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代表監督
① 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中,下列無權代表國家對各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實行監督的機關是( )
B。本題復考核會計工作的政制府監督。根據規定,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要是指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代表國家對各單位財務會計工作實行的監督。故選B。
會計學堂專注財會培訓,30天讓你成為會計高手!
② ( )是指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單位和單位中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實施的監督檢查,
政府監督是指財政部門代表國家對單位和單位中相關人員的會計行為實施的監督檢查,以及對發現的違法會計行為實施的行政處罰,是一種外部監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三十二條財政部門對各單位的下列情況實施監督:
(一)是否依法設置會計帳簿;
(二)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三)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四)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
在對前款第(二)項所列事項實施監督,發現重大違法嫌疑時,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和被監督單位開立帳戶的金融機構查詢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支持。
(2)對代表監督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③ 對人大代表的監督有哪些內容
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權,是指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由它產生的國家機關的工作和憲法、法律的實施...
④ 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監督是什麼
人大是否應實施來監督和如何進行監源督,有一些基本操作標准,就是被監督者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合法性標准即:人大對監督對象的行為是否合法實施監督,以監督對象的行為是否違法作為條件,包括職權上的違法和程序上的違法。監督對象從事了法律禁止做的事,行使了法律沒有明確賦予它行使的職權,沒有履行法律規定它應履行的職權或應承擔的義務以及行使了法定屬於其他國家機關職權范圍內的權力,都可以啟動人大監督程序。在現代法治社會,法律程序同法律實體權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若某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領導人雖然有某項職權,但沒有依法行使,同樣會對法製造成破壞,對社會和公民權利形成威脅甚至侵害。監督對象行使職權程序的合法性,是實施監督的重要標准。
⑤ 我國人民代表應當受什麼的監督
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省、直轄市、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內會代容表受原選舉單位的監督;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選民的監督。 因此,我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受原選舉單位或選民的監督。
⑥ 人大受什麼監督
人大是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其他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不過,人大代表需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⑦ 人民代表大會監督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民主監督功能,它通過行使憲法賦予的職權,監督並保障憲法實施,監督「一府兩院」的工作,從根本政治制度上保證國家政治秩序的和諧穩定。
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是建設法治國家與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國家政治秩序和諧穩定的法治保障。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監督憲法實施。這項監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和決定,保證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同憲法不抵觸。第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第三,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和司法解釋進行監督。第四,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和批準的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此外,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通過以下渠道和方式,保證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一是執政黨堅持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守法,依法辦事;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二是國家行政機關切實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認真執行體現為憲法法律的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依法行政,建設廉潔、高效、行政為民的法治政府。三是國家司法機關切實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公正司法,保證憲法法律規定的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在具體案件中得到體現和落實。四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解釋憲法和法律,依法監督「一府兩院」的工作,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依法行使職權,既不失職瀆職,也不越權、濫權;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五是教育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治素質,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使法治逐步成為一種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
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監督的職能,更好地保證國家政治秩序的和諧穩定,還應當依照社會主義憲政原則落實人大的憲法實施監督權、有關編制的人事權、有關國庫開支的財政權,建立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編製法定和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預算決算審批制度等。
⑧ 如何加強對人大代表的監督
1、完善對人大代表選舉過程的監督
建議實行「人大代表候選人的公示制度」,把代表公示的要求寫進代表法中,作為普遍性的要求。也就是說,把經過醞釀產生的正式人大代表候選人的基本情況向選民公示,在公示期間內,如果選民提出代表候選人存在不適合做人大代表,或者有選民反映該代表候選人有賄選或者其他違法犯罪行為,主席團應該成立專門調查組對該代表候選人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公布給選民。用制度保障選民在選舉過程中,不僅能行使其選舉權,而且能充分行使監督權,從源頭上把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拒之門外。
2、把法律規定的人大代表要與選民或選舉單位保持密切聯系的原則制度化法律化
代表法雖然規定了人大代表必須接受原選區選民或原選舉單位的監督,要回答原選區選民或原選舉單位關於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動的詢問,但怎樣接受監督和如何回答詢問規定的不是很具體。因而,建議在代表法的修改中還是要有明確的量的規定,如規定每年一次以上參加原選舉單位組織的活動,兩次以上主動聯系原選舉單位,我想哪怕代表工作再忙,事務再多,要做到以上規定,恐怕也並非是件難事。沒有量的積累,哪來質的保證。還有代表履職的時間保障方面,最好也有一個明確的量的規定。甚至可以規定出代表活動周或代表活動月來,要求代表所在單位鼎力支持,沒有特別理由,不要阻止代表參加正常的履職活動。
3、完善罷免制度,細化罷選程序
第一,關於罷免案的提出主體和提出理由。首先,從罷免案的提出主體來看,按照現有的規定,提出人大代表候選人的主體包括政黨、人民團體、選民和代表,而罷免案的提出主體,卻只提到了選民和代表,未能明確規定政黨和人民團體也具有相應的提出代表罷免案的法定權利,這顯然需要進一步加以明確和完善。其次,從罷免案的提出理由來看,我國選舉法規定,提出對人大代表的罷免案,應當寫明罷免理由。這確是完全必要的,但對什麼可以成為罷免的理由,卻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由此就很可能造成在現實政治生活中,因為罷免案受理機關必然要對罷免案所提出的理由進行實質性審查,從而使得上述規定所存在的不明確之處極易導致罷免案提出主體與罷免案受理機關之間的錯位,即在實際上把罷免案的提出權力轉移給了受理機關,這無疑是不符合法理精神的。
第二,關於罷免的程序。目前選舉法對罷免的規定較為原則,罷免的條件、啟動機制、罷免流程等均不夠明確,實踐中難以操作,因此在代表法的修改中有必要對罷選程序予以細化:人大常委會在收到罷免要求後,對提出罷免要求的選民資格和人數予以形式審查。選民資格和人數符合選舉法規定的,予以受理,並向提出人發出受理通知書;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予以退回,但應當說明理由。審查期限不超過五日。人大常委會應於受理後十日內將罷免要求書面轉達給被提出罷免的代表。該代表應於收到後十日內提出書面申辯意見。未提出申辯意見的,不影響罷免程序的開展,人大常委會應當自受理罷免要求後三十日內主持罷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