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監管要求
⑴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各級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什麼
一、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包括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周期資本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資本要求。
二、商業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如下最低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
三、商業銀行應當在最低資本要求的基礎上計提儲備資本。儲備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
特定情況下,商業銀行應當在最低資本要求和儲備資本要求之上計提逆周期資本。逆周期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0-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逆周期資本的計提與運用規則另行規定。
四、除本辦法第二十三條和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最低資本要求、儲備資本和逆周期資本要求外,系統重要性銀行還應當計提附加資本。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風險加權資產的1%,由核心一級資本滿足。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認定標准另行規定。若國內銀行被認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所適用的附加資本要求不得低於巴塞爾委員會的統一規定。
五、除本辦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五條規定的資本要求以外,銀監會有權在第二支柱框架下提出更審慎的資本要求,確保資本充分覆蓋風險,包括根據風險判斷,針對部分資產組合提出的特定資本要求以及根據監督檢查結果,針對單家銀行提出的特定資本要求。
六、除上述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外,商業銀行還應當滿足杠桿率監管要求。杠桿率的計算規則和監管要求另行規定。
⑵ 什麼是加強事業單位監管的重要措施
應該說是加強事業單位監管的重要措施有哪些才符合提問的本質要求。但從提問中所說,就是對事業單位監管的方式、方法採用何種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規范。
1、 堅持日常管理與專項檢查相結合 。以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的方式,深入基層對事業單位法人執行相關《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掌握單位名稱是否變更、法定代表人是否更換、住所是否搬遷、職能履行情況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規范意見和整改措施。
2、 堅持法人監管與法定代表人監管相結合。 在事業單位年度檢驗中,充分發揮舉辦單位的作用,要求舉辦單位對其下屬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核查,並加蓋行政印章。通過單位自身的申報和主管部門的內部審計,完善了對事業單位運行狀況的監管鏈條,使登記管理部門對事業單位運行狀況一目瞭然,並將其作為對事業單位年度檢驗綜合評估的重要依據。
3、 堅持登記管理與編制管理相結合。 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實行綜合管理,把事業單位登記、年檢工作同機構編制管理、人事調配、工資統發等結合起來,有效促進棲霞市事業單位的登記、年檢工作。
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內在要求,是機構編制部門的重要職責。《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了機構編制部門對事業單位監管的職責,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
⑶ 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綜合世界各國金融領域廣泛存在的金融監管,我們認為,金融監管具有以下深層次的原因和意義:
金融市場失靈和缺陷。金融市場失靈主要是指金融市場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主要針對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所導致的壟斷或者寡頭壟斷,規模不經濟及外部性等問題。金融監管試圖以一種有效方式來糾正金融市場失靈,但實際上關於金融監管的討論,更多的集中在監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風險是指由於制度性或其他的變化所引發的金融部門行為變化,及由此產生的有害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存款人( 個人或集體) 必然會評價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安全性。
但在受監管的金融體系中,個人和企業通常認為政府會確保金融機構安全,或至少在發生違約時償還存款,因而在存款時並不考慮銀行的道德風險。一般而言,金融監管是為了降低金融市場的成本,維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眾對金融的信心。因此,監管是一種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門提供的旨在提高公眾金融信心的監管,是對金融市場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補充。 金融機構產品或服務創新其實質是一種信用創造,這一方面可以節省貨幣,降低機會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業性結構面臨更大的支付風險。金融系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為典型的經濟系統之一。任何對金融機構無力兌現的懷疑都會引起連鎖反應,驟然出現的擠兌狂潮會在很短時間內使金融機構陷入支付危機,這又會導致公眾金融信心的喪失,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金融的全球化發展將使一國國內金融危機對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的作用表現的更為直接迅速。
⑷ 如何加強對人財物等重要崗位監管
1、試行會計委派制,實行內部控制人制度。擬成立\「江北區國有資產監管中心\」並試行會計委派,等相關制度已經區政府審議通過,委派會計由區國資辦統一管理,保證了委派會計的獨立性,強化了委派會計的監督職能。\r\n2、改革資金管理模式,完善監管措施。針對國有公司參與政府項目開發並承擔投融資業務的現狀,加強我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保障建設資金合理、合法使用,控制財務風險,建立決策科學、投向合理、運作規范、監管嚴格的政府投資管理體系。 \r\n3、規范財務運作,加強財務監督。安排部分資金流量大的國有公司實行統一審計,並根據國資監管要求,關注重點事項,跟蹤中介機構進行相關審計,協調處理財務調整和規范。 \r\n4、構建新的國有投融資平台,加強融資建設力度。完成對白沙北城投資公司、庄橋三江新城公司和農業局江河水利投資公司出資及組建,分別對大慶新村改造、寶慶寺地塊改造和姚江東排項目進行投資建設,進一步增強融資力度,保障工程順利完工;出資對正德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組建及相關操作規范的擬訂,效緩解我區中小企業由金融危機引發的融資信用擔保難的問題。 \r\n5、加強歷史遺留國有產權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對包括原灣頭出資房產處理、工業A區房產變更、高速連接線配套設施產權移交,對友利房產增加出資,區資產經營公司廠房拍賣,原一農機職工住宅遺留事項調處,蓀湖公司與洪塘街道間財務清理和規范,原灣頭公司與相關方的財務清理和規范等等。
⑸ 加強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之一,是人民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從民主監督,提高執政能力水平、促進廉政勤政、構建和諧社會三方面,談談民主監督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搞好民主監督提高執政能力水平。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關乎到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決策。《決定》賦予政協新的歷史使命,民主監督是實現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總體目標,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一是能夠保證執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決策者的思維方式,知識含量,把握全局的能力;而決策的正確與否要通過實踐來檢驗。正確的決策要產生良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實施過程,民主監督就是這個正確實踐的重要保證。實踐證明,政協通過調查視察,反映社情民意,對決策的實施提出意見、建議,使決策順利實施。二是有利於組織人事部門合理選拔、任用人才,將那些有德有才,有膽有識,對黨忠誠,對人民作出貢獻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黨中央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是因為這些年來,有些平庸無能的領導者,在各個崗位上執政水平太低,執政能力太弱,與他們的崗位職責遠遠不相適應;民主監督是防止選錯人,用錯人的有效辦法,誰是能人人民最清楚,誰是庸才群眾最明白,因此,各級黨組織在提拔任用幹部時多走走群眾路線,多聽聽群眾意見,重大人事安排多請政協協商協商,就能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從根本上提高執政水平。
搞好民主監督促進廉政勤政。我們每位國家公務員都要面對人民群眾,做人民的公僕,要克服官高權大的思想,要虛心接受黨內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人民需要的好黨員,好領導。黨中央為解決幹部廉政勤政問題,先後制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黨風廉政建設各種規定以及國家公務員管理規定,形成強大的內部監督網路,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也構成了良好的外部監督,廣大政協委員和各族各界人士,充分發揮人民信得過,慧眼識腐敗,上達中央提建議,下為百姓說實話的權利和義務的優勢,在各個崗位上當好「政協大員」,如宣威市政協有60多名委員被法律部門、窗口服務單位聘請為行風監督員、執紀巡視員、稅收督察員、新聞閱評員,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監督,促進了幹部廉政勤政建設。
搞好民主監督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穩定有序,國泰民安,文明向上的社會。《決定》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具有新時代的內涵,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大事,只有全體人民人人都來構建,和諧社會才能形成。人民政協的主題是團結、民主,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一是政協委員來自各族各界,可以暢通渠道,向黨政機關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二是能夠及時化解矛盾。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利益分配產生差異,有些人一時不理解,或有些部門處理不當,出現一些矛盾,廣大政協委員可以做很多化解矛盾的工作,另外政協人才薈萃,可以為黨委、政府分憂解難。三是制止違法違紀和犯罪行為,樹立文明意識,創建文明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為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朱法映)
⑹ 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重要性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生產經營單位為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版而忽視安全生產權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如何做好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遏制事故多發狀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既是社會新興的熱點,也是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安全生產現狀及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必要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各個層面、各個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和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如果放鬆了安全監管工作,就很難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建設「平安中國」、構建和諧社會也會成為空談。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因此,依法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對於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法治進程,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安監隊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⑺ 如何理解銀行監管的重要性
銀行監管的重要性:
(一)銀行在市場資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
現代經濟中,在一國或整個世界經濟范圍內,銀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觀經濟環境和條件的制約,經濟決定銀行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銀行業作為現代經濟運行中最基本的戰略資源,廣泛、深刻地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市場資源配置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銀行是金融活動中樞
銀行業是國民經濟的信貸收支、外匯收支、現金收支和結算中心,是國民經濟活動的資金樞紐和神經中樞;金融運行情況是國民經濟活動的晴雨表,透過金融現象,可以反映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和新趨勢。銀行業的風吹草動,都會因涉及各行各業的利益,而牽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神經。
(三)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
金融危機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突發性,難以預測和駕馭,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經濟發展,破壞社會穩定。1980年以來,世界上已先後有120多個國家發生過嚴重的金融風險和危機,這些國家為解決金融問題所直接耗費的資金高達3000多億美元。
⑻ 金融監管的目的及意義
金融監管的目的是進行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
意義:
(1)維持金融業健康運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銀行業的風險,保障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促進銀行業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2)確保公平而有效地發放貸款的需要,由此避免資金的亂撥亂劃,防止欺詐活動或者不恰當的風險轉嫁。
(3)金融監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貸款發放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
(4)銀行倒閉不僅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會波及國民經濟的其它領域。金融監管可以確保金融服務達到一定水平從而提高社會福利。
(5)中央銀行通過貨幣儲備和資產分配來向國民經濟的其他領域傳遞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可以保證實現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的傳導機制。
(6)金融監管可以提供交易賬戶,向金融市場傳遞違約風險信息。
(8)重要監管要求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模式是分業監管模式。1983年,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標志著現代金融監管模式初步成形。
2003年初銀監會的成立,使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最終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制。
其中,銀監會主要負責銀行業的監管,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大股份制銀行,以及規模不一的各地近百家地方金融機構。
對於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銀監會、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銀監會和保監會。
⑼ 資本監管的重要性
①資本監管是審慎銀行監管的核心;
②資本監管是提升銀行體系穩定性,維護專銀行業公平競爭的重要手屬段;監管資本規定了商業銀行的最低資本要求,增強了商業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可以使商業銀行能夠及時的沖銷經營過程中各種不確定性造成的損失,從而保護存款人,降低銀行清算破產的概率,並且維持銀行系統的穩定。
③銀行監管是促使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監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