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監管
❶ 什麼是第三方監督制度
第三方監督制度是指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意外的一種監督制度,它不受地方管理者的約束,而可以去約束管理者。
這意味著做出評估結論的機構或個人既非政策制定者,也非執行者,其實質是一種更客觀的社會監督。
第三方監督機製作為監督考核的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直接影響著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監督考核結果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在引入或即將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進行監督,特別是在我國現行制度和法律還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政府監管不完全到位情況下,給第三方監督機制提供了市場和舞台。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民群眾對民主和公平公正的願望和要求隨之增強和提高,在各單位和各部門自身監督不夠,無法滿足人們對公平公正要求時,引入第三方監督,既可平衡內部矛盾,又可滿足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和願望,其在懲治和預防體系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作風建設提供了一個真實反映民意的評估樣本。
❷ IPO監管制度是什麼
公司想上市獲得融資,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而受到證監會監管的一種制度
❸ 三重一大制度的監管內容有哪些
「三重一大」是指企業的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的使用.
1、對院里的重大決策堅決貫徹執行:
落實傳達院里傳達的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國姿委重要文件、會議精神,及結合我院實際做出貫徹落實的具體部署.
認真貫徹執行全院發展戰略規劃、年度計劃、經營方針;院與設計部門收益分配方案,制定工作室年度收支計劃、工作室3年發展規劃、並在日常工作中進行季度、年中、年末檢查整改.
落實傳達全院的投資計劃、投資方案、重大資產處置方案;定期清查工作室所有固定資產.
支持全院重大改革方案、內部管理機構設置、人員較大規模調整方案;年末制定工作室第二年人員配置計劃,上報人力資源部第二年進人計劃.
貫徹執行全院規章、制度、辦法、規定、決定、重大的生產經營和質量管理決策;制定工作室質量管理規定,對工作質量把關進行責任界定.
宣傳落實職工崗位工資和獎金的調整方案以及職工住房、勞動保護、勞動保險等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
2、支持院里重要的人事任免.工作室人員調整情況需經過工作室三個領導集體決定.
3、遵循並執行院里規定的大額度資金使用審批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工作室資金使用需經工作室領導集體協商、主任簽字審批.
4、關注院決策議題,充分實行職工代表權利,認真聽取職工意見,在職代會上客觀真實地反映職工心聲.
5、堅決執行院里關於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集體責任或個人責任,對給國家、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其他嚴重後果的本人寫出檢查、追究工作室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並執行院根據事實、性質、情節和影響等做出的決定.
❹ 如何推進監管制度升級
推進監管手段升級。一方面要加強日常監管,加大對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化監管,加快推進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目前,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已初步建成,大額資金動態監測實現中央企業全部接入,對中央企業集團層面「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規則、清單、程序實現在線監管,投資、考核分配等工作初步實現動態監測與展示。北京、山東、河南等地也在積極搭建信息化監管平台。未來,國務院國資委要全面建成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進一步強化大額資金監測和風險預警,推進中央企業「三重一大」決策運行系統實現各層級全覆蓋,基本實現綜合業務監管和重大專項工作落實監管全覆蓋。國內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應該是中大咨詢。
❺ 什麼是國家安全審查監管制度
《國家安全審查監管制度》指的是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網路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項和活動。
根據《國家安全審查監管制度》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根據《國家安全審查監管制度》第二條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5)制度監管擴展閱讀:
《國家安全審查監管制度》的機制:
1、國家建立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的制度和機制,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特定物項和關鍵技術、網路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涉及國家安全事項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項和活動,進行國家安全審查,有效預防和化解國家安全風險;
2、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行使國家安全審查職責,依法作出國家安全審查決定或者提出安全審查意見並監督執行;
3、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有關國家安全審查和監管工作。
❻ 如何建立嚴格規范的綜合監管制度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全員規范意識。 嚴格規范是全員的規范,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人的事,「走過的路」方向正不正、「做過的事」該不該、「說過的話」對不對、「留下的影」優不優、「贏得的執行力」強不強,總結經驗教訓,弄清今後怎麼辦,真正理解「整頓是解決今天的難題、規范是引導明天的方向」,這樣我們的工作標准才能得到推行,工作制度才能得到落實,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推動企業的嚴格規范管理,首先必須加強全員教育,通過教育使全體人員充分認識到,嚴格規范是內在要求,是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規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嚴格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推進行業市場化改革,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恪守各項行為規范。嚴格規范是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建設嚴格規范的企業,要堅持從解決「注重自律」重要課題入手,高度重視行業自律,切實增強規范意識,明確規范主要任務,突出規范工作重點,完善規范工作機制,講誠信、重和諧、負責任、有秩序,努力使行業更加嚴格規范。每位員工都要切實增強規范工作的自覺性,嚴格按照各項規范來履行職責,謀求發展,否則,將會受到應有的制裁甚至是淘汰。 二是完善制度,進行規范管理。 認真對照上級各項規范要求,對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完善,使每一項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規章可循,並將完善後的規章制度全面上中國、上牆,便於大家在平時工作中進行認真對照,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要繼續把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的作為有力抓手,深入細致地推行各崗位工作標准,嚴格以標准化來促進思想作風、學習作風、工作作風的轉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步調一致,為了共有的目標而不懈努力。同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辦公水平的條件,不斷適應新形勢要求,調整完善內部辦公中國絡,提升信息辦公水平,要將凡是可以流程化、痕跡化的事項全面納入信息流程辦公,以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方便工作的考核,加強工作的監管。通過完善制度,探索建立行業規范生產經營秩序和工商企業內部管理監督工作長效機制的方式;通過規范業務流程和工作流程,進一步規范行業經營行為;通過嚴格監管,加強企業及員工的自律意識,杜絕各種不正之風,營造行業適度競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努力克服非市場因素和各種不正當經營行為,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嚴格內部監管,突出績效考核。 嚴格內部監管要從優化監管制度入手,注重實效,建立起有效防範問題發生和及時發現、處理問題的內部監管長效機制,讓大家不敢違規、不想違規、不去違規。要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工作,實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加強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監管,有效防範和及時處理違法違規問題;加強內部監管,做到依法行政,執法為民;加強重大物資采購、基建工程特別是新大樓建設等重大事項監管,做到陽光操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體系。考核要注重「績效」,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為干實事、干成事的人員加分,給出勤不出力、出工不出效的人員減分。 為實現以上目標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意識。加強行業規范建設,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自覺增強規范意識。首先,要從企業的發展實踐充分認識規范的必要性。始終把規范作為工作的突出重點,深入進行內部管理和審計監督兩項檢查等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行業生產經營秩序不斷好轉,推動了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第二,要從企業管理體制的特點充分認識規范的重要性。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深化企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企業必須對自身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嚴格規范成為行業的自覺行動,在社會上樹立良好形象。企業通過開展專項治理整頓,全面加強內部監管,生產經營秩序明顯好轉,管理行為不斷規范,取得明顯成效。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克服鬆懈厭戰思想,採取更加有效措施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必須明確,嚴格遵守和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嚴格規范內部管理,不斷強化內部監督,建立良好的生產經營秩序,直接關繫到企業的社會形象,關繫到企業生存發展。第三,要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的新要求,充分認識規范的緊迫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必然對法制建設更為重視,對規范要求更為嚴格。在新的形勢下,努力提高全行業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嚴格約束和規范行業自身行為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要從深刻變革的社會環境和更為廣闊的時代背景上,深刻認識加強規范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規范的緊迫感,進一步增強規范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❼ 我國證券公司的監管制度及具體要求
目前,我國證券公司監管制度包括客戶交易以誠信與資質為標準的市場准入制度、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經營風險控制制度、合規管理制度、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報送與披露制度等。
(一)以誠信與資質為標準的市場准入制度
建立和完善包括機構設置、業務牌照、從業人員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市場准人制度,通過行政許可把好准人關,防範不良機構和人員進入證券市場。設立證券公司必須滿足法律法規對注冊資本、股東、高級管理人員及業務人員、制度建設、經營場所、合規記錄等方面的設立條件;在准入環節對控股股東和大股東的資格進行審慎調查,鼓勵資本實力強、具有良好誠信記錄的機構參股證券公司。將業務許可與證券公司資本實力掛鉤,要求證券公司必須達到從事不同業務的最低資本要求;加強證券公司高管人員的監管,將事後資格審查改為事前審核、專業測評、動態考核等相結合,切實保護誠信專業、遵規守法的高管人員,淘汰不合規、不稱職的高管人員,處罰違法違規的高管人員,逐步培育證券業合格的職業經理群體。
(二)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經營風險控制制度
2006年7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並於2008年根據實踐情況對該辦法進行了修訂。該辦法建立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和風險監管制度。這一制度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建立了公司業務范圍與凈資本充足水平動態掛鉤機制;二是建立了公司業務規模與風險資本動態掛鉤機制;三是建立了風險資本准備與凈資本水平動態掛鉤機制。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中國證監會根據證券公司評價計分的高低,將證券公司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共5大類11個級別。
中國證監會按照分類監管原則,對不同類別證券公司規定不同的風險控制指標標准和風險資本准備計算比例,並在監管資源分配、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頻率等方面區別對待。
(三)合規管理制度
2008年7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了《證券公司合規管理試行規定》,要求證券公司全面建立內部合規管理制度,設立合規總監和合規部門,強化對公司經營管理行為合規性的事前審查、事中監督和事後檢查,有效預防、及時發現並快速處理內部機構和人員的違規行為,迅速改進、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中國證監會把合規管理的有效性作為評價證券公司的重要指標,並據此決定對其違規行為的懲處方式和力度,以激勵和加強自我管理。
(四)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根據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國證監會在原有客戶資金存管制度的基礎上,按照保障客戶資產安全、防止風險傳遞、方便投資者、有利於證券公司業務創新的原則,設計、實施了新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是證券公司在接受客戶委託,承擔申報、清算、交收責任的基礎上,在多家商業銀行開立專戶存放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商業銀行根據客戶資金存取和證券公司提供的交易清算結果,記錄每個客戶的資金變動情況,建立客戶資金明細賬簿,並實施總分核對和客戶資金的全封閉銀證轉賬。
(五)信息報送與披露制度
對證券公司信息報送與披露方面的監管要求包括:
(1)信息報送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即證券公司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應當自每一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向中國證監會報送年度報告,自每月結束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報送月度報告。發生影響或者可能影響證券公司經營管理、財務狀況、風險控制指標或者客戶資產安全重大事件的,證券公司應當立即向中國證監會報送臨時報告,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況、可能產生的後果和擬採取的相應措施。
(2)信息公開披露制度。這一制度主要為證券公司的基本信息公示和財務信息公開披露。
(3)年報審計監管。這是對證券公司進行非現場檢查和日常監管的重要手段
❽ 管理監管制度有那些
良好的人事制度包括:是關於用人以治事的行動准則、辦事規程和管理體制的總和。廣義的人事制度包括工作人員的選拔、錄用、培訓、工資、福利、監督、退休與撫恤等各項具體制度。狹義的人事制度指國家公務人員的任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上層建築范疇,由經濟基礎決定並為經濟基礎服務。西方國家一般稱為文官制度,中國古代稱為官吏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稱為人事制度,又稱幹部制度。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政權建設、組織建設的理論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其基本原則是:黨管幹部的原則,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計劃指導統籌安排的原則,任人唯賢、合理使用、用其所長的原則。其發展分為3個階段: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部門都建立了人事管理機構,形成了吸收錄用、調配任免、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派遣以及工資福利、退休退職等制度,制訂了一些成文的人事法規,奠定了中國人事制度初步的基礎。 ②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0年。各級人事管理機構被沖垮,人事管理十分混亂,人事制度遭到嚴重破壞。 ③1976年10月以後,特別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重新確立,人事管理機構得以恢復,人事管理工作逐漸正常,人事制度在經濟改革的帶動下開始改革,向科學化、法制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按照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的不同特點,逐步建立健全分類管理的人事制度。按照十四大的精神,人事部啟動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試點,不斷摸索路子、積累經驗。2000年以後,隨著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開招聘的正式開展,以及崗位管理的逐步實施,改革逐漸加速。 目前,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並將日益規范。 改革已觸及深層次的矛盾 1995年的鄭州會議拉開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試點的序幕。2000年,黨中央下發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針對事業單位用人機制不靈活、效率不高、存在實際上的幹部身份終身制等弊端,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同年,中組部、人事部《關於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了改革的具體要求,對改革進行了部署。2002年,國務院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為事業單位試行聘用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據。 近年來,人事部先後出台了關於試行聘用制度的政策解釋、公開招聘暫行規定、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聘用合同範本等政策文件,進一步規范了改革。在改革實施過程中,人事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科研、衛生、高校、中小學、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事業單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配合行業體制改革,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全國各地區各部門也都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改革的政策措施和辦法,穩步推進改革。 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國已推行聘用制度的單位占事業單位總數的51%,簽訂聘用合同的人員占事業單位人員總數的59%。通過改革,逐步改變了按照管理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辦法管理事業單位人員的做法,淡化了身份,強化了崗位,轉換了機制,增強了活力,調動了事業單位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改革的深化,改革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更加復雜,觸及到深層次的矛盾。 首先是事業單位轉換用人機制的任務還很艱巨。比如,進人方面尚存在進人不公開不透明、向事業單位亂塞人的問題;在管理上,聘用合同還沒有真正成為確定人事關系的依據;崗位管理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出口政策不完善,出口不暢;人事監管方面也缺乏對事業單位用人的監督管理手段。 其次,事業單位人事法制建設亟待加強。目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急需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加強規范,同時,人事管理的單項政策規定也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 再次,改革發展不平衡。從全國情況看,有的省、市聘用制度已經全面推開,一些地方已超過80%;有的還處在試點階段。即使在同一地區,也不平衡,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地處偏遠的事業單位和鄉鎮所屬的事業單位改革相對滯後。 最後,整體改革需要配套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與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機構編制、社會保障和財政體制等領域的改革相配套。 制度建設有步驟分階段進行 事業單位層次不一、類型多樣、隊伍龐大,截至2005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總計125萬個,涉及教科文衛、農林水、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多個領域,工作人員超過3035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83.7萬人,占事業單位總人數的66.4%,佔全國國有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2%,佔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7.3%。其人事制度改革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不難想像。因此,下一步改革將在繼續堅持試點先行、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的同時,大力加強制度建設。目前,人事部正在積極研究制定包括《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以及十幾個配套文件在內的制度規定,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體制、完善的用人機制和完備的法規體系。 在人員進口上,實行公開招聘。人事部已經出台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暫行規定》,對公開招聘的范圍、條件、程序、許可權、方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改變目前事業單位進人不規范、不嚴格的狀況,擴大選人視野,提高人員素質。 在人員管理上,推行崗位管理,包括規范崗位設置,實施競聘上崗,完善考核獎懲,實行合同管理。 在人員出口上,完善退出機制。主要是建立與聘用制度相配套的、保證人員正常流動的解聘辭聘制度,在解決社會保障基礎上暢通人員出口,形成正常的人員退出機制。 在人事監管上,在事業單位建立起人員總量、結構比例、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起宏觀管理、政策監管和個案爭議處理相結合的監管機制。 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有步驟、分階段進行,通過先行試點、全面推開、深化完善等改革過程,逐步實現改革的目標。要特別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並充分依靠群眾,單位的改革方案要廣泛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使整個改革平穩推進。 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為突破口 聘用制度是我國事業單位的一項基本用人制度,要求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酬、合同管理,這些制度目標需要通過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來實現。這也是國務院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的明確規定。 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須不斷擴大實行聘用合同制度單位和人員的比例,把聘用合同作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據,建立起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用人機制。事業單位各種形式的用人都要簽訂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視同仁。 積極探索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合同制度的辦法,實行長期聘用與短期聘用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用人辦法。有條件的單位可積極探索採用項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機制。對關鍵崗位、骨幹人員可按有關規定實行長期聘用,以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分階段積極推進。 崗位管理是事業單位新型用人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實行聘用制度的內在要求,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實踐的迫切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職員)、工勤人員都要實行崗位管理。 崗位設置是崗位管理的重要環節,是順利實施崗位管理、實現事業單位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逐步打破職務終身制的前提和基礎。科學設崗既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 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也對制定崗位設置規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確定,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將崗位作為確定工資的主要因素,規范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規定,將為實施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供依據和基礎。 為規范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人事部下發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及《〈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還在與教育、科研、文化、衛生等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崗位設置管理的行業指導意見。各地區、各部門和事業單位要按照《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和行業指導意見的要求,規范崗位設置管理,按照核準的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開展崗位設置工作,從本單位工作需要出發,科學合理地設置不同等級的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和工勤崗位,優化崗位梯次結構,使崗位管理成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 借鑒經驗實現改革目標 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有利於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建立分類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於調動人才的積極性。要按照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全國人事廳局長會議的部署,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重點,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內容,堅持整體推進與分行業實施相結合,堅持政府宏觀管理與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相結合,並積極促進綜合配套改革。改革重在創新管理體制,轉換用人機制,整合人才資源,凝聚優秀人才,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壯大,並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科學化、法制化。 回顧幾年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發展歷程,有四條經驗值得借鑒堅持: 第一,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簡單地減少人員,減輕財政負擔,更重要的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創新管理體制,轉換用人機制,整合人才資源,凝聚優秀人才,調動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第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須符合事業單位的特點。事業單位專業化公共服務的特點,決定了其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應不同於機關;事業單位公益性公共服務的特點又決定了其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應不同於企業。因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既要區別於黨政機關,也要區別於企業,必須遵循事業單位的規律和特點,建立有別於機關和企業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須堅持分類指導。我國的事業單位數量大,類型多,涉及的領域廣。要根據不同事業單位的性質和職能,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事業單位的特點,分類推進改革。要緊密配合行業體制改革,及時跟進人事制度改革,把全面推行與分行業實施結合起來。 第四,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須做到積極穩妥。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體制機制的重要轉變,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我們既要積極推進改革,又不能急於求成、一蹴而就。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積極穩妥,逐步深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把握改革力度、發展速度、群眾承受程度的關系,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368099.html?wtp=tt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❾ 為什麼說信息披露制度是監管制度的核心
因為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上市公司( 證券發行人) 按照一定法律和規章制度, 向投資者、社內會公眾、證券監管容機構等通過一定方式將其經營狀況、重大財務變動情況、盈利狀況等在規定時間准確、充分、及時地進行公開或公告, 以便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維護股東和債權人合法權益。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信息披露人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 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同時向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信息。作為投資者判斷投資價值的信息保障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被稱為證券市場的核心制度, 是證券監管制度的基石。
我國的信息披露制度規定證券發行人在公司在上市時進行初始披露, 在上市之後經營過程中進行持續披露。初始披露主要通過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來完成。持續披露包括定期披露和臨時披露。我國的信息披露制度規定上市公司必須發布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來完成定期披露; 除了定期報告, 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報告和公司收購報告屬於臨時披露。
❿ 完善監管制度為什麼要以信用監管為核心
一季度,雖然有元旦、春節兩個節假日,但我國新設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新登記企業106.3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25.9%,平均每天新登記1.17萬戶。
「自2015年10月1日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以來,工商和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圍繞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優化流程,完善服務,細化相關配套措施,積極為投資創業提供良好的市場准入環境。」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於法昌說。
在下行壓力下,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催生經濟內生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說,從本屆政府開始,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特別是商事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去年以來,簡政放權改革向縱深推進。2015年,我國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徹底終結了非行政許可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當前,簡政放權仍有空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試點。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權力和責任清單,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家職業資格,實行目錄清單管理。
專家認為,增加放權「含金量」,就要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