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監管政策
❶ 綠色信貸指引的第四章 流程管理
第十五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授信盡職調查,根據客戶及其項目所處行業、區域特點,明確環境和社會風險盡職調查的內容,確保調查全面、深入、細致。必要時可以尋求合格、獨立的第三方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
第十六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對擬授信客戶進行嚴格的合規審查,針對不同行業的客戶特點,制定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合規文件清單和合規風險審查清單,確保客戶提交的文件和相關手續的合規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確信客戶對相關風險點有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動態控制,符合實質合規要求。
第十七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授信審批管理,根據客戶面臨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確定合理的授信許可權和審批流程。對環境和社會表現不合規的客戶,應當不予授信。
第十八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通過完善合同條款督促客戶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對涉及重大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客戶,在合同中應當要求客戶提交環境和社會風險報告,訂立客戶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聲明和保證條款,設定客戶接受貸款人監督等承諾條款,以及客戶在管理環境和社會風險方面違約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救濟條款。
第十九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加強信貸資金撥付管理,將客戶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理狀況作為決定信貸資金撥付的重要依據。在已授信項目的設計、准備、施工、竣工、運營、關停等各環節,均應當設置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關卡,對出現重大風險隱患的,可以中止直至終止信貸資金撥付。
第二十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加強貸後管理,對有潛在重大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客戶,制定並實行有針對性的貸後管理措施。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對客戶經營狀況的影響,加強動態分析,並在資產風險分類、准備計提、損失核銷等方面及時做出調整。建立健全客戶重大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內部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在客戶發生重大環境和社會風險事件時,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風險處置措施,並就該事件可能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造成的影響向監管機構報告。
第二十一條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加強對擬授信的境外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確保項目發起人遵守項目所在國家或地區有關環保、土地、健康、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擬授信的境外項目公開承諾採用相關國際慣例或國際准則,確保對擬授信項目的操作與國際良好做法在實質上保持一致。
❷ 推行綠色信貸能給銀行帶來什麼好處
這個綠色信貸基本上是金融機構響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結構來制定自己授信政策,大回概內容就答是對綠色環保行業要加大支持力度,對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壓縮甚至退出;另外,對於授信企業加強對環保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推行綠色信貸從長遠看來利國利民,對銀行談不上有什麼好處,反而會限制其對某些行業企業進行授信,會減少其授信行業。
❸ 綠色信貸指引的文件解讀
中國銀監會印發《綠色信貸指引》(銀監發〔2012〕4號,以下簡稱《指引》),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開展綠色信貸,大力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配合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實施,充分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引導社會資金流向、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
《指引》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貫徹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等宏觀調控政策,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防範環境和社會風險,並以此優化信貸結構,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至少每兩年開展一次綠色信貸的全面評估工作,將綠色信貸執行情況納入內控合規檢查范圍,建立綠色信貸考核評價和獎懲體系,公開綠色信貸戰略、政策及綠色信貸發展情況。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以綠色信貸為抓手,創新信貸產品,調整信貸結構,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取得了初步成效。許多銀行將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作為自身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了有效的綠色信貸促進機制和較為完善的環境、社會風險管理制度。積極創新綠色信貸產品,通過應收賬款抵押、清潔發展機制(CDM)預期收益抵押、股權質押、保理等方式擴大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的融資來源,增強節能環保相關企業融資能力。截至2011年末,僅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等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相關貸款余額已逾1.9萬億元。
銀監會將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推進綠色信貸,防範環境、社會風險的監測、引導和檢查落實,並將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情況作為監管評級、機構准入、業務准入、高管人員履職評價的重要依據。
❹ 綠色信貸對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有哪些意義
綠色信貸業務的特殊性是指綠色信貸政策需要公眾的監督,政府和銀行不僅應該將相關環回境和社會影響的答信息公開,並且應該提供各種條件包括信息的披露、必要的經費和真正平等對話的機制。「綠色信貸」的推出,提高了企業貸款的門檻,在信貸活動中,把符合環境檢測標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態保護作為信貸審批的重要前提。經濟杠桿引導環保,經濟杠桿可以使企業將污染成本內部化,從而達到事前治理,而不是以前慣用的事後污染治理,這些顯然是行政手段所無法實現的目標。商業銀行通過差異化定價引導資金導向有利於環保的產業、企業,可有效地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強了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創造條件積極推行綠色信貸,也有利於擺脫過去長期困擾的貸款「呆賬」、「死賬」的陰影,從而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
❺ 我國商業銀行貫徹實施綠色信貸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我國商業銀行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綠色信貸」 。我國的商業銀行在近年來也開始重視自身的社會責任。2007 年 4 月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發布《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 第一次將銀行的社會責任納入監管范圍內同年7 月,我國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提出一項全新的信貸政策《關於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這個《意見》的出台旨在通過在金融信貸領域確立環境准入門檻,切斷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的資金來源。
(一)綠色信貸的含義及主要內容所謂綠色信貸,指的是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國家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對研發、 生產治污設施, 從事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利用新能源,從事循環經濟生產、綠色製造和生態農業的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並實施優惠性的低利率,而對污染生產和污染企業的新建項目投資貸款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額度限制並實施懲罰性高利率的政策手段 目的是引導資金和貸款流入促進國家環保事業的企業和機構,並從破壞、污染環境的企業和項目中適當抽離, 從而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鄧聿文,2007)根據《意見》的規定,我國的商業銀行今後要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商業銀行要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 各級環保部門要依法查處未批先建或越級審批,環保設施未與主體工程同時建成、 未經環保驗收即擅自投產的違法項目,要及時公開查處情況,即要向金融機構通報企業的環境信息。 而金融機構要依據環保通報情況,嚴格貸款審批、發放和監督管理,對未通過環評審批或者環保設施驗收的新建項目,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二)「綠色信貸」 體現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企業 149 江蘇商論 2009.1 社會責任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的經濟一直是一種以透支環境和能源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模式。 面對這樣的發展模式,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而同時, 全國大型惡性環境污染事件仍時有發生。作為單純的行政手段,「區域限批」和「流域限批」 已是環保總局現有法規內最強有力的措施, 但從現實來看,難以從根本上遏制「兩高」企業的擴張趨勢。究其原因,不能不說「兩高」企業能獲得雄厚的信貸資金支持是其快速擴張的動力源, 這樣中國的商業銀行也成為了環境污染的間接幫凶(陶玲、劉衛江, 2007)。 如何讓企業承擔其社會責任,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外部金融機構對其經營行為的約束,而金融機構通過信貸控制方式促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是金融機構自身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綠色信貸」就體現了銀行業的這種功能,它是我國遏制「兩高」行業發展、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所採取的一個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商業銀行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
❻ 什麼是綠色信貸政策
銀行其發放貸款的直接目的是按照約定及時足額收回本息,實現收入。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任何風險因素都可能最終影響貸款收入的實現。銀行所追求的,不能是單純的「利潤」,而應當是「效益」。這個「效益」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包含環境效益在內的社會效益。
銀行的安全性經營原則與貸款的環境風險緊密相關。獲取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信息,對商業銀行建設良好的信貸風險管理環境意義重大。在環境問題與信貸安全上,我國曾有過深刻教訓。據報道,1996年國家為治理淮河流域嚴重的環境污染,相繼關閉了沿淮的近1000餘家化學制漿小造紙廠。安徽省淮北市有42家小造紙廠在關閉之列,淮北市金融機構因環境污染治理因素而損失的貸款接近3.5億元。可見,把環境信息系統與金融部門共享,保障環境保護與金融信貸的聯動,將是環境保護與金融安全的雙贏。
環保部門與金融機構親密無間的合作,一能達到環保目標,二能預防信貸風險,能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銀行通過信貸限制污染項目,將有效促進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發展。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性的政策性銀行,對於影響環境的信貸就有非常嚴格的限制,這在國外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政策體系。
良好的政策必須通過有效實行才能產生實際效果,而政策執行關鍵在於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監督把關,只有強化政策的銜接,確保監督管理部門能夠依靠充分的依據實現真正的聯動,才能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
環保部門、銀行和銀監會及時充分交流信息,牢牢掌握第一手材料,互相通報相關方面的規定、制度並建立起可操作性的規程和措施,是保障綠色信貸政策有效落實的當務之急。要制訂配套性的政策措施和標准,強調相互的關聯性,明確審查和監督的銜接性,消除制度上的漏洞。不僅要讓銀行部門充分了解環評程序、環評文件的合法性,還要將對污染企業的通報以明了的方式傳遞給銀行部門;不僅要讓銀行部門看到環保部門的工作程序,還要讓他們看得懂、看得明白。而銀行部門也應與環保部門積極配合,及時把相關企業的信貸信息傳遞給環保部門,便於環保部門及時了解企業動向,提前介入監管。
環境經濟政策的執行,需要相關部門產生合力,而合力不僅來自於共識,更來自消除部門間專業認知上的障礙後工作銜接上的順暢。
❼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出台有何重要意義
(一)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為建立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完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深入推進政企分開,分離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推動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化國有能源企業改革,完善激勵和考核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
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和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重點推進電網、油氣管網建設運營體制改革,明確電網和油氣管網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可靠靈活的電力和油氣輸送網路。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構建競爭性電力交易市場。
健全能源法律法規。加快推動能源法制定和電力法、煤炭法修訂工作。積極推進海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核電管理、能源儲備等行政法規制定或修訂工作。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能源監管體系。加強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准等制定和實施,加快簡政放權,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強化能源監管,健全監管組織體系和法規體系,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
完善能源稅費政策。加快資源稅費改革,積極推進清費立稅,逐步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研究調整能源消費稅征稅環節和稅率,將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納入徵收范圍。完善節能減排稅收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探索建立綠色稅收體系。
完善能源投資和產業政策。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擴大地質勘探基金規模,重點支持和引導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資源開發和國際合作,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及重大裝備的支持機制。完善調峰調頻備用補償政策,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加大對節能提效、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能源項目的支持。研究制定推動綠色信貸發展的激勵政策。
完善能源消費政策。實行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節能服務機構和能源服務公司,實施能源審計制度。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落實能效「領跑者」制度。
(三)做好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國家能源委員會的領導作用,加強對能源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和審議,指導推動本行動計劃的實施。能源局要切實履行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職責,組織協調各部門制定實施細則。
細化任務落實。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區、市)和重點能源企業要將貫徹落實本行動計劃列入本部門、本地區、本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好各類規劃計劃與本行動計劃的銜接。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要制定實施方案,分解落實目標任務,明確進度安排和協調機制,精心組織實施。
加強督促檢查。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要密切跟蹤工作進展,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督促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實施過程中,要定期組織開展評估檢查和考核評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國務院。
❽ 什麼是綠色信貸
綠色信貸是指環保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內的盲目擴張,於2007年7月30日聯合提容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貸政策,將通過金融杠桿來實現環保調控。
具體有:在金融信貸領域建立環境准入門檻,對限制和淘汰類新建項目,不得提供信貸支持;對於淘汰類項目,停止各類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並採取措施收回已發放的貸款,從源頭上切斷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的經濟命脈,有效地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條,遏制其投資沖動,解決環境問題,並通過信貸發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拓展資料
綠色信貸的本質在於正確處理金融業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其主要表現形式為:為生態保護、生態建設和綠色產業融資,構建新的金融體系和完善金融工具。
其一,綠色信貸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和促使企業降低能耗,節約資源,將生態環境要素納入金融業的核算和決策之中,扭轉企業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粗放經營模式,避免陷入先污染後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惡性循環;
其二,金融業應密切關注環保產業、生態產業等「無眼前利益」產業的發展,注重人類的長遠利益,以未來的良好生態經濟效益和環境反哺金融業,促成金融與生態的良性循環。
網路綠色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