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監管審計
㈠ 外部會計監督主要是指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社會審計監督是對還是錯
外部會計監督系統是由獨立於被監督單位之外的主體來執行的,它以單位整版體作為監督的對象,權但主要通過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再監督來實施。外部會計監督系統由社會會計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兩部分構成。社會會計監督即指民間審計監督,它是中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其主要職責是鑒證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政府會計監督指由國家有關部門實施的會計監督,它是宏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它要對政府負責,主要包括財政監督、國家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證券監管、銀行監督、保險監管等形式。各種政府監督檢查部門,所針對的單位、監督檢查的目的和重點各不相同,但強調的都是對單位會計活動及會計資料的監督檢查,都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希望對你有用
㈡ 審計監督與會計監督的區別
1、監督的主體不同。會計監督是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監督主體是以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為主的會計機構及其相關人員,會計監督具有監督范圍的局部性和監督人員的復雜性,也就是說,會計監督僅指單位內部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人員共同參與的一種內部控制形式。
審計監督則是國家審計機關代表人民政府由審計人員組成審計小組具體實施的、對被審計單位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的監督,因而審計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法定的審計機關,相對於會計主體而言,審計監督主體具有權威性和相對獨立性,它是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之下工作的,是為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
2、監督的內容不同。會計的兩大職能:反映和監督。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會計職能直至今天演變為集核算、監督、分析、考核、預測等多種職能於一身的重要經濟管理活動,與此相適應,會計監督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會計監督除了履行自身的監督職能外,同時還蘊含著會計服務的功能。
會計監督作為單位內部經濟監督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僅存在於機關、企業、事業等使用國有資金的單位,也廣泛存在於私營企業、個體企業等非國有資金單位,可以說,凡是有資金運動的企業或組織,就必然存在著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而且隨著經濟市場化的發展,會計監督在整個會計工作中的地位必將快速提升,會計監督的內容將越來越深刻,監督的覆蓋面也將越來越大。
審計監督的內容同樣是審計職能的反映,受審計工作特點的制約,審計具有監督、評價、鑒證三項職能,其中審計監督是審計最主要的職能,國家審計機關是政府的職能部門之一,其審計對象和審計范圍、審計內容和審計結果必然要與國家相關政策法令保持一致,不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相關規定。
3、監督的方式方法不同。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中的一種專門技術方法,它的方式方法體現在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例如,會計的方法包括會計核算、會計分析和會計檢查三個方面,而會計核算又分為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試算平衡、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七個組成部分,是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
審計監督實施前先要編制審計工作方案和審計實施方案,進行審前調查,下發審計通知書,審計過程中要編寫審計日記,對查出的問題要進行審計取證,審計完畢後還要向有關部門出具審計報告,有違規問題的要下發審計決定書。就審計監督的具體方式方法來看,審計方式有就地審計和送達審計,審計方法有檢查、監盤、觀察、查詢、函證、計算、分析性復核,正確的審計方式方法是提高審計監督質量和合理規避審計風險的重要保障。
4、監督的後果和各自承擔的責任不同。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的後果和承擔的責任是各不相同的,首先,從監督的後果來看,會計監督只是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一種手段,對會計監督的結果,會計主體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或者說,會計監督是在本單位領導之下實施的監督,其監督的程度和結果受本單位行政管理的制約。
審計監督是獨立於會計主體的外部監督,它代表著國家和政府的利益,對於政府審計機關下達的已經生效的審計決定書,被審計單位除按照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外,必須無條件執行,否則就觸犯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將受到相應的制裁。
其次,從承擔的責任來看,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根據權利責任對等的理論,會計工作中的責任也必然歸屬於會計主體,也就是說,對於會計監督產生的責任應由本單位自行承擔。
審計監督是審計機關代表政府實施的監督,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九條也同樣作出了明確規定:「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這一規定表明,審計監督及其產生的責任應由人民政府或負責審計監督的審計機關負責,這是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的又一明顯區別。
(2)外部監管審計擴展閱讀
從業務控制的角度來看,國有財政資金的監管可分為兩個部分: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前者是在會計主體內部,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由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共同實施的內部監督,後者是指來自會計主體之外的相對獨立的審計組織在單位會計監督之上對會計工作實施的檢查監督,通常包括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內部審計與本單位會計相比,就一定程度和范圍而言實際上也是一種外部監督)。
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是對同一經濟業務過程進行控制的兩個不同階段,是資金監督全方位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雖然在監督范圍、監督內容、監督的方式方法以及監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從監督的意義和目標來看卻是一致的,即保證國有資金在使用單位內部按照預算規定安全完整的運行。
參考資料網路——審計監督
㈢ 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審計監管指引的第四章 終止審計委託
第十三條 銀行業抄金融機構發現外審機構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以特別關注,並可以終止委託其審計工作:
(一)未履行誠信、勤勉、保密義務,並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
(二)將所承擔的審計業務分包或轉包給其他機構的;
(三)審計人員和時間安排難以保障銀行業金融機構按期披露年度報告的;
(四)審計報告被證實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
第十四條 銀行業監管機構發現外審機構存在下列問題時,可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立即評估委託該外審機構的適當性:
(一)審計結果嚴重失實的;
(二)存在嚴重舞弊行為的;
(三)嚴重違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存在應發現而未發現的重大問題的。
對因上述原因被終止委託的外審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二年內不得委託其從事審計業務。
第十五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或外審機構單方要求終止審計委託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及時報告銀行業監管機構。
㈣ 如何理解審計監管與服務職能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審計起源和審計本質兩方面說明。審計起源於受託審回計,具有服務性質。審計答的本質是監督,通過一定的手段運用一定的判斷發現、揭露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重大違法、重大損失浪費、嚴重管理缺陷、舞弊行為和高耗抵效等問題。就現在審計而言,審計處於經濟活動綜合監督地位,仍然具有服務於經濟建設大局的職責。經濟責任審計是最好的例證,它一般受託於當局人事組織、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是為反腐倡廉服務的、而反腐倡廉則是為改革開放順利前行服務的。可以說寓審計監督與審計服務之中。
㈤ 什麼是審計監督
審計監督分為內審和外審。無論是內審還是外審,都是指審計機構或人員按照規定的程序,通過對被審計企業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控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等要素的審查測評,以監督檢查和評價被審計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並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完善內部控制的審計意見,幫助被審計企業實現以下目標的活動: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有關監管要求和組織內部規章制度;信息的真實、可靠;資產的安全、完整;經濟有效地使用資源;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
㈥ 資產監管審計是干什麼的
之了解釋:
資產監管審計同資產審計資產審計一樣,是指對企業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內、固定資容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所進行的審計。審計表明,部分金融保險業的賬外資產金額大、損失多、危害深,且發生率高、隱蔽性強、檢查困難。其中隱藏著行賄、受賄、貪污、挪用、侵佔、私分國有資產等違法違紀問題。
包括以下:
一、對流動資產審計
二、長期投資下項目的審計
三、固定資產的審計
四、在建工程的審計
五、無形資產的審計
六、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的審計
以保證資產的真實、合法、完整、准確等等。
望採納,謝謝。
㈦ 審計風險中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怎麼理解
了解法律環境及監管環境的主要原因在於:(1)某些法律法規或監管要求可能對回被審計單位經營活答動有重大影響,如不遵守將導致停業等嚴重後果;(2)某些法律法規或監管要求(如環保法規等)規定了被審計單位某些方面的責任和義務;(3)某些法律法規或監管要求決定了被審計單位需要遵循的行業慣例和核算要求。
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所處的法律環境及監管環境,主要包括:(1)適用的會計准則、會計制度和行業特定慣例;(2)對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的法律法規及監管活動;(3)對開展業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政府政策,包括貨幣、財政、稅收和貿易等政策;(4)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和所從事經營活動相關的環保要求。
㈧ 中國哪個組織直接監管或監督會計師和審計師
財政局;
審計師目前分兩種。一種是大家都在擠破腦袋考的注冊會計師。考下來後版主要權就是從事審計工作的。一般都在事務所干。目前注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6門。第二階段1門。該考試被譽為中國第一難考。舊制度共5門。一年一次性過5門的通過率為1/20000。另外一種審計師就是國際內審師—CIA。注會工資很高,少的年薪幾萬。多的幾十萬『;
會計師師會計中級職稱考過後評定的。要本科畢業4年的工作經驗才能考。考下來也沒什麼前途,一般也就是幾千塊的月薪。不過也有很多會計師做到了財務總監的位置。工資也很高,這就看個人能力了。
㈨ 會計的外部監督機關有哪些
會計的外部監督機關包括:國家各級稅務機關,地方各級稅務機關,審計事務所,財政局,會計事務所,注冊稅務師等。以及各級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銀行部門、稅務部門、工商部門、證券部門、保險部門。
會計外部監督主要包括社會監督、國家監督。
社會監督,即指民間審計監督。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並據實做出客觀評價的一種監督形式,它是一種外部監督。
國家監督主要是指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對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督。從國家監督方面來看,要強化國家監督的力度,避免權責交叉、重復查賬。企業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細胞,它並不是獨立於社會母體而孤立存在,而是置身於社會中。企業經濟行為中的會計工作離不開國家政府職能機構的監督。
(9)外部監管審計擴展閱讀:
途徑
加強外部會計監督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有關的會計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
①依據《會計法》、《證券法》、《審計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通過立法加快對證券市場、產品市場和經理人市場的培育,健全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機制,並且通過法律法規的健全,確保社會審計的獨立性;
② 制定和頒布《會計監督條例》等法規,為會計監督的實施提供完整可靠的法律依據,並保證會計監督人員的合法權益;
③大力宣傳、學習和貫徹執行《會計法》,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2、建立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下的會計監督模式。合理協調國家各有關職能部門(財政、審計、稅務、金融等)的監督職能,避免重復監督而又監督不力。注重發揮注冊會計師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3、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尤其是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在公司治理框架下,企業發布的會計信息,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社會信息,對社會的各方面都會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它也是社會了解企業的重要渠道,必然要受到社會的關注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