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服務社
Ⅰ 社會工作者扮演哪些角色
(1)服務提供者:社會工作者是向求助者提供服務的人,這里的服務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詢和意見咨詢,也包括提供物質幫助和勞務服務。還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
(2)支持者:社會工作者面對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務或幫助,也要鼓勵、支持受助者在可能的情況下自強自立,克服困難,自我決策,實現助人自助。因此,社會工作者應成為服務對象積極反應的支持者、鼓勵著,並應盡量創造條件使服務對象自立或自我發展。
(3)倡導者:在一定的情況下,當受助者必須採取新的行動才能有助於走出困境時,社會工作者應該向其倡導某種合理行為,並指導他們以使其成功。
(4)管理者:社會工作者應該對社會工作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必須對於助人相關的諸多資源、信息進行協調、安排和管理,以實現該過程的高效率。
(5)資源爭取者:為了有效助人,社會工作者需要求助於政府有關部門、福利服務機構、志願組織甚至廣大社會,爭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資源,並將資源傳遞到受助者手中。
(1)自強服務社擴展閱讀:
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條件
----助理社會工作師考試報名條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專學歷,從事社會工作滿4年;
(二)取得社會工作專業大專學歷,從事社會工作滿 2 年;
(三)社會工作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
(四)取得其他專業大專學歷,從事社會工作滿4年;
(五)取得其他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社會工作滿2年。
----社會工作師考試報名條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專學歷,並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後,從事社會工作滿 6 年;;
(二)取得社會工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從事社會工作滿 4 年;
(三)取得社會工作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社會工作滿 3年;
(四)取得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從事社會工作滿 1 年;
(五)取得社會工作專業博士學位;
(六)取得其他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其從事社會工作年限相應增加 2 年。
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合格,頒發人事部統一印製、人事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該證書在全國范圍有效。
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條件
----社會工作者四級報名條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大專學歷。
(2)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相關專業大專學歷,經社會工作者四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3)1959年以前出生,獲得中專或同等學歷,連續從事社會工作3年以上,經社會工作者四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社會工作者三級報名條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
(2)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歷,連續從事社會工作2年以上。
(3)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含本科),連續從事社會工作3年以上,經社會工作者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4)取得社會工作者四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社會工作3年以上,經社會工作者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社會工作者二級報名條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博士學位。
(2)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歷,取得社會工作者三級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社會工作5年以上,經社會工作者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3)獲得國家承認的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取得社會工作者三級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社會工作3年以上,經社會工作者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社會工作者一級報名條件(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社會工作者二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社會工作3年以上,經社會工作者一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每年安排兩次鑒定,通過社會工作者考試鑒定合格頒發《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作為證明擁有社會工作職業資格的依據,在全國范圍內通用。
Ⅱ 志願者精神是什麼
青年志願者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
青年志願者精神是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青年志願者行動既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汲取營養和力量,青年志願者精神閃爍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芒。
青年志願者精神是社會主義時代精神的弘揚和體現的精神。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追求效率、利潤,鼓勵競爭,同時也注重公平、道義和愛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的是一種公平競爭、共同富裕,而決不是唯利是圖、弱肉強食、不擇手段、不講公德。
青年志願者精神是建立互助友愛、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全新事業,同樣需要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著眼於幫困扶貧,救急救難,有助於公正合理的經濟秩序、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的建立,有利於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必要的社會保障。
(2)自強服務社擴展閱讀:
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來說,志願者是這樣定義的:「在自身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參加相關團體,在不謀求任何物質、金錢及相關利益回報的前提下,在非本職職責范圍內,合理運用社會現有的資源,服務於社會公益事業,為幫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實際的,具一定專業性、技能性、長期性服務活動的人。"
自願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人。享受乘坐公交車,地鐵免費,免費進公園及旅遊景點。志願者也叫義工、義務工作者或志工。他們致力於免費、無償地為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Ⅲ 中國名人自立自強的實例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92年度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8年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和個人特別獎;
1999年全國第三屆優秀婦女讀物獎;
1999年全國第四屆外國文學作品優秀圖書獎;
2002年10月,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2002年12月《絕頂》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
2003年10月《絕頂》獲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發奮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了哲學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奮斗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著一條道路。
2006年3月3日,張海迪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張海迪先後被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1981年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
1982年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2年獲聊城地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2年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83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3年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9年中宣部授予「優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稱號;
1990年山東團省委授予「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1991年中國殘聯授予「自強模範」稱號;
1992年濟南市政府記大功一次;
1993年全國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稱號,並再次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被日本NHK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雜志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Ⅳ 志願者服務時長有什麼用
志願者時長代表你的志願者資歷和工作量。很多協會有用服務時數換服務的。做為志願者工作認可和志願者本身工作的價值體現,雖然說志願者工作是無償的,但是也需要記錄志願者做出的努力,進行一個量化的記錄。
(4)自強服務社擴展閱讀:
志願者服務精神
1、「奉獻」
奉獻精神是高尚的,是志願服務精神的精髓。志願者在不計報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權的情況下參與推動人類發展、促進社會的活動,這些都體現著高尚的奉獻精神。
2、「友愛」
志願服務精神提倡志願者欣賞他人、與人為善、有愛無礙、平等尊重,這便是友愛精神。志願者之愛跨越了國界、職業和貧富差距,是沒有文化差異,沒有民族之分,沒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愛,它讓社會充滿陽光般的溫暖。
如無國界醫生,他們不分種族、政治及宗教信仰,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們奉獻的是超國界之愛。
3、「互助」
志願服務包含著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幫助、助人自助」。志願者憑借自己的雙手、頭腦、知識、愛心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幫助那些處於困難和危機中的人們。志願服務者以「互助」精神喚醒了許多人內心的仁愛和慈善,使他們付出所余,持之以恆地真心奉獻。
「助人自助」幫助人們走出困境,自強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獲得生活的能力後,也會投入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志願活動中,這些志願活動都涵蓋著深刻的「互助」精神。
4、「進步」
進步精神是志願服務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在志願活動中無處不體現著「進步」的精神,正是這一精神使人們甘心付出,追求社會和諧之境的實現。
Ⅳ 大連貴誠外企服務有限公司是不是騙子
大連貴誠外企服務有限公司,十足的騙子,讓你先照相,然後以剛入職企業專不能交保險為由,自己先屬交保險以及體檢費等等吧!這幫畜生不得好死,大連貴誠外企服務有限公司的騙子們!我是在2010年被騙的,估計現在都已經死光了吧!
Ⅵ 寧波大學都有哪些社團
校級社團見下圖
等等
Ⅶ 「自強不息,止於至善」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古代的士大夫,我們應該效法天道「自強不息」的精神去努力讀書,好好做人,將來到社會上去做事才能擔當起家國天下的責任,這在古人叫做「發乾德之幽光」。另外,儒家講「天人合一」,我們每個人效法天道「自強不息」的精神去做人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儒家說的「上達天德」,而「自強不息」就是「天德」。所以,夏大「自強不息」的校訓對夏大的同學來說是很高的要求,是「天道」「天德」的要求,如果在我們的生命中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就實現了「天道」「天德」的要求,我們的生命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就獲得了超越神聖的價值。這需要大家努力。 下面解釋夏大校訓的第二句話:「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是《大學》「三綱領」中的第三條綱領,《大學》裡面的「三綱領」是《大學》開頭的那幾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是第一條綱領,「親民」是第二條綱領,而「止於至善」是第三條綱領。按照傳統儒學的研究術語這段話叫《大學》的「三綱領」,在《大學》中「三綱領」統攝「八條目」,「八條目」在這里我們就不說了。總之,「綱領」非常重要,體現了《大學》最重要的思想,《大學》講的是儒家生命形態中的「內聖外王」之道,第三條綱領又是「三綱領」中最重要的綱領,所以,「止於至善」這條綱領最集中地概括了《大學》的根本思想。那麼,「止於至善」表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理念呢?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止於至善」表達的是一個人做人的最高人格境界或者說最高人格理想。《大學》的第一個綱領「明明德」,是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包含了光明的德性,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充滿了善的神聖的本性,這種光明的善的神聖本性就是我們生命的「明德」。但是,雖然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包含了光明的德性,並不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生命的這種德性,更不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一生中把這個光明的德性彰顯出來,或者說充分實現出來,所以《大學》的第一條綱領要求我們要「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使動用法,意思是指要使「明德」「明」,即要使我們生命中光明的德性彰顯出來、實現出來,使它能夠明顯顯現。這是第一條綱領「明明德」。第二條綱領是「親民」。古代儒家對這個「親」字有不同的解釋,朱子說是「新」, 王陽明 先生說是「親」,這雖然是辭語上的考證,但涉及到對《大學》根本精神的理解,我覺得 王陽明 先生的解釋比朱子的解釋好,我採納的是 王陽明 先生的解釋,是「親民」,而不是「新民」。那麼,「親民」是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愛民」,就是為民眾謀福利,就是要親近、親愛老百姓,親近、親愛社會與眾人,就是要做出實際的事功來為民眾服務,這是第二條綱領「親民」。從《大學》的思想系統來看,「明明德」、「親民」合在一起就是儒家追求的「內聖外王」的人格風范或者說人格理想。我們知道,儒家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與人格理想就是「內聖外王」,「內聖」就是要在我們自己的內在生命中達到聖人的生命境界與精神信仰,用現在的話來說,「內聖」就是要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達到或者說體現出超越神聖的永恆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實現我們生命中最光輝的德性——「明德」。「外王」就是說我們要在社會上建立「博施廣濟」的事功,最大限度地為民眾謀取福利。我們不光是使我們內在的生命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體驗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就完事了;你體驗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還不夠,這只是「內聖」,你還要「外王」,你還必須在你的內在生命之外去創建偉大的功業,去為廣大民眾的福利做出你最大的貢獻,這個叫「外王」。當然,這個「外王」事業每個人都不一樣了,因為每個人的社會分工不一樣,社會角色不一樣,他所從事的事業也就不一樣,但只要能在自己的社會分工中做到孔子所說的 「博施廣濟」的事功,就做到了「外王」。比如,你是學法律的,你做個公正嚴明的好法官;你是搞政治的,你做個民眾愛戴的好官員;你是搞科研的,你做個按照自己良心從事發明創造的好科學家;你是教書的,你做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等等,這些都是 「外王」。這樣,按照《大學》的「三綱領」,「明明德」是「內聖」,「親民」是「外王」,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做到了「內聖」和「外王」這兩個方面,就是「止於至善」。什麼叫「至善」?「內聖外王」合一就是「至善」,「明德」「親民」合一就是「至善」;什麼叫「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達到「內聖外王」合一的最高生命境界,實現「明德」「親民」合一的最高人格理想。也就是說,既「明明德」又「親民」就是「止於至善」。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個體生命實現了「明德」這個「內聖」的最高的價值,同時又給社會、人類作出了「博施廣濟」的「外王」事功和貢獻,就達到了「至善」,即就是「止於至善」。所以,「止於至善」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的人格理想,或者說是中國人、中國文化所追求的「內聖外王」的理想生命形態。我想當初 陳嘉庚 先生把「止於至善」作為廈大校訓應該和我的理解差不多,他是要求廈大的學生除了自己的品德、自己的內在生命要達到很高的「明德」「內聖」境界外,大家在學校中刻苦學習完成學業後還要到社會上去做「親民」的「外王」事功,為中國的富強和中國民眾的福利服務。如果夏大的學生達到了「內」「外」這兩個標準的話,就做到「止於至善」了。當然,「止於至善」不僅僅是對我們廈大同學的要求,也是對我們每個中國人、每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要求,我們每個中國人、每個中國知識分子都應該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在「明德」與「親民」的合一中實現「內聖外王」的人格理想,達到「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不過,這是相當艱難的,這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我願與在座的同學們共勉! 以上我簡單解釋了夏大校訓「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兩句話八個字的含義,夏大校訓可以說概括地體現了儒學的真精神與真價值,與我們今天的講題正好相合。夏大校訓的八個字可以說是儒學千古不滅的「八字真言」,具有非常博大精深的學理內涵,我們今天不可能在這里詳細說明,大家以後可以去細讀《易經》、《大學》等儒家經典,一定會獲得更深刻的生命體會。在這里我還要強調一點,夏大校訓的兩段話不是平列的關系,「自強不息」是我們生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