於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高度發達的經濟,信用關系遍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

㈡ 怎樣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管理

怎樣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管理?

國家:

①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公民內的道德素質。容

②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懲治不誠信行為,讓失信者得不償失。

③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監管體系,讓失信者無處藏身。

社會:

①大力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

②通過新聞媒體加強監督,曝光不誠信行為。

個人:

①樹立誠信意識,信守承諾。

②運用誠信智慧,尊重隱私。

③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大力弘揚誠信文化。

④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拓展資料:

誠信無小事。不輕易許諾是守信的重要保證,但是承諾一經作出就應該努力兌現,注意不能說必須或一定兌現,遇到特殊情況要解釋清楚,失信於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要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隱私。

在某些情況下,出於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需要說些善意的謊言,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並不違背誠信原則。


遲暮也在學習,要加油呀!

㈢ 什麼是信用建設

2002年10月黨的抄十六大提出「整襲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健全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的號召。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和任務。2005年11月25日,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整規辦」)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了《商業協會行業信用建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整改辦[2005]29號),指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商會協會工作作為聯系政府和企業的自律性服務組織,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開展行業信用建設,是商會協會履行自身職責的客觀需要,有利於加強行業管理,增加行業誠信意識,提高行業自律水平,規范行業競爭秩序,維護行業利益和促進行業發展;有利於政府主管部門更好的掌握相關企業的信用信息,便於加強市場監管和實施宏觀調控。」2006年3月15日,國務院第12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指導意見》要求加快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

㈣ 我國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發展制約因素,和解決對策研究

一、社會信用體系的概念
我們知道:一個人或單位做了失信的事,將同時受到兩種懲罰,一是法律懲罰,即國家機關依據法律、法規對失信者做出的民事、行政或刑事制裁;二是社會懲罰,就是當人們都知道這個人或單位不講信用時,都不願意和他再打交道,他只能是寸步難行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誠信度,就取決於上述兩個懲罰的力度。我國現在之所以失信事件屢屢發生,很多行業或地區出現信用危機,就是因為上述兩個懲罰力度太小,法律懲罰缺乏剛性,社會懲罰幾乎沒有。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信用體系,它是對失信者的法律懲罰機制的有力補充,二者共同決定著一個國家、地區的誠信度。
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一定要按照市場經濟本身的規律進行。上面我們已經談到,社會信用體系就是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其實,市場經濟本身就具備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我們還從最早的村社經濟說起,當時人類活動范圍小,經濟交易地域較小,交易雙方大部分都居住在同一村莊或社區,或者居住得比較近,人們長期生活在一起。這時候,人們之間不願意失信,因為如果一旦失信,全村莊或全社區的人都知道了,都不願再和他打交道。比如:張三借了李四 500 元錢,如果賴賬不還,李四就會告訴其他人,那麼張三以後就很難借到錢了。後來經濟發展了,社會分工多了,交易區域也擴大了,交易雙方都不認得,並且居住也比較遠,也就不怕別人說他失信了,這種村社經濟基礎上的失信懲罰就失效了,開始大量的出現騙子。經濟學上講,有缺失必然有市場,這時間,信用行業就應運而生。信用公司為了讓委託者滿意和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大量的收集與整理失信者的信息,並且信用公司之間也組織成了聯盟與協會,共享各自的信用信息。一個人或單位的失信記錄,會被信用公司搜集並整理,並向社會提供,所以人們又不願意失信了,騙子也就少了。這樣,對失信者的社會機制又建立了。
既然市場經濟本身具備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我們要進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從立法等各個方面完善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和保證其正常運行,堅決不能損害這種機制的運行。
三、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
我國關於社會信用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批從事信用評價、信用擔保等業務的信用服務機構,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也在不同程度上對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了探索。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未能在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發揮出全面的強有力的作用,必須加快建設步伐。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工作,應當以建立全社會的誠信環境,形成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的;以發揮政府的示範作用,培育良好的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為重點,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應當包括社會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和服務系統、信用實踐活動、監督與懲戒機制四個方面。建立社會信用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培育信用管理和服務系統是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任務,開展社會信用流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環節,建立信用行業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在方法步驟上,應當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堅持總體規劃,精心試點,統籌協調,分層推進,分步實施;堅持誠信宣傳教育與信用制度建設並重;堅持採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統一的信用信息標准;堅持培育社會信用市場需求、促進商業性信用服務行業發展與加強信用監管相結合。到2008年,力爭達到以下目標:全社會的誠實守信的道德水準、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顯著提高;信用管理方面主要的法律法規、信用制度基本形成;社會信用服務行業有較大的發展,信用服務需求明顯擴大;對偷逃稅款、惡意合同違約、故意拖欠債務、商業欺詐、假冒偽劣等行為形成有效的社會聯防和制約懲戒機制,面向企業和個人、覆蓋經濟社會生活主要方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初步建立,市場經濟秩序明顯好轉。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我國徵信業開始起步。在地方徵信體系建設上,以上海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和城市率先邁出第一步。 1997 年,上海開始開展企業資信評級,並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建立了個人和企業聯合徵信系統。浙江省、深圳市等也都較早地試點進行地方徵信體系建設。上海、深圳、浙江等模式都獲得了較大成功,區域內部信用信息缺乏和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變,市場經濟秩序得到有效規范,金融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銀行 2003 年 10 月被賦予管理信貸徵信業的職能後,開始著手建設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地方徵信體系建設納入了全國徵信體系統一框架。 2004 年,山東省堅持 「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 的原則,在 4 個城市積極開展借款企業資信評級試點。 12 月末,共有 85 戶企業與相關評級公司簽訂評級協議,完成企業評級作業 83 戶,初步啟動了資信評級市場。
雖然我國地方徵信體系建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各方面反映突出的徵信相關法律不健全、信息數據部門分割、行業自律不足等。同時,我們在推進地方徵信體系建設中,還遇到其他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一)徵信體系發展的迫切需要與徵信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當前,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於加快徵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迫切性已經達成共識,金融機構與企業對徵信產品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但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我國評級機構的徵信產品認知和信任程度遠遠不足,企業參與評級的積極性不高;商業銀行也不能主動利用外部評級結果加強信貸管理,對徵信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客觀上制約著徵信體系建設和徵信市場的發展。
(二)徵信體系發展的市場化原則和行政化推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按照 「 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 」 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徵信服務體系,即: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但在地方徵信市場建設初期,由於徵信機構缺乏、徵信意識不強、市場規范欠缺等,較多地使用了行政化手段,如政府全額出資或部分出資成立徵信中介機構;利用行政手段開拓評級市場,明確規定一定范圍的企業必須參與評級等。行政化推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外部評級的路徑依賴,致使非政府背景的徵信機構發育不足,市場競爭不充分;徵信機構市場細分和定位能力較弱,市場深化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差。
(三)徵信業的外部性與監管不足之間的矛盾。與金融業一樣,徵信業也具有較強的外部性:資信評級機構的不公正評級可能會誤導市場判斷,扭曲市場信號,甚至造成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等,社會影響很大;同時,徵信業還涉及到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護、國家的信息安全等,嚴格監管徵信市場勢在必行。從目前徵信市場發展看,資信評級機構的買級賣級、壓價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各地對於徵信市場的監管重視不夠,既沒有建立健全的徵信管理法規,也缺乏可靠的監管手段,未能對徵信市場發展提供有效的監管保障。
(四)資信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準的共性和個性之間的矛盾。統一的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准有利於提高外部評級的一致性和權威性,但壓抑資信評級機構的創新動力,也不利於資信評級市場的細分和深化;個性有利於激發評級機構的創新動力,合理確定市場定位,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但評級結果的一致性差,可利用價值低,外部評級的准確性和權威性受到置疑。最佳的評級指標體系和評級標准應該在共性和個性之間尋找一個均衡。當前,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指標體系個性太強、共性不足。評級機構的指標體系各不相同、評級標准差別很大,造成評級報告參差不齊,同一企業可能會被評為不同的級別,同一評級公司的評級標准存在普遍較高或較低的問題,金融機構無法甄別評級報告的合理性,外部評級的可利用價值很低。不解決好共性與個性的矛盾,徵信業的發展便沒有生命力。
(五)徵信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要求與目前人才缺乏之間的矛盾。徵信業是知識和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評級涉及不同的業務品種、不同的行業背景、不同的法律環境,需要大量不同行業的高素質人才。以 EXPERIAN 為例,公司總部僅軟體工程師就有 200 多名。但我國現有的業務人員以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評級人員為主,從事行業研究和產品開發的分析人員缺乏;我國只有極少數大學開設了信用管理課程,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大部分徵信機構處於虧損狀態,經營狀況非常艱難,難以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

今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針對經濟領域見利忘義、不講信用、爾虞我詐等消極現象,提出要樹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從道德層面明確了誠信的標准和界限。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全面展開,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一)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實行信用分類監管
有關部門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業務特點和監管需求的信用分類標准和內部評估機制,以監管對象的誠信守法水平為基礎,建立信用檔案,實施分類管理,使誠信守法企業享有便利,限制不法企業的生存空間。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建立了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已錄入600多萬戶企業的基本信息,根據企業信用等級標准,明確了在市場監管中相應的激勵、預警、懲戒和淘汰機制;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建立了全國聯網的企業和個人信貸登記咨詢系統,覆蓋了4.88億自然人的信用記錄和82%的企業信貸總額;海關總署對在冊的30多萬家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將企業劃分為A、B、C、D四個類別,定期公布誠信企業「紅名單」和失信企業「黑名單」;公安部正在建設「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全國違法犯罪人員信息資源庫」等八大基礎性、共享性信息資源庫;國家稅務總局正全面建設「金稅」三期工程,以實現對納稅人的綜合管理和監控;財政部依託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建立了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誠信檔案系統;司法部正在建立律師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質檢、食葯監、外匯等部門也對企業實施了信用分類監管。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積極推進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的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經杭州、濟南等城市試點後,正在全國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北京、天津、黑龍江、安徽、湖北五省市開展信用信息互聯互通試點。
(二)各地積極探索信用體系建設,改善投資環境。
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27個省市建立了領導推進機制。北京、天津、浙江、杭州、寧波、深圳、汕頭等省市都建立了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浙江省的信用信息平台匯集了工商、國稅、地稅、質監、海關、公安等39個部門的信息。有些地區之間形成了區域間聯防機制,如上海、江蘇、浙江聯手推進「信用長三角」建設。
各地區根據需要,開展了信用立法、數據標准化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對信用信息的內容,歸集的渠道和時限,公開的范圍和方式作出規定,統一信用信息的數據格式和傳輸方法,為信用體系的運轉提供法律依據和技術保障。吉林、江蘇、浙江等省制訂了信息公開管理辦法;上海、深圳市出台了企業和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辦法;天津市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涵蓋企業信用評價的156項基礎指標,為信用信息的收集明確了范圍。
(三)企業信用實踐不斷深入,誠信水平有較大提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內企業不斷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的要求,積極推進企業信用建設,企業的信用自律和信用風險防範的意識和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中國企業聯合會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把誠信作為核心價值觀,設立了兼職或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制定員工的誠信行為准則,並通過信用評級、信用檔案等方式對商業夥伴進行信用管理;許多企業從自身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中深深體會到,信用可以轉化為競爭優勢,可以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相反,如果不講信用,雖然也可能一時得利,但這種不當得利只能是短期的、局部的、不可持久的。不少企業通過誠信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四)信用服務行業逐步發展,信用需求日漸增加。
我國信用服務行業正步入發展期,成為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目前我國有各類信用調查機構100多家,資信評級機構近80家,信用擔保機構2000多家,其他專業信用服務機構500多家,信用服務市場已經初具規模。勞動保障部於2005年3月決定將信用管理師作為一種新職業,並於今年1月頒布了信用管理師國家職業標准。信用服務行業的標准化建設工作也已經啟動,全國標准化委員會已經成立全國信用標准工作組,正在起草有關信用基礎標准。
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積極培育信用服務需求,制定了專門的辦法和鼓勵措施,要求在人才流動、公證、保險、重大項目招投標等領域使用信用報告。
(五)誠信宣傳深入人心,誠信意識明顯增強。
經過近幾年來大范圍、高強度的宣傳教育,誠信已經成為社會道德中重要的主旋律,「守信光榮、處處受益,失信可恥、處處受制」的觀念深入人心,日益成為政府官員、學界專家、廠長經理和普通百姓的廣泛共識。
各地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全國整規辦等單位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社會誠信宣傳教育的工作意見》等文件要求,深入開展誠信宣傳教育。2005年9月,全國整規辦會同中宣部等10個部門和單位,首次聯合舉辦了「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吳儀副總理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誠信經營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並且在宣傳月活動的總結報告上批示:「這項活動抓得很好。今後每年都要堅持辦下去」。今年,全國整規辦、中宣部等13個部門和單位聯合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誠信興商」活動的意見》,對「誠信興商」活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根據吳儀副總理的指示,今後每年都要舉辦「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
盡管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必須看到當前還處於起步階段,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目前我國關於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全國范圍內信用信息的公開、共享、使用、服務機制還沒有建立,社會的信用意識還有待繼續加強,商業欺詐、偷逃騙稅、毀約、欠債不還、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失信現象還比較普遍。這說明,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二、打擊商業欺詐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
商業欺詐是不守信用、見利忘義的極端表現。國際上許多人認為,商業欺詐已成為與洗錢、販毒並列的三大毒瘤,日益具有組織化、智能化和跨國化的特點,嚴重擾亂各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秩序,也嚴重影響正常的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已經成為各國政府重點打擊的對象。
當前,我國正處於商業欺詐的高發時期,各種商業欺詐行為花樣繁多,層出不窮,流毒甚廣,為害甚烈,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敗壞社會風氣,侵蝕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損害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嚴厲打擊。2005年,國務院專門部署了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著力打擊虛假違法廣告、非法行醫和商貿活動中的各類欺詐行為。今年,又把打擊傳銷作為打擊商業欺詐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打擊商業欺詐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一)打擊虛假違法廣告,切斷商業欺詐的信息傳播渠道。
2005年,工商系統共查處虛假違法廣告案件3萬余件,責令停止發布虛假廣告4萬余件,曝光典型違法案件2300件。2006年上半年,集中整治虛假違法的醫療廣告,共監測醫療廣告86萬條,責令改正1.5萬余條,共查處違法醫療廣告案件2998件。經過整治,社會反映強烈、內容嚴重違法、表現形式低俗的虛假違法廣告大幅減少,廣告總體違法率下降。2005年葯品等五種商品服務廣告的總平均違法率,由第一季度的17.8%下降至第三季度的9.98%。近年來違法問題突出的虛假醫療廣告,在主流媒體已基本消失,在非主流媒體的發布量也大幅度下降。
(二)打擊非法行醫,保障人民群眾就醫安全。
自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的一年時間里,全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共取締無證行醫13.2萬余戶次,查處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的醫療機構、計生機構4.4萬余戶,清理出租、承包科室醫療機構4971戶,查處醫療機構和計生機構其它違法行為6.8萬余戶;沒收葯品、器械30萬余箱(件),沒收違法所得6339萬余元,罰款1.74億元,警告、責令改正11.4萬余戶,吊銷醫師執業證書995人,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2476戶,暫停機構執業1.5萬余戶,暫停人員執業3.4萬餘人;向公安、工商、葯監等部門移送案件4886件,共追究刑事責任176人;對209名有關衛生行政部門、違法違規醫療機構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
(三)整治商貿活動中的欺詐行為,規范流通秩序。
重點打擊了商業零售企業虛假促銷,商業零售企業超出合同期限占壓、騙取供應商貨款,美容美發等服務業和特許經營中的欺詐行為,對外貿易領域和對外經濟合作領域中的欺詐行為。2005年,各地共檢查各種經營場所10萬多個,當場糾正不規范行為1萬多次;查處虛假有獎銷售和違法巨獎銷售案件2千多宗,美容美發違法廣告案件1萬多宗,對外勞務合作領域詐騙案件20多宗。
(四)開辦中國反商業欺詐網,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反欺詐服務。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全國整規辦會同有關部門開通了中國反商業欺詐網。建設這個網站的目的,是要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反欺詐信息服務,傳播打擊商業欺詐的方針政策和最新動態,披露違法違規的負面信息,普及反欺詐知識,接受公眾投訴舉報;同時,推動市場監管信息共享和各部門聯合監管,最終逐步實現跨部門、跨行業和跨區域的反商業欺詐的信息共享和分析預警,形成執法協調和社會聯防。網站開通以來,平均日點擊次數超過20萬人次,其中瀏覽時間15分鍾以上的超過40%,1小時以上的達到26%。網站提供了大量的反商業欺詐的咨詢服務,受理了1437件投訴舉報,舉報投訴的內容包括虛假違法廣告、非法行醫、商業零售企業不規范促銷和占壓騙取供應商貨款、服務業虛假宣傳和銷售質次價高產品、虛假特許經營、商品房交易欺詐以及網路欺詐等問題。依據群眾提供的線索,查處了一批商業欺詐案件。網站的開通和運行,引起了社會關注,產生了良好的反欺詐效果。
三、繼續推進誠信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開展「誠信興商」活動,是經濟領域踐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作,也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必須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一)推動綜合性「誠信興商」創建活動。
近年來,各地各級商務、價格、海關、稅務、工商、質檢、食品葯品、外匯等部門,開展了「百城萬店無假貨」、「價格誠信」、「納稅誠信」、「守合同,重信用」、「質量誠信」等多種多樣的誠信建設活動;商會協會和企業開展了制定行規行約、簽訂誠信公約、創建文明窗口和服務品牌、開展行業行風評議等活動。這些都是「誠信興商」創建活動的有效形式。在此基礎上,全國整規辦將與有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誠信興商」示範縣市、社區(街道)、示範市場及示範企業等綜合性創建工作。通過綜合性的「誠信興商」創建活動,協調動員各方面誠信建設的積極性,形成共鑄誠信的合力和對失信行為的綜合治理
(二)開展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的信用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通過商會、協會推動企業的信用實踐是當前推動信用建設的有效途徑。2005年12月,全國整規辦會同國資委發布了《商會協會行業信用建設工作指導意見》,並召開了行業信用建設推動會。今年5月,我們專門對商會協會開展了行業信用建設培訓,100多家全國性商會協會參加了培訓。目前,我們正在啟動行業信用評價試點工作,推動商會、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約,建立行業評議和失信懲戒制度,幫助企業建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為企業提供信用信息服務。
(三)探索建立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
各有關部門將結合工作職責,總結打擊商業欺詐的有效做法和經驗,完善信用制度,探索建立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記錄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的行為,建立信用檔案和市場監管信息的共享機制,向社會公布「黑名單」。研究分析各類商業欺詐行為,特別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非法斂財等欺詐行為的特點和規律,摸清慣用手法、騙術類型和高發領域,制定有針對性的規范性文件,據此早發現、早定性、早打擊;同時,建立跨地區、跨部門和跨行業的反商業欺詐信息共享、預警監管、執法協調和社會聯防體系,從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方面遏制商業欺詐的泛濫,從根本上鏟除商業欺詐滋生的土壤。
(四)繼續開展誠信宣傳教育,辦好一年一度的「誠信興商宣傳月」。
組織動員新聞媒體宣傳誠信人物、誠信故事,提倡誠信興商、守法經營,弘揚誠信理念,使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誠信意識增強,合同履約率、承諾兌現率明顯提高;使商會、行業協會、學會以及經濟鑒證類的社會中介組織服務公益、重視操守、依法執業的理念明顯增強;使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公信力顯著增強。
在每年的9月份,聯合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統一活動標識,大力宣傳有關市場監管的法律法規;表彰「誠信興商」示範縣市、社區(街道)、行業和企業以及在組織「誠信興商」活動成績突出的地方和單位;發布行業誠信狀況,以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社會危害大的領域為重點,揭露違法違規行為,曝光典型案例,把「誠信興商宣傳月」辦成誠信宣傳教育的重要品牌。

㈤ 針對建築市場信用管理問題的屢見不鮮,國家有何政策應對

目前,信用保險在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尚屬於探索階段,保證保險已在政策推動下全面鋪向整個國內市場。隨著建築市場信用建設的加快,兩者也將在信用風險管理中承擔更大的作用。對於建築企業而言,運用信用保險合理分散信用風險,即為在建設大潮中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㈥ 如何進一步推進及加強企業的信用建設

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面向市場,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
2、運用市場機制,強化信用管理的內部約束機制和利益激勵機制;
3、在法律框架內,按照規范、有序和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充分發揮銀行系統信貸評價登記系統、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工商登記年檢等系統的作用,培育以企業為主體、服務全社會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企業信用標准體系、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企業信用風險防範體系、企業信用信息披露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並不斷轉變政府職能,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提升企業整體信用水平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形成信用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過程。

2、法治化原則。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法治化原則,要在國家有關法律的規范之下進行,同時要充分行使中央政府賦予我們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力,根據地方實際制訂符合我區實況的與信用建設相關法規條例,推動企業信用狀況在法治化軌道上逐步改善。
3、系統性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第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需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第二,需要從信用標准、信用評價、信用信息交換、信用信息消費以及信用市場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推進。

4、「三公」原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尤其是信用評價環節一定要貫徹公正原則,防止由於某種經濟利益而扭曲評價結果;在信用市場監管和對失信行為的處罰方面要堅定貫徹公平、公開原則,以推動企業信用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作用:
1、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
2、完善的企業信用體系可以提高經濟活動效率,減少交易費用和機會成本;
3、完善的企業信用體系有利於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

㈦ 國家對於誠信建設有哪些相關政策

為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央就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起全覆蓋的社會信用信息記錄
(一)加快徵信系統建設。積極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依法收集、整合區域內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逐步實現信息採集全覆蓋。完善信用標准體系,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採集和分類管理標准,統一信用指標目錄和建設規范。健全行業信用信息記錄制度,以各類企業和從業人員為重點,把信用信息採集融入注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各環節,盡快完善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環境保護、食品葯品、醫療衛生、知識產權、工程建設、交通運輸、檢驗檢測等事關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重點領域的信用檔案。加快國家統一徵信平台建設,力爭在2017年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台,形成覆蓋全部社會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路。
(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各部門各地區信用信息系統統籌整合,依法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依法對信用信息進行分級管理,確定查詢許可權,促進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公開透明、可查可核。推動有關部門在行政管理、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逐步實現多部門、跨地區、跨領域信息聯享、信用聯評、守信聯獎、失信聯懲,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
二、大力營造誠信建設有力宣傳輿論聲勢
(三)培育誠信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價值准則。要深入宣傳闡釋「誠信」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使誠信價值准則深入人心。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要拿出重要版面時段、推出專欄專題,運用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題節目等形式傳播誠信理念。都市類、行業類媒體要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用生動活潑的宣傳報道引導人們踐行誠信價值。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要運用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傳播手段,擴大誠信宣傳覆蓋面。發揮公益廣告引領文明風尚的作用,加強選題規劃和設計製作,加大在各類媒體和公共場所的刊播力度,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誠信規范。抓住「3·15」消費者權益日、「誠信興商宣傳月」、「全國質量月」、「食品安全宣傳周」、「6·14信用記錄日」和「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利用舉辦大型經貿活動、商品博覽會等有利時機,增加宣傳頻率,形成宣傳聲勢。
(四)宣傳先進典型。大力發掘、宣傳誠信人物、誠信企業、誠信群體,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引導人們見賢思齊。既持續宣傳老模範的感人事跡,也及時宣揚新模範的高尚行為;既在全社會推出具有重大影響的誠信人物,也在各地各行業和基層單位推出一諾千金的凡人善舉;既宣傳公民個人守信踐諾之舉,也宣傳骨幹企業、優勢產業、知名品牌以誠信創一流的先進經驗,塑造誠信國家形象。
(五)鞭撻失信行為。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失信敗德行為進行批評揭露,使之成為「過街老鼠」。要區分性質、把握適度,對尚未造成嚴重危害的弄虛作假現象,在系統和單位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對影響惡劣的重大違法案例,進行公開曝光、有力鞭撻,形成強大輿論壓力。加強對失信行為處罰結果的跟蹤報道,以反面典型為教材進行德法釋義,警示人們守住誠信做人「底線」、敬畏法律「高壓線」。發動群眾參與道德評議,組織大討論等活動,形成民間輿論場,引導人們加強自我約束。
(六)弘揚誠信文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闡發蘊含其中的講誠信、重然諾的寶貴品格和時代價值,引導人們誠意正心。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誠信文化,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道德追求的關系,深刻認識市場經濟既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又是法制經濟、道德經濟,在追逐物質利益的過程中享有精神收益。運用社區市民學校、公益性文化單位、文化服務中心等陣地,通過經典誦讀、道德講堂、論壇講座、展覽展示等形式,培育誠信文化。創作弘揚誠信的影視劇、小說和戲曲等文藝作品,做好展演展示,用文化傳播和滋養誠信價值理念。
三、切實增強誠信教育實踐針對性實效性
(七)突出企業主體誠信教育。抓好企業主群體的誠信教育和培訓工作,引導他們把誠信守法經營理念奉為信條,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履行納稅義務、環境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等各環節建立信用管理流程,自覺抵制失信行為。各類企業要開展全員誠信教育,建立職工誠信考核評價制度,使誠信成為企業職工的基本規范。企業管理部門要把誠信教育作為對企業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融入到證照頒發、業務辦理的流程中,把守信履約要求作為對企業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
(八)抓好公共服務人員誠信教育。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模範行為帶動誠信風尚的形成。公務員、醫務人員、社會工作者以及社會中介服務人員直接服務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他們的誠信言行對於增強人際互信具有重要影響。要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把誠信納入公務員招錄考試內容,增強公務員法律和誠信意識。認真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高決策和施政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引導醫務人員崇尚服務理念,大力弘揚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醫德。在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社會工作者等職業人群資格准入、專業評價、年審考核、職稱評定中,強化誠信教育內容,培養職業操守,建立誠信檔案,對嚴重失信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九)納入學校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誠信貫穿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構建各級各類學校有效銜接的誠信教育體系,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德育課、思政課以及道德實踐中強化契約精神教育、專題法制教育,研究建立學生誠信評價考核辦法。建立和規范體現誠信內涵的禮儀制度,把誠信嵌入到成人禮、畢業典禮等儀式中。切實加強師德建設,強化誠信執教、為人師表理念,以人格魅力為學生展示「行為世范」。依法依規嚴肅懲戒學術造假、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將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與社會誠信檔案相連通,納入國家統一徵信平台,引導師生以誠立身、誠信做人。
(十)廣泛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堅持知行合一,運用生動有效的實踐載體,引導人們把誠信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深化思想道德內涵,把誠信建設的要求貫穿到創建內容安排中、體現到工作各環節中。各行各業要結合業務和生產經營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誠信實踐活動,引導人們立足崗位踐行誠信規范。生產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環節,要以「質量第一」為主題,用規范的管理制度、精細的工藝流程、嚴格的質量標准,把誠信滲透在產品生產和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商貿流通企業作為市場秩序的關鍵環節,要以「履約守信」為主題,深化「百城萬店無假貨」、「誠信經營示範店」等活動,倡導公平交易、以誠待人,構建誠信商業環境。窗口行業作為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基層單位,要以「人民滿意」為主題,用禮貌熱情的態度、周到高效的工作,提供高質量服務,提升公眾美譽度。當前,要突出「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葯品企業開展「誠信做產品」活動,倡導樹立尚德守法、以義取利的義利觀,倡導以信篤行、以誠興業的傳統美德,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四、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長效機制
(十一)形成褒揚誠信的政策導向。各地各部門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時,要把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作為重要內容,形成有利於弘揚誠信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在制定與公民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時,要注重經濟行為與價值導向的有機統一,建立完善政策評估和糾偏機制,防止具體政策措施與誠信建設相背離。職能部門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過程中,要充分應用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使誠實守信者享有優待政策,形成好人好報、善有善報的正向機制。
(十二)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各地各部門要經常梳理經濟社會發展中誠信熱點問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失信敗德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葯品的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黑渠道,嚴懲重處食品葯品違法犯罪;工商部門,要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傳銷活動,狠抓社會影響大、涉案地區廣的大案要案;質檢部門,要扎實推進「質檢利劍」行動,嚴厲打擊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公安部門,要嚴厲打擊利用電話、網路詐騙犯罪行為,保護群眾財產安全;網管部門,要深入推進整治網路謠言專項行動,抓一批重大案件,列出一批「黑名單」;工信部門,要盡快落實手機卡實名制,有效切斷境外網路改號電話從國際埠局以及各地電信企業落地進入境內程式控制網的管道;銀行部門,要把落實銀行卡實名製作為重點,推動對境外操作境內網銀進行轉賬的限制、快速異地凍結贓款等工作落實。
(十三)建立誠信發布制度。推動各地各部門依據法律法規,按照客觀、真實、准確的原則,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對於列入「黑名單」的,根據違法違規性質和社會影響程度,分別採取「一對一」警示約談、「一對多」部門間通報、在媒體公開發布等不同措施。中央文明辦在與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基礎上,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發布食品葯品安全、企業產品質量、環境安全、納稅情況、債務償付情況等方面的「黑名單」,發布失信懲戒措施。有關部門和社會相關單位對列入「黑名單」的失信者,要共同依法實施懲戒,形成揚善抑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環境。
(十四)完善誠信監督體系。堅持行政監管、行業管理、社會監督相結合,構建多層面、全過程、廣覆蓋的監督體系,對各類社會信用主體實施有效監管,從源頭上遏制失信行為。政府職能部門針對失信易發多發的行業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強化風險排查,提升誠信監管效能。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生產企業、服務窗口和公共場所明察暗訪,提出意見建議。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更好發揮自律作用,加強管理和服務,對行業成員形成監督約束。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群眾舉報失信違規行為,對舉報問題及時查處。大眾傳媒要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輿論氛圍。對借輿論監督之名實施敲詐勒索的假新聞、假媒體、假記者,要及時發現、及時查處,提高媒體公信力。
五、有力營造誠信建設法治環境
(十五)堅持嚴格執法。促進各類管理主體把誠信價值理念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用法律的剛性約束增強人們守信的自覺性。嚴格落實執法者主體責任,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切實解決監管部門執法難、司法判決執行難的問題,對執法不嚴、查處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依法實行問責追究。推動執法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執法合力,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使失信行為受到應有懲處。
(十六)深化普法教育。結合落實國家普法工作規劃,深入宣傳合同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徵信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人們的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突出抓好黨政機關、執法部門法律法規學習培訓,增強帶頭守法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組織法律專業人員和志願服務隊伍到村鎮、社區、機關、企業等城鄉基層普及誠信方面的法律知識,增強人民群眾遵紀守法觀念和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十七)健全法規制度。推進信用立法工作,推動相關部門和立法機構依據上位法出台配套制度、實施細則及司法解釋,使信用信息徵集、查詢、應用、互聯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保護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動各地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上升為法規制度,制定誠信建設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具有立法權的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誠信法規制度方面要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為國家信用法規建設提供借鑒。
六、切實加強誠信建設制度化組織領導
(十八)形成統分結合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把誠信建設制度化擺上重要位置,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推動誠信建設與業務工作、誠信教育與管理舉措融為一體。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文明委組織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加強統籌規劃,加強組織實施,加強督促落實。支持配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為全社會誠信建設夯實基礎。文明委成員單位要率先抓好自身誠信建設,積極支持參與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依據業務范圍,細化誠信建設制度化具體舉措。各級黨委宣傳部、文明辦要做好組織實施、協調推進工作,加強與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和聯絡服務,加強對重點任務的檢查督導,把各方面積極性都調動發揮出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