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督的體系
① 會計監督體系的介紹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內部會計監督本質上是一種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會專計管理制度的重屬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應對單位經濟活動過程和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實行內部會計監督。
政府監督。政府主管部門(或授權國家審計機構)與其他相關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監督行為。
社會監督。企業管理部門、董事會或其他利益相關者委託社會中介組織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實施的監督行為。
參考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② 會計監督體系的外部監督體系
外部監督體系來需要通過中自介服務機構的審計和評估,來保證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政府職能部門也是企業外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上市公司,其外部監督體系中還包括證券交易所和證監會,即需通過加強證券交易所的一線監管,來保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充分、及時、規范;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和證券交易所的工作,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做到事前預防,同時加強證監會的全面監控能力,對出現的重點事件和重大情況進行迅速和有力的調查處理,涉及違規的,一經查實,要做出嚴厲的查處。
③ 會計監督體系的結構包括哪些
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會計在其核算過程中,對經濟的合法性合理性所實施的審查回。我答國實行的是單位內部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 三位一體的監督體制。會計監督貫穿於會計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其監督結構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④ 三位一體會計監督體系什麼意思
「三位一體」會計監督系統:是由獨立於被監督單位之外的主體來執行的,它以單位整體作為監督的對象,但主要通過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再監督來實施。
三位:指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
一體:是指各層次監督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外部會計監督系統由社會會計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兩部分構成:
1.社會會計監督:即指民間審計監督,它是中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其主要職責是鑒證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
2.政府會計監督:指由國家有關部門實施的會計監督,它是宏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它要對政府負責,主要包括財政監督、國家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證券監管、銀行監督、保險監管等形式。
(4)會計監督的體系擴展閱讀:
完成「三位一體」會計監督系統所需的基本要求:
一、會計立法與會計監督與時代同步
完善的會計監督系統,必須在有效的運行機制下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這就需要對會計監督系統存在的前提、產生的根源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作用機制等問題進行分析。
二、會計立法與會計監督與國際接軌
我們在研究制定會計披露規范以及資本市場的其他政策法規時,要堅持基本原則和具體規則相結合,避免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政策法規一經頒布,要想方設法,排除各種阻力,維護其權威性,確保其得到嚴格、公平的執行。
三、會計立法與會計監督以人為本
不規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為,對市場經濟秩序和企業規范管理構成了嚴重威脅,損害了社會和公眾利益,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會計誠信迫在眉睫。無論在什麼社會,都應兼顧利益與誠信、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⑤ 會計監督的體系有哪些
包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三個部分
⑥ 會計監督體系的會計監督體系
1.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備,監督功能缺失
我國現行的會計監督體系是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督,現行會計監督體系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社會審計不規范。我國一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在各主管部門,事務所與掛靠的主管部門在人事管理、資金投入、收益分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這種體制不利於保證社會審計的獨立性。政府監督存在重復進行和職能不到位的問題。各種監督職責不清,造成重復檢查,增加被查單位負擔,有了問題卻相互推誘。政府監督沒有形成威懾力,影響了政府監督的實際效果。
2.會計系統缺乏監督職能和監督動力 在現在國有企業的制度安排下,國企經理人員掌握著企業經營管理權,會計信息系統作為經營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要在企業管理系統中運行,負責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的會計人員是由經理人員聘用的,其權力是由經理人員賦予的,會計人員在企業組織體系中與經理人員處千不同的權力層次,在行政職能上不具備監督經理人員的權能。在監督動力問題方面,會計人員和其他職工一樣,是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從理論上講應該具有監督經理人員的動力,但現有的制度安排又使其不得不放棄監督。
3.缺乏會計信息公開制度
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公開性,影響了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判斷,降低了銀行信貸決策和政府決策的效率;也正是由於這種不完全性,也使得報表使用者無法合理地區分國有企業的好與壞,影響了國有企業的監督效率。我國審計工作要求對會計憑證逐筆審查其真實性,對資產逐項清點,要求做到賬實、賬款、賬據、賬賬、賬表五相符。然而,由於會計原始憑證數量龐大,來源復雜,逐筆審查實際很難做到,只能採取抽查和重點調查的方式。 (1)監事會模式對於企業監事會這種監督模式,具體的做法可以在國有控股公司總裁下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該內部審計機構負責組織對整個控股公司范圍內的國有企業進行會計監督和財務監督。對於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監督要以經常性監督和定期性監督相結合,國有控股公司總裁下設的內部審計機構可以外派代表進駐企業監事會,代表國家出資者行使會計監督權和財務監督權。此外,代表國家出資者的定期監督則採取由國有控股公司總裁下設的內部審計機構定期組織審計或委託社會審計機構進行審計。(2)會計委派制模式。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目標不完全一致,加之經營者直接控制著企業的主要經營活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經營者以犧牲所有者利益為代價,所以,現代企業制度下,既要給經營者合法的、獨立的經營權,但也不能放鬆對經營者的監督和約束。(3)財務總監委派模式。對於特大型、大中型企業可以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可以由國有控股公司直接委派,或由國有企業董事會聘任,報經國有控股公司批准。
⑦ 會計監督的構成
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經濟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會計法》的修訂和實施,形成了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是一種微觀層面的監督形式,具體由企業
內部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者、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等對企業的會計工作、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經營成果等各方面進行核算監督和制度監督。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指單位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及單位經營管理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避免或降低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效果,實現單位經營管理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會計法》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做出了原則性規定,主要包括: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授權批准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風險控制;內部報告控制;電子信息技術控制。實施內部會計監督過程中,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監督也稱政府監督,也是一種外部監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門代表國家對各單位和單位中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實施的監督檢查,以及對發現的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這是中國經濟監督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與單位內部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實行的會計監督是相輔相成的。
政府會計監督是以政府法定機構為監督主體所實施的宏觀監督,包括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及稅務監督等幾種類型。財政監督是財政部及地方政府各級財政(廳、局)依法對企業會計活動所實施的監督,是最主要的國家監督形式;審計監督是指國家審計機關或政府審計機構依法對企業財政收支或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實施的監督;稅務監督是由國家稅務機關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對企業的會計資料進行監督檢查。 在當前經濟運行機制轉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形勢下,企業會計監督與傳統會計監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會計監督的內容有所擴展。會計人員不僅在財務活動中通過基層把關進行監督,而且還在參與高層決策中通過源頭控制進行監督。
二是會計監督的重心發生轉移。隨著會計監督的內容擴展、作用的加大,會計監督的重心發生了轉移。從過去側重於事後監督,轉向側重於事前、事中監督,注重事前參與和決策中的監督,事中核算和控制中的監督。
三是會計監督的難度日趨加大。經濟關系的復雜化,使會計監督更為困難;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增加了會計監督的難度,會計監督的具體內容發生了多方面的變化,這些都增加了會計監督的難度。
四是會計監督的時效不斷增強。市場經濟要求企業的行為必須快捷,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會計監督也是一樣,會計監督必須加強時效性,要作到及時監督,正確判斷、果斷決策、措施得當、執行到位,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五是會計監督的依據逐漸增多。會計監督的依據也由過去主要依據國際法規改為依照國家法規,又依照企業制度;企業決策方案和經濟責任目標等,實現會計監督依據的多元化。
六是會計監督的責任日益加重。要求會計人員從運用國家政策法規、預測經濟前景、選擇決策方案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做到在既維護企業利益,又執行國家法規的原則下提高企業效益,不能只限於在財務收支中把關,要在事前籌劃中監督,在合理性、效益性方面監督。 (1)法律約束力不強
當前的法制環境,存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的情況。「無法可依」加上脆弱的會計監督使得虛假會計報表不斷增多,履禁不止;「有法不依」存在是因為一些行為主體的法制觀念淡薄,無視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違法不究」則更多的是因為有些法規缺乏明確而嚴肅的執法機構,使法規形同虛設;「執法不嚴」使得當今社會人情法、徇私枉法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從現行法律體系中存在不具有操作性的條款,會計監督功能相對弱化。
(2)誠信缺失
誠信缺失是造成各個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普遍原因。自美國爆出能源巨人安然公司的財務丑聞以來,美國華爾街引發了一連串的財務丑聞:2001年10月美國能源巨人安然公司虛報6億美元盈利;2002年5月美國最大的證券經紀公司美林公司因「不適當的咨詢」,受到1億美元的重罰;2002年6月,美國電信業巨子世界通信涉嫌作假金額高達38億美元;2002年6月,美國科技業著名企業施樂公司虛報高達64億美元的銷售收入;2002年7月,全球三大制葯公司之一的默克公司虛報收入124億美元。在中國,除了瓊民源、鄭百文、銀廣廈、中科創等事件成為眾所周知的會計造假的典型案,根據1999-2001年財政部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抽查,以及國家審計署對會計師事處所實施質量的抽查,結果表明一般層面上的會計信息失真也是驚人的。大量的中外財務丑聞,向全世界敲響了會計誠信危機的警鍾,並引起了人們對會計誠信的廣泛關注。
(3)內在約束不夠
在委託代理契約制度的安排下,委託代理過程中的契約交易不僅需要權利的分立和保護,更需要建立一種契約的責任倫理。與權利法律的外在約束不同,契約責任倫理是當事人依照對有關契約責任的共識,建立自己的內在約束,從而控制和消除交易中自利行為的發生。由於委託人和代理人目標利益的差別,代理人有可能通過會計舞弊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從事損害委託人利益的活動;甚至,委託人與代理人有可能共同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和優勢,通過會計舞弊等非道德行為(當然是違法行為),損害其他產權主體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自身利益。 (1)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被忽視
所有者擁有整個企業,而債權人則是將自己的一部分資產貸給該企業,是與企業經濟利益最相關的人,為保護自己的權益,必須而且理所當然要對經營者進行監督。但是,《會計法》並沒有作相關規定,再加上現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使得所有者和債權人的監督被弱化。雖然在《會計法》第四章第三十條還做了相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有關會計法規的單位和個人有權進行監督,並且受國家法律保護」。但是,從其成本效益原則考慮,對自己沒有利益的監督是不現實的。
(2)內部會計監督與社會會計監督被削弱
會計監督中存在著兩種主要的監督悖論。
一是單位內部會計監督。針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會計人員的主要監督任務是: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通過對記賬憑證和財務收支的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財務報告的編制等提供合法、真實、准確、完整的會計信息,確保財務會計活動的合法性。但是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如何監督單位負責人呢?不可能進行監督。
二是社會監督。在現行會計監督體系中,社會監督主要指民間審計,而民間審計的主體——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不是會計監督的主體,與被監督者沒有明顯相關利益,只是一種中介機構,其監督權來自政府強制力,是一種審計權力;但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畢竟不同於政府(會計監督主體之一)強制力的代表——政府機關,它要向被監督者收取審計費用,而且價格不菲,它與被監督者是一種委託代理關系。 會計監督系統設計之初很少考慮信息之間的溝通問題,從會計監督之運行結果上看,會計監督的信息缺乏溝通的渠道,難以形成監督的合力。在控製程序及監控上,不僅各控制板塊相互「扯皮」而又相互推託責任,就連基本的監督權歸屬問題都值得推敲。在現行模式下,各專業監督分別由不同的部門實施,為了各自的行政管理目的,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的現象很嚴重;各部門之間在某些方面權責不清,部門利益保護主義嚴重。這就導致了權力重疊。例如,各部門制定的法規與地方是矛盾的、有差異的,權力重疊還會導致出現權力「真空地帶」,使得某些領域沒有部門去監管,難以形成監督的威懾力與合力。
⑧ 會計監督體系的內部監督體系
內部監督體系的作用是通過一整套嚴密規范的會計制度建設,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內素質容,增加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和相應的法律責任,來保證由高級管理人員向外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所依據的各項制度,完善企業內部對會計核算的監督檢查。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各公司應當定期將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相互核對,以保證賬實相符、賬證相符、賬賬相符和賬表。
⑨ 我國的會計監督體系包括哪幾個方面
包括單位內來部會計監源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三個部分。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內部會計監督本質上是一種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
2、政府監督。政府主管部門(或授權國家審計機構)與其他相關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監督行為。
3、社會監督。企業管理部門、董事會或其他利益相關者委託社會中介組織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實施的監督行為。
(9)會計監督的體系擴展閱讀
會計監督的目的
為了提高資產的完整性,使經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提升工作的效率,降低風險,必須要根據實際建立一套監督體制。
會計工作是界定多方權責的核心,因此,為了提升工作的效率與公平性,就必須要制定相應的監督法律,維護多方權益。
會計監督的作用
近幾年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但處在轉折階段的會計工作也必須要調整步伐,發揮其真正功效。
1、可以更好地維護國家的財經法規
2、強化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工作
3、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⑩ 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是哪三個體系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體系
三位,是指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所謂一體,是版指各層次監督之間的相權互聯系、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即內部監督的本質是內部控制,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監督是對內部監督的再監督,政府監督是對內部監督和政府監督的再監督,所以三種監督相互補充相互制約和不可替代的關系,是一種有效的會計監督體系。)
以後這樣的問題,可以現在網路里搜一下就行,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