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監察那台
『壹』 中央部委有多少個 ,都是哪些啊
中央部委包括兩大類:中央直屬機關33個和中央國家機關65個
中央直屬機關又包括:
中央紀委
全國政協辦公廳
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
中央統戰部
中央對外聯絡部
中央政法委
中央網信辦
中央台辦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
中央編委辦公室
中央黨校
人民日報社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求是雜志社
全國總工會
共青團中央
全國婦聯
中國文聯
中國作協
中國科協
中國僑聯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新華社
光明日報社
經濟日報社
中國日報社
中央編譯局
中國外文局
中國法學會
中國記協
全國台聯
中國出版集團
中央國家機關包括:
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
國家監察委員會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辦公廳
外交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科學技術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
水利部
農業農村部
商務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退役軍人事務部
應急管理部
中國人民銀行
審計署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統計局
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務院參事局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國務院研究室
新華通訊社
中國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氣象局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信訪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國家能源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國家煙草專賣局
國家移民管理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鐵路局
中國民用航空局
國家郵政局
國家文物局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1)國家監察那台擴展閱讀:
「中央機構」是最高領導機構,在我國「中央機構」不僅包括政府,還包括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即我們通常說的「黨中央」)。
具體來說,「中央機構」就是包括黨中央、國務院等中央黨政部門的機構,而「政府機構」則是指從中央到地方包括最基層在內的一切政府職能部門在內的機構。
但實際上「中央機構」一詞也可用於稱呼黨政以外的企業、團體等組織的最高領導機構,與地方機構相對而言,如「中央銀行」、「總公司」、社會團體總部等等。跟黨政部門的中央機構不同,它不一定要設在首都,也可以設在其他地點。
『貳』 中國當代監察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中國當代監察制度主要包括獨立行使監察職權,除提起刑事訴訟、出庭支持公訴外,還享有廣泛的法律監督權。
新中國的監察制度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根據地的監察制度基礎上,學習借鑒蘇聯的監察制度,結合中國國情創造出來的,我國著名的法學家,檢察學創始人王桂五認為,列寧關於法律監督理論,人民民主專政理論是中國當代監察制度的理論基礎,1954年第一部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頒布實行,把檢察機關從政府序列中分離出來,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直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標志著中國當代檢察制度的正式產生。我國的檢察機關從屬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並列,並獨立行使職權,除提起刑事訴訟、出庭支持公訴外,還享有廣泛的法律監督權,我國的監察制度與前蘇聯的監察制度具有很多的共性:
第一是在保留公訴權的基礎上,賦予檢察機關一般監督權,即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社會組織、公民,就其所發布的文件或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合法,統統實行監督.
第二,是在國家政治結構中確立檢察機關的獨立地位,對外自成體系,對內實行高度統一的垂直領導,整個檢察機關直接隸屬於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但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國檢察制度的特殊性是:
第一,檢察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礎是人民民主的國家觀,因而更注重政權建構的集中和民主性;
第二,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主要是運用訴訟手段針對具體案件的監督,而不是一般監督意義上的監督。
『叄』 這35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單位是指哪幾個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 經黨中央批准,十九屆中央第五輪巡視將對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中央政法委機關、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務院參事室、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檔案館、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人民日報社、求是雜志社、光明日報社、中國日報社、經濟日報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氣象局、國家信訪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文物局、中國地震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地質調查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等35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單位黨組織開展常規巡視。
請採納。
『肆』 為什麼國家監察委是一個國家機關
因為它是處理國家行政事務的下設監察機關,所以它是隸屬於國家。
性質擺在那裡,社會不承認都不行。
『伍』 中國國務院有哪幾個機構
國務院組成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 監察部與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機關合署辦公,機構列入國務院序列,編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陸』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省份是哪幾個
印發《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部署在3省市設立各級監察委員會,從體制機制、制度建設上先行
『柒』 中紀委有多少部門幾個監察室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在中共中央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任期與黨的中央委員會相同,每一屆為五年。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常務委員會和書記、副書記,並報黨的中央委員會批准。本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任中央紀委書記。
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內設27個職能部門,具體為: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研究室、法規室、黨風政風監督室(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信訪室、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案件監督管理室、第一紀檢監察室至第十二紀檢監察室、案件審理室、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國際合作局(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
此外,還設有中國監察雜志社、中國紀檢監察報社、中國方正出版社、電化教育中心、機關綜合服務中心、信息中心、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北戴河培訓中心、廉政理論研究中心等直屬單位。中央紀委、監察部派駐紀檢監察機構53個。
十二個監察室
第一紀檢監察室至第五紀檢監察室:監督檢查聯系單位領導班子及中管幹部遵守和執行黨章以及其他黨內法規,遵守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國家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情況;監督檢查聯系單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情況;承辦聯系單位中管幹部的違紀違法案件和其他比較重要復雜案件的初核、審查;綜合、協調、指導聯系單位及其系統的紀檢監察工作等。其中,一室主要聯系中直、政法和宣傳口的單位等;二室、三室主要聯系國務院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等;四室主要聯系金融口的單位等;五室主要聯系國資委和央企等。
第六紀檢監察室至第十二紀檢監察室:監督檢查聯系地區省級領導班子及中管幹部遵守和執行黨章以及其他黨內法規,遵守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國家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情況;監督檢查聯系地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情況;承辦聯系地區中管幹部的違紀違法案件和其他比較重要復雜案件的初核、審查;綜合、協調、指導聯系地區的紀檢監察工作等。其中,六室聯系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七室聯繫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八室聯系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九室聯系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室聯系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十一室聯系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十二室聯系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
『捌』 元朝設御史台對中央監察,設行御史台對地方監察。中央的監察和地方的監察有何區別
元代監察機構的設置,分為中央與地方兩部分。元代中央政府設有御史台,御史台與中書省、樞密院並稱為中樞三大官府。御史台於至元五年(1268)設立,掌糾察百官善惡,諷諫政治得失。元代御史台承唐制,實行台院、察院與殿中司三院制,其中台院設御史大夫二員,從一品;中丞二員,正二品;侍御史二員,從二品;治書侍御史二員,正三品。察院設監察御史三十二員,職責為糾察百官貪贓不法與其他不當行為。如忽必烈時,姚天福為監察御史,大名路達魯花赤(元代官職之一,是所在地方、官衙和軍隊的最高監治長官)敢普因罪被逮捕到京師,不久遇赦還家,經過御史台官署門口,破口大罵。姚天福當時在察院,遂捉捕之,又發現其賄賂法官之罪,最終將其治罪。殿中司設殿中侍御史二員,「凡大朝會,百官班序,其失儀失列,則糾罰之;在京百官到任假告事故,出三日不報者,則糾舉之;大臣入內奏事,則隨以入,凡不可與聞之人,則糾避之」,即掌朝會時糾察百官朝儀、監督百官考勤等事。
御史台是元代中樞三大官署之一,對於其關系,忽必烈曾感嘆,中書省是我的左手,樞密院是我的右手,而御史台就是用來醫治左右手的,可見元代御史台監督軍政官署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
除了在中央設置御史台外,元廷還獨創了行御史台,它作為御史台的派出和分設機構,對元朝監察制度的發展和監察網路的構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江南諸道行御史台,又稱南台,至元十四年(1277)始置於揚州,後遷於建康(今南京),南台監臨東南諸行省,「統制各道憲司,而總諸內台」。
陝西諸道行御史台,又稱西台,起初置廢不常,延祐二年(1315)始為定製,設於奉元路(今西安)。
元代行台察院每年都要赴地方巡察,糾劾非違。如南台監察御史蕭泰登大德六年(1302)分守江浙行省;許有壬至治二年(1322)行部廣東;蘇天爵至順三年(1332)分蒞湖北等。關於行台察院分巡制度的細節,蘇天爵《浙西察院題名記》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其一,南台監察御史通常採用六名御史「分行三省及十道憲司」的方式出巡,每省均為二人。南台察院其餘十八名監察御史留守察院。其二,監察御史分省出巡的基本職司在於糾劾貪官污吏,體察民間疾苦;審核路府州縣公文案牘,平反冤獄。其三,行台監察御史的出巡日期,大致為九月出巡,第二年二月復歸。
元代還在全國設立了二十二道肅政廉訪司,肅政廉訪司又稱「憲司」「監司」。在元代的地方統治結構中,肅政廉訪司「布諸道,按臨郡邑」,是凌駕於路府州縣之上的一級官府。同時,肅政廉訪司又隸屬於御史台與南台、西台兩個行御史台,又是元代地方監察網路中的基本網結。
元代肅政廉訪司的前身是設置於至元五年的提刑按察司,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廷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每道仍設官八員,除二使留司以總制一道,餘六人分臨所部,如民事、錢谷、官吏奸弊,一切委之。俟歲終,省台遣官考其功效」,即每道肅政廉訪司均分為出巡與留守兩部分,監察地方民政事務、財政事務等,糾劾貪官污吏,歲終由中書省與御史台考核其政績。
元代肅政廉訪司的基本職能,與提刑按察司並無多大區別。但是提刑按察司主要側重於提綱刑獄,而肅政廉訪司則民政、財稅、官吏奸弊,無所不統。
總之,就制度設計而言,元代從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完善的監察制度,形成了一張嚴密的監察網路。
元代台憲文書
元代保留了一些反映監察制度具體運作的文書,官修的有《憲台通紀》《南台備要》等,私人所撰有《風憲忠告》等。
《憲台通紀》,元代趙承禧編撰,記載元代御史台之建置沿革,皇帝對御史台誥命訓敕,御史台百官姓名及其遷轉情況等內容。《憲台通紀》原本早已亡佚,今傳世本僅存於《永樂大典》。
《南台備要》,本名《南台備紀》,元代趙孟琛等編撰,記載江南行御史台之建置沿革以及其相關典章制度。《南台備要》原書已佚,今傳世本亦存於《永樂大典》。
除官修文書外,元代一些有識之士也對如何健全監察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至正元年(1341)張養浩撰成《風憲忠告》一書,該書共分為自律、示教、詢訪、按行、審錄、薦舉、糾彈、奏對、臨難等九個部分,對監察制度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為執法者之助」。
在《自律》篇內,張養浩提出監察官員必須嚴格自律,一言一行必須恪守禮法,否則難以服眾,將會損害台憲權威。在《詢訪》篇內,張養浩指出,監察官員的責任之重,不亞於宰相。一道之民情疾苦,必須悉心詢訪,「吏孰貪邪,官孰廉正,何事病眾,何政利民,豪橫有無,風俗厚薄,既得其凡,他日詳加綜核,復驗以事」,如果能本著這種態度認真核查上述諸事,那麼民間疾苦就不會被隱瞞了。在《奏對》篇里,張養浩感嘆為監察官員之難,「中外之官,莫難於風憲,莫危於風憲」,因而監察官員要時時牢記自己的責任,不顧任官之難,為官之危,「竭忠吐誠,置死生禍福於度外」,這樣才能上不負國家,下不負所學。張養浩的《風憲忠告》,各篇短小精悍,言辭犀利,說理透徹,對如何健全當時的監察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裡面的一些觀點至今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元代監察官員
元代也涌現出了一批奉公執法的台憲官員,這里就舉三個例子以饗讀者。
劉宣,字伯宣,自幼喜讀書,有經世之才,至元二十五年(1288),劉宣被任命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當時江浙行省丞相忙兀台頗為暴虐,剛愎自用,不可一世。劉宣到任,忙兀台意欲拉攏他,因此設宴相請,企圖賄賂,劉宣以御史台官不當外交為由加以拒絕。到任後,劉宣不畏忙兀台權勢,揭發江浙行省以軍船私載草葦之事。忙兀台大怒,隨即報復劉宣,羅織其罪名。劉宣不願受辱於小人,留下遺書「身為台臣,義不受辱,當自引決,但不獲以身殉國為恨耳」。
蘇天爵,字伯修,早年入國子學,成績優秀,以大都路薊州(今天津薊州區)判官起家,至順二年(1331)授江南行台監察御史。蘇天爵甫就此職,即出巡湖北。湖北所統范圍頗大,且西南諸郡多民族雜居,獄訟之事很多。蘇天爵不懼艱難險阻,煙瘴侵襲,「遍履其地,雖盛暑,猶夜篝燈閱文書無少倦」,事無巨細,盡心處理,其平反冤獄,為百姓稱道。
周伯琦,字伯溫,至正五年(1345)授廣東道肅政廉訪司僉事,第二年赴任。周伯琦遍行廣東各地,整個過程歷時一年,行程兩千五百餘里,「罷斥官吏污穢不職者一百十人」,「釋獄之無辜者一百十二人,疑事不決者決之,州縣之獄為之一空」。周伯琦此次出巡頗為不易,廣東位置偏遠,「去京師萬里」,又為「炎瘴之地,毒氣害人,甚於兵刃」。元代士大夫多不願在廣東任官,「仕者不欲往,往者又不欲久居」,周伯琦不畏艱險,毅然赴任,在廣東罷貪官,決冤獄,釋無辜,成果斐然。
元朝雖為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但從忽必烈即位後開始,即倡導「祖述變通」,推行漢法。就監察制度而言,就是大致模仿漢制,並有所創新。御史台之設置,沿用唐代以來形成的三台制度,其運行也與漢制並無太大區別。元代還獨創了行台制度,這是與其統治區域的空前擴大密切相關的。此外,肅政廉訪司作為固定職司存在,這也是元代的開創。總之,元代監察制度以三台為主幹,以二十二道肅政廉訪司為網結,頗為嚴密。元代監察制度在整個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玖』 中國各個朝代的中央和地方的監察機構分別是什麼
1.秦漢:御史大夫為副丞相,掌監察2.隋唐:御史台
4.宋朝:樞密5.元朝:御史台
6.明清:內閣(大學士御史大夫為副丞相,掌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