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領導美國
① 在美國監督法院的機構是誰
美國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8名法官組成,擁有最高司法權,其判決為最終判決。9名法官均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批准任命,如無失職,將終身任職。
美國憲法對司法的有關規定 受歐洲思想家孟德斯鳩(Charles-Louis de Montesquieu)和洛克(JohnLocke)的影響,美國憲法的締造者把司法獨立作為美國建國的一條重要原則。 在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等人看來,司法部門只有不聽命於立法和行政部門,才能主持正義,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與自由。美國的締造者之所以如此看重司法獨立,也是由於喬治三世迫使殖民地的法官服從於他的旨意,使他的壓迫政策暢行無阻。推翻英帝國統治後,美國的締造者便將司法獨立寫入憲法,希望用司法對行政和立法部門加以約束,防止它們濫用權力。 美國憲法對司法的規定相當簡明扼要。在第一章將立法權授予國會、第二章將行政權授予總統之後,憲法第三章將司法權授予聯邦最高法院及其下屬法院,並規定了法官的任期、工資待遇、司法權的范圍等等。除第三章專門講述司法之外,第一章和第二章也有少量涉及司法與立法、司法與行政之間關系的規定。這些規定主要包括:一、聯邦司法權屬於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國會設立的若干下級法院。法官只要行為端正,得終身任職並領取薪酬。該薪酬在其任職期間不得削減(美國憲法第三章第一節)。將司法權交給最高法院,至少在文字上界定了司法與立法和行政部門的區別,使國會和總統不得插手司法領域。這樣,美國的建國者用憲法的前三章分別規定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歸屬,明確了三權分立的政府結構。在將司法權授予法院之後,憲法馬上談到法官的任期和工資等相當瑣碎的問題,這種安排初看起來令人費解,實際上卻是出於維護司法獨立的根本考慮。在殖民地時代,喬治三世可任意決定法官的任期和薪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法官對行政部門的依從。所以,在憲法締造者眼中,法官的任期和工資待遇構成了司法獨立的一個根本問題。通過規定法官的終身制並給予他們穩定的、較優厚的工資,憲法試圖杜絕法官為了保全職位和薪水而在處理案件時屈從於外界壓力,有失獨立與公正。
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審議和認可後,由總統正式任命(美國憲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條)。這一規定體現了憲法的締造者要求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部門在相對獨立的同時,又要彼此制約的意圖。由行政和立法部門掌握聯邦法官的來源,使行政和立法部門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控制司法部門的意識形態,彼此協調工作,同時也防止由不稱職的人員掌握司法權力。這條規定也說明聯邦法官不由民選產生。這種安排同法官可以終身任職的規定一樣,都是為了司法活動的獨立與公正。倘若法官由民選產生,他在判案時就不免要考慮其選民的利益與態度。倘若他沒有終身職位,就更要自覺不自覺地照顧其選民的利益,以求再次當選。規定法官由總統任命和參議院認可,並享有終身職位和固定工資,可以消除法官的後顧之憂,維護司法獨立。因為總統和參議員都是經民選產生,由他們任命和認可聯邦法官,基本上也屬於民×程序。
所有彈劾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或聯邦法官)的案件須由國會(而不是司法部門)負責。彈劾案件必須由眾議院發起(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二節第五條),由參議院審理(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三節第六條)。彈劾的依據必須是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各種重罪與輕罪(美國憲法第二章第四節)。
(一) 法官的任免 在任何國家的司法制度中,如何任免法官都是一個關鍵問題。在美國政治實踐中,對法官的任命更多地體現了行政和立法部門對司法部門的制約;而對法官的罷免,則更多地體現了司法部門相對於行政和立法部門的獨立。 如前所述,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必須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的審議、認可,再由總統正式任命(美國憲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二條)。在美國歷史上,總統對法官的任命權一直被行政部門當作控制司法部門的一個重要手段。美國歷屆總統在任命法官(尤其是最高法院法官)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偏向本黨黨員或至少在意識形態上接近自己的人。例如,現任最高法院法官中的共和黨人都是共和黨總統任命的,而民×黨人則都是民×黨總統任命的。雖然過份地偏向本黨成員會招來反對黨的批評,但這一作法已為美國各方所接受,而國會也極少反對總統對法官的提名與任命。 在美國歷史上,利用自己對法官的任命來積極干涉司法部門的總統並不少見。因為美國憲法並未規定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數,總統在理論上可以任命無數新法官進入最高法院,從而使最高法院成為本黨的一個堡壘。這方面的一個極端例子來自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 當他的「新政」在連續幾個案子中遭到最高法院的抨擊後,羅斯福試圖任命六名新法官進入最高法院,希望藉此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由九人增到十五人,從而使親「新政」的人成為多數。羅斯福與最高法院這一次較量的結果是最高法院改變態度,轉而支持「新政」;羅斯福也因而放棄任命新法官的打算。從十九世紀中期至今,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一直限定在九人;只有現任法官因年老或死亡等原因退位,才有等額的新法官加入。但從上述例子來看,這一既成事實也並非鐵板一塊。 如果說對法官的任命權主要掌握在行政部門手中,那麼對法官的罷免權則由立法部門所執掌。如前所述,對聯邦法官的彈劾權屬於國會(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二節第五條)。眾議院彈劾一名法官,必須是由於他犯有或涉嫌犯有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與輕罪(美國憲法第二章第四節),如聯邦法官克萊勃恩(Henry Claiborne)在1983年因受賄、偷稅漏稅等被國會彈劾。彈劾的目的是因為該法官不願自動辭職,所以需要彈劾程序剝奪他的職位。 因為對彈劾有這種嚴格的要求,更因為憲法明確規定聯邦法官只要行為端正便可終身任職(美國憲法第三章第一節),國會並無可能通過彈劾對法官具體的司法活動造成制約。眾議院發起一件彈劾案必須由多數票通過,參議院要判決被彈劾者有罪,也必須由出席議員的三分之二通過(美國憲法第一章第三節第六條)。這些嚴格的程序都保證了國會雖然有權罷免觸犯法律的法官,但卻無法干擾法官正常的司法。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總統在任命法官時試圖影響法院的政治傾向,法官在就任後基本上不會失去職位或薪酬。美國司法界的一個著名說法是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在回顧他的總統生涯時,認為自己所犯的最大兩個錯誤是任命了兩個上任後就與他的意見一貫相左的最高法院法官。 但即使如此,總統(或國會)也對該法官無可奈何。因為法官可以相對獨立於立法和行政部門,他們在審理案件時應更能做出公正的判決。
(二) 對司法活動的質量監督 由於法官非由民選產生,所以不需對選民負責,同時也很難說對國會負責。 因此,如何對他們的司法活動進行質量監督,就成了美國司法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如前所述,總統對法官的任命和國會對法官的彈劾,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對司法部門的監督。從背景、閱歷、專業知識與能力上講,被總統任命的法官通常都能勝任工作。他們的道德品格在任命過程中也已通過審查;如果在任命後出現違法行為,國會可使用彈劾手段,解除他們的職位。 但是,總統和國會對法官的監督又是有限的:總統在任命法官後便基本失去了對該法官的控制;法官對具體案件的處理也不由總統等非司法官員過問。 由於同樣原因,只要沒有違法行為,任何法官都不必擔心國會將對他進行彈劾。 國會對法官的罷免權因而對他日常的司法活動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在美國司法實踐中,對法官更有效的一種質量監督來自美國的判決體例與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的大量報導。作為習慣法國家,美國的判決體例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的傳統:法官判決任何一個案子都採用判決書的形式。判決書的體例通常是:一、首先對案件所涉及的重要事實做客觀的描述與總結;二、評介原告與被告(或其律師)的主要論點和論據;三、根據有關法律、適用先例、立法部門的立法意圖、對公眾利益的考慮等等,對具體案情和法律條文進行推理、分析和論證,做出判決。在理想情況下,判決書就是一篇完整、嚴謹的論文,它把法官對一個案子的思考和推理完整地記錄下來,從而使任何人都能據此對他的判決進行分析與評價,並感到信服。一件案子判決後,判決書通常馬上公布。任何人都可以在圖書館查詢、借閱。近期的案子和判決書更可以通過電子媒介,在互聯網上檢索和閱讀。這種判決體例給司法活動帶來了極大的透明度,成為對法官判案質量的一種有效監督和促進。 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活動的質量也有著重要的監督作用。司法案件在美國一直是傳媒報導的重點。尤其是比較著名的案件,無論是刑事還是民事,全國各大報章、廣播電台和電視台都會有詳盡的報導。近年來,更有攝像機進入法庭,對案件的審理過程作現場實況轉播。轟動一時的辛普森(O. J. Simpson ) 案是近期最明顯的例子。據稱全美有近億觀眾從電視上觀看了該案的現場審理和判決。目前,全美各大電視台都設有專門的司法節目,邀請司法界人士評論時下的重要案件。近幾年又出現了一個專門的「法庭電視」頻道,全天播放美國各地的司法新聞,報導和分析重要的案件,等等。一些地方性的案件,也常有當地媒體做詳細報導。 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活動的大量報導,對教育美國公眾、使他們懂得憲法和法律、熟悉司法程序、了解法官的判案等起到了實際的作用。同司法判決書一道,大眾傳媒把法院和法官的司法活動充分地展露在公眾面前,使公眾成為司法活動的監督。由於司法的透明度,法官也因此勤謹辦案,以維護自己在社會上的形象和名譽,維護公眾對司法部門的信心。
② 美國有沒有檢察院這樣的監督機關
有的,類似我國檢察院這樣的機關便是美國司法部
美國司法部是美國政府的一個部門,其部長享有閣員地位。美國司法部的任務是保障法律的施行,維護美國政府的法律利益和保障法律對美國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其部長是美國總檢察長,現任部長是傑夫·塞申斯。
其部門長官在內閣不稱部長,而為美國總檢察長。現任總檢察長為傑夫·塞申斯,由第45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名,任命案於2017年2月8日獲得美國參議院同意。
(2)監督領導美國擴展閱讀
1789年美國設立了總檢察官這個職務,一開始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全日性的職務,其任務是為美國國會和總統提供法律咨詢。但隨著美國官僚機構的擴大,這個職務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大,1819年時他已無法繼續充當國會和政府的法律顧問了。
1870年6月22日,美國國會決定建立一個司法部。這個部門於1870年7月1日正式開始工作。這個部門的建立對總檢察官的任務、薪金和地位都沒有改變,但它設立了一個司法部副部長的職務,其任務是在法律糾紛中在美國最高法院代表美國政府。美國總檢察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又稱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長官。
總檢察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首席法律顧問,他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司法部門進行監督。美國總檢察長是美國總統的內閣(美國內閣)成員之一,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Secretary)作最高行政長官名稱的部門。美國總檢察長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美國總檢察長由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總統有權隨時解除總檢察長的職務。
參考資料:網路-美國司法部
③ 美國地方檢察官(DA)的權力,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職位
相當於中國的檢察員,但有很大區別。
檢察官:地區檢察官( Attorney)、州檢察官(State Attorney)等也是執業律師(他們也可以跳槽去做辯護律師)。但是他們的工作是代表人民起訴罪犯,要通過舉證、問詢證人等方式在陪審團面前證明被告有罪。
權力:
美國於1870年設立了司法部,由司法部長兼任聯邦總檢察長,統領聯邦檢察官,負責在聯邦案件中行使檢察職能。隨後各州紛紛建立了檢察制度,各州有自己的檢察長,負責在州內案件中行使檢察職能。故在美國,檢察權由司法行政機構行使,屬於行政權。
(3)監督領導美國擴展閱讀
地方檢察官,是美國縣一級司法管轄區的法律部門最高公務員,他負責監督副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們。
地方檢察官(英語:District Attorney,簡稱:DA)是美國許多司法轄區內,負責代表政府提出刑事訴訟。根據各州法律的不同,地方檢察官可由所在司法管轄區的公民選舉產生,亦可由所在司法管轄區的行政長官委任。
州檢察官(英語:State's attorney),是指美國的州級檢察官,其上一級為聯邦檢察官。但與大多數國家迥異的是,美國的州檢察官對內屬於行政權的一部分,因其多數經由民主選舉產生,僅有少部分地區由官方指派。
參考資料
網路-地方檢察官
網路-州檢察官
④ 美國高層權利是怎樣排的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間既是從屬關系,又分別獨立。各州有獨專立的立法權和軍權屬,可以自己制訂政治經濟方針,只是外交和國防由聯邦政府完全掌握。
美國總統是聯邦政府最高領導人,在總統統轄下進行各種管理工作,並代表國家面對世界。總統的權力又只能在法律框架下進行,權力並不是無限的。對重大政治經濟軍事等問題上的決策必須經過兩院(參議院、眾議院)審核表決通過。如果是超越法律規定的事情,必須經過立法專案審核,否則不能實行。兩院具有監督總統工作在法律框架下的權利,當總統越法兩院有權禁止;對於總統工作出現嚴重差錯嫌疑,經兩院審核確認,有直至組織彈劾罷免的權力。
由於聯邦制的原因,總統的管理策略不僅要通過兩院審核,更要與各州政府達成一致。各州政府可以拒絕總統的政策措施。當然,各州政府拒絕總統令也要符合法律框架允許,不能胡亂否定老子天下第一的。
大致就是這樣,明白了嗎?
⑤ 美國怎樣監督地方政府官員
□高新軍 2002年至2003年,利用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的機會,筆者實地考察了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地方政府運作。其中,美國對地方政府官員的監督制度給筆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美國地方政府的組織結構幾乎是復制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如果從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來理解美國地方政府的組織結構是最方便不過的事。市場經濟中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深深地影響了美國政府的組織結構。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總經理是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關系,由此形成合理的治理結構。在地方政府中,選民、市長或市政經理(行政長官)、市政理事會(立法機構)也是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關系,由此形成合理的政府治理結構。選民們投票選舉出市政理事會、市長或鎮會議的代表,並由他們去聘用市經理或鎮經理,由他們對市政的日常事務行使管理權。有關市鎮的重大事項,要由市政理事會或鎮會議討論決定,市經理或鎮經理則必須對市政理事會或鎮代表會議負責。美國地方政府的組織結構包含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基本的經濟社會形態,它要求作為上層建築的政府組織形式必須與之相適應。 地方政府重要部門的領導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由於地方政府運作的是公共財政,使用的是公共權力,花費的是納稅人的錢,照顧的是公共利益,所以,美國地方政府的組織人事安排,並不完全是照搬以利潤為中心的公司治理結構,而有其自身的特點。美國地方政府組織結構與公司治理結構最大的不同,在於地方政府中不僅州長、市長和理事會成員必須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且,政府的重要部門的領導人如財政部門、土地管理部門的領導人等也必須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直接對選民負責,而不是由州長、市長和理事會任命。 沒有聽證就沒有決策,重大事項交全民公決,決策中注重程序公正原則和保護少數原則。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州、地方政府3級架構。在地方政府的日常決策中,選民可以利用其所在的非政府組織,出面參與政府的決策。這明顯得益於美國民眾的自組織水平比較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各種非政府組織中的一員。他們也可以參加各種聽證會,自由旁聽地方政府的任何會議,並在允許的情況下公開在會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美國地方政府的決策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和聽證,然後交於代表會議或市政議會進行表決,重要的決策還必須交於全民公決。尤其重要的是,即使一項決策最後經過代表會議表決通過了,決議實施中可能會有利益損失的選民,仍舊可以提出新的修改意見和提出新的利益損失補償辦法,要求地方政府予以考慮和解決。 地方政府官員任期不長,每年都有部分改選。美國人認為,民主選舉是政治制度建設中最基本的內容,行政體制中最為關鍵的是政府成員的產生方式,產生方式決定了政府成員對誰負責的價值趨向。民主選舉既體現了對政府成員的一種約束,又體現了公民的政治表達和政治參與。在美國,與經濟上實行的市場經濟相適應,在政治領域中則存在著政治市場。在經濟市場,老百姓手中的貨幣是他們的選票,由他們來決定企業在市場中的生死存亡。在政治市場,政治家的命運則是由選民手中的選票來決定的。直接選舉是美國地方政府自治的基礎,在美國是一件大事,也是一個經常進行的工作。美國的政黨就是為運作選舉服務的。在制度設計上,美國政治家的任期都不很長,因為那樣選民對政治家的控制力將被削弱,政治市場的作用也會被削弱,容易滋生官僚主義和腐敗。 美國國會的眾議員任期只有2年,要想連任,就必須從任期開始就在選民身上下功夫。美國總統任期為4年,但是在他任期一半的時候,要進行一次中期選舉。2002年美國的中期選舉要改選2/3的州長、一半的眾議員和1/3的參議員。這種中期選舉一向被認為是對現任總統的民意測驗。地方政府就更是如此。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年都有選舉,選民們也每年都有機會通過選舉表達他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 民眾的自組織水平高,已對地方政府官員形成了制約之勢。一般來說,單個選民與政府和政治家對話,是決不會佔有什麼優勢的。但組織起來的選民和處於非政府組織中的選民與政府和政治家的對話就完全是另一個概念了。美國的社區一般都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組織:經商者可以加入商會;教師有教師工會;公務員有公務員工會;還有警察工會;消防員工會;環保人士有環保組織;殘疾人有殘疾人的組織;體育愛好者也有自己的協會;其他如動物保護組織;少年足球協會;舞蹈愛好者組織;還有各種各樣的同學會、退伍軍人協會、基金會、教會組織等等,可以說,社區內的選民都屬於這些非政府組織中的一個,有的還是幾個非政府組織的成員。這些組織有自己的利益傾向,通常可以用同一種聲音與政府和政治家對話,要求他們傾聽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對選舉的影響是很大的,任何一個政治家都不可能無視這種力量的存在。同時,在地方政府討論與他們的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時,他們作為一個團體的力量也會影響和左右討論的最後結果。 政府運作公開透明,民眾參政、議政渠道多。美國地方政府的行政透明度高,美國地方政府所有的會議都是公開進行的,電視台進行現場直播,選民可以自由參加旁聽;在政府辦公樓的秘書辦公室和經理辦公室里,任何人可以拿到和索要到任何需要的材料、所有政府部門的電話、上下班時間、地址、電子郵件地址整齊齊備。不僅州的國會參議員和眾議員的聯系方式一應俱全,甚至還有美國總統布希的聯系地址、電話和電子郵件地址。 美國地方政府的透明度是建立在自治和直接民主的基礎上的,是自下而上的。在制度設計時,政府的權力就是立法權、行政管理權和選民的選舉權相互制約;民選的官員在對選民負責的同時,還要接受來自民間和各種相互制約的機構的監督。這種負責、制約和監督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並被設計成了一系列法律的程序。然後,大家都必須按照這個程序辦事,違反了它,就是破壞了民主的程序,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制度設計到位了,制約和監督才能夠真正起作用。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自治的基礎上,建立在選民擁有最終的決定權的基礎上,才是有效的。
⑥ 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 三者之間權利相差多大,以及三者之間的制約關系。
美國總統大於副總統大於國務卿。
美國總統制約副總統制約國務卿。
總統是共和制國家(即共和國)的最高行政元首名稱。內閣制的雖然總統權力不大,但畢竟是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的形象代表。
副總統是總統制國家中的職位,在「總統制」國家中,副總統被稱為「備位元首」,當總統在任期當中死亡、因犯罪被解除職務或是不能視事時,副總統繼位之。副總統基本上沒有任何職權,但可經總統授權行使若干權力,許可權內容由各國憲法明定之。
美國國務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美國國務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時亦用State Department),美國聯邦政府主管外交並兼管部分內政事務的行政部門,直屬美國政府管理的外事機構,相當於外交部。
(6)監督領導美國擴展閱讀:
美國總統被稱為「總統先生」,妻子被稱為「第一夫人」,家庭被稱為「第一家庭」。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以來,前43任總統均為白人男性(主要為英格蘭裔、蘇格蘭裔、愛爾蘭裔6人、荷蘭裔3人、德裔2人),第44任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國總統的權力與影響力極大,不僅影響國內,更是影響世界其它國家。美國總統有著很大的實權,以行政權、軍權為權力中心,總統也是國家的權力中心。
美國總統官邸位於哥倫比亞特區的白宮。總統專用客機被稱為「空軍一號」,專用直升機被稱為「海軍陸戰隊一號」,美國總統乘坐的坐騎,歷來被稱作「美國一號」。官方的進行曲是《向統帥致敬》。
⑦ 美國的州長和市長是上下級嗎,為什麼說州長不能管縣長和市長
美國的聯邦制度,即組成一個大家庭,50個州的關系是平等的,雖然是由聯邦政府領導的擁有國防、外交、貨幣、郵政服務、最高司法權和國內安全的權力。其餘的權力保留給州政府; 它只涉及中央和州之間的關系,沒有權力干涉州、縣和市轄下的地方政府,州負責監督縣和市政府。
所以說州長並不能管縣長和市長,他們之間都是彼此干好彼此的事情,管好彼此的區域,是不被上級限制的,並且也沒有調動其他州縣資源的權利,這是美國的獨特之處。所以說在管理方面,他們其實是各司其職的存在,就算你是總統也不能管著所有的一切。
⑧ 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層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現任局長為瑪格麗特·漢伯格博士(Dr. Margaret A. Hamburg),她出任局長的提名於2009年5月18日獲得參議院批准,她也是第二位擔任此職位的女性。
⑨ 美國城市政府按照官員排名有哪些職務
美國沒有兩個城市政府是完全一樣的, 但總體而言, 大同小異.
比較常見的有兩種制度, 市長制, 市議會制.
市長制下, 市長作為行政長官, 直接選舉產生, 雖然他領導的市政府依然要接受市議會監督, 但市長不需要向市議會負責.
市議會制下, 立法機關起決定性作用, 市議會委任市經理, 來負責政府行政工作. 市經理權威當然不能與市長比, 他必須完全接受市議會領導.
美國大多數城市, 特別是人口多的大城市, 基本上採用市長制. 市議會制主要在中小城鎮(大都市的衛星城市)中實行.
以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為例. 芝加哥市政府分為立法與行政兩大機關. 立法機關為芝加哥市議會, 有50名市議員組成, 代表市內的50個街道. 市議會內設有19個常務委員會, 每個委員會都被賦予專門責任: 治安, 清潔, 公務, 等等. 行政機關以市長為首, 市長同時兼任市議會主席, 但市長並不是市議員, 平時也不在市議會工作, 所以市議會內部自行選出一人擔任代理主席.
芝加哥市政府由以下機構組成, 大多數機構領導人是由市長任命的.
市長辦公室
行政聽政局
老年局
動物管制局
航空局
預算局
建築局
標志局
商業執照局
商業信息局
有線通信局
消費者服務局
文化局
建造許可證局
環境局
財政局
消防局
警察局
車隊管理局
服務局
衛生局
住房局
稅收局
運輸局
繪圖局
街道清掃局
人事局
采購局
特別活動局
計劃發展局
城市區劃局
法務局
福利局
公關局
塗雅清理局
電影辦公室
旅遊辦公室
緊急管理辦公室
市長殘疾人辦公室
市長家庭暴力辦公室
市長勞動力發展辦公室
市長執照與酒類控制委員會
督查署
廉政委員會
公共建築委員會
執照申訴委員會
芝加哥公立圖書館
芝加哥公立學校(中小學)
芝加哥市學院(二年制高校)
除了市長領導機構外, 芝加哥還有一些非市政府機構: 芝加哥住房局(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 芝加哥捷運局(依利諾易地區捷運局), 芝加哥公園區(獨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