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服務是企業的什麼

服務是企業的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10 07:28:10

① 什麼是服務型製造企業

為了實現製造價值鏈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增值,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融合版、客戶全程參與權、企業相互提供生產性服務和服務性生產,實現分散化製造資源的整合和各自核心競爭力的高度協同,達到高效創新的一種製造模式。
外包業務可以是生產、營銷、設計、開發、信息、保養等各個經營環節。汪應洛院士曾指出,服務外包是效率型經濟的集中體現,服務型製造有利於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傳統觀念認為,製造就是生產加工。實際上,生產並不等於製造。製造包括生產和服務兩部分,也就是說,製造=生產+服務。從微笑曲線來看,服務處於價值的高端,而生產加工環節卻處於低端。生產所創造的價值約占整體價值的三分之一,而服務所創造的價值約佔三分之二。從過程來分析,生產過程的時間為十分之一,而服務過程的時間為十分之九。

② 什麼是服務型企業包括哪些行業

服務型企業是指從事現行營業稅「服務業」科目規定的經營活動的企業。與製造型企業相比,服務型企業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人力資本在企業資本中的佔比高,人力資本已經成為服務型企業的「第一資源」。服務型企業的經營理念是一切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其工作重心是以產品為載體,為顧客提供完整的服務:其利潤總額中,提供服務所創造的利潤占據重要比例。與傳統的產品型企業相比,服務型業能夠更好的滿足顧客的要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增加服務型企業的利潤,增強服務型企業的市場競爭 。
服務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和業務范圍:
A、代理業:其范圍是委託人辦理受託事項的業務包括代購代銷貨物,代辦進口,介紹服務等。其中代購代銷是指受託購買貨物或銷售貨物按實購或實銷額進行清算並收取手續費的業務。代辦進口是指受託辦理商品或勞務進出口的業務。介紹服務是指中介人介紹雙方商談交易或其他事項的業務。
B、旅店業:是指提供住宿服務的業務
C、飲食業:是指通過同時提供飲食和飲食場所的方式,為顧客提供飲食消費服務的業務。
D、旅遊業:是指為旅遊者安排食宿、交通工具和提供導游旅遊服務的業務。
E、倉儲業:是指利用倉庫、貨物或其它場所代客貯放、保管貨物的業務。
F、租賃業:是指在約定的時間內將場地、房屋、物品、設備或設施等轉讓他人使用的業務。
G、廣告業,指利用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幻燈、路牌、招貼、櫥窗、霓虹燈、燈箱等形式為介紹商品、經營服務項目、文體節目或通告、聲明等事項進行宣傳和提供相關服務的業務。
H、其他服務業:是指上列業務以外的服務業。如沐浴、理發、洗染、照相、美術、裱畫、謄寫、打字、鐫刻、計算測試、試驗、錄音、錄像、復印、曬圖、設計、制圖、測繪、勘探、打包、咨詢等。

③ 企業服務是什麼意思

企業服務定義:

企業服務是指企業作為服務主體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即通常所說的「客戶服務」。我們常聽到的售後服務、三包服務、24小時服務等,都屬於企業服務的范疇。由於服務的對象是企業的外部人員,因此這種服務被看作是一種對外服務。

因市場和客戶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所以企業服務的形式也是繁復多樣的。從銷售角度看,企業服務包括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和售後服務。而其中每一種服務又包含著更為具體的多種服務形式,例如,售前服務包括產品咨詢服務、廣告宣傳服務等,而售中服務包括產品示範服務、功能講解服務等,售後服務則包括包裝服務、送貨服務、維修服務等。從實際的服務主體看,企業服務可以分為廠家服務、代理服務、外包服務、自助服務等。從服務的特性看,企業服務可分為個性化服務、特色服務、差異性服務、定製化服務等。從與客戶交互的方式來看,企業服務又分為面對面服務、電話咨詢服務、在線咨詢服務、人工服務、自助服務等。

除了上述這些我們較為熟悉(或易於理解的)的服務以外,現代的企業服務概念中,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服務——內部服務。所謂內部服務,可以看作是以企業內部人員為服務對象的一種自我服務,具體是指企業內部上級管理層和下級管理層之間,企業內部的上一個部門和下一個部門之間,同級的各部門之間,以及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之間等等,都應該像對待外部客戶一樣,是一種代表企業利益的服務主體與代表客戶利益的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而對應於代表客戶利益的服務對象的員工可稱為內部客戶。

企業的內部服務需體現「既是客體又是主體」的雙重角色。因此,內部服務和對外服務不是相互獨立甚至是對立的,而是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的。1985年美國學者卡爾.阿布里奇在其《美國服務》一書中寫道:「如果不是正在為客戶服務,那你最好為客戶一樣的人服務」。也就是說,如果你不直接為客戶服務,那麼你最好為那些直接為客戶服務的人提供服務。

企業服務內容

1.集中瞄準顧客的期望值。在競爭對手雲集的市場上,企業不必輕易改變產品本身,只要把注意力放在顧客期望焦點的把握上,認真聽取顧客的反應並及時修改建議,就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比如,日本豐田公司在進入挪威市場時,調查到挪威人更關心的是汽車購買、辦理保險和維修服務是否方便時,公司針對消費者的這一期望值,提出了一系列保險優惠措施,同時還為顧客提供免費的檢查服務。這一營銷服務策略,使豐田成為挪威最暢銷的汽車品牌。由此可見,了解不同顧客的需要,找出顧客的期望,把焦點放在最重要的顧客身上,制定出超過這些期望的策略,以獨特的服務方式區別於競爭者,是服務創新的根本。

2.善待顧客抱怨。顧客抱怨說明服務有缺陷或服務方式有待改進,這正是服務創新的機會。如果對顧客的抱怨不理不睬,就會失去這些顧客,同時,由於口頭傳播,企業還會失去更多的潛在顧客。如果對顧客的抱怨採取必要而及時的補救措施,反而會提升企業的聲譽,換得顧客的忠誠。

3.服務要有彈性。服務的對象很廣泛,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期望和需要,因此良好的服務需要保持一定的彈性,能滿足各種不同顧客的消費需求。同時服務有很多難以衡量的東西,如果追求精確,不但很難做到,反而會造成對員工的困擾。顧客的期望是有彈性的,企業必須根據顧客的期望而改變服務。但是彈性不是一種不能兌現服務承諾的借口,可以用彈性來平衡消費者的不滿,而對消費承諾則必須百分之百地兌現。

4.人比規則更重要。通常,顧客對服務品質好壞的評價是根據他們同服務人員打交道的經驗來判斷的。因此提高服務人員的素質不容忽視。麥當勞公司就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員工都經過「麥當勞漢堡包大學」的嚴格培訓,從而在人員素質方面與其他的競爭者形成了鮮明的差異,獲得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5.假定推測的創新。服務是靠顧客推動的,當人們生活水準不高時,需求模式比較統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出現了變化,這是隨人的價值觀變化而變化的。但有時顧客自己不一定能夠了解到自身已發生了變化的慾望和需要,這時就要求服務行業的經營者大膽推測,引導一種新的消費潮流。

6.服務從產品設計開始。這就是說在產品的前期設計中就要考慮到服務的因素,把設計當做服務的開始。當本行業內所有企業都提供同一項服務時,可能這一服務項目就成為了產品的一個附屬部分,消費者不會認為它是附加利益的一部分了。所以服務的過程就是,隨著服務質量的提高,原來屬於服務的部分被產品吸收了,於是就迫使服務管理者不斷地提供新的服務。如果沒有創新,企業就等於沒有提供服務。

7.變「有求必應」為主動服務。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服務定義。很多企業對服務的認識過於狹窄,比如,商品零售商可能認為服務就是存貨充足和免費送貨。這樣的理解只是把服務限定在「有求必應」的范圍內,被動地適應顧客的要求。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還必須改被動為主動,主動地探求顧客的期望值,在顧客提出之前就已經達到,這樣就可以在服務市場上領先競爭對手一步,處於優勢地位。

8.合理約束顧客期望。企業努力滿足顧客的需求,無條件地服務顧客,這是達到一流服務水平的基本原則。但在策略上必須靈活,合理約束顧客的期望是必要的。顧客對服務品質的評價,容易受先入為主的期望所影響。當他們的期望超過企業提供的服務水準時,他們就會感到不滿;而當企業服務水準超過他們的期望時,他們就會感到滿意。企業必須嚴格控制廣告和推銷人員對顧客的承諾,以免顧客產生過高的期望。而在實際提供服務時盡可能超出顧客的期望。

9.通過企業文化創新服務。現在的服務行業多採用先進的高科技來輔助服務活動,比如銀行採用的ATM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採用高科技手段並不意味著服務創新。服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行為。大多數顧客很欣賞人際間高水平接觸的服務。而服務過程是很難憑借某種作業標准來控制的,必須形成一套內在的行為准則,讓服務人員面對顧客時能夠靈活運用,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所以,營造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才是提高服務水平、推進服務創新的源泉。

④ 什麼是企業信息化服務

企業信息化服務就是通過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具體可以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百回科)讓企業答擁有便捷管理、快速響應等等的能力,幫助企業更合理的運行,精簡組織結構,抓住商業機遇。而企業信息化的建設中不光包括ERP系統、智能物聯網設備、集成化軟體,還包括企業整體的IT建設,像無線網路建設、IT運維管理都是龐大的企業網路中的一部分,而諸如無線網路建設、IT運維管理、企業組網這樣的工作一般都是通過專業的廠商來完成。像阿里的數據中心網路架構就是銳捷網路來做的。既然要企業信息化建設是為了企業更流暢、精簡的運營,所以包括ERP系統,企業組網都要按照企業自身的屬性來建設。目的是更好的讓企業在信息化的建設中更好的過度和運營企業。

⑤ 流量兔是做什麼服務的公司

專門做蘋果應用商店優化和App推廣服務

⑥ 服務企業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1,服務企業的核來心理念:一切以顧源客的需求為中心。
2,服務型企業:是指從事現行營業稅「服務業」科目規定的經營活動的企業。與製造型企業相比,服務型企業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人力資本在企業資本中的佔比高,人力資本已經成為服務型企業的「第一資源」。
3,服務型企業與傳統的產品型企業相比,服務型業能夠更好的滿足顧客的要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增加服務型企業的利潤,增強服務型企業的市場競爭

⑦ 服務公司主要業務是什麼

服務公司還有分類,不過都是賣服務的

⑧ 什麼是管理公司什麼是服務公司

什麼是管理公司?
管理公司分為兩種:1.投資管理公司:主營一般是由幾個股東合資版投資某一個項目的。權
2.管理咨詢公司:主營服務類,對於客戶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發生的一些問題給予解答和幫助。
什麼是服務公司?
服務公司:顧名思義,主營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主要是幫助客戶滿足自身的需求和幫助……
涉及的行業很多
如企業管理,勞務,法律,民生,家政……
望參考。

⑨ 區域性服務企業是指什麼

您好
論無區域企業的形成和發展

晁鋼令

(一)

企業從其本質意義上說是在市場交易活動中謀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組織,是通過將資本投入一定的產業運作而使其增殖的利益實體。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本來就同地理上的區域概念無關。因為企業所在的位置及其所介入的市場都應當根據其利益目標來決定,而不應當受到任何地理區域的限制。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國企業的區域概念卻是十分明顯約。從企業名稱上看,許多企業的名稱前面必然冠有其所在區域的地名,如「上海××公司」、「浙江省××廠」,等等;從市場概念上看也常常有所謂「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之分;甚至在經營思想上,也經常可以聽到所謂將產品「打出去」和將資金「引進來」之說。我國企業所具有的這種強烈的「區域歸屬」意識,對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其影響了企業的市場拓展。當甲地的企業試圖將產品銷往乙地時,往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原因是乙地也有同類企業,生怕被甲地的企業搶了市場(哪怕乙地企業的比較優勢遠不如甲地企業);其次,使得真正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實力強大的企業「巨人」難以形成。原因是絕大多數企業之間的所謂「強強聯合」,都是在區域內進行的,極少有不同區域的同類強勢企業之間的真正聯合。如國內貿易局曾試圖將全國一批同名的百貨公司(商店)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全國性的商業集團。結果由於「以誰為主」和「總部設在哪裡」等問題確定不下來而不了了之。其結果是,我們充其量只能組成一些區域性的壟斷性企業,其根本不可能同國際上的跨國公司相抗衡;再次,其難以實現全國各地區在產業上的合理布局。企業的區域歸屬性過強,便會使各地區為了追求地區經濟的自主發展而不注意根據全國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來規劃區域內企業的產業結構,從而造成了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的現象嚴重,合理的產業布局難以形成。如各地區在規劃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時,就曾出現過20多個省市都把汽車工業作為本地區支柱產業的不正常現象。由此可見,如果賦與企業以過於強烈的區域概念,不僅會限制企業的發展。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打破區域界限,促進企業跨區域聯合與發展,實際上在我國經濟改革的初期就已經提了出來。1980年7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推動經濟聯合的暫行規定》就明確指出「組織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體,是調整好國民經濟和進一步改革經濟體制的需要,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並強調「組織聯合,不受行業、地區和所有制、隸屬關系的限制。」1986年,在《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動橫向經濟聯合若干問題的規定》中進一步明確指出「橫向經濟聯合……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是對條塊分割、地區封鎖的有力沖擊」。並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積極推動和引導企業發展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特別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企業之間的經濟聯合,不得從本位利益出發加以干涉。」次年,國務院又採取了對大型工業聯營企業實行「計劃單列」的做法,促使實行橫向聯合的大型企業進一步擺脫行政區域的束縛,讓那些實行橫向經濟聯合的企業聯合體有更大的經營自主權。當時,首先實行「計劃單列」的解放、東風、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都是由跨五六個省市以上的相關企業聯合組建而成的。1987年底,國家體政委和國家經委聯合發布的《關於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的幾點意見》,更是從組織層面上明確了企業可實行跨行業和跨地區聯合的組織形式,進一步推動了企業跨區域聯合的發展。

然而,由於當時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且大多數企業的聯合是在政府部門的推動和引導下實現的,所以,當時所謂的「聯營企業」和「企業集團」普遍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一是產權關系尚不明晰,企業間聯合實際上並不是資本的聯合,而主要表現為一種生產協作關系;二是聯合的目的並不明確。有相當部分的聯營企業成企業集團,只是維持了或加強了其成員企業之間原有的業務聯系,企業性質上並未有新突破。甚至有些企業集團乾脆就是原行政性公司的翻版,以維護其對下屬企業行為的直接干預;三是企業的區域屬性仍然十分明顯。大多聯營企業集團的「龍頭」企業都受到所在區域地方利益的嚴重牽制。跨區域的聯合主要表現為「一主多仆」的形式,區域間的「強強聯合」十分少見。九十年代開始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以及而後出現的企業間的資產兼並與重組,使企業跨部門跨地區的聯合具有了謀求資本收益最大化的實質意義,但是企業的區域屬性仍未有根本改變:主體企業(公司)的地區歸屬關系仍然十分明確;向外實行兼並和聯合時地方利益的傾向仍十分明顯;地方政府對實施跨區域發展的企業的各種限制和干預依然存在。從而導致實行跨區域兼並和聯合的企業並不能真正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來決定企業的區域布局和市場定位。所以我們只能將這些企業稱作為「跨區域企業」,而不是「無區域企業」。

提出「無區域企業」的命題實際上就是相對於「跨區域企業」而言的,因為兩者存在著本質意義上的不同。所謂「跨區域企業」(或稱「跨區域經營企業」)有著明確的區域屬性。通常隸屬於某一地區的主管部門管理,從而具有明顯的地區利益傾向;反映在經營思想上,往往不是單純站在企業自身的立場上去分析市場,形成決策;而在很大程度上要顧及所在地區的利益及主管部門的立場;企業的總部(母公司)一般都是穩定地設置在所屬地區,而不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或企業發展的需要而遷移到其他地區。然而,「無區域企業」從理論上講則不存在明確的區域屬性,它們應當是真正的多元資本的組合;企業的所有經營決策都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基本前提,而不從屬於企業之外其他利益主體的意志。因此「無區域企業」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的自由地組合與調配其資源,實施其經營戰略。其資源的流動,市場的布局,包括總部及為主要職能機構的選址,都不應當受到任何外在力量的牽制。這樣的「無區域企業」才有可能真正根據市場的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開展經營。也才有可能使位於不同地區的優勢企業之間實現真正的「強強聯合」,組建起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巨人」。

從世界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發展狀況來看,淡化企業的區域屬性早已成為一種重要趨勢。歐美的一些著名的大企業都是由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合並而成的,從企業的溯源來看,早已沒有了區域企業的概念。這些大企業總部的遷移。也都是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業務發展的需要。如美國國會在1890年通過《反托位斯法》,而由於新澤西等三個洲沒有訂出相應法律,結果就有95%的美國托拉斯企業集中到這三個洲;美國紐約在1965年曾集中了世界500強企業中的128家,而在7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企業的崛起,聚集於紐約的大公司逐漸減少。不少大公司的總部紛紛從紐約遷出,至1988年僅剩48家;日本的東京,也是日本以及世界一些著名企業總部的集聚地,全日本50%以上銷售額超過100億日元以上的大公司總部設在東京(注1)。在經營思想上,發達國家的企業也已擯棄了以本國為基礎,向國外輸出產品與服務的「國際營銷」觀念,而以「全球營銷」的觀念取而代之,並提出了「全球企業」的概念。美國著名營銷學者菲利普.科特勤在1994年就已指出「一個全球企業在超過一個國家的市場經營時,在其成本和聲譽上,比純粹的國內企業擁有研究與開發、生產、後勤、營銷和財務上更多的優勢。例如福特公司的『世界車』,其駕駛室是在歐洲製造的,底盤是在北美製造的,而整車則在巴西組裝,然後輸入美國銷售。全球企業以世界為基礎計劃經營和協調它們的活動」。他強調「90年代標志著這樣的第一個10年的開始:全世界的國內企業必須開始以全球觀點來考慮問題。」 (注2)由此可見,「無區域企業」乃至「全球企業」是隨著市場的一體化乃至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而出現的必然趨勢。試想,面對即將可能大規模進入我國市場的這些「全球企業」,我們如果只能以一些區域性的企業去為之相抗爭,豈不等於是「以卵擊石」。因此,淡化企業的區域屬性,實行跨區域的「強強聯合」,迅速組建起全國性的「無區域」企業或企業集團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

同企業的基本性質及其功能特徵看來並無多大關系的「區域」概念為什麼會在我國的企業中有著如此深刻的影響呢?追根尋源還是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完善有關。

首先是企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以前,我國的國有企業都是由國家直接投資的,產權關系很不清晰。投資主體一般以中央或地方兩級財政出面,而且是以資金劃撥的方式而不是以股份的方式投入。中央各部門及地方政府是投資的直接決策者,也就是國有企業的「大老闆」。由此造成的結果,必然使一個個行政區域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個「大企業」,而所謂的「國有企業」只不過是這些行政性「企業」下的一些運作實體,所以企業的區域屬性也就自然形成了。90年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之後。企業的產權關系開始明晰,國家對企業的投資改為以股份的形式投入,並以國有資本授權經營的方式委託專門的控股公司或投資公司作為投資主體,在形式上實現了政企分離。但是這一改革是不徹底的:(1)在絕大多數由國有企業轉化而成的股份公司中,國有股份都占著絕對的控制地位(不少實際上仍是國有全資企業);(2)國有資本的授權經營單位大多是由原行業行政管理機構轉化而成,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政府的利益;(3)這些控股公司乃至其下屬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實質上都是國家編制的幹部,接受政府部門的委任與調配。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尤其是各地方政府)對企業的影響仍然是很大的,所以企業的區域屬性就仍然很難消除。

其次是財稅體制改革的不完善。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難點問題就是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財稅關系問題。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為了調動地方在發展地區經濟方面的積極性,我國的財稅體制一直把地方政府的收支同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即所謂的「分灶吃飯」。近年來,盡管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由「承包制」改為了「分稅制」。但是,地方財政「地收地支」的狀況仍未改變。為了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地方政府對於本地企業進行控制和干預的要求十分強烈。越是大或越是強的企業,地方政府對其控制和干預的程度也會越高,從面使這些企業的區域屬性也就會變得越加明顯而不易改變。實行「地區封鎖」,防止「資源外流」往往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的既定政策,企業想要擺脫區域的影響而實現自主發展也就會變得很難。

再次是行政體制改革的不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政府行政部門的基本職責仍然很不明確,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干預仍然很深,政企不分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越往基層管得越是細。一些城市的區級政府,甚至連商店開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關門都要直接過問,將企業死死地置於政府部門的管束之下;二是幹部任命制度同企業負責人的選聘制度有很大矛盾。如前所述,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仍然列入國家幹部的編制系列,(有的雖然名義上取消了,但實際上仍保留著幹部級別,並由組織部門嚴格按照其級別向各企業推薦或委派)。現已實行了股份制的企業,按理應由董事會聘任企業總經理。但此前也必須由組織部門審查和推薦。這樣就使得企業的負責人不得不聽命於對其進行委派和推薦的政府部門,從而也就很難擺脫地方政府部門對企業的影響。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人,往往把本地區內一些大企業的成功經營作為自己工作的業績來看待,對於那些同他們的政治生命息息相關的優質企業怎麼肯輕易放手呢?

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了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同市場經濟體制在轉軌之中的矛盾依然存在。市場經濟要求資源按照市場運行的客觀規律實行最優配置。市場運行的各種內在要素的發展與變化是促使資源進行流動與配置的基本動因;而計劃經濟則強調資源的行政配置,根據由政府部門或其他權力機構制定的計劃人為地進行調配。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必然導致經濟活動中利益主體的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利益主體必然是企業,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利益主體則主要是政府。改革的不完善,使我國大多政府部門作為經濟活動的利益主體的角色觀念仍未得到改變,從而就必然導致企業對政府部門(特別是地方政府)的「附屬性」無法改變。這是「無區域」企業形成和發展的根本障礙。

(三)

我國的「十五」計劃綱要指出,「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的合理化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然而調整的目標能否實現,則取決於經濟體制及企業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在「十五」計劃綱要中所列舉的各項改革措施中,有多項是有助於企業擺脫「區域性」的束縛而向「元區域」企業發展的。如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上,提出了「建立分工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經營和監督體制,使國有資產出資人盡快到位,探索授權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或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行使出資人職能」。這將有助於增強國有資產人格化代表的相對獨立性;在健全市場體系的問題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破除地方封鎖,反對地方保護主義,廢除阻礙統一市場形成的各種規定。」這將有助於消除影響企業向「無區域」方向發展的各種市場障礙;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問題上,提出了「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不直接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這更將助於弱化地方政府門對企業的直接控制,進而淡化企業的區域屬性。(注3)

在促進「無區域」企業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影響一時是難以完全消除的,如因現行的財稅體系,而強化了地方政府對地區內優勢企業的控制要求;因國有大企業負責人的組織審查和推薦制度而使企業主要負責人客觀上難以擺脫「區域意識「的束縛等等。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將有待於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人們思想意識的進一步轉變才能得到根本解決。然而現階段,從企業角度講,則應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以促進「無區域」企業的形成和發展。

一、 形成多元化的企業資本結構。

有條件發展為「無區域」企業的國有企業首先應當進行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革。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或相互參股的方式吸納各種性質的資本進入,降低國有資本的比例,組成多元持股,群體決策的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的資本結構越趨於多元化,行政主管部門對企業的干預力度也就會變得越小。從而就可能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自主開展經營的市場利益主體。

二、 進行多地化的企業職能布局。

企業應根據各個不同地區在經濟和社會功能上的不同特徵,將企業的各種機構及職能部門分散設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個不同地區對於企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如將企業的行政總部及銷售公司設置在信息集中度高,商貿功能強的經濟中心城市;將產品加工部門設置在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或勞動力成本低的地區;將產品研發機構設置在同類行業科研水平最為先進的地區等等。企業則以全國乃至全球的市場意識和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將他們統一起來,為實現企業的利益目標而共同努力。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大企業開始將總部搬遷到上海等經濟中心城市,有的甚至將產品研發機構設到了美國的「矽谷」。這正是值得關注的良好發展趨勢。

三、 實施異地間的企業「強強聯合」

企業跨區域的兼並與聯合現在已比較普遍,但大多仍表現為以生產經營能力的增強為目的「強弱聯合」,如為了擴大自身的生產加工能力或為了拓展市場渠道而對異地的弱勢企業進行兼並或聯合。而通過異地間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來擴大企業規模,調整產品結構,以增強總體競爭實力的聯合雖然也有,但不多見,原因就是以上所述的部門和地方利益的牽制。但隨著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增強,這些牽制是可以被打破的。關鍵是企業應當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觀念和敢為天下先的戰略和氣魄,只要能成功地實現異地企業間的「強強聯合」就能在建設「無區域企業」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應當說在「無區域企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企業自身的因素畢競屬於「內因」,而各種環境因素只能構成「外因」,在變革的過程中,企業「內因」總是起著主導作用的。因此只有通過深化企業改革,明確建設「無區域企業」的重要意義,激發企業在這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各種環境條件也是有可能改變的。

在討論「無區域企業」的形成和發展時,對於以下一些問題是必須加以強調的:

一是所謂「無區域企業」並不僅僅是一種跨區域的企業兼並行為,更重要是應當表現為企業對自身地位的認識和戰略思想的改變。即在企業地位上必須突破區域性企業局限,而站在全國性企業乃至全球性企業的地位上考慮問題;在戰略思想上,也應當基於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態勢來進行統籌規劃,而不能目光短淺地成為「井底之蛙」。

二是並非所有企業都可能成為「無區域企業」。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未來的企業還是有全球性企業、全國性企業和區域性企業之分的。「無區域企業」只能是具有強大資本規模和經營實力的少數企業。但是在中國這樣的「無區域企業」一定要有,而是在現有的國有企業中也必須形成幾個具有強大競爭實力的「無區域企業」,這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的標志。

三是目前我國對「無區域企業」在理論上的認識和法規政策上的認同還很模糊,這對於「無區域企業」的形成和發展是有影響的。中國與外國不同。國外的企業從一開始「區域歸屬」的概念就是比較淡化的。所以他們也許不需要對「無區域企業」作出特定的解釋,而中國長期以來企業的區域屬性過於強烈。在我們進行經濟體制和企業制改革的過程中。有必要對「無區域企業」進行理論及法規政策上的解釋,以促使我國的「無區域企業」能夠真正健康地成長與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