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中國的輿論監督

中國的輿論監督

發布時間: 2021-01-23 19:32:17

㈠ 中國的輿論監督

當然有輿論監督,哪個國家都有。傳播學中有位大師叫盧因提出了把關人理論,成為新聞或信息傳播過程內在的控制機制的重要理論。
一般認為所謂的把關人就是記者 編輯或者是媒介,但是其實政府是最大的把關人.而每個人自身又是把關人,即人人都是把關人.
政府是最大的把關人:媒介是政府的喉舌.
人人都是把關人:在人際傳播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直接地傳遞信息,這些信息是人么經過自己腦袋過濾之後再進行傳播的.人么可以選擇說什麼,也而已選擇不說什麼.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理解和對待自己接觸過的消息,從而進一步傳給別人.
無論報紙、廣播還是電視,公開發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它們必須對最後與受眾見面的內容進行精挑細選,將之壓縮成精華,"把關"在此顯得格外重要,既不能讓一條無聊的新聞占據黃金版面,也不能漏登一條精彩新聞。
在網路傳播時代,由於兩個原因,導致網路傳播中,並沒有類似傳統傳播意義上的「把關人」。1、傳播的雙向性使得傳播的權力泛化,任何人都擁有傳播的權力,則傳播者的權威性被削弱;2、信息傳播的自由化使傳播的范圍具有了無限的廣闊性,容易造成信息泛濫。
但是,在網路傳播中,有一種最終的力量能夠對信息進行篩選、過濾,將真正能夠吸引受眾的信息保留下來,而剔出沒有傳播價值的「垃圾信息」。這個過濾的力量,從傳播者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沉默的螺旋」——被大多數傳播者認同和發布的信息,最終將占據主流地位,得以保留和流傳,而只有少數傳播者認同的信息,就會隨著傳播者為了避免孤立而保持的沉默而消失。從受眾的角度來看,它又符合「使用——滿足」理論,因為在網路傳播者,傳者和受者的角色定位是模糊的,傳者同時也是受者,能得到傳者的認同同樣意味著這些傳者在自己身為受者的時候已經認同了這些信息,也就是說這些信息能夠愉悅受眾,而不能愉悅受眾的信息則無法在信息的海洋中維持使其持續發布的成本。因為這種力量起到了「把關」作用中最關鍵的過濾功能,因此我們可以將這種力量看作是一種具有「把關」作用「類把關人」。

㈡ 新聞調查與中國輿論監督網的區別

新聞調查是那的?

㈢ 輿論監督對中國社會轉型的深刻意義與重大作用是什麼

輿論監督對中國社會轉型的深刻意義與重大作用

廣義的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的一種社會現象。

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輿論監督的對象是一切權力,其重點是權力組織和決策人物,對權力組織的監督包括對決策過程的監督和對決策效果的監督;對決策人物的監督包括對決策人物產生的監督和對決策人物行為的監督。輿論監督的對象不包括公民隱私的范圍。現代輿論監督權力是一種普遍的、平等的民主監督權利,它是對以權力大小和財產多寡分配監督權的否定。

狹義的輿論監督,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於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具有以下本質特徵:

1、 公民對國家和社會事務有知情的權利,包括對熱點問題、重大事件的知情權。

2、 公民有知政、參政、議政的權力和能力。

3、 公民依法享有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民主監督權。

4、 公民對權力組織和決策人物、以及社會事務有監督權。

5、 輿論是政府存在的基礎,黨和政府重視和提倡加強新聞輿論監督。

6、 輿論是一種社會意識。反映輿論、引導輿論、輿論監督是新聞媒介的重要職能。

在現代社會,大眾傳播是輿論形成的重要途徑,居於輿論先導地位的新聞輿論,對於社會輿論既是新聞傳媒的一種導向,又是受眾心聲的一種回應。一個時代的社會輿論,總是折射出那個時代新聞輿論導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廣度和深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7、 世界新聞史表明,任何國家的新聞輿論監督,都離不開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制度。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植根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這是新聞輿論監督的出發點和歸宿。離開了這個最大的實際,就沒有真正的新聞輿論監督可言。

8、 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必須有一個寬松的政治環境和法治氛圍作保證。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所提倡的「大民主」及歷次政治運動,大都是在「左」的思想路線指導下,自上而下地運用群眾斗群眾,群眾運動成為名符其實的「運動群眾」,形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造成了全國范圍的動亂,給國家、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輿論監督成為少數擁有自由民主權的人對失去自由民主權的廣大群眾實行「監督」和專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地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在黨的生活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鄧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提高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的嚴峻考驗。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時期,人們在某些方面獲得新的利益的同時,在另一些方面又會失去原有的利益,尤其是面對收入差距拉開、權錢交易等嚴峻考驗,如何讓公民參與黨風廉政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這對於維系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健全發展至關重要。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新聞媒介如何堅持做到:在行使新聞輿論監督職能時,尤其是對熱點、難點問題的引導和批評、針砭時弊時,既能正確引導群眾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設和願望,又能准確地把落腳點放在黨和政府的意志與人民群眾呼聲的契合點上,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使人民群眾在看到困難和問題的同時,又看到前景和希望,增強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心和熱情。這就是新聞輿論監督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當前,全國的新聞媒體都不斷在摸索新聞監督方面,創造了好的形式和經驗。如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東方時空·時空報道》、《今日說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縱橫》,人民日報的《今日談》、《人民論壇》,光明日報的《每月聚焦》,中國青年報的《求實篇》,北京電視台的《今日話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市民與社會》,深圳經濟廣播電台的《傳媒一線》等,都有可借鑒的經驗和做法。

㈣ 中國的公共輿論監督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

http://wenku..com/view/c099186f01f69e31433294b8.html
我覺得這個很有道理~
輿論監督須突破版「五難」~
樓主看看怎麼樣權~

㈤ 以「我是中國公民」為題,分析群眾舉報和輿論監督對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秩序的作用

1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國版籍是—個人屬於某權個國家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我國法律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2)作為公民,我們具有國家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和公民義務。每個中國公民都享有中國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3)群眾舉報和輿論監督對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秩序的作用:許多社會上的違法犯罪,最先都是由人民群眾的監督、舉報發現的,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建立健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有利於促進行政公正、司法公正,對於保障公民權利十分重要。對社會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權利。但不論採取哪種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利和履行自己的責任,都必須是合法的、有序的。

㈥ 中國的輿論監督與西方的揭醜報道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輿論監督是體制下的,如果超越了那就會消聲。國外的是在法律規范上的監督。不會考慮政治因素。

㈦ 我國新聞輿論監督制度有哪些特點

新聞輿論監督的產生與整個社會特別是社會制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社會制度決定輿論監督,有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就會有什麼樣的新聞輿論監督。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之上的,是社會治理的手段,是作為黨和政府領導管理職能的一種延伸來發揮作用的,這些特點構成中國特色新聞輿論監督的基本內涵。

㈧ 什麼是中國媒體輿論報導現狀

您好
一、輿論監督的概念

一般而言,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藝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評,又包括評價和建議。從廣義上看,輿論監督是指公民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民主的必要環節,實行輿論監督是一個制度化進程。輿論監督制度應保證社會輿論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轉化為行動措施。

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新聞輿論監督。公民享有依法運用新聞傳媒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表達自己意志的權利和自由;享有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輿論監督的權利和自由。新聞輿論監督源於輿論學和大眾傳播學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新聞輿論監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督,是黨和人民群眾通過新聞輿論對各級黨政機關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員、以及對社會事務實行監督。它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健全發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二、為什麼要輿論監督

1、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解放思想就是要敢想、敢幹、敢冒險,勇於創新,就是要打破禁區,就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揭露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保障。隨著解放思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會變得越來越解放,越來越開放,人們思維的觸角會越來越延伸,必然會無處不到,全面監督政府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言論自由和輿論監督是大勢所趨,是歷史向前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網路的發展,電腦的普及,信息的傳播會變得越來越便利,政府也會逐步提高透明度,特別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信息公開條例》的貫徹實施,政府將逐漸成為陽光政府,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

2、這是黨中央的要求。輿論監督是我們黨反腐倡廉,及時糾正工作失誤的一面鏡子,熱情支持各級媒體輿論監督是黨中央的要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在黨的領導下,新聞媒體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通過內部反映或公開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聽取意見,推動和改進工作。」中共中央2008年5月13日頒布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增強接受輿論監督的自覺性。2007年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要求,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

http://jingyan..com/article/22a299b51f08d79e19376a27.html
http://jingyan..com/article/9f7e7ec051dacc6f2815542b.html

3、這是廣大群眾的需求。廣大群眾請求政府解決問題,或者揭露腐敗現象,經常採用越級上訪的方式,但由於群眾的訴求越來越多,越級信訪這一渠道顯得越來越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況且,對於越級信訪問題,上級政府的信訪部門一般退回原單位處理。這樣,群眾常常不滿意,轉為向新聞媒體投訴,請求新聞媒體呼籲的越來越多了。一旦新聞媒體為之呼籲,就會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就會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會引起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這樣,問題往往會得到很快解決。
4、這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而輿論監督是民主監督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形式,也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十分有效的措施,所以,支持輿論監督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5、這是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有效措施。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渠道很多,但通過新聞媒介進行是最便捷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新聞媒介通過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黨和政府的決策進行監督,就能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實行民主監督的積極性,吸引廣大群眾參政議政,促進黨和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促使很多社會問題的及時解決,排除影響構築和諧社會、富民強市的不利因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富民強市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三、新聞媒體如何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是輿論監督的主要載體,因此,近年來我局為開展輿論監督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並相繼開辦了一批輿論監督性欄目。如電台開辦的《行風熱線》欄目,電視台先後開辦的《社會縱橫》、《民生直通車》等欄目,以「三貼近」為宗旨,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百姓解難,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人們對輿論監督越來越高度關注,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輿論監督的重要性,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
(一)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擺正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新聞輿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這是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的根本保證,更是正確實施輿論監督的關鍵所在。正面報道為主與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是強加給新聞媒體的一種限制,而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是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深刻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有理由去理直氣壯地報道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事物、新氣象、新變化、新典型。但是,既然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消極腐敗現象,就沒有理由放棄輿論監督的武器。事實上,開展正確的輿論監督,對於改進黨和政府工作,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以及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凈化黨風和社會風氣,都有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人認為,輿論監督受輿論導向的約束,會妨礙輿論監督的開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新聞輿論監督是建立在正確輿論導向基礎之上的輿論監督,是為輿論導向服務的。因此,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兩者不能分開,不能獨立,而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輿論導向為輿論監督創造良好環境,促進輿論監督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開展,所以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並不排斥正當的新聞輿論監督。

(二)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堅持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之道在於求真,輿論監督必須完全真實,這是輿論監督的基礎。只有首先被受眾認為是真實的,才談得上輿論監督。若受眾認為是假的,他不看、不聽、不談,輿論監督就起不到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

一是要微觀真實。即具體事實必須完全真實、准確,事實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要准確無誤,事實中人們的所行、所言、所思、所感要真實可信,不能合理想像。要提倡現場采訪,作為記者,當一事件發生後,應迅速奔赴事件發生現場,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避免事後采訪時,被監督者從自己的好惡、利害出發,或混淆真假、或杜撰事實、或合理想像,使事實真相難以辨別的困難。

二是要本質真實,即要揭示事實的本質。一般來說,把握微觀真實較容易,而把握本質真實困難得多。這就要求記者必須具有深厚的生活閱歷、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察能力。監督的事實,從本質上要搞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不誇大,不縮小,不歪曲,不片面,有根有據,真實確鑿,無論是人名、職務、單位名稱,還是數字、情節,都要一一核實,防止「偏聽則暗」。

三是要客觀公正。判斷是非、評價事物要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標准,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對有爭議的問題要全面、辯證地觀察和分析,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復雜性,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堅持以理服人。對輿論監督涉及的問題,要深入研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確保報道內容准確無誤。

(三)開展新聞輿論監督,要注意方式與方法。

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實施輿論監督,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輿論監督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要盡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把握好時機。要緊緊圍繞每個時期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正確開展新聞輿論監督。

——幫忙不要添亂。新聞輿論監督,不僅要按新聞規律辦事,而且更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哪些可以報,哪些不可以報,在什麼時候報適宜,報幾次可達到目的,報了之後會引起什麼樣反響等,都要在選題立項實施前考慮周全。一要出以公心,二要服務大局,三要以理服人,四要把握好度,五要遵守新聞宣傳紀律。

——要做到「四個」有利於,一是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二是有利於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三是有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四是有利於弘揚正氣、針砭時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 四)開展新聞輿論監督,隊伍素質是最基礎的條件。

輿論監督直面社會現象的是與非,因此,搞好輿論監督,對采編隊伍素質提出了高的要求:

其一,必須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要組織新聞采編人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采編人員正確理解和運用輿論監督的權力,擺正位置,端正輿論監督的目的,提高輿論監督工作的水平。

其二,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客觀的原則,不把個人恩怨、好惡色綵帶入報道,不充當個別利益沖突的工具,努力樹立關懷弱勢的人文精神和不阿權貴的獨立品格;

其三,新聞采編人員要樹立法制觀念,充分重視發揮法律在輿論監督中的作用,在輿論監督中嚴格遵守國家憲法好法律。

其四,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角色觀念。作為輿論監督的主體,作為推動輿論監督工作的內因,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修養,努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爭得社會各方面、各部門的理解和配合,使輿論監督工作充分展現其原動力,確保輿論監督健康、順利、有效、正確地進行。
我收集了一些網路熱門的問題,裡面也有您自己的需要的情況,您可以看看,希望滿意,可以採納我的答案。
http://jingyan..com/magazine/16473
http://jingyan..com/magazine/16474
http://jingyan..com/magazine/16486
http://jingyan..com/magazine/16599
http://jingyan..com/magazine/16996

其五,新聞采編人員必須樹立質量意識,提高對新聞線索的高度敏銳性,以高效到位的輿論監督引起公眾的關注,得到黨委、政府的充分重視,有效地引領輿論導向,促進矛盾的緩和和解決,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發揮應用的作用。

㈨ 中國出台的輿論監督法律法規有哪些

不能講實話真話,法院讓我扶養老婆生的法官家的孩子,給撫養費21.6萬和樓房300平方米。

㈩ 關於中國的新聞輿論監督現狀

「輿論監督」是中國共產黨正式文件確認的概念,從年黨的十三大、1992年黨的十四大、1997年黨的十五大,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中,均有這個概念。從黨的工作角度,輿論監督被視為一種對黨政權力組織的公開的監督形式。

本來意義上的輿論監督,是指公眾對各種權力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公眾人物等等,自由表達看法,從而對議論客體成形的一種客觀效果。這種監督是一種自在的、無形的精神性力量,監督渠道多樣,意見表達包括贊揚、批評兩個方面。

在我國,通常所說的「輿論監督」與本來意義上的輿論監督有較大差別,它指的實際上是「傳媒監督」,因為大眾傳播媒介通常被視為「輿論界」。傳媒監督的對象主要是黨政權力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其意見表達的方式是媒介對黨政工作中存在的缺點給以批評性的報道。「輿論監督」成了「傳媒監督」,在此有必要強調的是,二者實質上是存在差別的:輿論監督是自然存在的公眾集合意見造成的某種效果,而傳媒監督就不能不帶有媒體自身的主觀意圖,以及媒體背後政治、經濟因素對其的控制。大眾傳媒在理論上應代表輿論,但是否真正代表輿論,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國傳媒所有權和管理體制的特殊性,決定了輿論監督的特殊性。大眾傳媒在我國屬於國有資產,黨和政府直接領導主要媒體並給以經濟扶植,其他媒體也都分屬主要媒體或傳媒集團、各個黨政機構或黨領導的團體。媒體的重大批評報道,通常得到主管機構的指示;一些由記者首先發起的重大批評報道,則要在事後得到主管機構的認可才可能繼續。媒體在一些較小的問題上,擁有一定批評自主權,例如針對某些基層權力組織的批評、針對小型企業和違法事件的批評等。總體而言,傳媒監督在我國,某種程度上是黨政權力的延伸或對這種權力的補充。

從理論上說,傳媒監督只是輿論監督的一種形式。傳媒監督的正當性來自公民所享有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傳媒作為公民知曉信息和發表意見的公開平台,代行公民輿論監督的職責。傳媒批評的權利不應是一種特權。

鑒於我國的傳媒監督是一種黨政權力的延伸和補充,我國的輿論監督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人們常常將媒體批評視為某一級政府或黨組織的意圖,因而,這種監督具有十分強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往往對被監督者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其次,由於媒體的一些報道是各國家機關、黨的部門聯合下文件要求媒體配合進行的(例如「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道路超限超載檢查活動等等),因而這時的「傳媒監督」其實是黨政權力和傳媒職能相結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黨政行為性質。所以發生一些媒體從業人員要挾人、剝奪人的違法情況,除了具體人的素質問題以外,也在於這時的記者擁有某種權力但又缺乏約束,媒體的報道可能演化為一種話語霸權。

第三,由於體制問題,除了中央級的傳媒,目前各地傳媒監督的報道直接涉及到本地的人和具體單位的很少。

第四,有效推進輿論監督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監督得到具體的黨政權力機構主要負責人的支持,鼓勵傳媒積極監督下屬機構和工作人員;二是具體的地方立法機構制定輿論監督的法規,以支持傳媒的監督,例如1999年在全國最早出台的《珠海市新聞監督辦法》;三是跨地區的傳媒監督。媒體及其從業者為了防止因直接批評本地的腐敗現象而遭遇不測,當地的傳媒通常只揭露異地的問題,其他地區的傳媒亦然,通過這種辦法達到監督的目的。

第五,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的精神,輿論監督的主要對象是各級權力組織,而不是非權力性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活動,媒體在其中的職責是,以審視的眼光,敏銳地發現領導的失職,並及時監督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問題。但是目前輿論監督中也包括了媒體一定程度上代行司法和行政職責的現象,如檢查劣質產品、調查惡性事故等。這是因為,在實際生活中,常常將傳媒監督和某種程度上媒體代行公共政治權力統稱為「輿論監督」,因而使輿論監督的外延擴大。

我國輿論監督應以預防職務犯罪為主。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由深圳市人民檢察院草擬並四易其稿的《深圳市預防職務犯罪條例》將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權寫入法規,規定新聞媒體應當對國家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新聞記者在預防職務犯罪采訪工作過程中享有知情權、無過錯合理懷疑權、批評建議權和人身安全保障權。對新聞媒體揭露出的問題,主管部門應當在7日內進行全面調查,並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不接受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的,將由上級機關或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監察機關或主管部門將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該草案已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如果通過,將成為新聞監督權的重要突破。目前更多的現實情況是,媒體的輿論監督往往僅限於對職務犯罪的後期揭露,這樣,媒體對職務犯罪的新聞報道很難起到對職務腐敗的監督、預防和前期遏製作用。

由於我國當前輿論監督的實際范圍較寬,輿論監督目前的職責范圍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保證公共權力的正確行使、促成並維護以法治國的社會機制、遏制腐敗的滋生和蔓延。

「輿論監督」要正常運行,其前提是公眾知情,即公眾對公共事務信息,尤其是政務信息的全面、及時、客觀的掌握。只有公眾知情,輿論才能產生監督的效應。同時,傳媒作為重要的監督渠道,其報道活動也應受到法律、具有可操作性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自律條文的監督和制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