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1-09 18:53:06

Ⅰ 對政府進一步優化資金環境有何好的建議

(文章題目自加)
環境是生產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農場經濟發展的第一競爭點。環境的優劣,直接反映了一個地方思想解放的深度、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和行政執法水平,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速度、對外開放的廣度。沒有良好的環境,跨越式發展就無從談起。優化發展環境,必須固樹立「環境就是資源、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的觀念,教育引導各級幹部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打造「環境佳地,政策窪地、服務高地、安全寶地」,為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要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對欠發達地區而言,加快發展是當前最大的政治,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優化環境是加快發展的前提保障,發展無止境,優化環境無終點。對讓投資者而言,賺錢是最重要的投資環境。人家賺錢,我們發展,實現雙贏,合作才會長久。因此,加快發展,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最大限度的為投資者創造賺錢機會、發展機會。要認清「予與取」的關系,樹立「雙贏」理念。做到要先取後予,放水養魚,決不能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放棄一些暫時利益,滿腔熱情為企業搞好服務。只有企業發展壯大了,才能迎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繁榮,將來我們才會獲取更大的利益。在政策的制訂上,只要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外地的一切優惠政策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使我們的政策更具包容性,而且要不斷地突破禁區,不斷地沖破舊框框,敢於和善於先讓利後得利,讓近利得遠利,讓大利贏小利再贏大利。在規費徵收上,可收可不收的,全部取消;有上下限規定的,全部按下限來收取;對於一些服務性收費,採用「不服務,不收費」的原則,取之於企業、用之於企業,全心全意促進企業發展。在政策的執行上,要嚴肅執行紀律,對黨委、政府的政策,必須積極主動地貫徹落實,決不能以「條條」為借口搞「行政性壁壘」、設「玻璃幕牆」,確保貫徹到底、落實到位,不出梗阻;對尚未落實的政策,要查明原因,找出症結,明確責任,限期落實。要堅決杜絕科室意見否定部門意見,部門意見否定政府文件的不正常現象。在民風的養成上,要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杜絕欺生排外、強裝強卸、強買強賣等行為,切不可為了蠅頭小利,痛失商機,在全社會營造「親商、富商、重商、安商」的發展氛圍。

二、要正確處理好利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化化經濟發展環境,實際上是一個利益關系重新整合的過程,如何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沖突的問題。應該看到,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是農場利益之所在,也是農場利益之所系。農場要在利益關系問題上,要學會算大帳,算長遠帳和社會帳。對我場而言,發展是硬道理、大道理,加快農場發展、振興農場經濟是大局。面對激烈的競爭,農場靠什麼搞活經濟?靠什麼來吸引資金?靠什麼來爭取項目?唯有政策優惠、環境寬松。創造寬松環境、降低招商門檻,必然要犧牲一些暫時的利益。但是,有了寬松的發展環境,不僅會帶來新上項目的增加、經濟規模的擴張、消費需求的增長,而且會帶來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巨大的外部市場,更重要的是會帶來先進思想的同化、管理模式的創新、經營理念的轉變、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和高層次人才的涵養等多方面的積極效應,這種收獲是可持續的,也是長遠的,其價值也是無限量的。因此,只有處理好利益關系才能換來長遠發展,是非常值得的。對農場而言,沒有農場的經濟發展,沒有人民群眾的富裕,沒有納稅人的貢獻,農場就失去了發展的根基、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農場各單位必須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步調,把促進經濟發展作為自身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利益與經濟發展發生矛盾的時候,必須以「發展是硬道理」來統領單位的「小道理」,多一些全局觀念,少一些單位意識;多謀國家和社會之大利,少謀單位之小利;多想群眾的期望,少想一己之得失。要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准,凡是有利於經濟建設的事情就千方百計去做,凡是不利於經濟建設的事情就堅決不做。始終堅持把一個地方的利益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處理好利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三、要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的關系

法律是人民群眾制定的,是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因此,執法與服務是並不矛盾的有機統一體,執法從根本上說就是服務,就是利用法律法規等規范經濟社會發展秩序。各級幹部都要以強烈的緊迫感,增強公僕意識,把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服務上來,把服務放在第一位,氫管理寓於服務之中,在搞好服務中加強管理,在加強管理中搞好服務。一要來格執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良好的市場秩序不能沒有法制的維系,不能沒有執法者的參與。作為執法執紀部門和執法執紀人員,既要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同時更要承擔服務人民的責任,端正思想,從根本上解決為誰執法、為誰服務和怎樣執法、怎樣服務的問題。要處理好嚴與寬、更與軟的辯證關系,嚴要有據、寬要有邊、硬要有度、軟要有界,政府的一切行政行為要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依法辦事,切實營造出一個開明、開放、優惠的政策環境,高效、快捷、優質的服務環境,文明、誠信、熱情的人文環境,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二要改善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要按照政府提速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和規范辦事程序,能公開的公開,能取消的取消,快審快辦,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要強化「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你賺錢,我收稅」的意識,視企業和投資者為上帝,切實轉變職能,千方百計搞好服務,要樹立尊重納稅人、保護企業家的意識,只要他們不踩紅線、不碰高壓,就要全力支持他們放手發展經濟。做到外商有事馬上辦,有求馬上到,有報馬上查,有難馬上幫,盡最大努力使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者經營安全、辦事方便。三要規范執法程序,加強執法監督。行政執法部門要從大局出發,做到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堅持杜絕「三亂」和「吃拿卡要」現象。要採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發揮群眾監督、職能部門監督等各方面的作用。突出抓好有獎舉報、行風熱線、社會評議機關等活動,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擔負起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的督促查等工作,及時受理、嚴肅查處干擾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舉報、投拆案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在迴音。對那些頂風違紀、以身試法者要對損害發展環境的,部門將按照「不換腦筋就換人、不改作風就調整」的原則,堅決查處,懲一儆百,切實為投資者和企業撐腰壯膽。

四、要正確處理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

優化發展環境,加快經濟發展,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扮演著重要角色,必須把握好角色定位,既不能缺位,該作為而不作為,也不能錯位,不該作為而亂作為。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要認真履行職責,把該管的事管好,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逐步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從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轉變。政府管理部門面對新的形勢,要樹立「強政府、大服務」的思想,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做到管理不越位、服務不缺位,在「宏觀指導、提供信息、改善設施和搞好社會治安」、「三亂」治理等方面體現政府的作用。二要解放思想,把該放的徹底放開。管得多,服務少,程序多,效率低,只會使投資者退避三舍。各部門尤其是經濟執法部門要自覺地服從服務於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這個大局,正確處理好條條管理與地方經濟、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的關系,尋求執行上級規定與服務招商引資的最佳結合點。要深刻理論「不放不活」和「無為則無不為」的道理,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多指導不幹預,多服務不設卡,多幫忙不添亂,多支持不指責。營造一種「你發展我鋪路,你掙錢我保護,你納稅我服務,你有困難我幫助」的良好氛圍,真正把農場建成投資的沃土、創業的樂園。

Ⅱ 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有哪些弊端

一、公共服務市場化:政府治道變革的潮流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會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世界性潮流。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對傳統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轉型國家,幾乎都被捲入了這一潮流。在這場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行政理念。這種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行政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政府應開放公共服務領域,實現公共管理社會化,注重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政府的工作模式中應引入市場化機制等。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國家的政府行政改革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而的。能夠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務的政府就是好政府的觀念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法治化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政府的改革方向。所謂公共服務市場化,是指政府「籌集各種資源,通過民主政治程序設定社會需要的優先目標;與此同時,又利用私營部門之所長,組織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具體而言,即指政府通過政治過程作出決策,確定公共服務的供給數量和質量標准,然後以市場機制為杠桿,通過多種方式調動私營部門、非贏利部門等組織的參與,在競爭中完成公共服務的供給。其目的是在政府部門不放棄公共政策制定責任的前提下,通過引進市場機制,挖掘社會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作為一種制度創新,公共服務市場化突破了政府決策、政府執行的傳統模式,通過政府權威與市場交換之間的復合配置,凸現了雙方各自的功能優勢,從而為政府以更高效更經濟的方式履行公共服務職責提供了可能。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要求在公共部門中引入市場機制,要通過招投標、合同承包、特許經營等市場運作方式向公眾提供公共服務,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公共服務的供給和需求,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公共服務的市場化與公共服務的社會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公共服務社會化就是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動社會力量改善公共服務,鼓勵各種民間組織參與興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要根據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性質和特點,實現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和供給方式的多樣化。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實質就是改革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傳統觀念認為,微觀經濟領域應由私營企業承擔,而公共服務應由政府壟斷。但是由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往往缺乏效率。在公共服務領域引進市場機制,將政府權威與市場交換的功能優勢有機組合,使政府從公共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變為「促進者」和「發包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政府對公共服務的壟斷,提高了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用最低的成本向社會提供最好的服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總的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但具體地說,還有一個政府改革的目標模式選擇問題。這一目標模式,就是建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即要實現從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從低效政府向有效政府的轉變。在20世紀里,由於計劃經濟、宏觀調控、福利國家以及以政府促進發展等一系列實踐因素,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政府規模和管理范圍都得到了空前的擴張,並且超過了必要的限度,其結果是導致了財政困難、發展停滯、人民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自70年代末以來,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並開始了國有企業民營化和精簡政府機構和人員等變革,政府規模逐漸縮小,政府職能逐漸受到限制。這一進程可以概括為當代各國政府實施治道變革的重要方面,即從無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治道變革進程。在這一治道變革進程中,各國的做法主要是把公共服務生產和提供進行市場化改革。各國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內涵主要是指在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城市公用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市場化改革。各國的實踐表明,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對於實現政府從無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治道變革,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一領域的改革,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政府職能的治道變革,也不可能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市場化是當今時代之大勢,公共服務市場化不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我國政府順應這一時代潮流,適應公民日益增長的對公共服務的需要與要求,積極推行公共服務市場化,是我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最近幾年來,我國已有部分城市在公共服務產品由國企壟斷供應大格局不變的情況下,有限度地開啟了市場化運作的嘗試。例如浙江省的一些城市,社會資本收購城市水廠、參股水務公司、組建民營公交、合股經營管道燃氣等事已屢見不鮮,但就開放的程度看,仍停留在點上的嘗試階段。2002年8月深圳市政府推出城市公共服務領域投融資改革新舉措——對外開放一直由國企壟斷經營的城市水、氣、公共交通等公共產品的供給服務市場,歡迎國外投資者通過增資擴股或股權轉讓參與深圳市公共服務領域的市場化運作。此消息一傳出,很快就有70多家國際投資機構表達了合作意向。這就足以證明深圳全面對外開放公共服務市場,是迎合時代潮流的明智之舉。我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現在已經初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前是要進一步的完善和鞏固這一體制。各級政府應該緊緊把握住當前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努力推進中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社會化。二、公共服務市場化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公共服務市場化在產生顯著效益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缺陷,值得我們予以關注。這些問題和缺陷有學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化帶來的國有資產的流失。市場化是以提高效率(經濟效率與管理效率)為出發點和根本特色,但是由於市場化改革往往容易偏離最初的宗旨,其結果可能是政府在市場化中獲得了財政危機的暫時解脫,而企業也通過某些非正當手段取得了相當客觀的利潤,而最應該保值增值的國有資產卻在市場化中悄悄流失。二是市場化使公共利益受到忽視。例如說,在傳統上,公共部門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是間接關系,公眾集體付費,政府集體供給,一般來說在消費者之間不會存在差異。但在市場條件下,單一的供求關系可能被打破,因為生產者以盈利為目的,它會按照市場競爭法則去選擇有利於其獲利的服務項目,對於那些不能很好獲利但又不能不提供的服務,則有可能消極供給,這就可能使一部分人得不到服務;而對消費者而言,它無須集體性統一地消費,因而可以選擇不同服務或不同層次的服務,但對於那些生活困難者來說,卻是沒有選擇權而言的。當一部分人被剝奪了某些選擇權時,很難說是社會公正的表現。三是市場化引發腐敗與私人壟斷。因為市場化就是通過一系列化公為私、公私合作方式,藉以引入競爭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市場化不一定必然帶來腐敗問題,但在公私合作、化公為私的過程中會增加腐敗的機會。與公共服務市場化所產生的腐敗問題相伴而來的可能就是市場化之後形成的新的私人壟斷現象。由於市場化沒有形成真正的競爭局面,使企業具有了取得壟斷利潤的現實條件。於是,新的私人壟斷就會產生。這樣,對於公眾而言,市場化就是用私人壟斷代替政府壟斷。四是市場化帶來公共責任缺失。許多地方政府在進行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直接考慮的是解決財政與投資問題以及減少政府管理職能,減少人員編制等,而對於市場化後可能存在的公共責任空白卻估計不足,也或許主觀上就希望能夠減少政府責任,如此等等。這都會引發公共部門的責任危機,最終損害公共利益。五是市場化帶來新的社會穩定問題。在我國一些地區,一些領域,公共服務在市場化之後確實在效率上有所提高,但與此同時卻帶來新的問題,如突出表現為一些提供公共服務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或被私人收購後,出現大量裁員,引起社會不穩定。六是市場化可能引發政府管理危機。對各級政府來說,實施市場化是一種公共決策的過程,它要求決策者對決策對象有充分的認識與准備,包括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技能。在我國行政管理決策科學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任何輕率的市場化措施都可能會發生問題。事實上,公共服務市場化是個復雜的改革進程,改革者既要有公共管理知識與技能,又要有市場經濟的專門技術,才有利於確保改革不會漏洞百出,反復無常。除此之外,公共服務市場化存在的問題還有:在公共服務市場化口號下將社會公益事業統統推向私營化和市場化,規避政府責任。20世紀80年代中期,鑒於中央政府對社會福利的投資長期不足,民政部率先提出了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口號,並隨情況發展將社會化演進為市場化、產業化、民營化。接著,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等部門也相繼提出了類似的口號。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從此被導向企業化模式。近20年過去了,在事業單位改革中由於放權過度、約束不足,基礎教育、衛生防疫等承擔政府法定責任的機構乃至承擔監督執法職能的機構也被允許創收,而且政府對於創收活動的內容、收入比例以及用途幾乎沒有限制。一些機構的業務活動內容及活動方式過分自由。很多機構的目標和行為偏離社會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和規范,過分突出機構和小群體利益。社會事業領域出現了混亂局面。還有,市場化後一部分公共服務的質量並未達到政府和公眾的要求。推行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的目的,是在節省政府資金的同時,保持並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盡管許多地方的改革實現了既定的目標,但也有不少的公共服務在市場化改革後出現下降的局面,與政府和公眾原先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媒體多次報道過,由市場提供的中小學校早點、午餐盒飯經常出現衛生問題,引發學生集體中毒。公共服務事業市場化改革中出現問題的根源何在?我們認為,政府與市場的責任邊界不清,政府職能「缺位」和市場化「過度」;政府職責不清,放權過度、約束不足;行政管理體制缺陷;條塊分割與不同層級政府間的責任劃分不合理;改革過程缺乏統籌規劃,制度建設滯後等等是其主要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責任的缺失。三、強化政府責任是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關鍵發展公共服務事業是政府的責任。不管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發展公共服務事業都應該是政府的責任。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改變的不是企業和當地政府領導或被領導的關系,而是在公共服務事業中引進和實行了市場機制,這種機制下政府的責任是遵循和利用市場經濟規律來發展公共服務事業。政府不應該大包大攬,並不是事事都要政府自己,政府應該做的是組織協調各方的力量共同去,政府要從公共服務事業的經營者轉變為組織管理者。具體而言,在把公共服務推向市場化的改革進程中,政府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政府必須以結果為導向對市場化公共服務實行有效監管。在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進程中,政府必須加強監管職責,這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政府部門的共識。監管是必要的,關鍵的問題在於正確而充分地發揮監管的作用。應當認識到,遵守規則本身並不是目的,只要其服務提供者在運作中不違反法律,並且公眾最終能夠獲得符合要求的服務,政府就不應僅僅只注重運作的過程而忽視其結果,相反,政府必須以結果為導向對市場化公共服務實行有效監管。否則,不僅有可能窒息服務提供者的經營活力和創新動力,也會加大政府的監管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政府要認真分析可能影響公共服務質量的若干因素,對其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因素實施監控,同時注意收集公眾對公共服務質量的評價信息,建立並完善相應的公共服務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其次,在具體實施方案前應做好可行性論證工作,減少改革的盲目性。公共服務市場化需要一系列的條件作支撐,並非所有的公共服務都能成為市場化的對象,也並非所有的市場化改革都能取得成功,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除了經濟和效率,政府還需要考慮其它眾多的因素,有些領域的公共服務可能並不適合推行市場化。另外,公共服務市場化在節省政府直接資金的同時,也對政府在談判技巧、監管能力、評估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在作出最終的決定之前,應該組織機構和人員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例如,作為改革對象的公共服務是否確實適合市場化運作,它有無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它能否為大眾所接受?如果適合市場化運作,那麼政府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好指導、監管和評估等工作?政府在安排談判、從事監管和組織評估等方面需要多少投入,市場化帶來的預期收益是多少?即使研究無法准確回答和完美解決以上問題,也可以促使政府部門進行冷靜思考,增強其在改革中的決策理性。第三,在制度層面強化對政府相關人員的監督和制約,降低和消除廉政風險。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涉及政府行政權力在市場領域中的運用,政府在確定服務價格、挑選服務提供者、制定監管規則等方面擁有較大的裁量權。如果沒有相關的監督制度作配套,就很容易發生貪污腐化、權錢交易等行為。國外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中腐敗丑聞不斷,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國政府在推行此項改革時,要特別注意相關廉政制度的配套。除了推行網上公、完善政務公開外,政府還需要規范相應的操作流程,保持各工作環節之間的銜接,同時要暢通投訴渠道,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積極作用。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人員的素質。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行使,最終還是要簡化為人的具體活動,政府管理人員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直接影響到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高低。從目前我國實際情況看,培養大批具有高素質的公共管理人員,是對市場化的公共服務進行有效監管的當務之急。第四,必須加強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法制建設。應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法制建設,要在國家相關立法中進一步明確政府公共服務的職責。要通過一系列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建構,為公共服務提供製度性的保障。要進一步加強對公共服務的規范和監督,強化政府責任意識。在大部分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對於城市公用事業都有明確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許可權劃分,政府對城市公用事業依法進行管理,而且各項法律法規比較健全。這就有效地避免了管理部門管理的隨意性,大大減少了管理部門憑借自己主觀判斷對市政公用企業的無效干預。公共服務市場化,在中國目前還是一個嶄新的研究課題。要進行法制化建設,關鍵是在法治理念和政府治理理念上要有創新,要有突破。首先,法治理念要從過去強調「管制」向維護市場平等權利轉變,使政府成為創造良好環境的主體;其次,法治理念從「允許」性規定向「禁止」性規定轉變。「禁止」性理念強調的是,法律只規定什麼是禁止做的,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這種理念可以為創新行為提供空間,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後,政府治理理念要從主要依靠行政性規章和文件向依據法律授權轉變,從「權力本位」向「責任本位」轉變。這是理順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基礎,也是避免政府過度隨意干預市場的重要保證,有利於防止官員腐敗和維護市場秩序。第五,建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所謂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指政府通過特定的程序,授予企業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對某項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進行經營的權利,並以協議的方式界定政府與被授予經營權的企業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的一種制度。其實質意義在於用政府「有形之手」控制、彌補市場「無形之手」所造成的「市場失靈」。特許經營制度有三個特徵,一是在經營主體的選擇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二是政府授權;三是主體雙方用協議的形式界定各自的權責利。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特許經營權的申請與授予。通過公開向社會招標選擇投資者和經營者;政府依據城市發展的要求提出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項目,進行社會招標,擇優選擇特許經營權授予對象,由主管部門代表當地政府向被授予特許經營權者頒發權證,並由主管部門代表政府與其簽訂特許經營協議。二是特許經營協議的基本內容。包括特許經營內容、區域、范圍及有效期限;產品和服務標准;價格或收費的確定方法和標准;以及監督機制;違約責任等等。三是特許經營權的變更和終止。在協議期限內,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未按要求履行合同,產品和服務質量不符合標准等情況,主管部門可以變更和終止協議。第六,要在推進公共服務市場化中盡快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一是各級政府和公共服務主管部門要盡快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轉變管理方式,從直接參與對公共服務的經營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從對企業負責轉變為對公眾負責、對社會負責。政府管理的主要職責是積極培育公共服務行業市場;制定公共服務行業的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監管職能,規范市場行為。二是防止對「市場化」的簡單理解,出現「一賣了之」的現象。有很多人理解市場化就是賣。說十六大精神就是一個字,賣!快賣!國有企業都要趕快賣,急功近利,根本不按經濟規律事,有些地方搞偏了,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所以,要明確市場化決不等於私有化。三是認真分析和分別對待各類公共服務行業。不加區分統統推向市場是不對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文化服務就不能完全推向市場,對公益性事業和補貼性行業,政府必須有足夠的投入,保證其正常運轉。綜上所述,公共服務市場化對於政府管理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但是我們認為,只要各級政府官員強化責任意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健全法制、依法治理,不斷調整對公共服務事業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實現在全社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就能夠適應現階段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Ⅲ 如何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要以學習貫來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自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提高機關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為加快長治市新一輪轉型跨越發展步伐、深入推進「五五」戰略實施、努力實現「四個率先」目標作出新貢獻。

要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責任,落實到位;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推動作風轉變,不斷提高工作水平;要理論結合實踐,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從自身崗位做起,從手頭工作做起,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辦公廳工作的各個環節,為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保障。

Ⅳ 如何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及建議有什麼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Ⅳ 政府服務經濟發展標語

1、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全力打造嶺東經濟發展核心區

2、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營造重商興企的氛圍

3、人人參與優化環境 事事關系開放形象

4、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樹立行業新風

5、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 大力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

6、優化環境 從我做起

7、積極行動起來 深入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

8、大力解放思想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9、完善機制 常抓不懈 為優化發展環境提供堅強保障

10、深入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切實維護企業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11、轉變機關工作作風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12、環境就是生產力 發展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13、為企業和投資者排憂解難 就是服務發展 就是造福扎蘭

14、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重要理念

15、著力優化投資環境 落實科學發展觀

16、優化經濟環境,打造誠信扎蘭

17、積極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 營造良好的對外開放新形象

18、不抓發展環境就是失職 抓不好發展環境就是不稱職

19、人人都是投資環境 事事關系經濟發展

20、爭做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好學生 好市民 好乾部

21、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22、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實現嶺東經濟發展核心區目標的重要保障

23、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促進全市經濟快速發展

24、經濟發展環境就是生產力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從我做起

25、事事關系招商引資 人人都是投資環境

26、堅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 全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27、黨政齊抓共管 各職能部門積極參與 深入推進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

28、打造重商興企的社會環境 真情服務於企業和投資者

29、打造嶺東最優發展環境 把扎蘭屯建成投資沃土和創業樂園

30、大力優化經濟環境 積極建立企業信用制度 不斷改善社會信用環境

31、公務員就是服務員

32、政府優化環境 企業創造財富

33、人人是發展環境 個個是扎蘭形象

34、人民創造財富 政府創造環境

Ⅵ 如何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和政務環境,並做好對企業的服務,稅務

審批大提速受益的不僅僅是四通公司,在企業家眼裡,審批是項目建設尤其是新內項目必須容面對的第一道「關口」。今年以來,針對審批項目前置要件設置過多、審批環節繁瑣、審批時間過長、一些事項的審批范圍大而全、部門之間的審批制度不協調等問題,推行多項改革,實現行政審批大提速。
市工商局出台舉措,將汽車、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以及大項目開發建設的重點企業等,全部納入「綠色通道」,實行一條龍服務,採取無償代辦、專人負責或電話預約、現場辦公等措施,幫助企業完成登記注冊;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將市教育局等部門的審批服務工作統一納入大廳集中辦理,專門設立「綜合接待式窗口」,審批辦、接待窗口更加規范,「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使中心整體功能更加集中。

Ⅶ 2021年底前,各地政務熱線統一為12345,你有撥打過的經歷嗎

我還沒有撥打的經歷。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是反映問題建議、推動解決政務服務問題的重要渠道。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對於有效利用政務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加強監督考核、提升企業和群眾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一些地區率先探索,對本地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進行歸並,依託一個號碼開展服務,在為企為民排憂解難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號碼仍過多、記不住,熱線服務資源分散,電話難接通、群眾辦事多頭找等現象還較為普遍。為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提高政府為企便民服務水平,經國務院同意,做出了以下決策。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一個號碼服務企業和群眾為目標,推動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並優化,進一步暢通政府與企業和群眾互動渠道,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

Ⅷ 如何規范行政執法,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一)倡樹行業精神,更新機關工作理念。大力弘揚「勇於實踐,勤奮創新;精益求精、樂學善教」的行業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創新和培育新型機關工作理念。教育和引導機關人員牢固樹立機關就是服務的理念,切實做到工作以服務為本,服務以基層為本,基層以民生為本,真正實現機關人員由 「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通過組織局機關幹部學習、開辦講座、舉辦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增強機關人員立足崗位的責任意識、推動發展的服務意識、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和爭創一流的領先意識,以觀念創新的大突破,推動機關效能的大提高。

(二)嚴明工作紀律,規范執法行為。全面加強機關建設,轉變工作作風。上班時間不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嚴禁上網玩游戲、聊天等;不準遲到早退、缺崗空崗;嚴禁工作中生冷硬頂、推諉扯皮、刁難服務對象,嚴禁「吃、拿、卡、要」或索取、收受、長期佔用服務對象財物;嚴禁擅自對服務對象停止服務或干預其經營活動,嚴禁強制服務對象接受有償服務。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不斷提高工程報建審批、工程招投標監管、安全生產監督、企業資質年檢、建築市場監管等審批事項審批效率。強化建設工程承發包交易中心和駐市行政審批中心窗口建設,真正實現「一門受理、並聯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的一條龍服務,不斷增強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的深度和廣度,推行「陽光政務」,打造「透明政務」。

(三)完善機關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一是進一步規范完善工作程序。整合規范內部分工,明確職責許可權,杜絕「交叉、扯皮」和「踢皮球」的不良現象,使工作流程路徑最短、環節最少、程序最科學。二是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對一般事項即時辦理,復雜事項限時辦理,多部門交叉事項聯合辦理。擴大群眾知情權,防止出現「機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公共利益私有化」的傾向。實行「首問負責」 和「責任追究」制,對不作為、亂作為的追究相關責任。根據各自工作性質、特點以及職工群眾關心程度,進一步修訂完善政務公開、服務承諾的內容,做出更具體、更全面、更具操作性的規定,使之更科學、更簡便、更規范。三是實行治庸問責制。切實做到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讓位、亂為者無位。進一步提高幹部隊伍的執行能力、協作能力、工作能力。

(四)強化效能監察,健全長效機制。通過開展問卷調查,公布舉報電話、郵箱,聘請社會執法監督員等,進一步暢通訴求渠道,建立健全投訴受理快速反應機制,對一些影響大、涉及范圍廣的重要投訴件,做到「快接、快查、快反饋」。通過開展內部明查暗訪活動,不斷加大機關效能監察力度,健全和完善案件查辦的快速反應機制,從快從嚴查處各類干擾和破壞全市經濟發展環境的事件,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遷就。實施績效管理。進一步研究制訂機關效能監察考核辦法,與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緊密結合,採取集中考核和綜合平時表現相結合的辦法對科室、部門工作進行打分排名,表彰先進,鞭策落後。建立健全機關工作約束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使各項業務工作逐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標准化,形成建設高效機關的長效機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