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監察法
『壹』 唐朝地名有哪些
貞觀元年,唐太宗李世民將全國劃分為十個道。這十個道由北向南包括了河北、河東、關內、隴右、河南、山南、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
唐太宗把州分等,同樣是州,要根據人口的多寡,分為上、中、下三等。這就好比現在某些省的省轄市,同樣是市,但是要分為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副廳級市、省直轄的縣級市、地級市代管的縣級市。
採取州縣兩級行政區劃體制,對於政令傳導、減少冗員、減輕賦稅是件好事,但好景不長,沒多久唐太宗在行政區劃上又有了另外一項創舉——「道」。
通過州、縣管理地方,唐太宗還是不放心,於是依照山川地理環境,把全國劃分為十個「道」,分別是關內道、河南道、河北道、河東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
這是十個道最開始不是行政區,只是監察區,由皇帝派出觀察使不定期視察道內各州縣行政事務。但是到了後來,「道」由虛向實,演變成了一級正式的行政單位,觀察使成了地方行政長官。
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極大削弱了唐王朝中央的權威和實力,自此唐朝進入藩鎮割據時代。唐朝時的藩鎮主要指節度使、觀察使、都防禦使。節度使是地方的軍政長官,而觀察使是唐朝後期設立,全稱為觀察處置使。
唐代後期逐漸把全國分成四十多個道,這些道中較大的有十餘個州,較小者只有兩三個州,這些道中比較重要的道,其地方長官稱之為節度使,次者稱觀察使。節度使觀察使都是地方軍政長官,只是觀察使的僚屬將校略少於節度使。
唐朝時的節度使主要在北方,尤其是河北地區。南方地區節度使個數較少,只有嶺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劍南節度使(後分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劍南西川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山南西道節度使、襄陽節度使。
(1)唐朝監察法擴展閱讀:
唐朝是一個讓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朝代,對於唐朝的人物和典故,大家都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不想對南北朝,撓半天腦袋也很難講出五個像樣的故事來。以唐朝為背景的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也是汗牛充棟、多如牛毛。
與漢朝極為神似的——唐朝在採取州縣制的同時,還進行分封了!李世民分封了一批皇室宗親為王,比如梁王李慎、漢王李貞、晉王李治等等。
為了避免封國謀亂,李世民的團隊想了幾個措施,一是限制封國面積,封國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州縣的面積;二是封國與封國之間不相連,由州縣隔開,避免串通一氣;三是封國官員都由中央派遣,同時封國要遵守中央法令,不得自己建立獨立朝廷。
『貳』 山居秋暝的詩人是唐朝的王維蘇軾稱贊他的詩什麼它有什麼之稱他是山水田園詩派
山居秋暝的詩來人是唐朝源的王維蘇軾稱贊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稱他是山水田園詩派。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蘇軾評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唐朝監察法擴展閱讀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