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監管
Ⅰ 求翻譯:政府加強監管力度
政府加強監管力度,出台相應政策法規;企業仍要加強環專境保護意屬識
The govenment should strengthen its supervision and release relevant new policies as well as regulations; companies should still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Ⅱ 如何加強證監會的監管力度,提高監督能力
已經在加強並且以後也會不斷完善,這是社會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方向
Ⅲ 如何加大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力度
(一)堅持全程監管,嚴格執法。一是加強對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要嚴格食品葯品生產、加工、經營准入制度,不能隨意降低標准和門檻,從源頭上把好關。對不符合規定和違反程序的廠商要嚴查重罰,堅決整治和依法取締,真正起到震懾作用。二是加強對流通環節的監管。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加大產品抽查力度和抽檢批次,堅決銷毀過期和變質的食品葯品,確保進入流通領域的食品葯品安全。三是加強對餐飲業的監管。重點對經營場所環境衛生、原輔材料進行整治和規范,禁止不安全和不衛生的肉、菜上桌入口。特別要下決心綜合整治市場的餐飲點,符合條件的,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予以取締。同時,要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徹底改變「臟、亂、差」的面貌,讓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二)採取有力措施,強化工作保障。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葯品監管保障機制。在現有基礎上,適當增加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編制,加強工作力量,保證工作的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將食品葯品監管專項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並隨著財力增長逐年增加。進一步改善食品葯品安全執法交通工具、檢驗檢測裝備、取證工具和信息化設備,解決檢不了、檢不出、檢不準、檢的慢等問題。加大對市場建設投入,改善硬體,完善設施,提升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安全、放心、滿意的購物消費場所。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加強對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執法人員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貫徹執行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強化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執法水平,培育和建設一支有責任、肯吃苦、講奉獻的高素質執法隊伍。加強執法人員行為自律教育和廉政建設,既要嚴格執法,更要文明執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
(四)深入宣傳,形成人人關心食品葯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食品葯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只有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知曉食品葯品安全常識,增強他們鑒別能力,自覺參與食品葯品的監督。積極舉報不法經營行為,大力支持執法部門嚴格執法,使偽劣食品葯品無市場,無藏身之處,造就食品葯品監管工作良好的社會環境
Ⅳ 如何增強政府及監管部門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
一、健全安全生產法規標准 。任何工作的落實都是靠人來實現的,在人們的工作中,同一種工作,由於受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其工作質量並不相同,這就不可避免地提出了一個工作質量的問題。就安全工作而言,同樣也要求在工作中確保各項安全工作的質量,這種工作質量的保證是要求用規范去固定,用標准去衡量,這樣才可能保證質量的持續穩定性。因此,可以採取以下對策:第一,借鑒美國、香港的經驗,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一旦發現企業違反了法規標準的要求而且可能造成傷害事故的,對企業處以罰款。改變我國現行的做法,即首先要求限期整改,沒有整改才採取罰款措施。這樣可以較為有效地避免企業的僥幸心理,促使企業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加強安全管理。第二,細化處罰條款,確保罰則的公平性;細化安全事故的量刑標准,制定重大事故處罰實施細則,強化行政法規與刑法的銜接。
二、依託保險市場,運用經濟利益導向性 。在國外發達國家,保險市場十分發達,各保險公司的競爭非常激烈。法律明文規定了建築企業必須參加的強制保險險種。因此,在發達國家,企業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否則就會被市場無情淘汰。需要大力培育和規范我國保險市場,完善保險立法,促進保險市場的競爭。強制企業必須為其所有雇員辦理工傷保險,否則不能取得開工許可,保險公司依據項目情況及企業安全業績實行彈性保險費率。利用市場杠桿,形成一種良性的市場運行機制,使安全業績良好的企業獲取實實在在的利益,安全業績不良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三、加強安全生產法規標準的宣傳教育 。文化手段屬於內在動力,可以改變企業對安全問題的價值觀和基本標准,從而完全自願地去管理安全。文化手段能夠從本質上改善建築業的安全狀況,但是,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事實上,安全作為一種人的根本需要,能否保證每個人的安全是一個涉及倫理道德的問題,應該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如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發展弘揚企業安全文化的需要。安全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安全文化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安全文化成為企業安全生產的思維框架、價值體系和行為准則,企業才能在自覺自律中按正確的方式生產。
四、依靠科技手段,突出監管的實效性 。我國監管部門缺乏政府相應的支持,監管設施設備嚴重缺乏,這也是造成安全水平低下的一個原因。若政府監管機構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能以較低的成本完成檢查,企業主體為避免受到處罰而蒙受更大的損失,則會主動改善生產中的負效應。
五、政府監督管理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以新興的信息技術為支撐點,實現監督管理手段的科學化,不斷創新和改進檢測設備和儀器,提高監督管理技術的裝備能力,提高查證概率和政府監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適時性,從而帶動施工現場的安全監管水平。
六、建立建築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逐步實現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備案、事故報告等計算機管理的信息對接,通過現代化工具提高安全生產數據信息的採集、交換、統計和分析能力,從而使監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工業發達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都努力通過政府信息化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Ⅳ 加強執法和監管力度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是為了減輕在礦產資源開發時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雖然多年來中央和地方相繼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規,涉及到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但是,一方面這些法規缺乏可實際操作的條文,導致執法監管部門監管時困難重重;另一方面,許多基層執法監管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地方保護主義在某些地方仍在盛行。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領導尚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發展與地質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一味追求在任期間的經濟發展指標,甚至追求個人利益,放任監管部門對礦山環境的監管,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惡化。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因局部利益而縱容地方及個體企業消極對待國家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導致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甚至處於失控狀態。如陝北地區部分縣級政府違法發放采礦許可證,使地方及個體違法開採石油資源,造成石油資源的嚴重破壞和環境污染。因此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鏟除地方保護主義是地質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要堅持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堅決制止新的礦山環境污染和破壞。對於新建和技術改造的礦山建設項目,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必須設立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專篇,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應作為采礦申請人辦理采礦許可證和礦山建設項目審批的主要依據。各級資源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把關,確保礦山開采,避免環境破壞。結合礦山換證,對礦山環境破壞嚴重的礦山企業,應提出限期整改和治理的實施方案,要求礦山企業建立和完善礦山環境保護制度,盡量避免地質災害和防止礦山環境遭受破壞。只有依法採取措施,使違法者傷筋動骨,才能實現保護地質環境的目的。
同時,對礦山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環境質量標准進行處置、排放;對礦山開發活動中遺留的坑、井、巷等工程,必須進行封閉或者填實,恢復到安全狀態;對采礦形成的危岩體、地面塌陷、地裂縫、地下水系統破壞等地質災害必須進行治理。礦產資源開發要保護礦區周圍的環境和自然景觀。嚴禁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開礦。嚴格控制在鐵路、公路等交通干線兩側的可視范圍內進行采礦活動。西部礦產資源開發必須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防止礦產資源開發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關閉產品質量低劣、資源浪費、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積極穩妥地關閉資源枯竭的礦山。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大礦區,要因地制宜發展接續和替代產業。礦山企業對礦區范圍的礦山環境實施動態監測,並向資源環境行政主管提供監測結果,對於采礦引起的突發性地質災害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在礦山企業年檢中加強有關礦山環境的年檢內容,對礦山環境破壞嚴重的企業,責令其限期治理,並依法處罰。
Ⅵ ATFX受哪些機構監管監管越多,監管力度就越大嗎
不是監管越多,監管力度就越大,主要還是看監管機構的職能夠不夠強大。能夠獲版得多權個監管機構的授權,說明在當地是正規的投資平台。該平台目前受4個監管機構監管,分別受英國FCA監管、塞普勒斯CySEC監管、阿聯酋FSRA監管,最近新增了模里西斯監管,監管號可以去ATFX官網查詢。
Ⅶ 如何加強監管力度 提高檢測質量
作為實驗室,檢測質量是很重要的輸出
如何保證呢
個人認為要從以下幾點:
人員培訓,注重試驗方法和設備的操作兩方面;
設備管理,加強期間核查以及必要的定期檢定或校準;
實驗所需的原料(如保護氣體的進廠驗收);
必要時參加實驗室的能力驗證或實驗室比對也可以;
實驗室環境管理,如溫度、濕度等,如有實驗要求的話。
以上 希望能幫到你
Ⅷ 證監會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干什麼
證監會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懲私募違法違規
「中逢昊未按規定登記備案,部分報送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同時,合格投資者制度落實不到位,存在大量投資低於10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辦案人員向記者介紹,中逢昊在資金募集過程中還存在公開募集,誇大宣傳嫌疑。此外,還未按合同約定向投資者進行基金運作的信息披露,未按規定披露與項目公司的關聯關系。
辦案人員指出,由於中逢昊上述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無法真正、全面地了解公司項目運行的信息,風險積聚。投資者由於被虛假、誇大宣傳所吸引,導致其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最終造成巨大財產損失。
調查期間,中逢昊時任總裁、擬認定的違法行為主要責任人員胡東旭突然失聯。胡東旭自從與監管機構談完話後就一直以生病為由沒來上班,公司事務由副總裁何江風暫時負責。
2016年1月,中逢昊的兌付風險顯現,涉嫌非法集資的犯罪線索凸顯,涉及的人數及資金量都非常巨大。同時,公安機關接到了群眾舉報中逢昊非法集資報案後,決定對中逢昊立案偵查,北京證監局立即與公安機關建立聯動機制,互相配合。
當時,中逢昊實際控制人曹津逢長期待在美國,經證監會工作人員反復勸說,曹津逢於2016年2月回國,前往監管機構匯報了公司目前的情況,並承諾要調配資金解決目前的兌付問題。公安機關經過調查認定中逢昊涉嫌非法集資,將曹津逢依法逮捕。目前,該案已移交檢察院審查起訴。
兩家私募涉嫌交易「燃控科技」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則是交易所通過大數據系統對同一投資顧問(經理)名下的多隻私募產品進行篩查,發現某投資經理實際控制兩家私募機構,兩家機構控制或決策的19隻私募產品大筆買入單只股票,持股超過5%後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該案由青海證監局自立、自辦、自審。
「本案共涉及19隻私募產品,19個證券賬戶,數十個銀行賬戶,9家信託公司和資管公司,業務面非常廣泛。」辦案人員表示,相關涉案單位和個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哈爾濱、東莞、西安、深圳等多個城市,發現和查處難度都很大。
與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相比,只有4名可供調動的專職稽查幹部顯得捉襟見肘。面對種種困難,青海證監局充分發揮「全局工作一盤棋」的大局觀念,從人員也同樣緊張的其他處室抽調精兵強將補充稽查力量,給調查組配備了法律、會計、金融、計算機等多個專業的專業幹部,提高了調查組的專業化水平。同時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案情,各方面力量通力協作。
多個調查組分赴祖國大江南北進行調查取證,圓滿完成案件調查工作。最終案件卷宗材料達55餘卷,調查終結報告達104餘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為案件的審理打下了堅實基礎,案件審理小組依法從快從嚴審結該案,對兩個當事公司進行了處罰,積極回應了市場關切。
健全監管規則
「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律意識淡漠,在《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已頒布實施、有法可依的情況下,仍無視法律法規。」證監會稽查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述案件的查處再次提醒,私募管理機構要切實履行備案和報備義務,加強合規風控管理;私募機構管理人要增強法律意識,提高專業水平,切實做到勤勉盡責,積極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准確性、完整性和真實性。
合法合規、誠實守信是私募基金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專項檢查和執法打擊旨在建立常態化的監督檢查機制,督促私募機構不斷提高合規意識,規范業務行為。
李超表示,2016年以來,證監會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堅決回歸監管本位,著力健全機構監管的規則體系。同時,梳理、規范證券基金機構的業務體系,主動遏制行業盲目擴張、監管套利的傾向,促進行業回歸本原、聚焦主業。全面強化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推動行業建立自我約束機制,以後不能僅靠監管部門來收拾問題,機構自身要有加強內控和合規的動力。
「下一步,證監會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秉持正確的監管理念,加強監管,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李超強調,2017年在機構監管方面,要著力抓好這么幾件事:一是全面落實合規風控的要求,練好內功、打好基礎。二是以規范投行類業務為抓手,全面落實承銷保薦責任,防止「病從口入」,著力提升中介機構自身質量,切實服務好實體經濟。三是不斷豐富金融產品的類型,更好服務廣大居民財富管理、養老保障的需求。同時,證監會將繼續支持那些經營規范、能力突出、內控有力的行業機構,鼓勵他們努力打造功能完備、核心競爭力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和現代資產管理機構。
Ⅸ 如何加強監管力度提高檢測質量
當今社會,質量在企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保證和提高質量是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企業開辟廣闊市場的有力保證。
過程管理作為我公司質量管理活動的基本方法和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原則,目的就是通過對諸過程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進行有效地、連續性控制,獲得整個系統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目標。但縱觀近段時期以來,我公司員工在過程管理中普遍存在著三種質量認識的誤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對質量指標的認識不到位。質量指標是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制定的工作指南,是堅持按標准組織生產,規范人的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依據。前些天,根據生產需要我們對生料細度指標由≤15%調整到≤13%,但效果並不理想,甚至有的一班8小時僅有2個合格。再看看鈣值合格率,我們規定是不低於70%,但實際常常是不足50%。對質量指標認識和調整不到位,嚴重干擾並制約了我們生產的連續高效運行。例如生料偏粗、鈣值不穩、煤粉細度和水分過大等等,都會造成旋窯煅燒困難,甚至出現異常故障。
二、對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存在模糊認識。產品質量的優劣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認為那是質檢人員的職責,似乎與自己無關。其實質檢人員只是起到事後把關,這時因產品不良造成的成本浪費事實已經形成。產品是你生產出來的,其優劣自然是控制在你的手中,你有著比質檢人員更重要的職責。克勞比士就提出了預防產生質量和工作標准零缺陷的原則。你的操作行為和結果是否每次都完成了質量指標,這才是企業最經濟的管理。
三、對質檢人員取樣代表性問題認識不到位。質量管理原則中有一條重要的基本事實決策方法,即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質檢人員每次提供的數據對微機工和中控工下一步工作思路都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要求准確及時,更要求具有代表性。而在車間由於存在趕產量和完指標的雙重目的,有相當員工採取各種手段應付質檢人員,造成取樣代表性差,致使生產上出現「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混亂局面,從而造成更大的浪費。
要糾正以上三種質量認識上的誤區,就首先需要各車間領導統一思想認識,密切配合與溝通,要時時以大局為重,努力營造一種「團隊協作」的整體氛圍,使人人都成為企業質量振興的主力軍,以更強的責任意識,以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認真做好質量工作。
其次是控制辦法要有力。有人說企業發展20%靠策化,60%靠企業各層管理者的執行能力,企業質量管理也同樣如此。好的執行力需要通過嚴格的管理機制,真抓嚴管,不當和事佬,實行「以制度管人」的管理方式,確保員工以制度為准繩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標。
再者是考核力度要加大,實行質量否決權。產品質量靠工作質量來保證,工作質量的好壞主要是人的問題,因此強化質量考核機制應成為今後質量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對生產過程中物料的質量,人的工作質量嚴格考核,加大處罰力度,並與其評先、晉職直接掛鉤,實行質量一票否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