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淺談會計監督論文

淺談會計監督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24 08:52:22

A. 急需一篇"淺談新形式下強化會計監督"論文

可以
要求給我們
我們幫你搞定

B. 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的論文題目有哪些

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的論文
這個有很多的 沒問題的可交易
擅長的

C. 求「淺析市場經濟下的會計監督」論文一篇

市場經濟與會計准則 一、會計准則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經濟發展為一國發展之根本。古人謂之乃濟世之大學,其理甚明。在人類漫長的 長河中,會計之演進源遠流長,而今蔚然已成經濟學一重要分支。以歷史的眼光看,會計主要是應一定時期的商業需要而發展的,並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般地說,文明水平越高,會計方法就越精湛,隨著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增強,會計信息促進或妨礙經濟發展的能力也相應增強。 經濟發展對會計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規則的制定上。會計規則在這里是一般性的說法,用現在的術語,稱會計准則也許更為恰當。但世界范圍內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准則之歷史並不長,為避免岐義,此處使用會計規則這一術語。不難發現,整部會計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說明經濟發展對會計規則影響的歷史,下面是其中兩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 革命。工業革命之前,沒有形成復雜的、社會化的工業生產體系,經濟發展水平較為低下。因此,早期的會計規則是很粗糙的,缺乏內容穩定、自成體系的理論支持。工場手工業發展一定程序以後,為過渡到機器化大生產積累了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為了追求更有效率的商品生產,大眾化的需求迅速膨脹,從而引發了對人類歷史具有深遠影響的工業革命。從此,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從簡單的商品買賣或手工加工,轉向復雜的、以機器化大生產為主的工業品的生產、制度活動,工業企業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 工業革命對會計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工業革命以後,企業規模明顯擴大,生產過程日益復雜,批量生產開始出現,導致固定資產費用在生產中所佔比例增加,由此發展了折舊會計。隨著 當局對生產成本和存貨計價信息需求的增長,系統得以誕生。由於資本需求的擴大,所有權和經營權逐漸分離,進一步促進了股份公司的發展。企業會計除了向管理當局提供有關信息以外,還要向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者報告企業財務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原先主要為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也日益成為股東、債權人和政府部門之需要。同時,業主投入資本的收回與其收益開始有了明確的區分。所有這一切,對會計上的資產計價、收益計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權責發生制觀念成為大型製造企業實務處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會計學從傳統的復式薄記演變為一門科學所邁出的關鍵一步。 第二個例子是衍生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一般是指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現貨上一種或多種資產或資產指數的價值。運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進行衍生金融交易,這是一種很復雜的金融交易和投資手段,需要對利率、匯率等因素的變運趨勢作出預測,其主要目的不是用於資金借貸,而是用於轉移資產價值波動所引起的價格風險,即用於保值或投機。由於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搏大"的特點,高利潤和高風險並存,因而受到世界金融市場的普遍關注。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發展很快,品種越來越多,交易量越來越大。但是,由於未能對衍生金融交易加以有效地監管,致使發生了一系列巨額虧損案,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英國老牌--巴林銀行的倒閉。 巴林銀行的倒閉,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鍾。客觀地說,會計因未能及時披露衍生金融交易後潛在的巨大風險,負有一定的責任。然而,按照傳統的會計理論,資產和負債這兩個要素都是立足於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而且在未來期間又必定有經濟利益或資源的流入和流出。在原來的會計規則下,像衍生金融工具這一類合約顯然是不符合定義的,無法在會計上進行確認,更談不上計量。近年發生了一系列衍生金融交易巨額虧損案以後,各國會計界(包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紛紛開始重視並著後研究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繼發布第32號國際會計准則《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後,又將發布有關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方面的准則。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也在其第105號、107號、115號和119號等《財務會計准則公告》中對金融工具問題作了規定。雖然至今止衍生金融工具帶來的會計問題仍未完全解決,但也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規則的影響。 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規則將日趨復雜。現在,會計規則基本已經以會計准則的形式穩定下來。會計從單式薄記到復式簿記,進而發展為今天的一門獨立學科,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當前我國正處於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時期,國內資本市場擴張很快,交流目益增多。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會計准則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血緣關系,時刻把握經濟發展的脈搏,敏銳觀察新出現的經濟現象,及時提出會計對策,不斷完善會計准則,充分發揮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二、關於會計准則的性質和目標 正確認識會計准則的的性質和目標,對制定會計准則是非常有益的。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對會計准則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為我們認識會計准則的性質和目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首先,會計准則是一種技術性規范,其規范對象主要是會計實務。美國兩位著名會計學家利特爾頓在1940年曾提出,會計准則是 實務的標准和改良未來實務的指南,它是有序、系統、內在一致的,應能與可觀察的客觀事物相吻合。這一觀點在今天看來仍有其合理性。承認會計准則的技術性,就意味著應努力追求在技術上達到完善的准則,為此應建立一個會計准則的理論框架(也稱概念結構),用以和評價會計准則的制定。以美國為代表的許多西方國家和以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為代表的一些國際組織,也相繼制定出各自的概念結構。這一現象已經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國1993年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實際上已部分地充當了概念結構的角色。 其次,會計准則旨在使企業提供相關可靠、清晰可比的會計信息。會計准則是整個會計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會計准則的主要目標是和會計目標一致的,並應服從於會計目標近二十年來,世界各國的會計准則制定機構、會計學術界一直致力於會計目標的研究,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的典型當屬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其所發布的六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系統全面地論述了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包括對會計目標的論述。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認為,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這一觀點,目前已為許多國家所接受,也對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會計准則的最終目的確良顯了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現分配。正是在這里,會計學和經濟學的目標融為一致。如上所述,會計准則是對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及會計報告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種規范,以促進經濟主體提供相關可靠、真實公允的會計信息。信息使用者根據會計信息,可以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在現實生活中,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僅包括各類經濟主體,還包括千千萬萬的人個投資者和潛在的個人投資者。從理論上說,如果每一個人和每一經濟主體都作出了對社會而言是最合理的經濟決策,就意味著全社會作出了最合理的經濟決策,就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最為合理的分配。具體地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表明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其他情況良好,就相對容易吸引外界的資金投入企業,實現擴大再生產。反之,若企業經營不善,在籌資時就可能遇到一些困難。換言之,從社會的眼光看,會計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經濟資源流向社會效益好的企業。可見,會計信息的作用是很大的,相應地會計責任也很重,因為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建立一套良好的會計准則是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會計准則時,不但要在專業上進行細致地研究,更要站在社會 一、會計准則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經濟發展為一國發展之根本。古人謂之乃濟世之大學,其理甚明。在人類漫長的 長河中,會計之演進源遠流長,而今蔚然已成經濟學一重要分支。以歷史的眼光看,會計主要是應一定時期的商業需要而發展的,並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般地說,文明水平越高,會計方法就越精湛,隨著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增強,會計信息促進或妨礙經濟發展的能力也相應增強。 經濟發展對會計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規則的制定上。會計規則在這里是一般性的說法,用現在的術語,稱會計准則也許更為恰當。但世界范圍內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准則之歷史並不長,為避免岐義,此處使用會計規則這一術語。不難發現,整部會計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說明經濟發展對會計規則影響的歷史,下面是其中兩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 革命。工業革命之前,沒有形成復雜的、社會化的工業生產體系,經濟發展水平較為低下。因此,早期的會計規則是很粗糙的,缺乏內容穩定、自成體系的理論支持。工場手工業發展一定程序以後,為過渡到機器化大生產積累了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為了追求更有效率的商品生產,大眾化的需求迅速膨脹,從而引發了對人類歷史具有深遠影響的工業革命。從此,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從簡單的商品買賣或手工加工,轉向復雜的、以機器化大生產為主的工業品的生產、制度活動,工業企業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 工業革命對會計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工業革命以後,企業規模明顯擴大,生產過程日益復雜,批量生產開始出現,導致固定資產費用在生產中所佔比例增加,由此發展了折舊會計。隨著 當局對生產成本和存貨計價信息需求的增長,系統得以誕生。由於資本需求的擴大,所有權和經營權逐漸分離,進一步促進了股份公司的發展。企業會計除了向管理當局提供有關信息以外,還要向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者報告企業財務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原先主要為企業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也日益成為股東、債權人和政府部門之需要。同時,業主投入資本的收回與其收益開始有了明確的區分。所有這一切,對會計上的資產計價、收益計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權責發生制觀念成為大型製造企業實務處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會計學從傳統的復式薄記演變為一門科學所邁出的關鍵一步。 第二個例子是衍生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一般是指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現貨上一種或多種資產或資產指數的價值。運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進行衍生金融交易,這是一種很復雜的金融交易和投資手段,需要對利率、匯率等因素的變運趨勢作出預測,其主要目的不是用於資金借貸,而是用於轉移資產價值波動所引起的價格風險,即用於保值或投機。由於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搏大"的特點,高利潤和高風險並存,因而受到世界金融市場的普遍關注。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發展很快,品種越來越多,交易量越來越大。但是,由於未能對衍生金融交易加以有效地監管,致使發生了一系列巨額虧損案,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英國老牌--巴林銀行的倒閉。 巴林銀行的倒閉,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鍾。客觀地說,會計因未能及時披露衍生金融交易後潛在的巨大風險,負有一定的責任。然而,按照傳統的會計理論,資產和負債這兩個要素都是立足於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而且在未來期間又必定有經濟利益或資源的流入和流出。在原來的會計規則下,像衍生金融工具這一類合約顯然是不符合定義的,無法在會計上進行確認,更談不上計量。近年發生了一系列衍生金融交易巨額虧損案以後,各國會計界(包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紛紛開始重視並著後研究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繼發布第32號國際會計准則《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後,又將發布有關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方面的准則。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也在其第105號、107號、115號和119號等《財務會計准則公告》中對金融工具問題作了規定。雖然至今止衍生金融工具帶來的會計問題仍未完全解決,但也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規則的影響。

D. 如何更好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畢業論文

論文寫作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收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越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問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做認真的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通讀,選讀,研讀。通讀即對全書全文閱讀,選讀即對有用部分、有用內容閱讀,研讀即對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全面、認真、細致、深入、反復的閱讀。在研讀過程中積極思考。要以書或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與研究方法來觸發自己的思考,竭力產生創見,要眼、手、腦並用,要發揮想像力,開拓創造性思維,進行新的創造。
在研究資料時,還要做好資料的記錄。對新鮮論點,好的見解,要完完全全摘錄;對能說明問題,有說服力的論據、好材料,要不加改動地摘錄;對過長的資料,可加以簡明扼要的概括,對這些資料都要分類整理。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切忌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伯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據已確立的基本論點和分論點選定材料,這些材料是自己在對所搜集資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前後材料的邏輯關系和主次關系。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考生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擬定提綱包括題目、基本論點、內容綱要。內容綱要包括大項 目即大段段旨、中項目即段旨、小項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擬定提綱有助於安排好全文的邏輯結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

E. 尋找一篇5000字試論會計監督的畢業論文

論會計監督與監督會計 一、會計監督的提出

人們都把的職能之一監督活動,稱之為"會計監督"。新修訂的《會計法》第四章專門講¨會計監督",但從其主要來看,所講的則是對會計工作的監督,雖然二者有一定的聯系,但其監督的主體與客體均不同,是兩回事。對兩種不同的事,運用同一個概念進行表達,在討論問題時容易產生 "問花答瓜"的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筆者把對會計工作的監督稱之為"監督會計",以便討論問題。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運用不同的概念進行表述。

回顧,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曾經出現過"要算帳,不算經濟帳"和"三年不算帳,錢也不會跑到國外去"的局面,會計監督盪然無存;對照現實,改革以來,則出現了會計工作基礎薄弱、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歷史與現實均告訴我們,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是會計監督還是監督會計問題始終存在,付出了難以估量的"學費",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特別是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有改革和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們 以後,又對會計監督與監督會計提出了許多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這樣一些問題:在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不要加強會計監督 如果要,它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監督在內容和要求上有沒有變化 如何根據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監督 更為重要的是為什麼當前必須強化監督財務會計工作,其原因何在 應當怎樣進行 要做好會計監督與監督會計工作,有哪些會計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重新加以認識和明確 妥善解決上述問題,既有利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也將對今後會計工作產生積極。基於此,本文想就這些問題提出粗淺的意見。

二、關於會計監督

新修訂的《會計法》沒有明確提到會計監督職能的問題。,有的同志也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已不具有監督的職能。對這個問題應如何看 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是否具有監督職能的問題,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際問題,應持慎重的態度。否則,可能重犯大躍迸和文革時期那樣低級的錯誤。實際上,會計自誕生之日起,就同簡單管理監督(為富有家庭和有關組織記錄、監督財富以及納稅情況)聯系在一起。在今天,也就是在市場經濟所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環境下,會計監督不僅存在,而且它所要履行的是一種現代管理所需要的監督。

《決定》中指出:"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於是有人會問,為什麼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

何以才能做到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並便公司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 會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會計要不要和怎樣發揮其監督的職能

公司製作為現代企業制度中一種普遍又有效的組織形式,它最大的特徵是"兩權分離"。歷史與現實均表明,任何經營管理體制的設計與運行都有利有弊,公司制也是如此。在當前生產力水平及其所決定的思想意識水平和行為上,公司制企業就存在著這樣一些矛盾或問題,一是所謂的代理問題;二是合約的不完善問題;三是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問題;四是信息不對稱問題,等等。如何解決上述矛盾與問題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也就應運而生。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按照一般說法,是指公司內外部的一種契約或制度安排,即指一組聯結並規范所有者(股東)、支配者或經營者(董事會)、管理者(經理)、使用者(1人)相互權力和利益制度的安排。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安排,它能使資產在諸方面的權利分離的狀態之下,嚴格受到資產責任的制約,從而達到諸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證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降低(經營制度的運行成本)。關於公司法人治理是公司制的核心問題,從這里得到了解釋。

怎樣才能便公司治理結構安排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問題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各有關方面的責權利的安排,除了進行定性的描述,也就是通過有關的制度(合約)進行安排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數量的規定性,從質與量的統一中進行把握。否則,就難以操作,更難以進行考核與評價。實際上,企業作為一個契約的結合體,它包括簽約、履約、計量和評價、再簽約等一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的計量、評價與監督工作都離不開會計。會計作為二個控制信息系統,它在減少信息不對稱,以使所有者及債權人掌握更多信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它是企業得以運行的重要一環。這樣,會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現出來。完全可以這樣認為,沒有現代會計在反映基礎上所進行的監督,也就不可能有現代企業制度,二者共生共長。

那麼,會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應監督些什麼 具體地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在反映基礎上進行監督。公司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利潤的多寡是被公司經營管理活動各方面情況所決定的。針對國有企業的現實狀況,《決定》要求每個企業必須重點抓好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這是切中時弊的。上述的各種管理都離不開會計,因為企業會計系統的每個環節均是一個控制過程。此外,會計還可以對公司的損益進行獨立衡量。會計上的利潤指標及其佔有資產百分比指標等等,雖不是十全十美,卻具有"獨立性"和可加以證實,是比較客觀的。

(二)對經營管理者的業績進行考核、監督與評價。經營管理人員是受僱用的,要使公司能夠有效地運行,管理者必須盡心盡責,因而對管理者進行必要的監督,這是公司治理結構中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什麼和手段對經營管理者進行監督 十分重要的是要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如果不對經營者經營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我們所說的對經營者的監督也往往會流於形式。

為此,應當建立的企業經營者評估機制,並應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評價指標,即以什麼標准進行評價;二是評價體系,即由誰對企業家進行評價,等等。

同我們有關的是評價指標問題。在指標設計上應當注意規模評價與效益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宏觀評價與微觀評價相結合、短期效益評價與長期效益評價相結合等原則。但現實上企業經營業績的考核與評價指標一般應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會計所提供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信息等指標,均是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會計可以通過提出這些指標,反映情況,回答是否完成任務。這就是會計的監督。

(三)對物質利益分配的執行進行監督。談到這個問題,有一點必須進行全面認識,也就是如何准確地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現在有些學者巳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計劃經濟體制相比較,它不僅是一種分散決策、通過價格實現資源配置的機制,更為本質的東西是激勵和約束機制在資源配置的背後起根本性作用。

市場經濟的確是一種分散決策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觀察到的信息,把從一個腦袋的決策變為千百萬個腦袋的決策,這是同計劃經濟一大根本的區別。但人們為什麼願意發現、獲得並利用信息(這里所說的信息,除了專家這一重要知識外,還包含在經濟活動中那種分散在大眾的、非專業的本地化的知識"本地信息",它們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是因為它可以從中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回報,這就是市場經濟背後的激勵。

約束指的是權力要受到約束。具體到市場經濟里,決策者必須對自己經濟決策的後果負責。約束問題在生產活動中是非常明確的,你只能花你有的錢,虧了自己要負責。經濟學里所的"道德風險"就包含了正激勵和負激勵,後者指的是經濟約柬。

要把市場經濟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變為現實,涉及到方方面面。也就是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給予廣大人民對生產和創新提供非常有力的激勵,同時它又對經濟決策者有約束。現在看來,這個事情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有著很多的理論和實際問題要突破。

按照國外經驗,激勵與約束機制,主要是要處理好管理者的報酬問題。一般做法是通過同管理者訂立管理報酬契約,其核心是通過賦予經理一定的剩餘索取權,以控制代理等方面的問題。管理報酬契約在實際中由許多具體形式所構成,一般有:(1)固定工資,事先在契約中規定,一般同企業實際業績不掛鉤叫)年底分紅,股票認購權、股票升值權、限制性股利計劃、業績單位以及業績股票等這些依經理的實際表現如何而定的報酬形式。經理的業績越好,則這些報酬形式對經理的價值越高。這些報酬的形式各有利弊,只能取長補短,結合運用。現在全國比較關心並在討論的是股票期權制問題,它能否為我所用 它同會計的監督有無關系 。
股票期權製作為一種外來品,有無借鑒的意義,這需要在把握股票期權使用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迸行具體。股票朔權這種特別的安排,它被稱之為"金手鑄",按照有關資料說,其優點是多方面的。首先,股票期權這種安排授予經理人員按照既定價格在規定的期限內購買公司股票權力(除特殊原因外,這期權本身不能轉讓)。朔權被授予時的價格稱為"施權價",這個價格通常就是股票價格,也可以是另行約定價格。道理很明白,對於股票期權的受益者來說,當然希望股票上漲,這樣他們就可以以較低的施權價購買股票,再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從中獲益,從而迫使經營者努力改善經營,提高效益,通過企業的持續來實現本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一面。還由於這種期權計劃至少要在一年後才能實現,而公司股價又是長期盈利能力的反映,因此,股票期權計劃還具有長期激勵的特點,能引導經理將公司經營目標定位於中長期,而不僅僅是追求短期效果。這就將企業經營者的利益和企業利益牢牢地鍺在一起,起到了激勵和約束的雙重作用。此外,股票期權還有其他優點,如公司無需提供現金就能起到激勵作用;將企業經營者的薪酬"鎊"在公司業績上,這有利於克服"內部人控制"現象;有利於國家生產要素產權的明晰(能使企業家作為生產要素迸人分配),真正"拷"出企業家的價值,等等。總之,通過股票期權這個"金手烤"才能做到用一流待遇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人才建設一流的企業,從而實現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雙贏,企業效益和企業家權益雙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股票期權不是一項孤立的制度創新,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政策。最主要的有:要實行股票期權,就需要對企業職工持股制度,尤其是對內部職工股流通和轉讓、股票回購進行必要政策調整;股權激勵是從成本中列支,還是來自稅後利潤,現行稅法中本明確規定,因而必須明確說明。所有這些,都必須按的國情進行改革。從的角度來說,怎樣有效地對企業的期權計劃實行有效監督,特別是在我國證券市場還極不完善,股票價格與公司業績並不高度相關等的情況下,會計核算與監督肩負著重任,有著許多問題需要重點加以。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企業制度下,會計監督仍然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而且同以往的簡單管理監督對比,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是一種現代管理所需要的監督。基於會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學者提出,現存的企業是一種狹義的企業理論,應當構建一個包括會計理論在內的廣義企業理論,這是非常重要的意見。

三、關於監督會計問題

前面已提到,企業是所有者、經營者、政府、債權人以及消費者和公眾之間一組契約的集合點。在這些契約中,會計數據及其監督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會計數據是由會計人員生成的,這里就存在著這樣的前提,即會計必須以獨立、客觀的觀察為基礎,在不受其他管理人員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觀、公正的會計信息,才能切實做好會計的監督工作。那麼,難點在哪裡呢 由於現代企業制度,正如我們前面所指出的,企業的所有者同企業經營者是分離的,從而出現了所謂兩種控制主體。它們之間的物質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不會完全一致。就後者而言,它們之間的期望值和目標會產生重大差異。作為經營管理人員組成部分的會計人員,也是"人",也同樣存在著動力激勵和約束問題。由於利益驅動,任何環境中的會計人員總是會偏向於企業的利益,有時甚至會為企業的利益不擇手段。具體地說,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總會選擇有利於企業的會計,甚至會採用欺詐性手段。這就是當前會計工作中所存在問題的"症結"。應如何解決 我們認為,在公司制企業中,不是簡單地實行會計委派制就能奏效的,重要的是要研究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的問題,即我們本文前面提出的監督會計問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理論及的經驗教訓,監督會計的工作必須多管齊下、全方位地進行,要防止"真空地帶"或是"監督的盲點"。從上來講,既要包括會計人員行為的規范,又要有會計程序與方法的規范;從方法手段來看,既要有與行政的手段,又要有經濟和道德的手段;從監督的主體來說,除了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外,又要有政府的監督、的監督和企業內部的監督,等等。新修訂的《會計法》對監督會計已作了明確又具體的規定。不過,有些問題還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以便落實《會計法》:

(一)會計人員的自我監督(約束)問題。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生成的,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可靠性的關鍵一環在於會計工作人員的自身。會計人員如何才能做到自我監督 相當重要的方面必須加強會計行為的研究,而我們以往在這個方面是很薄弱的。它至少要回答的問題有:何謂會計行為、會計行為要素、會計行為主體、會計行為客體、會計行為優化目標,如何才能實現會計行為的優化,等等。這樣才能有利於會計人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二)會計人員市場的培育問題。通過社會對會計監督是十分必要,但光靠社會審計是不夠的,應有多種辦法。比如說,我們還應當注意高級會計人員市場的培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勸說法及競爭機制對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

(三)企業內部監督會計問題。對於企業內部的監督會計問題,現實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就是內部控制。誠然,內部監督會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內部控制的內容豐富,它還包含內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內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在理論上必須搞清楚內部控制、內部會計監督、監督會計、內部審計等之間的關系。因為理論上的混亂必然會造成實踐的盲目。更為重要的是,內部監督會計的工作還應該具體與制度化,以便利操作。

四、對相關會計問題的認識

現代企業制度對會計監督所提出的要求,它會涉及到對許多會計理論問題的認識,這里就相關的兩個問題提出我們的一些看法。

(一)對傳統的會計模式如何評價。傳統財務會計模式在會計的程序方面的主要特徵,是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特別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批評和指責,在現代企業制度的條件,對此問題應當如何現實地辯證地看待

在上面有關問題的討論中,我們曾經指出,要解決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代理問題的各種措施之一,必須運用激勵與約束機制。在激勵機制方面,管理報酬契約不失為是一種調解股東與經營者利益沖突的一種契約。但管理報酬契約的激勵作用離不開財務會計提供對經營者的業績計量的信息。如何提供這種信息 這一點對財務會計的程序,特別是計量與確認產生了重大。管理報酬契約,無論是年薪制還是股票期權,決定經理收入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會計收益的數字,這就要求會計所提供的收益信息能夠實事求是地反映出經理的努力程度及其努力所形成的經營成果。因為會計收益的信息與實際經營成果的輛合程度越高,則報酬契約的效益也就越高,代理成本也就越低。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在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避免會計操縱的現象。只要存在利益差別,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就不可動搖。當然,對有些會計項目,由於情況的變化也可採取現值作為計量屬性,如有價證券的投資就是如此。

管理報酬契約除了必須選好計量屬性,它對會計利潤的方式也會有所要求。我們所選擇的報酬契約是應計制(權責發生制),這可以避免收付實現制所造成的利潤數字波動所引起的代理成本的提高。這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制定管理報酬契約中,有關會計數字的計算程序與方式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謝德仁博士所提出的企業剩餘計量規則契約安排的範式是:政府享有會計規則的制定權,企業經理享有剩餘規則的的制定權。

這樣看來,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及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的傳統會計模式,還有其存在的客觀基礎。當然,隨著形式發展,以及人們對會計提出的新要求,會計模式會有所變化。

(二)怎樣看待會計的國際化與本地化之間的矛盾。對會計國際化與本地化的問題,我們已經寫過了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不再詳述o。這里主要想介紹一下外國學者,特別是西方會計學者對此問題的看法。去年在中國會計教授會的年會上,羅徹斯特大學的教授Ray Bll訓作了一個很好發言,他有一些觀點應引起我們的思考。這位教授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會計界注意力在國際會計問題方面,尤其是中國的政策將會吸引國際投資,拓展國際貿易。也就是說,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到已成為當代大趨勢的世界市場的融合中。如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公司企業感覺到會計制度 (准則)的國際化可以為它們參加國際貿易帶來優勢,因為這可以帶來更多的"透明度",中國在這方面進展很大。但是,這位教授認為,中國會計改革所面臨的更主要挑戰是如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運用會計信息解決國內問題,因為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國內的而不是國際性的。人們經常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里,雖然對很多公司和人來說,這是正確的,但當我們考慮決定一個特定國家或地區的會計制度時,這種看法卻是片面的。會計的主要運用在於國內而不是國際。雖然來自國際的信息需求相對明了而且得到大量關注,但會計信息在國內卻是完全不同的。

F. 近年會計監督論文參考文獻

[1] 本報記者 羅晶晶. 會計監督研究應重點關注基礎理論、創新機制等五大問題[N]. 中國會計報, 2010, (2010-08-13) .
[2] 黃露 財政部駐浙江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常做常新的會計監督[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09-11) .
[3] 安才 安徽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 會計監督實踐與三維監督體系[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12-04) .
[4] 柴慧. 建立完善會計監督長效機制[N]. 中國財經報, 2007, (2007-10-12) .
[5] 汪永飛 安徽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 完善內控建設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N]. 中國會計報, 2010, (2010-01-08) .
[6] 葉偉 黃春 江西省景德鎮市財政國庫支付中心高級會計師、景德鎮陶瓷學院講師. 後金融危機時代,政府主導會計監督如何完善[N]. 中國會計報, 2010, (2010-01-22) .
[7] 本報記者 梁紅建. 建立內外約束機制 規范會計信息失真[N]. 協商新報, 2010, (2010-04-20) .
[8] 本報記者羅晶晶. 「會計監督這面旗幟不能倒!」[N]. 中國會計報, 2010, (2010-02-05) .
[9] 吳雪香 財政部駐海南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與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一起不斷創新發展[N]. 中國會計報, 2010, (2010-01-15) .
[10] 財政部駐上海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副專員 卞文甫. 會計監督:新路徑引領新成效[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07-31) . [1] 海南省會計學會秘書長 鄧天林. 會計監督缺位引發的思考[N]. 中國財經報, 2008, (2008-12-19)
[2] 蘇財. 省內會計監督全面啟動[N]. 江蘇經濟報, 2009, (2009-04-21)
[3] 朱曉. 要強化會計監督[N]. 中國國門時報, 2009, (2009-06-16)
[4] 黃露 財政部駐浙江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常做常新的會計監督[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09-11)
[5] 李元成 財政部駐江蘇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副監察專員. 推進內控制度建設離不開強化會計監督[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12-11)
[6] 記者羅晶晶. 浙江專員辦對會計監督對象開展「回訪」[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11-20)
[7] 山西省農牧業技術綜合服務培訓中心 趙福燕. 搞好會計監督必須做到「四個結合」[N]. 山西日報, 2009, (2009-12-28)
[8] 安才 安徽省財政廳監督檢查局. 會計監督實踐與三維監督體系[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12-04)
[9] 記者 馮珉. 會計監督查出違規資金14億[N]. 安徽日報, 2008, (2008-12-20)
[10] 財政部駐上海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副專員 卞文甫. 會計監督:新路徑引領新成效[N]. 中國會計報, 2009, (2009-07-31)

G. 給我一篇「會計監督職能」的論文

會計監督職能

基本含義
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控制、規范單位經濟活動的運行,
使其達到預定目標的功能。它是全部會計管理工作的核心,與會計核算有著密切聯系,具有監督經濟活動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兩個方面。

會計監督職能的作用
履行會計監督職能的效應――會計監督的作用
履行會計監督職能的最終結果會對社會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或後果,這就是會計監督的作用。會計監督的作用是實現會計監督職能的最重要的體現形式,也是檢驗會計監督實施效果並籍以評價會計監督機制優劣的根本標准。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和類型等,會計監督的職能都是相同的,而發揮會計監督的作用則各有不同。因為,會計監督的最終目的是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程度,保證會計信息達到「規定要求或符合某些特徵」作為他們的共同需要,是永恆不變的最低要求,而實現會計監督目的的作用則是實現這一目的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乃至社會經濟的影響或後果,自然因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企業組織形式和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何更好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1.正視會計的地位,積極改善會計履行職能的環境。從現代企業制度的構成來看,會計監督應該是企業內部控制機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託責任,並利用真實公允的會計信息向社會有關職能部門及利益相關者證明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真正發揮會計監督職能,除了需要來自企業內部的監督,還需要財政稅務部門、政府審計部門、民間中介機構甚至司法監督部門對企業行為的監督與控制,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促使會計監督職能的正常運轉。
2.實現會計職業管理社會化。會計人員職業化管理指會計人員從業前必須通過財政部門組織的統一考試,並取得相應的任職資格證書。《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和第三款已經作了明確規定,第四十條還對因有違法違紀行為的會計人員重申了處罰決定。由於會計人員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特殊從業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應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職業道德,受法規制度和職業紀律的約束。不具備條件的人員,不允許從事會計工作。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會計工作從業人員的管理,並對每個會計人員的從業成績、執業執行情況做出完整記錄並定期進行考核。
3.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監督檢查。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內容包括:愛崗敬業、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保守秘密等內容。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工作,在我國還剛剛開始,實踐不多,經驗也有待積累,因此,有必要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監督和檢查工作。監督和檢查,主要是監促和教育,幫助會計人員提高職業道德,同時通過正反典型案例的宣傳,逐步樹立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良好風尚,這樣才能維護好會計職業的社會形象,增加會計監督的力量,保證會計工作秩序不亂。

會計監督職能的監督體現
如在現階段,實施會計監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保障國家宏觀調控所需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助於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和維護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集團的合法權益;有利於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准確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這個可以用吧

http://ke..com/view/1326187.htm?wtp=tt

H. 關於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論文怎麼樣

不錯,立意很好。會計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在不斷改變,一些舊有的體系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寫這樣一篇論文,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如果能夠找到問題和解決辦法,那就更好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