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數據鐵籠
⑴ 大數據與雲數據時代下,供應鏈管理會發生哪些改變
【定義】國務院2015年8月31日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這樣定義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
綱要還指出,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
【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大數據的兩個特性使其具備劃時代意義。在認知層面,大數據讓人們孜孜以求的「真相」浮出水面;在決策層面,大數據讓判斷更「智能」。
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認為,運用大數據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應用】大數據在我國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應用的重點領域集中於金融、通信、零售、醫療、旅遊、政府管理等。作為產業,大數據已經形成初步的產業鏈條,可細分為數據資源型、技術型、應用型三大類別。代表企業有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同時也誕生了一批創業型公司,如已登陸新三板的迪派無線、多牛傳媒等。
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5年這一產業規模已達到102億元。據申萬宏源測算,10年後大數據技術可撬動萬億元級的GDP。
大數據之於政府,是提升效能新手段
大數據可提高政府效率,也可有效監督政府的權力。
【定義】綱要指出,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實現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將推動政府管理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進步,逐步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解讀】有了大數據的支持,政府管理工作將會更高效、精準、科學,並能有效約束公職人員、監督公共資源的使用。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7月發布的《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指出,大數據「有利於政府充分獲取和運用信息,更加准確地了解市場主體需求,提高服務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
【應用】政府管理部門如何運用大數據?道路是否擁堵?景區是否擁擠?哪一筆資金有異動……
列席今年全國兩會的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一組組稅收大數據分析經濟結構調整的新變化,「稅收大數據顯示出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持續向好,也印證了消費結構的積極變化。」
國家工商總局與網路合作,開展大數據監管,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北京市工商局聯手互聯網公司,把大數據運用到對電商的監管,利用搜索引擎和大數據技術查處違規行為。
天津建成全天候緊盯、全員運用大數據的智慧型「審計監督一張網」管理系統,實現對財政資金和公共資金等的實時監督。
貴陽市交管部門從技術上推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出「數據鐵籠」,監督交警執法,實現辦案「件件有對象、處處留痕跡」。
旅遊景區與電信運營商合作,通過手機信號監測預告景區人氣……
大數據之於經濟,成驅動增長新動力
大數據正在創新經濟運行模式,將對經濟轉型升級產生重要意義。
【定義】綱要明確指出,大數據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已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大數據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解讀】大數據促進市場資源配置的高效與優化,推動企業從粗放式生產轉向「以用戶為中心」,激發創業創新熱潮。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任偉表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將更加激勵國內企業利用大數據挖掘增長潛力。
【應用】三一重工建起自己的大數據儲存分析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配件周轉率,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庫存大幅下降近50%,配件需求預測准確率提升25個百分點,從而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與其他傳統家電生產企業先設計產品,再生產、銷售不同,海爾是先銷售產品,再根據大數據反饋進行產品改進、設計、生產。
在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同時,金融機構也面臨「放貸難」。有關機構藉助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積累的商戶進貨、銷售流水、信用等數據,為小微商戶放貸,「撿」到了不少機會。
大數據之於百姓,將改變傳統生活模式
大數據已滲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鹽、吃穿住行、學閱娛賞……傳統的生活模式正被深刻影響。
【定義】綱要指出,要利用大數據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渠道,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城市輻射能力,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
【解讀】大數據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滲入百姓生活,正改變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認為,許多人都在無意識當中已經使用數據做決策了,出行前查路況、在手機軟體上找附近餐館……同時,每個人也成為大數據的數據源,我們使用互聯網的行為,都會產生數據。
【應用】當你打開曾經瀏覽過的網頁,都會自動彈出「猜你喜歡」,而「喜歡」的東西都是平台根據你以往看過、買過留下的「痕跡」,經數據分析篩選後推送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會讓商家更快更高效地實現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各種服務。
大數據讓百姓生活更智能更健康。廣東、上海、重慶等地智能公交站牌已經「上崗」,它通過匯集道路、公交實時信息的大數據終端,及時發布公交車什麼時候到站,所去方向是否擁堵,車上的人多不多……
另外,還可通過穿戴設備將相關數據傳至連接的後台,經過數據終端分析,告訴你運動及健康狀況。
⑵ 什麼導致中國法院迎來「智慧執行」曙光
2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2(2018)》(《法院信息化藍皮書》)發布暨2018年中國法院信息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其次,繼續優化執行查控系統。2017年全國3500餘家法院上線使用網路執行查控系統,覆蓋面達到99.66%。2017年,全國3746家地方性銀行中,3660家上線查詢功能,3203家上線凍結功能,2058家上線扣劃功能;湖南、福建、江蘇、吉林、甘肅、江西、內蒙古等地本省地方性商業銀行基本全部實現了網路查詢、凍結、扣劃功能;46個「點對總」不動產查詢重點推進城市中已有40個城市上線查詢功能。
再次,終本案件系統自動篩查。終本制度應用中出現問題,除了程序標准未作統一嚴格規范之外,還因為這類案件未進入流程管理系統而在體外循環導致監督不到位。為強化對終本案件的監管,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開發了終本案件管理系統,對終本案件實行集中管理、分類管理、動態管理和關聯案件篩查。該系統每6個月自動對涉案被執行人進行集中財產調查,一旦發現財產立即在系統提示執行法院恢復執行,並對恢復情況進行實時監督。
最後,事項委託納入系統監管。作為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委託執行制度對於解決跨轄區案件的執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委託執行在實踐中落實較差,許多法院接到委託執行事項後怠於執行,不進行反饋,甚至原封不動退回。為此,最高人民法院於2017年9月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范執行事項委託工作的管理辦法(試行)》,並在執行辦案系統上開發人民法院執行事項委託系統,將事項委託納入系統統一管理,有助於充分發揮執行指揮中心的功能優勢,進而嚴格規范委託事項管理。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法院執行實現陽光化。陽光執行是指執行案件的辦理過程和辦理結果要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公開,做到過程和結果的雙重透明。2017年,依託信息化平台,執行案件實現了執行流程節點定向推送、網路司法拍賣全民圍觀、信用懲戒信息社會共享和執行裁判文書網上公開。2017年3月1日起,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路司法拍賣。2017年,全國法院通過司法網拍共計拍賣29.42萬次,拍賣標的物20.52萬余件,成交額2021.04億元,節約傭金61.72億元,大大提高了財產變現率,取得積極社會效果。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法院執行實現智能化。
執行信息化為執行法官、當事人、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務。2017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建設技術標准》明確要求,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數據挖掘及智能分析決策等系統有機整合為一個整體,實現轄區法院信息共享、聯動配合和規范管理。為了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打造執行信息的大數據分析平台,2017年,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自行成功研發並使用「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大數據分析系統」。
在執行案件中,被執行人往往拒收文書甚至下落不明,因此送達難是困撓執行案件的一大難題。2017年,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使用現有的OCR文字識別技術,開發E鍵送達平台,實現「一鍵生成、一鍵到達」。E鍵送達平台可實現自動提取案件基本信息、自動生成送達文書、專有物流網路送達、物流信息實時反饋等功能,實現司法送達與外包服務公司無障礙互通。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還指出,未來應提升意識,堅持需求導向,注重系統兼容性和友好性,最終實現執行領域的人工智慧。
雖然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案多人少的壓力,但是信息化的開發與應用,同樣也受制於案多人少的矛盾,從而表現出辦案系統使用不足、查控系統反饋遲緩以及數據不準確、司法網拍在一些地區落實較差、執行指揮中心運行空心化等問題。執行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在法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具有共性,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縱深發展,要最終實現智慧執行,需要提升對信息化的認識,理解信息化的本質屬性,並且要統籌布局,避免因為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以及系統平台的分散而形成新的數據割據。
第一,擁抱新科技,避免淪為時代棄兒。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無論是工作業態還是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接受信息化的洗禮,信息化正在對包括法院在內的各個行業乃至社會形態進行深層次、全方位重塑。藉助信息化,人們擁有了更加敏銳的感官、超乎尋常的手段和最強大腦,相反,一味拒絕甚至抵制信息化,最終淪為時代的棄兒。
第二,正確認識信息化內涵,警惕「偽信息化」。信息化最本質的要求是智能,信息化建設應以需求為導向,防止為信息化而信息化。任何背離便捷、高效、簡單、智能而進行的系統平台研發都是「偽信息化」,信息化的使用者反而成了技術的奴隸。真正的信息化無論建立在多麼復雜的計算和邏輯之上,最終呈現給用戶的也必須是最簡單的甚至一鍵式操作。
第三,加強統籌謀劃布局,避免重復建設。信息化的研發成本非常高,如果不進行整體謀劃和布局,會造成重復建設,甚至推倒重來,形成極大的浪費,並且分散建設的平台將會導致數據的割裂與孤立,對於數據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
法院也要與時俱進。
⑶ 貴州司改大考是如何抬高晉升「天花板」
2014年7月,全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召開後,貴州省主動申請、全力爭取,成為了全國第一批試點省份。三年來,貴州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實現了辦案質量和效率、司法能力和公信力、法官檢察官尊榮感和責任感、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四個雙提升」。
省公安廳依託大數據搭建了涵蓋執法辦案、紀律作風、目標考評等重點領域,擁有2520個數據監測點的內部監督管理「數據鐵籠」,對民警執法執勤和日常行為實施監督痕跡管理,切實做到了「人在干」「雲在算」「數在轉」。
⑷ 有關部門進單位宣傳嚴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十項措施怎麼寫
第四季度是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關鍵時期,雨雪霧等惡劣天氣頻繁發生,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加大。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各地要緊緊圍繞防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這個中心,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嚴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十項措施」。
一、嚴管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持續開展降速行動,綜合採取定點測速、移動測速、區間測速等手段,嚴查高速公路超速違法行為。大力規范通行秩序,強化視頻監控和路面巡邏,增設大型車輛靠右行駛提示標志,嚴格依法落實「按車型、限車速、分車道」通行規定,及時發現並嚴厲查處大型客貨車輛不按規定車道行駛、佔用應急車道通行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高速公路夜間通行秩序管理,依託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啟動所有高速公路入口、省際過境口的交警執法站,加強對客運車輛的檢查,嚴查客運車輛超員載客、凌晨2時至5時違規運行。強化惡劣天氣安全提示,提醒駕駛人保持安全車速車距,全力防範多車相撞事故發生。
二、嚴治重型貨車野蠻駕駛行為。加大16時至次日8時特別是午夜、凌晨等事故多發時段的巡邏管控力度,大力整治重型貨車違法裝載問題以及車輛在國省道超速行駛、逆向行駛、強超強會,在高速公路不按規定車道行駛、疲勞駕駛、違法停車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會同交通運輸、工信等部門,加大對商品車運輸車的執法管理力度,嚴查嚴重超寬、超長違法車輛。繼續推動液體危險貨物罐車安裝和規范使用緊急切斷裝置,加強源頭和路面檢查,確保緊急切斷閥除裝卸外始終處於關閉狀態。
三、嚴查農村麵包車和接送學生車輛超員違法。集中整治農村麵包車、接送學生車輛超員載客、貨車違法載人等交通安全「風險點」。全面啟動農村勸導站,增設執勤站點,嚴把農村的村口、山區公路要道口,嚴把農村學校門前及周邊道路。組織流動執法小分隊,重點檢查農村麵包車、接送學生車輛,依法查處、糾正超員、無證駕駛、「黑校車」和貨車違法載人等嚴重違法行為。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校、幼兒園的檢查,督促校方加強校車安全內部管理,把好學生上車關、校車出門關,堅決杜絕超員車輛駛出校門,堅決抵制「黑校車」。
四、嚴密公路交通安全防控網路。按照《全國主幹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三年規劃》的要求,加快推進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交警執法站建設和緝查布控卡口設備聯網接入,年底前,力爭實現「兩個100%、一個全覆蓋」的目標。堅持示範引領、以用促建,推廣貴州「數據鐵籠」和「三大工作法」(違法信息四類推送、動態干預五步消除、重點車輛精確管控),強力推進大數據研判應用,建立勤務部署與緝查布控系統相結合、發現報警與跟進查處相銜接的高效警務運行模式,實現執法管理的精細化、精準化、信息化。
五、嚴格清理重點車輛和駕駛人隱患。繼續狠抓「營轉非」大客車、危化品運輸車、長途客車、旅遊包車、校車等五類重點車輛隱患排查工作,認真梳理五個波次統一行動期間尚未治理到位的隱患,列出清單,逐一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完成時限,堅決消除存量。每周篩查新出現的逾期未檢驗、逾期未報廢車輛以及交通違法未處理違法記錄超過3起、違法記分超過12分的重點車輛和駕駛人,通報重點車輛檢驗率、報廢率和違法未處理情況,強力督促整改到位,全力壓降增量。對工作進展緩慢、監管責任落實不力的採取掛牌督辦、視頻調度、約談問責、現場督導等措施,確保重點車輛檢驗率和報廢率達到100%,交通違法及時「清零」。
六、嚴格清理重點企業隱患。每月對轄區運輸企業開展一次全面排查,對存在逾期未檢驗、未報廢車輛,未處理交通違法記錄超過3起、違法記分超過12分的,責令企業限期整改,並通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堅決防止不合格車輛、不安全的駕駛人上路運營。對交通違法多、交通事故多、客車夜間違規運行問題多的運輸企業,要會同相關部門集中約談企業負責人,責令加強內部管理,嚴格落實動態監控制度、內部安全教育制度和「五不兩確保」安全承諾制度,從源頭防範重點安全隱患。對隱患突出、問題嚴重的,綜合運用法律手段,依法追究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責任,並建議相關部門責令企業停業整頓,同時通過媒體進行曝光。
七、嚴格清理重點道路隱患。以高速公路為重點,全面排查團霧多發路段,通過多種途徑向社會公布,並協調交通運輸部門和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在隱患路段前端增設團霧多發以及限速等標志,加強預警提示。以農村公路為重點,全力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對排查列入生命防護工程治理的路段,要落實「兩公布一提示」的要求,每月開展一次安全巡查,及時排查和發現新增的安全隱患路段,及時報告政府、通報道路主管部門加強治理。要大力排查整治施工路段隱患,建立和落實施工期間的交通安全訪查制度,特別是對未中斷交通的施工作業路段,要依法嚴格加強交通安全監督檢查。
八、嚴厲懲處危險駕駛犯罪行為。嚴格執行《刑法修正案(九)》,充分做好各項准備,組織開展執法辦案培訓,提高民警辦理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能力,加大對旅客運輸車輛、校車嚴重超員、超速和違反危化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化品等行為的查處力度,依法嚴肅追究違法人員法律責任。廣泛宣傳《刑法修正案(九)》,10月底前對公路客運企業、旅遊客運企業、校車企業、危化品運輸企業進行一次全覆蓋宣講活動,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駕駛人、隨車照管人員和押運員,以及其他從業人員開展一次面對面的宣傳教育。11月份,集中發布、曝光一批危險駕駛犯罪案例,警示全社會,加大震懾力度,進一步提高重點駕駛人守法的自覺性。12月份,結合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活動,大力開展拒絕危險駕駛、安全文明出行宣傳行動,調動全社會力量,倡導文明交通,形成宣傳新高潮。
九、嚴肅曝光突出隱患問題。進一步強化警示曝光,總隊要梳理今年以來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情況,每月至少兩次集中曝光典型案例。進一步發動群眾和媒體力量,緊盯重點運輸企業、重點車輛、重點路段等源頭安全問題,鼓勵群眾舉報違法行為,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互聯網、雙微平台曝光隱患,強化社會監督和輿論倒逼,推動問題解決。
十、嚴格落實各級工作責任。總隊要成立由總隊領導任組長的督導工作專班,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解決基層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每周要對本地風險點和隱患進行研判,及時發現苗頭性和趨勢性問題,迅速採取針對性防範措施。要對重點任務、關鍵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辦調度,確保落實到位,對工作滯後、拖全省後腿的地市,總隊要強力督辦督導。對安全隱患突出、問題嚴重、相關部門履職不力等需要黨委、政府推動解決的,要主動向黨委、政府報告,提請安委會或聯席會議掛牌督辦,督促限期整改,扭轉被動局面。
⑸ 大數據時代,治國理政方式將如何改變
一、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可能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領域都可以和必須使用大數據技術, 在行政審批制度領域是否需要和適宜使用大數據技術也有不同的觀點, 本文認為行政審批制度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縱向歷時數據和橫向分類數據, 使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為可能。
二、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限度
大數據技術運用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對於推動改革攻堅克難正在且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將改革所有矛盾的化解都寄期望於技術, 顯然是不理性的。目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面臨的如下問題是僅依靠技術難以突破的:
第一, 人的素質應匹配大數據技術。
第二, 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應匹配大數據技術。
三、大數據技術驅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
行政審批制度是指有行政審批權的行政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對行政相對人依法提出的申請進行審查, 決定授予其進行某一活動的資格和權利, 並對其進行後續監管所形成的制度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審批制度改革的優勢非常明顯。 (見表2) 基於理論定義和實踐操作, 本文將大數據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應用, 分解為申請———審批 (受理、審查、決定) ———監管三個環節。在申請環節, 大數據可以實現統一電子化以及個性化推送;在審批環節, 大數據可以實現流程再造和有效監督;在監管環節, 大數據可以實現全方位監管以及審批與監管的無縫銜接。
表2 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審批制度改革的效果分析
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大數據概念普及階段。
第二階段是大數據改變審批流程。
第三個階段是大數據倒逼制度改革的階段。
第四個階段是大數據技術與制度高度融合階段,。
⑹ 數據鐵籠計劃如何規范政府權力
「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是: 計劃和市場哪一個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
具體講:
計劃經濟: 是一種以權力集中為供給導向的經濟,一切依照計劃進行,對資源進行強制分配,講求公平,缺乏效率。
市場經濟 :是一種以需求為導向的經濟,一切依據需求來進行生產,生產目的是滿足需求,資源是依據市場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分配的,講求效率,相對來說公平不夠。」
區別:
一是經濟運行的機制不同.計劃經濟是無所不包的國家計劃,市場經濟是市場機制,即價格供求競爭利率等.
二是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後者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是調節經濟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國家直接調控企業,後者是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四是所有制結構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結構單一,後者所有制結構多元.
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著平均主義嚴重,後者注重效率.
計劃經濟
利
1、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2、不象市場經濟那樣嚴重消耗自然資源的,是一種環保經濟。
3、貧富差距不象市場經濟那樣嚴重,身份等級差別也較小
弊
雖然計劃經濟尚未摸索出形成價格的最佳機制,但隨著計算機技術(如MIS,ERP,網路投票)等的發展,計劃經濟很可能得以成功運行,迄今人類在這方面的實踐不僅不不足以否定其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相反為其更好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計劃經濟是指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根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的要求,由國家按照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統一計劃來管理國民經濟的社會經濟制度。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徵。實行計劃經濟,必須從國民經濟實際情況和自然資源特點出發,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有計劃地安排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發展比例關系,合理地分布生產力,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搞好生產與需要之間的平衡,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以滿足國家建設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國從1990年初期開始,就逐步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實行公有制就要強制地剝奪一切人的生產資料;實行計劃經濟,就要求人們有高度的紀律性和螺絲釘精神,服從分配按計劃完成工作;基本人群要終其一生在一個單位工作和生活,以便於安排工作計劃和生活物資的供應計劃。生產單位和科研單位要按照五年計劃所規定的項目進行生產和科學研究,必須按計劃使用資金。在前後兩個五年計劃中間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發現和新發明,要在制訂下一個五年計劃時考慮是否納入計劃安排資金。
適應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國家,必須是中央高度集權的、有龐大官僚機構來制定和執行經濟計劃、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來鎮壓一切反抗言行的國家。這樣的政治體制與人類追求自由和人權的本性相矛盾,就要求人們長期進行思想改造,要求人們做黨的『馴服工具』,『一生交給黨安排』。這樣就使人們長期生活在極端壓抑之中;國家機構越龐大,關系越復雜,辦事效率越低。關系人民的事情經年累月得不到解決。這樣就使人們生活在層層累積的不滿之中。生活在壓抑和不滿中的人們的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官吏必然是選拔的,因此結黨營私貪污腐敗越演越烈在所難免。權力的高度集中極易產生剛愎自用、昏庸無道、為所欲為、亂殺無辜的獨裁者。這些都在這些年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了。
市場經濟利與弊
第一個例子是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機制的問題,它是改革中「計劃」與「市場」之爭中的基本問題。現代經濟學的一般均衡理論是關於市場價格作為資源配置機制的最基本的理論參照系。這一理論讓我們理解為什麼不受管制的價格反映商品的稀缺程度並在市場經濟中起到調節供需的作用,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個人的自利經濟行為通過沒有政府幹預的市場可以達到社會的經濟效率。它對於以市場取代計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作用具有根本的理論意義。無論是評估以往改革的路徑和目前的改革措施,還是提出新的政策性建議,凡是探討資源配置問題,這一理論都是討論的基礎。我國在50年代中期的改革嘗試,由於缺乏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的認知,單純強調行政性放權,結果導致改革嘗試的失敗。到了80年代,一般均衡理論被介紹到中國,市場價格和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改革者們關注的焦點。但是,即使在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已經確立之後的今天,各種扭曲價格、限制競爭、抑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作用的政府政策仍然層出不窮。診斷這些政策的後果、提出改進的方法,都離不開基於一般均衡理論的分析。這一例子說明了現代經濟學中那些看上去盡管很抽象和不現實的理論參照系,在研究中國的改革時卻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第二個例子是90年代成為中國深層次改革熱點問題的企業問題。一般均衡理論是關於價格的理論,不是關於企業的理論。70年代以來,特別是80年代和90年代,隨著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合同理論的發展,現代經濟學對企業的產權、所有權和治理結構問題的研究有了突破。現代的企業理論以激勵問題為出發點展開對企業內部經理層、大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和調節機制的分析,而基於這一理論的實證研究發現了很多現實中的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律。這些現代經濟學中正在蓬勃發展的理論和實證結果以及分析方法在80年代末、90年代被及時地介紹到中國,對於研究中國的企業改革非常有用,至少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中國的企業改革方向是同發達經濟中的現代公司模式接軌,所以現代經濟學對發達經濟中公司的研究有助於在比較中發現中國企業改革中的問題,並提出具有遠見的政策性建議。另一方面,考慮到轉軌中的企業與成熟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在自身特性和所處環境上的重大差別,而這些差別又不易在短期內消除,已有企業理論中的現成結論便不可直接套用了。但是其中的分析工具仍然有用,因為它們抓住了具有一般性的企業問題的本質。運用這些工具,對已有的模型做出修改,加入特殊的歷史和制度因素(比如企業所有者不全是私人,產權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合同和法律無法被有效率地和公正地執行),就會得出既符合中國現實又有分析深度的結果。這樣就可把對轉軌中的企業的研究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並對症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性建議。這一例子說明了現代經濟學中那些關於成熟市場經濟的研究結果,對研究中國的改革或可被直接應用,或可被修改和發展後運用。
第三個例子是轉軌過程中政府的行為及對經濟影響的問題。這是較前兩例――市場和企業――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因為政府的行為對市場功能的發揮和企業活力的展現都有著基本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不同於前兩例的是,現代經濟學對政府的經濟行為的研究相對有限,遠不如對市場的資源分配和企業問題的研究那樣深入和成熟。根本原因是發達的市場經濟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的任意行為受到法律約束,使得它不易侵犯產權和限制企業的自由組建和發展,而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責是提供公共品,如基礎教育和公共衛生服務。而轉軌經濟和發展中經濟的情況非常不同:通過建立法治來約束政府行為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在完善法治之前,政府的行為,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行為,對經濟影響最大和最突出的方面還不在於提供傳統的公共品,而在於政府對待本地新興非國有企業的行為是「養雞生蛋」還是「殺雞取卵」,這往往決定了某地經濟活力的程度。哪些因素決定地方政府的行為並進而決定地方經濟的衰盛無疑是轉軌經濟提出的新問題,而現代經濟學並沒有現成的答案。但是,現代經濟學提供了有用的視角,即地方政府官員同其他經濟人一樣其行為與所提供的激勵緊密相關。同時,現代經濟學在研究其他問題時發展出來的分析工具可以被借用,比如,研究企業組織內部管理中的集權、分權利弊的模型可以被用來研究政府組織內部中央與地方政府權力配置關系,以及它如何影響地方政府的激勵和行為這一問題。因此,我們可以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來評估地方政府行為的變化並進而解釋在轉軌過程中各地甚至各國經濟表現的不同。
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中國在80年代實行的中央向地方放權和財政包干制對地方政府行為和它們所管轄的地方經濟的影響。一方面,眾所周知,財政包干制加劇地方保護主義,伴隨中央財政收入下降等問題。但另一方面,它給予地方政府很高的邊際財政留成率。實證研究發現,在實行財政包干制期間,地方政府的邊際財政留成率越高,其財政激勵就越高,它們的自身利益與本地的經濟繁榮就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它們表現出更願意幫助和支持而不是阻止和扼殺本地有活力的非國有經濟,結果本地的非國有經濟發展越快。這與90年代俄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由於俄國的地方政府的財稅收入與本地的經濟發展幾乎不掛鉤,地方政府沒有財政激勵發展本地區經濟,相反卻不斷騷擾、掠奪新興的私有經濟。俄國地方政府的這一行為被認為是阻礙新興私有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4]
這一例子說明了即使是研究那些中國改革中特有的問題,也可以借用現代經濟學中為研究其他問題而發展出來的分析工具。反過來,不僅轉軌經濟和中國改革的現狀為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有意思的素材和經驗數據,而且運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研究轉軌和中國改革還豐富和發展了現代經濟學。由於政府行為及其對經濟的影響是轉軌經濟中最突出的和最受關注的問題,也是經濟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深層次問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自然而然地成為近年來轉軌經濟學的一個核心內容。而轉軌經濟學的這一研究也影響和刺激了經濟學其他領域的研究。它對發展經濟學有直接的影響——畢竟在制度環境方面發展中經濟與轉軌經濟有相似之處——比如推動了研究政府行為與民營經濟發展的關系。它還引發了90年代形成的一些新的經濟學(包括金融)的研究熱點,比如比較世界范圍內(包括發達國家)的財政體制、法律體系和金融監管體制並分析它們對政府行為、企業融資和經濟表現的影響,而這些都不是以往研究的焦點。由此看出,對轉軌經濟和對中國改革的研究的確也會為現代經濟學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