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書籍
Ⅰ 紀檢監察幹部應該看什麼書
《反腐倡廉建設學習問答》、《黨員領導幹部不可不知道的廉政箴言》、效能監察之類的書
Ⅱ 介紹幾本介紹清朝監察制度的書籍
《中國監察制度史》、《中國封建監察制度運作研究》、《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中國歷代職官管理制度》、《上海古代風雲錄》
Ⅲ 因為論文題目選了「論唐朝的監察制度」,所以想找些有關唐朝監察制度的書籍,各位有的話麻煩告訴我下,謝
我是歷史專業的,樓上的回答都沒什麼用。了解唐代監察制度首內先要看古代典籍。《新唐書》容、《舊唐書》中都有《職官志》,在裡面找御史台、左右散騎常侍,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左右拾遺,還有地方官員監察等。還有《唐會要》、《唐六典》、《通典》,裡面」職官「這一部分都會有相關內容。再去論文資料庫,比如維普、萬方這些地方找一下別人的研究論文看看,但是不要抄襲。最好是能找到有監察案例。其實,唐代的監察制度特點不是很突出,對於初學者不大好寫,你該選宋代的台諫制度,比較突出。樓上有人說《貞觀政要》,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這本書對你沒有任何幫助。首先它是記錄太宗言行的,不是記錄制度的;第二它是太宗親自審閱的,也就是說裡面很多虛假的成分,比如把李建成說成如何如何壞什麼的,為自己臉上貼金,總之這本書史料價值不強。
Ⅳ 廉潔書籍有哪些
《七筆賬》
《菜根譚》 人民出版社
《歷代廉史簡影》 寧波出版社
《清風長留天地間》 寧波出版社
《中國古代廉政勤政箴言辭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廉政工程(制度、政策與技術)》 北京大學出版社
《廉政政策分析》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歷代廉政監察制度史》 百家出版社
《國外廉政文化概略》 中國方正出版社
《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腐敗啟示錄》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廉政忠告》 廣東人民出版社
《廉正箴言》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道一聲珍重(——廉潔從政行為規范讀本)》 海天出版社
Ⅳ 新進紀檢監察工作人員應該看哪些書求推薦!
要看抄是什麼工作崗位,紀檢襲監察需要用到的業務知識很多,主要先看看《新編紀檢監察業務教材》、《紀檢監察常用審理文書格式》、《案件檢查文書的寫作和運用》、《紀檢監察機關信訪公文與業務流程規范》以及《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等。
Ⅵ 環保監察員該看些什麼類型的書籍可以給出具體的書名嗎
《環境監測》,污水排放標准 地表水標准 環境評價
Ⅶ 紀檢監察公文的書籍哪能買到
一是到市紀委宣教室找;
二是如果有人到中央紀委培訓中心培訓,在其回服務社有賣答;
三是聯系中國方正出版社發行部;方正出版社有個網上書店:http://www.wfjsd.com/pub.asp?key=%D6%D0%B9%FA%B7%BD%D5%FD%B3%F6%B0%E6%C9%E7&selectname=&cls=0104030000&page=2
Ⅷ 關於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書籍
監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但在當代,而且在我國古代的政治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地位。中國歷史上監察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對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制度有著重要影響。中國古代就把它概括為「彰善癉惡,激濁揚清」和「政之理亂」的關鍵。在當代,鄧小平同志也同樣強調了加強黨和國家的監察工作的重要意義,並把它作為我們黨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和脫離群眾等不良作風的重要措施之一。
當然,由於當前我國的監察制度建設與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建設所面臨的歷史階段、經濟條件、根本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國際條件根本不同,具體情況自然也就有所差別。這些差別事實上就構成了我們傳統的一部分,當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監察制度建設的時候,這些傳統將和外來經驗一樣成為我們必須考察和借鑒的內容。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我用較短的時間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通過閱讀我對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也產生了一些想法。在本文中,我將把這些認識和想法提出。
一、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歷史沿革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監察制度的國家之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針對政府機構和工作人員的監察活動,後來隨著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以及封建制度在我國的最終確立,中國逐漸形成了系統的監察制度。中國監察制度數千年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先秦前的萌芽時期、秦朝至清朝的封建制度時期、清末至民國的半殖民半封建制度時期及1949年以後的社會主義制度時期。本文所指的「中國古代」主要是指第二個時期。
(一)、萌芽時期
這個時期也是奴隸制時期和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行政監察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監察活動的非制度化、非規范化。不管是從監察機構的設置上、監察人員的選拔任用上、監察法規的配備上看還是從具體的運作效果看,監察活動還處於萌芽狀態。這主要是由當時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在當時的奴隸制度下,實行的是分封制,國家是由一些鬆散的諸侯國所組成,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還沒有出現。相對於君主的權力而言,各諸侯享有大量獨立的權力,君主既無力也沒有對其進行監察的能力和必要。甚至,我們都很難說這些諸侯及其所屬的官員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
(二)、封建制度時期
這一時期監察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體現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要求。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建立了龐大的國家機構和官僚體制,同時為了保證皇帝對整個國家機構和官僚體制的控制,為了皇帝的意志能貫徹到龐大帝國的方方面面,封建統治者相應的建立了規模同樣龐大的御史機構(監察機構),以監察各級官吏的行為。因此可以說,作為一種系統化、制度化的監察制度的產生與發展是為適應封建國家的行政管理而產生的。
中國的封建監察制度從秦漢時期開始形成,到1840年鴉片戰爭後走向瓦解,又可以分為下列五個時期:
1、 秦漢形成時期。這一時期設立了專門的監察機構,制定了一些監察法規,確立了一些監察官吏任用方面的制度。問題主要有:監察官員分工不明確,監察法規過於簡單。
2、 三國魏晉南北朝衰微時期。這一時期,由於軍閥割據、戰爭不斷,監察官吏的政治地位不斷下降,監察制度的發展受到影響。但也有一些小的發展,只是不太明顯。
3、 隋唐完善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台諫並立制度。完善了御史機構,在御史台下分設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了嚴密的御史監察系統。另外,設置了政權和規模都比前朝大的諫官。
4、 宋遼金元保守時期。這個時期封建統治者加強了對監察機構的控制,宋朝台諫合一制度的確立,使監察制度純粹成為維護皇權的工具。
5、 明清進一步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御史台改為都察院,統治者在加強對監察機構控制的同時也進一步發展了監察機構。
(三)、半殖民半封建時期
這一時期,是從1840年至1949年。在這一時期監察制度的特點主要有:變化巨大、類型多樣,不但具有封建監察制度的殘余,而且還具有半殖民半封建性質、資產階級性質和新民主主義性質的監察制度的存在;開始向西方學習,引進了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和制度,如清末模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監察制,設立了資政院和咨議局。
(四)、社會主義時期
新中國監察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我國的行政監察制度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更快的發展。
二、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特點及給我們的啟示
數千年的監察制度史,說明了監察制度在我國的存在和發展是具有深厚的社會條件和歷史根據的,經過長期的監察制度建設和實踐,也形成了一些與其它國家的監察制度所不同的特點。研究這些特點,不但能讓我們熟習我們的傳統,而且更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為我國當前的監察制度建設服務。在我看來,我國古代監察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視監察機構的設置
秦漢設置御史台(府)行使監察權,後來還設置諫官組織對皇帝的行為也進行監督。唐宋以後,雖然監察機構幾經變更,但統治者重視監察機構的做法一直沒有改變,統治者始終希望通過監察制度來把龐大的統治機器置於自己的完全控制之下。在古代中國,由於國家的地域十分廣大、通訊不變、又實行人治政治,各級官員雖然相對於皇帝而言權力不具有獨立性,但相對於下級官員及一般老百姓卻具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權,貪污、受賄、徇私枉法、濫用職權、欺上瞞下等等行為非常普遍,而且風險很小,統治者的統治常常因此受到損害。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對各級官員進行監督管理,並從各方面完善監察制度就成為了各朝各代的共同選擇。這也是我們應當吸取的好的經驗或做法,這是因為:1、我國至今仍然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國家機關,尤其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權力仍然非常強大,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手中的自由裁量權仍然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建立專門的監察機構無疑是最為簡便的方法。2、依據現代法制建設的要求,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主體不但包括專門的監察機構,而且還包括上級行政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國家立法機關、黨組織,甚至廣大人們群眾。在這種情況下,怎樣發揮專門監察機構在監督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方面的獨特作用,並在此基礎上與其它監察方式相互配合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各朝各代的監察機構在整個國家的機構中都居於很崇高的地位
中國的監察機構從建立以後,在國家機構中就始終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秦朝時,中央監察機構長官御史大夫的地位就相當於副丞相。元朝的御史台與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並列為三大府。明清時期,中央監察機構都察院與六部地位相當,被稱為「部院並重」。當然,這只是機構設置上的狀況,事實上由於監察機構的監督對象並非一般的老百姓,而是掌握著國家權力的國家機關和官吏,因此,監察機構在現實中的地位完全取決於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程度。否則,監察機構甚至很難開展一些最一般的工作。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2個:首先,是工具論的影響,也就是說,監察機構從一形成就被看做是最高統治者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最高統治者往往可以不受監察機構的監督,除非他本人自願接受這一監督,即使是這樣也只具有象徵意義,根本無法實現。其次,是人治因素的影響。傳統中國是個以人治為根本治國方略的國家,雖然在監察制度方面,歷代封建王朝都程度不同地制定、頒布了一些法律規范,但硬性的成文規范常常為法律以外的因素所左右,法律上的規定往往難以落實。這實際上是由封建制度的歷史局限性所決定的,因為,在封建專制制度條件下,法律制度的地位永遠不可能,而且也不允許超越皇權。傳統監察制度的這種缺陷和問題,事實上在我國當前監察制度的建設中也有所體現,如在我國下級監督上級、從屬部門監督主要部門的情況就經常出現。當然,造成的原因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說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形式化從根本上是由封建制度的歷史局限性決定的話,那麼當前我國監察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就僅是暫時的制度不健全的結果。其中,人治因素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原因之一。基於這樣的考慮,問題的解決就只能是在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下加快監察制度改革的步伐,以盡快完善我國的監察制度了。因為,只有法律制度的完善才是抑制人治因素干擾的最有效手段。
(三)、各朝各代的監察方式多種多樣
從監察主體上看,不但有專門監察機構的監察,而且還有上級行政機構的監察;在監察客體上,既有對財政的監察、對軍事的監察,也有對人事管理的監察、對立法和司法工作的監察;從監察形式上看,有常駐監察官制度(如秦朝的監軍史制度、宋代的監司制度),還有巡迴監察制度(如漢代的刺史制度、唐朝的巡按制度、明朝的巡府制度)。這既說明了我國古代監察制度所達到的成熟程度,也為我國當前的監察制度建設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對其中某些符合監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內容應當大膽地予以吸收採納。以監察形式為例,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之所以把監察形式分為常駐監察制度和巡迴監察制度,就在於這樣的制度建構是符合監察規律的,因為這樣既保證了整個封建監察制度的穩定,又較為有效地防止了監察官因為常年工作、生活於某地而可能帶來的徇私枉法問題。因而,很值得我們研究、借鑒。特別對一些技術性、策略性的監察制度的內容,更應當大膽地予以吸收、借鑒,而不應當以其是封建主義性質的監察制度就予以簡單的全盤否定。
(四)、各朝各代對監察官吏的任用都很重視
中國歷代政府在選拔任用監察官吏的時候,不但非常注重監察官吏的工作能力,而且還非常重視監察官吏的「德望」和「品德」,把廉潔奉公列為選拔監察官吏的重要條件。這種對監察官吏更為特殊和嚴格的要求是由監察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也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地方。
(五)、各朝各代在監察法規的制定上與監察工作的實踐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總體上看,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在法律規范的建構方面存在如下不足:第一,監察機構龐大復雜,職權劃分不明確,對最高統治集團缺乏有力的監督;第二,監察法規大多規定的含糊不清,缺乏程序方面的規定,導致監察法規的操作性差、流於形式;第三,監察官員在法律上的具有什麼樣的權力不清楚,致使監察官員的執法風險加大,大大的影響了監察工作的有效進行。總之,我國古代的監察法律制度與監察工作的開展來看是大大的滯後了的,這種狀況的形成既有重禮治、輕法制思想的影響,也有封建制度本身的局限性的影響。監察法規的不健全、不合理,嚴重地影響了監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這一點對我們的啟發尤其重要,特別是在我們正在進行依法治國建設的歷史階段,更是如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確實貫徹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要求,把我國的行政監察活動納入到法律的規范之下,這將是監察制度能否起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三、對我國當前監察制度建設的幾點建議
基於上述的論述,我認為當前我國的監察制度建設應注意下列問題的解決:
(一)、在綜合運用多種監察機制對國家行政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專門監察機構和司法機構對國家行政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前者的優點在於它的高效率,後者的長處在於它的公正性。
(二)、不但應在立法上,而且還應當在現實層面確保監察機構的重要地位。首先,我們應當真正樹立法制思想,盡可能排除人治因素的影響;其次,應當將所有的行政機構和工作人員都納入到監察機構的監察對象中來,不允許有特權部門和個人的存在。
(三)、重視監察人員的選拔和任用。形成一套客觀、合理及科學的選拔與任用制度,把真正合格的人員選拔上來。
(四)、在吸收和借鑒古今中外經驗教訓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的監察方式、監察技術和監察制度。
(五)、大力進行監察法律制度的建設。以法律形式明確各監察主體之間的職權劃分;提高監察立法技術,使監察法律法規的內容更加具體明確;在立法中賦予監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一些特殊的權力,使其在履行監察職權的時候能處於相對有利的位置。
總之,當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時候,除了要參考外國的相關法制經驗外,還應當注意對我們自己的法制傳統的研究和借鑒,因為我們現在的任何發展都離不開傳統的影響,甚至,傳統的某些因素本身就是現在的組成部分之一。只有了解了傳統,並且在這一基礎上充分汲取外國的有益經驗,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取得成功。