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化妝品監管條例
❶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對化妝品市場會有何影響
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有哪些特點?市場監管人員介紹,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鼓勵行業創新,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強化企業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生產經營全過程管理,嚴守質量安全底線,保證化妝品質量安全,保證消費者健康。三是按照風險管理原則實行分類管理,科學分配監管資源,建立高效監管體系,規范監管行為;四是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對違法者用重典,將嚴重違法者逐出市場,為守法者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❷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國家按照什麼對化妝品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四條:國家按照風險程度對化妝品,化妝品原料實行分類管理。化妝品分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受理化妝品新原料注冊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將申請資料轉交技術審評機構。技術審評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資料之日起90個工作日內完成技術審評,向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審評意見。
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審評意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對符合要求的,准予注冊並發給化妝品新原料注冊證;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注冊並書面說明理由。
(2)2017化妝品監管條例擴展閱讀: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加強化妝品監督管理,保證化妝品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促進化妝品產業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化妝品,是指以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❸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什麼對化妝品的質量安全和功效宣稱負責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對化妝品的質量版安全和功效宣稱負責。權國家葯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綜合處處長李南從立法計劃和立法思考兩方面介紹了我國化妝品監管法規建設情況。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今年有望出台,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也計劃與條例同步出台並實施。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化妝品注冊備案檢驗程序等配套文件也在研究制定過程中。
(3)2017化妝品監管條例擴展閱讀
2019中國化妝品發展會議」在京召開。會上,國家葯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綜合處處長李南表示,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今年有望出台,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也計劃與條例同步出台並實施。
據悉,在開幕式上,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黃建生在致辭中表示,要促進產業的發展,必須讓社會各界了解化妝品有關政策與法規。
此次專業會議將通過解讀政策、反饋企業需求、增進國內外交流等方式,促使企業遵守國家法規、誠信生產、合規經營,並為我國化妝品監管事業向更安全、更科學、更高效方向邁進提供借鑒。
❹ 化妝品的國家監管
化妝品公司的日常運營,是在工商行政管理、質量與技術監督、衛生監督、食品與葯品等政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的,本文所討論的是在產品流通領域的監管,其他類型的監管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一)衛生監督、食品與葯品監督(局)
這兩個部門對化妝品的管理均是依據同一套法例進行的,主要是國務院頒發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只是廣東、上海、北京三地職責的實施放在食品與葯品監督(局)。
我國對化妝品生產企業實施審批制,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化妝品生產企業的設立需要審批,監管部門按《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對工廠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後批准,並發出《衛生許可證》。其次是對於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實施審批,審批合格後才能生產,「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於育發、染發、燙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化妝品」。
國家還制定了若干個標准來規范審批後企業在生產、銷售環節的行為。如《化妝品衛生標准》用於規范化妝品的成份、衛生學等指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用於規范化妝品的包裝標注及說明書。
這兩個部門是化妝品行業的主管部門,它們的政策措施直接影響著行業的發展,其監管有如下幾個可能的趨勢:
1、改審批制為備案制,即化妝品產品及其生產廠商無需審批,自願注冊,廠家對產品的安全性負責,國家規定部分禁用物質。
2、生產廠家必須接受按化妝品良好生產規范(GMP)管理。
3、修改標簽規范,強令成份公開、加入警示標識。
在這些趨勢中以第3項為最快可能實施,新的標簽標准已修定,正在審批程序中。
屬於這些部門管理執行的還有《化妝品廣告管理條例》,但有了《廣告法》以後,衛生行政部門就較少在這些方面作為。
(二)工商行政管理(局)
該部門負責流通領域的經濟秩序管理,我們較常接觸應用的法律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這些法律規范了經營者的一些行為,如禁止假冒偽劣、地方保護、虛假宣傳等。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做虛假宣傳。
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對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應當向消費者作出真實的說明和明確的警示,並說明和標明正確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發生的方法。
禁止虛假宣傳、表示有功效時需有科學證明、不能使用絕對化語言、要有適當的警示是工商對我們行業內的重點監管的項目,也是這幾個法律的共性。
(三)質量技術監督(局)
該機構是依照《產品質量法》、《計量法》、《標准化法》等法律法規行使權力。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許可條例》規定,化妝品廠設立時,需要經過工廠審查,領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方能生產。
在產品的製作過程,企業必須按照一定的標准生產產品,這些標准可能是國家標准、部頒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這些標准涉及膏霜、乳液、洗面奶等20多個,為了統一證實產品的性狀,對產品的檢驗還需按公允的方法進行,這里包括使用的儀器、器具合符標准、檢驗方法合符標准。執行的是《化妝品衛生化學標准檢驗方法》、《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化妝品通用試驗方法》,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根據需要會不定期地上門抽檢,在流通領域內也會進行抽檢。
❺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化妝品是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的消費品。近年來,我國化妝品產業迅速發展,市場規模逐年增長。2019年,國內化妝品市場規模達到4260億元。然而,化妝品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不乏存在誇大其詞、虛假宣傳、非法添加等亂象。
為了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加強化妝品監督管理,保證化妝品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促進化妝品產業健康發展,近日,國務院公布《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5)2017化妝品監管條例擴展閱讀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禁止明示或暗示具有醫療作用: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對隨意誇大化妝品功效的情形作出規范,要求禁止化妝品標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禁止標注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同時在對化妝品廣告的要求中也強調:「化妝品廣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記者了解到,如處方、葯用、治療、解毒、抗敏、除菌、無斑、祛疤、生發、溶脂、瘦身及各類皮膚病名稱、各種疾病名稱等,都是平時常見的化妝品違法宣稱現象。曾經火爆一時的「葯妝」概念,再次受到嚴令禁止。
❻ 化妝品的法律法規是什麼
化妝品的法律法規有《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和《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具體介紹如下:
1、《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於1991年3月27日衛生部令第13號發布施行,根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製定。
2、《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是為加強化妝品的衛生監督,保證化妝品的衛生質量和使用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制定。1989年9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由衛生部於1989年11月13日發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3、《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
《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於2011年1月13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4、《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
《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務會議通過,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根據2005年9月28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21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按照新修訂的〈廣告管理條例施行細則〉調整有關廣告監管規章相應條款的決定》,《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中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已被修改。
5、《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
《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於2007年7月2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❼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為幾年
5年。
化妝品雖然不入口,不是食品,但是也是「貼身」使用的,所以生產經營都必須符合相關法律。而且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持有化妝品生產許的企業才可以生產化妝品,此證有效期為5年。
(7)2017化妝品監管條例擴展閱讀:
一、《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由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組織統一印製,各省(區、市)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化妝品生產企業的數量和換(發)證的實際需要向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申請領取。
二、為保證核發和換發許可證工作統一規范,食品葯品監管總局制定了《化妝品生產許可工作規范》和《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各省(區、市)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工作規范和檢查要點的要求進行審核,達到要求的方可發放生產許可證。
三、各省(區、市)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嚴格執行換證工作的時限要求,確保於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換證工作,從2017年1月1日起沒有取得新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必須停止生產
❽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修訂稿說明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關於《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的說明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修訂)為2013年、2014年、2015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項目。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總局)認真研究,深入論證,廣泛調研,反復修改,完成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起草工作。現就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修訂的必要性
化妝品是指以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人體表面(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牙齒和口腔黏膜,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以及保持其處於良好狀態為目的的產品。
化妝品的特點是:多用於體表,作用緩和,人體吸收少,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的可能性小,但使用對象多為健康人群,目的是美化儀表,與用於治病救人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風險與效益比」的理念不同,對產品的安全性要求高,風險零容忍。化妝品屬於快速消費品,產品季節性、時尚性強,品種多、批量小、銷售周期快,根據市場需求配方和標簽調整較為頻繁。目前,全國有化妝品生產企業約4000家,中小型企業約佔90%,但市場份額不到20%。這些特點決定了既要嚴把化妝品安全關,減少安全風險,又要管好管活,給企業創新發展留下空間。
現行《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1989年發布,1990年實施。25年來,《條例》在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行為、加強化妝品監管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和化妝品產業的快速發展,化妝品消費需求迅速增長,新原料、新技術層出不窮,現行《條例》已不能適應需要,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是立法理念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現行《條例》重事前審批和政府監管,未能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黨中央國務院的新要求不適應,與產業提升需求不一致,也與國際趨勢不協調。化妝品作為時尚產品,除衛生和理化指標外,其正常使用性能、實際功效等均與消費者密切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包括納米材料在內的新原料的使用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也需進一步評估,傳統的「衛生監督」的理念也已不能滿足保障消費者健康的需要。
二是管理手段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現行《條例》中規定的監管手段相對匱乏,法律責任比較粗放,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較弱,沒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原料和功效宣稱管理、生產過程的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要求、經營過程的可追溯性為核心的風險管理制度,缺乏行業自律要求和社會參與渠道,難以適應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秩序的實際需要。
三是監管體制滯後於改革實際。2008年和2013年兩次政府機構改革,國務院分別將衛生行政部門的化妝品衛生監督職能和質量監督部門的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職能劃轉到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由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對化妝品質量、衛生實施統一監管。現行《條例》規定由衛生行政部門對化妝品進行衛生監督的管理體制早已與實際不一致。
二、修訂的總體思路
《條例》修訂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轉變政府職能要求,以問題為導向,以風險管理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從國情出發,立足化妝品特點和行業實際,借鑒國際經驗,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科學、高效的化妝品監督管理體系。
《條例》修訂的總體思路,一是簡政放權,適當減少事先許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二是分類管理,根據風險程度,科學設計原料、產品和企業分類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制度,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四是倡導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各個部門和社會各界作用。
三、修訂的主要內容
送審稿共7章79條,包括總則、原料與產品、生產經營、標簽與廣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送審稿落實政府職能轉變要求,對於現行的新原料審批、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首次進口化妝品(包括特殊用途和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化妝品生產許可5項行政許可,取消其中的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將生產企業衛生許可和生產許可合二為一,縮小新原料和特殊用途化妝品兩項行政許可的范圍,並按照化妝品研製、生產、經營、上市後管理全生命周期設計了全過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主要內容包括:
(一)目錄管理與審批備案相結合的原料管理制度。
1.原料實行目錄管理。參考國際經驗,對化妝品原料實行目錄管理,由總局分別制定化妝品禁用原料目錄、限用原料目錄和准用原料目錄(第八條)。
2.新原料實行審批與備案管理相結合。現行《條例》規定所有新原料均應當經過批准後方可使用。送審稿根據風險程度不同,對防腐劑、防曬劑、著色劑、染發劑、美白劑等高風險原料實行審批管理,其他新原料報總局備案即可。同時,明確企業要按照要求定期報告新原料使用及安全狀況(第九條、第十條)。
(二)以安全性評價和功效宣稱為核心的產品分類管理制度。
1.根據產品安全風險調整普通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的名稱與范圍。考慮到原來的「特殊用途化妝品」「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名稱與按照產品風險分類管理不完全吻合,將其分別修改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在延續特殊化妝品注冊、普通化妝品備案管理的同時,將特殊化妝品由原來的9類減為染發、燙發、美白、防曬以及總局認為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化妝品,育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等其他5類特殊化妝品,將根據監管需要,予以取消或者轉為葯品或普通化妝品管理。送審稿規定總局可以根據風險評估情況,對特殊化妝品的范圍進行動態調整(第十一條)。
2.增設安全評估要求。借鑒歐盟做法,強化產品上市前的安全評估,規定申請人、備案人應當開展化妝品安全評估(第十八條);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時必須提交產品安全評估資料(第十三條、第十七條)。
3.規范功效宣稱管理。出於營銷的需要,化妝品通常都進行功效宣稱,但現行《條例》缺乏相關管理規定。由於化妝品功效宣稱與保護消費者權益關系密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對此進行嚴格規范。參考國際經驗,送審稿規定,化妝品的功效宣稱應當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企業對功效宣稱負責,並應當將有關文獻資料、研究數據或者功效驗證材料在指定網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第四十四條)。
(三)以生產者為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制度。
目前,化妝品注冊管理實行注冊證持有人與實際生產者可以分離的制度,產品注冊證上註明「生產企業」和「實際生產企業」,「生產企業」是注冊證持有人,可以沒有生產許可證,「實際生產企業」是產品加工地,須為持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送審稿對此予以確認,並在此基礎上對國產化妝品的注冊人和備案人不再作資格限定,放寬至自然人和研究機構,並規定產品注冊證可以轉讓(第十六條、第十九條)。同時,明確化妝品生產者以自己的名義將產品投放市場,對產品質量安全承擔主體責任(第二十二條),規定生產者在生產行為和質量安全管理(第三十二條)、不良反應監測(第五十三條)、缺陷產品召回(第三十八條)等方面的義務。生產者可以自己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化妝品,也可以委託具有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生產化妝品(第二十三條);生產行為違法或者生產的產品不符合法規要求的,對委託方和受託方均按規定予以處罰(第六十五條)。向我國出口化妝品的境外企業應當由其在我國的代表機構或者指定我國境內的企業法人作為代理人,依法承擔相應的化妝品質量安全責任(第十九條)。
(四)以事中事後管理為主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
1.以生產許可證和GMP為抓手加強生產管理。一是落實總局「三定」規定,將原質量監督部門發放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與原食品葯品監管部門發放的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整合為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第二十三條)。二是確定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法律地位,替代原衛生部制定的《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第二十六條)。GMP的具體內容與衛生規范基本一致,但將重點提高企業管理、過程式控制制等「軟體」要求。三是強化生產環節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明確要求生產企業指定質量安全負責人負責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產品出廠放行工作(第二十九條)。四是嚴格企業自我管理義務,要求建立GMP執行情況年度自查報告制度,生產條件不再符合GMP要求的,應當立即採取整改措施(第三十一條)。
2.以可追溯為重點加強經營管理。規定經營者的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妥善貯存運輸等義務,保證監管鏈條完整和產品可追溯,對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網路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出具體要求(第三十四條至第三十七條),並將經營服務中使用化妝品或者為消費者提供化妝品的美容美發機構、賓館等納入經營者進行管理(第三十三條),形成監管全覆蓋。
3.以風險評估為依託完善上市後管理。完善不良反應監測制度(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建立不符合要求產品不予延續注冊(第十六條)等產品退出機制,增設缺陷產品召回、質量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等風險控制措施(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五十五條)。
(五)以強化檢查抽驗為主、多種措施並舉構建完備的監督管理制度。
一是強化監督檢查職權,規范監督檢查措施、要求和結果處理(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八條),明確對境外生產企業的現場檢查職權(第五十六條)。二是完善監督抽檢制度(第四十九條至第五十二條)。三是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監管(第五十七條)。四是加強社會共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社會共同監督、有獎舉報和專家咨詢制度作用,提高監管實效(第六條、第七條、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
(六)權威性和可操作性並重的法律責任制度。
一是加大對生產經營者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構成犯罪的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給予行政處罰(第六十條);將罰款基數由違法所得調整為貨值金額,並規定了最低罰款額度。二是法律責任設置全面涵蓋各種違法情形,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三是豐富處罰種類,設置了對違法生產經營者、檢驗機構以及相關責任人員的資質處罰。四是完善處罰制度,生產企業有違法行為的,除對企業進行處罰外,對企業負責人、質量安全負責人、安全評估人員等負有責任的自然人可以處以罰款(第六十二條至第六十四條、第六十六條),對委託生產的違法行為實行委託方、受託方雙罰(第六十五條),對經營者在化妝品質量安全管理中未違反條例規定的,設置了免責條款(第七十條)。
四、幾個重點說明的問題
(一)關於化妝品定義中是否包含口腔護理用品。
職能調整前,質檢總局將牙膏作為化妝品納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進出口檢驗管理。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潔和美化,符合化妝品的定義,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均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管理。為保持工作銜接,並參考國際慣例,《條例》修訂時明確化妝品定義包含口腔護理用品。徵求意見過程中,部分行業組織以及相關生產企業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理由:一是口腔護理用品的相關標准和行業管理規范都比較成熟,近年來一直發展良好;二是目前國家對口腔護理用品並不實行注冊或者備案管理,產品只要符合相關規定就可以自由進入市場;三是牙膏等產品一直允許宣稱防齲、抑菌等醫療術語,原衛生部還頒布了一系列牙膏功效評價標准,許多國產牙膏配方中含有中草葯。這些方面均與化妝品的管理方式不完全一致。
送審稿明確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范疇(第三條)。但考慮到牙膏等產品的特點,在對其功效宣稱予以規范的同時,還應保留適度的靈活性。這將在後續的具體政策制定中予以體現。
(二)關於標簽管理。
修訂過程中有意見提出,應當禁止進口產品以加貼方式標注中文標簽。主要理由:一是不法經營者通過加貼、修改等方式非法更改產品保質期等現象比較突出;二是國內外對化妝品標簽要求不完全一樣,可能出現外文標注內容與中文標注內容不一致(如我國規定防曬指數最高標注為30,但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允許標注為50;部分進口產品原包裝上含有「醫」「葯」等我國法規禁止標注的內容),易誤導消費者,有的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對此,外資企業反映比較強烈,認為是設置貿易壁壘,增加了企業負擔。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其他國家明文禁止進口化妝品加貼標簽。參考國際慣例,送審稿未禁止進口產品加貼標簽,但對標簽加貼行為和內容作出規范,規定化妝品最小銷售單元以及直接接觸化妝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進口化妝品在外文標簽上加貼中文標簽的,其加貼過程應當符合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並在產品注冊或者備案資料中作出說明;標簽應當使用規范漢字,同時採用其他文字的,標注內容應與規范漢字標注內容保持一致(第四十一條)。
❾ 新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實施後脫毛膏屬於什麼類別化妝品
其實他這個也是屬於化妝品的,一直以來都屬於化妝品行業的,這個東西其實和化妝品還是有一定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