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人民監督員
❶ 人民監督員還可以考公務員么
不是正式的職位都可以考,如果你是正式的崗位也可以參加遴選
❷ 如何完善我國人民監督員制度的幾點思考
人民監督員所實施的監督屬於重點監督而非全面監督,具體是指:對職務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而檢察機關擬維持逮捕決定和經立案偵查後擬撤銷案件、擬不起訴的案件(簡稱「三類案件」)實施監督。
此外,人民監督員發現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案件有應當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超期羈押的,違法搜查、扣押、凍結的,應當給予刑事賠償而不依法予以確認或者不執行刑事賠償決定的,檢察人員在辦案中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違紀的(簡稱「五種情形」),也有權提出糾正意見。
根據有關規定,人民監督員還可以應邀參加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案件的其他執法檢查活動,發現有違法違紀情況的,可以提出建議和意見。人民監督員監督「三類案件」和「五種情形」范圍的確定,是重點解決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
一、人民監督員制度的現實必要性
「陽光」執法,才能避免腐敗。檢察權的正確行使,不但要加強檢察權內部運作的規范性和制度化,而且也要切實加強對檢察權的外部監督和制約。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設計,正是把社會監督直接引入國家權力的運行機制之中,使檢察權的行使向公眾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直接的和具體的監督,從而促進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公正執法、文明辦案,有效保障檢察權的依法正確行使。
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政策、法律依據及先進性
人民監督員制度立法的可行性表現為既有現行的法律依據,又有明確的政策根據,還有實踐經驗的支撐。
在政策環節,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政策依據是先有2004年中共中央轉發的《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繼有2005年9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央紀委關於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2007年底前的工作要點》,接著是2006年5月中共中央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和同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這些重要的決定和文件中,都明確具體地強調要不斷地健全和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推進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范化、法制化。
在法律環節,我國憲法對公民監督權的規定是極其明確的和非常完善的,憲法第二條、第二十七條、第四十一條都有相關內容的明確表述。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七條和檢察官法第八條、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條對檢察機關和檢察官必須接受人民群眾監督都有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
在實踐環節,人民監督員制度的實踐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自2003年8月人民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啟動至今,9年來的實踐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主要表現為:強化了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剛性的外部監督機制,有效防範了案件處理中可能發生的冤案、錯案和偏差;擴大了訴訟民主,加強了人權保障;促進了規范執法,保證了查辦職務犯罪案件的質量;促進了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有效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三、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的幾點思考
首先,作為人民監督員制度中的監督主體,人民監督員的條件和素質如何,關乎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成效,所以人民監督員的選任是一個重要課題。人民監督員選任的規則目前仍沒有統一的規定,實踐中所採用的主要方式有:由候選人所在單位確認後檢察機關確定;或由檢察機關與推薦單位協商確定;有的由當地黨委組織部門考察推薦,由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有的由檢察院與推薦單位商定後報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什麼模式合理的呢?
完善人民監督員的選任條件和程序,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監督的相對獨立性。相對獨立的主體是實現監督目的的基本前提,人民監督員本身不應受制於檢察機關。故在選任中:一是要完善人民監督員選任程序。選任過程中應向社會公開推薦條件,明確產生候選人的比例,確定正式人選後,應向社會公布。同時,對《規定》第六條應作予修改,即「人民監督員由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推薦,徵得本人同意,由檢察長頒發證書」的表述應改為「人民監督員由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推薦,徵得本人同意,經人大常委會備案認可後,委託檢察長向人民監督員頒發證書」。因為通過人大的認可,能充分體現出人民監督員的相對獨立性、合法性和履行職責的權威性。二是要明確人民監督員的任職資格。最高人民檢察院出台《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案件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第五條確定了人民監督員四項任職條件,筆者主張應增加一項即具備法律專科以上學歷和法律工作經歷的人員優先,因為人民監督員的任務是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法律的適用提出意見,其受教育程度和個人素質不宜過低,否則難以保證監督的有效性。同時該條款對不宜擔任人民監督員的情形未作出規定,筆者主張下列人員不得擔任人民監督員: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或正在受刑事追訴的;曾被開除公職的;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律師工作人員。三是完善人民監督員的申請迴避。《規定》第十九條僅明確了人民監督員具有迴避的情形,而未明確如何迴避,筆者主張應寫明檢察機關在案件監督小組成員確定之後,應於當日以書面形式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當事人可以口頭或書面的的形式向檢察機關申請迴避。
其次,應對人民監督員所實施的監督的案件范圍問題進行研究,擴大現有的監督范圍。對於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的、偵查部門提出撤銷案件意見的、公訴部門提出不起訴意見的,應無一例外地進入監督程序,及時向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提交書面意見和相關材料,並做好接受監督的准備。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應及時根據案件的性質、情節輕重和復雜程度,採用隨機確定的方式,組成3名以上、總人數為單數的人民監督員小組,啟動案件監督程序,進行評議,形成表決意見。
第三,應對人民監督員的組織形式問題進行研究。作為監督工作的實施主體,人民監督員們不應該是離散的個體,他們整體應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組織體形式,以解決其日常工作開展問題,解決它如何規制每個成員,如何就其整體的監督績效向民意機關、公眾負責等問題。為此,檢察機關應當為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可以邀請人民監督員列席有關會議、視察檢察工作、組織人民監督員參加業務培訓等,同時為人民監督員提供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法律法規資料,承擔人民監督員履行職責所需的交通、住宿、誤工等費用,力求在檢察業務經費內建立長效的經費保障機制。
第四,理順人民監督員工作的歸口協調,明確職責性。根據《規定》的有關精神,筆者主張對人民監督員的推選、選任、業務管理等事項進行合理確定:人民監督員人選可由當地人大常委會推薦,對其考核等事項可由檢察機關政治部門負責,人民監督員人選的選任還應由人大常委會決定,人民監督員業務管理由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歸口承擔,可設在檢察院辦公室,同時明確人民監督員辦公室的六項主要職責:1、統一受理人民監督員對案件的監督事項;2、根據檢察長的決定,分交、轉辦、協調、督辦、統計檢察機關內設業務部門被監督案件的辦理工作;3、根據檢察長的決定,邀請人民監督員列席有關會議;4、向人民監督員反饋被監督案件的處理情況;5、作好人民監督員辦結案件後材料的立卷、歸檔、保管工作;6、協助行政財務管理人員做好人民監督員監督經費保障工作。
第五,應建立人民監督員責任追究制度,《規定》中僅賦予了人民監督員權利,對人民監督員履行哪些義務,違反義務該承擔哪些責任缺乏明確規定,應當予以完善,因為在自偵案件監督過程中,案件材料可能會出現一些涉及其他案件的線索和個別領導幹部違法違紀問題,這就要求人民監督員審閱後必須履行保密義務,否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總之,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的立法,既要明確人民監督員的監督性質、組織模式、產生條件和職權范圍,又要規定人民監督員在監督過程中具體行使職權的途徑和方式。最好是先在修改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刑事訴訟法時作出原則性的規定,再在條件成熟時制定《人民監督員法》,最終從法制化的層面全面規范和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
❸ 司法鑒定局是幹嘛的
擬訂司法鑒定管理規定和技術規范並組織實施;主管全國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負責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的遴選和管理工作;指導面向社會的司法鑒定資質管理、質量管理和司法鑒定人專業教育培訓工作。
主要職責是:
(一)承擔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協調有關方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中長期規劃建議,負責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督察工作。
(二)承擔統籌規劃立法工作的責任。負責面向社會徵集法律法規制定項目建議。
(三)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草案。負責立法協調。
(四)承辦行政法規的解釋、立法後評估工作。負責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備案審查工作。組織開展規章清理工作。
(五)承擔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責任。承辦申請國務院裁決的行政復議案件工作。指導、監督全國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負責行政復議和應訴案件辦理工作。
(六)承擔統籌規劃法治社會建設的責任。負責擬訂法治宣傳教育規劃,組織實施普法宣傳工作,組織對外法治宣傳。推動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建設。指導依法治理和法治創建工作。指導調解工作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工作,推進司法所建設。
(七)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監督管理刑罰執行、罪犯改造的工作。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指導刑滿釋放人員幫教安置工作。
(八)負責司法行政戒毒場所管理工作。
(九)負責擬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並指導實施,統籌和布局城鄉、區域法律服務資源。指導、監督律師、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公證、仲裁和基層法律服務管理工作。負責香港、澳門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十)負責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
(十一)負責國家法治對外合作工作。履行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確定的對外聯系機關(中央機關)職責,參與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條約談判。承擔報送國務院審核的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法律審查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對外合作交流。承辦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十二)負責本系統槍支、彈葯、服裝和警車管理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財務、裝備、設施、場所等保障工作。
(十三)規劃、協調、指導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指導、監督本系統隊伍建設。負責本系統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十四)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3)考人民監督員擴展閱讀:
前身是1985年設立的高檢院辦公廳刑事技術室,1988年刑事技術室升格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局,同期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科學研究所。2000年高檢院合並檢察技術局、檢察技術科學研究所和辦公廳信息技術室,成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
2007年登記為司法鑒定中心。中心目前開展的鑒定項目包括法醫病理、法醫臨床、法醫毒物、文書鑒定、聲像資料、電子證據、司法會計等,現有鑒定人43名,其中45%具有高級職稱,碩士以上學歷16人,擁有一批國內同行業中最先進的儀器設備。
中心主要承擔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下級檢察院送檢的重特大和疑難案件的檢驗鑒定、文證審查等。堅持「辦案、科研、培訓」的功能定位,立足服務於檢察機關辦案,著眼於提高解決重大疑難案件的能力,基礎建設、專業人才、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顯著增強。2008年12月,中心有6類23項通過實驗室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