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監管
Ⅰ 在哪看公司債券的履約或者違約記錄求解
一、簡化申報程序,精簡申報材料,提高審核效率
(一)簡化申報程序。落實《國務院關於規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行為改進行政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國發[2015]6號)文件精神,地方企業直接向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提交企業債券申報材料,抄送地市級、縣級發展改革部門;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應於5個工作日內向我委轉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區域內發債企業的輔導、培訓,做好政策解讀,指導發債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製作申報材料。鼓勵省級發展改革部門結合投資項目資金安排和企業債券發行,統籌做好項目投融資工作。
(二)精簡申報材料。企業債券申報不再要求提供省級發展改革部門預審意見(包括土地勘察報告,當地已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佔GDP比例的報告等)、募集說明書摘要、地方政府關於同意企業發債文件、主承銷商自查報告、承銷團協議、定價報告等材料,改為要求發行人對土地使用權、采礦權、收費權等與債券償債直接有關的證明材料進行公示,納入信用記錄事項,並由徵信機構出具信用報告。
(三)提高審核效率。我委將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就債券申報材料的完備性、合規性開展技術評估,同時優化委內審核程序。債券從省級發展改革部門轉報直至我委核准時間,應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情況復雜的不超過60個工作日),其中第三方技術評估不超過15個工作日。
二、分類管理,鼓勵信用優良企業發債融資
(四)信用優良企業發債豁免委內復審環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並僅在機構投資者范圍內發行和交易的債券,可豁免委內復審環節,在第三方技術評估機構主要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進行技術評估後由我委直接核准。
1、主體或債券信用等級為AAA級的債券。
2、由資信狀況良好的擔保公司(指擔保公司主體評級在AA+及以上)提供無條件不可撤銷保證擔保的債券。
3、使用有效資產進行抵、質押擔保,且債項級別在AA+及以上的債券。
(五)放寬信用優良企業發債指標限制。債項級別為AA及以上的發債主體(含縣域企業),不受發債企業數量指標的限制。
(六)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所屬企業發債及創新品種債券可直接向我委申報。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企業可直接向我委申報發行債券(須同時抄送省級發展改革部門,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並行出具轉報文件),第三方技術評估時間進一步縮減至10個工作日。
1、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所屬企業發行的債券。
2、創新品種債券,包括「債貸組合」,城市停車場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養老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項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可續期債券等。
三、增強債券資金使用靈活度,提高使用效率
(七)進一步匹配企業資金需求。支持企業利用不超過發債規模40%的債券資金補充營運資金。發債企業可選擇以一次核准、分期發行的方式發行債券。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綜合融資協調能力優勢,鼓勵商業銀行利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雙重手段,承銷以「債貸組合」方式發行的企業債券,並探索通過專項委託審核等方式,推動項目資金足額到位,統籌防範金融風險。
(八)支持債券資金用於項目前期建設。為滿足項目前期資金需求,企業債券資金可用於處於前期階段的項目建設。企業申報債券時,對於已開工項目,應提供項目合規性文件;對於處於前期階段的項目,應提供擬支持的項目名單,但嚴禁企業虛報項目套取債券資金。
(九)允許債券資金適度靈活使用。為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率,對閑置的部分債券資金,發行人可在堅持財務穩健、審慎原則的前提下,將債券資金用於保本投資、補充營運資金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其他用途,但不得由財政部門統籌使用,或用於股票投資等高風險投資領域。
(十)確保債券資金按時到位用於項目建設。發行人應確保債券資金按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進度按比例到位,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發行人應加強債券資金專戶管理,嚴格通過專戶支付募集資金用於項目建設。發行人應每半年將債券資金使用情況、工程下一步資金使用計劃、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進展情況(包括項目批復和進展情況)等進行公開披露;主承銷商應每半年提供債券資金使用情況分析,向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報備。對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要按照《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發行管理規定》(附件1)進行規范管理。
(十一)允許債券資金按程序變更用途。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確有困難,需要辦理募投項目變更的,發行人應及時按程序辦理變更手續。對用於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的債券資金,確需變更用途的,應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徵求省級住建部門意見後,由發行人召開債券持有人大會審議通過方可實施。
四、做好企業債券償債風險分解
(十二)規范開展債券擔保業務。承擔債券擔保的融資性擔保機構應建立符合審慎經營原則的擔保評估制度、決策程序、事後追償和處置制度、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制定嚴格規范的業務操作規程,加強對提供擔保債券的風險評估和管理,做好債券風險分解。
(十三)鼓勵開展債券再擔保業務。鼓勵融資性再擔保機構承擔企業債券再擔保業務,進一步分解債券償債風險。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資金注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新設立的或已有的融資性再擔保機構做大做強。
(十四)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鼓勵保險公司等機構發展債券違約保險,探索發展信用違約互換,轉移和分散擔保風險。
五、強化信息披露
(十五)完善企業債券信息披露規則。我委將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完善《企業債券發行信息披露指引》(附件2)等企業債券信息披露規則體系,明確各方法律責任和追責機制,依法追究違規信息披露、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責任,對發行人和相關中介機構及其責任人依法依規進行嚴厲處罰並記入信用記錄。構成犯罪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十六)發行人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發行人對信息披露內容負有誠信責任,必須確保信息披露真實、准確、完整、及時。發行人應全面配合中介機構開展盡職調查,按要求提供財務會計資料和其他資料;在存續期內定期披露財務數據、債券資金使用情況等相關信息,並及時依法依規披露募投項目變更等存續期內可能影響償債能力的重大事項。
(十七)中介機構應協助發行人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主承銷商必須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對發行人進行盡職調查,充分了解發行人的經營情況和償債風險,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信息披露資料進行全面審慎核查,對申請文件的合規性承擔責任,對發行人的償債能力做出專業判斷,並有充分理由確信發行人披露的信息真實、准確、完整、及時,持續督導發行人規范運作。會計師事務所、評級機構、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中介機構必須遵照執業規范和監管規則,對相關文件資料進行核查和驗證,確保其出具的專業文件真實、准確、完整、及時。
六、強化中介機構責任
(十八)提高債券申報材料質量。主承銷商應組建有企業債券承銷業務經驗的項目團隊,按照行業公認的業務標准、職業道德規范對發行人的基本情況、經營情況、治理情況、財務情況、信用情況、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增信情況等進行全方位的實地盡職調查,針對每家發行人情況制定工作時間計劃,採取問卷調查、審查文件、現場取證、詢問當事人等形式收集相關材料,充分了解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及其面臨的風險和問題,協助發行人真實、准確地製作相關申報材料,並妥善保管盡職調查報告。
(十九)提高主承銷商存續期持續服務能力。主承銷商應建立承銷債券的檔案系統,在債券存續期間勤勉盡責,協助發行人做好存續期債券管理工作,督促發行人做好還本付息工作安排。凡因機構變動、人員流動等因素,致使債券工作出現缺失的,將追究相關主承銷商等中介機構的責任。
(二十)規范評級機構服務。信用評級機構應充分了解發行人相關信息,揭示債券風險,確保評級機構結果獨立、客觀、公正,嚴禁承諾評級級別、虛增級別、「以價定級」和惡意價格競爭等不正當行為。在債券存續期間,信用評級機構應切實履行跟蹤評級義務,發生影響債券信用評級的重大事件時,應及時調整債券信用級別並予以公開披露。
(二十一)強化中介機構主辦人責任。對因中介機構主辦人責任,導致在債券申報材料和存續期管理中出現重大失誤或遺漏,風險揭示嚴重缺失,存在市場違約案例或不盡職盡責行為的中介機構主辦人員,按照《證券法》有關規定,給予警告、罰款等懲罰措施,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二十二)充分發揮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在事中事後監管中的作用。我委委託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做好債券存續期監管有關工作。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應承擔區域內企業債券事中事後監管責任;加強對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進度的監督檢查,確保債券資金切實發揮作用;發現可能影響企業償債能力或影響債券價格的重大事件,應及時協調解決,必要時向我委報告;實施企業償債能力動態監控,提前與發行人進行溝通,督促發行人做好償還本息准備。
(二十三)加強企業債券存續期「雙隨機」抽查。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後監管的通知》(國辦發[2015]58號)文件精神,我委(或委託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將對企業債券存續期管理實行「雙隨機」抽查,通過隨機抽取債券發行人、隨機選派抽查人員,檢查企業債券募集資金合規使用情況,並通過電子化手段,做到全程留痕,實現責任可追溯。
八、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二十四)建立健全企業債券市場信用體系。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要求,我委將建立健全企業債券市場信用體系,建立包括發行人基礎信息、債券信息、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相關人員信息、監管備忘錄、抽查情況及輿情監測信息在內的企業債券信用信息平台系統,並與我委信用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通過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規范企業債券相關主體行為,並與金融業監督管理部門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有效防控企業債券信用風險。
(二十五)加強中介機構信用管理。我委制定了《企業債券中介機構信用評價辦法》(附件3),對承銷機構、信用評級等中介機構建立信用檔案,通過專業評價、案例評價、抽查評價等方式對中介機構實施評價,通過信用水平分類對中介機構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對優質承銷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推薦的企業債券項目實行綠色通道。
(二十六)以信用建設促進城投公司加強自我約束和市場約束。城投公司應嚴格遵守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切實實行市場化、實體化運營,建立與政府信用的嚴格隔離。對不具備自我償債能力的空殼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發債申請不予受理。對連續多次發債及區域城投公司發債較多的,要加強誠信考核和信息披露,強化風險監測控制。對擅自調用發行人資金、嚴重拖欠發行人賬款的政府部門記入信用檔案。發行人應對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償債資金來源及其合規性、履約能力等進行充分披露,嚴禁政府擔保或變相擔保行為。市場投資者依據城投公司債券自身信用狀況自行承擔投資責任。
Ⅱ 私募基金可不可以購買國家債券基金
理論是可以,不過這樣的收益不高,一般不會投。
Ⅲ 怎樣完善股票市場的操控犯罪行為
股票的累計市值是指上市公司最新市值與成立以來的分紅業績之和。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股票市值與上市公司資產可以說是沒有什麼直接的關系。股價短期來說是隨著市場的冷熱度而定的。長期是根據公司的賺錢能力。
公司的賬面價值,簡單地說是指凈資產除以發行的總股份,一般情況下股票的市值會高於其賬面價值,而賬面價值也是公司可以分發給股東的最大的資產,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分發,因為公司還要經營。
上市公司的業績對股價有哪些影響
炒股票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題材,但總的來說,一般都是炒經營業績或與經營業績相關的題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呈正相關關系,業績愈好,股票的價格就愈高;業績差,股票的價格就要相應低一些。但這一點也不絕對,有些股票的經營業績每股就那麼幾分錢,其價格就比業績勝過它幾十倍的股票還高,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
由於股票的價格是由競爭決定,只要股民願意、有足夠的資金,且在股票交易過程中遵紀守法,其最後的成交價就由出價最高的一方決定。
從理論上來講,經營業績對股價的影響通常用兩個公式來表達,一個是股價的靜態計算公式,另一個是動態計算公式,凈態的計算公式如下:
P=L/i
其中P是股票的價格,L是每股股票的稅後利潤、i是股民進行其它投資時可取得的平均投資利潤率,一般用儲蓄利率代替,因為儲蓄是當前股民所能從事的最普通和最便利的投資方式。
這個公式的意義是,當股民從事其它投資每元可獲得收益i時,若在投資股票時要取得收益L,股民所必須支付的資金量就為P,此時,投資股票的收益就與其它投資相等。
如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為10.98%,現某隻股票的稅後利潤為每股0.66元,按上述公式計算,則該股票的價格就為6.01元。此時,將6.01元投資於股票或將其存銀行,其投資收益都一樣。
在上式中,股票的價格與經營業績成正比、與其它投資的平均利潤率成反比。如果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提高或儲蓄的利率降低,都將會導致股票的價格上升。如1996年5月後,中國人民銀行兩次調低居民儲蓄利率,就導致上海股市股票價格上漲一倍多。
但用這個公式來計算股價並不準確。事實上股票市場上的股價也不是因此而確定的,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因素也不僅是經營業績和平均投資利潤率兩項。另外,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會隨著經營環境及產品市場的競爭而變化。上例中,如果下一年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降到每股0.55元,按此公式計算,其股票價格就會下跌到5元多。如果股民在本年度就預測到上市公司下年度的業績會降低,則就不會用每股6.01元的價格去購買股票,而只會用5元多的價格去購買這只股票。
上面這種計算股票價格的方法是一種靜態法,它假定所選用的參數如股票的稅後利潤及儲蓄利率是一成不變的,其結果肯定會有相當的誤差。
雖然股票的價格難以用一個精確的公式來表示,但有一點,它總是和上市公司的業績即稅後利潤成正比或成正相關關系的。稅後利潤愈大,股民的投資收益就高,相應地,股票的價格就愈高。
公司的價值,投資者所認為的公司的價值,不僅包括公司當前的價值即賬面價值。還包括對於公司未來成長的預期,說的理論一點是指對於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期。 股票價格的漲跌理論上講是應該圍繞公司價值漲跌,從長期來看所有的市場都會如此。
但從短期來看,波動的幅度各個國家的市場不一樣,中國的市場沒有做空機制,因此缺乏一種穩定市場的均衡機制,這樣會使股票的漲跌幅度,被無限放大,甚至會極度脫離公司價值。 上市公司一般不會等於賬面價值,因為一旦小於賬面價值,將面臨清算的危險。
中國美國股市九大差異比較
作者:董登新
中美股市在運行格局上的最大區別就是:中國A股市場的牛熊交替一般表現為「快牛慢熊」,
而美國股市的牛熊交替則大多表現為「慢牛短熊」。事實上,在美股「慢牛短熊」與A股「快
牛慢熊」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中美兩國股市存在的重大差異性。
世界兩大經濟體股市比較
(註:表中數據截止2014年1月28日,美國股市不包括並購後的歐洲市場部分)
(一)投融資平台架構。美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從現貨到遠
期、期貨、期權,從場內市場到場外市場,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它不但為企業提 供了一
個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投資平台。
然而,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卻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我們有現貨市場,但衍生市場十分欠缺;我
們有相對發展較快的場內市場,但場外市場規模狹小;此外,與擁有150萬億總資產的銀行業
相比,中國股市、債市、基市規模仍很狹小。因此,中國企業融資偏好集中於銀行貸款,老百
姓財富保管偏好銀行存款。單一而狹窄的投融資渠道,無法形成組合投資、分散投資,在理財
無門、保值無路的情況下,投資者除了炒還是炒!
(二)國民投資心態。美國擁有全國統籌、全民覆蓋、全國統一、以稅代費的社保體系,以及
僱主設立的補充養老、補充醫保福利,使得國民從搖籃到墳墓全程均有足夠保障,再加上美國
民眾在家庭理財上十分看重養老需求,並將養老作為家庭理財的終極目標,因此,其投資目標
2014-05-30 阿根師傅 閱 7838 轉 99 分享: 微信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1 怎麼看k線圖 7 配電箱尺寸 13 防爆配電箱
2 k線圖解 8 文華財經 14 贏順模擬版
3 股票k線戰法 9 kdj指標詳解 15 建築施工配電
4 macd金叉 10 信用卡銀行 箱16 怎麼看k線圖
5 主力籌碼指標 11 主力資金指標 17 k線圖解
6 信用卡 12 網上信用卡申 18 股票k線戰法
更長遠,投資行為更理性、更從容、更快樂!相反,中國現代社保制度建立的時間較短,除了
城鎮職工社保外,農民社保及城鎮居民社保只是象徵性地覆蓋、保障程度很低,而且大多數雇
主均不提供補充養老和補充醫保,因此,除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及城鎮職工以外,大多數中國
人仍然依靠養子防老或是個人儲蓄養老。在國民保障不足的前提下,投資者缺乏安全感,投資
心態更加浮躁、急功近利,他們希望通過短炒賺快錢、發大財,甚至一夜暴富,這是一種比較
普遍的投機心態。這種心態也造成了中國股市「投資不足、投機有餘」的格局。
(三)上市公司質與量。上市公司是股市的生命線。美國股市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美國不
僅擁有世界大批一流的跨國公司,例如,可口可樂、麥當勞、IBM、微軟、蘋果等,而且還有
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企業為其提供保質足量的上市資源。相反,我國A股市場只是一個封閉的
市場,國內缺乏世界一流的知名企業,而且也不允許外國企業來上市,市場甚至非常害怕聽
到「國際板」的聲音。
(四)投資者結構。美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機構市」,作為機構市的兩大支撐,美國共同基
金凈資產高達14萬億美元,美國私人養老金總資產高達21萬億美元,後者超過美國股市總市
值。更何況,美國股市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它還擁有大量來自國外的投行及機構投資
者。相反,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凈資產僅有3萬億人民幣,
中國企業年金總資產僅有0.5萬億人民幣,與20多萬億的A股總市值相比,相差甚遠。我們雖有
QFII,但總規模小得可憐。機構市多空雙邊博弈主要在機構之間展開,比較容易達成一種「均
衡市」,相反,散戶市的機構則大多將散戶作為博弈對象,更容易形成機構優勢,獵殺散戶,
而且市場更容易劇烈振盪。
(五)IPO體制。美國的注冊制充分發揮市場決定作用,IPO成敗主要在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進
行博弈,政府絕對不會干預IPO定價和IPO節奏,而且高效率、低成本的IPO注冊制,極大地降
低了IPO身價,並充分滿足了企業的IPO需求以及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相反,中國A股的核准制
過份強調行政審批與行政干預,並代替投資者判斷IPO公司的投資價值,而且直接干預IPO節
奏,政府大包大攬不僅使得權力尋租與道德風險增大,IPO身價暴漲,而且使得市場投機更加
猖獗,投資者似乎從不懂得何為用腳投票。美國公司對待IPO的態度十分謹慎,一個公司從私
人公司變成公眾公司,是否值得,能否經得住投資者考驗?因此,美國公司將IPO看成是開學
典禮,相反
,中國企業則將IPO看成是畢業典禮。
(六)退市機制。眾所周知,美國退市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極高,退市效率更高,尤其是1美元
退市法則,它將誰該退市的「裁決權」完全交由市場及投資者。1995年至2002年之間,美國三
大股市總計退市7000多家,其中,主動退市(比方私有化)約佔一半,另一半退市則屬於不能
滿足持續掛牌標准而退市的,在這一類退市中,有超過一半是被1美元退市法則「判決」退市
的。在中國,A股退市制度只有凈利潤退市標准一項,由於退市標准單一,而且凈利潤可操
縱,因此,現行A股退市制度形同虛設,不僅導致垃圾股死不退市,而且垃圾股炒作成風,嚴
重扭曲股價信號。如果說,美國股市是「大進大出」的,那麼,中國股市則處在「上市難、退
市更難」的尷尬境地。
(七)公司分紅。在美國,無論是普通股或是優先股,上市公司主要以現金分紅為主,而且分
紅的主流模式都是「按季分紅」,即一年分紅四次,每次分紅的時間間隔及分紅水平基本相
等。只有少數公司一年分紅一次或兩次,當然也有公司不分紅的。不過,在中國,上市公司從
來不會按季分紅,甚至一年分紅兩次也只是個案,大多數上市公司一年分紅一次,而且分紅水
平不高,帶有很強的「象徵性」,當然,不少公司甚至多年不分紅。相比之下,美國公司重回
報,中國公司重圈錢,這就是上市公司對待股東的態度差異。
(八)監管模式。美國證券監管模式是三位一體(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全方位
監管。美國證監會(SEC)的監管重心在二級市場,主要強調事後監管,其監管之嚴厲、監管
之高效,世界知名,令上市公司、證券中介及其高管們不得不小心謹慎、嚴格自律。此外,美
國還有集體(集團)訴訟機制及強大的市場做空機制,這讓上市公司及證券中介更不敢越雷池
半步。在中國,證券監管模式是單一的行政監管,而證監會的監管重心主要放在IPO前端,主
要精力是IPO審查和審批,因此,相應淡化了IPO之後的監管,或者出現IPO之後的監管乏力、
低效的現象。在美國,IPO容易,但上市後難受;在中國,則是IPO艱難,上市後就萬事大吉。
相比之下,美國的監管模式更能震懾證券犯罪,並能有效打擊犯罪;中國的監管模式則無法有
效威懾並打擊欺詐上市、信息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犯罪行為。此外,美國有薩班
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它可以讓證券犯罪分子「牢底坐穿」、「傾家盪產」,而中
國卻沒有如此嚴峻立法,犯罪成本較低,缺乏法律威懾力。
(九)牛熊交替周期。正是由於中美兩國股市存在的上述重大差異,才直接導致了中美兩國股
市牛熊交替的周期性差異之巨大:美國股市的運行周期一般表現為「慢牛短熊」;而中國股市
的運行格局則一般表現為「快牛慢熊」。美國的慢牛一般可以維持5至7年以上,其熊市一般為
1至3年。相反,中國股市的牛市短則不足1年,長則不超過3年,而熊市則長達5至7年。不過,
從本質上講,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增長質量好壞,是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基本面」,
它對股市牛熊交替的周期性特徵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Ⅳ 中國人民銀行是如何監督管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的
有一個金融市場司,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主管單位
Ⅳ 如何在有效監管下推進金融創新
隨著中國信用債違約風險暴露的增加,「打破剛兌」是必然的,市場上非常需要一個信用風險分散的工具。將來發展中國版CDS任重而道遠。
一是豐富國內債券市場的層級性,為將來發展中國版的CDS提供扎實基礎。多元化、完善的債券市場是推動CDS發展的必要前提,而我國國內信用債券市場處於發展初期。同時,引入更多的債券投資主體。當前投資主體單一,主要是商業銀行,不利於信用衍生品的發展。因此,在完善信用類債券發行的同時,應當提升債券市場的層次性,並鼓勵多元化投資者的參與,有助於分擔市場風險。
二是強化金融衍生品的監管,防止將來中國版的CDS過度交易和投機。將來的中國版CDS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品,目的是推動市場更有效率,將風險轉移到能夠承受該風險的市場參與者。但是以CDS為基礎的復雜衍生品市場,將使得市場的債務關聯更加錯綜復雜,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傳導性。應當加強對CDS衍生產品的監管、透明度與信息披露要求,防範市場通過衍生品復雜化而掩蓋風險。
三是完善將來的中國版CDS的市場環境和相關制度配套。比如,完善信用環境和評級制度,推動CDS的合理定價;完善會計、資產評估和拍賣制度,為CSD簿記和轉讓提供保障;完善CDS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保障投資者權益等。
Ⅵ 政府監管為什有助於減少股票和債券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問題
按金融倫理學理論,所有金融活動的行為和方式必須符合一定的倫理規則。一般而言,這種行為方式反對自私自利,反對為了自我利益而犧牲他人利益、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強調在公開、公平、公正、仁義及道德的市場環境中戰勝對手;不贊成金融市場的短期行為和過度投機,重視理性投資及社會責任投資;倡導財富的獲得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渠道,而不應不擇手段;財富的使用和管理也應在力求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達到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只注重前者而忽視甚至摒棄後者。這倫理規則在金融市場中的具體表現則為金融交易的公平性、誠實守信和遵守道德規范,一旦被踐踏,金融市場就會成為一個爾虞我詐
、弱肉強食的場所,其後果是少數人因之謀取了暴利,但社會福利卻大量損失。金融倫理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則尤其重要。中國股市的基石到底是什麼?以前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由《證券知識讀本》率先提出的:「上市公司質量是證券市場的基石。」我們認為,這一論斷雖然從微觀架構上指出了市場得以穩定的一個基礎,較之於其他各隔靴瘙癢式的表象描述無疑是一大步,但它沒有抓准基石本身,上市公司質量充其量只是股票「大廈」得以構建的「磚瓦」,股市參與各方的誠信等基本倫理准則是否切實履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基石之所在。所以,從本源上看,中國股市問題是個倫理問題。但迄今為止,中國股市中的倫理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本文從構成股票市場的三要素即
股票發行者、投資者
、交易中介機構的敗德行為來剖析中國股市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不當之處,尚祈方家指正。股市上的敗德行為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引發這兩個問題的直接原因在於股市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
逆向選擇是股票交易進行之前發生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具體表現為股票發行方為引誘投資方購買其股票而採取的欺騙行為。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普通股票的潛在購買者難以識別有較高預期收益且低風險的優良公司和有較低預期收益且高風險的不良公司。在此情況下,股票購買者只願意支付發行股票的公司平均質量的價格——這個價格介於不良公司股票的價值與優良公司股票的價值之間。但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若是優良公司,它們知道其所發行的股票的價格被低估,因而不願意按投資者的出價賣出股票。願意向投資者出售股票的只有不良公司,因為其發行價高於股票本身的價值。如果投資者是理性的,他們就會盡量減少持有或不持有不良公司的股票。發行者和投資者的雙重理性導致的結果是:很少有公司能通過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股票市場就難以正常運行。倘若信息是完全的,逆向選擇問題就不會產生。
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了解與上市公司經理一樣充分,他們就能識別優良公司和不良公司,願意為優 良公司股票支付足額的價值
,優良上市公司也願意在市場上推銷其股票。這樣,股市就會把資金配置到業績優良的公司,這是股市的一個最基本的功能。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了解遠遠不如融資者,融資者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採取諸如捏造應收賬款、忽略壞賬、放大主營業務、財務包裝
、內線交易、指令匹配等手段誇大業績,粉飾危機,欺騙投資者,逆向選擇問題因之產生。此類事例不勝枚舉,如紅光產業是成都的一家電子產品製造商,通過與會計師、律師、地方監督官員合謀炮製虛假賬目上市,在股市上籌措了4億元巨資,但該公司連續兩年篡改財務報告,把
16 800萬元實際虧損篡改為盈利 7 074萬元,後證監會暴露了該公司的造假行為,該公司股票直瀉,致使 8 000多名中小投資者囚受欺騙而賠錢。
道德風險是股票交易進行之後發生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表現為股票的發行者通過掩蓋信息來侵犯股票購買者權益的一切敗德行為。股市道德風險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莊家與上市公司聯手推動股價上漲,通過「博傻機制」的放大效應欺騙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以「中科創業」為例:呂梁收購康達爾之前,覺察
了康達爾虛假財務報表的黑洞,知道它遠非該 業董事長所描述的業績良好,但 呂梁還是以7億元巨資收購了康達爾,注冊成
「中科創業」,呂梁為什麼這么「愚蠢」?其實呂梁壓根就沒有想過要重組康達爾,利用二級市場上康達爾已經相當集,的流通籌碼來炒作圈錢是其真正目的。其二,大股東利用直接借貸、擔保貸款、挪用子公司資金等伎倆吞噬小股東權益。以廣東科龍為例:該公司是一家
H股公司,曾被《福爾斯》雜志評選為世界 300家最佳中小企業。廣東科龍公 司2001年 5月和 6月為其母公司容生集團提供了總計
2.3億元的擔保貸款,不久,容生集團還以廣東科龍公司為擔保人向中閆農業銀行貸款
2.1億元,更有甚者,容生集團還要求廣東科龍公司為其支付根本不存在的廣告費用。截至 2001年
l2月,容生集團共欠廣東科龍公司約13億元,廣東科龍公詞股票,交易因之於2001年底被暫停。
加強信息披露是解決股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直接辦法。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是設立私人信息公司,專門搜集有關卜市公司財務狀況的信息,然後賣給證券投資者。在美國,諸如標准普爾公司、穆迪公司和價值線個公司就專門從事此類工作,它們將各種公司的資產負債以及投資活動的信息搜集起來,出版這些數據,並賣給投資者。不過,由於存在搭便車的問題,私人生產和銷售信息的系統只能部分解決證券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在搭便車問題使得私人市場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信息以消除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情況下,政府幹預就必不可少。發達國家的第二個解決辦法就是政府對股票市場實施管理,強制市公司披露真實信息,使投資者得以識別上市公司優劣概括起來,發達國家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的辦法就是把民間力量和政府力量結合起來,各盡所長。發達國家的這條經驗,中國完全可以借鑒,在加強證監會監管力度的同時應該鼓勵私人信息公司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准確的上市公司信息。不過,中同股市的自身特徵決定發達罔家的經驗只能部分解決中周股市上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中罔股市有兩個不同於發達國家股市的特點:其一,它不足白而上產生的,而是自上而下建立的,或者說
,它是政府生出來的;其二
,由於市公司主要是經過改造的罔有企業,政府既是股票的主要供給者又是監管者,因此,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兩個特點直接導致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為政府把股票市場定位為國有企業改制脫貧的工具,使得一些次級國企也取得了發行股票的資格,上市公司良莠不齊,股票市場成為國有企業圈錢的場所。如果政府對上市公亡d實施嚴格的監管,或許可以減輕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的嚴重性,但政府本身就是股票的主要供給者,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使政府下不了決心對
自己實行嚴厲的監管。本來證監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投資苦免受上市公司經理的欺騙,但在實際T作中,證監會本該承擔的責任被完全異化。所以,解決中國股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政府必須從股市淡出,徹底改變目前的政策市局面。
只靠強化信息披露和改變政策市局面等經濟手段並不能徹底解決中國股市的倫理問題,重構中國股市道德體系才是治本之策。根據證券市場的行業特徵,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基本要求.我們認為,可以從四方面人手來重構中國股市道德體系。其一,構建善惡分明、是非分明和美醜分明的股票市場道德標准,部分個人和機構就有可能在高收益的誘惑下跨越道德界限甚至法律界限去追逐暴利,就會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就會擾亂股市正常的運行秩序,而這正是中國股市道德危機的集中體現。重構股票市場道德標准首先要釐定的是多高的收益水平才是正常的,才是健康的,才是道德的;其次要釐定的是獲得收益的手段和途徑是否符合公原則,是否符號正義精神,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甚至損人利己的行為決不符合新時期股市的道德標准;最後要釐定的是從股市獲取的收益的使用是否有利於社會價值的再創造。簡言之,重構之後的中國股市的道德標准包括四點:依靠知識和智慧獲取公平利潤、依靠正直和誠信獲取陽光利潤、依靠拼搏和創新獲取功德利潤、依靠人人為我和我為人人獲取良心利潤。其二,構建既吸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精華,又發映時代特徵、時代精神和世界潮流的股票市場價值取向。中國股票市場不僅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共性,更具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道德體制的個性。發展中國股票市場,在遵循市場經濟的物質利益的原則的同時,還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必須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同時不斷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
、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知難而進的時代精神。其j,構建正義和良知受到全社會尊敬和褒揚,邪惡和無恥受到全社會譴責和鞭撻的股市道德環境。良好的道德環境是弘揚正氣鏟除邪惡,重構股市正確價值取向和建立理性投資理念的外部充要條件。媒體要大肆報道股市上的敗德行為、輿論宣傳要堅持正確的導向,為構建良好的股市道德環境作出貢獻。其四,以正直誠信、勤勉盡責
、廉潔保密 、自律守法為核心內容,重構證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Ⅶ 銀行投資債券有哪些監管要求
銀行投資債券一般是需要監管部門的審核和批准。
Ⅷ 公司債和企業債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公司債,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主體是公司。企業債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適用的主體是在中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在境內發行的債券。
從分析角度看,企業債券與公司債券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行主體的差別:公司債券是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債券,非公司制企業不得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的發行主體為中央政府部門所處機構、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它對發債主體的限制比公司債窄。
二、發行條件方面:公司債發行條件相對比較寬松。
公司債:核准制。由證監會進行審核,對總體發行規模沒有限制。公司債:最低限大致為1200萬元和2400萬元。
企業債:審核制。發改委進行審核,發改委每年會定下一定的發行額度。企業債:發債數額不低於10億元。
三、擔保方面:公司債採取無擔保形式,而企業債要求由銀行或集團擔保。
四、兩者在發行定價上也有顯著的區別:公司債的最終定價由發行人和保薦人通過市場詢價來確定,而企業債的利率限制要求發債利率不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40%。
五、發行狀況方面:公司債可採取一次核准,多次發行。企業債一般要求在通過審批後一年內發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條本法所稱公司債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公司發行公司債券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定的發行條件。《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在境內發行的債券。但是,金融債券和外幣債券除外。除前款規定的企業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行企業債券。第五條本條例所稱企業債券,是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Ⅸ 關於CFA考試問題:為什麼要投債券
一、為什麼投資和投資什麼
生在一個信用貨幣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被金融綁架,一生積累的財富不再是金銀銅這些實物資產,而是貨幣當局的信用符號。因此,每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何投資?因為,即使選擇不投資,也只是投在了各國央行印出來的數字上而已,可能更加危險。這恐怕是大多數客戶投資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個行業的人賴以養家糊口的飯碗。
無論是大眾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在清楚自己必須投資之後,都要面臨投什麼的問題。也就是選擇一個或幾個大類資產。每個大類資產能夠長期存在,大體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個邏輯來告訴投資者為什麼投這類資產。股票、期貨、債券、(融資類)信託是國內最常見的幾個大類資產。單獨看某一個人或者某一類機構,由於專長的局限或者監管的規定,對大類資產選擇可能是相對穩定的,但是綜合看整個市場,幾大類資產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邏輯去吸引資金。這個邏輯主要就是風險和收益兩個要素的匹配。如果橫向比較這幾大類資產,投資邏輯的兩大要素大體是在動態中不斷追求著平衡,從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風險偏好)。比如,債券一般只能滿足8%以下的客戶需求,融資類信託滿足了8%到12%需求的客戶,而12%以上的客戶一般會選擇股票和期貨。
大多數客戶對於投資的要求是確定性,避免賭博,除非貪欲被勾起,投資往往是被動接受風險(職業投資人的觀念則截然不同)。只有精明的投資人會進一步去不斷拷問每類資產背後的投資邏輯,優化自己的組合。
二、債權類產品
多數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是保守的投資者,債權類(固定收益類)資產會是其主要選擇。目前存量較大的債權投資品種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標准化債券和銀行存款(銀行理財不是基礎資產,不算在內)。債權類資產有著極為相似的特點,都只能取得固定的收益,都需要承擔信用風險,都有一定的流動性(包括信託、存款和銀行貸款)。因此,不僅在融資方看來,三種債權融資方式有著極強的相互替代性;在投資方看來,債權類資產也是可替代的,區別的根源在於業務模式上的差異。
有的客戶會主動接受「債券比信託安全,收益率低」的觀念,精明的客戶卻會詰問為什麼安全?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和標准化債券的業務模式怎麼不同,關鍵點在哪裡?
(一)護城河裡的王者
銀行貸款是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基礎業務模式和定價基礎。雖然銀行貸款是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難以進入的領域,但是銀行貸款的存在卻切實地影響著每個債權類投資者的投資邏輯。
首先,銀行貸款體量最大,可以說銀行掌控著企業的資金命脈,一個企業一旦被銀行抽貸,其還款能力將岌岌可危,反之,則信用風險可控。
其次,銀行掌控著資金賬戶,對企業的了解程度是非銀行類機構無法企及的。
第三,銀行信貸經理每天生活在企業身邊,一旦企業有融資需求,銀行往往是吃第一口肉的人;同樣,一旦企業遭遇困難,銀行也是最有可能取得優質資產的人。
如果再考慮到當地銀行與企業和地方權利機關可能存在的各種聯系,銀行與其他機構投資者之間相當於建立了一條不可逾越的護城河。即使有信貸類ABS出現,銀行在打包過程中的信息優勢和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也讓大多數投資者難以真正承擔購買銀行貸款的風險和收益。因此,銀行雖然充分競爭,但是它的競爭優勢來自於業務模式,來自於網點支撐,不是職業投資機構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平衡的。
(二)護城河外的山賊和小姑娘
無論是(融資類)信託投資者還是債券投資者,通常是被攔在這道護城河之外的人,既沒有遍布全國的網點,也沒有客戶的一手賬戶信息。
雖然信託產品定位於高收益率要求客戶,債券產品定位於低收益率要求客戶,但是債務主體卻往往是同一批債務人,有著一樣的信用評級,甚至公開信息。是什麼讓兩者的投資收益率可能相差巨大?
於是,客戶提出這樣的疑問:相同的借款人,信託和債券放在紙面上的區別僅在於發行程序和交易託管場所的不同。信託公司放款速度快、利率確定,債券發行審核繁瑣,借款人當然願意為時間和確定性付高價。此外,信託公司還有剛性兌付的潛在擔保和一批更有經驗的貸後管理人員。我為什麼要舍棄10%的信託,而去投7%的信用債券,債券到底安全在哪裡?流動性好在哪裡?資金緊張的時候,爆倉的不都是債券嗎?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理論上,公開信息可以讓市場監督借款主體的行為,債務人的資質被市場認可,從而帶來流動性溢價。但實踐中,債券投資經理對於借款主體的監督能力十分有限,至少遠遜於做項目出身的信託經理。結果,債券投資機構遇到問題往往恐慌性地封殺一類機構或者盲目地拼爹,造成發行人再融資壓力。但這些壓力並不能改變債務人的行為,甚至會造成「虱子多了不咬」和「被迫挑爛蘋果」的結果。投資人之間的相互懲罰,又會反過來削弱債券的流動性優勢,讓資質差的信用債更加類似信託產品。如果比較安全性好的AAA級信託產品和同等資質的債券產品,由於信託產品本身收益率高,流動性也很好,它的流動性溢價甚至會低於債券。
在貸後處置上,債券投資者往往缺乏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專業機構可以多參加幾次實地調研,大多數機構只能依靠評級報告。真出現違約風險,專業投資機構往往難以迅速行動,多數時間只能站在個人投資者後面,到監管機構去尋求保護。反倒是信託公司的業務人員能發揮對項目熟悉的優勢和在銀行鍛煉出的業務能力,表現出更強的處置能力。
總之,投資者的疑問並不無道理,債券安全性高和流動性好的邏輯依據並不在業務模式本身,而是在監管保護、輿論監督(違約多了,效果會降低)和個人投資者盾牌(處置機構會區別對待機構和個人)這些比較隱晦的因素。
那麼問題來了:是「債券是相對安全的資產,信託是風險較大的資產」的投資邏輯錯了,還是債券投資者應該去改變業務模式,建立自己的貸後管理機器來擺脫對監管保護的依賴?
這樣的問題難以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有兩點比較明確:標准化債券產品的投資者不應該去試圖做銀行已經做的事情,額外的保護(實踐中只能來自於監管和制度)是債券市場「安全、流動性強」定位的基礎。作為低風險資產的投資者,債券投資者購買的產品本就應是低風險的。這是基本的投資邏輯,也是被大眾投資者接受的心理預期,更是債券市場發展多年積累下來的無形財富。因此,債券市場的發展繞不過保護債券投資者這道坎,在公開信息監督力度不夠的環境(也就是失信成本不高的客觀環境)下,監管保護才是債券吸引力的基石。隨著信用事件的增多,本就模糊的監管保護勢必逐漸弱化。如何在讓市場承擔信用風險的同時,強化監管保護的制度性安排可能是促進債券市場良性發展的方向,也是考驗監管智慧的關鍵點。
(三)站在債券品牌形象的高度看,監管保護的重要性
信用風險上的「買者負責」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實踐中連信託產品的剛性兌付都難以打破。凡是理論上正確而又在現實中屢屢碰壁的事情,通常需要格外小心。
換一個角度看,讓遠隔千里的投資者去放心地把錢交給一個只見過評級報告(最多每年調研一次)的借款人。在沒有強大的輿論監督環境下,這本身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任何金融產品的最終投資方一定是非專業投資者,是老百姓,專業投資機構不過是靠老百姓信任和專業自信謀生的中介機構。如果真按照買者負責的原則來處理債券市場的違約問題,大眾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的信賴感一定會受到打擊,信用債券恐怕都會被殃及。這和信託不敢打破「剛兌」是一樣的道理。讓老百姓吃一次虧容易,回頭再融資就難了。
一旦債券市場低風險低收益的品牌形象被破壞,最終受損的一定是參與債券市場的機構和發債企業。貨幣當局也難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為低風險偏好資金(比如今後的海外人民幣投資信用債)提供投資品種。維護這一形象就需要正視「資產處置能力缺口」這條護城河,沒有跨越這條護城河的橋梁,就不會有信用債券的安全性優勢、流動性優勢、低融資成本優勢和對全世界投資者的吸引力。因此,對債券的保護不僅需要,而且需要制度化。
三、政策穩定
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史,沒有輝煌的金融史。自乾隆時代有外國人記錄中國的商業信息以來,興也高利率,衰也高利率,這種不正常狀態不是用經濟本身的興衰能解釋的。縱看數百年,長期未有改變的只有不穩定的「政策」和從未建立起來的制度信用。如果後面一個文件永遠比前面一個文件大,發一個文件就可以造成投資者的損失,那麼未來的損失就沒人能預見,資金使用者就只能靠支付高利率去彌補借款人可能的損失,信用借貸體系會陷入惡性循環,甚至壓垮實體經濟。很難說這個問題在乾隆末期國家經濟的衰落過程中到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但類似的循環真實存在。
希望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我們能穩定政策,打下一個信用經濟的基礎,在此之上才可能有被人尊重的商業文明,甚至一個可以與盛唐並稱的偉大時代。
Ⅹ 證券在社會經濟體系中的角色
淺議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證券市場迅速發展,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世紀之初,我國證券市場既面臨挑戰,又面臨機遇,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條件。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從擴大股票和債券發行規模、豐富證券交易品種加快發展證券市場的機構投資隊伍加強證券市場監管力度、努力培育運行有序的良好市場環境等方面。推動我國證券市場邁上新的台階。證券市場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證券市場迅速發展,初具規模,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展望21世紀,我國證券市場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我國證券市場推上一個新的台階,這是亟待我們認真研究和解決的現實課題。本文擬對此作一初步探討。關鍵詞:金融證券市場1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的十年奠基階段,我們主要取得了如下成就①初步構建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制度架構。②市場發展初具規模。截至2001年10月,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包括A、B股)達1152家,市價總值為43742.14億元,流通市值為14560.16億元,這一市場規模表示: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開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③培育了一支規模較大、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在內的投資者隊伍。截至2001年10月底,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開戶數已經達到6577.05萬戶,有44隻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部分商業保險資金可以通過投資於證券投資基金的方式間接投資於股市,開放式基金已經推出。雖然投資者隊伍還需進一步發展,並有待成熟,但是不可否認,整個社會的金融投資意識已經大大加強。④建立起了較為系統、相對獨立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經過十年努力,信息披露規則已經建立。市場參與各方尤其是上市公司,大都能在這個規則框架內及時披露其相關信息,從而使交易市場具有一個基本的規范。⑤建立了一個科技含量較高、富有效率的證券交易體系。滬、深證券交易所從起步階段就注重發揮後發優勢,整個交易、清算、登記、過戶系統是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交易體系之一。經過10年的不斷改進,我國的證券交易體系運行穩定、效率較高。⑥證券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對風險的防範、控制水平顯著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監管是市場規范發展、防範風險的前提。只有監管的理念、水平有了切實的提高,創新化的市場行為才不會成為新的「風險源」。2我國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充分肯定我國證券市場建設成就的同時,也應認識到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晚、規模小,尚處於不完善階段。總的說來,這個市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2.1債券市場多頭監管,寬嚴不一從西方各國經驗看,一個統一高效的監管體系是債券市場發展的首要條件。各國將各類債券的發行和交易監管整合在證券監管機構之下(除了國債的發行一直由財政部負責之外),形成了統一、高效、互聯的債券監管體系。而我國債券市場的監管構架十分復雜,存在多頭監管。債券發行、交易監管以及結算分別由不同機構負責(見圖)。最為突出的多頭監管在發行監管環節,有限的四種債券分屬四個監管機構審批,其中國債的發行審批由財政部負責,金融債(包括央行債)由人民銀行負責,企業債由國家發改委負責,而可轉換公司債發行的審批權在證監會。債券市場監管機構的分離造成各類債券在審核程序、發行程序、發行標准和規模、信息披露等各個環節監管寬嚴不一,嚴重阻礙了債券市場的快速協調發展。比如企業債券的發行自2000年以來都是由發改委每年嚴格控制規模,發行名單和規模指標要報國務院特批,存在審批程序冗長、審批標准太嚴、發行方式陳舊、信息披露和監管處於真空狀態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企業債券市場只能在這種嚴格控制下緩慢發展,2004年底余額僅為1232億元,佔到債券余額的區區2.4%,遠遠低於發達國家10%以上的水平。我國股票市場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證券法製法規框架初步形成,證券專業化監管隊伍(包括發行監管和公司監管)業已具備,證券執法力度空前加強。目前的監管環境已經今非昔比,企業債券監管模式應該到了徹底反思和調整的時候了,否則這一債券市場重要分支的發展將遠遠落後於市場的需求。2.2債券品種單一,非公部門債券帶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債券市場產品多樣,國債以外的非公部門債券,包括金融機構債、資產證券化債、公司債都佔有一定的比重。債券市場在企業(包括金融機構)融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非公部門債券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企業金融嚴重依賴銀行。過去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風險沒有暴露,非公部門嚴重依賴銀行貸款,債券融資的需求被掩蓋。在近年銀行改革未實施之前,儲蓄不斷增加,銀行貸款不斷膨脹,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企業的融資需求。二是長期以來機構投資者隊伍不足。大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必須有足夠的機構投資者參與投資,在2001年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政策出台之前,我國機構投資者發育不足,進入證券市場的機構資金也顯不足。三是債券監管體制壓抑發展。這一點上面已分析得很詳細,不贅述。2.3交易制度還不能完全適合債券交易的需要從國外的經驗看,做市商制度在發達證券市場已有很長的歷史,在許多成熟債券場外、場內市場中廣泛採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有做市商制度雛形。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運行後,債券交易不夠活躍,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人民銀行於2001年3月發布《人民銀行關於規范和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雙邊報價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雙邊報價商的准入條件、權利與義務等事項作出了明確要求,確立了做市商制度的基本框架,隨後批准中國工商銀行等九家金融機構為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批雙邊報價商,並在2004年7月將雙邊報價商正式改名為做市商,將其數量增加至15家,同時引入市場表現活躍的兩家證券公司,豐富了做市機構的類型。但是雙邊報價商制度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做市商制度。由於目前的雙邊報價商制度對做市商各項政策支持不到位,實際上是只要求其履行做市義務,而忽略了其做市權利。具體表現在:一是融資融券便利不落實。雖然《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范和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雙邊報價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對做市商進行融資支持,但沒有具體落實措施:對其融券盡管有具體措施,但由於質押券種和折算比例對做市商比較苛刻,很少使用此便利。二是沒有承銷和配售便利。做市商在承銷各類債券時沒有得到非競爭性投標一定數量配售等優惠,沒有把二級市場做市和一級市場承銷配售管理統一起來。三是沒有費用優惠。3對發展我國債券市場的政策建議3.1建立統一的債券市場監管體系債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監管體系應該是統一的,在我國應該由證監會來統一管理。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有利於專業管理。證監會作為資本市場監管部門,在證券發行審核、發行主體監管、流通市場建設、信息披露監管、中介機構監管、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具有組織保障和專業經驗,將債券市場納入其現行的管理框架,有利於債券市場的專業管理。第二,有利於資源整合。證監會所具有的組織保障可以使債券市場的規范管理建立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在資源整合方面具有優勢。第三,有利於我國債券交易市場的全面發展。對於公司債券、市政債券等急需發展的品種應在現有市場構架下盡快安排,從而促進我國債券市場的全面發展。3.2大力發展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債券等非公債券目前我國除了少量可轉債以外,還沒有真正市場意義上的公司債,公司債的發行也受到嚴格的行政管制。最近剛剛修訂了《公司法》和《證券法》,對公司債發行主體的限制已經放開,公司債發行的審批也改成了核准制,這些都為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提供了良好基礎。3.3大力發展公司債,首先必須理順發行機制,根據市場化得要求制定發行條件。其次要完善信用評價體系,為債券市場的發展構建良好的基礎環境。目前,我國缺乏權威的信用評級體系,機構,不能客觀、實時地根據發債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評定發債主體的信用,這嚴重阻礙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再次,要加快公司債券品種和市場規模。最後,在法律方面盡快完善《破產法》和債權人信託制度,為保護債權人合法權利創造法律條件。3.4交易所交易引進做市商制度我國證券交易所還沒有實行做市商制度,交易所債券交易與場外債券交易相比市場流動性強的特徵並沒有體現出來,交易量差距還越來越大。交易所應該借鑒銀行間市場做市制度的經驗教訓,盡快在優勢品種上推出做市商制度。企業債券一直是交易所上市的傳統品種,目前與銀行間市場相比在託管量和交易量方面還佔有一定優勢。應在企業債券產品上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做市商制度,配合融資融券、承銷配售便利、適當減免費用等方面的支持,有利於鞏固交易所企業債券份額,在監管體制理順的條件下快速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交易所推出做市商制度時應該注意不要成為大宗交易平台的副產品,而是應該在真正的交易體系進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