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查處
『壹』 法院判的案件,市場監督管理局還有權力來處罰嗎
可以,法院和行政部門可以獨立裁判或作出決定。
『貳』 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存在個人的嗎
存在。市場監管部門對個體工商戶作出的行政處罰就是,處罰主體是個人。
『叄』 市場監督管理執法大隊是做什麼的
1.組織、指導、協調、監督並承擔查處違反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2.開展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維護各類商品交易市場的經營秩序,負責暫扣和罰沒物資的統一保管和處理工作,參與協調相關部門開展打擊傳銷聯合行動。
3.負責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受理對產(商)品質量、食品安全、葯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的投訴。
4.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市場中的壟斷、企業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商標侵權、違法廣告、無照經營、合同欺詐、違法直銷和傳銷等經濟違法案件。
5.組織開展執法工作人員的業務訓練,提高執法隊伍的辦案能力和水平。
6.指導各派出市場監督管理所的監督執法工作,協助參與上級主管部門交辦、轉辦的案件。
(3)市場監管查處擴展閱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起草市場監督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有關規章、政策、標准,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食品安全戰略和標准化戰略,擬訂並組織實施有關規劃,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建立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和共享機制,依法公示和共享有關信息,加強信用監管,推動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
(三)負責組織和指導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指導地方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和建設,推動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組織查處重大違法案件。規范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行為。
(四)負責反壟斷統一執法。負責監督管理市場秩序。依法監督管理市場交易、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組織指導查處價格收費違法違規、不正當競爭、違法直銷、傳銷、侵犯商標專利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行為。指導中國消費者協會開展消費維權工作。
(五)負責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管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國家監督抽查工作。建立並組織實施質量分級制度、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指導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負責纖維質量監督工作。
(六)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組織制定食品安全重大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組織指導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和調查處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重要信息直報制度。承擔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
(七)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推動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的機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核查處置和風險預警、風險交流工作。組織實施特殊食品注冊、備案和監督管理。
『肆』 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會有什麼後果
違法事實成立,應當予以沒收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違法物品;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事實成立但依法不應當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沒收的,決定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當事人作出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處罰的,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通過指定銀行繳納罰沒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辦案人員當場收繳罰款:
當場處以二十元以下罰款的;當場對自然人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的。
辦案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
(4)市場監管查處擴展閱讀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自然人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適用簡易程序當場查處違法行為,辦案人員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當場調查違法事實,收集必要的證據,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由辦案人員簽名或者蓋章,並當場送達當事人。
當場製作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處罰種類、罰款數額、繳款途徑和期限、救濟途徑、部門名稱、時間、地點,並加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印章。
辦案人員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並告知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當事人進行陳述和申辯的,辦案人員應當記入筆錄。
『伍』 無營業執照經營市場監督管理局會處罰嗎
根據 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第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無照經營。 第四條下列違法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予以查處:(一)應當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二)無須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營業執照而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三)已經依法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四)已經辦理注銷登記或者被吊銷營業執照,以及營業執照有效期屆滿後未按照規定重新辦理登記手續,擅自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的無照經營行為;(五)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違法經營行為。前款第(一)項、第(五)項規定的行為,公安、國土資源、建設、文化、衛生、質檢、環保、新聞出版、葯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許可審批部門(以下簡稱許可審批部門)亦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予以查處。但是,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十四條對於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照經營行為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威脅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無照經營行為的處罰,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你好 罰款2萬以下
『陸』 市場監管總局將如何查處網售食品違法違規行為
8月7日,國家市場監來管總局自就2018年上半年市場環境形勢答記者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指出,在互聯網食品安全上,要強化互聯網食品經營監管,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監管規范和措施,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深化網路食品交易食品安全協作機制。加強總局與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信息共享,實現對網路食品交易違法違規行為的聯防聯控。
四是加大網售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發揮新聞媒體等作用,引導公眾理性消費,識假辨偽,鞏固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柒』 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作出行政處罰的原因是什麼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瑞幸公司)涉嫌虛假交易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開展調查。2020年9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及上海、北京市場監管部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及北京車行天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等45家涉案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金額共計6100萬元。
經查,2019年4月至12月期間,瑞幸公司為獲取競爭優勢及交易機會,在多家第三方公司幫助下,虛假提升瑞幸咖啡2019年度相關商品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率等關鍵營銷指標。
並於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通過多種渠道對外廣泛宣傳使用虛假營銷數據,欺騙、誤導相關公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構成虛假宣傳行為。
(7)市場監管查處擴展閱讀
瑞幸咖啡回應
市場人士認為,從金額上看,瑞幸咖啡遭到監管部門重罰,一方面說明監管部門對於企業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零容忍;另一方面也相當於給後來者以警示,無論是資本還是企業,都應該對市場心存敬畏。
這一處罰決定公布後,迅即獲得了瑞幸咖啡回應。瑞幸咖啡表示,尊重並堅決執行國家相關部門就此次調查所作出的處罰決定,並已就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公司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一步規范經營活動,保障穩定運營。
這也意味著,肇始於2020年4月的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正式告一段落。
『捌』 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作出行政處罰了
是的,9月22日消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行政處罰。
據悉,9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及上海、北京市場監管部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及北京車行天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優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征者國際貿易(廈門)有限公司等45家涉案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金額共計6100萬元。
(8)市場監管查處擴展閱讀:
案件查證
經查,2019年4月至12月期間,瑞幸公司為獲取競爭優勢及交易機會,在多家第三方公司幫助下,虛假提升瑞幸咖啡2019年度相關商品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率等關鍵營銷指標,並於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通過多種渠道對外廣泛宣傳使用虛假營銷數據,欺騙、誤導相關公眾。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構成虛假宣傳行為。
而北京車行天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神州優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征者國際貿易(廈門)有限公司等43家第三方公司,為瑞幸公司實施虛假宣傳行為提供實質性幫助。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二款「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的規定,構成幫助虛假宣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