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監管cpr

監管cpr

發布時間: 2021-01-21 19:30:38

㈠ 地磚的國家標准質量認證去什麼地方認證

地磚是俗稱,標准名稱是瓷質磚,應該進行CCC認證,即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中國的磁質磚的CCC認證實施規則是:CNCA-12C-050,瓷質磚認證機構有以下幾個:中國建築材料檢驗認證中心、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檢測機構有如下幾個:
福建省中心檢驗所、成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國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築材料工業環境監測中心)(國家建築材料測試中心)、河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國家建築裝修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咸陽建築衛生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建築衛生陶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省佛山市質量計量監督檢測中心、廣東省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國家輕工業裝飾材料陶瓷質量監督檢測廣州站)、重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遼寧省建築材料監督檢驗院、江西檢驗檢疫局景德鎮陶瓷檢測中心、

http://www.cnca.gov.cn/cnca/rdht/qzxcprz/jcjggljg/images/20080716/5172.htm

http://www.cnca.gov.cn/cnca/rdht/qzxcprz/jcjggljg/4731.shtml

㈡ 認為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掌好舵而不是劃槳的組織理論是

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身份所實施的有關共用資源的政策制定、執行、監管行為的失范以及作為社會公共資源消費者身份所實施的消費行為失范,是理念偏差、利益驅使、機會存在和監管不力四者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何種失范行為,都將對共用資源造成負面影響,成為共用資源管理的阻礙,而如何規制共用資源管理中的政府失范行為,則是兩型社會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只有切實轉變政府及其公務人員的消費觀念與發展理念,強化政府行為監督與控制,創新有利於共用資源管理的機制,才能充分地發揮政府在共用資源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有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

關鍵詞:共用資源,政府失范行為,規制,兩型社會

一、引言

2007年以來,中央頻繁出台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加快「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步伐,各省市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建設「兩型」社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07年12月,長株潭正式獲批「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這不僅是湖南省富民強省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改善資源環境、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契機。所謂 「兩型社會」即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它是指通過採取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為前提和保障,而凡是屬於最多數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顧的事物[1],因此保護和節約共用資源被凸顯出來。共用資源(Common-Pool Resources, CPR)是指一個自然或人造的資源系統,這個系統大得足以使排斥因使用資源而獲取收益的潛在受益者的成本很高(但並非不可能排除)。[2]它是一種人們共同使用整個資源系統但分別享用資源單位的公共資源,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特徵。如跨區域的地下水資源、近海漁場公共牧場等資源與環境大多屬於這類。在CPR的使用中存在時間獨立外部性(又稱靜態外部性)和時間依賴外部性(又稱動態外部性),個體為了增加其回報而盡可能地使用共用資源,其行為最終會導致CPR中個體理性和集體不理性之間的沖突,進而形成了CPR困境。這對兩型社會建設所提倡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這一實質要求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因此,解決CPR困境是兩型社會建設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障。

解決CPR困境的大量理論和實驗研究,歸結起來可分為三種:一是以政府為主導,對共用資源實行制度化管理;二是通過產權制度將其私有化;三是藉助自治組織。即通過政府、市場和非政府組織(NGO)三大主體來解決CPR困境。在共用資源管理中,相對於市場和NGO,政府指導、組織、管理著其他發展主體公共資源的相關活動,居於主導地位,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在解決CPR困境時政府及其公務人員本身的失范行為也會對共用資源的管理構成嚴重的阻礙。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系統分析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失范行為的表現和原因,提出規制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失范行為的相關策略,從而更充分地發揮政府在共用資源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推進兩型社會的建設。

二、共用資源管理中的政府失范行為表現

共用資源管理關鍵在於政府,政府行為失范應該是共用資源管理的最大危害和障礙。本文所討論的政府行為是從共用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界定的,即政府在組織和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對共用資源管理可能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的總和。政府行為是政府制度或政府體制與政府官員之間交互作用的表現,因此政府行為失范主要取決於政府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合理以及政府官員素質的較低等因素。[3]政府行為並非絕對無誤,也不一定有效,政府行為的失范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所謂政府失范行為,指的是政府由於執政理念的偏差、自身利益的膨脹、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的弊端和監管不力等原因而導致的失誤、不當或違法的行為,對共用資源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的總和。

(一) 政府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角色下的管理行為失范

政府以政策為主要手段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其運行機制應包括: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政府的行政行為實際上就是政府不斷的制定決策、執行決策和監督其運行的過程。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其失范行為可分為決策行為、執行行為與監管行為的失范。

1.政府決策行為的失范。(1)制定政策行為,即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制定帶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行為,它屬於行政法理論中的「抽象行政行為」范疇。[4] 由於公共決策體制的缺陷、信息不完全、政策執行障礙、政府政治偏好等因素,政府有時難以制定科學合理的公共政策,或者制定的公共政策並未代表大多數人的公共利益。而政府制定政策行為的失范,指的就是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不利於共用資源節約和保護的情形:一般表現在與國家憲法和法律、與上一級政府的政策相抵觸、相沖突;政策本身不綠色,與公共資源節約和保護目標模式背道而馳;對公共資源節約行為缺乏激勵政策;政策間缺乏協調性等方面。由於政府制定政策行為具有抽象行政行為的普遍約束力和反復適用性的特徵,因此政府制定政策行為失范給公共資源帶來的負面影響相當深遠。(2)具體決策行為,即政府在行使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過程中,就某一具體社會事項做出的具有針對性的決策行為。不同於政府制定政策的行為,政府具體決策行為屬於行政法上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范疇,決策對象的特定性和具體化是其突出特點。[4]政府某一決策的成功或失敗往往對共用資源起著決定作用,如果政府在決策時未充分考慮到其對公共資源的影響,可能會給資源、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負面效應。我國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全國大煉鋼鐵,森林資源遭受巨大的破壞,時至今日,許多地方出現的水土流失、氣候乾旱仍在貽害後人。

2.政府執行政策行為的失范。政府執行政策的能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政府本是政策執行的主體之一,但受計劃經濟時代傳統公共政策執行體制的影響,NGO和公民基本被排斥在執行體制之外,政府及其公務人員成為決策執行的唯一主體,這就促使了政策執行的私利化,不利於共用資源的管理。隨著公共決策執行體制改革,執行主體逐漸多元化,但隨之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首先,由於決策和執行職能交叉,決策者往往缺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缺乏共用資源節約和保護的觀念,所以政府政策執行中,有法不依或執法不嚴、不公的行為比比皆是。其次,由於執行主體多元化,使得公共資源配置演變成對公共資源的爭奪,對共用資源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些政府組織,不能嚴格地執行政策,當政策與本地區、本部門的利益相沖突時,採取各種辦法,使政策改變執行、難以執行或者不執行、敷衍執行;當有利於本地區、本部門時則對政策加以放大,充分發揮,大力執行,也不顧公共資源客觀環境和現實情況,強制執行,機械執行。政府公共政策執行行為的失范,使政策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力。

3.政府監管行為的失范。在監管共用資源的使用過程中,政府不作為或作為不及時都可能導致政府監督行為的失范,重點表現在政府對公共資源使用和浪費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從而使政府本身、企業和公眾所實施的資源不節約、環境不友好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遏止和糾正。我國現行的多項政策和法律,都少有將政府行為直接作為調整對象,對與公共資源相關的政府失范行為缺乏必要的監督、控制和約束機制。我國共用資源管理中的一個普遍問題是資源緊缺的同時浪費又比較嚴重,資源開發和使用環節的浪費都比較突出。以礦產為例,對私營企業浪費共用資源的行為,政府並沒有承當起很好的監管和約束職責。如湖南省郴州市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私營企業主極其粗放的開發方式令人極為震撼。[5]接連不斷的煤礦安全事故,也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門的不作為或不盡職。

(二) 政府在社會公共資源消費者角色下的消費行為失范

亞當·斯密曾說:「地大物博的國家,固然不會因私人奢侈妄為而貧窮,但政府的奢侈妄為,卻有時可能把它弄得貧窮。」 [6]政府作為社會主體之一,不僅履行著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的職能,同時還扮演著社會資源消費者的重要角色。政府本身也是公共資源的一大消費者(如政府采購),政府消費行為失范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使用共用資源的低效益所體現出來的政府采購低成效和行政費用不斷增長。[4]而政府采購行為的不綠色不節約,本身就會對環境資源造成極大的破壞或浪費,當前在政府機構自身運行中,資源效率也是相當低下的,資源浪費現象非常嚴重,例如一頓「公飯」吃掉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一輛「公車」一年耗費20萬元、一項「檢查評比」活動耗資上百萬元等等。政府對共用資源的消費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引導著企業和公眾的消費行為,政府在社會公共資源消費者角色下的消費行為失范對企業和公眾產生了嚴重的誤導作用。如果在政府失范消費行為的誤導下,全社會形成一股難以遏制的失范行為的合力,無疑會對優化公共資源的管理構成嚴重的阻礙。

三、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失范的原因分析

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失范行為的形成應該是理念偏差、利益驅使、機會存在和監管不力四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理念偏差和利益驅使屬於內在因素,而機會存在和監管不力屬於外在因素。

(一) 內因分析:理念偏差和利益驅使

1. 政府層面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資源保護意識的缺乏。公地悲劇的產生來源於人們對公共資源重要性的無知,公共資源問題產生的最終根源是人的思想觀念。對公共資源產生影響的人類社會的基本觀念,主要包括發展觀、倫理道德觀、價值觀和消費觀等等。[7]這些觀念直接影響和支配著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主體的行為。其中,政治領域的科學發展觀未得到真正落實,是導致政府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行為失范的主要原因。[3]一直以來,人們所固守的「公共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必然限制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考慮資源環境的管制監督為時過早」等傳統觀念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行為,是極其不科學的庸俗發展觀的體現。「兩型社會」建設的提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富民強國的重大決策,但中國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科學發展觀、資源節約價值觀尚未完全內化到政府執政理念和執政綱要中。另外,政府公務人員公共資源節約和保護意識淡漠,則是造成政府整體消費行為失范的主要原因。

2. 政府利益的擴張和尋租行為的滋長。政府行為之所以失范,還在於政府自身不當利益的擴張和腐敗行為的滋長。一方面,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也有其自身利益。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集中反映和體現整個社會的利益追求,並憑借公共權力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歷史和現實證明,政府除了追求公共利益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利益,這是由政府的雙重身份決定的。政府成員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執行者和操作者的特殊身份,使他們有條件為謀取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而不惜犧牲社會公共利益。當政府自身利益與包括共用資源保護在內的公共利益內容相悖或者沖突時,政府就可能為謀求其自身利益而忽略甚至侵犯公共利益,政府失范行為由此產生。另一方面,政府作為國家的代理人,其具體的管理行為也是由具有自利傾向的政府官員(代理人)來實施的。因此,在治理過程中,尋租行為往往難以避免。政府中各成員為追求自身利益而對公共資源實施的不利行為,其總和也會構成政府行為的失范。

(二) 外因分析:機會存在和監管不力

1. 體制機制的弊端或缺失。資源環境領域里存在的問題更多是體制上的問題,是政策的不完善。現存的體制機制的弊端或缺失為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失范提供了大量的機會。這種體制機制主要包括:政府決策機制、對政府公務人員的政績考核制度、責任追究制度、資源節約考核獎懲制度、共用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和補償機制。這些制度的缺失以及本身所存在的漏洞使制度的導向作用難以體現或以一種負面的形式體現出來,同時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和約束政府自身利益的膨脹,從而間接導致了共用資源管理中的政府失范行為。例如,政府在制定一些開發政策時,未將公共資源和環境保護納入政策的視野之中;項目評估時未將社會成本、公共資源成本、環境成本等算入其中;在經濟開發過程中,採取的部分補貼政策或短期政策,客觀上助長了共用資源的浪費行為,降低了投資主體對共用資源節約和保護的積極性。

2. 對政府行為的監管不力。政府調控和干預公共資源管理的權力和行為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就極有可能產生政府失范行為。正如孟德斯鳩所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8]行政監督體制不完善使公共資源管理中的政府行為缺乏經常有效的監督,這不僅不利於遏制政府失范行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政府失范行為。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針對政府行為的監督體制已初具規模,但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或缺失,主要表現在:一是監督主體受制於監督客體,監督權受制於決策權。監督主體缺乏應有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既不相對獨立於社會權力也不相對獨立於統治權力,其是否參與以及參與的程度如何都取決於決策者,因而難以正常履行監督職能;二是由於監督主體多元,監督范圍不明、責任不清,各種監督機構分工不合理,監督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致使濫用共用資源的現象屢見不鮮;三是監督因相關法規不完備而彈性很大,一方面缺乏明確的監督目標,難以准確判斷和及時糾正政府的失范行為,另一方面,有些監督制度由於沒有配套措施亦或缺乏具體實施細則而難以操作,無法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四是監督力量不強,目前我國行政監督人員占公務人員的比重太低,同時現有法律又未賦予監察人員獨立的監督權力,這往往造成缺乏監督與監督無力狀況並存的現象。[9]正是由於我國對政府行為的監督體制存在上述的缺陷和弊端,才使我們對政府失范行為缺乏強有力的控制,既無法防患於未然,也不能及時有效地矯正失范行為,遏制失范現象的滋生與蔓延。

四、完善共用資源管理中規制政府行為的對策與建議

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失范既損害了政府形象,又容易扭曲共用資源的配置,在政治上則有可能導致政治腐敗。只有不斷調整和規范政府行為才能真正節約和保護共用資源,才能保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

(一) 切實轉變政府及其公務人員的消費觀念和發展理念

共用資源問題的解決,首要的是推進思想觀念創新,把解放思想全面落實到各項管理方案和措施上,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管理共用資源,著力轉變不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資源保護和節約的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主要表現在政府及其公務人員的消費觀念和發展理念上。

1. 確立有利於公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消費觀念。確立有利於公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消費觀念是節約和保護共用資源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徑。消費觀念決定和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行為,政府本身及其公務人員的消費觀念不僅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而且對企業、公民和NGO具有很強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消費實質上就是資源不斷被消耗掉的過程,尤其是公共資源和環境資源。大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對共用資源的節約和保護,進而對「 兩型社會」的建設將產生重要影響。政府應加強可持續消費觀念的宣傳和引導,積極提倡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一方面,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推行「生態標志」,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引導公眾抵制不利於公共資源的商品消費,支持共用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另一方面,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過度消費,引導公眾的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行為等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10]

2. 轉變發展觀念,進一步發展經濟。傳統的發展觀念認為經濟發展與共用資源存在著嚴格的負相關,即認為經濟發展與共用資源呈沖突關系。而根據公共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所存在的倒U形庫茲涅茨曲線可知共用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應該是「先沖突,後協調」的關系。[11]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失范是伴隨著經濟發展、政治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而遇到的問題,而發展中的問題是要通過進一步發展來解決。因此,轉變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變「又快又好」地發展為「又好又快」地發展,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應該是解決共用資源問題最現實的途徑。公共資源是否節約不是看經濟發展消耗了多少資源,而是看單位公共資源提供了多少有價值的產出。對於共用資源管理來講,發展仍然是硬道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們發現的資源替代品越多,人們使用資源的選擇空間越大,就越有利於共用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另一方面,根據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會不斷提高對公共資源環境的需求,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就越有利於共用資源節約和保護政策的制定。

(二) 強化對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的監督與控制

政府行為是否有利於共用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必須以有效的監督為保障。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失范屬於行政權力運作的負效應,必須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克服。一方面,要真正做到分權,實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分離,執罰權與執收權相分離,審批權與復查權相分離的運行機制,促使權力運行分散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權力制衡、監督制約機制並使之剛性化。這種監督制約機制主要包括自律機制和他律機制,自律機制即政府及其公務人員本身所具備的防範措施與制度,這主要包括利益協調機制、行政責任機制、和行政倫理機制。[12]他律機制即規制政府在共用資源管理中的行為的其他監督制約力量,主要包括立法監督和司法監督等行政權力之外的國家權力的監督、政黨政治權力的監督、輿論媒體監督以及公民和社會組織的監督等多種形式。他律機制在規制政府行為的監督制約機制中帶有根本性質。建立和完善有關共用資源的監管制度,就是充分發揮社會各種力量的督促作用,對政府的決策管理以及消費行為是否「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等均做監督,及時糾正政府在共用資源管理中的失范行為。權力制約剛性化,就是在找准現有監督機制的缺陷和漏洞,抓住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及其公務人員失范行為主要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調整和充實權力制約的規定,並適時將那些經過實踐檢驗、比較成熟的規定上升為國家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依法監督制約權力的機制和體系,用制度和法律規范權力的運行,有效約束政府及其公務人員有關共用資源的管理行為和消費行為。[13]形成有利於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監督機制,形成政府、社會公眾、社會組織、新聞媒體和執法部門相互配合的監督體系。

(三) 創新和完善有利於共用資源管理的機制

共用資源的管理必須靠制度來保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也必須靠制度來保證。共用資源管理中政府行為失范是由於我國公共資源相關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行為主體使用資源過程中產生了機會主義傾向、消費理念對「節約」傳統的偏離及市場價格機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因此,規制共用資源管理中的政府行為重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減少造成政府失范行為的制度原因。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在具體的體制機制中,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共用資源節約和保護的體制機制,為政府行為規范化提供動力和外部保障。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要建立健全「資源節約型」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制,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體系,使地方政府不僅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重視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堅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人文、資源、環境和社會指標有機結合起來,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發揮政策杠桿作用,減少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二是要深化市場取向的改革,逐步完善促進公共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共用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三是應進一步完善合理的政府決策機制,抓緊制定推出資源節約和保護的補償機制,調整資源稅、排污費等稅費政策;四是加快政府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禁止無證或超總量排污。

參考文獻

[1] 亞里士多德.吳壽彭譯.政治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3:48

[2]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0:52

[3] 邱耕田.政府行為失范:可持續發展應特別關注的問題[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99,(1)

[4] 黃錫生.張雪.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政府行為的規制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5]禹志明.湖南郴州:煤礦事故多發源於非法礦井生產 t20080416_3399081.htm,2008-4-16

[6] 黃鐵苗.節約經濟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0:434

[7] 葉文虎.韓凌.對深入進行環境教育的再思考[N].環境科學學報,1998,(6):668-669

[8]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

[9] 商文斌.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政府行為的失范現象及其成因[J].咸寧師專學報,1996,(1)

[10] 孫秋楓.唐慶會.歐洲資源型城市發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啟示[J].經濟縱橫,2007,(11)

[11] 康曉光.馬慶斌.城市競爭力與城市生態環境[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80-81

[12] 張國慶.行政管理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42

[13] 王陽.轉型時期地方政府定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0-121

㈢ CE認證范圍

很明顯屬於機械MD指令

1、機械指令(MD)

2、建築產品指令(CPD)

3、低電壓回指令(LVD)

4、醫療器械指令(MDD)

5、無答線電與通訊(R&TTE)

6、個人防護產品(PPE)

7、娛樂遊艇設備(RCD)

8、燃具設備(90/396/EEC)

9、電磁兼容性(EMC)

10、電梯指令(Lift)

11、防爆指令(ATEX)

12、熱水鍋爐器具(92/42/eec)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