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監管方式
『壹』 什麼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指國家為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協調,通過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土地用途區域,確定土地使用限制條件,使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嚴格按照國家確定的用途利用土地而採取的管理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土地管理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和地區廣泛採用的土地管理制度。其特點,一是具有法律效力,二是具有強制性。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由一系列的具體制度和規范組成。其中,土地按用途分類是實行用途管制的基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行用途管制的依據;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預先進行審批是關鍵;而保護農用地則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目的,核心是切實保護耕地,保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防止耕地的破壞、閑置和荒蕪,開發未利用地、進行土地的整理和復墾;強化土地執法監督,嚴肅法律責任是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保障。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促進集約利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建設用地市場的正常化和規范化;可以嚴格控制農用地流向建設用地,有利於從根本上保護耕地。同時,通過增設農用地轉用審批環節,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有效實施提供保證。其社會目標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護耕地,控制建設用地;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為,克服土地利用的負外部效應,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資源浪費和地力枯竭,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作為土地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新《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中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貳』 出讓的土地改變用途由哪裡監管
出讓抄的土地改變用途由土地襲管理所進行具體的監督管理。
土地管理所工作職責
一、貫徹執行《土地管理法》、國家有關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
二、管理全鎮的土地調查、統計、登記、發證等地籍管理工作。
三、管理全鎮建設用地的徵用、規劃等工作。
四、檢查、監督各村的用地情況和全鎮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並協同區土地部門處理重大糾紛案件。
五、負責全鎮土地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等工作。
『叄』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日常監管 包括哪些方面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版當地自然、經權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時間上、空間上所作的總體的、戰略的安排和布局,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審核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的規模,預審建設項目用地,審批農用地轉用和建設項目用地,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和退耕還林還草專項規劃,都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包括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五級.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依照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分級審批: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西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設區的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省政府審批;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政府審批;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報經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向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肆』 土地用途管制
美國土地用途管制起源於民法的地許可權制,其基本內涵是在行使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時,不能給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損害。早期美國對私人土地利用限制很少,土地所有權超越社會控制之外。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逐漸意識到公共管制的必要性。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由公正干預演化而來的監察權起了重要作用,後來使用范圍擴展到公共福利、社會利益的保障和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為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了法律依據。美國一般由地方政府立法、制定有關土地政策,採用土地利用分區管制制度來規范土地利用、管制城市建設的密度和容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此基礎上強調城市規模控制和農用地保護。
一、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
美國土地用途管制以控制土地利用密度和容積、控制城市規模和保護農地為核心。
1)通過劃分土地利用區控制土地利用密度和容積。主要從住宅環境應有充足的光線和空氣、住宅形態與建築景觀、住宅密度與公共設施需求等角度,對建築物的高度、層數、規模,建築密度,最小空地率,最小建築用地面積和最高容積率等進行管制。在保障日照、通風,分離工業區與居住區,隔離污染、噪音等公害,保護環境,規范私人土地利用與開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通過建築許可總量控制、分期分區發展和設立城市發展邊界等,控制城市規模的擴大。建築許可總量控制通過土地資源數量配置,限制建設用地擴大,達到保護土地資源、控制城市人口、限制城市發展規模的目的。分期分區發展是適當有效地提供公共設施,防止跳躍式發展、大量佔用耕地和破壞城市景觀等土地開發行為,通過控制開發區公共設施來控制城市發展的區位和時序,將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結合起來,用公共設施的配置來引導土地開發利用的區位和時序。地方政府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土地利用現狀,設立城市發展邊界,引導城市發展的范圍,在城市發展邊界之內允許土地開發,提供充足的公共設施,而在城市發展邊界之外則限制發展。
3)通過劃定最好的農地、確定保護范圍,制定稅收優惠、減免政策,制定農業區劃,購買或轉讓土地開發權等來保護農地。綜合考慮土壤質量、地塊大小、交通和排水系統等因素,劃定最值得保護的土地,在規劃中確定保護的范圍和秩序。通過優惠征稅、遞延征稅和限制性協議等方式,阻止改變農地用途。嚴格區分農業用地與其他用地,在最好的農地周圍劃定緩沖區,在農業用地區域內只能從事農業生產或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活動,嚴禁建設住宅或其他城市基礎設施。政府部門可從農民手中征購優勢農地的開發權,農民擁有土地開發權之外的一切權利,可以繼續耕種並保持土地的農業用途,並可以用補償金改良土壤、提高產量。農民可通過出讓其土地開發權,將農業用地的開發權轉移到城市郊區適於耕種的土地上。
二、土地用途管制與土地利用規劃
美國採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以土地利用規劃為主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主要通過土地利用規劃來實施。土地利用規劃的制定和通過由政府主管部門、專家學者與公眾共同參與。
美國聯邦政府土地管理機構是內政部下屬的土地管理局,主要負責管理聯邦政府所有的土地,並對州政府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土地管理進行協調,一般不直接參與、但可以間接影響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土地管理規劃權屬於州政府,州政府直接參與地方政府的土地規劃與土地管理工作,地方政府擬訂土地利用計劃、公共設施建設及城市發展方案時要將州政府的土地管理政策納入其中。
土地利用規劃分為州和地方兩個層次。州土地利用規劃屬於政策性指導文件,州政府規劃制定的政策目標要求由地方政府貫徹實施;地方政府制定的土地利用規劃必須符合州政府的管制策略和政策目標,否則將被州法院宣判無效,並失去州政府的技術、財政援助及其執行權力。
地方土地利用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公共設施分布圖和分區規劃,通過後都具有法律效力。總體規劃通常由地方管理機構規劃委員會制定,土地分期分區發展、建築總量控制、城市發展邊界設立都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公共設施分布圖標明已存在的或規劃中的街道、公園、供排水道、供氣管道、電信電纜等公共設施。分區規劃根據總體規劃將一定范圍內的土地劃分成不同土地利用分區,界定每個分區的范圍和區位,規定其使用規則,並將城市土地利用分區規劃落實到每一片土地。
三、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特點
美國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都將土地管理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能,採取土地用途管制措施,其主要特點表現如下。
(1)社會公共利益是土地利用的最高原則
為保證社會公共利益,法律規定對私人土地所有權給予必要的限制,禁止妨礙公共利益的土地利用,將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土地利用的最高原則。
(2)劃分各種土地利用分區,實行用途管制
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和規劃,將土地劃分為工業區、農業區和城市區等,明確規定各個分區允許使用和禁止使用的具體標准。
(3)按照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用途用地
土地利用規劃確定土地用途,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按規劃的用途用地。政府部門在執行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中沒有變通的權力;如果因為社會公共利益確實需要改變規劃用途,則需要按法定程序修改規劃。從而有效地監督政府部門的權力,減少政府用地管地的隨意性。
(4)土地利用規劃具有法律效力
美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律基礎是地方土地利用規劃,不同等級的土地利用規劃確定了每一宗土地的用途,土地利用不能超出規劃內容,土地利用規劃具有法律效力,違反土地利用規劃就是違法。
(5)對農地實行特殊保護
美國是地廣人稀的國家,但仍將農地保護作為土地管理的重點,依法設定農用地保護區,規定農地轉作他用必須得到許可。嚴格限制農地轉用,通過劃定城市增長邊界、控制建築許可總量等限制城市擴張佔用農地,通過稅收、設立土地基金等經濟手段保護農用地。
『伍』 國家對土地監管非常嚴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體現在:實行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實行國土資源定期巡查制度;實行衛星遙感監測制度等。
『陸』 請問:土地執法部門由那個部門監管的
你好,土地資源執法部門通常為國土資源局直屬的具備執法權的事業單位,其活動當然受其隸屬的國土資源局監督管理。如縣(區)級的國土資源局。
『柒』 什麼是土地整治實施監管
土地整治實施監管是指具有法律地位且相對獨立的政府或專業監管機構,為實現土地整治工作預期目標,採取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綜合手段,對土地整治活動涉及的相關單位、部門人員和工程建設進行管理和監督的行為。它是政府履行職責的一種制度性安排,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以保證土地整治規范運作,取得實效。 土地整治實施監管的目標是確保土地整治項目布局符合土地整治規劃,土地整治各項工作與資金使用符合國家有關管理政策規定,項目規劃設計任務按計劃全面完成,工程建設質量和補充耕地質量符合要求,農民群眾對土地整治工作滿意。 土地整治監管模式是「部級監管、省負總責、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國家層面按照「把權力和責任真正放下去,把服務和監管切實抓起來」的原則,主要是完善土地整治制度設計,強化監管和服務。土地整治項目立項、資金分配與使用、實施監管等權力與責任下放到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項目實施監管與項目竣工驗收等工作。
『捌』 土地用途監管的核心是什麼
城市規劃的核心是以土地為載體和土地上的開發利用,建設環境,空間布局,發展等內容.
其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規劃、管理以及土地的分配、開發
『玖』 國土資源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構建國土資源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是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保護紅線、保障發展的有力措施。國土資源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具體包括以下5個方面的內容:
聯席會議制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建立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涉及國土資源違法犯罪案件查處的工作情況;研究國土資源違法犯罪形勢,分析新情況、新問題;協調解決工作配合上存在的重大問題;研究制定預防和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措施等。
信息通報制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及時通報和交換相關信息。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移送情況。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察機關及時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刑事責任追究情況,以及申請強制執行案件的執行情況。
聯系配合機制。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制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的過程中,與公安機關建立專門的聯系渠道,確定具體負責日常聯系的部門和人員,切實加強執法銜接與溝通配合。
協作配合制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察機關在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中互相協作和支持。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查辦涉嫌國土資源違法犯罪案件,可邀請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派員協助、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取相關資料或就政策性、專業性問題提出質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辦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可邀請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協助調查或參加案件討論,就有關問題進行咨詢。監察機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處土地違法違紀案件,可請對方予以協助配合,也可由兩個單位的有關人員組成聯合調查組,共同立案查處案件。
案件移送制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發現達到刑事追訴標准、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時向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移送。發現依法應當追究監察對象紀律責任且自己無權處理的,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監察機關。監察機關依法及時查處後,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為加強與執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及時制止和有效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國土資源部先後與監察部聯合印發了《關於監察機關和國土資源部門在查處土地違法違紀案件中加強協作配合的通知》(監發〔2005〕6號),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涉嫌國土資源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08〕203號),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在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08〕204號)等文件。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落實上述文件的要求,主動與當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監察機關進行溝通,密切配合,已經初步建立了聯動遏制國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在切實形成執法合力、及時制止和有效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拾』 ●土地規劃實施監管體系框架及標准研究
該項目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旨在面向國家、省、市、縣、鄉(鎮)五級規劃實施監管以及二級國家土地督察監控的業務需求,研究五級規劃實施監管與二級國家土地督察監控的技術指標體系,建立適合多級規劃實施監管的技術模式,提出基於「3S」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數字化、多級網路化,規劃實施監管的解決方案,構建基層發現、層層監管的鄉(鎮)-縣-市-省-國家的多級土地規劃實施監管體系框架。
項目在總結整合和提升理論與關鍵技術成果的基礎上,選取典型示範區,實施示範應用工作,並根據示範應用情況編制了《國家級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監管技術規程》、《省級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監管技術規程》,編寫了《土地規劃實施監管體系框架設計研究報告》。
項目開展的系統研究與推行的示範應用,為進一步推進土地規劃實施實行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監管提供了助力,為逐步建設「國家-省-市-區縣-鄉(鎮)」規劃實施立體監管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與實踐支撐,為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提升相關產業競爭力提供了技術保障,滿足了國家土地資源安全和宏觀調控層面上的土地規劃實施監管的任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