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中組部博士服務團

中組部博士服務團

發布時間: 2021-02-05 17:38:20

Ⅰ 張玉清的個人簡介

張玉清,男,1964年2月出來生於山東青自島,漢族,經濟學博士,同濟大學博士後。中組部、團中央首批「博士服務團」留贛成員。現任: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教授;九三學社江西省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委;政協江西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南昌市政府參事;全國農業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大學生籃球、田徑、武術、健美操協會副主席;江西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江西創造學會副會長。
曾任:沈陽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團總支副書記、教研室主任、院長助理、工會主席、正處級調研員;遼寧省燈塔縣邵二檯子鄉科技副鄉長(掛職);中組部、團中央首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全國24名)、江西省分宜縣副縣長(掛職);宜春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宜春市第一屆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第一屆宜春市委會副主委;九三學社第六屆江西省委員會常委;政協江西省第九屆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委員會常委;第九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省青聯常委、宜春青聯名譽主席;江西省第七屆高校後勤管理研究會理事長;江西省第七屆教育基建研究會理事長;江西省第五屆生產力學會副會長;江西第一屆創造學會副會長。江西省工程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Ⅱ 博士服務團的基本情況

博士服務團,簡言之即選拔博士到地方掛職鍛煉。1999年至今,中組部和團中央已先後選派13批16 4 3名博士到西部服務。
博士服務團,不僅讓王志和張政等「名嘴」躋身地方官員之列,更讓許多默默無聞但同樣「有料」的博士成為支援地方建設的生力軍。
「博士服務團」是中組部和團中央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落實「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支援西部建設而組建的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 。
「博士服務團」的試點工作始於1999年,首批共有成員23名,分別被派往重慶和四川。在當地,他們充分發揮青年高級知識分子的優勢,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特長,在當地各相關部門掛職服務。試點工作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當地的各級黨委、政府都對「博士服務團」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因此,中組部和團中央從2000年起又分批組織了數百名優秀人才前往西部地區掛職,支援西部的開發和建設。 「博士服務團」掛職服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深入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在西部的廣闊天地中,博士們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充分應用於實踐,改善生產力發展環境,提高生產力水平。同時,作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他們又把開放的觀念、先進的意識帶到了西部,並紮根在了西部,使許多人受到洗禮、浸潤和帶動。深入西部,深入基層,使他們能夠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需要,自覺地把個人利益融入全民族的利益,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組建「博士服務團」服務西部不僅是智力扶貧的新形勢,而且還是培養人才的新途徑。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不如東部,有的地方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因此,博士們要在西部做出成績,所面對第一個難題就是要去適應西部生活的方方面面。掛職服務使他們走出了理論的天堂,在實踐中檢驗知識的同時也在檢驗著自身的素質。許多「博士服務團」成員在圓滿完成掛職任務、返回原崗位後深切感受到:在西部的掛職鍛煉使他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認識,改變了過去往往簡單化、理想化的思維方式,對自己今後的工作和學習有著很大的啟迪和幫助。
從重慶燃起的星星之火1999年至今,從重慶的首批39名博士燃起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顧名思義,博士服務團,首先要求參與者擁有博士學位。1997年7月,為給剛成為直轄市的重慶提供智力支持,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牽線搭橋,重慶一次性從中國社科院引進39名博士。次年,其中的18名掛職博士留任,震動西部地區。1999年,中組部加入「博士服務團」主辦單位行列,該團試點擴至重慶、四川、江西三省市。博士遴選范圍也擴大到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及所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有大型骨幹企業。截至2008年,博士服務團服務范圍已擴至西部12個省區市,江西省和吉林延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三個自治州,覆蓋所有西部地區。博士選派單位除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外,也增加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省市。1999年至今,中組部和團中央已先後選派13批1643名博士到西部地區服務。從重慶的首批39名博士燃起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讓最對路的去最合適的崗位「按需選派,雙向對接」,言簡意賅地概括出博士服務團的選派過程。
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2015年11月23日在北京舉辦第16批博士服務團成員行前培訓班,對即將奔赴西部等地服務鍛煉的博士服務團成員進行集中培訓。
這次選派的390名博士都是西部地區急需緊缺的人才,規模也為歷年之最。選派工作突出三大特點:更大力度引導優秀青年人才向基層和西部地區流動,發揮他們聯結東西部的橋梁作用和人才培養傳幫帶作用,幫助解決基層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搭建有利於優秀青年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實踐舞台,吸引青年人才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重點項目的第一線、基層實踐的大熔爐鍛煉成長。瞄準西部扶貧開發人才需求,加大與西部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選派力度,服務精準扶貧,突出智力扶貧。

Ⅲ 博士服務團的簡要概述

顧名思義,即選拔博士到地方掛職鍛煉。
由誰選派?
中組部和團回中央
成員多少?答
1999年至今,已先後選派13批1643名博士到西部。
成員哪裡來?
博士選派單位除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省市。
要到哪裡去?
截至2008年,博士服務團服務范圍已擴至西部12個省區市,江西省和吉林延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三個自治州,覆蓋所有西部地區。

Ⅳ 中央企業「博士服務團」成員管理辦法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和改進在中央企業選派中青年博士參加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博士服務團版」的工作,權確保 「博士服務團」成員完成「了解國情、服務地方、積累經驗、增長才幹」的任務,為中央企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根據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有關文件精神並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資委黨委組織部負責在中央企業中選派博士參加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博士服務團」工作,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一局、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二局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第三條 中央企業組織人事部門負責本企業「博士服務團」成員的選派與管理工作。
第四條 根據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有關規定,接收「博士服務團」成員的地區有關單位負責落實服務鍛煉崗位、日常管理、配合派出單位進行考核及辦理延期和留任等工作。

Ⅳ 博士服務團的介紹

開展「博士服務團」工作是中央組織部和共青團中央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內人才強國容戰略、為西部地區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從1999年開展以來,至2010年,累計已派出10批共1196名博士到西部地區服務。2009年選派的第10批133名博士已圓滿完成服務鍛煉任務。2010年選派的第11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來自47家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大連等8省市,平均年齡40歲,具有高級職稱的105人。他們將分別前往西部12個省區市、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吉林延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等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服務鍛煉。「博士服務團」是中組部和團中央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務而組建的,是貫徹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Ⅵ 博士服務團的入選條件

中組部和團中來央相關負自責人介紹,除政治素質好、作風過硬等黨選拔幹部的普遍要求外,博士服務團注重專業素養,比如具有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背景,熟悉投融資管理等專業領域的博士更有希望入選。此外,與高校支援西部的博士生不同,工作經驗是博士服務團看重的條件之一。博士服務團,一般要求博士具2年以上工作經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副處級以上行政職務。
服務團選派成員,一般由接收地區和單位先提出需求,選派地區和單位據需求推薦人選,然後由中組部和團中央確定人選。
「每年年初會向各省直部門、各廳局、市縣單位、高校徵求意見,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博士,報到省委組織部,我們遴選出合適、對路、能和國家部門對接上的博士,再報上中央,中組部人才局,以『按需選派,雙向對接』的原則選拔」。
「按需選派,雙向對接」,言簡意賅地概括出博士服務團的選派過程。在此過程中,如何讓最「對路子」的博士去最合適的崗位,大有學問。

Ⅶ 如何利用紅色革命精神促進寧夏經濟發展

歷史步入近代以後,中國被列強欺凌,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及革命派都對中國的出路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但他們都先後失敗了。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迅速傳入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為首的早期革命者在俄國的幫助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始了救亡圖存與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探索。
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之下,以王維舟為首的一批熱血青年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回到家鄉達州,他們積極地開展了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宣傳。在他們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1927年8月達州成立了第一個黨組織即中共大竹縣特別支部。黨的支部成立後,他們除了引進了《新青年》《共產黨》《先驅》等刊物外,還在家鄉辦起了《晨光》《人格》《大竹青年》等進步刊物宣傳革命思想。
1929年,王維舟等人領導了固軍壩起義並成立「川東第一路游擊軍」。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在大竹創建了楊通蘇維埃,並領導發動了「虎南暴動」,建立了虎南遊擊根據地。王維舟在開江縣建立中共廣福特支委員會,創建了有1 000多人參加的「川東游擊軍廣福支隊」。1931年重建的川東游擊軍,牽制了劉存厚、劉湘兩個師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紅四方面軍主力作戰。1932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開創了以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陝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意義和作用,認為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大區域」,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1]。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的統一指揮下,「從2―6月,歷時4個月的作戰,共斃敵1.4萬餘人,俘敵近萬人,粉碎了田頌堯的『三路圍攻』。」[2] 1933年8―10月,徐向前又接連指揮了三個戰役。三次戰役使川陝根據地擴大到42 000多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東至萬源、城口,南達營山、渠縣及開江、開縣。紅軍擴大到8萬餘人。川陝根據地成為全國第二塊最大的紅色區域。1934年,在徐向前的領導下取得了「反六路圍攻」特別是萬源保衛戰的偉大勝利。我軍在東、西兩線共殲敵8萬多人,繳槍3萬多支,炮百餘門。後來徐向前元帥在《歷史的回顧》中說:「反六路圍攻,是我們在四川打得最艱苦的一個戰役。在紅四方面軍的歷史上,也可以說是戰役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戰果輝煌的一個戰役。」萬源保衛戰的勝利是紅四方面軍反「六路圍攻」的重大轉折,是紅軍由防禦轉為進攻的起點。它「嚴重打擊了四川軍閥的反動勢力,鍛煉了紅軍和川邊廣大人民,恢復並擴大了蘇區,取得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創建以來最為輝煌的勝利」[1]。萬源保衛戰展示了軍民團結的強大力量,可以說反「六路圍攻」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萬源保衛戰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反「圍剿」的斗爭,形成了與中央根據地互相呼應的有利格局,為中央紅軍入川減輕了壓力。抗日戰爭時期,「從1937―1945年的八年時間里,達州各地共有179 102人參軍,在前線陣亡53 774人。在後方,達州人民積極出工出力支援抗戰,全市先後共出動48 750餘名勞工修築漢渝公路、梁山機場,在修建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至少有1 135人,傷者無數。」[3]解放戰爭時期,達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動了「大竹蘇家溝戰斗」「虎南二月暴動」「渠縣龍潭起義」「華鎣山聯合大起義」,涌現出了諸如唐虛谷、陳堯楷、鄧興豐等無數革命烈士,達州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發揚革命老區精神,促進達州經濟社會發展
由於戰爭的破壞,建國之初,革命老區經濟千瘡百孔。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關懷和正確領導下,革命老區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由於老區地處邊遠的深山和少數民族地區,地形復雜,高山險阻,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薄弱,信息不暢,教育、衛生、文化投入不足,造成了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就醫難的問題,這使革命老區的建設和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如何克服老區的這些不利因素,加快老區的發展,力爭老區人民與全國其他發達地區的人民一起在建黨一百周年之時同步邁入小康社會,這是擺在我黨面前的一道難題,更是擺在老區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加快老區經濟發展,讓老區人民擺脫貧困,早日建成小康社會,當下筆者認為應該採取以下措施。
(一)中央、省市要繼續加大對老區財政扶持力度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進入快車道,2010年中國的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老區經濟社會和我國發達地區相比仍然處於相對落後狀態。近些年,老區的貧困狀況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2012年3月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時,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曾指出,財政部將加大對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國家在「十五」期間,對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採取了財政傾斜政策,以以工代賑的形式投資近80億元,用於老區的農田水利建設、公路交通建設、小流域治理等與民生緊密聯系的社會建設方面並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實踐證明,黨中央只有加大對老區人民的財政投資與政策傾斜力度,才會加速老區各項社會事業的前進步伐。除中央外,各級政府也應該加大對老區的扶持力度,重視老區的經濟發展。在這方面,廣東省的經驗值得學習。廣東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支持省內老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投入,重點解決民生熱點問題。經過近些年的發展,老區已經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達州作為四川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四川省也要充分利用達州地區豐富的農業、工業、交通、礦產資源,加大達州的開發,在對外招商引資時,更多地傾向於達州市,以便又快又好地加快老區發展,增加人民的福祉。 對老區的扶持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重視建立國家、省市部門對老區建設的政策保障機制,做到關心老區常態化、制度化。老區發展了,才能保障我國各族人民同步邁入小康。從國家到省市對老區的關心將會給老區人民建設家園以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它也是老區人民自力更生的一個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國家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人才扶持力度
現代社會發展,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老區人民由於貧窮落後,無法吸引更多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到此創業。這也是制約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瓶頸。對這個問題,國家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中組部、團中央從中央國家機關和東部省市選派「博士服務團」,到四川、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支援服務。自1999年以來,國家派出的十多批博士志願者服務團為西部地區引進1 447個項目,資金3 642億元,撰寫調研報告2 086篇。此外,他們還舉辦了各種講座,為欠發達地區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各種人才,有效地緩解了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匱乏狀況。博士服務團受到了西部地區各級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歡迎。
除了國家對老區的人才支持力度外,老區的各級政府也必須牢牢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在人才引進方面捨得投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實施人才創業的幫扶工程。通過人才創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老區人民的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級政府要加大老區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尤其需要培養當地土生土長的,用得著、留得住的科技人才。讓這些科技人才和當地人民建立幫扶平台,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更好地促進老區致富發展。
老區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小學、初中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別是在當下,大學生擇業困難,在「讀書無用」錯誤觀點的誤導下,很多家長不重視教育,導致適齡兒童輟學的現象比較嚴重。對此,各級政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目前我國專門領域的職業技術人才短缺,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貫徹職業教育法的精神,通過職業專門學校為地方培養更多的專門人才。利用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加大對農民務工人員的培訓力度,力爭使每個人根據各自發展的實際情況掌握一至二門實用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及勞動技術含量,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作為地方大學,政府要充分地促進其發展,發揮大學資政育人、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地方發展需要的緊缺人才。創造高層次人才研發、創業的優質環境,做到對人才引得進、留得下,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三)大力發展紅色生態旅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紅軍長征期間在四川的時間較長,在達州這片土地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跡,據有關學者研究,目前達州保存有影響的革命遺址遺跡600餘處。每一處遺跡都有著感人的故事,鐫刻著軍民的魚水深情和紅軍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英雄事跡。這些豐富的資源是新時期國家大力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素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達州旅遊事業的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是新時期鼓舞達州500多萬人民艱苦創業的典型教材。
當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業已走進人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近些年,旅遊業發展在第三產業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達州作為革命老區,人文歷史資源極為豐富,這為老區的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各地經濟發展幾乎成為各部門發展經濟的一個共識。達州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有很多不為眾人所知,可以說很多的紅色遺跡「養在深閨」。這些紅色文化所蘊含的革命思想、先烈們艱苦創業的精神應當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化為鼓舞老區人民新形勢下艱苦奮斗的不竭動力。
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可以為老區人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旅遊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老區人民的就業問題,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區人民的精神面貌。吸引大批外出務工勞動者返鄉就業,降低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比例,提升居民歸屬感和幸福感。」[4]通過紅色旅遊,還可以帶動人們勤勞致富的信心,增強自我擺脫貧困的主動性。
在開發紅色旅遊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南方自然環境的優美,高森林覆蓋率的特點,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旅遊,做到紅色、綠色相結合,「開展以紅色旅遊為核心,以生態旅遊、農業休閑旅遊、地質風光游、客家風情游為輔的旅遊活動模式,把紅色旅遊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起來。」[5]既讓遊人在紅色旅遊中陶冶情操,又能在綠色生態的環境中放鬆工作中的身心疲憊,尋找一片精神休憩的家園。在開發紅色旅遊的時候,要統籌全局,加強區域開發、連片開發,打造一些精品旅遊路線。
但是,必須要注意在發展紅色旅遊的過程中要吸取其他地區發展旅遊導致的環境破壞問題,走出一條與革命老區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路子。「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增強老區人民對旅遊資源保護意識。」[6]
(四)更新觀念,創新老區精神
老區經濟、社會、教育等方面發展滯後,受惡劣的地理環境及脆弱的生態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這樣的思想是一定要克服的。外因固然重要,但內因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因此,老區人民更要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戰爭年代勇往直前、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新形勢下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斷更新觀念、銳意創新,克服困難,實現革命老區的可持續發展。
老區要發揮地方特色資源優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是立足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老區大多位於山區和半山區,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生態農業是最佳的產業選擇。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加快建設一批有規模、有品牌、標准化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發展符合條件的老區建設國家商品糧基地,開發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達州作為四川的農業大市,物產豐富,境內出產的優質黃花、香椿以及富硒茶、油橄欖都是無公害產品。在發展農業的同時,要加強農業、工業相結合的產業鏈意識,在發展原生態農業的同時,形成一批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加工基地,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業人口增產增收。二是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達州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含量豐富的煤炭資源、天然氣資源、鐵礦、錳礦等礦產資源,都為達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後發趕超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但是作為後發趕超地區,在開發這些礦產資源的時候,必須注意合理開采,更多的是利用這些資源發展一些循環經濟,加大對產品產業鏈開發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的路子,杜絕因礦產開發所帶來的對當地環境的破壞。 (五)加大革命老區的對外宣傳與合作
由於交通、地理條件的限制,更由於在當下市場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於經濟方面,文化精神被很多人忽視。目前,對革命老區,除了老區人民和從事黨史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外,缺乏更多的人去關注它,關注老區人民的生活、社會經濟發展。在愛國主義傳統教育中,雖然很多的革命老區紀念地被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是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到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外地受教育者較少。要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革命老區就要加大宣傳力度。這種宣傳可以通過各種新聞媒介,例如電視、報紙、電視劇作品、網路等手段。重視一些全國性的關於革命老區發展的組織機構的扶持與宣傳,前面提到的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他們在宣傳老區,支持老區發展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各革命老區要和老促會積極聯絡,爭取國家更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和老區促進會一起宣傳自我,打造自我,創新自我。一些學術性的革命老區團體,他們除了研究老區革命紅色文化外,還承擔了探討老區發展的重任,例如全國革命老區高校舉辦的每年一屆的聯席會議,對老區經濟、社會、教育等發展提出了很多可行可參、加速老區發展的寶貴意見。通過革命老區高校聯席會議,各高校不僅交流自我發展的成功經驗,而且也分享與學習兄弟高校發展的優秀成果,更主要的是通過彼此的交流與接觸增加了各老區發展之間的深刻了解,加強了東西部革命老區,南北革命老區的合作,這也是老區發展所必須的。達州的紅色資源極為豐富,近些年加大了對外宣傳的力度,四川文理學院成立了四川革命老區發展研究中心,中心不斷推出研究力作及發表一些學術性的文章,對宣傳達州革命紅色老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使得對四川革命老區的宣傳上了一個新的高度。2014年,在萬源保衛戰勝利八十周年之際,四川革命老區發展中心承辦的革命老區振興暨紀念萬源保衛戰勝利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讓更多的專家學者了解了達州、走進達州、宣傳達州、弘揚長征精神,意義深遠。同時對於革命老區的進一步研究也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老區建設是新時期一項龐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既是國計,又是民生;既要滿足國家戰略的需要,又要滿足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實踐經驗證明,要加(下轉68頁)(上接43頁)快老區建設發展,必須既要發揮國家力量在老區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動員民間力量和個人力量。在新時期、新機遇面前,達州百萬人民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發展契機,充分利用、爭取各項優惠政策,努力發揚革命戰爭年代不畏艱險、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爭取和全國人民一起邁入文明、富裕、和諧的小康社會。這片紅色的土地必將在新時期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Ⅷ 如何參加博士服務團

參加條件:

中組部和團中央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政治素質好、作風過硬等黨選拔幹部的普遍要求外,博士服務團注重專業素養,比如具有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背景,熟悉投融資管理等專業領域的博士更有希望入選。

此外,與高校支援西部的博士生不同,工作經驗是博士服務團看重的條件之一。博士服務團,一般要求博士具2年以上工作經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副處級以上行政職務。

服務團選派成員,一般由接收地區和單位先提出需求,選派地區和單位據需求推薦人選,然後由中組部和團中央確定人選。

「每年年初會向各省直部門、各廳局、市縣單位、高校徵求意見,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博士,報到省委組織部,我們遴選出合適、對路、能和國家部門對接上的博士,在報上中央,中組部人才局,以『按需選派,雙向對接』的原則選拔」。

「按需選派,雙向對接」,言簡意賅地概括出博士服務團的選派過程。在此過程中,如何讓最「對路子」的博士去最合適的崗位,大有學問。

(8)中組部博士服務團擴展閱讀:

中央企業「博士服務團」成員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和改進在中央企業選派中青年博士參加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博士服務團」的工作,確保「博士服務團」成員完成「了解國情、服務地方、積累經驗、增長才幹」的任務,為中央企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根據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有關文件精神並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國資委黨委組織部負責在中央企業中選派博士參加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博士服務團」工作,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一局、企業領導人員管理二局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第三條中央企業組織人事部門負責本企業「博士服務團」成員的選派與管理工作。

第四條根據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有關規定,接收「博士服務團」成員的地區有關單位負責落實服務鍛煉崗位、日常管理、配合派出單位進行考核及辦理延期和留任等工作。

Ⅸ 第十四批博士服務團什麼時候能得到正式通知

工資?!就復業?!同學你是真決心做學制術嗎?如果是就不要考慮這些,否則還是創業吧,只有自己創業才能獲得經濟自由,其他的一輩子都是工薪階層罷了。

按照國際慣例,讀書不能太功利的。因為即使博士也只是一種學習的經歷、一種人生歷程罷了。中國之前一直批評美國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是資本主義的弊端。現在回頭看,其實很正常。尤其中國13年來的高校大擴招與學術大躍進後,博士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大眾化教育的組成部分和普通勞動者。而且教育部推崇 專業博士——也即不把博士當做知識精英,而只是技工而已。

不過,如果不進「三站」(學士後流動站、碩士後流動站、博士後流動站),一般是7年。同時,理論上一旦成為「本碩博」連讀的學生,也可對外稱「博士生」或被美稱為「博士」,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十幾歲的少年也可以被稱作「博士」的原因。
另,關於「三站」,可搜索 山東大學學士後流動站 溫州大學碩士後流動站 清華大學博士後流動站,相對比較有代表性。

Ⅹ 中央企業「博士服務團」成員管理辦法的第二章 選派條件及程序

第五條 選派條件 1.獲得博士學位,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
2.年齡在45周歲以下;
3.一般應有副回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答務或在企業中擔任相當於黨政機關副處級以上職務。
第六條 選派程序
(一)國資委黨委組織部每年根據中央組織部要求,將名額分配至中央企業。
(二)中央企業組織人事部門根據選派條件,經企業黨委(黨組)研究同意,推薦本企業人選,同時填寫《「博士服務團」成員推薦表》,報國資委黨委組織部。
(三)國資委黨委組織部將人選報國資委領導同意後,報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由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確定服務鍛煉崗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