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監管與發展

監管與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22 08:48:08

Ⅰ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哪些風險,如何監管

我國的網路金融風險監管存在法律體系不完善、行業協調及風險監管不理想、現行的風險管理模式與網路金融的發展不適應等諸多不足。因此,要通過健全法律制度、加強市場准入管理、完善監管體制、調整監管策略、構建安全體系等措施來加強我國的網路金融風險監管。
完善對網路金融風險的防範和監控1.健全法律制度。2.加強市場准入管理。3.完善監管體制。4.調整監管策略。5.構建安全體系。6.加快人才培養。
網路金融業務的綜合性、高科技性對監管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熟悉金融業務和管理知識,又要具有計算機信息系統工程實踐經驗;既要有豐富、扎實的金融法規功底,又要有開拓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寬廣視野,但目前在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中,遠沒有形成一支能滿足網路金融業務監管需要的專業人才隊伍。

Ⅱ 監管與發展,監管與服務,監管與維權,監管與執法"四個統一" 什麼時候

文化部 工商總局 公安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加強執法監督 完善管理政策 促進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 時間:2014-11-25 編輯:市場司辦公室 各盛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廳(局)、通信管理局,新疆生產。

Ⅲ 當前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一、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分析

銀監會設立前,我國實行的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進行監管的分業監管模式,而中國人民銀行兼具監管銀行和制定貨幣政策的雙重任務。隨著金融形勢的發展,傳統的金融機構性監管模式(中央銀行監督銀行業、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監督證券業、保險監督管理部門監督保險業,彼此相互分離和獨立)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以中央銀行對銀行業的監管為例。在新的金融格局背景下,中央銀行監管銀行業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中央銀行要負責貨幣政策的穩定,要密切關注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與通貨膨脹指數;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又要注意商業銀行的證券交易風險,保證商業銀行具有充足的流動性,防止商業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由於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責在於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以保證幣值的穩定,因此客觀上存在著中央銀行只注意貨幣政策而忽視監管銀行金融業務的可能,尤其是當貨幣政策與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需求之間產生目標沖突時更是如此.

二、我國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

(一)監管背景: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及影響

眾所周知,導致全球范圍內金融混業經營趨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金融創新、金融全球化、信息技術現代化等等。其中,金融創新是根本,金融全球化提出了金融創新的迫切要求,而信息技術現代化則為金融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金融創新的浪潮集中體現在2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為了打破資產價格方面的限制(如美國的「Q條例」)、金融機構地理設置限制(如美國禁止跨州設立分行的法規)、金融機構具體行為限制(如美國1933年的《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等,出現了許多逃避管制、防範風險、追求收益的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機構創新,這些創新涉及保險、證券和銀行業,它們在豐富居民和機構投資渠道的同時,也對傳統的金融體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金融機構為了開展創新業務、謀取利潤,紛紛想方設法繞過金融管制、拓展業務領域。

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特別是從我國金融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國似乎逐漸出現了混業經營的現象。一方面,隨著我國成功加入WTO,無論是金融產品的交易,還是金融組織、金融市場之間的合作與結合都將從廣度和深度上日益加強。從業務合作到股權重組都將使我國金融與全球金融的聯系更加緊密,即金融全球化對我國金融的影響日益深遠。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金融與國外金融的聯系日漸緊密,國內分業經營與全球混業的趨勢、國外大型金融集團的合作使得監管的難度更加凸顯。另一方面,從國內的情況來看,盡管金融混業還沒有成為金融發展的主流,特別是還存在著一些金融混業法律上的障礙,但是,不同金融部門間的業務合作和交叉、金融集團的發展等已經初露端倪。例如,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以及中國建設銀行控股中金公司、中國銀行組建中銀國際等;而銀證合作、銀行與基金的合作等這些不同金融機構在業務方面的相互結合更是勢不可擋。這既是金融機構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必然。

(二)監管要求與發展趨勢

監管者分別對不同對象進行監管、彼此間相互脫離的機制已經不再適合新的金融體制。原因在於:國際競爭和技術創新(主要是信息技術)越來越模糊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金融機構往往同時經營多種業務。如銀行並購保險公司從事保險業務、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都是開展基金管理業務等等。這意味著單個金融機構業務的多元化將涉及多個獨立的監管者。在這一背景下,如果多個監管者同時對同一個單獨的金融機構實施監管,那麼將必然造成監管重復、監管低效和浪費成本。於是.功能性監管的思路和設想應運而生。
功能性監管是指中央銀行同其他功能監管者(包括證券交易委員會、商品交易委員會、證券交易商協會、保險委員會)相互配合,共同識別單個金融實體的風險以及整個金融持股公司的整體風險。功能性監管有兩大優勢:首先,在分業監管條件下,金融監管機構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的協調、溝通比較困難,監管效率不高,監管成本增加,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變化,金融監管機構一體化(即統一監管)應比分業監管更為有效。其次,金融機構的混業經營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通過並購產生了眾多的金融集團,在這種背景下,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能夠全面覆蓋各類金融機構,堵住金融監管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我國存在金融全球化與金融混業對統一監管的客觀要求,但由於全球化和混業的廣度與深度不夠,從而決定了目前我國實行統一監管還存在許多困難。一方面,我國金融融人全球金融的程度還不深。多年以來,我國的金融業可以說一直處於未開放的狀態;最近一些年,我國金融業盡管從業務合作到股權合資逐漸開放,但很顯然開放的規模和比例都還非常小,尤其是作為金融體系核心的銀行業(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更是如此。並且目前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也多限於一些小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和基金公司的合作與合資。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混業」的規模和比例還較小。就金融組織體系來說,無論是銀行業、保險業還是證券業,獨立的金融機構占絕大多數,還是一種主流。銀證合作、銀行代銷基金等也還僅僅是表層的業務合作,完全突破分業界限的分屬不同金融行業的業務交叉、股權交叉等也才剛剛開始。除此之外,法律也還沒有為混業金融提供暢通的途徑。這些都決定了金融統一監管短期內在我國還缺乏緊迫性、缺乏穩固的基礎。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金融全球化與「混業」經營還沒有到非進行金融統一監管不行的地步。這意味著,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和金融發展階段,當前提高金融監管效率的關鍵在於群策群力、專心致志地做好銀行、證券、保險的分業監管工作,不斷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監管的專業化水平,並在此基礎上團結協作,形成監管合力,強化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提高金融運行的效率。必須明確,做好分業監管工作是實現金融統一監管的前提和基礎,切忌脫離實際、好高騖遠、盲目樂觀,急於從分業監管向統一監管過渡。

金融混業經營不僅導致金融監管體制的重大變化,而且也使金融監管的重心發生明顯的變化。其中的原因在於:金融機構實現混業經營的同時,其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也在逐步下降,創新業務所佔的比例則逐步增加。基於這一變化,金融體系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加大。因此,金融監管的重心也應該相應地作出調整。

此外,金融監管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方面,要進一步加強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獨立性,加大對違規機構及時發現、查處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當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背景下,進一步強化監管機構之間已建立的高層定期會晤制度,經常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磋商、協調;再一方面,對業務交叉領域和從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實施聯合監管,建立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

最後,將加強跨境金融監管的合作。根據巴塞爾協議的相關規定,對於跨境銀行,母國監管當局和東道國監管當局應該進行合理的監管分工和合作。通常,母國監管當局負責對其資本充足性、最終清償能力等實施監管,東道國監管當局負責對其所在地分支機構的資產質量、內部管理和流動性等實施監管。同時,兩國監管當局要就監管的目標、原則、標准、內容、方法以及實際監管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協商和定期交流。在金融全球化條件下,為了有效監管本國商業銀行的境外業務以及外國銀行在本國的金融業務,進一步加強跨國間的監管合作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和越來越重要。

Ⅳ 金融監管發展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金融監管隨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發展,金融監管在規范和促版進權我國金融業,實現金融對經濟強有力的支持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斷發展,我國金融監管面臨著一些新課題.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課題,如何通過創新與發展來實現金融監管對金融業的支持,成為擺在金融監管當局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Ⅳ 我國監管方式改革的趨勢是什麼

統一監管是金融監管體系發展的趨勢
相當多的國家已經或將要選擇綜合監管或統一監管模式。有一項調查表明 截至2002年底,全球范圍內,至少有46個國家已採取了統一監管模式,它們或是建立起了一個監管整個金融領域的統一的監管機構,或者是將三大金融行業中的兩個以上的金融行業(比如銀行與保險,銀行與證券或者是證券與保險)的監管權力集中到一個監管機構。近些年來,邁向金融統一監管的國家數目迅速增加。1986年,挪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對銀行、證券、保險統一進行監管的監管機構。1997年,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英國也建立了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英國金融服務局(FSA),成為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採取統一監管模式的先鋒。此後,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統一監管體制,最新的例子包括愛沙尼亞、德國、愛爾蘭和馬爾他(2002)。據報道,目前至少還有一些國家正在考慮建立類似體制。另外,一些已經建立部分統一監管體制的國家(如墨西哥和南非)則在考慮是否應當提高統一監管程度,建立類似英國FSA的統一監管體制。
走向統一監管模式的原因在於:
1、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跨金融行業的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金融領域及金融產品間的界限日漸模糊。同時,跨國界的金融集團不斷涌現和發展壯大,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也日漸明朗。在此形勢下,各國金融監管體制需作相應改變,力圖通過資源整合、機構調整,以及監管模式的改革來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以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
2、不斷涌現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及新的金融子市場,使得各類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市場整體所面臨的風險更復雜、更難以監管。特別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特徵日趨相似,使得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已經從早期單一的銀行系統逐步擴展到金融系統全部領域。
3、金融集團(最初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的出現和發展壯大也對現存的分業監管模式提出了有力挑戰,使得分業監管更難以操作。在分業監管模式下,對金融集團的各類業務分別監管難免出現過度關注某一業務或各子公司的經營狀況而忽略金融集團總體經營風險的情況。同時,為了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一些金融機構通過並購本國或外國的其他機構,逐漸發展成為跨國金融集團,使得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這種發展趨勢對金融市場監管的國際協作、目標及監管手段的一體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各國加快自身監管體制的改革步伐。
統一監管的主要潛在優勢包括:金融監管的規模經濟效應(尤其是對中小國家的金融市場);簡化監管框架、減少監管機構數量後市場投資者及參與主體更容易理解;統一監管是對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適應;金融創新不斷打破已有的行業界限,統一監管更能適應這一趨勢;統一監管有助於減少過度監管或監管缺位,消除監管套利機會;統一監管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的監管成本。其中,金融監管的規模經濟效應以及金融機構混業經營帶來的監管需求是目前統一監管日漸普遍的重要原因。

Ⅵ 我國對保險的政策和監管發展如何

良好的行業市場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監管。不論是我國還是發達國家,監管專的核屬心都圍繞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進行規范。償付能力監管即確保保險公司具有足夠的財務資源支付所有的到期賠款,市場行為監管即確保保險公司在交易中公平地對待消費者。
伴隨著《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保險管理暫行規定》、《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定》、《保險管理規定》、《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定》、《保險公估人管理規定(試行)》的相繼出台,我國的保險法律體系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為保障消費公平及行業的良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6年以來,保監會進一步強調了「保險姓保」、「監管姓監」,並表示行業要從嚴從實加強監管履責,積極穩妥處置潛在風險點。18年,銀保監會合並,保險業對外開放提速、保險公司治理監管持續規范。在未來更加開放的環境下,中國保險業將更有可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Ⅶ 面對轉型發展如何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一、結合銀行實際,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商業銀行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緊緊圍繞經營效益謀發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重視利潤規模數量的增長,又要注重利潤結構質量的提升;既要處理好效益、質量、規模和速度之間的關系,又要正確處理好股東、員工和客戶三者之間的關系;既要堅持銀行經營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統一,又要實現銀行穩定、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以風險控制、資本約束、成本約束為前提,追求發展的質量、規模與速度。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商業銀行深層次矛盾的根本辦法。但發展是有條件的,不顧客觀條件制約硬發展,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是對發展有害的。要明確發展的約束條件,在約束條件下實現質量、規模和速度的協調發展。從經濟角度看,銀行發展的約束主要包括成本約束(含利息費用、稅收、撥備、資本金佔用、風險損失等等)、管理約束、人才約束、法律約束和監管約束。
以結構優化和流程整合為重點,追求發展的效率與效益。在現實約束和競爭壓力下,既要重視利潤規模,更應注重利潤結構和質量。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推動業務結構、客戶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利潤總量增加和利潤結構優化。同時,要以業務流程為依據,按照有利於價值創造和風險控制的原則,建立相互促進和相互制衡的業務流程,實現集約化經營,提高發展效率。
以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的整體推進為目標,追求發展的協調與均衡。在存貸利差不斷縮小、風險控制不斷加強、資本約束不斷提高的市場環境下,銀行在發展資產、負債業務的同時,必須推進業務轉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把中間業務提到戰略高度進行開拓推進,實現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的協調發展,變簡單的借貸信用中介為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務的機構。
以企業文化和員工隊伍的培育建設為根本,追求發展的和諧與統一。銀行屬智力密集型行業,人力資源是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發展要以人為本。商業銀行的創新源泉和持續發展,關鍵是要抓好隊伍建設,既要加強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術素質,更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從經營哲學的角度錘煉隊伍,增強凝聚力、創造力和整體合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二、貫徹科學發展觀,要著力增強駕馭全局的能力,遵循商業銀行發展的規律
去年以來,我行黨委結合全行的經營管理實際,先後提出了"實事求是、規范經營"的指導思想、"低風險、快增長、高效益"的發展思路、"轉變經營模式,實施戰略轉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部署,並在全行開展了"管理年"活動和"平安建行"創建活動。全行的業務發展結構、收入結構和資產負債結構得到優化,資產質量得到好轉,發展潛力得到增強,服務水平得到提高,企業形象得到社會認可。更為重要的是,全行經營理念進一步得到轉變,經營管理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業務發展和轉型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駛入了一條"低風險、快增長、高效益"的"新干線"。
面對當前銀行業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必須遵循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規律性,進一步增強大局駕馭能力,把握發展主動權。
以效益為目標。效益是識別和判斷銀行發展狀況、發展趨勢的標志,追求效益和價值的最大化,是銀行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我們的一切經營活動首先都要以效益高低為准繩,以有沒有效益為評價標准。
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也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本質和核心。銀行的發展,客戶的服務,要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不僅要不斷提高全行的服務態度、服務效率、服務技能、服務手段、服務質量,而且要為客戶創造價值。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客戶,為了一切客戶,為了客戶一切"。
以管理為基礎。企業的經營關鍵在管理,銀行的業務發展、風險防範、效益的提高,管理是前提、是基礎。強化管理是實現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堅持科學發展觀,就必須以管理為基礎,強化全行的基礎管理、增強全員的合規意識、責任意識和管理意識,不斷提高全行管理水平。

三、著力轉變經營模式,加快業務戰略轉型步伐
轉變經營模式,實施戰略轉型,是適應新的經濟、金融形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是戰略轉型的關鍵,是商業銀行改善收入結構、增強盈利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結合我行實際,今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高度重視投資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投資銀行業務在新的經濟金融形勢下,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利潤空間。可以說,作為商業銀行,誰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誰就抓住了競爭的主動權,搶佔了戰略的制高點。投資銀行業務是關繫到中間業務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的關鍵。
加快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由於多種原因,客戶對電子銀行產品的認知度和熟知度還不高,主動使用電子銀行產品的還不多;客戶和員工的服務收費意識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部分行對電子銀行業務還不太重視,主動營銷和宣傳的工作做得還不夠。加快電子銀行發展,必須做到積極創新思路,創新服務,積極營造使用電子銀行產品的氛圍,才能夠快速推進電子銀行發展。
鞏固擴大代理證券業務。代理證券業務、尤其是代理基金業務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更得益於我們觀念的及時轉變,得益於順應資本市場發展採取的積極措施。面對資本市場的快速變化,必須高度重視服務不到位、風險提示不到位的風險,向客戶充分揭示風險,讓客戶明白投資有風險,把投資的風險告示責任做在前頭,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後果。同時要結合資本市場的發展特點,積極研究市場,及時尋找和發現替代產品,避免業務發展的大起大落。
持續提高弱勢產品的競爭能力。對銀行卡業務,要不斷擴大發卡觸角,提高持卡比例和消費比例。對公人民幣結算業務,要進一步提高收費服務意識,擴大結算帳戶群體和結算收費面。

Ⅷ 銀監會的歷史及發展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英文: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CBR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負責銀行業監督管理的直屬事業單位,成立於2003年4月28日。

中國銀監會負責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在銀監會從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分拆出之前,銀行業的監管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此次分拆被認為是中國試圖加強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舉措。

目前中國銀監會的辦公地點有兩個,一部分部門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附近的成方街甲33號,另一部分在東城區工人體育場西路1號。

主要職責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並發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規章、規則;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審查批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
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行任職資格管理;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審慎經營規則;
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風險狀況進行非現場監管,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評價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
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風險狀況進行現場檢查,制定現場檢查程序,規范現場檢查行為;
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並表監督管理;
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銀行業突發事件處置制度,制定銀行業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明確處置機構和人員及其職責、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序,及時、有效地處置銀行業突發事件;
負責統一編制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統計數據、報表,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公布;對銀行業自律組織的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
開展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有關的國際交流、合作活動;
對已經或者可能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
對有違法經營、經營管理不善等情形銀行業金融機構予以撤銷;
對涉嫌金融違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及關聯行為人的賬戶予以查詢;對涉嫌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的申請司法機關予以凍結;
對擅自設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或非法從事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活動予以取締;
負責國有重點銀行業金融機構監事會的日常管理工作;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1]

內設機構

辦公廳
政策法規部(研究局)
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
銀行監管一部(負責監管國有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
銀行監管二部(負責監管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合作信用社)
銀行監管三部(負責監管外資銀行)
銀行監管四部(負責監管資產管理公司、政策性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
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負責監管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合作金融監管部(負責監管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商業銀行)
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
案件督導組
統計部
財務部
國際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
監察局(紀委)
人事部
宣傳工作部
監事會工作部
機關黨委
黨校
銀監會系統工會
系統團委
信息中心
培訓中心
機關服務中心
金融工會
博士後工作站

[編輯] 派出機構
中國銀監會在中國大陸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共設有36個派出機構。銀監會對派出機構實行垂直領導。
派出機構統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某地監管局」,簡稱「某地銀監局」。例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甘肅監管局,簡稱「甘肅銀監局」。

[編輯] 規章
金融許可證管理辦法 2003年5月31日 2007年7月3日 [1]
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 2003年10月23日 2007年7月3日 [2]
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2004年2月4日 2007年7月3日 [3]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 2004年2月23日 2007年7月3日 [4]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辦法 2004年12月28日 2007年7月3日 [5]
個人定期存單質押貸款辦法 2007年7月3日 [6]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 2007年7月3日 [7]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 2007年7月3日 [8]
單位定期存單質押貸款管理規定 2007年7月3日 [9]
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 2007年8月3日 [10]

銀監會監管工作所遵循的主要工作經驗
必須堅持法人監管,重視對每個金融機構總體風險的把握、防範和化解;
必須堅持以風險為主的監管內容,努力提高金融監管的水平,改進監管的方法和手段;
必須注意促進金融機構風險內控機制形成和內控效果的不斷提高:
必須按照國際准則和要求,逐步提高監管的透明度。

銀監會監管工作目的

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保護廣大存款人和消費者的利益; 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增進市場信心; 通過宣傳教育工作和相關信息披露,增進公眾對現代金融的了解; 努力減少金融犯罪。

銀監會監管工作標准
良好監管要促進金融穩定和金融創新共同發展;
要努力提升我國金融業在國際金融服務中的競爭力;
對各類監管設限要科學、合理,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
鼓勵公平競爭、反對無序競爭;
對監管者和被監管者都要實施嚴格、明確的問責制;
要高效、節約地使用一切監管資源。

Ⅸ 保險監管與業務發展的關系

業務發展唯有服從於監管才能服務於社會,保險監管有法制化的監管才能實現業務的科學化發展

Ⅹ 如何理解金融監管提出的「發展」「穩定」「安全」

第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的協調。次貸危機充分表明,在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金融創新日益活躍,金融產品日益復雜的今天,傳統金融子市場之間的界限已經淡化,跨市場金融產品日益普遍,跨部門的監管協調和監管合作顯得日趨重要。從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來看,無論金融監管體制如何變革,中央銀行都因其在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巨大影響力而在金融監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進一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需要全面考慮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銀行、證券與保險監管之間的關系,在現行分業監管框架下強化中國人民銀行的協調職責和主導作用,理順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的分工協作關系。
在這方面,我國可以嘗試建立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和金融監管等有關部門之間的金融監管協調機構如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以適應金融業綜合經營發展趨勢的需要:該機構可由國務院牽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一行三會」和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參加,促使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從臨時性的安排,轉化為經常化、程序化的有實際決策內容的制度安排。這一機構的定位,可以類似金融控股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金融控股公司在總公司層面是多元化經營,但在子公司層面是分業經營,這樣金融控股公司既能適應混業經營也能適應分業經營。所以,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關鍵是要發揮更高層次的整合作用,既要防止監管越位,又要防止監管真空。為此,其職能應該主要是包括對現行金融控股公司集團層面的監管、實業類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交叉性金融業務和創新產品的監管以及一些監管空白領域的監管。

第二,現代金融體系的監管應該更多她強化功能監管和事前監管。次貸危機證明,面對日益繁復的、頻繁的市場創新和日益復雜的創新產品,單純依賴信息披露來保護投資者利益,已經不夠充分。隨著現代金融產品的復雜性加大,投資者越來越難以對其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因此,監管者僅僅做到確保信息的。真實披露,或完全依靠對透明度的監管,已經不夠。
對此,監管體系有必要從過去強調針對機構進行監管的模式向功能監管模式過渡,即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同類型的業務進行統一監管和統一標準的監管,以減少監管的盲區,提高監管的效率。同時,監管者在事前的監管中。應當對創新產品有更深人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有效的產品風險評估,尤其是對可能引起系統風險性的產品。應當將其相應的監管環節前移,深人分析和評估金融產品可能給監管體系帶來的隱患。

第三,不僅要對中資金融機構的海外投資和資產進行動態監管,以防其海外風險敞口過大,還必須加強對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可採取以下措施:首先,適當控制外資金融機構進入速度。目前中國銀行業開放速度較世界很多發達國家還要快。與之相反,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市場准入卻非常緩慢。中國金融監管當局需要考慮國外對中國金融機構的開放程度,對外資金融機構應實行對等開放原則,適當控制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速度。

其次,完善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監管。中國《反壟斷法》已於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要採取各種措施盡力遏制跨國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行為,要依法規范市場秩序,使競爭處於規范化和法制化之中。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