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監督內部控制
㈠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比較容易的,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
(2)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
㈡ 2.議一議: 如何理解內部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保障
內部監控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保障。事項的控制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回制和事後控制,答按控制對象可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能從各個節點管控事項,使其按預定的方向發展。
所以說,內部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保障。
㈢ 什麼是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單位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管理目標,而在單位內部實施的各種制約和調節的組織、計劃、程序和方法。
控制要素:
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要素 :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3)內部監督內部控制擴展閱讀:
內部控制原則:
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
(一)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
(二)重要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
(三)制衡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
(四)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並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五)成本效益原則。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
㈣ 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內部控制,是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性生活,從而能夠內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容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
控制要素包括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三)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四)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㈤ 企業怎樣進行內部控制監督
摘要:企業應當根據本規范及其配套辦法.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明確內部審計內機構f或經授權容的其他監督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規范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內部監督分為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是指企業對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常規、持續的監督檢查:
㈥ 內部控制監管有哪些
內部控制監管一般包括組織機構控制、授權經營控制、財務會計控制、資金運用控制、業務流程式控制制、單證和印鑒管理控制、人事和勞動管理制度、計算機系統控制、稽核監督控制、信息反饋控制、其他重要業務和關鍵部位的控制。
內部控制監管是保險監管的內容之一。
內部控制是保險公司的一種自律行為,是公司為完成既定工作目標,防範經營風險,對內部各種業務活動實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的機制、措施和程序的總稱。
保險公司內部控制應當能夠確保保險公司董事會謹慎、穩健的經營方針能夠貫徹執行;能夠識別、計量、控制保險業務經營風險和資金運用風險,確保公司穩健運營;能夠保證公司資產的安全,各項報表、統計數字的真實和及時;能夠保持充足的償付能力。
㈦ 內部控制監督制度
㈧ 會計中,單位內部監督與單位內部控制之間有什麼聯系區別
內部監督是各個會計崗們互相制約和監督,而內部控制是由管理部門制定各個崗位的職責及責任制定出的制度規范,應該可以說監督是控制的一種手段。
㈨ 什麼是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包含哪些要素
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要素 :
(一)內部內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容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