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事件
① 三鹿奶粉事件政府可以得到的借鑒和吸取的教訓
第一條啟示:政企利益的糾纏導致地方政府無法有效監管企業。 「三鹿事件」首先反映出目前地方政府同市場的關系存在問題。地方政府原本應該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維護者、監管者。但現實中,由於政府同企業的利益糾纏在一起,政府這個原本的裁判員沒有辦法做到公正執法,所以也不能夠有效監管企業,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我們都知道,從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來講,目前存在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的問題。分稅制改革後,財政收入加速向中央集中,而事權很大一部分壓在地方。地方政府對財力的需求很旺盛。每一任地方官員都希望在任內有所作為,必須要有財力的支持。地方財力從哪裡來?在現行的財政體制下,地方財政收入很大一塊來自於當地企業的稅收。萬一當地支柱企業出了問題該怎麼辦呢?在「三鹿事件」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地企業對地方政府監管出現了倒逼現象,也就是企業讓政府不敢下決心去處理問題。剛才陳教授分析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美國人說投資銀行除了問題,但這些投行太大了以至於我們不敢讓他倒閉。事實上,「三鹿事件」也是如此,三鹿對石家莊市、對河北省太重要了,以至於也不敢讓它曝光、出事。我們在訪談中有一些官員這樣跟我們說,三鹿並不是第一次出事了,早在阜陽大頭娃娃事件里被查出來奶粉蛋白質含量不足。原本准備在媒體上曝光,但最後地方政府把它保下來了。還有官員講企業對地方政府的倒逼現象也不是個別現象,很多企業出現質量問題、安全問題,地方政府的第一個考慮不是監管而是如何保護。地方政府同當地企業的利益紐帶不打破,地方政府很難起到真正的監管作用。 第二個啟示:地方政府不可能成為全能政府、全責政府。 在這次「三鹿事件」爆發以後大家可以經銷商擔心貨款收不回來,幾百人一起到石家莊討債。但他們不去找三鹿討債,而是去找市政府討債。 為什麼?因為老百姓已經形成了期望,有問題找政府。同時我們官員也有固定思維,有問題政府兜底。政府不兜底誰兜底。老百的期望和政府自身的認識兩種力量共同推動就形成一個結果:地方政府的定位是一個全能政府,全責責任,要兜底的政府。但是這裡面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即地方政府到底有沒有能力去做一個全能政府、全責中政府,能不能兜底呢?「三鹿事件」告訴我們,地方政府的沒有能力去做全能政府。期望和現實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一個受訪官員這么講,說我目前最困惑的問題是如何管理老百姓的期望,現在成績歸於政府,問題也歸罪於政府。怎麼辦?恐怕出路在於政府要妥善處理同社會組織間的關系,將原本應該由社會組織承擔的職能還給社會組織,同社會組織合作,讓自己變成一個有限政府。 第三個啟示:政府如果違法行政就會在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三鹿事件」中開始有一部分經銷商不滿貨款,特別是從市場中回收產品的貨款得不到補償,他們集合在一起找政府要說法。政府在談判的過程中就答應給河北省境內的經銷商清償一部分貨款。這樣的清償實際已經打破了《破產法》的清償順序。結果河北省的經銷商滿意了,但山東省的經銷商不在補償范圍內,他們說我們不在政府的清償名單里怎麼辦呢?我們要集體跳樓。政府一看不行,趕緊再同他們協商,答應了他們的部分要求。但後來三鹿集團的職工又不滿了,說明明按法律規定應該先補償我們的工資,怎麼先給經銷商呢?不行,我們也要同政府談判。可以想像,石家莊市政府如果繼續違反法律規定,特事特辦、個別處理的話,相關的上訪、跳樓等群體事件還不會結束。問題出在哪裡?就出在政府的行為不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自己的行為沒有約束、沒有規范,導致老百姓形成預期:要解決問題不找法院找政府。有一個法官這樣跟我們講:「現在判案要求我們做到三統一: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說當了法官十幾年以後我不知道該如何判案了。」 總結一下「三鹿事件」 反映出來的地方政府職能定位和履行過程中的問題。我們認為政府同市場、社會組織以及法律之間的關系定位出現錯位。首先是地方政府同市場的關系中不是中立的、公正的仲裁者,而是為了自身財力的增長偏向於地方企業;其次,地方政府同社會組織的關系中不是平等的合作者,而是家長式的領導者;再次,地方政府同法律的關系中不是受法律約束的行為主體,而是凌駕於法律之上,可以以權代法的行為主體。 那麼,我們要問:地方政府職能的錯位還能不能持續下去?「三鹿事件」給出的答案是很難持續下去,因為事件中各方利益都受損。必須對地方政府的職能進行轉變,因為如果不轉變就不能適應新形勢和新環境的要求。新形勢、新環境對地方政府的挑戰有四點:第一是公民權利意識的上升。改革開放30年,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思想解放了,自由選擇權加大了,自然就會產生更高的權利意識,對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從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務型政府。有一位縣委書記對我們說:「現在不少農民直接拿著紅頭文件來上訪,弄得他有話說,我沒話說」。第二個挑戰是媒體的發展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媒體的發展,特別網路媒體的發展使得信息公開、扁平,更重要的是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政府控制信息的能力降低。有一位受訪的縣委書記說:「今年(2008年)我們這些書記們應該學到什麼教訓?從三鹿事件、山西潰壩事件、周老虎事件我學到了一條,就是出了事不能遮,因為根本就遮不住。」第三個挑戰是社會誠信普遍缺失,對政府的市場監管能力是個考驗。連三鹿這樣大企業、知名企業都會出問題。政府如果不能夠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僅僅靠政府部門人盯人的監督方式實際上根本不能保證食品安全。我這里給大家一個數據,我們全國的食品加工企業90%以上都是僱工十人以下的小企業,政府怎麼監督?第四個挑戰就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進展對政府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隨著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制觀念越來越強,老百姓對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你違法,老百姓真的會告你。看到以上四個挑戰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地方政府被動應戰是沒有出路的,主動應對方是上策。也就是說,地方政府必須主動實現職能轉型,從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務型政府,從信息封閉型政府走向信息開放型政府。從操作性政府走向監管型政府,從人治型政府走向法制型政府。 最後我們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條建議:地方政府求發展不謀利,改革財稅體制。為什麼要改財政體制?因為如果不改財政體制,就沒有辦法打破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之間密切的利益關系,地方政府就不可能作為一個公正的裁判員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制定規則,維護規則。要改變目前地方政府事權過重財權過輕不合理配比,適當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比重,調整地方政府財政結構,增加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消費稅等稅的比重,這樣可以把當地企業對地方政府倒逼行為降低。 第二點建議:地方政府掌舵不劃槳,大力發展社會組織。政府要從目前全能政府、全責政府的定位中退出來,市場秩序、市場規則要同社會組織一起來維護。中國現在的行業組織、行業協會太弱小了,基本上是半官方機構、政府事業單位、政府官員的養老單位。社會組織和政府一直脫不了鉤關鍵是人員脫不了鉤。我們建議公務員法里規定一條,公務員退休後不得到相關的社會組織中任職,讓社會組織真正能夠獨立運作,承擔起它應負的職責,獨立行使其職能。 第三條建議:地方政府到位不逾矩,堅持依法行政。如果政府不依法行政,會引出一系列的問題。地方政府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職能。政府的行為原則同企業不一樣,我們對企業說法律非禁即入
② 樂伽事件中,相關部門為何不予立案,資金流向何處,市場監管又是什麼 ,損失又由誰來買單
最多的部門往往都是相關部門不予立案,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那麼你叫它開局不予立案的證明,然後去法院提交這個證明,並在法院進行行立案。就這個事件來說,資金流向何處,市場監管又是什麼損失由誰來買單?很明顯,誰損失的最嚴重?誰來買單?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他的一個公民的財產轉換到另一個公民的手上,對於國家來說,是沒有損害的,市場監管是指市場監管財產有沒有浪費或有沒有憑空消失?既然財產之間只是公民與公民之間的轉移,那麼跟市場監督也沒有關系,這就是我個人對市場監督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對哇,多多指教。😂️
③ 為什麼中國市場會頻頻出現食品安全事件
第一、食品安全如同偏差,這樣的問題只能減少,而不能百分之百的消除,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會越來越多的發現某些物質是對人體有害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認為安全的食品可能過幾十年,人們會發現它會有一些問題或潛在的問題。
第二、食品企業的高層管理更或是1把手,食品安全意識不夠或根本沒有,有的只是利益,這就造成他們對這些食品安全隱患視而不見,他們不能夠預測出這些問題的嚴重性。
第三、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說明:我們的生活得到改善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提高;信息傳遞方便了,網路的盛行使得這些信息得以快速的傳遞,甚至是過度的宣傳。
第四、眾多小的食品企業,難得監管,尤其是小的作坊。
第五、政府監管不力。
監管重點落點不對:目前政府多於最終產品的監督和管理(即使這些都還沒有監管到位),忽視了過程式控制制,雖然增加了QS認證,但也是形式化,沒有真正的走到企業中,沒有給企業形成監督的壓力,實在勞民傷財,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用,反而成了某些人撈錢的工具。
監管人員的素質不高:政府的這些監管人員多於理論,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較低,再有就是監管態度,不是為了更好的引導、管理企業如何更好的發展,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挑挑所謂的毛病,造成企業多於應付。
第六、監管部門責任不清。沒有具體人員對企業監管負責,出現問題更找不到監管部門的責任人。也就是說責權不分,沒有績效考核的制度,這樣一來,監管部門也就干好乾壞都一樣,能多撈就多撈。
總之,食品安全問題不是一個兩個制度就能保證的,需要的是政府的培訓、監督、管理和引導。
開車前需要考駕照,因為沒有駕照這樣的手段,那就會到處都是馬路殺手。
開辦食品企業也是這樣,一把手也就是這個食品企業的駕駛員都沒有駕照的話,他就不是馬路殺手了,他就是人民殺手!
④ 市場監管局能否鑒定天價魚事件中的鰉魚是否是野生的
1、市場經管局已經鑒定出事件中的鰉魚不是野生的。
2、當地調查組專在通報中稱,認屬定這是一起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惡劣事件。調查確認:「北岸野生漁村」把人工養殖鰉魚當野生鰉魚售賣,欺詐消費者;《餐飲服務許可證》到期未按時申請延續,無證經營;證照與牌匾名稱不符,不以真實名稱提供服務;點菜單上簽字系飯店服務員所簽;雙方發生過肢體沖突,陳某被打情況屬實;民警張某某出警存在不規范、不文明執法行為。
3、北岸野生漁村把人工養殖鰉魚冒充野生鰉魚售賣,已構成消費欺詐。消費者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規定,要求經營者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計。
注意: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有偽造商品的產地、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等情形時,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予以處罰。也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⑤ 北京新發地市場監督所揭牌成立,成立監督所的目的什麼
一、事件發生具體情況
2020年8月13日上午,北京市新發地市場監督所掛牌成立,這個市場監督所配置合理,人員精幹,當天就有十四名幹部職工到位了,這是北京疫情有效控制一種手段。
在北京市場出現了新的疫情,一部分居民會產生恐慌心理,市場監督所成立對於穩定居民情緒,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北京新發地市場監督所揭牌成立,對於穩控疫情、加強管理、穩定民心、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⑥ 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辛巴賣燕窩事件,為何這件事會嚴重到這種程度
市場監管局決定立案調查,辛巴直播賣燕窩事件這件事情進來一直鬧得沸沸揚揚,很多消費者通過辛巴的直播間購買的燕窩,收到貨之後卻發現是糖水,眾所周知,燕窩本身是一種高級的消費品,如果拿糖水來糊弄消費者是燕窩的話那很明顯構成了欺詐,所以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的話,那麼新吧,將會受到很嚴厲的處罰,很有可能免不了牢獄之災。
辛巴這次賣假燕窩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其實已經有人專門的去檢驗過,根本就不是燕窩,而且本質上來說燕窩也並不是什麼補品,其營養價值也不高,也就是說燕窩本身就是一種營銷,換成糖水,其實兩者的營養價值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消費者拿了較高的價格贏得到所購買的商品,而不是拿到一罐罐糖水。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的話,那麼辛巴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⑦ 發生食品安全事件,體現出政府監管與市場競爭存在怎樣的關系
發生食品安全事件,體現出政府監與市場競爭方面存在監管不力不到位等問題
⑧ 地溝油案件的處理結果給了我們什麼警示
對於中國大陸的市場來說,「地溝油」的夢魘已伴隨消費者多年,並且已進入了漢語詞典,而在這個概念「登堂入室」的背後,則是大陸食品消費市場日趨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目前,我國正在加緊推進簡政放權,可以期待的是,包括食品市場在內,原來被過多的行政審批束縛的市場活力將得到有效的釋放。但是,我國的政府在長期以來的市場管理中,形成了以事前審批代替市場監管的習慣,市場監管力量相對薄弱。而市場已經告訴我們的一個活生生的事實是,如果政府對市場的監管軟弱無力,即使是得到政府批準的合法企業,也完全有可能放鬆自我約束,為降低經營成本而偷工減料,生產偽劣產品。以往在大陸市場上不斷出現的「地溝油」事件,正是這一問題的集中反映。前不久發生在上海的福喜事件,其間所暴露的政府對食品消費市場日常監管的空白,也是不容迴避的一個問題。
政府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審批權,決不是對市場撒手不管,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必須強化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後監管,這是簡政放權中不可偏廢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各級政府部門對於事中事後監管還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時候甚至為了短期經濟利益的需要而放鬆日常監管,對存在的問題遮遮蓋蓋。這種狀態如果不加改變,那麼轉型以後的中國市場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地溝油」事件,使民眾的食品消費難以擺脫安全問題的困擾。因此,在積極簡政放權,釋放市場活力的同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市場監管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民眾的市場消費編織起一套放心、高效的「安全網」,必須盡早提上各級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