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最高境界
『壹』 如何 加強黨 對政法 領導
從思想政治和組織上進行領導與監督,要在三個方面著力。一是組織監督政法機關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法機關作為國家機器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必須在黨的絕對領導之下行使職權。任何國家的國家機器都是為執政黨服務的。在我國,要使政法工作更好地實現黨的宗旨,各級黨委必須在保證政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的同時,領導和監督政法工作,使其緊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運作,以確保政法機關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位。二是組織監督政法機關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條件各有側重,政法機關只有圍繞黨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務,才能在依法治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當經濟建設成為我們黨的中心工作的時候,政法機關的主要任務就應當為經濟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三是圍繞提高素質,加強對政法隊伍建設的領導與監督。政法隊伍是維護法制的決定力量,是實現黨保護人民、打擊敵人的專政工具和專門機關,政法隊伍的素質如何,對法制的張揚和維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黨委只有加強對政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才能保證這支隊伍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為實現黨制定的既定目標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當前政法隊伍的素質還不是很高,個別地方政法人員素質甚至很低,與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化國家不相適應,因此對各級黨委來說,抓政法隊伍建設,就要特別注意抓隊伍整體素質建設,提高其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
從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上領導和監督,就是要依照憲法和法律,對政法機關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依法治國是黨的根本方略,各級政法機關是實現黨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工具。各級黨委必須在執法監督上狠下功夫。首先,要抓好個案監督。黨委除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外,還要通過其工作部門政法委對在當地影響較大的案件,建立個案監督制度,從案件的立案、審理到執行實行全程跟蹤監督,確保政法機關公正執法,從源頭堵塞冤假錯案發生;要強化群眾信訪案件和領導督辦案件的監督,廣開言路,全面聽取群眾的呼聲,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逐件查辦落實。其次,要強化對執法行為的監督。通過強化監督,規范和制約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杜絕執法犯法、執法枉法的現象發生。再次,要嚴格實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對政法機關中辦理冤假錯案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辦案人員的責任。特別是對在社會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違法違紀問題,黨委要責成相關主管部門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此外,黨委還要做好統一政法機關執法思想的工作,特別是要建立好對重大疑難案件的聯席會議制度,統一政法各部門的思想認識,及時形成打擊犯罪的合力。
從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上進行領導和監督,就是要使黨的領導和監督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軌道。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根本歸宿是確立法律至上的絕對權威,使法律成為調節一切社會生活的唯一規范。作為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也將隨著國家法律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司法體制的逐步健全,由當前對政法工作的事務性領導變為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以法律法規的規約作用來實現。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和監督最終的落腳點是對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黨領導和監督政法工作的最高境界。
『貳』 喚醒孩子學習內驅力,這為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意思是說讓孩子知道教育對他的重要性,讓他自己內心就有一個驅動力,讓他去學習,不需要外人的監管和督促,但這個想真的做到很難很難,對於一個普通的孩子來說,他不懂那麼多的大道理,你跟他講這些他也不懂。
人之所以是一個人,就是因為人是血肉之軀,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是有感情的變化的不是一台機器,就算是一台機器運轉時間久了,還需要加潤滑油呢,還有機器的正常磨損呢,一個正常的孩子當然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去學習,只能說他主要的時間知道學習對他是有用的,他也能夠完成自己基本的這些任務。
『叄』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管自己是誰說的
這句話看起來很有道理,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義,
自己要自律,
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肆』 作為一個從事安全管理行業的人來說,有哪些比較
一、先談談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修煉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思想基礎。
第一,作為安全從業人員首先要有強烈的職業使命感和自豪感。
從事生命尊嚴維護的職業本身是無尚光榮的。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安全管理人員在企業應該說是受人尊重,擁戴的。而往往我們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職業,認為是個沒出事故時多餘,出了事故頂罪的角色。我想,要讓別人尊重您的職業,首先自己應該尊重自己。如果只把它當成一份工作,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是做不出成效的。可以說,一杯茶,一張報,也可以叫安全管理;忙碌奔波,嘔心瀝血還是安全管理,但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安管人員的自覺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進度、時間安排、項目開展,大部分都靠自動自覺,消磨和勤奮全靠自己來拿捏,成與敗就在於從業者的職業道德。企業的經營管理本身也在不斷的變革中,管理人員、管理模式可能也會隨之變化,而這種管理思維、文化的變革,必然會對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沖擊。而是否具備職業自豪感,使命感、責任感,就成了能夠經受挫折磨礪,持之以恆做好安全工作的思想基礎。是抵禦外界干擾和沖擊的最佳武器。
第二,將企業管理行為社會化。
將企業安全管理行為上升到社會服務的境界,去重新認識。將自己當成社會義務工作者,也是一種排除企業內部干擾,持續做好安全管理的自我激勵手段。事實上,安全管理已經是一種社會行為,不再是單純的企業行為。前面提到過,因製造業的人員流動比較頻繁,企業本身就象一座學校。員工進一批,出一批。如果經過企業這個環節的訓練,能塑造出一批批有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的人,就不僅只造福了企業,實際上也造福了社會,「好的安全管理,是在為社會服務」。用這種情操去激勵自己,就會更有無窮的動力。
第三,要耐得住枯燥和煩瑣。
企業在初創安全體系時,工作有目標,很有挑戰性。但建立體系所需的時間很短,建立以後就是不斷的重復性的檢查、改善。同樣的問題可能會重復無數次,也可能會為這些瑣事的解決而一次次碰壁,也最容易讓人厭煩和消沉,這就是考驗安管人員的意志。
企業安全管理的職業特性,已經決定了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不可能每天都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也無法象生產那樣有直觀的投入和產出可比較。是否能在繁瑣、單調、重復的工作中保持持之以恆的熱情,是很重要的。安全管理,在於事前的防控,而防控的對象,偏偏又是一些常人認為小題大做,瑣瑣碎碎不起眼的問題。發現,排除,再重復出現,再排除……周而復始,這就是企業的安全管理。這就需要我們正視「平凡」而不甘於「平凡」,要有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韌性。一些剛踏上企業安全管理崗位的新同志,往往就在理想和現實面前迷茫和消沉了。事實上,我們不能滿足於做一些表面上膚淺的工作,否則會不知如何下手,也更容易產生厭倦和迷茫情緒。如果懂得深入開展工作,善於思考和分析,就會感到挑戰和壓力,會更有繼續深入的興趣,才能從中體會到工作的樂趣。
第四,加強學習,與時俱進。
安全管理是一門知識面很廣的學科。且社會在進步,科技日新月異,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方法也隨之在進步。作為從業人員要與時俱進,及時吸收新的知識和經驗,加以借鑒和應用。
第五,主動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使企業的安全與生產相輔相成。
生產安全不是游離於生產經營之外高高在上的產物,脫離了生產經營這快土壤,去講安全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安全管理者應多走動,多了解。除了現場的安全狀態需要掌握外,還需了解企業的經營方向,管理理念,產品線或工藝的變化,生產的繁忙程度,人員異動率,員工素質結構等等。然後,根據變化,有針對性的調整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確保與企業的大方向保持一致。切記,不要無形之中將安全管理置於企業的對立面。
二、獲得政策支持,即最高管理層的支持和信任
能否獲得高層領導的政策支持,是安全管理成功的關鍵。當然不能期望領導時時以安全為中心,天天發文件去強調。但至少,在政策導向上要明確安全的地位,要讓其簽署政策性的宣言。定好了安全第一的大政方向,具體的沖突出現時就要靠安管人員的智慧去化解了。
三、企業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標、指標
「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有效的安全管理只說明風險受控了,而不是風險沒有了。減低風險是要付出代價的,要投入人、財、物,需要企業付出成本。通常的做法是將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水平。不要試著去消除所有危險。要知道,沒有危險的企業是不存在的,對風險可接受程度的把握,安全與效益矛盾的平和,往往就成了檢驗安管人員經驗和能力的試金石。可接受風險程度的確定是項嚴肅而有嚴謹的工作,制定時要以企業的綜合水平,員工素質,法規要求,風險的社會容許度來確定。比如我們是注塑業,本身危險程度較高,在制定安全目標時,就得考慮實際情況,不能動不動就喊事故為零。眉毛鬍子一把抓,就可能什麼也抓不住,抓不好。太空泛的脫離了實際的目標,就等於沒有目標。制定的目標要可衡量,要有可比性。比如今天我們就將損失工時在8小時,損失費用在500元以上的傷害事件定為不可接受損失。當然風險指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員工流失率少了,生產的產品相對固定了,危險的換模換線工序少了,那麼在來年,就還需降低。反之接受程度還得提高。風險指標應隨著時空,企業綜合實力的變化而修正。但總的方向應螺旋向上。另外,風險可接受並不意味著永遠放棄監管。要知道,安全管理和危險都是動態的。量變到質變,質變中又有量變,是在不斷變化的。危險始終是要受監控的,一超出可接受程度,就要採取措施處理,不能養虎成患。如制定的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合理可行,就很容易得到企業各階層的認同。才能正確爭取到資源。總之,制定合理可行的風險管理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四、建立的管理體系要簡潔,要適合企業的規模
企業規模、經營性質、管理架構、管理方式不一樣,安全管理的模式也應變通。不能千篇一律。現在有OHSAS18001,也有各類安全質量標准化可借鑒推行。但具體到特定的企業,某些要素也可變通,側重點也可以不一樣。建成可考核持續上升的安全管理體系雖然是管理的需要,但如何開展,如何走,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建的體系要簡潔,不要太復雜。在建立管理體系前,應做一次完整的風險評估,這樣的評估面要比一般的安全評估面廣點,不應只針對企業的人、機、環、料、法的實際情況,還要將企業經營背景等其他情況作為評價對象來評估。經綜合評估後,再決定推行何種管理體系和管理目標,如企業硬體設施缺陷較多的,體系運作的側重點即應偏重於硬體部分;再進一步,如判別硬體缺陷是來源於實行「三同時」的,即應加強企業政策性的導向;如來之於後期的維護保養、使用缺陷,就要加強維護保養的建章立制,培訓缺乏,就應側重於培訓等等。總之管理系統總要有針對性,不能太復雜和過於死板,不能照著體系機械的去套,也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否則難以執行和取得失效。
五、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
企業的安全管理歸根到底還是對人的管理,對人的管理會經歷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過程。一般來說,在安全管理的初級階段,都屬於「他律」階段,人對安全的要求是被動的。這時除了建立嚴格的制度外,還要對執行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考核。安全做得好不好,是要有所體現的,否則大家都沒有積極性。考核的指標要可量化,事故發生率固然是考核要素,但不能是唯一要素。一些事故預防的基礎工作,都可以量化成考核指標,如安全培訓的時數,安全宣傳的次數,組織、參加安全活動的次數、人數,存在隱患的大小、個數,不安全行為發生次數,設備的危險程度等等都可列入考核目標。考核的深度和廣度,可以視工作需要或難易程度,靈活掌握。系統復雜的只考核到部門級即可,簡潔的可以考核到班組,也可以考核到個人。考核周期可以是周、月的,也可以是季、年的,但考核結果必須張榜公布,要廣為宣傳,考核結果要有獎有罰。但具體如何獎罰,還得看企業的情況和文化背景。有些歐美企業禁止實行經濟性懲罰,那我們就可以借鑒以精神激勵為主,如採用頒發獎狀,流動紅旗,上紅黑榜公告等等。但從目前來看,最理想的是在成員的工資結構中,劃出一個額度,作為安全績效獎金進行對應考核。讓安全與收入掛起鉤來,以調動成員的關心度和積極性。
六、關於培訓
培訓是提升員工安全素質的重要途徑。製造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大量的外來民工,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沒有工業化從業經驗,對設備、環境除了感到新奇外,還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除了從業經驗匱乏外,自我約束能力也比較低,安全意識、安全行為都極為欠缺。作為企業,就自然而然地承擔了教育義務。從基本的生活,工作程序開始,都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而通過一系列的培訓來提升安全意識,就是安全工作的重頭戲了。多數企業培訓時間安排得都比較緊湊,這就要求我們製作的教材要簡便,通俗易懂,有針對性,實用性要強,否則員工無法接受,培訓就流於形式了。培訓的重點要側重於員工安全意識的養成,要讓員工明白危險無處不在,防患意識不可無的道理。製造業不象化工業,作業簡單,直觀,危險源點顯而易見,大部分危險都可以用眼睛「看」出來。只要有了安全的觀念,在行動前預先做簡單的識別和判斷,再行動,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故都可以避免。所以製造業員工,尤其是新員工安全意識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要作為培訓重點來將。在做老員工的在崗培訓計劃時,要依靠每年的風險評估結果來制定。要了解企業中的何類風險可以通過,而且只能通過對人員的培訓來降低和消除。再有針對性的制定在職培訓計劃,培訓形式和培訓組織可以是多樣性的。要視時間許可和資源來確定,有條件的可以組織課堂教學,沒有條件的可利用早晚會的時間,小刊物,宣傳欄等等進行宣講也行,只要效果達到了,無需拘泥於特定的模式。
七、建立、推行安全文化,變制度管人為文化管人
法律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法律。變「他律」為「自律」,讓員工自己來管自己,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採用建章立制,強制性的規范,是在安全管理的初級階段,是在個人的安全意識,整體的安全水平不高的狀況下,而採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這時應該依靠強制性的制度,去要求去約束人的行為。制度,規章健全且煩瑣,是這時的特點。在員工整體的安全意識較濃厚,對安全的訴求較高時,這時就可淡化制度,營造安全文化氛圍,以文化意識去激發人的安全行為。
這時候的企業不需要龐大的安全專職管理隊伍,這時的安全管理人員不再叫安全監督員,而叫安全協調員了。
當然,安全文化並不是虛幻的東西,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安全文化是硬體和軟體構建成的實體。我們要強調安全文化的前提,除前面所提以外,還要求企業的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化程度要達到規定,工藝、物料本身的安全程度,自動化,人機工程化程度都要比較高才行。這樣就可以構建和諧的安全文化,將原來繁瑣的制度管人,上升為用安全文化進行有效的自我約束。
『伍』 做股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怎麼才能達到呢
如樓抄上
做股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是不追求一天20%,不理會短線波動,是價值投資,長線持有
是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老"不看股價、不想股價、不做差價
不看股票看公司、不想價格想價值、不做投機做投資"
最起碼到現在無人可以超越它
不要理會題材、概念、曲線
只認價值、基本面、行業前景
對於一般個人是很難做到花1年去研究一家公司一個行業
所以個人認為個人投資者最高境界是
通過基金投資
美國或其他國家已經是大多數人這樣
中國還要等一個個醒悟
都在罵:監管不行、中國太黑、
罵過自己嗎???
不怨天不怨地,願賭服輸
『陸』 求啊。。辯詞,誠實守信要靠他人監督的例子與辯詞,555,都沒有
「誠信」是「兩根纖纖的手指」
「誠信」是「拉過鉤兒就永不反悔」
「誠信」是「一張精緻的信用卡」
「誠信」是「不能透支的諾言」 二、誠信:從傳統走向現代
誠,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倫理學和哲學概念,以後成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疇。直到孔子時期,「誠」還未形成為理論概念。孟子時不但已經形成為理論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在這里,誠不但是天道本體的最高范疇,也是做人的規律和訣竅。荀子發揮了「誠」的思想,指出它為「政事之本」。他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禮記·中庸》里,「誠」成為禮的核心范疇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如神,有了誠篤的品德和態度,就可以貫通多種仁義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夠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只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學》把「誠意」作為八條目之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成為聖賢們體察天意,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環節。宋代周敦頤進一步認為「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誠實在內的「誠」看作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的基礎和各種善行的開端。程頤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吾未見不誠而能為善也」其見解入木三分。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批判地繼承了「誠」這個范疇,肯定誠實是社會公德中的一個重要規范。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誠實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漸明晰為:忠誠、正直、老實。忠誠的主旨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不是盲目和狹隘的「愚忠」,而是認同於崇高的理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從而表現出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正直,是指為人正派,處事公正坦率。老實,則特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范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梁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朴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為純粹的道德規范。孔子認為,「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為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述:「竭遇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信也」。他認為「信」要求誠實,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現,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說:「以實之謂信」,其說與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裡,誠與信往往是作為一個概念來使用的。「信,誠也」,「誠」與「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由此看來,傳統倫理將誠信作為人的一種基本品質,認為誠實是取信於人的良策,是處己立身,成就事業的基石。總之,是一種個人生活的准則。
『柒』 中國證監會都管些什麼
證監會的概述: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捌』 安全素質的提升靠監督辯論賽正方一辯陳詞
我們常講「安全在於管理,管理在於幹部」,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安全管理理念,對於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就當前鐵路安全管理的層次和水平,無論從它的科學嚴密度和方法適應性,都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但隨著社會進步的大環境和鐵路自身的發展,安全管理理念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一是提升「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是以人生、人權、人文、人性為核心的文化,是體現了時代前進方向的人本文化。安全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維護人的生命權、健康權。鐵路安全文化建設應順應社會進步的要求,將人作為文化服務的對象,強調人是最寶貴的,人命關天,安全為大,人的安全高於一切。怎樣以人為本,最重要的是充分認識人的安全價值。當今時代的職工,不僅是社會人,更是經濟人,這種特性對安全生產的取向和價值將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安全文化的引導,使職工把安全生產的價值與自身的勞動價值、人生價值統一起來,建立起嶄新的安全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在管理理念上要從以生產過程、生產工藝和運輸質量為管理的主體轉變為以人為管理的主體,重視人的因素,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
二是提升「法情並重」的安全管理理念。依法管理和以情管理是一駕馬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法」與「情」都有著其本質的文化特徵,以「法」為重心的管理,體現人與人之間是平等基礎上的契約關系;而以「情」為特質的管理,則是以道德精神為背景,講究群體氛圍和群體關系,重視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個體對群體的義務和奉獻。我們既要強調法治對安全的規范作用,又應重視「情」對於協調人際關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導性、感化性作用。法規可能是管一管二的,而「情」的作用則會事半功倍。我們應借鑒戰國時期「吳起巡營」①的典故來啟發管理者,通過情感交流的效應,使職工主動接受安全法規、條例,真正認識到「法」有「情」的體現,「情」在「法」治之中的道理,以此提高遵章守紀的自覺性。
三是提升「無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位現代管理學者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沒有管理的管理」,這個提法反映了古代道家老子「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無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順應客觀規律,強調自我管理,主張人在法規條文的規范下,盡情地、主動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安全問題無人不有、無事不有、無處不有、無時不有,存在於全人員、全事物、全時空之中。安全管理如果單靠管理人員去管理,是管不過來的,也是管不好的。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創建的「自控型班組」活動,就是貫徹了「無為」的管理思想,它反映了安全工作的客觀規律,在安全管理中顯現出其客觀性和有效性。因而,在安全管理中要克服「人盯人」的管理弊端,把關注點聚焦在管理行為的「無為」化上,在把精力放在研究制定安全法規、制度、措施的同時,為職工能夠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創造適宜的管理環境。
二、以安全文化為指導,創新安全管理機制
有了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還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和具體的管理方法作保證。鐵路安全文化注重分析人的行為誘因、機具狀態誘因、環境誘因等和安全事故的關系,這為我們安全管理機制的創新提供了理性思維定勢。實踐分析證明,絕大多數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機具的不安全狀態」和「控制環境不到位」在同一時空遭遇而發生的,少數事故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或「機具的不安全狀態」在不良環境下造成的,人員、機具、環境等就構成了引發事故的要素。安全管理機制的建設也要建立在對三者正確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更加科學、嚴謹的安全管理機制。例如,規章制度在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能夠得到較好的履行,那麼在單獨作業、無人監控時如何保證其安全?安全文化告訴我們,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職工充分認識到了作業中存在的危險性,相應地提高了安全意識,就能夠提高自我約束、自我防範的能力。我們受「扁擔效應」②和「跳蚤現象」③的啟發,就要在安全上主動施壓,給予職工適當的安全激勵,設法激發職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識,增強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機制的管理對象是人和物,而對物的管理歸根結底也是對人的管理。對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勵和約束兩個方面,激勵是安全管理的「高線」,它的作用是明確努力的方向和達到目標的途徑,其目的是激發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實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為,把確保安全的價值和實現自身價值統一起來,互融互動、協調統一;約束是管理的「基線」,其目的是規范職工的基本行為,使職工在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安全生產。建立符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要從人的行為特性出發,利用現代管理理念,如契約理念、層級理念、安效理念,使職工明確在崗位上干什麼、怎樣干、干好了怎樣辦、干不好又怎樣辦,逐步把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轉變為契約關系、責任關系、效益關系,形成一個獎罰公開、標准公平、考核公正、彼此雙贏的氛圍。
三、加強安全文化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素質
在上述引發事故的諸多因素中,人是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操作機具、改變環境的主體,避免事故的關鍵在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說,鐵路安全文化建設就是鐵路職工安全文化素質的建設。提高職工安全文化素質有多種途徑,包括專業技術培訓、安全案例啟發、現場實作演示、參觀訪問研討、文化宣傳娛樂等,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文化水平。例如,利用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進行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很多文藝作品中,人物的命運與安全事故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曹禺的作品(雷雨)中,周沖與四鳳離開周家後,一個不慎觸電,另一個去救也觸電身亡。盡管他們敢於沖出世俗的環境,但無情的事故還是毀滅了他們。為什麼?從安全的角度講,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以致「情未了」就雙雙失去了年輕的生命。故事揭示出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無論一個人有多麼偉大的理想和抱負,如果不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識,既不能自保,又不能保護別人,那麼談人生價值又有什麼意義?
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文藝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命運,對於職工自覺地提高安全文化素質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
職工安全文化素質的提高,必然促進鐵路安全科學技術的繁榮。科技是文化的進一步提煉和升華,是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安全科學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包括安全哲學、安全法學、安全心理學、安全經濟學等20餘個分支。鐵路安全科學技術要轉換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的第一生產力,就要利用安全科學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鐵路技術裝備水平的安全管理水平。惟有不斷提高鐵路安全科技水平(如開發計算機控制系統、研發新型的運輸裝備、攻關勞動保護科技產品、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指揮手段等),才能不斷提高鐵路運輸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
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要注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日常性的安全文化活動要以班組為單位開展。班組是企業的細胞,班組的安全文化活動搞得好,才能增強企業整體的安全文化活力。二是安全文化建設要與鐵路企業的日常工作相結合。安全文化是一門藝術,生產勞動也是一門藝術,生產的過程就是保安全的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明白了這個道理,日常的生產生活就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充滿挑戰、充滿樂趣的。三是安全文化建設要用發展的眼光,面向未來,著眼持久。營造一種氛圍是短期的,而保持並發展這種氛圍則是長期的,安全文化建設要克服短期行為和功利主義的影響,我們應該堅信,鐵路安全文化建設將貫穿鐵路安全工作的始終,是大有可為的,因此在工作中要引導和教育職工,把鐵路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事業和一種需要,扎扎實實地做好,這樣「大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才能不斷深化,歷久彌新。
『玖』 孝敬的最高境界是尊親對嗎
對的。
古人把孝敬父母歸納為尊親、弗辱、能養三個層次:
關於孝悌之道,比較集中的記載見於《禮記》,其中將「孝」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對父母盡孝「生則養」,「養觀其順」;「沒則喪」,「喪觀其哀」;「喪畢則祭」,「祭觀其敬與時」等等;[39] 《孟子》在很多場合論述了如何行「孝」,歸納起來,大體是養親、尊親、養志、守身、慕親、禮親、悅親和懷義事親,等等。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順的最高境界是讓父母滿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時候去幫忙,只在有好吃的東西時讓父母先嘗是不夠的。」
從事實的角度分析:孔子認為不孝中無後為最大。就是他認為沒有後代(指男性後代)是最大的不孝,因為孝順的最高境界是讓父母滿意,而父母一般最重要的不是本身的健康、幸福,而是對後代延續的擔憂。
但是,這是事實而不是行為,沒有後代不是一種行為的結果,因為,有的人不育卻非常孝順父母,那麼,這樣的人到底是孝順還是不孝順?有的人虐待父母,卻很多後代,那麼,這樣的人到底是孝順還是不孝順?如果按照這樣的標准,後者難道比前者孝順?
顯然,不能用事實來作為評判孝順與否的標准。而應當以行為來評判是否孝順的標准,特別是現在的社會,關鍵的不是事實是否符合父母的標准,關鍵在於愛父母的行為,父母的錯誤要體諒,但是不能一味盲從,我認為才是孝順。
我個人認為,孝順的最高境界就是充分體諒父母的苦心,原諒父母的錯誤,但是,自己不要被父母的錯誤所引導作出錯誤的事情,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錯誤而錯誤的時候,反而是不孝。
附:相關的孔子孝思想
1,入則孝,出則弟
【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尊重師長。要少承諾,務必講誠信,有愛心,要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工作生活之餘要多學習。」
【評析】
儒家思想,或者嚴格來說,這本《論語》,許多都是講究人的素質培養,也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修煉和培養,通俗點說,就是怎樣自己對自己進行思想教育,怎樣處世為人。一個人敬重師長、文明禮貌、講誠信、有愛心、追求道德完善、又善於學習。如果全中國的公民都成為這樣的人,該有多好啊!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思想教育完全可以從小學一年級起就教給我們的孩子。
隨著獨生子女的時代到來,再加上強調自我的西方思潮湧進中國之後,中國的獨生子女們越來越不尊重父母了。父母在他們眼裡連和他們平等的權利也沒有。比如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的女兒寧寧,她一出現就干擾她父親和阿春的愛情,咒罵她的母親和美國人結婚,攪得父母離婚後無法再與其他相愛的人結婚,但是她卻不允許她的父親禁止她先與男同學發生性關系,再和這位男同學的父親定婚。我想這與她從小缺乏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教育有著極大的關系。
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原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
孔子說:「父親活著,觀察兒子的志向,父親去世後,觀察兒子的行為,如果這個兒子在父親去世後三年還不改變他在父親活著時候的志向,說明他是真的孝順。
【評析】
孔子主張孝順和仁義,但更強調言行一致。這一段主要介紹一種考察一個人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的辦法,也就是通過一個人在有父親監管的情況下,和沒有父親監管的情況下是否一致,來確認一個人是否真正孝順。
只是我覺得以是否改變父親活著時候的志向來確認一個人是否孝順的觀點值得推敲。這是將父親的意志凌駕與兒子的意志之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觀點,是應該否定的。是否需要改變父親活著時候的志向或父親生前指定的道路,應該根據這個志向本身是否正確,以及是否依然符合變化了的環境,而不能只因為是父親決定的就不能改變。
父母往往將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一些父母自己想當鋼琴家,這個理想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就將這樣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歡鋼琴,也不管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份和條件,殘酷地強制孩子練琴。孩子一旦反抗,就說孩子不孝順,這是極端錯誤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更是對真正的仁愛和孝順的背叛。孝順的基礎我覺得應該是仁愛,是指孩子對父母的仁愛,而仁愛的基礎應該是彼此平等和尊重,更應該是相互的。
3,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隨後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告訴他『不要違背』。」 樊遲問:「『不要違背』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時,要以禮相待,父母去世後,要按照規矩為他們安葬和進行紀念活動。」
【評析】
「不要違背」的意思,除了「不要違背禮」之外,可能還有「不要違背父母的意見」的意思,如果再引伸到對統治者的態度時,就成了「不得抗上,必須唯上」的意思,或許也就是後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鼻祖?因此在今天必須對這個觀點堅決摒棄和批判。
孝順,本來應該是一個人的自覺行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要違背」這樣的孝順往往成為父母強迫子女服從自己的一個理論根據。許多情況下,孩子並沒有這樣孝順的主動,但是父母卻去強迫子女如此孝順,又比如,許多情況下,公民並不願意「唯上」,但是一旦你不「唯上」就可能遭到上司的打壓。
在另外一種情況下,這樣的孝順也會成為一些人為自己做壞事的托辭。比如著名詩人陸游,為了博取「孝子」的虛名,居然以「母命難違」為借口,將很好的妻子休掉了,實在是對他妻子的嚴重傷害。如果在提倡以德治國的今天,我們的一些官也以「父命難違」或「母命難違」為借口去謀私,那將是多麼荒唐啊。所以孔子的這一孝順觀,必須堅決廢棄。
所以個人覺得,父母的意見應該尊重,但不能成為一種命令;上級的命令要執行,但是不能違反法律。孝順,不能成為超越一切的東西,否則,就容易演變為一種罪惡。
4,父母唯其疾之憂
【原文】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孝順父母,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父母生病。」
【評析】
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有人說是「父母最擔心子女會生病。」因此民間也有「保重自己的身體就是孝順父母」的說法。這樣說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個人還是覺得,這里明明是講的孝順父母的問題,怎麼會變成父母擔心子女的身體呢?從字面來看,「唯其」的「其」應該是復指前面的「父母」而不是指「父母的子女」。
我想,孔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兩千多年前醫學還不發達的年代,生病是子女們最難控制的事情,所以只有在不生病的時候精心照料父母,才能避免父母生病。正如今天我們所說的那樣:「沒什麼,不要沒錢;有什麼,不要有病。」因此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確實是子女應該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當然,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關心父母的健康,也許更加全面?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原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順,孔子說:「今天許多人認為孝順就是能贍養父母,但是如果不尊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狗馬有什麼不同呢?」
【評析】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孔子的時代,人們對孝順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各種觀點可以同時並存。因此在今天,我們對孝順的理解,也應該可以各自不同,而不需要強求一律。
孔子在這里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即對父母的尊敬的問題,可見孔子對孝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要我們留神一下今天的現實社會就會發現,就連像飼養狗馬那樣贍養父母,都還有許多人沒有做到。這一方面固然有經濟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廣東這個全國最富裕的地區,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子女自己住新房子,將年老的父母另外住在破舊的老屋裡,甚至專門出錢請個保姆照顧父母,也不願意讓父母與自己一起住。這也算是孝順嗎?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寫到這里耳邊忽然響起了「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我想這首歌之所以受歡迎,除了旋律優美之外,更重要的是這首歌充滿了對父母的關愛之情吧。上了年紀的父母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保證,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懷。因此孔子的這一孝順思想,在今天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6,有事,弟子服其勞
【原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順的最高境界是讓父母滿意,只在父母有事的時候去幫忙,只在有好吃的東西時讓父母先嘗是不夠的。」
【評析】
孔子在前面論孝順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尊敬父母的標准,到了這里,標准進一步提高了。這里不是從子女的角度去要求,而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要求了,也就是說,不管你子女怎樣做,你必須讓父母感到滿意才行。個人認為這樣的要求有點過分了,事實上也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這樣的要求,會嚴重損害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是必須警惕的。
父母滿意不滿意,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子女很難控制,尤其是父母並不都是聖人,會有偶爾犯錯誤的父母,更有本質上就壞的父母,如果遇到這樣的父母,也讓子女去讓父母滿意,只能使子女也一齊變壞。
一切讓父母滿意的孝順思想如果引伸到治理國家上面去,更將引起社會性災難。現在我們的許多官員,根本無視老百姓的意願和利益,一心只想讓上級上司滿意,我想,這正是造成許多老百姓不滿意和一些社會不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7,事父母幾諫
【原文】
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
孔子說:「發現父母有不對的時候要委婉地勸說他們改正,如果父母不聽,仍然要對他們恭恭敬敬,不能違抗,還要繼續任勞任怨。」
【評析】
我覺得孔子的這個觀點是非常錯誤的,應該堅決廢棄。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下樑不正倒下來」,身為父母,理當成為子女的榜樣,怎麼對子女的勸阻不聽,還要求子女繼續尊敬如此不堪的父母?實在是荒唐之極。如果再以此要求老百姓對待政府官員,那後果將更加危險。所以對於父母的錯誤要勸阻,如果父母不改正,那麼這樣的父母便不再應該繼續尊重。同樣的道理,如果老百姓對政府官員的錯誤提出了批評,而政府官員不聽,不但不應該繼續尊重那樣的官員,還應該立刻罷免那樣的官員。
父母要想獲得子女的尊重,首先自己應該自重。官員要想獲得老百姓的尊重,更應該嚴以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