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與監督機制
1. 制約與監督最大的區別是效力問題,對嗎
制約與監督是兩種不同的權力關系,同時也是兩種不同的權力控制制度,具有不同的控權功能。對兩種權力的配置方式、運行機制以及責任追究機制差異進行辨析,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制約制度與監督制度各自的作用方式和功能機理。
2. 什麼是監督機制,什麼是制約機制
監督機制:
是保障公共權力合法運行,維護社會公正民主程序的各種監督的手段和方法。
制約機制:
是運用民主與法制的手段,通過有效的途徑,對權力使用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和約束。
3. 如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
一、當前郵政企業制約和監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當前郵政企業制約和監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自上而下的監督比較順利,自下而上的監督比較困難;懲治性的事後監督比較重視,防範性的事前、事中監督比較薄弱;對領導幹部自律要求比較明確,他律措施相對薄弱;建章立制比較重視,但監督運行機制相對落後。而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不要監督、不能監督、不敢監督和不會監督等認識上的原因,還有領導幹部權力過於集中、監督機構缺乏相對獨立性、對領導幹部輕管理、教育不到位等監督體制和機制方面的缺陷,及監督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
二、加強對權利運行監督和制約的對策
1.發展黨內民主,強化黨內監督一要廣泛推行黨務公開。要暢通黨員知情渠道,提高黨內生活的開放程度,推行黨務信息公開化,實行黨內重要情況通報,推進黨員知情權規范化。要健全黨員監督運行的建立溝通交流機制、黨員參與決策監督機制、民主評議領導幹部監督機制、信訪機制、落實和反饋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制定黨員監督的實施辦法,建立可操作性的制度,確保黨員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要認真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監控權力運行過程。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切實保障黨章規定的黨員的批評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等,加強黨員對黨內事務的了解和參與;要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方針,進一步完善黨委(總支、支部)內部議事和決策規則、機制,促進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要嚴格黨內組織生活,提高民主生活會的質量,在領導班子成員之間形成經常性監督的氛圍。2.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領導班子要按照權力與責任對等的原則,實行班子成員責任制,明確各權力層次、權力主體的職責和許可權,不要對「一把手」賦予過重的權力。二是要科學分解權力,對於那些容易滋生腐敗的工作環節和某項職能,變一人負責為多人、多崗位和多部門交叉負責。三是對「一把手」的權力范圍進行科學界定,尤其是項目決策權、資金調度權、財務處置權、設施使用權、機構設置權、人員使用權以及特殊情況下的相機處置權,都必須有明確具體可操作的規定。四是要建立權力與責任相配套的責任追究機制。一旦決策或權力運作失誤,不僅要追究行使該項權力當事人的直接責任,而且要追究「一把手」的領導責任。3.依靠群眾,提高民主監督水平
加強群眾監督,實質上是加強對權力行使過程的監督。一要深入推行局務公開,方便群眾監督。二要在企業內部普及民主法制教育,認真受理、及時核查職工群眾舉報反映的各種問題,營造民主監督的濃厚氛圍。三要重視家庭監督的作用。通過相互提醒、相互勉勵,達到提高廉政意識、共建尊廉崇德的良好家庭風尚。同時要探索社區對領導幹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問題,把領導幹部的監督從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
4.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制約機制為了實行有效的監督,應當對現行的職能監督體系的相互關系進行改革和調整,變「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為「條塊結合,以條為主」,將監督同級黨委、行政領導調整為由上級部門監督下級黨委、行政領導,實行垂直領導體制,使監督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得以充分發揮,不再因自身的人權、財權受制於監督客體而出現「不敢監督、不能監督、監督不好、不監督好」的監督不到位情況。在現行領導體制不變的情況下,要從黨內十項監督制度的貫徹落實、監督關口前移、群眾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等方面入手,加強對現行的監督體制、機制和方法、手段的研究。
5.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監督能力要強化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意識和政治素質。要牢固樹立「加強監督是本職,疏於監督是失職,不善於監督是不稱職」的觀念,同時要樹立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的意識;要提高紀檢監察幹部的業務能力。加大輪崗交流力度,重視幹部定期不定期的培訓,加強紀檢監察工作的理論研究,培養紀檢監察人才;要大膽創新監督手段。用高新技術裝備紀檢監察隊伍,提高紀檢監察機關的高科技含量;要強化內部約束機制。嚴明工作紀律,健全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實行錯案追究制,對內部出現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嚴肅查處。
4. 怎樣理解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的重要意義
南京政治學院學員董晶晶答: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是我們黨確保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的保證。人民的權力服務於人民,是我們黨同其它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之一。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執政基礎最容易因缺少制約和監督機制而導致腐敗,執政能力最容易因為腐敗而降低,執政地位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早在20世紀40年代,我們黨總結中國歷史發展規律,就明確把人民民主作為跳出歷史興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徑,強調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只有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切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們黨才能始終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 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趨勢。《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權力的所有權屬於人民,公權力的行使權由人民賦予。要確保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就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和公權力行使者雙方的作用。一方面,人民群眾要積極行使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通過各級人大和人民代錶行使好選舉權、罷免權。另一方面,公權力行使者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民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豐富民主形式,通過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是從源頭上割斷公共權力與人性私慾之間臍帶的利劍。要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就要以有效的手段監督和制約公共權力的運行。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就是保證權力運作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和「潛規則」。因此,除涉及機密的事項外,都有必要把權力的運作過程如實公開,如用人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等等,使以權謀私的腐敗作風從根本上失去依存的土壤。教授許祥文
5. 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的關鍵 是 建立健全制約監督機制
體制
一般是指國家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管理許可權劃分的制度。如:國家體制,教育體制等
體系
從詞義上講,是一個科學術語,泛指一定范圍內或同類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自然界的體系遵循自然的法則,而人類社會的體系則要復雜得多。影響這個體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發展之外,還有人類社會對自身認識的發展。
漢語詞典釋義:體系是指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如工業體系、思想體系等。
這是這兩個詞的區別。
建立健全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是政府權力制約和監督的關鍵
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明白如何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才能真正理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因此,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學生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問題比較生疏,理解這個知識點有一定困難,所以又是本課的難點。
目前我國對政府權力的監督制約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應該說是比較全面和嚴密的,在實際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實踐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以及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這個體系存在一定的缺陷。這個缺陷就是沒有完善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因此,我國必須建立健全政府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這是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這個機制,一靠民主,鼓勵公民參與對政府權力的監督,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這才是最好、最有效的監督;二靠法律,使政府的決策、執法和執法檢查都按法律行使,合理運行。
參考資料如下:
6. 如何建立健全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
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約和監督:就版是要切實保障廣大權人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真正約束掌權者的行為。
法制的約束和監督:就是要實現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規范化,使掌權者辦事有統一的規范可遵循,確保權力依法行使,合理運行。
7. 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具有哪些功能
一、進一步強化行政機關內部的機制制約,科學制定行政程序,做到分權、限權。
分權,就是通過合理設置機構,適度分解領導幹部的權力。限權,就是細化標准,最大限度地限制行政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建立監督制約機制離不開改革,應依據權力制約原理,科學制定行政程序,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減少個人因素對權力運行的不當干預,從而規范權力運行。
(一)科學設置行政程序,形成銜接緊密、相互制約的行政執法流程。行政程序對權力運行中自由裁量部分具有制約規范作用,有利於避免職權的濫用。各部門必須進一步完善從政行為規范,明確職責范圍、辦事程序,形成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責權分明、監督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防止權力過於集中。譬如我們地稅機關稅收執法中的征、管查(即稅款徵收、稅源管理、稅務稽查)「三分離」以及稅務稽查的選案、審理、檢查、執行「四分離」,還有稽查透視征管質量、稅收執法大檢查等機制,都是在將權力進行分解和限定,做到了各個執法流程環環相扣、相互制約、相互透視,強化了監督和制約。
(二)最大限度縮小自由裁量權,限制權力空間。
自由裁量權越大越容易造成腐敗。因此,要以法制化的規則和程序細化並縮減自由裁量權,使掌握權力的人員只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圍、程序、程度上行使職權,最大限度的制約每個行政執法人員手中的權力。一般來說,法律規定的自由裁量權,都是個上限與下限有著較大差別的空間額度,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規定對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證件驗證或者換證手續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那麼2000元以下是多少,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又是多少,怎麼界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中也沒有具體規定。我們地稅機關結合執法實踐經驗對此進行了細劃,將處罰額度具體劃分為若干個處罰等級標准,處罰標准提高,批准許可權相應提高,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有力推進了機關的廉政建設。
二、進一步強化行政機關外部的法制監督,充分發揮監督機構作用,做到有力、有序。
外部法制監督是相對於行政部門內部監督而言,它是指各級人大、政協、司法部門依法對行政部門行政工作進行的法律監督。如果說內部監督側重於執法程序的制約,那麼外部監督則側重於法制監督,更具有威懾力。因此,在做好內部監督制約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強外部的法制監督,做到內外監督並舉,相互結合。
(一)進一步加大紀檢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部門的工作力度,發揮專門監督部門的專職監督作用。
8. 如何進一步完善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機制
第一,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首先要加強對決策權的制約和監督。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加強決策的論證、聽證,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機制,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第二,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權力公開,不僅是向部門或單位內部公開,也要向社會公開,接受本單位幹部職工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要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制度公開,完善權力公開的機制,明確權力的幅度和依據,明確公開的內容、范圍、形式、載體和時間,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三,健全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必須構建完善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監督的作用,使監督覆蓋到權力行使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要加強黨內監督,落實黨內監督條例,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認真落實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等制度,增強黨內監督實效,以黨內監督促進各方面的監督,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要加強民主監督,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監督機制,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定期聽取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對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的意見,每年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等工作向民主黨派通報情況,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介紹,充分發揮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界人士的民主監督作用。要加強法律監督,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詢問、質詢、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有關部門工作報告以及預算審查等監督職權,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完善監督的法律制度,確保人大監督有法可依。完善憲法和法律監督制度,確保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貫徹實施。完善司法監督機制,加強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司法活動的合法性監督,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輿論監督是人民行使監督權的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監督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加快輿論監督的法治建設,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引導機制、糾錯機制、反饋機制,提高輿論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各級領導幹部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提高通過輿論監督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密切黨群關系的意識和能力。總之,要建立和完善權力監督體系,真正做到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9. 如何建立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這對建立和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第一,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首先要加強對決策權的制約和監督。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加強決策的論證、聽證,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特別是要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機制,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第二,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權力公開,不僅是向部門或單位內部公開,也要向社會公開,接受本單位幹部職工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要大力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事業單位辦事制度公開,完善權力公開的機制,明確權力的幅度和依據,明確公開的內容、范圍、形式、載體和時間,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三,健全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必須構建完善的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各方面監督的作用,使監督覆蓋到權力行使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要加強黨內監督,落實黨內監督條例,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認真落實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等制度,增強黨內監督實效,以黨內監督促進各方面的監督,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要加強民主監督,健全和完善民主黨派監督機制,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定期聽取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對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的意見,每年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等工作向民主黨派通報情況,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介紹,充分發揮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界人士的民主監督作用。要加強法律監督,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詢問、質詢、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有關部門工作報告以及預算審查等監督職權,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完善監督的法律制度,確保人大監督有法可依。完善憲法和法律監督制度,確保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貫徹實施。完善司法監督機制,加強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司法活動的合法性監督,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輿論監督是人民行使監督權的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監督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加快輿論監督的法治建設,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引導機制、糾錯機制、反饋機制,提高輿論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各級領導幹部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提高通過輿論監督發現問題、改進工作、密切黨群關系的意識和能力。總之,要建立和完善權力監督體系,真正做到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